过程控制技术课程说明

合集下载

过程与控制课程标准解读

过程与控制课程标准解读

过程与控制课程标准解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过程与控制课程是工程技术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涉及到工程设计中的流程、方法和工具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过程与控制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工程师的工作效率,还可以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将详细解读过程与控制课程的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课程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过程与控制课程的基本概念过程与控制课程主要是研究如何根据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来设计和优化系统的控制方法。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集成体系,包括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组件。

过程与控制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控制方法来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二、过程与控制课程的教学内容过程与控制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建模与系统辨识:系统建模是过程与控制课程的基础,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系统辨识是根据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来确定系统的动态特性和参数。

掌握系统建模和系统辨识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系统的行为。

2. 控制技术:控制技术是过程与控制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PID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控制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和实现不同类型的控制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3. 优化方法:优化方法是过程与控制课程的重要内容,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参数优化、鲁棒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优化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优化系统的控制策略和参数,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4. 实践案例:过程与控制课程通常会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

通过实践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过程与控制课程的内容,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三、过程与控制课程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与控制课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方法:1. 坚实基础:过程与控制课程是建立在数学和物理等基础知识之上的,学生需要确保自己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内容。

《过程控制》课程教学大纲.doc

《过程控制》课程教学大纲.doc

《过程控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过程控制课程英文名称:Process Control课程编号:C1050 应开课学期:6学时数:32 学分数:2适用专业:自动化课程类型:专业拓展课/必修先修课程: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课程性质过程控制主要研究以工业过程模型为被控对象、模拟控制和数字控制为控制手段的工业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内容包含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建模、基本控制规律以及整个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等,它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过程对象的建模方法、过程参数的检测与变送以及常规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法、复杂过程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生产过程任务要求,采用适宜的技术手段对生产过程加以控制。

三、支撑的毕业要求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教学目标、达成途径和评价依据等毕业要求3.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过程控制学科的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学习过程控制的基础理论。

达成途径:通过课堂讲解,仿真验证,课外作业。

评价依据:学习态度;课堂提问;考试成绩。

评价方式:平时成绩;考试成绩。

毕业要求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过程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

达成途径:学习各章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评价依据:学习态度;课堂提问;考试成绩。

评价方式:平时成绩;考试成绩。

四、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重点难点: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1)了解典型的过程控制问题、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过程控制教学大纲

过程控制教学大纲

过程控制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过程控制是自动化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电力、冶金等工业生产过程中。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分析和设计过程控制系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控制算法;2、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和分类;3、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4、学会对过程控制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过程控制概述: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过程控制系统组成:工艺流程、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等;3、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控制方案设计、控制系统选型、控制系统集成和调试等;4、过程控制算法: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等;5、过程控制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性能指标评估、系统优化和改进措施等;6、典型过程控制系统案例分析:化工、石油、电力、冶金等行业的典型过程控制系统案例分析。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理论教学部分包括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实践教学部分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践等环节。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讲:过程控制概述(2学时);2、第二讲:过程控制系统组成(4学时);3、第三讲:过程控制系统设计(4学时);4、第四讲:过程控制算法(4学时);5、第五讲:过程控制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2学时);6、第六讲:典型过程控制系统案例分析(2学时);7、第七讲:实验环节(4学时);8、第八讲: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践环节(8学时)。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对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使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和体验过程控制系统的运行与调试。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过程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过程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原理和分类;2. 学习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了解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3. 掌握过程控制策略的设计与优化方法;4. 了解过程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过程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2. 能够设计简单的过程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与优化;3. 能够运用过程控制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4. 培养学生关注过程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年级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过程控制技术的理论体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过程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技术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过程控制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2.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介绍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分析过程控制系统中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3. 过程控制策略设计与优化:学习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策略,并进行仿真与优化。

教材章节:第三章4. 过程控制设备与系统:介绍过程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设备,以及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教材章节:第四章5. 过程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典型工业生产过程中过程控制技术的应用案例,如化工、热工、电力等。

过程控制技术实验教学大纲格式 2020-02

过程控制技术实验教学大纲格式 2020-02

《过程控制技术》实验教学大纲撰写人:李杰审核人:编写日期:2020年2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7021141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总学时/学分、实验学时/学分: 48/3、8/0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方向)实验室名称:过程控制实验室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第3版)》,杨延西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二、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过程控制技术》是一门接近实际应用的课程,它要求学生们不仅懂的有关控制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更重视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在学过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其它专业课之后,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达到从事过程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运行及试验验证;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过程控制技术》实验课共开设4个实验,共计8个学时。

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动控制系统及智能仪器的控制原理和控制方法。

掌握智能数显报警仪表的基操作;熟悉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掌握单回控制系统参数的整定方法;、掌握智能仪表的基本操作及整定方法。

三、实验内容可为选开实验)。

(2)实验要求:指必做或选做。

(3)实验类型:基础(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创新。

四、主要仪器设备过程控制操作台及过程控制对象五、成绩评定标准1.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⑴实验态度:不迟到,不无故缺席;10%⑵预习情况:对原理的预习和理解,实验内容的预先设计等;10%⑶课堂实验:实验能力,主动分析和解决实验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30%⑷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简洁完整,有创造性,书写完整50% 总评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分。

2.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实验课成绩单独按五级记分评定方法评定。

凡实验成绩不及格者,该门课程必须重修。

评定各级成绩时,可参考以下标准:⑴优秀能正确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能独立、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掌握所学的各项实验技能;实验报告及其它各项实验作业完整、正确,文字通顺,书写工整,图表齐全,符合要求,质量较高;具有一定的创造精神和能力;工作努力,遵守纪律,表现好。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绪论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绪论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绪论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2. 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各部分功能;3. 了解过程控制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及其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过程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2. 学会使用过程控制软件进行系统仿真和参数优化;3. 培养实际操作过程控制设备的能力,提高实际工程问题解决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其在团队中沟通、协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观念,使其认识到过程控制在保障生产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过程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培养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及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介绍过程控制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

2. 过程控制系统组成与分类:分析过程控制系统的结构、分类及各部分功能;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3. 数学模型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讲解过程控制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及其建模方法;教材章节:第二章。

4. 过程控制策略与算法:介绍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常用控制策略;教材章节:第三章。

5. 过程控制系统仿真与优化:讲解过程控制软件的使用,进行系统仿真和参数优化;教材章节:第四章。

6. 过程控制设备操作与维护:介绍过程控制设备的操作方法、维护技巧及注意事项;教材章节:第五章。

7.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教材章节:第六章。

教学内容按照上述安排进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教材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进行系统性的教学。

过程控制教学设计

过程控制教学设计

过程控制教学设计
课程概述
过程控制是一门重要的工程控制学科,涉及到化工、石油、制药等工业生产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过程控制的基础原理、方法和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过程控制的基础原理和方法;
2.熟悉过程控制的常用技术和工具;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了解过程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实验演示等,以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和技能。

其中,实验演示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过程
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过程控制基础
1.过程控制概述;
2.控制系统基础知识;
1。

过程控制系统教学大纲精选全文完整版

过程控制系统教学大纲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教学大纲英文课程名称:Process Control课程编号:0201508总学时:48 (其中理论课学时:44 实验学时:4)总学分:3先修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理论Ⅰ、检测仪表及检测技术适用专业:自动化开课单位: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自动化教研室执笔人:张新荣审校人:刘星萍一、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分类简单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系统按照给定信号分类;按照控制结构分类。

第二节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第三节过程控制系统的质量指标第四节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几个发展时期的时间。

第二章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第一节概述建立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目的;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类型。

第二节解析法建立过程的数学模型单容水槽过程、双容水槽过程数学模型机理建模方法;液阻、液容的概念;阶跃响应曲线特点;有时延单容水槽过程、有时延双容水槽过程数学模型;多容过程数学模型。

第三节响应曲线辨识过程的数学模型由对象阶跃响应曲线用作图法及两点法确定对象的传递函数。

第三章变送单元第一节概述变送的基本概念。

各种差压变送器结构、原理、特点。

第三节温度变送器温度变送器组成、工作原理及线性化原理。

第七节微型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变送器变送器的发展趋势;各种微型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变送器的结构、原理。

第四章调节单元概述调节器基本概念;PID控制规律;各控制规律的特点;参数改变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第一节 DDZ—Ⅲ型调节器DDZ-Ⅲ型调节器输入部分;PI部分;PD部分;硬手动;软手动电路;输出部分工作原理。

第二节改进型调节器抗积分饱和调节器;微分先行PID调节器;比例微分先行PID调节器。

第三节数字式调节器数字式调节器组成、特点、应用。

第五章执行单元第一节概述执行器的作用;执行器的分类。

第二节电动执行机构电动执行机构结构、工作原理。

第三节气动执行机构气动执行机构结构、工作原理、作用形式。

第四节气动薄膜调节阀调节阀的工作原理;调节阀的分类;调节阀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控制技术课程说明
二、课程描述
过程控制是是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本门课程与工业生产过程联系十分紧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前进,过程控制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起着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减少污染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般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控制系统组成与基本控制原理;掌握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及建立方法,掌握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结构与应用。

为今后从事工业自动控制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内容:
一、单回路系统的结构组成、被控变量的选择、对象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及控制变量的选择、控制阀的选择、测量、传送滞后对控制质量的影响及其克服办法、控制器参数对系统控制质量的影响及控制规律的选择、单回路系统的投运和整定。

二、串级控制系统的实施、串级控制系统的投运和整定、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串级控制系统副回路的设计。

三、比值控制系统的类型、比值系数的计算、比值控制方案的实施、比值控制系统的投运与整定、比值控制系统的特殊问题。

四、均匀控制应用、均匀控制方案。

五、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前馈控制系统的几种主要结构形式、前馈控制规律的实施、前馈控制系统的应用、前馈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

六、选择性控制系统的用途、选择性控制系统的类型及应用、选择性控制系统的设计、积分饱和及其防止措施。

七、分程控制的应用场合、分程控制系统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流量特性的改善、阀位控制系统的应用、阀位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整定。

八、线性过程的非线性控制、非线性过程的非线性控制、纯滞后补偿原理与史密斯补偿、关联解耦条件、解耦控制方案、最小拍控制算法、大林控制算法等。

九、过程控制工程
三、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或资料
●使用教材:《过程控制工程》孙洪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全书共分三篇18章。

第一篇基本过程控制系统,对工业过程中常用的或较为成熟的控制系统作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第二篇先进控制系统,结合石油、化工、热电、轻工等工业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元操作过程,从被控过程的特性、基本控制方案到新型控制方式做了简明扼要的叙述,为读者确定生产过程的控制方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篇过程控制工程,分析了流程工业中常用的流体输送设备、传热传质设备,蒸发精馏设备和各种反应器的工艺流程和典型的控制系统。

本书可作为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过程控制工程课程教材。

●主要参考书或资料
1.《过程控制原理》王爱广化学工业出版社
2.《过程控制系统》方康玲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3.《过程控制系统及工程》翁维勤化学工业出版社
四、考核方式
考勤、作业、实验.................... 30%
期末考试........................... 70%
注意事项:
1. 学生听课课时必须超过本门计划课时三分之二以上同时完成该课程的作业和实验才能取得期末考试资格。

2. 最终成绩以60分为最低及格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