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椟还珠》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买椟还珠》阅读答案

《买椟还珠》阅读答案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注:①椟:木匣②桂:肉桂,椒:花椒③辑:连缀
④玫瑰:如玫瑰花色的美玉⑤鬻:卖
1、楚人对木匣加以修饰,造成了什么结果?请用原文回答。
答:
2、文中加点的“此”指的是谁?
答:
3、文中最后一句议论批评的是哪个人?这个人错在哪里?
答:
4、成语“买椟还珠”在如今一般用来说明什么道理?与故事本来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答:
参考答案:
1、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指卖珠的人
3、批评的是卖珠的人。
他在卖珠的工作中过分注重了木匣的装饰,以至匣子的价值及其外表的美观胜过了珠,主次颠倒了。
4、如今用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批评“买珠者”一类的人,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质。
文言文《买椟还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文言文《买椟还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小古文——买椟还珠买椟还珠编辑本段基本信息买椟还珠[1]mǎi dú huán zhū椟:木匣;珠:珍珠。
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
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
连动词;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舍本求末、取舍不当。
去粗取精:含贬义比喻、讽刺了只重视外表,而不顾实质,舍本求末的人。
作者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其作者是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典故一个有一颗漂亮的珍珠的楚国人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
然后,用珍珠宝石点缀它,用美玉宝石装饰它,用翠鸟的羽毛连缀它。
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出了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
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
可是过了几天回来了。
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
只见郑人将珍珠交给楚人说:“先生,我买的只是盒子,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
”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一边往回走去。
原文楚王谓田鸠曰:“墨于者,显学也。
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文衣之媵七十人。
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
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
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
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
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译文楚王对田鸠说:“墨子,是声名显赫的学者。
小学文言文阅读与训练-买椟还珠.

小学文言文阅读与训练-买椟还珠.《小学文言文阅读与训练买椟还珠》在小学的学习阶段,文言文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咱们要一起来聊聊一个有趣的文言文故事——买椟还珠。
“买椟还珠”这个词,大家可能一开始会觉得有些陌生,但当我们深入了解这个故事后,就会发现它其实很有意思。
这个故事说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楚国人,他得到了一颗非常漂亮的珍珠。
为了能把这颗珍珠卖个好价钱,他找来名贵的木材,做了一个精美的盒子。
这个盒子用香料熏得香气扑鼻,还在上面镶嵌了许多宝石和美玉,装饰得无比华丽。
后来,有一个郑国人看到了这个装着珍珠的盒子。
他一下子就被这个精美的盒子吸引住了,眼睛都看直了。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个盒子。
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郑国人居然把盒子里的珍珠还给了楚国人,只拿着那个漂亮的盒子走了。
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个郑国人的行为很奇怪呀?他只看重了那个外表华丽的盒子,却忽略了盒子里那颗珍贵的珍珠。
这就好像有的小朋友在学校里,只喜欢漂亮的文具,却不认真学习知识一样。
咱们来仔细分析分析这个故事。
首先,楚国人精心制作盒子,想让珍珠卖个好价钱,这说明他很有商业头脑,知道包装的重要性。
但是他可能有点过于注重外在的包装,而忽略了珍珠本身的价值才是最核心的。
再看看那个郑国人,他只看到了盒子的美丽,却没有认识到珍珠的珍贵。
这反映出他目光短浅,只注重表面的东西,而不懂得去分辨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那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学到什么呢?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像那个郑国人一样,只看重外表的华丽,而忽略了内在的价值。
比如说,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不能只看包装好看,而不关心东西本身的质量和实用性。
在学习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不能只追求好看的作业本、漂亮的书包,而不把心思放在掌握知识上。
知识就像那颗珍珠,是最宝贵的财富。
而且呀,这个故事还提醒我们,要学会分辨事物的本质。
不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真正价值的眼睛。
期中常考易错真题检测卷-2022-2023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

期中常考易错真题检测卷-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一.选择题(共6小题)1.(2022春•阳泉期中)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闲散.(sàn ) 匀称.(ch ēng ) 撒.娇(s ā)B .栏杆.(g ān ) 不禁.(jìn ) 挣.脱(zh ēng )C .积累.(l ěi ) 前爪.(zh ǎo ) 作.坊(zu ō)D .朝鲜.(xi ǎn ) 一乘.(chéng ) 笼.头(lóng )2.(2022春•德江县期中)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酒落 飘荡 形成B .破裂 花辨 神气C .吸收 赶集 欧洲3.(2022春•蓬江区期中)《买椟还珠》中“椟”是指什么?( )A .珍珠B .箱子C .包D .盒子 4.(2022春•建邺区校级期中)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水面的小圆晕一圈圈地飘荡..开去。
B .这件事说起来轻巧..,做起来可不容易。
C .这只小猫的鼻子真灵敏..,老远就闻到了鱼的腥味。
5.(2022春•天门期中)下列词语中,全部出自寓言故事的一项是( )。
A .亡羊补牢 掩耳盗铃 杯弓蛇影B .完璧归赵 草木皆兵 围魏救赵C .惊弓之鸟 舍近求远 退避三舍D .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嫦娥奔月6.(2022春•福鼎市期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A .《池子与河流》的作者是俄国的克雷洛夫。
B .伊索寓言包含很多古希腊的民间故事,就像一个奇妙的动物王国。
C .《三衢道中》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
D .“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二.填空题(共6小题)7.(2022春•方城县期中)请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在横线上选出来。
凑.合(cuòcòu)皱.眉(zhòu zòu)闲散.(sàn sǎn)乘.法(chéng shèng)便.宜(biàn pián)投掷.(zhìzhèng)8.(2022春•大同期中)括号里哪个词语用在句子里更合适?用“√”标出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小古文、群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小古文、群文阅读(含答案)小古文、群文阅读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58分)一、阅读《精卫填海》,完成练习。
(17分)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8分)(1)溺而不返( _ )(2)故为精卫( 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5分)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 ________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4分)A.这个故事表现了远古人们有仇必报的精神。
B.这个神话故事表现了远古人们勇于与自然搏斗、不向困难屈服、奋力拼搏的精神。
C.精卫凭她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填平东海的,所以她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二、阅读《买椟还珠》,完成练习。
(21分)买椟①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②之柜③,熏以桂椒④,缀以珠玉,饰以玫瑰⑤,辑⑥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⑦珠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椟(dú):木匣子,匣子。
②木兰:一种纹理很细的香木。
③柜:小匣。
④桂椒(jiāo):肉桂及山椒,这里指高级香料。
⑤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⑥辑:同“缉”,连缀。
⑦鬻(yù):卖。
4.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8分)(1)为木兰之柜( )A.做。
B.作为,当作。
C.是。
(2)此可谓善卖椟矣( )A.善于,擅长。
B.爱惜。
C.好,好的,善良的。
5.楚人对木匣子加以修饰,造成了什么结果?请用原文回答。
(3分)______ ________6.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5分)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______ ________7.你想对故事中的郑国人说些什么?写一写。
(5分)______ ________三、阅读《徐孺子赏月》,完成练习。
(18分)徐孺子①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②月下戏③,人语④之曰:“若令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⑥?”徐曰:“不然⑦。
买椟还珠文言文答案.doc

买椟还珠文言文答案【篇一:六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带答案)】t>陈太丘与友期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文学常识:《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该书的编撰者是南朝宋(朝代)文学家刘义庆。
3、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陈太丘与友期行:(约会;约定时间)太丘舍去门外戏:(放弃;抛弃)(嬉戏)....尊君在不(通“否”)待君久不至:(到)相委而去:(放弃)日中...不至:(到)友人惭:(惭愧)下车引之:(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则是无信:(信用)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礼貌)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4. 你能翻译以下句子吗?(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朋友过了中午还不到,陈太丘丢下他离开了,等到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这不是人啊!和人约好了出行,丢下别人离开了。
您和我的父亲约好在正午出行。
您正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当着儿子的面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5. 6. 入“门不顾”表现出元方怎样的性格特点?对他这一举动,你是怎么看的?表现了元方盛气自负的性格,因为别人已经道歉了,而且别人毕竟是他爸爸的朋友,不原谅别人也是一种无礼的表现。
《山川之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山川之美》原题为《答谢中书书》本文为节选,题目为编者所加。
作者(陶弘景),(南朝)时(文学)家(思想)家。
二解释下列词语:1、四时俱备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失).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消失)沉鳞(潜游中的鱼)....竞:(争着)4、欲界之仙都:欲:(想要).5、未复有能与奇者与:(比得上).6、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二、翻译句子:早晨的雾将要消失,猿猴、鸟雀胡乱鸣叫。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买椟还珠》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买椟还珠》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阅读训练及答案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为木兰之柜(一种香木/这里指小匣子),熏以桂椒(桂花和花椒,两种香料),缀以珠玉,饰以玫瑰(一种美石),缉(装饰边沿)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退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为(制作)缀(点缀)饰(装饰)还(退还)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
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他的。
代词)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他的)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这种行为。
代词)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她的)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4、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①楚人:不要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
文言文《买椟还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言文《买椟还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②郑人:要有眼光,不要取舍不当。
[提示]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的道理: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
译文有一位楚国人去郑国卖他的珠宝。
他制造了一个香木匣子,用桂木、花椒这些香料来熏染盒子,用珠宝点缀,用美玉装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边沿。
郑国人买了他的盒子却把他的珠宝还给他。
解释楚人:楚国的人。
买椟还珠买椟还珠其:代词,他的(指楚国人)。
于:给。
郑者:郑国(的)人。
者:......的人为:做,制造。
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一种木材。
之:的。
柜:匣子。
薰:熏染。
以:用。
桂椒:香料。
珠玉:珠子和宝玉。
饰:装饰。
玫瑰:美玉。
羽翠:翠鸟的羽毛.辑:通“缉”装饰(边缘)。
椟:匣子。
而:副词,却,但是(表示转折)。
还:退还;归还。
买椟还珠 文言文阅读

阅读答案
1、①给;②用;③点缀、装饰;④退还; 2、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 (意 思对即可) 3、过分追求外表的形式美,反而会喧宾夺主,丢失内容, 适得其反。或不要目光短浅,取舍不当,只看重外表而不重 视客观实际。 4、买椟还珠
【阅读训练3】
1.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阅读训练1】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为( ) 缀( ) 饰( ) 还( )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 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他的。代词) 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他的)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楚人对木匣加以修饰,造成了什么结果?请用原文 回答。(2分)
5、文中加点的“此”指的是谁?(1分)
6、文中最后一句议论批评的是哪个人?这个人错在哪 里?(3分)
7、成语“买椟还珠”在如今一般用来说明什么道理? 与故事本来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指卖珠的人
3、批评的是卖珠的人。他在卖珠的工作中过分注重了木匣 的装饰,以至匣子的价值及其外表的美观胜过了珠,主次颠 倒了。
4、如今用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批评“买珠者”一 类的人,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质。
【阅读训练2】
1、解释文中画线词的意义。
①卖其珠于郑者(
)
②为木兰之柜(
)
③缀以珠玉(
)
④郑人买其椟而还(
)
2、翻译句子。
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3、读了这则寓言,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4、出自以上故事的成语是: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 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 可谓善鬻珠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买椟还珠》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阅读训练及答案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为木兰之柜(一种香木/这里指小匣子),熏以桂椒(桂花和花椒,两种香料),缀以珠玉,饰以玫瑰(一种美石),缉(装饰边沿)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退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为(制作)缀(点缀)饰(装饰)还(退还)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
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他的。
代词)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他的)
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这种行为。
代词)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她的)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4、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①楚人:不要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
文言文《买椟还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言文《买椟还珠》阅读
答案及原文翻译②郑人:要有眼光,不要取舍不当。
[提示]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的道理: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
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
译文
有一位楚国人去郑国卖他的珠宝。
他制造了一个香木匣子,用桂木、花椒这些香料来熏染盒子,用珠宝点缀,用美玉装饰,用翠鸟的羽毛装
饰边沿。
郑国人买了他的盒子却把他的珠宝还给他。
解释
楚人:楚国的人。
买椟还珠
买椟还珠
其:代词,他的(指楚国人)。
于:给。
郑者:郑国(的)人。
者:......的人
为:做,制造。
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一种木材。
之:的。
柜:匣子。
薰:熏染。
以:用。
桂椒:香料。
珠玉:珠子和宝玉。
饰:装饰。
玫瑰:美玉。
羽翠:翠鸟的羽毛.
辑:通“缉”装饰(边缘)。
椟:匣子。
而:副词,却,但是(表示转折)。
还:退还;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