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已修改)

P ={M|
由此可得:
= } d a
(x c)2 y 2 c 2 a a x c
令c a b
2 2
2
将上式两边平方,并化简,得 2 2 2 2 2 2 2 2 (c a ) x a y a (c a )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x y 2 1(a 0, b 0) 2 a b
轨迹.
16 直线 l :x=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5 求:点M的 5 4
x y =1 16 9
故点M的轨迹为实轴、虚轴长分别为8、6的双曲 线.
2
2
问题: 点M (x,y) 与定点F(c,0)的距离和它到定
2
c a 直线 l : x =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c>a>0), a c
求:点M的轨迹.
解:设d是点M到直线l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 迹就是集合 |MF| c
故点M的轨迹为实轴、虚轴长分别为2a、2b的双曲线.
实 例 演 示 : e=2
线 距 动 离 点 的 二到 定 倍 点 。 距 离 是 它 到 定 直
L
F
y
L
线 距 离动 的点 二到 倍定 。点 距 离 是 它 到 定 直
a2 准线x c
c e 2 a
焦点
o
F
x
2 2 x y 双曲线标准方程是: 1 a 2 b2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授课人:赵国生
(一)知识回顾:
一、椭圆的第二定义: 1、定义:平面内到一个
l1
d1
F1 O
M
d2
F2 F2(c,0)
l2
x
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 l 的距
双曲线第二定义课件

离心率e反映了双曲线的离心率与椭圆的离心率之间的区别。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01
双曲线的一般方程为:x^2/a^2 - y^2/b^2 = 1 (a>0, b>0)
焦点性质
双曲线的焦点位置决定了 双曲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同时影响着双曲线的几 何形状和性质。
03
CATALOGUE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面积与周长
面积
双曲线的面积可以通过其与两条直线的交点以及原点来计算。具体公式为:$S = frac{1}{2} times |AB| times d$,其中$AB$是双曲线的弦,$d$是原点到直 线的距离。
切线性质
切线方程
对于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其切线方程可以通过求导得到。对于一般的双曲线方 程$frac{x^2}{a^2} - frac{y^2}{b^2} = 1$,其切线方程为:$y = mx pm frac{b^2}{a}$。
切线斜率
对于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其切线的斜率等于该点处的导数。
04
粒子加速器和核聚变研究
双曲线在粒子加速器和核聚变研究中也有应用,例如在粒子加速器中,双曲线结构可以用来控制粒子的运动轨迹 。
在工程学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
双曲线结构在建筑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如穹顶、桥梁等,因为其具有优异 的力学性能和美学价值。
航空航天工程
在航空航天工程中,双曲线结构被用 于制造飞机和火箭的机身和发动机部 件,因为其具有轻质、高强度的特点 。
双曲线第二定义课 件
目录
• 双曲线的定义 • 双曲线的性质 •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 双曲线的应用 • 双曲线的扩展知识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课件

MF 1
x 0
a2 c
e
M Faex
1
0
x a2 c
x a2
同理 MF aex
2
0
c
左加右减,下加上减(带绝对值号)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焦半径公式:
(一)M1位于双曲线右支
y
M2(x2,y2)
|M1F1|ae
x
1
M1(x1,y1) |M1F2|ae1x
F1
O
(二)M2位于双曲线左支
F2 x |M2F1|ae2x
直线 轨迹.
l:x= 1
6 5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5 4
求:点M的
x2 - y2 = 1 16 9
故点M的轨迹为实轴、虚轴长分别为8、6的双曲 线.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问题: 点M (x,y) 与定点F(c,0)的距离和它到定
直线l: x = a 2
c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c
a
(c>a>0),
求:点M的轨迹.
+3 5
MF
的值最小,并求这个最小值
d min
36 5
M(3 5 ,2) 2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练习
已 知 点 A(3,2), F(2,0), 在 双 曲 线 x2y 32=1?
上 求 一 点 P, 使 | PA | + 2 1| PF| 的 值 最 小 .
d min
=
3 2
p ( 2 1 ,2 ) 3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解:设d是点M到直线l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
迹就是集合 P ={M||MF|= c}
da
由此可得: (x c)2 y2 c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a2 x c
同理 MF2 a ex0
左加右减,下加上减(带绝对值号)
焦半径公式:
(一)M1位于双曲线右支
y
M 2 ( x2 , y2 )
M1 ( x1 , y1 )
(二)M2位于双曲线左支 F1
O
F2
x
|M 2 F1 | a ex2
焦半径的应用
26
16
到左、右焦点的距离之比为1:2,求P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一)知识回顾:
一、椭圆的第二定义: 1、定义:平面内到一个
l1
d1
F1 O
M
d2
F2 F2(c,0)
l2
x
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 l 的距
离的比为常数e(0<e<1)的点 M的轨迹,叫椭圆。 定点F叫焦点,定直线 l 叫准线。 椭圆有两个焦点F1,F2,两条准线 l1 , l2
2、定义式:
d min
3 = 2
21 p( ,2) 3
x2 y2 例1:如图,已知F,F2为双曲线 2 2 1(a 0,b 0)的焦 思考 1 a b
1 点,过F2作垂直与x轴的直线交双曲线于点P,且sinPF1F2 . 3 求此双曲线的离心率。
x
P
解:由题意x c P
焦半径 PF1 | ec a, PF2 | ec a | |
轨迹.
16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5 求:点M的 直线 l :x= 5 4
x y =1 16 9
故点M的轨迹为实轴、虚轴长分别为8、6的双曲 线.
2
2
问题: 点M (x,y) 与定点F(c,0)的距离和它到定
2
c a 直线 l : x =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c>a>0), a c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含解析)

课题: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学习目标】1、掌握双曲线的第二定义;2、能应用双曲线的第二定义解决相关问题;一、双曲线中的基本元素(1).基本量: a 、b 、c 、e几何意义: a-实半轴、b-虚半轴、c-半焦距,e-离心率;相互关系: )0(,222>>=+=a c ac e b a c (2).基本点:顶点、焦点、中心(3).基本线: 对称轴二.双曲线的第二定义的推导例1 点()M x y ,与定点(0)F c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2:a l x c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0)c c a a>>,求点M 的轨迹. 解:设d 是点M 到直线l 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就是集合MF c P M d a ⎧⎫⎪⎪=⎨⎬⎪⎪⎩⎭|,c a =.化简,得22222222()()c a x a y a c a --=-. 设222c a b -=,就可化为22221(00)x y a b a b -=>>,,这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所以点M 的轨迹是实轴长、虚轴长分别为22a b ,的双曲线(如图).由例1可知,当点M 到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1)c e e a=>时,这个点的轨迹是双曲线.定点是双曲线的焦点,定直线叫做双曲线的准线,常数e 是双曲线的离心率.对于双曲线22221x y a b -=,相应于焦点(0)F c ,的准线方程是2a x c=,根据双曲线的对称性,相应于焦点(0)F c '-,的准线方程是2a x c=-,所以双曲线有两条准线. 例2 一动点到定直线3x =的距离是它到定点(40)F ,的距离的12,求这个动点的轨迹方程. 解:由题设知离心率2e =,又定点(40)F ,与定直线3x =是双曲线相应的右焦点与右准线,所以2c a =,21a c c -=,解得2433a c ==,. 所以双曲线中心为803O ⎛⎫' ⎪⎝⎭,. 又243b =,故双曲线方程为22(38)3144x y --=. 评注:在应用第二定义时,应先确定定点不在定直线上,否则轨迹将是两条相交的直线,同时还应明确曲线中心的位置,因为中心不同的曲线有其不同的方程.三.第二定义的应用1、已知双曲线的焦点是()0,26±,渐近线方程是x y 23±=,则它的两条准线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 2、若双曲线1366422=-y x 上点p 到右焦点的距离为8,则点p 到右准线的距离为___________; 3、设双曲线1242522=-y x 上一点的横坐标为15,则该点与左、右焦点的距离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4、已知双曲线1366422=-y x 上点p 到右焦点的距离为14,则其到左准线的距离是__________; 5.双曲线16x 2―9y 2=―144的实轴长、虚轴长、离心率分别为(C )(A )4, 3, 417 (B )8, 6, 417 (C )8, 6, 45 (D )4, 3, 45 6.顶点在x 轴上,两顶点间的距离为8, e =45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A ) (A )221169x y -= (B )2211625x y -= (C )221916x y -= (D )2212516x y -= 7.双曲线22134x y -=的两条准线间的距离等于(A ) (A )767 (B )737 (C )185 (D )1658.若双曲线2216436y x -=上一点P 到双曲线上焦点的距离是8,那么点P 到上准线的距离是(D )(A )10 (B )7 (C )27 (D )3259.经过点M (3, ―1),且对称轴在坐标轴上的等轴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D )(A )y 2―x 2=8 (B )x 2―y 2=±8 (C )x 2―y 2=4 (D )x 2―y 2=810.以y =±32x 为渐近线的双曲线的方程是(D ) (A )3y 2―2x 2=6 (B )9y 2―8x 2=1 (C )3y 2―2x 2=1 (D )9y 2―4x 2=3611.等轴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等轴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的夹角是 (090,2)12.从双曲线)0,0( 12222>>=-b a by a x 的一个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是 .(b) 13.与2214924x y +=有公共焦点,且离心率e =45的双曲线方程是 (191622=-y x ) 14.以5x 2+8y 2=40的焦点为顶点,且以5x 2+8y 2=40的顶点为焦点的双曲线的方程是 . (15322=-y x )15.已知双曲线1366422=-x y 上一点到其右焦点距离为8,求其到左准线的距离(答案:596) 四、课后作业1.下列各对双曲线中,既有相同的离心率,又有相同的渐近线的是(B )(A )23x ―y 2=1与y 2―23x =1 (B )23x ―y 2=1与22193x y -= (C )y 2―23x =1与x 2―23y (D )23x ―y 2=1与22139y x -= 2.若共轭双曲线的离心率分别为e 1和e 2,则必有(D )(A )e 1= e 2 (B )e 1 e 2=1 (C )1211e e +=1 (D )221211e e +=1 3.若双曲线经过点(6, 3),且渐近线方程是y =±31x ,则这条双曲线的方程是(C ) (A )221369x y -= (B )221819x y -= (C )2219x y -= (D )221183x y -= 4.双曲线的渐近线为y =±43x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C ) (A )45 (B )2 (C )45或35 (D )215或35.如果双曲线221169x y -=右支上一点P 到它的右焦点的距离等于2,则P 到左准线的距离为(C ) (A )245 (B )6910(C )8 (D )10 6.已知双曲线4222=-ky kx 的一条准线是y =1,则实数k 的值是(B )(A )32 (B )―32 (C )1 (D )―1 7.双曲线2214x y k+=的离心率e ∈(1, 2),则k 的取值范围是 .)0,12(- 8.若双曲线221169x y -=上的点M 到左准线的距离为25,则M 到右焦点的距离是 .(889) 9.双曲线的离心率e =2,则它的一个顶点把焦点之间的线段分成长、短两段的比是 .(1:3)10.在双曲线2211213y x -=的一支上有不同的三点A (x 1, y 1), B, 6), C (x 3, y 3)与焦点F 间的距离成等差数列,则y 1+y 3等于 .(12)。
双曲线第二定义及应用

( x 5) 2 y 2 5 16 4 x 5
x2 y2 化简得 1 16 9
引例:求与定点 A(c,0) 及定直线 的距 离的比是定值 的动点M的轨迹方程。 解:设M(x,y),
| MA | 5 则 d 4
( x 5) 2 y 2 5 16 4 x 5
2
2
和离心率,并用第二定义描述该双曲线。
16 焦点坐标F (5,0) 准线方程x 5
2 2
5 离心率e 4
y x 1的两准线间的距离等于( B ) 2、双曲线 4 3
6 (A) 7 7
8 (B) 7 7
8 (C) 5
16 (D) 5
3、
D
y
8 10 32 d d 8 5
双曲线第二定义
平果县第二中学 黄晶
双曲线第二定义
复习: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焦点在x轴上
定 义
图 形
焦点在y轴上
||MF1||MF2||=2a(2a<|F1F2 |) (M是动点,F1,F2是定点)
标准 方程 |x| a,y R 范围 (x,y都可) 顶点 焦点 (±a,0)
|y| a,x R (x,y都可)
2
2
PF
1 d 2 | PF | d 2
A F
Pd P d
解:由题意得e 2,设点P到右准线
2 y 例如:已知点A(3, 1 )、F(2, 0) , 在双曲线x 2 1 3 1 上求一点P,使得 PA PF 的值最小,并求出最小值。 2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双曲线的第 1 1 y d P 二定义将 PA PF 中的 PF 转化。 2 2 p
双曲线第二定义学习纲要

双曲线第二定义学习纲要1.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到一定点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常数(1)ce e a=> 的动点的轨迹。
定点——焦点;定直线——准线说明:①22221x y a b -=的22122(,0),(,0)a F c x a c x c a F c x c ⎫-=-⎪⎪=±⎬⎪=⎪⎭左准线准线:,右准线左焦点是右焦点是 22221x y a b -=的下焦点1(0,)F c -,下准线:2a y c =-上焦点1(0,)F c ,上准线:2a y c=②双曲线的e 是双曲线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它到相应准线距离之比,它反映双曲线开口的窄阔程度。
,虚半轴b ; 12a e <⇔<<;b a >,中心到实轴端点的距离是a ,中心到虚轴端点的距离是2a ,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是12F MF =对称轴是两焦点的连线及其垂直平分线,对称中心是焦点连线的中点。
0 00 03. 方法①涉及双曲线上一点到一焦点的距离时,想到双曲线第二定义或焦半径公式;当转化为几何图形求解时,考虑第二定义即||MF de =,MFd e=;当转化为代数方程求坐标时,考虑焦半径公式。
②涉及双曲线上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的和差积时,考虑用第一定义求解。
③不知元素a ,b ,c 时,过两点的椭圆设为:221(0,0)mx ny m n +=>>,过两点的双曲线设为:221(0)mx ny mn +=<,知a ,b ,c 部分元素时,设曲线为标准方程。
④22221x y a b-=的斩近线:22220x y a b -=;22221y x a b -=的渐近线:22220y x a b -=所以,以0Ax By ±=为渐近线的双曲线设为:2222(0)A x B y m m -=≠与22221x y a b-=共渐近线的双曲线设为:2222(0)x y m m a b -=≠[称之为:共轭双曲线]⑤与22221(0)x y a b a b +=>>共焦点的双曲线:2222221()x y b k a a k k b -=<<-- 与22221(0)x y a b a b +=>>共焦点的椭圆:222221()x y k a a k b k +=<-++ 与22221x y a b-=共焦点的双曲线:2222221()x y a k b a k b k -=-<<+-例1. 已知双曲线2241x y -=-,求它的焦点、顶点坐标、准线方程和渐近线方程,并作图。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三定”: 定点是焦点;定直线是准线;
l' y
l d .M
定值是离心率.
x2 y 2 双曲线 2 2 1中 : a b a2 右焦点F2 (c, 0),对应的右准线方程是 x ; c a2 左焦点F1 (c, 0)对应的左准线方程是x . c
| PF 1 |min c a
说明:|PF1|, |PF2|称为双曲线的焦半径.
x2 y 2 例2、已知双曲线 1右支上一点P到右焦点的距离等于8, 64 36 求点P到双曲线左准线的距离。
法1:
l' y
l
法2:
P.
l' y
l
P.
F1
.
O
.
F2
x
F1
.
O
.
F2
练习1
设双曲线的一条准线方程是x 2,相应的焦点是 3 F 8,0 ,离心率是 ,求双曲线方程 2
.
O
.
F
x
化简 (c 2 a 2 ) x 2 a 2 y 2 a 2 (c 2 a 2 ) .
2 2 x y 设 c 2 a 2 b2 ,则 方程化为 2 2 1 (a 0, b 0) a b
点 M 的轨迹是实轴、虚轴长 分别为2a、 2b的双曲线.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5
分析:与 程可设为
有共同渐近线的方 ( )
练习:
1、求中心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一条渐进 线的倾斜角为 ,一条准线方程为x=6的双曲
6
线的标准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知识梳理
(一)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平面内一动点 的比为常数 e 到一定点 F (c, 0) 的距离与到一定直线 L : x
a2 的距离 c
c (e>1) a
定点 F (c, 0) 是双曲线的焦点,定直线 L 是双曲线的准线,常数 e 是双曲线的离心率。
(二)焦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S
1 r1r2 sin b 2 tan 2 2
3.双曲线的方程,图形,渐进线方程,准线方程和焦半径公式: 标准方程 图像 渐进线方程
x2 y 2 1(a 0.b 0) a 2 b2
b x a a2 x c M 在右支上 r左 =|MF1 |=ex0 a y
y 2 x2 1(a 0.b 0) a 2 b2
a x b a2 y c y
准线方程
半径公式
r右 =|MF2 |=ex 0 a M 在左支上 r左 =|MF|=-ex 1 0 a r右 =|MF2 |=-ex 0 a
典例分析 题型一:与双曲线准线有关的问题 例 1.(1)若双曲线
x2 y 2 1 上一点 P 到右焦点的距离等于 13 ,则点 P 到右准线的距离为______ 13 12
x2 y 2 1 的离心率为 2,则该双曲线的两条准线间的距离为________ A.若双曲线 m 3
练习:已知双曲线的渐进线方程为 3x 2 y 0 ,两条准线间的距离为 解:双曲线渐进线方程为 y
16 13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3
3 x 2
1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
x2 y 2 ( 0 )在分 0 时 4 和 0 时。
。
。
4 9
题型二:双曲线第二定义及其运用 例 2:设一动点到 F(1,0)和直线 x=5 的距离之比为 3 。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练习:已知双曲线
x2 y 2 1(a 0, b 0)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F2 ,点 P 是左支上的一点,P 到左准线的 a 2 b2
距离为 d ,若 y 3x 是已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进线,则是否存在这样的 P 点使得 d , | PF1 |,| PF2 | 成为等比 数列?若存在,求出 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题型三:离心率的计算
x2 y2 例 3.若双曲线 2 2 1 的两个焦点到一条准线的距离之比为 3:2,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a b
(A)3 (B)5 (C) 3 (D) 5
练习: ( 2007 ,湖南)若双曲线
x2 y 2 1(a 0, b 0)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 , F2 ,P 是准线上一点,且 a 2 b2
DF1 PF2 , | PF1 | | PF2 | 4ab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___
例 4.(2008 湖南)双曲线
x2 a2
y2 1(a 0, b 0) 的右支上存在一点,它到右焦点及左准线的距离相 b2
) D. [ 2 1, )
2
等,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1、 (1, 2]
B. [ 2, ) C. (1, 2 1]
题型四:双曲线焦点三角形面积问题 例 5.已知双曲线 x
2
y2 1 的左右焦点为 F1、F2,点 M 在双曲线上且 F1MF2 120。
,求 S F1MF2 . 2
x2 y 2 1 的左右焦点为 F1、F2,点 M 在双曲线上且 MF1 MF 2 0, 求 S F1MF2 . 练习:已知双曲线 9 16
题型五:最值问题
y2 1 1 上求一点 P 使得 | PA | | PF | 的最小值。
例 6.已知点 A(3,2),F(2,0)在双曲线 x 2 3
2
练 习 : 已 知 点 A(9,2), 双 曲 线 16 x 9 y 144 的 右 焦 点 为 F , P 为 双 曲 线 上 任 意 一 点 , 则
2 2
| PA | | PF | 的最值为。
课后习题 1.已知双曲线
x2 3 y 2 1 (a 0) 的一条准线为 x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2 2 a
(B)
(1)
3 2
3 2
(C)
6 2
(D)
2 3 3
3
(1)已知双曲线
x2 y 2 1 (a 0) 的一条渐进线与直线 2 x y 3 0 垂直。
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2 a
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双曲线 2 x2 y 2 k (k 0) 的焦点到它相应的准线的距离是 2,则 k 等于____________
(3)与椭圆
x2 y 2 10 1 共焦点。
两准线间的距离为 的双曲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 3 16 25
(4)已知双曲线
x2 y2 - =1(a>0,b>0)的右焦点为 F,右准线与一条渐近线交于点 A,△OAF 的 a2 b2
( D.90º )
面积为
a2 (O 为原点) ,则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为 2
B.45º C.60º
A.30º (5)设双曲线
x2 y 2 1(a 0, b 0) 的右焦点为 F ,右准线 l 与两条渐近线交于 P 、 Q 两点,如果 a 2 b2
PQF 是直角三角形,则双曲线的离心率 e ___________ .
(6)过双曲线 C :
x2 y 2 1(a 0, b 0) 的右焦点 F 作双曲线的斜率为正的渐进线的的垂线 l,垂足为 a 2 b2
P,设 l 与双曲线的左右两支均相交, (1)证明 P 在双曲线 C 的右准线上: (2)求 C 的离心率 e 的取值范围。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