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中的数字

合集下载

公文写作规范——数字、标点符号和单位用法

公文写作规范——数字、标点符号和单位用法

公文写作规范——数字、标点符号和单位用法一、关于数字的用法(一)多位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每三位一组,即从小数点为中心,从右到左以半角“,”分节,小数部分不分节。

四位以内的整数可以不分节。

如:62,400.1256。

(二)数值范围。

在表示数值范围时,采用“~”连接。

示例:-20~-8℃12,400~20,000元1~6岁注意:前后两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相同时,在不造成歧义的情况下,前一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可省略,如果省略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会造成歧义,则不应省略。

如:9亿~16亿,不写为9~16亿。

(三)含月日的专名。

含有月日的专名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应采用间隔号“·”将月、日分开。

示例:“3·12”中国植树日“5·1”国际劳动节(四)年月日的数字用法。

年月日的表达顺序应按照口语中年月日的自然顺序书写。

示例:2008年8月8日。

年月可用“-”替代,但年月日不完整时不能替代。

8月8日不能写为8-8,2008年8月不能写为2008-8。

四位数字表示的年份不应简写为两位数字。

如:1990年不能写为90年。

月和日是一位数时,可在数字前补“0”,如:2008-08-08。

二、括号的运用括号的主要形式有:圆括号“()”、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等。

标示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时,应用六角括号。

如:xx办发〔2021〕3号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均用圆括号。

示例:1.XXX医院拥有中高级医师(含已退休)67人2.联合下发了《x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三、使用计量单位的要求新《条例》明确要求,计量单位的用法要“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规定执行”,即按照《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0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GB3101-93)和GB312—93(全部)等标准的规定来使用。

例如:质量单位应使用千克,而不用市斤;长度单位应使用米,而不用尺等。

公文写作之公文中数字的正确用法

公文写作之公文中数字的正确用法

第三节公文中数字的正确用法在机关公文中,存在着数字错用、滥用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规范意识、标准意识不强,对数字用法的有关规定不熟悉。

现结合《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将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用法分类归纳如下:一、汉语数字使用的一般规定汉语数字通常是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及其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数字。

在以下环境中必须使用汉语数字:1.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如:三心二意、四平八稳、五星红旗、六神无主、八国联军、九死一生、零点方案等。

2.中国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夏历月日、各民族非公历纪年等,均使用汉字。

如:万历十五年、丙寅年十月十八日、正月初五等。

有时为了表达得更加明白,可以在它们的后边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如: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年10月1日)等3.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词组,应用汉字数字。

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为避免歧义,要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用间隔号“•”隔开,并外加引号。

如:“一•二八”事变(1月28日)、“一二•九运动”(12月9月)等。

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

如五四运动、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九一三”事件等。

4.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的,须使用汉字数字。

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能用顿号隔开,如:三四天、五六米、七八个、十五六岁、五六万套、三四百里、四十五六岁等。

5.用“几”“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约数时,使用汉语数字。

如:几千年、百多次、十余年、八万左右、三十上下、约五十人等。

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意义和比较意义的数字,用“多”、“约”等表示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该省从机动财政中拿出近2000万元,调拨钢材3000多吨、水泥3万多吨、柴油1400吨,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公文写作中的数字使用规范

公文写作中的数字使用规范

公文写作中的数字使用规范数字在公文写作中,常常与相应的计量单位结合起来,用来表示事物量的大小、多少,对事物的量具有规定性。

数字用在公文中,可以用来表示公文内部的结构层次序数,显示公文的内在逻辑关系。

公文中凡是涉及到数字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也需要用数字来加以标识。

作为具有修辞色彩的词素以及代号、代码、时间等标志也需要用数字来进行标注。

数字既有阿拉伯数字,也有汉字数字可以采用,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甚至还借助过罗马文中的数字来表示文章的内部层次。

而现行公文中,罗马数字已不再用于公文中表示公文的内部结构关系了。

在我党的公文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采用“甲、乙、丙、丁”【1】等来代替数字表示公文内部的结构层次关系的这种不规范用法。

在我国的现行行政公文使用中,数字的不规范用法,特别是在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文也大量存在。

为规范数字的使用,早在1956年国务院秘书厅就针对国家机关的公文、电报和机关刊物采用横排横写后的数字使用规范作了要求。

在国务院历次颁布的公文处理办法中对数字的规范使用都有所涉及,但未作细致的说明。

1987年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出版局、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等中央七部委联合颁发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2】,对数字使用的规范、体例统一提供了参考。

为进一步规范数字的使用,1995年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3】(以下简称《规定》),把数字用法提高到了国家标准的高度,具有了强制使用的效力。

但是,数字不论是在出版物还是在公文写作中,还是经常出现一些不合规范的用法。

笔者依据《规定》的相关条款,谈谈数字在公文中的使用规范。

一、阿拉伯数字使用规范阿拉伯数字的使用在公文写作中,大体分为两种情形: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和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

(一)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1.“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物理量是用于定量描述物理现象的量,即科学技术领域里使用的用来表示长度、质量、时间、电量、热力学温度等的量,而它有必须常常与法定的计量单位结合起来使用。

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

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

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一、数字概述数字主要包括汉语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两种。

其中,汉字数字通常是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及其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数字,阿拉伯数字主要指“0、1、2、3、4、5、6、7、8、9”十个数字。

不论是汉字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在公文中的使用都具有严格的规定和统一的用法。

二、公文中数字使用的常见瑕疵在公文创制中,由于写作主体对数字使用的有关规定不熟悉,规范意识、标准意识不强,审核程序不严格、不规范,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错用、滥用、误用、混用及表达不够精练等数字使用不规范情况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普遍存在,如“2008年”写作“08年”,“七八天”写作“七、八天”,“腊月十五”写作“腊月15”,“一年4季”,“1,300,000,000人”等等,这些数字的不规范使用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质量和发文机关的形象,汉字使用规范化、标准化亟待重视和加强。

三、汉语数字的规范使用(一)长期已来约定俗成的定型的词语、词组、成语、短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如:一概、九州、三翻四次、八仙过海、零点方案、二一添作五、见其一未见其二、不管三七二十一、九牛二虎之力、行百里者半九十,等等。

(二)星期、季度的表述及规范化简称、统称用语需使用汉字型数字,如:星期一,星期六、第二季度、第四季度,二万五千里长征、十六届四中全会、七届三中全会等。

(三)中国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夏历月日、各民族非公历纪年的表述,应使用汉字型数字。

如:万历十五年、丙寅年九月二十三日、戊子年四月十七日、腊月初八,正月十五,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等。

同时,为了表达得更加明白清楚,可在它们的后边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括注。

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四)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的,须使用汉字数字,且之间不能用符号隔开,如:“三四天”不能写成“三、四天”,“八九万套”不能写成“八、九万套”。

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

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

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一、数字概述数字主要包括汉语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两种。

其中,汉字数字通常是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及其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数字,阿拉伯数字主要指“0、1、2、3、4、5、6、7、8、9”十个数字。

不论是汉字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在公文中的使用都具有严格的规定和统一的用法。

二、公文中数字使用的常见瑕疵在公文创制中,由于写作主体对数字使用的有关规定不熟悉,规范意识、标准意识不强,审核程序不严格、不规范,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错用、滥用、误用、混用及表达不够精练等数字使用不规范情况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普遍存在,如“2008年”写作“08年”,“七八天”写作“七、八天”,“腊月十五”写作“腊月15”,“一年4季”,“1,300,000,000人”等等,这些数字的不规范使用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质量和发文机关的形象,汉字使用规范化、标准化亟待重视和加强。

三、汉语数字的规范使用(一)长期已来约定俗成的定型的词语、词组、成语、短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如:一概、九州、三翻四次、八仙过海、零点方案、二一添作五、见其一未见其二、不管三七二十一、九牛二虎之力、行百里者半九十,等等。

(二)星期、季度的表述及规范化简称、统称用语需使用汉字型数字,如:星期一,星期六、第二季度、第四季度,二万五千里长征、十六届四中全会、七届三中全会等。

(三)中国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夏历月日、各民族非公历纪年的表述,应使用汉字型数字。

如:万历十五年、丙寅年九月二十三日、戊子年四月十七日、腊月初八,正月十五,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等。

同时,为了表达得更加明白清楚,可在它们的后边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括注。

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四)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的,须使用汉字数字,且之间不能用符号隔开,如:“三四天”不能写成“三、四天”,“八九万套”不能写成“八、九万套”。

公文格式字体标题序号要求

公文格式字体标题序号要求

公文格式字体标题序号要求在日常工作和行政事务中,公文是传递信息、沟通交流和处理事务的重要工具。

为了确保公文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可读性,对公文的格式、字体、标题和序号都有一定的要求。

这些要求不仅体现了公文的严谨性,也有助于提高公文的处理效率和质量。

一、公文格式公文格式一般包括版头、主体和版记三部分。

版头部分主要包括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等要素。

份号一般用 6 位 3 号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密级和保密期限根据实际情况标注,如“绝密”“机密”“秘密”以及保密期限。

紧急程度分为“特急”“加急”,用 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

发文机关标志应当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居中排布。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排布。

主体部分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等。

标题一般用 2 号小标宋体字,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

主送机关编排于标题下空一行位置,居左顶格,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

正文用 3 号仿宋体字,编排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

附件说明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

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

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的编排要求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准确处理。

版记部分包括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

抄送机关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上一行、左右各空一字编排。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一般用 4 号仿宋体字,编排在末条分隔线之上,印发机关左空一字,印发日期右空一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后加“印发”二字。

二、公文字体公文使用的字体主要有宋体、仿宋体、黑体等。

公文写作数字使用规范

公文写作数字使用规范

公文写作数字使用规范1总的原则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遇特殊情形,可以灵活变通,但应力求保持相对统一。

2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一)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均使用阿拉伯数字。

年份要写全数,不能简化、省略。

例如:公元前18世纪;20世纪80年代;2015年12月31日;13时40分50秒;2016年。

注意:公文中的成文日期须用阿拉伯数字。

 (二)计数与计量和统计表中的数值。

如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20;-25;1/15;1.26;12%;2:4。

 (三)代号、代码和序号。

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均应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中国电信〔2010〕7号文件;37/38次特别快车;期刊号CNll一1000/D;邮发代号37—1; HP-5100型打印机。

(四)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101页。

3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一)公文中作为定型的词、词组、惯例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词素须使用汉字。

例如:一律;一方面;十滴水;四氧化三铁;第四季度。

 (二)概数和约数 1.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应使用汉字,并且两个数字之间不能用顿号隔开。

例如:三四天;五六米;七八十岁。

2.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

例如:十几天;几十年;一百几十次。

 (三)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也可以用汉字,但要注意照顾到上下文的统一。

例如:一个人;四本书;八个百分点。

 (四)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须使用汉字。

例如:七七事变;五一国际劳动节;“三农”问题;十八大。

 (五)星期几一律用汉字。

4可以灵活变通掌握使用的情况 (一)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字表示的约数一般使用汉字。

公文写作中列数字的十大方法

公文写作中列数字的十大方法

公文写作中列数字的十大方法在公文写作中使用数字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同时也可以使文章更具条理和清晰。

下面是公文写作中列数字的十大方法:1. 使用完整的数字:写作中应该使用完整的数字来描述具体的数量或比例,例如写"5,000人"而不是"很多人"。

2. 精确描述数据单位:在使用数字时,应明确指出所使用的数据单位,例如"增长了10%"而不是"增长了很多"。

3. 使用相关的统计数据:使用与主题相关的统计数据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例如使用"根据最新调查显示"或"根据专家研究"等引用来源。

4. 使用比较数字:使用比较数字可以突出差距或进步,例如使用"由20%增长到50%"可以更直观地表达出变化的幅度。

5. 采用图表和图形化数据:通过使用图表和图形化数据,可以使数字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提高读者对文章的吸引力和理解度。

6. 解释数字的含义:在使用数字时,应提供对数字含义的解释,确保读者能够完全理解数字背后的意义和影响。

7. 引用权威机构的数据:在文章中引用权威机构的数据可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例如使用政府部门发布的数据或国际组织的研究报告。

8. 使用整数和小数:根据需要使用整数和小数可以使数字更加精确和明确,避免产生模糊或含糊的效果。

9. 突出主要数据:在文章中突出主要的数字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点和核心信息。

10. 使用百分比和比率:在表达比例和比率时,使用百分比和比率可以更好地描述和比较数据,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总之,使用数字是公文写作中的重要技巧,正确而明确地使用数字可以提高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同时也使文章更加具有条理和清晰。

数字在公文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提供具体的信息和数据,还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在继续讨论数字在公文写作中的使用方法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公文写作的基本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 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如:一幢建筑物的高度为30 m(30米); 他的体重70 kg(70千克) 2.表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量(非物理量), 使用的是一般量词,可以用阿拉伯数字表 述为: 3500片 8200元 30天 80只 20条 等
3.公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 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 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 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4.成文日期阿拉伯数字。 5.年份一律使用公历年份的全称,如1978年、 2003年不能略为78年、03年。

对于特别巨大的数字,《规定》要求非科 技出版物可以采用“亿”、“万”为单位, 数字巨大的精确数字,作为特例可以同时 采用“亿、万”为单位,但表述时不能将 五亿三千四百万人,表述为“5亿3千4百万 人”。正确的表述是“5,3400万人”、 “5.34亿人”或者“5亿3400万人”。 235000000公里可以改写成2.35亿公里, 这样容易辨认和朗读.

2.成语、惯用语、缩略语 成语、惯用语在汉语的发展演变中,已经 约定俗成,具有很强的凝固性,而且具有 很强的节奏韵律感。涉及到数字的成语、 惯用语,是不能凭借个人的主观意愿加以 更改的,在公文写作中是必须使用汉字数 字的。如:三番五次 一把手 七上八下 三令五申 隔三差五等。

数字缩略语,由于它有特定意义,一部分 缩略语在发展演变中已经定型,得到了社 会的普遍认可,并被社会大众所接受,这 部分缩略语中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如: 三从四德 三皇五帝 四书五经 三教九流 等。

汉字数字的使用规范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 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 字。” 1.涉及到数字的专有名词 我们可以将涉及到数字的专有名词,归为“定 型的词、词组”中。根据《规定》的要求,凡是 涉及到有数字的专用名词都可以归入到必须使用 汉字数字这一类中来。 如:三叶虫 十滴水 九三学社 三氧化二铜 二恶英 三叠纪 三聚氰胺、二万五千里长征、十 一届三中全会等。

3.具有修辞色彩的数字语素。这儿数字语 素的作用是起修饰、限制特定的词、词组 作用的,通常是用来表示事物顺序或者序 数的。这些涉及到数字的词、词组中的数 字也必须采用汉字数字。如:第一次 第二 一季度 红四方面军等。

4.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和带 有“几”字的约数,必须使用汉字。如: 三五个 七八天 十五六岁 三十几个 六百 三十几斤等。
公文写作中的数字 使用规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95年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3】(以下简称《规定》),把数字用法 提高到了国家标准的高度,具有了强制使 用的效力。

同一文件中同类数量的表示方法应前后 一致。 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数不能 分行书写。
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数字变通使用情况



阿拉伯数字以及汉字数字在使用过程中,“遇特 殊情况,或者为避免歧义,可以灵活变通,但全 篇体例应相对统一。” 这类情况,主要涉及到不具有统计意义的整数一 至十和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 约数。对于是采用阿拉伯数字还是汉字数字, 《规定》中只强调是要保持全篇的体例一致,也 就是说在公文的写作中数字的使用既要保持局部 体例上的一致,又要考虑通篇文章对数字使用的 要求. 例:三个人,八项措施,十个百分点等 十几个人,几十年,几万分之一,一百几十 次,五十到六十之间,约二万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