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特性综述
酶的种类,活性及影响因素

【摘要】:酶广泛存在与生物体中,对生命的生化反应至关重要
,本实验主要探究不同浓度下催化活性的不同,以及温度,pH值,抑 制剂对于酶活性的影响。
【关键词】:酪氨酸酶,唾液淀粉酶,活性,pH,温度
,抑制剂
【酶的特性综述】
酶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有单纯酶和结合酶 两种。单纯酶只含蛋白质,不含其它物质,其催化活性 仅由蛋白质的结构决定。结合酶则由单纯蛋白质和辅基 组成,辅基是结合酶催化活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1)酶的催化效力远远超过化学催化剂(高108~109倍)。 (2)酶催化剂具有高效化学选择性,能从混合物中选择特 定异构体进行催化反应。 (3)酶催化剂对反应条件要求苛刻,如pH值、温度都各有 特定的界限,超出界限即可引起酶蛋白的变性与分解。
根据实验数据所画图及求出的活度来看,分别加入0.1ml、0.2ml、0.3ml、 0.4ml的活性是不一样,按照实验推测,应该是逐渐上升的,但是从实验结果 反应的情况上来看,并不是如此,而是上升之后下降,原因在于酶提取液提 取之后保存方法不得当,并没有冰浴,所以导致酶失活,从而导致活性下降 的情况
酶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结论
(1)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因此,一切对蛋白质有影响的因 素都影响酶的活性。酶与底物作用的活性,受温度、pH值、 酶液浓度、底物浓度、酶的激活剂或抑制剂等许多因素的影 响。 (2)提取物在放置过程中变黑,是由于他们的组织中都含酪 氨酸和酪氨酸酶,酶存在于组织内部,当内部物质暴露于空 气中,在氧的参与下将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素。 (3)酶的催化作用,只有在一定温度下才能体现出来。酶在 低温下活性暂时被抑制,高温时会永久失活。
酪氨酸酶简介
酶 生化试验报告

生物大分子·酶——相关生化实验报告小组成员:王书洋张斌贾官斐杨翀左天宇单位:武警后勤学院临床医学系四队四班邮编:300162关键词淀粉酶; 活性; 温度; 抑制剂; 激活剂; 专一性【前言】目前临床主要以检测指标作为依据对疾病的诊断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其中,酶学上的应用占了相当一部分。
所以,从临床疾病诊断以及治疗的角度去对酶学知识的具体化了解和应用深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酶是高效催化有机体新陈代谢各步反应的活性蛋白,几乎所有的生化反应都离不开酶的催化。
因此,一切对蛋白质活性有影响的因素都影响酶的活性。
酶与底物作用的活性,受温度、pH值、酶液浓度、底物浓度、酶的激活剂或抑制剂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对酶活性的测定对临床诊断以及基础医学的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很多酶其实包含几种具有同样催化效用的蛋白质,但它们的分子组成、理化性质与免疫学特性却有明显差异,这类蛋白质统称为该酶的同工酶。
同工酶在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不同,通过测定不同同工酶的含量与活性的变化,可以推算出改组织和器官的变化。
本综述旨在对后文的三次实验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次应用上的联系。
实验一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实验原理】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生成各种糊精和麦芽糖。
淀粉溶液与碘反应呈蓝色;糊精根据分子大小,与碘反应分别呈蓝、紫、红、无色等不同的颜色;麦芽糖不与碘呈色。
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抑制剂与激活剂等的影响。
温度:温度降低,酶促反应减弱或停止;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
当上升至某一温度时,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值,此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
由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温度过高会导致蛋白质构象的改变,因此如果温度继续升高,反应速度反而会迅速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酸碱度:唾液淀粉酶最适pH为pH6.9,高于或低于酶的最适pH值,都将引起酶活性的降低,过酸或过碱的反应条件可使酶活性丧失。
抑制剂与激活剂:酶的活性常受某些物质的影响,能增加酶的活性称为酶的激活剂:降低酶活性且不使酶蛋白变性的称为酶的抑制剂。
脂肪酶综述

脂肪酶综述摘要:脂肪酶是一类能够催化酯的水解反应以及在非水相体系中催化脂肪酸和醇类发生酯化反应的酶类。
随着酶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生物脂肪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生物催化剂,脂肪酶一直以来都是生物技术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类酶。
关键字:脂肪酶,酶活测定,非水相,食品工业应用。
简介:脂肪酶(三酰甘油酯水解酶,EC 3.1.1.3),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多种微生物中的生物催化剂。
脂肪酶最早被发现可追溯至1901年,其天然作用底物为三脂酰甘油酯,能够将酯键水解,释放甘油二酯甘油一酯甘油以及游离脂肪酸随着非水酶学的发展,研究者发现,脂肪酶在非水相中能够催化酯化。
酯交换以及转酯化反应,并且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专一性,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洗涤剂等行业。
特别是在食品行业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逐渐成为食品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酶类之一。
但是,由于目前脂肪酶相对于传统的化学催化剂的生产成本仍然偏高,这是制约脂肪酶工业化应用的主要问题,因此,在了解脂肪酶催化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筛选高产菌株,或者改变脂肪酶催化环境等方法提高脂肪酶的产率和利用率,降低利用脂肪酶进行工业化生产的成本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脂肪酶的结构特点研究表明, 来源不同的脂肪酶,其氨基酸组成数目从270~ 641不等,其分子量为29 000~ 100 000。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对多种脂肪酶进行克隆和表达,并利用X -衍射等手段和定向修饰等技术测定了酶的氨基酸组成、晶体结构、等电点等参数, 确定了组成脂肪酶活性中心的三元组( triad)结构。
多数脂肪酶都是单链蛋白, 比如CCL( A) 含有534个氨基酸残基, 其组成3 个小的和11个大的β-折叠及10个α-螺旋。
其催化活性三元组由Ser-209、His-449和Glu341组成, Ser-209处于超二级结构折叠-螺旋[β-折叠( 202~208)-α -螺旋( 210~220) ]的转角处。
多数成熟的天然蛋白还含有糖类组分, 如CCL( A) 含有4. 2%葡萄糖、甘露糖和木糖等,所以实际测得的分子量比理论分子量偏大[157 223(理论) , 60 000(实测)]。
食品酶学文献综述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食品酶学文献综述论文题目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生姓名许超班级****** 学号******** 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周亚军摘要:介绍了现代酶工程、酶制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现状,以及最新研究近况。
现代酶学将为食品工业的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酶;食品工业;应用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of Enzymatic Technology in the Food IndustryAbstracts:This paper introduces important effect of enzyme in food industry,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enzyme in the production of flesh,fish,eggs,milk,vegetable,beverage,vintage,toast food and refine suger,and gives development prospectof enzyme in food industry.Key words:enzyme;food industry;application;1.前言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特性的蛋白质,是一类生物催化剂,一切生物的新陈代谢都是在各种各样酶的作用下进行的[1]。
由于酶反应温和,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反应容易控制,因此十分适宜食品加工应用[2]。
酶用于食品加工中具有以下优点:改进食品加工方法;改进食品加工条件,降低成本;提高食品质量;改善食品风味、颜色等。
目前酶工程、酶制剂已在食品加工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几千年前,人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将酶应用于制作发酵饮料等生产中,我国早在夏禹时代酿酒就已出现。
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酶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的各个领域,如制糖工业、饮料工业、焙烤工业、乳品工业等[3]。
酶的作用及特点

酶的作用及特点酶是一类生物大分子催化剂,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实现生物体内众多生化反应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酶的作用和特点。
酶的作用促进化学反应酶在生物体内促进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例如代谢途径、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等。
酶能够选择性地识别底物分子,并在其上形成一种酶-底物复合物,通过调节底物分子的构象,使得它们更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这种高度选择性和专一性是酶的独特之处。
降低活化能酶通过提供一个更有利的反应路径,降低了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这使得原本需要高温或高压来实现的反应,在生物体内可以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节约了能量和资源。
调节反应速率酶可以根据生物体内环境的需要,调节反应速率。
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或浓度,生物体可以灵活地控制不同代谢途径的速率,以维持内部稳态。
酶的特点专一性每种酶对特定的底物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这种专一性保证了生物体内复杂的生化反应网络能够有序进行,防止混乱和不必要的反应发生。
高效性酶可以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实现化学反应的加速,这使得生物体内的能量利用更加高效,避免了过多的热量损失。
可逆性酶不是永久与底物结合的,它们在完成生化反应后可以释放底物,重新参与其他反应。
这种可逆性使得酶在代谢调控中具有灵活性,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反应速率。
受环境影响酶的活性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pH值、离子浓度等。
这意味着生物体内的环境变化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生化反应的进行。
总结酶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具有促进化学反应、降低活化能、调节反应速率等特点。
其专一性、高效性、可逆性以及受环境影响的特性使得酶在生化代谢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酶的作用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复杂的代谢网络和调控机制。
如果您对酶的作用及特点还有其他疑问或深入探讨,欢迎继续探索和学习。
愿本文能为您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启发!。
酶的作用特点及作用机制

酶的作用特点及作用机制
酶作为生物体内的生物催化剂,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酶的作用特点及其作用机制。
一、酶的作用特点
1. 专一性
酶对于特定的底物具有高度的专一性,能够选择性地催化特定的反应。
2. 高效性
由于酶的存在,生物体内的反应速度显著加快,使得生物体内各种代谢过程能够高效进行。
3. 可逆性
大部分酶催化的反应均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的正逆方向。
4. 适应性
酶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如温度、pH等变化,保持一定的催化活性。
二、酶的作用机制
1. 底物与酶的结合
酶通过其活性部位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这种结合是具有一定特异性的。
2. 底物的转化
酶-底物复合物促使底物分子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转化为产物,同时酶分子保持不变。
3. 产物的释放
产物生成后,酶与产物的结合力降低,产物从酶表面释放出来,酶分子重新回到活性状态。
4. 酶的再生
酶在催化反应过程中始终是参与反应但不发生改变的,可以循环利用,称为酶的再生。
5. 辅因子作用
部分酶在催化反应时需要辅因子的辅助,如金属离子或辅酶等,这些辅因子对于酶的催化活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结语
总的来说,酶作为生物体内的生物催化剂,有其独特的作用特点和作用机制,对于生物体内代谢过程的正常进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酶的作用特点及作用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
乙酰肝素酶的分子特性及其在生理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
Absr c : He a a a e i h nl rc n l ic v r d e do en u lc sd s ta t p r n s s te o y e e ty ds o ee n g o s gy o i a e whih c n utt nr han st o e a a c a c he i tc i ie f h p r n
乙酰肝 素 酶 的分 子 特 性 及 其在 生理 病 理 过 程 中 的作 用
李燕杰 , 李淑莲
(. 1 河南大学 医学院 免疫研究所, 河南 开 封 4 50 ; 2 河 南大 学 天然 药物 与免疫 工程 重点实验 室 , 70 1 . 河南 开封
4 50 ) 7 0 1
摘
要 :乙酰肝素酶是 目前发现 的哺乳动物 细胞 中唯一 能切割硫 酸肝 素蛋 白多糖侧 链 一 酸 乙酰肝素的 内源性糖 硫
苷酶 , 切割影响一 系列生理和病理 过程。对其深 入研 究将 有助 于揭示组 织修 复 、 育、 管形成 、 发 血 自身免疫及肿 瘤
转移等 生理 和病理过程 。本文就 乙酰肝素酶分子特性及 其在 生理病理 过程 中的作 用和表达调 控的研 究进展进 行
综述 。
关键词 :乙酰肝素酶 ; 管生成 ; 血 转移 ; 硫酸 乙酰肝素蛋 白多糖 中图分类号 :R 6 . 3 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6 2—70 (0 8 0 0 1 0 6 6 2 0 )3— 0 4— 6
脂肪酶溶于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脂肪酶溶于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脂肪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在生物体内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能催化脂肪的水解反应,将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
在工业上,脂肪酶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洗涤剂制造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
然而,在传统观念里,脂肪酶常常被认为是在油脂中活动的酶类。
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脂肪酶实际上也能在水中进行活动。
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对脂肪酶在水中溶解性的研究。
了解脂肪酶在水中溶解性的特性对于更好地理解其催化机制以及应用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脂肪酶的特性和在水中的溶解性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将介绍脂肪酶的基本特性,包括其化学结构、催化机制等方面。
然后,将重点研究脂肪酶在水中的溶解性。
通过对其在水中的溶解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脂肪酶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其在水中的催化效果。
最后,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总结脂肪酶溶于水的特点以及可能的应用领域。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有望进一步了解脂肪酶的催化机制和溶解性特性,为其应用的开发和改进提供理论基础。
这将有助于推动脂肪酶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有三个子部分: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简要介绍了脂肪酶溶于水这个话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可以提到脂肪酶在生物化学、食品科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并简述脂肪酶溶解性的研究现状。
文章结构部分则详细说明了本文的组织框架。
文章采用大纲结构,共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正文和结论。
正文包括脂肪酶的特性和脂肪酶在水中的溶解性的内容。
结论部分则总结了整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结果。
目的部分明确了本文的写作目的。
可以指出研究脂肪酶在水中的溶解性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期望的成果。
在整体上,本文的结构清晰明了,逻辑严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的特性综述
酶通常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另有一些需要辅助因子的辅助。
酶的特性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高效性
1、酶的高效性是和非酶的催化剂比较而言。
主要是指催化能力,蛋白质(环境适宜)的催
化能力是普通化学催化物质的10^5—10^8倍。
生物分子之间的反应首先要进行分子碰撞接触,如果在没有酶作用的情况下,分子主要靠自然的热运动来随机进行接触,这样的几率比较小,而在酶的作用下,由于酶和作用底物有特异性结合位点,相当于把反应需要的分子给拉到一起去了,所以这样的效率要高很多。
2、酶的高效性实验探究
材料:
新鲜猪肝研磨液(含有H2O2酶)、3%的FeCl3溶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催化剂)、清水、试管5支、试管架、酒精炉、线香、打火机、量筒
步骤:
1、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H2O2溶液,依次编号置于试管架上。
2、在1号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清水;2号试管中加入与清水等量的新鲜猪肝研磨液;3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3%的FeCl3溶液;4号试管中加入经过高温煮过的等量的新鲜猪肝研磨液;5号试管中加入高温煮过的FeCl3溶液。
3、用点燃但无火焰的线香插入试管检验。
现象:
氧气量效果
1号:—无催化作用
2号:﹢﹢高效催化
3号:﹢低效催化
4号:—无催化作用
5号:﹢低效催化
结论:过氧化氢酶比FeCl3催化剂高效。
酶具有高效性。
二、专一性
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
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这种选择性作用称为酶的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对底物及其催化反应的严格选择性。
通常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或一类相似的反应,不同的酶具有不同程度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可分为三种类型: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专一性;也可分为:结构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
如过氧化碳氢酶只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不能催化其他化学反应。
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乱的进行,与酶的专一性是分不开的。
探究酶的专一性的实验
序
号
项目
试管
1 2
1 注入可溶性淀粉2mL /
2 注入蔗糖溶液/ 2mL
3 注入新鲜淀粉酶溶液2mL 振荡
4 60℃温水保温
5 min
5 加斐林试剂1mL 振荡
6
将试管下部放入60℃热水
中
2 min
7 观察实验结果有砖红色沉淀无砖红色沉淀结
论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三、多样性
酶的种类很多,大约有5000多种,其中可以通过食用补充的酵素达2000多种;形态上主要有三种:专业级酵素为酵素胶囊,其次为酵素粉,而液体酵素含量低、效价低、易腐败而安全性较差一些,食用风险较高。
四、温和性
酶的温和性是指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纯正酵素是中性的,温和的,不存在副反应,或“好转反应”。
对于有刺激性而必然存的“好转反应”,除了本身腐败以外,也有可能有药品的添加。
酶的温和性实验
1.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 2 3,加入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2 .向试管1中加入稀盐酸溶液,试管2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试管3中加入蒸馏水
3 .向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过氧化氢酶溶液
4 观察三支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
若1和3号试管气泡的产生速率小于2号的,则可证明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五、活性可调节性
(1)调节酶的浓度酶浓度的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诱导或抑制剂的合成;一种是调节酶的降解。
(2)通过激素调节酶的活性激素通过与细胞膜或细胞内受体相结合而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以此来调节酶活性。
(3)反馈抑制调节酶活性许多小分子物质的合成是由一连串的反应组成的,催化此物质生成的第一步的酶,往往被它们的终端产物抑制。
这种抑制叫反馈抑制。
例如由苏氨酸生物合成为异亮氨酸,要经过5步,反应第一步有苏氨酸脱氨酶催化,当终产物异亮氨酸浓度达到足够水平时,该酶就被抑制,异亮氨酸结合到酶的一个调节部位上,通过可逆的别够作用对酶产生抑制。
当异亮氨酸的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苏氨酸脱氨酶又重新表现活性,从而又重新合成异亮氨酸。
(4)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活性的调节酶受大分子抑制剂或小分子物质抑制,从而影响酶的活性。
例如大分子物质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
小分子的抑制剂如一些反应产物,像1,3-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活性受到它的产物2,3-二磷酸甘油酸的抑制,从而对这一反应进行调节。
此外某些无机离子可对一些酶产生抑制,对另外一些酶产生激活,从而对酶活性起调节作用。
酶活性也可受到大分子物质的调节,例如抗血友病因子可增强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因此它可明显地促进血液凝固过程。
(5)其他调节方式通过别够调控、酶原的激活、酶的可逆共价修饰和同工酶来调节酶活性。
六、易变性
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
七、有些酶的催化性与辅助因子有关
例如酪氨酸酶就是以Cu+或Cu2+为辅助因子的全酶。
辅助因子谁然本身无催化作用,但参与氧化还原或其运载酰基载体的作用。
若将全酶中的辅助因子除去,则酶的活性就失去了。
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35到40℃之间,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40-50℃之间;细菌和真菌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差别较大,有的酶最适温度可高达70℃。
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8,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4.5-6.5之间。
酶的这些性质使细胞内错综复杂的物质代谢过程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使物质代谢与正常的生理机能互相适应。
若因遗传缺陷造成某个酶缺损,或其它原因造成酶的活性减弱,均可导致该酶催化的反应异常,使物质代谢紊乱,甚至发生疾病,因此酶与医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参考文献
[1] 刘忠海,有关酶的高效性与专一性实验的探讨,生物学通报,2003年第38卷第10期
[2] 曲莹,略述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福建轻纺,1999年10月第10期
[3]张树政著,酶制剂工业,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