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口译学习者语料库的副语言标注_标准与程序
口译的标准和原则

口译的标准和原则
口译的标准和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准确性:口译应尽可能准确地传达讲话者的意思,不掺杂个人理解或加入自己的观点。
口译员应尽力避免翻译错误或误解。
2. 流畅性:口译员应保持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流利的口译技巧,确保信息在翻译过程中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3. 中立性:口译员应保持中立的立场,不对讲话内容进行评判或偏颇,尊重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4. 忠实性:口译员应忠实于原始讲话内容,不随意删减或增加信息。
在遇到无法直接翻译的文化差异或难以表达的内容时,可以适当注释或解释。
5. 合适性:口译员应根据具体场合调整口译方式和语言风格,以适应不同的听众群体和环境要求。
6. 专业性:口译员应具备专业的背景知识和丰富的语言技巧,及时更新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7. 快速性:口译员应准确抓住讲话者的主旨和要点,及时反应并适时调整自己的翻译速度,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
口译的标准和原则是以准确、流畅、中立、忠实、合适、专业和快速为基础,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有效沟通。
中国口译学习者语料库的口译策略标注_方法与意义_张威

①
63
库的口译策略频率 、 分布、 效果的观察与分析, 同时为完善口译教学 、 提高口译实践技能, 提供实证 数据支撑 。 二 、口译策略研究述评 鉴于口译活动( 特别是同传) 在加工时效 、 转换程序 、 信息传递等方面对译员的特殊挑战, 口译 操作的可能性 、 口 译 员 的 基 本 素 质、 口译转换的基本要求等问题一直是口译研究关注的热点 为顺利完成口译任务而采取的各种口译策略始终是上 ( Pchhacker and Shlesinger 2002 ) 。这其中, 述问题的关键要素, 不仅直接关系口译认知加工程序, 影响口译交际效果, 更是口译质量分析 、 口 译教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MoserMercer et al. 2000 ) 。 2. 1 文献综述 2. 1. 1 口译策略的类别 首先, 依据工作方式, 口译策略在交传 、 同传 、 耳语口译 、 随同口译中的表现各有不同( 如交传 省略 、 顺译, 而耳语或随同口译重视核心信息 强调笔记的规范与译语的组织, 同传明确精力分配 、 的提取与重组) , 但核心内容基本一致( Gile 2009 ) 。 其次, 依据口译加工程序, 口译策略在理解 、 记忆 、 转换 、 监督等不同阶段表现为不同的“战术 ” ( tactics) ( 如口译理解策略重视对原文信息结构的判断, 口译转换策略强调不同操作技巧)
Gile( 2009 : 201 - 215 ; 262 - 263 ) 明确了 “战术” ( tactics) 与 “策略” ( strategies) 的区别 。“战术” 指译者在翻译实践过
②
程中处理问题的各种行为, 即 “在线” ( online) 行动, 而 “策略” 指思维中的长期效果, 指宏观计划性行为。
口语对话语音语料库CADCC与其语音研究

口语对话语音语料库CADCC和其语音研究·李爱军,殷活纲,王茂抹徐波啊宗成庆'矿中田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Ⅲ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摘要口语对话和朗读语麓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剐语言学现象、音段和韵律等许多方面,这给口语对话的标注带来新的课题.本文介绍自然口语对话语音语料库CADCC(ChineseAnnotatedDialoguoandConvvrsationCorpus)和其文字转写,音段以及韵律标注.CADCC包括两个子库:电话对话库setl和口语对话语篇库set2.其标注内容包括篇章话题、话轮、韵律和音段的标注.音段标注采用SAMPA—C标注系统,韵律标注采用C-ToBI标注系统.本文还报告了标注结果,如篇章话题的长度,口语话轮出现的模式,插入和叠接现象,韵律结构和朗读语篇的差异等等.1自然口语库CADCC语篇(discourse)包括朗读语篇和自然口语语篇,又可以分成独白和对话两种形式。
不同形式的语篇具有不同的特性,比如参与的人数、涉及的话题、话轮顺序和话轮长度等等。
我们已经建立了朗读语篇库ASCCD和独自的自然口语CASS,并且进行了语音学标注【2】.口语对话语篇库CADCC是我们今年开始收集和标注的,我们希望它对言语工程和语音研究会有较大的贡献。
CADCC包括两个子库,其中SET1是电话对话库,SET2是正常通道对话库。
表1给出了CADCC的详细信息。
SET2中的对话双方是同事或同学.有共同的爱好或话题.谈话内容不限.也就是语篇话题可以自由转换。
其中有8位发音人曾经参加朗读语篇ASCCD的录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详细对比朗读和自然口语的各种差异.录音在普通办公室或宿舍进行,对话者身别无线话筒,无线录音设备放置在另外的房间,这样保证了对话双方完全进入自然谈话状态。
每一对发音人的谈话时间在1个小时左右。
2音字转写所有的声音都进行了汉字转写,特别将口语的副语言学和非语言学现象按照表2的符号进行转写例l:B:我傻OV<B:我印度人A:LA<LA>OV>;例2:A:LE<MO<嗅LE>M09;B:那个就是DS<一一DS>m子的事儿。
(整理)言语失误标注 原1

翻译语料的言语失误标注原则鉴于目前国内的学习者语料库如杨惠中老师和桂诗春老师(CLEC),SWECL(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of Chinese Learners), 大学英语口语语料库(卫乃兴)等所用的标准均为error-tagging system. 为了保持统一和可对比性,便于以后对我国不同类型的英语学习者的语料进行对比,故我们决定采用统一体系,然后在一些不同之处作说明。
CLEC的标注体系“采取两级分类,第一级是大类,每一类里再用数目字细分。
如[cc]为词语搭配不当,[cc1]表示名词和名词的搭配,[cc2]表示名词和动词的搭配,[cc3]表示动词和名词的搭配,等等”这个赋码相对简单合理,易于系统操作。
由于错误标注是手工操作,参与标注的人比较多,如果分类表过于繁复,就难于掌握,届时标注的准确性和连贯性皆难以得到确保。
因此,在实际操作层面,可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标注的准确性和统一连关性,也是学习者语料库建库成败的关键。
语语料库标注的一大问题(Hunston, 2003)。
不仅是一如何其他的标注方式如扬达复老师提出的从五个纬度标注,此外,一些错误的类型难以判断,特别是一种错误引起另一种错误,或者错误的本身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界定,在这种情况下,统一遵循学习者预料的客观性。
作为学习者语料,这是进行中介与对比研究的基础,标注是一项必不可少、又费时费力的浩大工程。
这是进行对比分析的依据,同时也对中介语研究的关键步骤。
同时为了确保标注的正确性和统一性,除对标标注小组成员进行培训,熟悉赋码,还定期会面,讨论标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些讨论一方面有助于统一对某些错误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市的一些分析变得更加深入和丰富。
句子之间的标注以衔接词和连词为主,另一在现有的格式上好操作的标注体现在叙述性人称代词的使用,如。
其他语言层面的标注没有进行,语篇标注的其他层面,如语用角度的言语行为等。
语料库研究选题

刊名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 当代语言学
现代外语 中国翻译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外语界 外语学刊 外语教学
CSSCI √ √
√(中文类) √ √ √ √ √ √
北核 √ √ √(语言学类) √ √(语言学类) √ √ √ √
刊名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外语研究 外国语文 山东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中国俄语教学 中国科技翻译 上海翻译 外语电化教学 中国外语
方法 山东外语教学
3.6 语料库语言学与语音研究
高级英语学习者口语音段错误分析: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程 春梅,何安平
英语专业学生朗读中话语标记语的韵律模式:一项基于语料库 的纵深研究 袁咏
英语专业学生朗读中介词突显的研究 孙欣平 中国学生朗读口语中的英语调型特点研究 陈桦 中国学生英语朗读中的调群切分模式 陈桦 英语专业学生朗读中话语标记语的韵律模式——一项基于语料
数据呈现
统计检验
2、研究视角和层次
1)不同水平的学习者比较 2)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比较 3)学习者口语与笔语比较 4)学习者与本族语对比 5)学习者的母语与二语对比
3、基于语料库的研究热点
1)语料库语言学与词汇研究 2)语料库语言学与句法、语义 3) 语料库语言学与话语分析研究 4)语料库语言学与口语研究 5) 语料库语言学与口译研究 6) 语料库语言学与语音研究
实践
[28]基于词块理论的高职英语写作教学 [29]二语学习者学位论文引言中非毗邻式词块的使用特征
外语与外语教学
55篇, CSSCI期刊, 北核,A类期刊
28篇,CSSCI,北核
搭配
语料库驱动的语义序列研究——以搭配框架为例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翻译教学语料库的标注及应用_英文_省略_经报道中文翻译及注释语料库_介绍_王惠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a n O n l i n e P l a t f o r m f o r C o m u t e r a i d e d * 本文为香港城市大学教学发展基金项目 “ - - p / 香港城市 T e a c h i n a n d L e a r n i n o f B i l i n u a l W r i t i n a n d T r a n s l a t i n i n b e t w e e n E n l i s h a n d C h i n e s e( g g g g g g ) ” 大学项目 6 的部分成果 。 0 0 0 3 0 4
·2 4 6·
— —“ 王 惠 朱纯深 翻译教学语料库的标注及应用 — 英文财经报道中文翻译及注释语料库 ” 介绍
。但这些工具在分析实现形式可预测性不强的文 小适中的文本中抽取的语料 ” 因为它们 “ 肯定不能用于深入‘ 分析’ 这 些 特 征, 或将整个文 本特征时作用有限 , ( , 本置于上下文之中研究 ” 同上 ) 使用这些语料库工具的结果只能让语料库主要 “ ( 以概率和统计为手段 ” 王克非 、 黄立波 2 在翻译研究中发挥作用 。 除 0 0 7: 1 0 1) 此之外 , 更深层次的语料标 注 、 分 析 则 需 要 人 工 进 行。可 喜 的 是, 近年来出现一 ) 、 分 析 语 料, 如P 如M 句法标注 些人工附码帮助处 理 、 O S标注( u l t e x t c o r o r a p ( ) 冯志伟 2 等 。 毋庸置疑 , 这 些 标 注 对 翻 译 现 象 的 研 究, 对某一特定文本类 0 0 7 型语言及文体特征的考量 提 供 了 更 为 精 确 有 效 的 考 察 依 据 。 但 是 , 上述工具在 分析和解释方面无能为力 , 而这对于提高翻 提供关于某一翻译现象的系统描述 、 译教学效率 , 特别是教学中对特定翻译现象的集中观察 、 解释与理解以及技巧的 训练至关重要 。 要扩大对应语料库在翻译 教 学 中 的 作 用 , 可行方法之一就是设计一个语料 通过对语料库实行人工标注 , 使语料库增值 。 通过这个系统给语料添 标注系统 , , 加的 “ 解释性 、 语言性 ” 信息 ( 对扩充语料库提供的信息 G a r s i d e e t a l. 1 9 9 7: 2) 量以供翻译教学使用具有决定性意义 。 用于翻译教学的 “ 英文财经报道中文翻译及注释语料库 ” 正是基于此目的创 ‘ 自深深处 ’ 英汉对照版及注释 ” 语料库 ( 的 建的 。 此语料库是 “ Z h u &Y i 2 0 1 0) p 延伸和拓展 。 本文通过介绍该 语 料 库 所 采 用 的 标 注 系 统 和 语 料 抽 取 工 具 , 探讨 特别是语料标注 , 拓宽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 如何通过语料库建设 , 2.语料库设计目的 本语料库的设计有两个目的 。 其一 , 秉承 Z 的思路 , 致力于 h u &Y i 2 0 1 0) p( 设计以理论为指导的标注系统 , 建立可用于深度文本分析的标注系统的方法论 ; 其二 , 对前者单一译者 、 单一 ( 文学) 语料来源的模式做出补充, 为本科和硕士翻 译专业的翻译教师提供一个设计案例 , 探讨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 , 为推 动大班教学 、 远程翻译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可操作平台 。 3.语料库的语料选择 “ 英文财经报道中文翻译及注释语料库 ” 是英汉双语对应语料库 。 所有语料 ( 均选自 《 金融时报 》 的“ 全球经济报道” 栏目2 F i n a n c i a l T i m e s) 0 0 3年中文网站 ) 中的 “ 每日英语 ” 系列 , 并已获得 《 金融时报 》 授权 。 选择的原因如下 : 语料提供 1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 , 翻译市场日渐兴旺 , 但翻译质 者在业界的名声和地位 : 量良莠不齐 , 而本语料库的建库目的对翻译文本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 。《 金融时
语料库标记与标注以中国英语语料库为例

语料库标记与标注以中国英语语料库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语料库标记与标注的重要性及其在中国英语语料库中的应用。
我们将简要介绍语料库的定义和类型,以及标记与标注在语料库建设中的作用。
接着,我们将以中国英语语料库为例,详细阐述语料库的标记与标注过程,包括标记符号的选择、标注规则的制定以及标注质量的控制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语料库标记与标注对于语言研究、自然语言处理以及机器翻译等领域的影响和应用价值。
我们将总结当前语料库标记与标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对语料库标记与标注的理解,推动中国英语语料库的建设和发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语料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语料库(Corpus)是以电子形式存储的语言材料的集合,通常包括文本、音频或视频等形式的语言数据。
语料库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利用语料库进行语言研究。
在语料库语言学中,语料库被视为一种研究工具,可用于描述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揭示语言的规律,以及评估语言教学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效果。
语料库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语料库的来源,可以分为原生语料库(native corpus)和编译语料库(compiled corpus)。
原生语料库是直接收集的自然语言文本,如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社交媒体帖子等。
编译语料库则是由多个不同来源的文本经过整理、清洗和标注后形成的。
按照语料库的内容,可以分为通用语料库(general corpus)和专用语料库(specialized corpus)。
通用语料库包含各种类型的文本,旨在反映语言的整体使用情况。
专用语料库则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主题,如医学、法律、科技等领域的语料库。
按照语料库的处理程度,可以分为生语料库(raw corpus)和标注语料库(annotated corpus)。
生语料库是未经处理的原始文本,而标注语料库则对文本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标注,如词性标注、句法标注、语义标注等。
语料库标记与标注_以中国英语语料库为例_李文中

外语教学与研究 ( 外国语文双月刊 ) ) F o r e i n L a n u a e T e a c h i n a n d R e s e a r c h( b i m o n t h l g g g g y
M a 2 0 1 2 y V o l . 4 4N o . 3
?
本文涉及的软件系统由该团队韩朝阳负责开发 。 相关设计及技术思想在团队讨论与研究生课堂
上得到很多启发 , 特此致谢 。 此外 , 相关标记方案也分别由团队各成员负责 。
·3 3 8·
李文中 语料库标记与标注 : 以中国英语语料库为例
入库 。 、 包括文本分类信息 ( 来 源、 检 索 日 期、 类 型、 状 态、 标记方案) A.标记模块 : 、 。 这 些 在 XML 文 文本领域 ( 开放标记 , 可添加 ) 作者信息( 开 放 标 记, 可添加) _ ” 、 “ _ ” _ 文本信息 d 文件信息f 和“ 位置信息l 本中分别组织为 “ a t a i n f o i l e i n f o o c a l ” 。 i n f o 允 许 以 压 缩 文 件 格 式 提 交 以 下 文 件 类 型: 纯 文 本、 B.源文本 入 库 模 块 : 音频 、 视频 。 DO C、 P D F、 HTML、 纯文本文件提交入库 。 C.纯文本入库模块 : 2. 2 难题与解决方案 我们认为 , 由于文本体裁千 差 万 别 , 目前的分类标准大多属于定 性 分 类, 计 所 以 须 由 人 来 判 断 。 但 XML 是 一 种 非 常 严 谨 算机很难自动识别并做出判 断 , 几乎不可能手工添加而不出错 , 因此这一步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 软 的标记语言 , 件会把人工添加的信息自动 转 换 为 标 准 的 XML 文 件 并 进 一 步 处 理 , 这样既保 也保证了元信息的信度 。 同时 , 考虑到不同类型文本元 证了所添加信息的效度 , 信息的多元性特征 , 我们设计了 8 种不同的标记方案 , 包括著作 、 一般文件 、 法律 条文 、 期刊 、 新闻 、 论文 、 杂志和网页 。 新的标记参数和标记方案可通过修改控制 由 于 分 类 庞 杂, 多有交叉和重 标记界面的 XML 文 件 来 添 加 。 对 于 文 本 领 域 , 叠, 我们对它的标记设计成开放型 , 使之能够兼容不同的领域分类 。 语料库标记 的作用在于基于类型的研究和分析 , 基于标记信息 , 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研究目 的选择文本或重新组 建 子 语 料 库 并 进 行 检 索 。 对 于 源 格 式 文 本 的 对 应 入 库 问 我们的考虑是 , 原文本中的结构 、 布局 、 非文字元素 , 如插图 、 链接等都对文本 题, 我们对格式文本分步进行处 的意义理解和分析产生影 响 。 但 由 于 技 术 的 局 限 , 理: 第一步 , 文本对应 , 即在语料库中把源格式文本与纯文本整体对应 , 这样使用 者在查询语料库时可调出 原 文 本 观 察 。 第 二 步 , 实现格式文本在统一平台的查 询, 使用者可选 择 检 索 纯 文 本 或 原 格 式 文 本 , 如 DO C、 P D F 与 HTML 网 页 文 但相关思想和技术需要 进 一 步 探 索 。 第 三 步 , 多 媒 体 文 件 与 文 本 文 件 对 应, 本, 。 并实现双向检索 , 为此我们开发了多媒体语料库平行定位检索系统 ( 另文讨论 ) 此外 , 我们还尝试把软件平台与 C 开发完成了 “ 开放语料库建设平 E C 剥离 , ( , 台” 使之能够满足建设小型语料库的标 O e n C o r u s D e v e l o m e n t P l a t f o r m) p p p 记需求 。 使用者通过修改控制 建 库 界 面 的 XML 文 件 , 就可以设计自己的语料 库标记方案 , 使语料库标记开放化和动态化 。 尽管各种可用的大中型语 料 库 已 有 很 多 , 但由于网络时代的文本增长速度 极快 , 语言发展和变化的速度也前所未有 , 现有的静态语料库已很难满足个人研 究者和教师对语料库资源的个性需求 。 语料库开发向两极发展 , 一是超大型化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 基于上述实证数据, 研究人 员开始从理论层次上认识非语言信息在口译操作中的 Mercer,1994 /2002 ; Alex作用 ( Lang,1978 ; Moserieva, 1997 /2002 ; Wadensj, 2001 ) 。 Stenzl 于 1983 年 提 出“翻 译 交 际 模 型 ” 首先, ( communicative model ) ( 转 引 自 Pchhacker, 2004 : 9495 ) , “口译交际流动” ( communicative flow of 突出了 interpreting) 的概念, 最早论述了口译员接受原语语言 同时强调了译语副语言信息的 及副语言信息的过程, 特点。 其次, 非语言现象成为社会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与 , 使口译副语言研究具备多学科、 口译研究的“接口 ” 118 ; 鲍刚,2005 ) , 跨学科的特点( 刘宓庆,2003 : 117口译情景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公共交际行为 , 口译信息 包括三个基本成分: 语言、 副语言、 身势语 ( kinesics ) , 三者相互作用, 共同构成真实情景下实际交际语言 , 因 交际心理学、 话语分析等视角进 此应该从社会语言学、 1987 /2002 ; Jacobson, 2009 ) 。 行分析解读( Poyatos, 2. 3 口译副语言研究的不足 ( 1 ) 研究规模与影响有待提高 个别的 口译副语言迄今依然处于学界边缘地带 , 呼吁或尝试远未形成学术研究的规模效应 , 既无法产 生大规模数据基础, 更难以产生有普遍意义的结 论 ( Pchhacker, 2004 : 202 ) 。 ( 2 ) 研究方法有待系统化、 科学化 个人体悟, 基于口译实践 相关探索多为经验总结、 的实证性定量研究为数较少, 更缺乏大规模客观数据 支持, 研究方法与程序的参照意义并不明显 , 严重影响 了数据及结论的代表性, 其突出表现是部分研究数据 规模小( 如 Shlesinger ( 1994 ) 仅分析了一段 90 秒的口 译材料) , 而且结论相互矛盾( 详见: 2. 2. 2 ) 。 ( 3 ) 研究层次有待深化 首先, 相关研究均为对口译副语言的特点、 性质、 类别、 效 果 的 印 象 式 描 述 与 理 论 性 阐 释 ( Poyatos, 1987 /2002 ) , 不仅实证数据支撑不足, 而且各种副语言 现象的标准化分析方法与程序尚未严格界定 ( 如停顿 的时间、 发言的速度、 音量的高度等 ) , 不利于具体研 究数据的对比分析与后续研究的跟踪考察 。 其次, 没有充分考虑口译工作方式与环境对口译 副语言形式与功效的影响, 不利于对口译表达特点的 整体认识。如, 同传、 交传在加工负荷、 操作程序、 策略
张威: 中国口译学习者语料库的副语言标注 : 标准与程序 应用、 效果评价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其副语言表现应该 有所不同, 须区别等待?。 最后, 由于上述研究规模、 方法、 层次等方面的缺 目前尚未就口译副语言“普遍性 ” 或“口译风格 ” 陷, ( interpreting style) 进行系统探索。 而译员口语表达特 ( interpreting universals ) 研究的一 色是口译“普遍性 ” 2011 ) , 个自然组成部分( 胡开宝, 应该成为对翻译“普 遍性” 探索的一个有益补充。 ( 4 ) 研究视野有待拓展 尚 相关分析均为对口译副语言现象的静态描述 , 缺乏对不同阶段、 不同层次口译人员的跟踪考察或对 比分析, 更没有展开针对口译学习者的大规模调查分 析, 既无法对口译副语言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客观描 述与总结, 更无法证实具体结论对口译实践与教学的 意义。 voice span, 耳听到口说的间隔 ) , 一方面利于吸收更多 信息, 另一方面便于译语协调组织。如: 例( 1 )
威: 男,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功能语言学、 翻译理论与教学。
收稿日期: 2014. 08. 10 “中国口译学习者语料库的研制与应用 ” ( 12BYY062 ) ; 基金项目: 本研究得到以下项目资助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大型汉英 / 英汉口译语料库的创建及应用研究 ( 1 ) ” ( 201014 ) ; 教育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翻译能力动态发展与培养模式研究 ” ( NCET100270 ) 。 部
?
原文: 今天我的介绍主要分两个部分。首先, 简要 介绍一下公司概要和 2005 年的整体业绩状况。 译文及副语言标注:〈PSS〉my presentation will be in two part. First 〈PSS 〉company and sorry profile and 2005 financial results. 该例中, 原语第一小句语言结构清楚, 信息容量较 小, 因而译语起始部分出现较短的停顿现象 , 用以存储 同时听取后续信息, 便于整体信息的连 原语部分信息, 续传译, 这是同传实践中常见的等待策略 。 第二, 被迫性停顿指语言结构、 信息容量、 专业术 语等因素增加了理解与转换的加工负荷, 影响了译语 产出效率, 导致了译员表达停顿的现象。如: 例( 2 ) 原文: 从经营利率、 净利率及净资产收益率来看, 公司的赢利能力很强。 译文及副语言标注: 〈PSL 〉and if we look at the
学习者语料库( CILC ) 中, 副语言包括停顿、 填充、 语速、 音量、 语音拖长等 5 类, 其作用体现在信息判断、 、 解释、 更正等方面。同时, 开展基于语料库的口译副语言标注与分析, 将促进对口译“普遍性 ” 口译认 知加工机制、 口译策略应用、 口译质量评估等议题的探索。 关键词: 中国口译学习者语料库; 副语言; 标注 中图分类号: H319. 3 文献标识码: A 5795 ( 2015 ) 0100230008 文章编号: 1001-
· 23·
张威: 中国口译学习者语料库的副语言标注 : 标准与程序 化信息传播领域中均有体现 ( 张治英,2000 ; 王欣红, 2004 ; 张华慧, 2013 ) 。 2. 2. 1 “意思” “传真” 基于 的口译信息 截至 20 世纪 70 年代, 口译教学与研究关注的焦 点是口译( 特别是同传 ) 操作规范、 译员素质、 口译认 2012a) , 口译的口语化特征 知加工机制等议题( 张威, 尚未进入研究视野。 特别是巴黎释意派提出基于“脱 的“意思 ” 翻译思想, 强调原文信息 离原语语言外壳 ” ), 的完整传递( 甚至“传真 ” 译员个体素质 ( 包括双语 熟练程度、 口语表达习惯等 ) 对信息传递质量的影响 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 Pchhacker,2004 : 139 ; 张吉良, 2010 ) 。 2. 2. 2 基于实证数据的口译副语言探索 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 各类实证方法开始应用于 口译副语言探索: 首先, 译员副语言特征。 ① 研究证实 ( Shlesinger, 1994 ) , 译语语调一般包括非标准停顿、 不规则重音、 音高变化 ( 从低到高 ) 、 时断时续的语速变化等特征, “解释性语调 ” ( in并且认为这些都是具有语义内涵的 terpretational intonation) 。同时, 原语与译语语篇都存 在开 始 高、 结 束 低 的 语 调 模 式 ( intonation pattern ) ( Waasaf, 2007 ) ; ②口译的口语化程度 ( 如有声停顿 ) 2011 ) , 高于原语文本( 洪磊、 王斌华, 但也有相反结论 ( Pchhacker, 2004 : 139 ) 。 其次, 副语言与口译质量的关系。 ① 原语副语言 特征对译员信息理解与表达有正反两方面影响 : 原语 但如果原 副语言特征有助于译员对原语信息的理解 , 语停顿不符合语法规则或表达习惯, 不仅影响译员对 原语信息的理解, 甚至影响译语的自然表达 ( Shlesinger, 1994 ) ; ②译员副语言影响口译用户对口译质量的 如, 译员无声停顿 ( silent pause ) 频率越高, 或是 评价, 犹豫偏多影响表达流畅性, 或是语调单调, 口译听众对 口译质量的评价就越差, 而活跃的语调、 适当的重音对 2000 , 2002 ; Macias, 口译信息接受有积极影响( Mead, 2006 ; Waasaf, 2007 ; 廖崇骏,2010 ) 。 同时口译用户 调查研究发现, 口译语义、 逻辑比口译副语言特征更重 1998 /2002 ) 。 要( Aís, 最后, 口译工作环境与口译副语言的关系。 在法 庭、 医院等社区交际场所, 副语言信息的有效理解与传 达是译员的一项基本素质, 对译员交际身份、 信息沟通 1991 ; Aís, 1998 /2002 ; 张威, 有重大影响( Shlesinger, 2013 ) 。 · 24· 2. 2. 3 对口译口语化特征的理性总 口译语料库的建设是学界公认的难题 , 目 前国内外口译语料库不仅规模较小 、 种类较少, 而且语 料标注没有充分体现口译的口语化特征 ( 副语言是其 2010 ; 张威, 2012b ) , 主要表现) ( 胡开宝、 陶庆, 语料库 多为对口译文本特征的描述、 对 口译研究也受此牵连, 口译操作规范的个案分析, 尚无法对口译实践策略、 口 译口语化特征进行大规模描述与分析 ( 陈菁、 符荣波, 2014 ) , 影响对口译加工过程的全面认识, 也不利于口 译语料库在口译教学与实践中的推广与应用 。 “中国口译学习者语料库 ” ( Chinese Inter本文以 preting Learners Corpus, 以下简称 CILC ) 为例, 以口译 副语言的定性分析为基础, 明确口译副语言对口译信息 传递效果的意义, 通过例证考察口译副语言的应用环境 与效果, 力图确立口译语料库建设中副语言标注的基本 原则与方法, 以便于后期开展基于口译语料库的口译副 语言频率、 分布、 效果的观察与分析, 同时为完善口译教 学、 提高口译实践技能, 提供实证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