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 力的概念 三个性质力2(必修一整套)
力的概念与性质

力的概念与性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的概念与性质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力的概念、力的性质以及力的应用三个方面来论述力的相关知识。
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
力的存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形状等。
力的概念源于牛顿力学,最初是由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提出的。
他认为力是一种导致物体发生加速度变化的原因。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 = ma。
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二、力的性质力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质: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必定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
例如,当我们站在地面上时,我们会感受到地面对我们施加的支持力,同时我们也对地面施加了一个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2.力的合成:当多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效果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来描述。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合成,得到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3.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相反,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拆解为多个分力的过程。
通过力的分解,我们可以分析一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4.力的单位和量纲: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量纲是质量乘以加速度,即[M][L][T]^-2。
常用的力的单位换算关系是:1牛顿 = 1千克·米/秒^2。
三、力的应用力作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机械运动:在机械运动中,力是产生加速度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例如,摩托车引擎通过产生推力来驱动摩托车加速。
2.重力运动:重力是一种质量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是力的一种特殊形式。
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是物体受到的常见力之一,它决定了我们身处地球表面时的重量。
高中物理:力的概念知识点

高中物理:力的概念知识点1、力的概念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说明:定义中的物体是指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定义中的作用是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力的性质①力的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一谈到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找不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一提到力一定要知道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学好物理的功底。
说明:分析力,①首先要明确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作用对象)②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③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总是同时成对出现.②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给予受力物体作用的同时必受受力物体的反作用.即力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我们把物体之间的作用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③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④力的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同时受其它力作用无关。
⑤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可以用弹簧称测量⑥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SI制中:kgm/s2)意义: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1米/秒2加速度力的大小为 1牛顿.⑦力的表示方法:三要素表示、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称为力的图示.要选择合适的比例(标度),要求严格。
说明:改变任一方面作用效果都改变。
力的示意图:若只要求正确地表示出物体的受力个数和受力的方向,按大致比例画出力的大小,称为力的示意图.示意图着重于受力个数和各力的方向画法,不要求作出标度.⑧力的作用效果i静力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形变),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ii动力效果: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改变物体的速度)即是产生加速度3、力的分类①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受力分析时一定要分析的力)一定有施、受力物体。
②按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下滑力、分力、合力、斥力、吸力、浮力等③按研究对象分类:内力和外力。
力的概念三种基本力

力的根本概念:1.界说:力是物体对物体的感化力是物体对物体的感化.2.力的性质(1)物资性: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感化,所以力概念是不克不及离开物体而自力消失的,随意率性一个力必定与两个物体亲密相干,一个是其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其受力物体.掌控住力的物资性特点,就可以经由过程对形象的物体的研讨而达到懂得抽象的力的概念之目标.(2)矢量性:力不但有大小,并且有偏向,在相干的运算中所服从的是平行四边形定章,也就是说,力是矢量.掌控住力的矢量性特点,就应当在定量研讨力时特别留意到力的偏向所产生的影响,就可以或许自发地应用响应的处理矢量的“几何办法”.(3)瞬时性:力感化于物体势必产生必定的后果,而所谓的力的瞬时性特点,指的是力与其感化后果是在统一刹时产生的.掌控住力的瞬时性特点,应可以在对力概念的研讨中,把力与其感化后果树立起接洽.(4)自力性:力的自力性特点指的是某个力的感化后果与其它力是否消失毫无关系,只由该力的三要素来决议.掌控住力的自力性特点,就可以采取分化的手腕,把产生不合后果的不合分力分化开分离进行研讨.(5)互相性:力的感化老是互相的,物体A施力于物体B的同时,物体B也势必施力于物体A.而两个物体间互相感化的这一对力老是知足大小相等,偏向互相,感化线共线,分离感化于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种性质等关系.掌控住力的互相性特点,就可以灵巧地从施力物动身去懂得受力物的受力情形.3.力的分类:①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安培力等(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互相感化分四类:长程互相感化有引力互相感化.电磁互相感化;短程互相感化有强互相感化和弱互相感化.宏不雅物体间只消失前两种互相感化.)②按后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撑力.动力.阻力.向心力.浮力.答复力等③按研讨对象分类:内力和外力.④按感化方法分类: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为场力,即非接触力,弹力.摩擦力为接触力.解释:性质不合的力可能有雷同的后果,后果不合的力也可能是性质雷同的.4.力的感化后果: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或转变物体的活动状况.5.力的三要素是:大小.偏向.感化点.6.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暗示力的三要素的办法.7.力的单位:是牛顿,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1米/秒2加快度力的大小为 1牛顿.三种力:1.重力产生: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解释: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但它其实不就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供给物体随地球扭转所需的向心力.因为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向心力很小,所以盘算时一般可近似地以为物体重力的大小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1)重力的大小:重力大小等于mg,g是常数,平日等于9.8N/kg.(解释:物体的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活动状况及所处的状况都无关)(2)重力的偏向:竖直向下的.(解释:不成懂得为跟支承面垂直)(3)重力的感化点—重心:重力老是感化在物体的各个点上,但为了研讨问题简略,我们以为一个物体的重力分散感化在物体的一点上,这一点称为物体的重心.①质量散布平均的规矩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间.②不规矩物体的重心可用悬线法求出重心地位.解释:(l)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外形和质量散布都有关系.重心是一个等效的概念.(2)有规矩几何外形.质量平均的物体,其重心在它的几何中间.质量散布不平均的物体,其重心随物体的外形和质量散布的不合而不合.(3)薄物体的重心可用吊挂法求得.2.弹力弹力:产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答复复兴状,对跟它接触的物领会产生力的感化,这种力叫做弹力.(1)形变:物体外形或体积的转变叫形变在外力停滞感化后,可以或许恢答复复兴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教材中提到的形变,一般都是指弹性形变.(1)弹力产生的前提:①物体直接互相接触;②物体产生弹性形变.(2)弹力的偏向:跟物体恢复外形的偏向雷同.①一般情形:凡是支撑物对物体的支撑力,都是支撑物因产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支撑力的偏向老是垂直于支撑面并指向被支撑的物体.②一般情形:凡是一根线(或绳)对物体的拉力,都是这根线(或绳)因为产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拉力的偏向老是沿线(或绳)的偏向.③杆一端受的弹力偏向不必定沿杆的偏向.④弹力偏向的特色:因为弹力的偏向跟接触面垂直,面面结触.点面结触时弹力的偏向都是垂直于接触面的.(3)弹力的大小:①与形变大小有关,统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②对有显著形变的弹簧.橡皮条等物体,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盘算.胡克定律可暗示为(在弹性限度内):F=kx,还可以暗示成ΔF=kΔx,即弹簧弹力的转变量和弹簧形变量的转变量成正比.③一根张紧的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④可由力的均衡前提或牛顿活动定律求得3.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概况上消失相对滑动的时刻,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们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1)产生前提:①接触面是光滑; ②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滑动.(2)偏向:老是沿着接触面的切线偏向与相对活动偏向相反.(3)大小—滑动摩擦定律滑动摩擦力跟正压力成正比,也就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概况的垂直感化力成正比.个中的FN暗示正压力,不必定等于重力G.为动摩擦因数,取决于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2.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概况上有相对活动趋向时,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叫做静摩擦力.(1)产生前提:①接触面是光滑的;②两物体有相对活动的趋向;③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2)偏向:沿着接触面的切线偏向与相对活动趋向偏向相反.(3)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活动趋向的强弱有关,趋向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克不及超出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活动状况联合动力学纪律求解.必须明白,静摩擦力大小不克不及用滑动摩擦定律F=μFN盘算,只有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般可以为等于滑动摩擦力,既Fm=μFN3.摩擦力与物体活动的关系①摩擦力的偏向老是与物体间相对活动的偏向相反.不必定与物体的活动偏向相反.如:教材上的皮带传动图.物体向上活动,但物体相对于皮带有向下滑动的趋向,故摩擦力向上.②摩擦力老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活动的.而不必定是阻碍物体的活动的.如上例,摩擦力阻碍了物体相对于皮带向下滑,但恰好是摩擦力使物体向上活动.留意:以上两种情形中,“相对”两个字必定不克不及少.这牵扯到参照物的选择.一般情形下,我们说物体活动或静止,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而牵扯到“相对活动”,现实上是划定了参照物.如“A相对于B”,则必须以B为参照物,而不克不及以地面或其它物体为参照物.③摩擦力不必定是阻力,也可所以动力.摩擦力不必定使物体减速,也可能使物体加快.④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不必定静止,但必定保持相对静止.⑤滑动摩擦力的偏向不必定与活动偏向相反二.常识演习1.A.B为两个雷同木块,A.B间最大静摩擦力Fm=5N,程度面滑腻.拉力F至少多大,A.B才会相对滑动?2.甲.乙两拳击发动竞技,甲一拳击中乙肩部,不雅众可以为甲运发动(的拳头)是施力物体,乙运发动(的肩部)是受力物体,似但在甲一拳打空的情形下,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A.这是一种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特别情形B.此时的受力物体是空气C.甲的拳头.胳膊与自身躯干组成互相感化的物体D.以上说法都不准确3.关于力的论述中准确的是()A.只有互相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感化B.物体受到力感化,活动状况必定转变C.施力物体必定受力的感化D.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物体竖直上升,是因为竖直偏向受到升力的感化4.关于力的说法中准确的是()A.力可以分开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而自力消失B.对于力只须要解释其大小,而无需解释其偏向C.一个施力物体只能有一个受力物体Array 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有几个施力物体5.关于力感化后果,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A.力的三要素不合,力的感化后果可能不合B.力的感化后果可表示在使物体产生形变C.力的感化后果表示在使物体保持必定的速度活动D.力的感化后果可表示在使物体的活动状况产生转变三.教室达标1.关于力的分类,下列论述中准确的是()A.依据后果定名的统一名称的力,性质必定雷同B.依据后果定名的不合名称的力,性质可能雷同C.性质不合的力,对于物体的感化后果必定不合D.性质雷同的力,对于物体的感化后果必定相2.关于重力的说法准确的是()A.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活动状况有关,当物体处于超重状况时重力大,当物体处于掉重状况时,物体的重力小.B.重力的偏向跟支承面垂直C.重力的感化点是物体的重心D.重力的偏向是垂直向下3.下面关于重力.重心的说法中准确的是()A.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其重心也升高B.质量散布平均.外形规矩的物体的重心必定在物体上C.跳舞演员在做各类幽美动作的时,其重心地位不竭变更D.重力的偏向老是垂直于地面4.A.B.C三物块质量分离为M.m.m0,作如图所示的衔接,绳索不成伸长,且绳索和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若B随A一路沿桌面作匀速活动,则可以判断:()A.物块A与桌面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B.物块A与B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C.桌面临A.A对B都有摩擦力,两者偏向雷同,大小均为m0g;,两者偏向相反,大小均为m0g.ml.m2F .大于F。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知识点一――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物体”同时指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4)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力的单位:N (5)力的分类:按力的性质分: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按力的效果分:可分为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知识点二――重力(1)重力不是万有引力,重力是由于万有引力产生的。
(2)重力的大小G=mg,在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或与水平面垂直。
但不能说重力的方向一定指向地心。
(4)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以及质量分布有关。
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知识点三――弹力(1)产生条件:直接接触、弹性形变(2)确定弹力的方向在硬接触中(除绳子和弹簧外),一定先找接触面,弹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是垂直的。
(3)绳子、弹簧的弹力的方向一定沿绳子或弹簧。
轻杆所受力的方向不一定沿杆。
(4)胡克定律F=kx,指的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5)同一根张紧的轻绳上拉力处处相等。
知识点四――摩擦力(1)产生条件:a: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b: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c:接触面粗糙(2)求摩擦力一定要首先清楚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可以用F FN求解,FN指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μ是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还跟粗糙程度有关。
(3)摩擦力的方向可以和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但一定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平行,一定与弹力的方向垂直。
(5)摩擦力可以作为动力,也可以作为阻力。
知识点五――力的合成(1)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不是代数加减。
(2)两个力合力的范围F1 F2 F F1 F2,在这之间的所有的力都有可能,这是由这两个力的夹角大小来确定的。
力的概念、重力和弹力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2021

力的概念、重力和弹力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2021一般物体所受弹力的大小,应根据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和牛顿运动定律计算。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力的概念、重力和弹力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力的概念、重力和弹力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20211.力的本质(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属同性质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3)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用正负号表示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使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这时符号只表示力的方向,不代表力的大小。
(4)力作用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在而受到影响,这就是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2.力的作用效果力对物体作用有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_,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这两种效果可各自独立产生,也可能同时产生。
通过力的效果可检验力的存在。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完整表述一个力时,三要素缺一不可。
当两个力F1、F2的大小、方向均相同时,我们说F1=F2,但是当他们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或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不同点时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也可通过定理、定律计算,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用带有标度的线段长短表示大小,用箭头指向表示方向,作用点用线段的起点表示。
(2)力的示意图:不需画出力的标度,只用一带箭头的线段示意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5.力的分类(1)性质力:由力的性质命名的力。
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
(2)效果力:由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三章:力与运动本章主要介绍了力和运动的概念,并对力的性质、受力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同时还介绍了平衡力和力矩的相关知识。
下面将对该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是使物体发生形态变化、速度变化或者方向变化的原因。
2. 力的性质:- 力是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可以相互叠加,即合力;- 力还可以分解成多个力的合力。
3. 受力分析:- 绘制力的示意图,标明力的方向和大小;- 建立坐标系,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 列出受力方程,求解未知量。
4.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若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上,其合力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 分解力: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使其合力等于原力。
5. 平衡力:- 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但它仍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为力的合力为零;- 平衡力的特点:合力为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6.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N)。
1N表示当力的大小为1N时,1kg质量的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为1m/s²。
7. 力矩:- 力对物体的转动效应,称为力矩;- 力矩的大小: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力臂是力作用点到转轴的垂直距离;- 力矩的方向:力矩的符号决定了转动方向。
8. 平衡条件:- 对于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平衡:合力为零,合力矩为零;- 对于物体在斜面上的平衡:合力垂直于斜面,合力矩为零。
9. 动力学基本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凡是对物体施加作用力的物体,物体必然对其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10. 弹力:- 弹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当物体发生形状变化时,弹力产生; - 弹簧的弹力: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程度成正比。
总结:力与运动是物理学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概念。
浙江新高考高考物理考点一遍过考点04力的概念及常见的三种力含解析

力的观点及常有的三种力考试要求知识内容必考加试专题重力、基真互相作用c c 互相作用弹力c c摩擦力c c一、力1.观点(1)力是物体间的互相作用,力老是成对出现的,这一对力的性质相同。
不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够有力的作用,如重力、电磁力等。
(2)力是矢量,其作用成效由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因素决定。
力的作用成效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或加快度。
2.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安培力等。
(2)按作用成效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浮力、答复力等。
(3)按研究对象分类:内力和外力。
3.力的图示和表示图(1)力的图示:力的图示中,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2)力的表示图:力的表示图只好大略表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不可以表示力的大小。
二、重力1.产生: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遇到的力。
2.大小:G=mg。
3.g的特色(1)在地球上同一地址g值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2)g值跟着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g值跟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5.重心(1)有关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散布。
(2)地点确立:质量散布平均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许质量散布不平均的薄板,重心可用悬挂法确立。
三、弹力1.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形变。
2.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还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物体互相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3.胡克定律( 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 F 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 成正比。
( 2)表达式:F=kx。
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己性质决定。
x 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此后的长度。
4.弹力的大小、有无及方向的判断(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①条件法:依据物体能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能否存在弹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份力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份力知识点力是物理学中一个基础概念,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点对于学好物理课程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物理必修一中与力相关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力的定义和性质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力是导致物体发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的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1.1 力的大小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表示为F。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等工具进行测量。
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根据力的矢量性质进行矢量合成。
1.2 力的方向力的方向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方向由其作用的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决定。
在物理学中,常根据推拉的方向确定力的正负。
1.3 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是指力作用的物体上的具体位置。
力的作用点有时可以决定物体的受力情况,例如旋转平衡和静力平衡等问题。
二、力的分类根据力的性质和来源,力可以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不同类别。
2.1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引力。
在地表,我们可以将物体的重力近似为物体质量与地球的引力加速度乘积,即F = mg。
2.2 弹力弹力是给予物体的弹性变形或压缩后所产生的相对物体的作用力。
弹力的大小与变形量成正比,方向与变形方向相反。
2.3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并相对滑动时产生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表面粗糙程度和彼此之间的压力。
2.4 浮力浮力是液体或气体中物体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可以根据力的性质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
3.1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矢量相加得到合成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可以采用几何法或三角法进行计算。
3.2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按照一定规则分解成两个力的过程。
力的分解可以采用正余弦定理或几何法进行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训练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②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③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④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但车对马没有拉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两物体只要接触就一定有弹力存在
C.两接触面间有摩擦力存在,则一定有弹力存在,且两者方向相互垂直
D.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3.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定木块A与长木板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把一个木块A 放在长木板B上,长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恒力F作用下,长木板B以速度v匀速运动,水平弹簧秤的示数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T
B.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C.若长木板B以2v的速度匀速运动时,木块A受到的摩
图2
擦力的大小等于2T
D.若用2F的力作用在长木板上,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
的大小等于2F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抛向空中的球,在空中运动时,受到手向上的抛力和重力
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足球受到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是平衡力
C.木块在桌面上滑行,滑行过程中受到桌面对它施加的阻力作用而慢慢停下来
D.火车头牵引着车厢前进,火车头施加给车厢的力是动力,而车厢施加给火车头的力是阻力 5.物体与支持面间有滑动摩擦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与支持面间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B.物体与支持面间的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一定,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C.物体与支持面间的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一定,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D.动摩擦因数一定,物体与支持面间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6.用手握瓶子,瓶子静止在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对瓶子的压力恰好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B.手对瓶子的摩擦力恰好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C.手握得越紧,手对瓶子的摩擦力越大
D.手对瓶子的摩擦力必须大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7.用一水平力F将两铁块A和B紧压在竖直墙上而静止,如图3所示,
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块B受A给它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
B.铁块B肯定受墙给它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
C.铁块A肯定对B施加竖直向上的摩擦力
D.B受墙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
8.如图7所示,正方体物A、B紧靠着放在水平面上。
m A=4kg,m B=2kg,A与地面间的摩擦系数μA=0.2,B与地面间的摩擦系数μB=0.1,水平力F=6N作用在A上。
g 取10m/s2。
则可知A对B的弹力和地面对B的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N AB=N,f B=N。
9.画出图中物体A所受的力(P为重心,接触面均光滑)
图
3 图
7
A
A
a=g
10.重为400 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120 N,动摩擦因数是0.25,如果分别用70 N和150 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多少?
11.如图9,一重为40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三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
其中F1=13N,F2=6N。
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当只将F1撤去,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若撤去的力不是F1而是F2,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
图9 方向又如何?
12.如图所示,用跟水平方向成α角的推力F推重量为G的木块沿天花板向右运动,木块和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