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合集下载

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

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

专题1.10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一、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矿产资源。

3、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二)中国的土地资源1、6月25日是世界土地日。

2、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3、“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还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

4、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例如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5、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西南(横断山脉)。

人工林、次生林主要分布在东南(东南丘陵)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等,类型齐全土地利用类型比重:草地最广,耕地林地比重偏小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北部、西部内陆地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及主要分布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干湿区主要地形类型耕地东部季风区湿润半湿润区平原、盆地、丘陵林地东部季风区湿润半湿润区山地、丘陵草地非季风区干旱、半干旱区高原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

6、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三)中国的水资源1、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2、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多,土地资源少;北方地区,土地资源多,水资源少。

水土搭配不协调。

3、我国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办法特点解决办法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黄济青)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兴建水库3、我国北方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南方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4、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居世界120位6、我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往黄河流域缺水的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2022年地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粤教版)考点14中国的自然资源(解析版)

2022年地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粤教版)考点14中国的自然资源(解析版)

考点14中国的自然资考点总结(一)自然资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定义: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能的都是自然资。

2、分类:(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属可再生资。

(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2)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属非可再生资。

(石油、矿产资等)3、特点:资丰富,人均不足(二)土地资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利用特点: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3、分布: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地区。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2)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全国土地日:6月22日(三)水资1、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

最多的是冰川,人类可以利用的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配很不均匀。

(1)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冬春季则降水少(2)从空间分配看,我国水资南丰北缺。

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3)南水北调的路线和意义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考点模拟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河池市境内的下列物产中属于非可再生资的是()A.杉木B.锡矿C.珍珠李D.五彩花糯饭【分析】自然资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水资、土地资、生物资、矿产资、海洋资等。

【解答】解:自然资分为可再生资和非可再生资。

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

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的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人类历史而言,用一点就少一点,称为非可再生资,其中,杉木、珍珠李属于可再生资,锡矿属于非可再生资,五彩花糯饭不属于自然资。

第五讲:中国自然资源

第五讲:中国自然资源

●天然草地总面积约占世界10%,居世界第三 ●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仅次于巴西、俄、加、美、
印尼
2、人均占有资源量少 ●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约为世界1/3,居世界第110位
以后
●人均矿产资源储量总值约为世界3/5,居世界第80
位以后
●人均耕地占有量约为世界1/4,居世界第126位以后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世界1/4,居世界第55位以后 ●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约为世界1/5,居世界第107位
⑶有寒暖流交汇
北部湾渔场
3、主要盐场及其形成条件 ⑴地形平坦 长芦盐场 条件 布袋盐场 ⑵多晴天,降水少,蒸发大 莺歌海盐场
4、海洋能源资源及矿产资源 ⑴石油资源 中国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渤海、黄海、 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预测石油资源量为 275.3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10.6万亿立方米。 目前原油的发现率仅为18.5%,天然气发现率 仅为9.2%,极具勘探开发潜力。
2、我国水资源特点及其利用现状 ⑴总量丰富,但人均量少。 ★⑵地区(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变率大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 ★⑶污染和浪费严重 3、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⑴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水资源保护和合 理利用的意识。
⑵修建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现状
●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⑶节约用水,防治水资源污染
⑷发展科技,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 水的重复利用,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⑸通过淡化海水、人工增雨等措施增加水资源 思考题:
①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那些?
②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最紧缺的原因是什么? 解决的措施有哪些?

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教学设计与反思

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教学设计与反思

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设计与反思引言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们对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虽然自然资源的总量是丰富的,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过度开发,导致人均自然资源的供应不足。

为了提高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本文将设计一堂关于自然资源的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认识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供应不足的现状;•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内容1.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介绍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常见的自然资源分类;–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自然资源总量的丰富和人均供应不足–分析全球各类自然资源的总量情况;–说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人均自然资源供应不足的原因和后果。

3.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和措施–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保护自然资源的具体措施,如节约能源、循环利用资源等;–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如减少用水用电、垃圾分类等。

4.总结与讨论–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关注度;–开展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观点;–提醒学生自己动手保护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对自然资源问题的看法和解决办法。

3.观察和实践:通过观察学校或家中的节能设施和环保措施,引导学生亲身感受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4.游戏和角色扮演:设计相关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资源的稀缺和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一幅自然景观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思考,让学生描述自己对这幅图片的感受。

2.教学内容1: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教学内容2:通过图片、数据等方式展示全球各类自然资源总量的情况,并解释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影响。

【中考地理】2023届第一轮基础复习专项练习—中国的自然资源(含解析)

【中考地理】2023届第一轮基础复习专项练习—中国的自然资源(含解析)

【中考地理】2023届第一轮基础复习专项练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单选题1.下列我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①制止侵海、占海的开发行为②防止和控制海水污染③鼓励开发浅海、滩涂④取消伏季休渔制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下列工程措施中,是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这一问题的有( )①南水北调工程②引黄济青工程③长江三峡工程④黄河小浪底工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矿产B.土地C.森林D.水能4.下列自然资源中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A.植物B.天然气C.空气D.土地5.我国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水土资源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水资源不足,耕地资源丰富B.北方耕地资源不足,水资源丰富C.我国水资源北少南多,土地资源北多南少D.我国水资源北多南少,土地资源北少南多下图为某乡镇土地构成和利用结构状况。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6.该乡镇后备土地资源约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是( )A.2%B.3%C.12%D.14% 7.针对图中所反映出的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有效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B.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多种经营C.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改造难利用土地,扩大耕地面积2021年5月14日,主席在河南省调研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时指出,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线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调水B.东线调水需要全程逐级抽水C.东线调水基本可以实现自流D.东线可缓解西北缺水问题9.东线调水过黄河时需要开凿河底隧洞,主要因为黄河在该河段( )A.含沙量大B.是地上河C.水污染严重D.有凌汛10.目前,解决我国夏汛冬枯水情的工程措施是( )A.提高水价B.跨流域调水C.兴修水库D.海水淡化二、填空题11.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和 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 丰富 人均不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 合理。 2、让学生能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 型。
能力目标
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 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本组、 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
5.关于可再生资源的性质和利用叙述, 正确的是( B ) A.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
B.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
C.用一些就少一些 D.无论采取何种利用方式,都能够实现永续利用 B) 6.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小麦 B.河水 C.石油 D.汽车 7、下列现象中属于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 是( A ) A、购买一次性消费品 B、洗手后注意关水龙头 C、拒绝贺卡 D、垃圾分类回收
练一练:
1.下列各项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①③④⑤ ) ①天然宝石 ②羊毛衫 ③大熊猫 ④土地 ⑤阳光 ⑥电脑 2.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B ) A.耕地 B.石油 C.阳光 D.河水
自然资源的一般分类
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资源,还有水 能、太阳能、风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等)
中国资源的国情:
中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种类多, 总量大。)又是一个资源“小国” (人均占有量少)。
节节清
一:选择题
1、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B
)
A 石油 森林 煤炭 太阳能 B 阳光 土地 水 草原
C 铁矿 天然气 铀矿 阳光 D.森林 水 天然气 铁矿
2、下列生产过程,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

一、自然资源与我们【自然资源】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如:土地、阳光、水、水能、矿产、森林等。

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不能更新,再生或者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如,矿产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二、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从总量看,我国有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不仅总量大,而且种类多,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

但由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土地资源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土地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征】耕地、林地少,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做到合理利用、节约耕地、保护耕地。

【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第三节:水资源二、中国水能的开发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原因】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②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量大大增加;③不合理用水,浪费、污染现象严重;【解决水危机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总量居世 界位次
第三
第三
第四
第六
第六
自然资源丰富
人均量占 世界比值
1/3
1/2
1/3
1/4
1/5
人均资源 占有量不足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地大物薄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骑车或步行既节约能源又锻炼身体
拒绝过度包装,双面打印挽救树木
拒绝一次性消费品,用手帕代替纸巾 拒绝塑料袋使用布袋子
节约用水用电,人人有责
小试身手:
土地资源 铁矿资源 水和水能资源 可再生资源
煤炭资源
气候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各抒己见: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应该怎么做?
不是.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以实现可持续利用。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怎么办?
十分珍惜和别 陆地 面积 矿产 资源 耕地 面积 河流 年径流量 森林 面积 资源基本特征
废品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关 系 密 切 人类的生 产和生活
我国的自然 资源基本特 征:总量丰 富、人均少 我国的自然资 源利用不当、 破坏严重、形 势严峻
合理利 用、 节 约和保 护自然 资源 、 反对破 坏和浪 费资源
环 保 在 行 动
资源丰富 人均不足
谈一谈:
衣…… 食…… 住…… 行…… 学习……
试一试:
下面哪些是自然资源

( 是 ) 春小麦 (不是)
汽车(不是) 煤炭 ( 是 )
那么水和煤炭在使用 结果上有什么不同?
记一记:
在自然界,有些自然资源,如土地﹑ 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的时 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 属 可再生资源。 还有些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等,总 是用一些就少一些,是 非可再生资源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设计方案荣山中学萧倩雯一、概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课内容包括两大部分:(1)自然资源和我们;(2)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重点在于要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及作用,能举例说明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这些都是很好的国情教育材料。

故本节课重在用网络教学的形式,结合实际,让学生去分析、讨论问题,感受到对于自然资源要利用好,更要保护好的观点,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学会辩证分析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自然资源的种类和作用;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能说明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实际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和作用,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并初步形成结合实际进行思考的方法;通过课堂的讨论,体会并初步掌握结合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和观点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环保意识,增强爱护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二学生对事物看法有自己的观点,对于与他们联系不大的地理知识的学习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对于教师的说理性的教学更是没兴趣;但还是爱表现自己。

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特点,运用网络教学的形式,激发对我国自然资源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网上辩论和发言,帮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我国资源基本国情,进行保护、节约资源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

四、教学策略选择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我国自然资源国情、探求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1.网络课件2.学习资源/review/observe/20050131/10361335269.shtml(中国自然资源家底)/news/special/C14335/index.shtml(节约型社会)六、教学过程1.以时事导入新课设计意图:联系时事,激发学生思考,自然引申到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学习,激发求知欲。

教师:(进一步启发)我国究竟是“地大物博”还是“地大物薄”?设计意图:创设矛盾,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自然资源与我们(1)认识自然资源(含义、分类)。

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身边与自然资源有关的资料(提前布置)。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使学生觉得地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地理是有用的。

教师:大家都展示了所找的资料,可见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是密切的。

请看以下几组词,猜猜它们与哪些物质有关。

师生互动:第一组:农田、房子、放牧(土地)第二组:光合作用、植物、热水器(阳光)第三组:发电、运输、清洁(水资源、水能)第四组:桌子、报纸、二氧化碳(森林)第五组:炼钢铁、管道燃气、照明(矿产)设计意图:让学生猜一猜,使他们产生兴趣,又可以从学生举出的例子自然地转入到对什么是自然资源及分类的讲述。

教师:通过分析,以上的物质都是来自自然界,并且对我们的生产、生活起到很大的作用,它们都是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可以分为五大类:气候资源(气温、分、阳光等)、水资源(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土地资源(林地、耕地、牧地等)、生物资源(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媒、铁、石油等)。

根据性质可以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强调可再生资源是在短时间内可以重新形成、更新,或循环利用的资源;非可再生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不能再形成的,总是用一点少一点的资源)。

(看网页:区分以下事物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设计意图:巩固以上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探究1:自然资源是否会“枯竭”?教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对于非可再生资源,人们会很珍惜。

但对于可再生资源,有人说: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又有人说:它会枯竭。

究竟你的观点如何?请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先浏览资料,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网上提供资料。

)教师: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知道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不合理也会“枯竭”;要保证资源的持续利用,我们一定要十分珍惜,不浪费。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资料,得出自己的观点,可以加深对自然资源保护、合理利用的理解,符合学习的规律;并且引出关于资源的基本国情的学习。

3.探究我国自然资源国情(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教师:刚才在大家的讨论中,或多或少涉及我国资源的问题。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我国资源的情况。

(看课本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的特点是……?学生:总量丰富,人均少。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数据,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若有时间,学生可以自己浏览网页上的录像和数据。

)(2)节约保护资源。

教师:我国资源人均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人口多。

教师:世界上,人口总数超过1亿的有哪些国家?(两印两巴孟加拉,中美日俄尼日利亚。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人口总数多”是我国当前阶段的一大国情,因此咱们要实行的人口国策是什么?(计划生育。

)设计意图:逐步分析造成资源短缺的原因,结合前面的知识,巩固认识我国的人口政策。

教师:除了人口问题,造成资源的不足,还有什么原因?(科技水平低,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对资源污染;举出哈尔滨停水的新闻、浪费等。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对资源的保护的迫切性,从而引入书写保护资源“倡议书”。

(4月22日是何日子?)探究2:教师:保护和节约资源,就成了我们刻不容缓的事情。

请借鉴国内和国外节约资源较成功的例子,同时参考网站中的相关资料,为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出一分力,写下你的建议!学生:在讨论区上写下自己的建议。

设计意图:爱国主义教育,加深对保护、节约资源做法的理解。

4.课堂小结(展示网页中的“学习目标”。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要明确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地反对滥采、滥用,反对浪费,反对污染,为社会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设计意图:点出本节课的落脚点,使学生更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结束全课。

)巴西》教学目标分析“四结合”作者济南市五十八中曲丽君一、概述《巴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中的第九章第二节篇章。

这一节主要介绍有关巴西这个国家的知识,介绍了它的主要地形、主要气候特征、主要资源等。

在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作为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载体,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借助网络资源,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协作进行探究式自主学习。

本案例以“我眼中的巴西”这一学习任务为中心线索,不断地辐射到其他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不断创设的情境问题中自主探索学习,体现了“情境性、自主性、教师引导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等特点。

课堂教学实施以学生和教师共同准备的学习资源库为基础,教学活动由“展示学生作品,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小组汇报研究成果”、“组织、引导评价”、“教师小结提升”、“课后交流反馈”等七个环节组成。

通过学习活动与任务的完成,学生的交际和合作能力以及对地理科学的积极情感态度得以培养,也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提升了地理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巴西的概况,包括种族特征及形成过程。

(2)能说出巴西的主要地形、主要气候特征、主要资源等。

(3)能根据巴西的相关资料提炼并阐述其自然和经济特征。

(4)能评价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经济发展及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

(5)能通过对热带雨林作用的了解,提出合理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1)能提升查阅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在自主和合作的过程中增强综合应用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材料分析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的人种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通过战后巴西经济的迅速发展,体会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所取得的成就。

(3)树立对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忧患意识和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态度,懂得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中国气温分布和温度带》一、概述本课内容选自中国地理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这节课包括三大内容:我国气温特点和温度带、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显著和气候多样性)。

而我国气温特点和温度带作为第1课时来讲述,是因为气温是反映气候特点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此内容的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读等值线图的能力,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气温对农业、建筑等的影响。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初二学生对地理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对于等值线已经学习过,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借助计算机网络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可以激发本班学生的求知欲和协助精神。

3.对于与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学生较感兴趣,让学生参考相关的课外知识,通过讨论共同完成他们较感兴趣的研讨题目。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一、概述本课内容出自中国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包括两大部分:(1)自然资源和我们;(2)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重点在于要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及作用,能举例说明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这些都是很好的国情教育材料。

故本节课重在用网络教学的形式,结合实际,让学生去分析、讨论问题,感受到对于自然资源要利用好,更要保护好的观点,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会辩证分析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二学生对事物看法有自己的观点,对于与他们联系不大的地理知识的学习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对于教师的说理性的教学更是没兴趣;但还是爱表现自己。

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特点,运用网络教学的形式,激发对我国自然资源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网上辩论和发言,帮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我国资源基本国情,进行保护、节约资源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自然资源的种类和作用;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能说明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实际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和作用,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并初步形成结合实际进行思考的方法;通过课堂的讨论,体会并初步掌握结合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和观点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环保意识,增强爱护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欧洲西部》(第1课时教学设计)①一、教学内容概述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一超多极的发展趋势,其中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联合体,其中国民生产总值甚至超过美、日。

同时,欧盟还在不断地发展扩大,欧洲统一大市场的运行使欧盟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更加重要,与中国的联系也越加紧密。

因此在教材中突出了欧盟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1)能掌握欧洲西部主要国家的名称、位置、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