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合集下载

中考地理二轮专题练习: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含答案)

中考地理二轮专题练习: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含答案)

地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资源中属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水资源B.太阳能C.矿产资源D.森林资源2.与半干旱地区对应的植被是()A.森林B.森林草原C.草原D.荒漠3.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能源矿产的是:①石油②煤炭③水能④太阳能⑤铁矿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读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国,完成以下小题。

4.上图反映出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是A.总量丰富B.人均占有量多C.总量缺乏D.人均占有量少5.针对上图中反映出的间题,我们当前可以做到①保护耕地,节约粮食②节约用水,一水多用③提高煤炭、油气等常规能源的利用效率④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完全替代常规能源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关于我国的自然资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总量丰富,人均充足C.总量贫乏,人均充足 D.总量贫乏,人均不足7.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森林资源 B.铁矿资源 C.煤炭资源 D.石油资源下面对话是家住湖南某地的小明与好友小亮的QQ聊天记录。

据此回答以下小小题。

8.小明的家乡可能是A.浏阳大围山B.新宁崀山C.常德桃花源D.南岳衡山9.对话中“油料作物”和“世界锑都”是指A.花生、锡矿山B.花生、水口山C.油菜、锡矿山D.油菜、水口山10.下列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矿产资源 B.土地资源C.森林资源 D.水资源11.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大物博,耕地面积广B.土地资源类型齐全,分布均匀C.南北方水土资源不匹配D.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修水库12.西气东输工程线路的起点是:()A.哈密 B.库尔勒 C.轮南 D.喀什1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今年全国两会的主题之一。

2022年地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粤教版)考点14中国的自然资源(解析版)

2022年地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粤教版)考点14中国的自然资源(解析版)

考点14中国的自然资考点总结(一)自然资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定义: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能的都是自然资。

2、分类:(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属可再生资。

(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2)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属非可再生资。

(石油、矿产资等)3、特点:资丰富,人均不足(二)土地资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利用特点: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3、分布: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地区。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2)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全国土地日:6月22日(三)水资1、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

最多的是冰川,人类可以利用的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配很不均匀。

(1)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冬春季则降水少(2)从空间分配看,我国水资南丰北缺。

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3)南水北调的路线和意义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考点模拟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河池市境内的下列物产中属于非可再生资的是()A.杉木B.锡矿C.珍珠李D.五彩花糯饭【分析】自然资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水资、土地资、生物资、矿产资、海洋资等。

【解答】解:自然资分为可再生资和非可再生资。

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

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的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人类历史而言,用一点就少一点,称为非可再生资,其中,杉木、珍珠李属于可再生资,锡矿属于非可再生资,五彩花糯饭不属于自然资。

中国的自然资源解析

中国的自然资源解析
• 防治水污染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如不过渡开采地 下水;②预防和治理水污染,如工厂建设要坚持环保设 施(即废水处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③加强法制宣传,严格执行水资源保护法;④加强河源 地区的环境保护,防止工业废水超标排放;⑤加大对已 污染水源的治理力度和加强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 我国水资源一方面相当紧张,另一方面浪 费惊人。如果我们能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 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能为国家节约大量 宝贵的水资源。
• 节约用水措施:①农业方面发展节水农业, 如推广节水技术,改大水漫灌为喷灌和滴 灌以及在北方缺水地区推广耐旱作物;② 工业方面发展清洁生产,尽量把废水处理 净化后回收利用;③生活用水也注意尽量 节约,减少浪费。
• (4)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
• 与浪费水并存的现象是人为的水污染1991年,环境保 护部门对全国大江大河总河长的4万多千米河段进行了 评价,发现大约44%的河流因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 较差,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加剧了水资 源危机的程度。对水污染的防治,要靠科学技术,但是 树立一个正确的惜水节水、防治水污染。综合利用水资 源的观念,更为重要。
• 3、我国自然资源形势严峻
• 事实告诉我们,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是丰富 的,但因我国人口特别多,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就 很少了,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 我国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口却在继续增 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势必相应减少。由于利用不 当和管理不善,还有很多资源遭到了不应有的破 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 性。
• 此有什么认识呢?
• 2、中国各类自然资源人均在世界地位 -----不足
• (1)中国人均土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 (2)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储量总值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二分

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教学设计与反思

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教学设计与反思

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设计与反思引言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们对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虽然自然资源的总量是丰富的,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过度开发,导致人均自然资源的供应不足。

为了提高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本文将设计一堂关于自然资源的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认识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供应不足的现状;•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内容1.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介绍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常见的自然资源分类;–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自然资源总量的丰富和人均供应不足–分析全球各类自然资源的总量情况;–说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人均自然资源供应不足的原因和后果。

3.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和措施–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保护自然资源的具体措施,如节约能源、循环利用资源等;–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如减少用水用电、垃圾分类等。

4.总结与讨论–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关注度;–开展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观点;–提醒学生自己动手保护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对自然资源问题的看法和解决办法。

3.观察和实践:通过观察学校或家中的节能设施和环保措施,引导学生亲身感受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4.游戏和角色扮演:设计相关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资源的稀缺和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一幅自然景观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思考,让学生描述自己对这幅图片的感受。

2.教学内容1: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教学内容2:通过图片、数据等方式展示全球各类自然资源总量的情况,并解释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影响。

资源和产业

资源和产业

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主要产业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人均占有量小,各种利用类型的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资源不足。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有关土地资源的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2.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措施是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解决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水系水调到西北和华北、3.海洋资源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最大渔场-舟山渔场(东海)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多分布在大陆架上)海盐,85%集中在北方;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渤海沿岸)4.我国的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水果等农产品产量已经居世界首位,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人均水平,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5.我国北方地区居民的主食为面食,南方则为米饭。

东北平原主要种春小麦,华北平原冬小麦,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6.油料作物中,在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是油菜,最大产区是长江流域;糖料作物中,南方主要是甘蔗,广西是全国最大产区,北方的主要糖料作物是甜菜。

7.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有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

我国的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8. 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山西省的煤炭产量最高,大庆油田目前是我国最大的油田,未来10年新疆将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9.交通运输是发展经济的先行官,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我国农业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和西部,东部以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发展林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利于发展种植业,降水较少,但牧草生长良好的地方,适宜发展畜牧业,河湖众多适于发展业;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不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 丰富 人均不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 合理。 2、让学生能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 型。
能力目标
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 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本组、 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
5.关于可再生资源的性质和利用叙述, 正确的是( B ) A.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
B.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
C.用一些就少一些 D.无论采取何种利用方式,都能够实现永续利用 B) 6.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小麦 B.河水 C.石油 D.汽车 7、下列现象中属于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 是( A ) A、购买一次性消费品 B、洗手后注意关水龙头 C、拒绝贺卡 D、垃圾分类回收
练一练:
1.下列各项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①③④⑤ ) ①天然宝石 ②羊毛衫 ③大熊猫 ④土地 ⑤阳光 ⑥电脑 2.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B ) A.耕地 B.石油 C.阳光 D.河水
自然资源的一般分类
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资源,还有水 能、太阳能、风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等)
中国资源的国情:
中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种类多, 总量大。)又是一个资源“小国” (人均占有量少)。
节节清
一:选择题
1、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B
)
A 石油 森林 煤炭 太阳能 B 阳光 土地 水 草原
C 铁矿 天然气 铀矿 阳光 D.森林 水 天然气 铁矿
2、下列生产过程,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袁忠玉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居不足

袁忠玉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居不足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材分析】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节课的设计首先从连接运博出发,学习身边的地理,接着引入生活入入神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感知身边的自然资源,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国情,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

其次,在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国情后,设计义不容辞环节,观看一段《天天向上》节目播放的灭绝动物写给人类朋友的一份信视频,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渗透节约资源的教育。

【学习目标】1.结合课本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用读图归纳、分析等方法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

2.阅读图文理解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利用数据对比我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基本国情。

4.辩证地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我国的资源国情。

【教学难点】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教学准备】学生方面:从正反两方面搜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实例。

教师方面:课前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制定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动方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连线运博:今年9月25日—27日,扬州举行了第四届运河名城博览会。

运博会期间,将有16艘特色花船巡游古运河,供市民和游人观赏。

每条船都要不同程度地反映我市在低碳产业、低碳生活、低碳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成果。

花船本身装饰用材也要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问:以“绿色”为主题的扬州运博会,低碳的设计理念,16艘花船呈现在大家面前,那么,花船用了哪些材料呢?生活入入神:早餐:鸡蛋、牛奶、稀饭……学习用品:铅笔、书本、书包……交通工具:自行车、汽车、(燃料)……承接:从刚才的共同学习中我们了解到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呢。

3.1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材分析)同步素材(文本资料)(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3.1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材分析)同步素材(文本资料)(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了解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一、本节内容知识结构:
提出倡议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建议:
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让学生联系实际生产、生活实例体会“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密切联系,利用教材提供的事例,也可适当补充相关事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差别,并提出不同种类的资源应有区别的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并通过相关事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不合理也可能失去其“继续利用”的特性,从而培养学生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数字说明,文字分析,阅读资料等形式,认识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

页1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

了解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和浪费严重的国情现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闯关”、探究法、先学后教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二、学习重点:
分清什么是自然资源;培养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意识。

三、学习难点:
认清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情绪调动】
【导入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在本节学习中,我用“过五关”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目的有三个:1、“过五关”、“成为资源小卫士”满足学生的“好玩”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为教学服务,是串连各环节的一条红线。

3、层次分明,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五关:
第一关:了解自然资源(知识储备过程)
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首先出示有关自然资源概况的自学目标。

学生根据目标自学书本P60~P62,然后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学案里的尝试练习,最后反馈自学情况。

本关通过师生互动,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第二关: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国情教育过程)
采用“观察现象-总结规律-分析原因”的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的感观资料(包括视频、文字和数据等),引导学生从感观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三关:资源保护小演练(拓展延伸过程)
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主要完成学案【资源保护小演练】的部分。

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分组讨论完成有关资源保护的一些情景。

达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完整过程。

并通过交流合作,实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第四关:考核(内化、巩固过程)
采用“找茬游戏”的方法:将本节的学习重点内容设计成几道判断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判断找出有错的地方,然后进行纠正,达到内化、巩固知识的目的。

第五关:毕业宣誓(自我肯定过程)
以宣誓的形式倡导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观念
【总结】
五、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保护和培育)
可再生资源永续利用
一、自然资源
(自然的、有用的)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
二、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