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全套课件80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PPT课件

第三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更是社会
劳动的产物。 “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
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社会的产物”
第三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二、 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
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三章 唯物主义辩证法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二者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过渡、相互转化。这主要表 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从事物存在的范围来看, 对一个过程来说是必然性的东西,相对于另一 个过程来说则是偶然的;二是从事物发展的过 程来看,随着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必然性和 偶然性也可相互转化(新事物:偶然→必然; 旧事物:必然→偶然)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二)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 时间和空间绝对性的含义 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它是
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无条件的,绝 对的。 “唯物主义既然承认客观实在即运动着的物质不依赖 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也就必然要承认时间和空间的 客观实在性。”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社会会历史条件 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
尔文生物进化论 理论来源 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
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主要特征。 革命性 科学性
——列宁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2 时间和空间相对性的含义 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 3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对立统一的。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课件

学习意义
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本 质和建设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和领导水平。
学习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 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03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 律
认识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 途。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认识和实践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 和拓展认识,同时认识也能指导实践不断前进。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为资 产阶级的剥削和统治提供思想支持和制度保障。
06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 律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拓展
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与探索
3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 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实质是维护资 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建立在资产阶级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其核心是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思想体系,包括自由、平 等、博爱等价值观念,以及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道德观念。
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本 质和建设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和领导水平。
学习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 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03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 律
认识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 途。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认识和实践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 和拓展认识,同时认识也能指导实践不断前进。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为资 产阶级的剥削和统治提供思想支持和制度保障。
06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 律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拓展
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与探索
3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 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实质是维护资 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建立在资产阶级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其核心是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思想体系,包括自由、平 等、博爱等价值观念,以及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道德观念。
《马克思主义》课件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 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无产阶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 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词
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 完善。
介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
当前马克思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分析当前马克思主义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马克思主义》 ppt课件
目录
• 马克思主义概述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科学社会主义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
01
CATALOGUE
马克思主义概述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特点包括阶级性、科学性 和实践性。
02
CATALOGUE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总结词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 物质,以及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和辩证法。
详细描述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人类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 有能动作用,能够反作用于物质世界。辩证 唯物主义还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 内部的矛盾运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推动事物不断发展。辩证法则是解决矛盾的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事物 的矛盾运动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 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 动决定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无产阶 级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主要力量;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 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是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政治 保障。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 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无产阶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 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词
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 完善。
介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
当前马克思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分析当前马克思主义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马克思主义》 ppt课件
目录
• 马克思主义概述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科学社会主义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
01
CATALOGUE
马克思主义概述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特点包括阶级性、科学性 和实践性。
02
CATALOGUE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总结词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 物质,以及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和辩证法。
详细描述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人类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 有能动作用,能够反作用于物质世界。辩证 唯物主义还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 内部的矛盾运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推动事物不断发展。辩证法则是解决矛盾的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事物 的矛盾运动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 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 动决定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无产阶 级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主要力量;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 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是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政治 保障。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套PPT课件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 功,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 失败。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 反作用。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 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 力,同时认识也能够指导实践并 取得成功。
03
历史唯物主义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等。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包括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虽然由社会存在决定,但并不总是与社会存在保持完全一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 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 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 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 础的发展和变革。
要点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 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在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经济 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0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与实践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则会阻碍 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件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1、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1)什么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关系
2、辩证否定观
(1)什么是辩证否定 a、自我扬弃 (2)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 (3)承认和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3、否定之否定 4、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和具体道路
二、实践的基本功能和基本形式
1、实践的基本功能
(1)创造客体价值 (2)优化主体
2、实践的基本形式
(1)改造自然界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2)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 (3)科学实验活动
三、自在世界、 人类世界与人的实践活动
1、什么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 2、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三、意识的作用
1、什么是意识的作用 2、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
(1)目的性和计划性。 (2)主动创造性。 (3)对于客观世界的改造,这是意识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 (4)对人的生理的调节和控制。
3、怎样正确充分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1)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首要条件 (2)依赖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 (3)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根本途径 (4)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与所处环境的密切关系
(1)哲学与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3)哲学与具体科学
通过以上的讲解,我们得出:哲学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主要内容
三、世界的普遍联系与系统
1、系统及其特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3、系统论的哲学意义
2024版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ppt课件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 化。
2024/2/3
17
认识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认识的发展过程
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 不断上升的过程。
认识的规律
认识的发展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的 客观规律。
认识中的主观与客观
2024/2/3
26
07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0的内容
2024/2/3
28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3
29
2024/2/3
6
02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024/2/3
7
物质与意识关系
2024/2/3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 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并通过实践改造世界。正确的 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世界的本质。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1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2024/2/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 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表现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始终 存在着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表现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2024/2/3
2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社会主义优越性
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 化。
2024/2/3
17
认识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认识的发展过程
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 不断上升的过程。
认识的规律
认识的发展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的 客观规律。
认识中的主观与客观
2024/2/3
26
07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0的内容
2024/2/3
28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3
29
2024/2/3
6
02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024/2/3
7
物质与意识关系
2024/2/3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 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并通过实践改造世界。正确的 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世界的本质。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1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2024/2/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 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表现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始终 存在着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表现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2024/2/3
2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社会主义优越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

① 概念:辩证法:用联系、全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承认内 部矛盾; 形而上学:用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内部矛盾。 ② 关系:两个对子既区别又联系。 区别:二者回答的问题不同。 联系:后者从属于前者并与前者交织在一起。 唯物论 唯心论
辩证法
形而上学
三. 哲学派别及其历史形态
1. 唯物论
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本原,物质第一性。 发展形态:第一,古代朴素唯物论; 第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 第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2. 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在理论本质和阶级属 性上完全对立。 2)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主义与科学精神,人本主义与 人文精神区别开来,它反对科学主义,重视科学精神, 反对人本主义,重视人文精神。 3)马克思在批判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时候,注意到它 们中某些合理的因素,力求在当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 上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达到更完美的统一。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 阶级条件 自然科学条件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1.对象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 旧哲学的对象 知识的总汇 科学之科学 2.内容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旧哲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分离 是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离
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阶级根源 2. 唯心论
观点:精神决定物质,精神是本原,精神第一性。 表现形态:第一,主观唯心论(举例) 第二,客观唯心论(举例)
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阶级根源
辩证法
形而上学
三. 哲学派别及其历史形态
1. 唯物论
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本原,物质第一性。 发展形态:第一,古代朴素唯物论; 第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 第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2. 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在理论本质和阶级属 性上完全对立。 2)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主义与科学精神,人本主义与 人文精神区别开来,它反对科学主义,重视科学精神, 反对人本主义,重视人文精神。 3)马克思在批判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时候,注意到它 们中某些合理的因素,力求在当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 上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达到更完美的统一。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 阶级条件 自然科学条件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1.对象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 旧哲学的对象 知识的总汇 科学之科学 2.内容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旧哲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分离 是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离
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阶级根源 2. 唯心论
观点:精神决定物质,精神是本原,精神第一性。 表现形态:第一,主观唯心论(举例) 第二,客观唯心论(举例)
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阶级根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幻灯片PPT

②主观唯心主义
把主观意识看成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 把主观意识看成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 切事物都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中,或是主观意识的产物。 切事物都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中,或是主观意识的产物。
a陆九渊: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 b王阳明:“心外无物” 王阳明: 心外无物” 王阳明 c贝克莱:“物是观念的复合” 贝克莱: 物是观念的复合” 贝克莱
9
5.哲学 5.哲学派别——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两派划分依据: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两派划分依据: 理解) (2)关于唯物主义(理解) ) 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 证唯物主义。 证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论:把世界的物质性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 ②朴素唯物论:把世界的物质性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 初”物质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形而上学性(机械性) ③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形而上学性(机械性) 和唯心史观( )(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 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 和唯心史观(不彻底性)(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的观点解释
6
2.哲学的研究对象 理解) 2.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是整个世界的普 遍本质, 遍本质,是世界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7
3.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关系(理解) 哲学的基本问题
※内容(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即思维和存在何 内容(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 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本体论;( )思维能否认识存在, 本体论;( 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本体论;(2)思维能否认识存在, 即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认识论 即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认识论 意义:( :(1)理论意义:第一, ※意义:( )理论意义: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的问题, 的问题,是划分哲学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唯一标准;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的唯一标准;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 划分哲学认识论中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划分哲学认识论中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2)实践意义: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包含认识世界、改造 )实践意义: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包含认识世界、 世界这两个基本方面, 世界这两个基本方面,其实质都是在认识和处理思维和 存在的关系问题, 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哲学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 中的根本问题。 中的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