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系统发展历史与趋势
制动系统开题报告

制动系统开题报告制动系统开题报告一、引言制动系统是现代汽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对行车安全和驾驶体验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制动系统的原理、发展和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二、制动系统的原理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摩擦力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减速或停止车辆。
制动系统通常包括刹车片、刹车盘、制动液、制动器等组件。
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制动液被推送到制动器中,使刹车片与刹车盘产生摩擦,从而减速车辆。
三、制动系统的发展历程1. 早期制动系统早期汽车的制动系统主要采用机械制动,通过拉动手柄或踩踏板来实现刹车。
这种制动系统操作不便,制动效果较差,对驾驶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2. 液压制动系统的出现20世纪初,液压制动系统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制动效果。
液压制动系统通过液压力传递,使刹车片与刹车盘紧密接触,提高了刹车的灵敏度和效果。
3. 制动助力系统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制动的效果,制动助力系统开始应用于汽车制动系统中。
制动助力系统通过利用真空或液压力来增加制动力的大小,减轻驾驶员的踩踏力度,提高了制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四、制动系统的现状目前,大多数汽车都采用液压制动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制动助力系统。
这种制动系统在提供稳定的制动效果的同时,也满足了驾驶员对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需求。
然而,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制动系统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高速行驶时的制动失效、制动距离过长等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制动系统,以提高汽车的制动性能和安全性。
五、制动系统的未来趋势1. 电子化制动系统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化制动系统成为制动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
电子化制动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对制动力的精确控制,提高了制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制动能量回收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该技术通过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以供车辆其他部件使用,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车辆的续航里程。
浅析汽车制动系统发展趋势

浅析汽车制动系统发展趋势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性能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功能是抑制和控制车辆运动,确保汽车在任何道路环境下都能安全停车。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汽车制动系统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中。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浅析。
智能化和自动化。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和自动化已经成为汽车制动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许多汽车制动系统已经实现了自动刹车、自动驻车和自动刹车控制等功能。
未来的汽车制动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可以通过车辆自身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自动感知和判断路况,根据需要自动进行制动,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轻量化和能耗降低。
随着对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制动系统也要越来越轻量化和能耗降低。
目前,一些新型的汽车制动系统已经采用了轻量化材料和设计,如碳陶瓷制动盘和电动刹车等,以降低汽车整体重量,并减少能源的消耗。
未来的汽车制动系统将继续朝着轻量化和能耗降低的方向发展,以满足环境和能源的需求。
可靠性和安全性。
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较高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提高汽车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制造商们正在不断研发新的制动技术和材料,如电子稳定系统(ESP)、刹车辅助系统(BAS)和制动辅助系统(BA)等。
未来的汽车制动系统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车辆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有效制动,保障驾驶人员和行人的安全。
绿色环保。
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环保已经成为汽车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汽车制动系统也应该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未来的汽车制动系统将采用更加环保的制动材料和技术,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并且会更加注重回收和再利用,降低资源的浪费。
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轻量化、能耗降低、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以及绿色环保。
这些趋势不仅是应对社会和环境对汽车制动系统性能的要求,也是未来汽车制造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浅析汽车制动系统发展趋势

浅析汽车制动系统发展趋势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制动系统作为汽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发展。
从最初的手动制动到现在的电子辅助制动系统,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可以说是一部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史。
那么,未来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又将走向何方呢?我们来看看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历程。
最初的汽车制动系统是手动的制动系统,当车辆需要减速或停车时,驾驶员需要通过踩下踏板来控制制动力的大小。
这种制动系统主要依靠机械原理来实现制动作用,制动效果取决于驾驶员的踩车力度和反应速度,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液压制动系统应运而生。
液压制动系统利用液压传动原理,在驾驶员踩下踏板的通过液压传动装置将制动力传递到制动器上,实现了更加精准和稳定的制动效果。
这种制动系统在提高了汽车制动性能的也大大提升了驾驶安全性。
到了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辅助制动系统成为了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
电子辅助制动系统不仅在制动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防抱死、制动力分配等功能,还实现了自动制动和自动停车功能,大大提升了汽车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电子辅助制动系统的出现,标志着汽车制动系统从机械化向电气化、智能化的转变。
那么未来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又将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未来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智能化和自主化将成为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汽车制动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自主化,能够根据路况、车速、车辆状态等多方面信息实现自主控制和判断,提升制动系统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电动化将成为未来汽车制动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渐普及,未来汽车制动系统将更加注重电动化和能量回收利用,通过智能控制电动制动器的工作,将制动时产生的能量回收并储存起来,为车辆提供动力,减少能源的消耗。
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未来汽车制动系统的关键。
未来的汽车制动系统将更加注重对环境和车辆状态的感知和识别,通过各类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实时感知路况和车辆状态,及时做出反应,保障驾驶安全。
浅析汽车制动系统发展趋势

浅析汽车制动系统发展趋势随着汽车的普及和人们对行车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制动系统作为汽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进行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从技术、材料、智能化等方面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浅析。
技术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制动系统的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一方面,传统的刹车系统逐渐被电子刹车系统所取代。
电子刹车系统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对制动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可实现多种刹车模式的切换,例如紧急刹车、抱死刹车等,提高了制动的效果和稳定性。
制动系统的制动装置也在发展,例如电磁制动装置、电液刹车装置等,都能提高制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材料方面:制动系统的材料也在不断改进,以提高制动效果和耐久性。
传统的刹车片主要采用金属材料,但其摩擦系数较低,容易产生刹车失效等问题。
近年来,一些新材料如碳陶瓷制动片逐渐应用于高级轿车,其摩擦系数高,制动效果好,且具有抗高温性、耐磨性等优点,能够大大提高刹车系统的性能。
智能化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汽车的到来势不可挡。
智能化的汽车制动系统将会具备更多的监测和辅助功能,如自动刹车、智能巡航等。
自动刹车系统可以通过车载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车前道路情况,当检测到紧急情况时,自动启动制动系统,减少事故的发生。
智能巡航控制系统则可以根据道路情况和车流量智能调整车速和刹车力度,提高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技术的改进、材料的优化和智能化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汽车安全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汽车制动系统作为汽车安全的关键部件,也将不断发展和创新,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化的汽车制动系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浅析汽车制动系统发展趋势

浅析汽车制动系统发展趋势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中的重要安全装置之一,负责控制汽车的制动并确保驾驶员能够在需要时减速或停车。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制动系统也在不断升级和改进。
本文将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浅析。
电子化和智能化是汽车制动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传统的汽车制动系统主要通过液压系统实现,而现代汽车制动系统则越来越多地引入电子控制单元(ECU)和传感器来实现制动控制。
通过使用电子控制单元,可以更准确地监测和控制制动力度,提高制动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智能化的汽车制动系统可以通过感知和分析车辆和道路的情况,自动调整制动力度,提高驾驶安全性。
虚拟仿真技术在汽车制动系统开发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的道路和车辆行驶情况,评估不同制动系统的性能,并进行优化设计。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制动系统的开发效率和减少开发成本,同时还能预测和解决潜在的问题,确保制动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轻量化和高效化也是汽车制动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
为了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排放,汽车制造商正在积极寻求减轻车辆重量的方法。
对制动系统来说,轻量化的设计可以减少车辆负荷,提高制动效果,并降低车辆的制动距离。
高效化的制动系统可以通过减少能量损失和热量排放,提高制动的效率,延长制动器的使用寿命。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在影响着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
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汽车制造商不断寻求更环保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一些制动系统开始采用回收能量的技术,将制动时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以减少对发动机的负荷,并提高燃油经济性。
一些新型制动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推进,以提高制动系统的可持续性和循环利用率。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汽车制动系统呈现出电子化、智能化、轻量化、高效化、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趋势。
这些趋势的发展将提高汽车制动系统的安全性、性能和可靠性,为驾驶员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现代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摘要:汽车制动系统是现代汽车重要的安全系统,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制动系统也经历了从简单的机械制动到电子智能化制动的演变。
本文回顾了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电子制动系统的优势,并展望了未来汽车制动系统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制动系统,机械制动,液压制动,电子制动,未来发展趋势正文: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的重要安全系统,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机械制动、液压制动和电子制动三个阶段。
机械制动阶段,最简单的汽车制动系统是通过踩下脚刹来制动,即用脚踩住轮子让车轮停下。
这种方式简单粗暴,但缺点明显,刹车距离长,制动效果差,危险性大。
液压制动阶段,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汽车制动系统逐渐变为液压制动系统,通过踩下踏板来压缩制动液,转化为制动力,提高了制动的准确性和效果,大大降低了刹车距离和危险系数。
电子制动阶段,随着电子技术水平的提高,汽车制动系统逐渐向电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ABS技术将车轮的反锁现象消解,大大提高了制动的准确性和反应速度。
近年来,电子制动系统还不断拓展创新,逐渐发展出了EPB、ESC、EHB等多种高级电子制动系统,让制动更加安全高效。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汽车智能化进程的加速,汽车制动系统也会越来越智能化,未来汽车的制动系统借助AI技术,将能够对驾驶员的驾驶方式进行跟踪、分析,综合判断驾驶员的意图,并进行自动制动,从而实现自动驾驶的目标。
总之,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未来汽车制动系统将会实现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的发展。
除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汽车制动系统还会朝着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
例如,通过利用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将制动时产生的能量回收并转化为电能,用于辅助汽车行驶,从而降低燃油消耗和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出行。
此外,未来汽车制动系统还将越来越注重用户体验和驾驶者的安全感。
例如,通过制动踏板的力度调整,使驾驶员在制动时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制动力,增加驾驶者对系统的控制感,提高驾驶者的安全感。
浅析汽车制动系统发展趋势

浅析汽车制动系统发展趋势汽车制动系统作为汽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汽车制动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也在不断提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汽车市场需求和安全要求。
本文将从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材料和制动技术五个方面,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浅析。
一、电动化随着汽车电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进入市场,汽车制动系统也面临着电动化的趋势。
传统的内燃机驱动的汽车采用的是液压制动系统,而电动汽车则更多地采用电子制动系统。
电子制动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制动控制,还可以实现能量回收和转换,提高车辆的能源利用效率。
未来,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子制动系统将成为主流,成为汽车制动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智能化随着汽车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制动系统将成为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之一。
智能制动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单元实时监测车辆的速度、转向和路况等信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智能化调节和控制,使得制动系统可以更加快速、精准地响应驾驶员的操作和路况变化,提升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制动系统将成为汽车制动系统的主流发展方向。
三、轻量化随着汽车工业对车辆重量和燃油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制动系统也面临着轻量化的趋势。
轻量化制动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整车质量,提高燃油经济性和行驶性能,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轻量化制动系统主要通过采用轻质材料和优化设计来实现,未来,随着新材料和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轻量化制动系统将成为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四、材料制动系统的制动盘、制动片等制动部件材料一直备受关注。
传统的制动盘和制动片多采用铸铁和半金属材料,但随着汽车制动性能的不断提高和电动汽车的普及,高性能、轻量化、低噪音、低摩擦的制动材料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未来,随着新材料的不断研发和应用,制动系统的制动材料将朝着多元化、高性能的方向发展。
五、制动技术目前,汽车制动系统主要采用液压制动技术,但随着汽车制动性能和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电子制动技术、气动制动技术等新型制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毕业论文 汽车制动系统

毕业论文汽车制动系统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驾驶者和乘客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在现代汽车工业中,制动系统的研究和发展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制动系统的原理、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汽车制动系统的原理。
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施加摩擦力来减速或停止车辆运动。
主要由制动器、制动液、制动盘(或制动鼓)和制动踏板等组成。
当驾驶者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器会通过液压系统将制动液传递给制动盘或制动鼓,产生摩擦力使车辆减速或停止。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历程。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制动系统也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
最早的汽车制动系统采用机械制动器,通过拉动手柄或踩踏踏板来实现制动。
然而,这种制动系统的制动效果较差,容易发生制动失灵的情况。
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液压制动系统逐渐取代了机械制动器,大大提高了制动效果和安全性能。
近年来,电子制动系统也逐渐应用于汽车制动领域,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实现制动力的精确控制,进一步提升了制动系统的性能。
然而,汽车制动系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制动系统的磨损和热量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长时间高速行驶或频繁制动会导致制动器的磨损,降低制动效果。
此外,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也会对制动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研发高效耐用的制动器和制动盘等零部件是当前制动系统研究的重点。
其次,制动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制动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单元实现对制动力的实时监测和调整,提高制动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未来,汽车制动系统还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如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制动系统需要适应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和需求。
同时,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也将对制动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
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具备更加精确和可靠的制动性能,以确保驾驶者和乘客的安全。
因此,未来的汽车制动系统需要在性能、耐久性和智能化方面不断创新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历史与趋势从汽车诞生时起,车辆制动系统在车辆的安全方面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车辆技术的进步和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这种重要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众多的汽车工程师在改进汽车制动性能的研究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目前关于汽车制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动控制方面,包括制动控制的理论和方法,以及采用新的技术。
一.制动控制系统的历史最原始的制动控制只是驾驶员操纵一组简单的机械装置向制动器施加作用力,这时的车辆的质量比较小,速度比较低,机械制动虽已满足车辆制动的需要,但随着汽车自质量的增加,助力装置对机械制动器来说已显得十分必要。
这时,开始出现真空助力装置。
1932年生产的质量为2860kg的凯迪拉克V16车四轮采用直径419.1mm的鼓式制动器,并有制动踏板控制的真空助力装置。
林肯公司也于1932年推出V12轿车,该车采用通过四根软索控制真空加力器的鼓式制动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汽车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军用车辆及军用技术的发展,车辆制动有了新的突破,液压制动是继机械制动后的又一重大革新。
Duesenberg Eight车率先使用了轿车液压制动器。
克莱斯勒的四轮液压制动器于1924年问世。
通用和福特分别于1934年和1939年采用了液压制动技术。
到20世纪50年代,液压助力制动器才成为现实。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世界汽车技术领域最显著的成就就是防抱制动系统(ABS)的实用和推广。
ABS集微电子技术、精密加工技术、液压控制技术为一体,是机电一体化的高技术产品。
它的安装大大提高了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和操纵性。
防抱装置一般包括三部分:传感器、控制器(电子计算机)与压力调节器。
传感器接受运动参数,如车轮角速度、角加速度、车速等传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进行计算并与规定的数值进行比较后,给压力调节器发出指令。
1936年,博世公司申请一项电液控制的ABS装置专利促进了防抱制动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
1969年的福特使用了真空助力的ABS制动器;1971年,克莱斯勒车采用了四轮电子控制的ABS装置。
这些早期的ABS装置性能有限,可靠性不够理想,且成本高。
1979年,默·本茨推出了一种性能可靠、带有独立液压助力器的全数字电子系统控制的ABS制动装置。
1985年美国开发出带有数字显示微处理器、复合主缸、液压制动助力器、电磁阀及执行器“一体化”的ABS防抱装置。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出现,以及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ABS以成为性能可靠、成本日趋下降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成熟产品。
1992年ABS 的世界年产量已超过1000万辆份,世界汽车ABS的装用率已超过20%。
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欧洲、日本、美国等)已制定法规,使ABS 成为汽车的标准设备。
二.制动控制系统的现状当考虑基本的制动功能量,液压操纵仍然是最可靠、最经济的方法。
即使增加了防抱制动(ABS)功能后,传统的“油液制动系统”仍然占有优势地位。
但是就复杂性和经济性而言,增加的牵引力控制、车辆稳定性控制和一些正在考虑用于“智能汽车”的新技术使基本的制动器显得微不足道。
传统的制动控制系统只做一样事情,即均匀分配油液压力。
当制动踏板踏下时,主缸就将等量的油液送到通往每个制动器的管路,并通过一个比例阀使前后平衡。
而ABS或其他一种制动干预系统则按照每个制动器的需要时对油液压力进行调节。
目前,车辆防抱制动控制系统(ABS)已发展成为成熟的产品,并在各种车辆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产品基本都是基于车轮加、减速门限及参考滑移率方法设计的。
方法虽然简单实用,但是其调试比较困难,不同的车辆需要不同的匹配技术,在许多不同的道路上加以验证;从理论上来说,整个控制过程车轮滑移率不是保持在最佳滑移率上,并未达到最佳的制动效果。
另外,由于编制逻辑门限ABS有许多局限性,所以近年来在ABS 的基础上发展了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VDC)。
结合动力学控制的最佳ABS是以滑移率为控制目标的ABS,它是以连续量控制形式,使制动过程中保持最佳的、稳定的滑移率,理论上是一种理想的ABS控制系统。
滑移率控制的难点在于确定各种路况下的最佳滑移率,另一个难点是车辆速度的测量问题,它应是低成本可靠的技术,并最终能发展成为使用的产品。
对以滑移率为目标的ABS而言,控制精度并不是十分突出的问题,并且达到高精度的控制也比较困难;因为路面及车辆运动状态的变化很大,多种干扰影响较大,所以重要的问题在于控制的稳定性,即系统鲁棒性,应保持在各种条件下不失控。
防抱系统要求高可靠性,否则会导致人身伤亡及车辆损坏。
因此,发展鲁棒性的ABS控制系统成为关键。
现在,多种鲁棒控制系统应用到ABS的控制逻辑中来。
除传统的逻辑门限方法是以比较为目的外,增益调度PID控制、变结构控制和模糊控制是常用的鲁棒控制系统,是目前所采用的以滑移率为目标的连续控制系统。
模糊控制法是基于经验规则的控制,与系统的模型无关,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控制规则的灵活性,但调整控制参数比较困难,无理论而言,基本上是靠试凑的方法。
然而对大多数基于目标值的控制而言,控制规律有一定的规律。
另外,也有采用其它的控制方法,如基于状态空门及线性反馈理论的方法,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等。
各种控制方法并不是单独应用在汽车上,通常是几种控制方法组合起来实施。
如可以将模糊控制和PID结合起来,兼顾模糊控制的鲁棒性和PID控制的高精度,能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
车轮的驱动打滑与制动抱死是很类似的问题。
在汽车起动或加速时,因驱动力过大而使驱动轮高速旋转、超过摩擦极限而引起打滑。
此时,车轮同样不具有足够的侧向力来保持车辆的稳定,车轮切向力也减少,影响加速性能。
由此看出,防止车轮打滑与抱死都是要控制汽车的滑移率,所以在ABS的基础上发展了驱动防滑系统(ASR)。
ASR是ABS的逻辑和功能扩展。
ABS在增加了ASR功能后,主要的变化是在电子控制单元中增加了驱动防滑逻辑系统,来监测驱动轮的转速。
ASR大多借用ABS的硬件,两者共存一体,发展成为ABS/ASR系统。
目前,ABS/ASR已在欧洲新载货车中普遍使用,并且欧共体法规EEC/71/320已强制性规定在总质量大于3.5t的某些载货车上使用,重型车是首先装用的。
然而ABS/ASR只是解决了紧急制动时附着系数的利用,并可获得较短的制动距离及制动方向稳定性,但是它不能解决制动系统中的所有缺陷。
因此ABS/ASR功能,同时可进行制动强度的控制。
ABS只有在极端情况下(车轮完全抱死)才会控制制动,在部分制动时,电子制动使可控制单个制动缸压力,因此反应时间缩短,确保在任一瞬间得到正确的制动压力。
近几年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为EBS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德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率先发展了ABS/ASR系统并投入市场,在EBS的研究与发展过程中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德国博世公司在1993年与斯堪尼公司联合首次在Scania牵引车及挂车上装用了EBS。
然而EBS是全新的系统,它有很大的潜力,必将给现在及将来的制动系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三.制动控制系统的发展今天,ABS/ASR已经成为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汽车的标准设备。
车辆制动控制系统的发展主要是控制技术的发展。
一方面是扩大控制范围、增加控制功能;另一方面是采用优化控制理论,实施伺服控制和高精度控制。
在第一方面,ABS功能的扩充除ASR外,同时把悬架和转向控制扩展进来,使ABS不仅仅是防抱死系统,而成为更综合的车辆控制系统。
制动器开发厂商还提出了未来将ABS/TCS和VDC与智能化运输系统一体化运用的构想。
随着电子控制传动、悬架系统及转向装置的发展,将产生电子控制系统之间的联系网络,从而产生一些新的功能,如:采用电子控制的离合器可大大提高汽车静止启动的效率;在制动过程中,通过输入一个驱动命令给电子悬架系统,能防止车辆的俯仰。
在第二个方面,一些智能控制技术如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是现在比较新的控制技术,已经有人将其应用在汽车的制动控制系统中。
ABS/ASR并不能解决汽车制动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由ABS/ASR进一步发展演变成电子控制制动系统(EBS),这将是控制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但是EBS要想在实际中应用开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除技术外,系统的成本和相关的法规是其投入应用的关键。
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汽车制动系统的形式已经基本固定下来。
随着电子,特别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汽车制动系统的形式也将发生变化。
如凯西-海斯(K-H)公司在一辆实验车上安装了一种电-液(EH)制动系统,该系统彻底改变了制动器的操作机理。
通过采用4个比例阀和电力电子控制装置,K-H公司的EBM就能考虑到基本制动、ABS、牵引力控制、巡航控制制动干预等情况,而不需另外增加任何一种附加装置。
EBM系统潜在的优点是比标准制动器能更加有效地分配基本制动力,从而使制动距离缩短5%。
一种完全无油液、完全的电路制动BBW(Brake-By-Wire)的开发使传统的液压制动装置成为历史。
四.线控制动(BBW)BBW是未来制动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全电制动不同于传统的制动系统,因为其传递的是电,而不是液压油或压缩空气,可以省略许多管路和传感器,缩短制动反应时间。
全电制动的结构如图2所示。
其主要包含以下部分:a)电制动器。
其结构和液压制动器基本类似,有盘式和鼓式两种,作动器是电动机;b)电制动控制单元(ECU)。
接收制动踏板发出的信号,控制制动器制动;接收驻车制动信号,控制驻车制动;接收车轮传感器信号,识别车轮是否抱死、打滑等,控制车轮制动力,实现防抱死和驱动防滑。
由于各种控制系统如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自动变速系统,无级转向系统,悬架系统等的控制系统与制动控制系统高度集成,所以ECU还得兼顾这些系统的控制;c)轮速传感器。
准确、可靠、及时地获得车轮的速度;d)线束。
给系统传递能源和电控制信号;e)电源。
为整个电制动系统提供能源。
与其他系统共用。
可以是各种电源,也包括再生能源。
从结构上可以看出这种线控制动系统具有其他传统制动控制系统无法比拟的优点:a)整个制动系统结构简单,省去了传统制动系统中的制动油箱、制动主缸、助力装置。
液压阀、复杂的管路系统等部件,使整车质量降低;b)制动响应时间短,提高制动性能;c)无制动液,维护简单;d)系统总成制造、装配、测试简单快捷,制动分总成为模块化结构;e)采用电线连接,系统耐久性能良好;f)易于改进,稍加改进就可以增加各种电控制功能。
全电制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全新的系统,给制动控制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为将来的车辆智能控制提供条件。
但是,要想全面推广,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驱动能源问题。
采用线控制动控制系统,需要较多的能源,一个盘式制动器大约需要1kW的驱动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