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用量不足危害大
蛋鸡使用抗生素药有哪些危害?要注意什么?

一、蛋鸡使用抗生素药有哪些危害?下面畜牧堂详细的介绍一下:1、鸡体抗病能力降低:饲料或饮水中长期添加抗生素会使鸡的自身免疫功能下降,一旦药物剂量不足或停药,则更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生疾病。
2、鸡体中毒:超剂量用药、累加用药、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以及长期用药等,均可造成鸡体中毒和肠道正常菌群失调,而致消化不良、腹泻、生长缓慢,严重者造成大批死亡。
3、抗药菌株产生:使用抗生素时间长,或疗程短、频繁更换品种以及用量不足等,可使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而产生耐药菌株。
耐药菌株可使多种抗菌药物疗效降低或失效。
4、药物残留与环境污染:长期大剂量、不加限制地使用抗生素,致使鸡蛋和鸡肉,药物残留严重超标,危害人的健康。
一些不被肠道吸收的药物在排泄粪便时会造成环境污染。
二、蛋鸡使用抗生素要注意什么?1、不能滥用药物,也不能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药物配伍。
当前有很多的农村养殖户,养蛋鸡时经常出现滥用药物以及随机配药的现象,而且情况非常严重。
还有部分农户在饲料中和蛋鸡饮水中定期拌一些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
此外,一些肆无忌惮的企业会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激素。
这些都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公害及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2、养殖户应该了解和掌握药物自身所拥有的物理性质和药理性质,在进行配合时不会出现沉淀、变色以及结块等现象。
一旦出现这些现象,基本上药物都已经处于失效状态,甚至有些产生很强的毒性。
因此不能自己随机进行药物配合,一定要严格按照兽医的意见进行药物的搭配。
避免药物之间发生分离或者融化现象,进而导致其药效降低。
例如,某些磺胺类药物易与抗生素相互作用,产生气体或液化现象,容易产生毒素,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养殖户应提前对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合理地进行药物搭配,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科学使用抗生素,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时要搅拌均匀,并做到快配、快用。
为了达到效果,防止家畜肠道内有害微生物的耐药性,养殖场不得在饲料中随意混合添加必须经常交换或交替使用各种抗生素的2种以上抗生素,以免出现配伍禁忌,避免拮抗地影响使用效果。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抑制和杀灭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对人类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了许多不良后果,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首先,抗生素滥用的危害不容忽视。
抗生素的滥用包括:未经医生指导自行服用、药物过期后继续使用、未按照医嘱剂量和疗程使用、买到假冒伪劣药品等。
这些不当使用抗生素的行为会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
其一,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的增加。
当人体长期暴露于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会逐渐形成抗药性,甚至产生多重耐药性,这使得原本可以被抗生素杀灭的细菌变得无法治愈,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其二,滥用抗生素会引发药物过敏反应。
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对抗生素的耐受性也不同。
滥用抗生素时,可能会出现过敏现象,如皮肤瘙痒、红疹、呼吸困难等。
严重的过敏反应还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其三,滥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人体内存在着良好的肠道菌群,它们在维持肠道功能、帮助消化吸收以及抵抗有害菌侵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滥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有害菌滋生,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
为了减少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方案:1. 提高公众的药物知识和正确用药观念。
通过媒体宣传、医疗机构的教育活动等途径,普及正确的用药知识,让公众了解到抗生素的作用、使用原则以及副作用等信息,从而避免滥用抗生素。
2. 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
医生在开具抗生素的处方时,应严格按照病情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进行判断,并遵循合理用药原则,包括适当剂量、疗程和使用方式等,避免过度或不当使用抗生素。
3. 强化药店和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督。
药店作为药物的销售渠道之一,应该加强对抗生素的控制和监管,杜绝非法销售和假冒伪劣药品的情况。
药品监管部门也要对市面上的抗生素进行抽检和查处,严厉打击违规行为。
乱吃这种药可能致癌!每个人都要知道!

乱吃这种药可能致癌!每个人都要知道!滥用抗生素之痛WHO(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中国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到了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全国各地滥用抗生素现象普遍存在。
滥用抗生素危害巨大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因此造成的肌体损伤以及病菌耐药性更是无法估量,滥用抗生素使我们为战胜疾病付出的代价越来越高。
是药三分毒,抗生素也不例外。
研究表明,每种抗生素对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伤害。
链霉素、卡那霉素可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万古霉素可损害肾脏;红霉素、林可霉素、强力霉素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氯霉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
同时,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会抑制免疫功能,削弱机体抵抗力。
不少抗生素还可引起恼人的皮疹。
苏州人民医院黄显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反复不按规则使用抗生素会导致人体菌群失调和继发感染,对人的听力、肝、肾等产生危害,还会产生过敏和毒性反应。
”与显性的伤害比起来,滥用抗生素所造成的隐性(长期)伤害更为惊心。
有很多病人因为经常使用抗生素,一旦病重时再用,效果就大受影响,这是因为长期使用抗生素,使身体的病菌产生了耐药性。
越来越严重的滥用抗生素现象,已经成为隐藏在社会生活中的一道暗河。
滥用抗生素是一场四方“合谋”抗生素何以滥用到如此地步?根本原因是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从医院、医生,到医药销售企业、医药生产企业,抗生素滥用现象的背后其实掩藏着一条巨大的利益链。
2002年,我国医院用抗感染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了345亿元人民币,以26.5%的市场份额高居医院用药大类中的榜首。
医院———抗生素撑着大厦在我国,“医药不分”、“以药养医”的现象很普遍,这就为医生乱开药、开贵药提供了方便。
比如给患者输液,圈内便有一不成文的行规:住院病人“每人1瓶”,急诊病人“先来1瓶再说”。
你了解抗生素的“致命危害”吗?

你了解抗生素的“致命危害”吗?
合理的应用抗生素对人体的健康具有消炎、抗菌的作用。
但是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未按要求使用抗生素的这种情况就会对人畜的健康有一定的致命作用。
过敏反应
多发生在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人身上,其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
青霉素、链霉素都可能引发,其中青霉素最常见也更为严重。
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致命。
二重感染
当用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却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这就是“二重感染”。
这在长期滥用抗菌药物的病人中很多见。
因此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毒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应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切不可盼复心切,擅自加大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如氟哌酸)的药量,否则很可能损伤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
尤其是对肝肾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更要慎重。
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来说,轻度上呼吸道感染选用口服抗生素即可,但很多人却选择了静脉输液,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耐药
大量使用抗生素无疑是对致病菌抗药能力的“锻炼”,在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灭的同时,原先并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却存留了下来,并大量繁衍。
而且由于药物长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
这种耐药性既会被其他细菌所获得,也会遗传给下一代。
“超级细菌”很大程度上就是抗菌药物滥用催生出来的。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很可能使人类面临感染时无药可用的境地。
抗生素的滥用会引起以上四种致命的危害,因此我们无论是在畜禽的用药方面还是人类食品中应格外注意抗生素的添加,对其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
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危害和策略

872017.07药物应用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危害和策略马思佳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1【摘 要】抗生素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我国目前抗生素滥用现象已十分严重,必将导致耐药患者无药可救的危险局面。
本文综述了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后果及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策略。
从而阐明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需要医生、药师、患者的通力协作,这样才能避免抗生素的滥用,提高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
【关键词】抗生素;化学物质;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消炎药”。
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现在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
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
其分类有以下几种: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多肽类、硝基咪唑类、抗真菌抗生素、抗肿瘤抗生素、抗结核菌类、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四环素类。
抗生素的滥用是指没有用药指征时使用、超过应用时间时使用、超过用药剂量时使用、不合理联合使用或未严格按规范使用。
目前我国抗生素滥用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率和购入金额高居榜首。
农村诊所习惯应用“三素一汤”,三素就是抗生素、维生素、激素。
其中之一就是抗生素;而有些医务工作者、患者,在没有明确病情的情况下,遇到感冒、腹泻、胃痛、不明原因发热等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
一些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没有条件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仅靠经验或习惯选用抗生素治疗;药店虽然必须凭医生处方才可购买抗生素,但他们经常违反规定,并且通过网上医师问诊开取抗生素;更有甚者患者脑中风,给予应用抗生素;有些医生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选择应用高档价格昂贵的抗生素;严格执行抗生素的分级管理制度,杜绝医院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有些家长不懂得抗生素的利弊,一味要求医生应用高档广谱的抗生素尽快抑制病情,殊不知这样较超范围、无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只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使细菌很快产生耐药性。
常见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常见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目的:促进合理使用抗生素,造福人类。
方法:采用现况分析法。
结果: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有:①用法、用量不合理;②合并用药不合理;③选用不当;④用药时间不对。
结论:抗生素滥用是社会严重问题,应提倡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
标签: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分析抗生素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近年来,对药品研究,特别是对抗生素的研究发展较快,先后上市的抗生素已有10余类,至少有150种。
高效、广谱、安全有效的新品种不断涌现,为临床药物使用提供了更广的选择余地,但同时,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也逐渐成为临床上的问题。
1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1.1 用法、用量不合理缓释片的主要特点为减少用药总量、减少服用次数、减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使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大的疗效。
缓释片在临床上的用法错误最常见,如美丰(头孢氨苄缓释片),正确用法:2次/d,2片/次;而医嘱常常按常规用法给药:3次/d,2片/次,这样使用就没有发挥缓释片的优点。
再如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等)、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B等为浓度依赖性药物[1],抑菌活性随浓度升高而增加,主要取决于峰浓度,而与作用时间无关。
另外,抗菌后效应(PAE)较显著,1次/d给药就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而临床上常常是2次/d给药,对于治疗窗比较窄的氨基糖苷类药物尤其注意。
而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PAE也较小,或没有PAE(除头孢曲松外),疗效主要取决于药物与细菌接触时血药浓度超过最底抑菌浓度(MIC)的时间,而临床上β-内酰胺类药物几乎都将1 d用药总量,以1次/d方法应用。
应该分2~4次给药,一般要求达到给药间歇时间的40%以上才能产生疗效,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原则上应增加给药次数,缩短给药间隔时间,即1 d总量分3~4次给予,增加药物与细菌的接触时间,充分发挥杀菌效力。
头孢氨苄片正常用法为4次/d,4片/次,而医务工作者则常按常规用法给予,即3次/d,2片/次。
抗菌素-不合理用药的危害

不足量抗生素治疗的结果
病人治疗失败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病人病情的延误以及并发症所带来精神和肉体的痛苦。 整体病房对于此耐药菌株的抗生素敏感率下降,临床治
疗的有效率下降
抗生素滥用后果
细菌耐药 延误治疗 增加医疗费用 破坏机体正常菌群 对肝肾等脏器的毒性反应增加 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表现
5、疗程不合理
大多数抗菌药物的疗程3-7天。一旦使用抗生素不要随便停药, 要按时按量使用,以维持药物的有效浓度,象头孢呋辛钠一日 一次仅一天给药等不合理用药现象时有出现。
6、联合用药不合理
(1)、杀菌剂与抑菌剂合用,(头孢呋辛与克林霉素合用); (2)、门诊病人三种高档注射抗生素联用。
案例
1患者因急性阑尾炎术后静脉滴注林可霉素1.2g/500m1 预防感染,滴注完毕后,呼吸衰竭、休克死亡。
林可霉素具有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与麻醉药、肌 松药联合应用时应该减量,否则可因协同作用而易引起呼 吸抑制 , 甚至致死。而本例一次使用林可霉素1.2g,剂 量偏大,应该0.6g间隔 8-12小时重复使用。提示,患者的 死亡可能与林可霉素剂量过大和林可霉素与麻醉药、肌松 药不良相互作用有关。
T>MIC>40-50%
规范的给药方式意味着足够的抗生素治疗, 保证T>MIC>40-50%,假如某种细菌感染了宿 主,黄色的代表MIC值低的敏感菌,绿色的代 表MIC值较高的耐药菌,
敏感菌 耐药菌
细菌学清除
细菌学治愈: • 97% 临床治愈 • 临床感染的症状与体症
迅速消退 • 防止耐药菌的传播
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

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抗生素自问世以来,它在人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是临床使用最多的药物,尤其在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目前抗生素的种类繁多,给临床医生选用药物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合理用药现象显得较为普通。
这样,不仅给病人经济上造成了一定的浪费,而且其药物不良反应也会对病人的身心造成损害,更为重要的是使细菌的耐药菌株增多,最终导致治疗失败。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的实际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这一国际水平,而在英美发达国家的使用率仅为22%-25%。
另计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使用量、销售量列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生素,而且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远高于国外的水品(15%-30%)。
我院100份住院病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调查分析中使用抗菌药物87例,使用率87%,其中一联用药25.28%,xx用药54.04%,xx用药20.68%我国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记录显示,药物不良反应是由抗生素引起的,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占了所有中西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总数的近50%,其数量和严重程度都排在各类药品之首。
特别是近年来抗生素使用不当引发的耐药病原菌种类及由此诱发的各种院内严重感染逐年上升。
长期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抗生素滥用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虽然出台过一些相关政策,但效果依旧不显著。
近年来,频见报道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给抗生素使用的整体环境敲了警钟。
究竟该如何解决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危机,是个值得充分关注的问题。
而医院对抗生素使用的规范管理无疑是关键所在。
抗生素药物不合理使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用药不对症,无指征用药。
抗生素适用于细菌引起的感染,对无菌性炎症等无效,因此,抗生素的选择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发热原因不明、感冒及病毒性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如目前上呼吸道感染疾病90%为病毒所致,而在我院治疗该类疾病时,抗生素的使用率几乎高达95%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用量不足危害大
在我国,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现象较为严重,如缺乏抗生素使用指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超大剂量使用、用药剂量不足等。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超大剂量使用,而最容易被忽视的则是用量不足,特别是一些经常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他们或惧怕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或惧怕细菌耐药性,一味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使用剂量,结果走向了不合理用药的另一个极端,同样危害身体健康。
医学指导/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教授肖永红
药量不足危害大
据介绍,人体发生细菌感染时细菌量比较大,这些细菌群体通过分裂进行繁殖,每分裂一次会有极少的细菌发生变异,从敏感菌变为耐药变异菌。
在自然状态下,耐药变异菌所占的比例极小,与大量敏感菌在人体内共存,维持身体平衡。
使用抗生素后,如果抗生素使用剂量充足,敏感菌与个别耐药变异菌都可以被杀灭,感染得以控制。
但是,如果抗生素使用剂量不足,体内药物浓度达不到杀死细菌所需要的水平,细菌无法被清除,感染得不到控制。
更为严重的是,抗生素使用剂量不足后,很容易诱导细菌耐药性,使耐药变异菌在人体内聚集,给以后的感染治疗带来困难。
三种不合理用药现象
减小服药剂量:有些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任意将服药剂量减小,如1片改半片,1匙改半匙,结果造成抗生素使用剂量不足,细菌无法被清除,不但感染难以控制,还可能诱导细菌耐药性。
延长服药间隔时间: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疾病,医生常给患者口服青霉素,成人1天3次。
有的患者擅自将1天3次服药改为1天2次,甚至1天1次。
这样也可能造成抗生素剂量不足,感染难以控制。
缩短用药疗程:大多数抗生素都有明确使用疗程,通常需要使用5~7天以上,但有的患者在症状好转后的第3天,就擅自停药,从而造成抗生素剂量不足,感染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或转为慢性感染。
下列人群慎用抗生素
在临床上,常用抗生素推荐剂量大多是针对青壮年设定的,因此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来讲,需谨慎使用抗生素。
儿童:儿童的各个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要避免使用一些对儿童有害的药物。
同时儿童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能简单按成人计量折算,需根据儿童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老年人:老年人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特别是肝肾功能状况不如青壮年,如果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就会加重器官衰退,影响寿命。
同时由于药物代谢缓慢,老年人需要减量使用抗生素,或延长用药间隔。
肝、肾功能不良者:肝功能不良者应避免使用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药物,谨慎使用哌拉西林、阿洛西林、头孢哌酮、红霉素等药物。
肾功能不良者应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谨慎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