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 案例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合集下载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1. 引言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这是一个深入人心、历久弥新的格言。

我们生活在资源紧缺的世界中,节约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节约的重要性,以及浪费的危害性,以期唤起人们对节约的意识和行动。

2. 节约资源的重要性2.1 节约对环境的影响节约资源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节约水资源可以减少用水量,降低水资源的开发压力,维持水生态平衡。

节约能源可以减少污染排放,降低温室气体的释放量,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节约土地资源可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节约资源,我们能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压力,保护地球家园。

2.2 节约对经济的影响节约资源对经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资源的浪费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产品的竞争力。

而节约资源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节约资源还能够激发创新,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节约资源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3 节约对社会的影响节约资源对社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资源的节约可以实现公平和均衡,避免资源的过度集中和浪费。

节约的理念可以培养社会成员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

同时,节约资源也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推动社会的公益事业。

因此,节约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方面。

3. 浪费资源的危害性3.1 资源的大量浪费资源的浪费会导致大量的资源消耗,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例如,大量的食物浪费会使得粮食产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导致饥饿问题的加剧。

大量的能源浪费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加剧全球变暖的问题。

此外,浪费也会带来经济损失,降低社会的整体效益。

3.2 浪费对个人的影响浪费资源还会对个人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浪费资源会增加个人的经济负担,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其次,浪费会培养个人的不良习惯,缺乏节约意识。

最后,浪费资源还会降低个人的生活品质,失去资源的保障。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请记住本站网址 ao ue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顶效开发区小寨中小学六年级贺尔花节俭节约是一种好习惯,它不仅是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美德。

浪费是一种不好的作风。

节约光荣,我们应该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如:有一个穿着俭朴的小同学,中午,许多同学去开水龙头,开了没有关。

那个小同学心里想:我们的国家人口很多,水资源较少。

另外,自来水也是许多工人叔叔勤劳辛苦换来的………。

想到这里,她跑过去把水龙头关了。

旁边的同学,不但不向她学习,还嘲讽她干“傻事”,她们说:“由水流得那么“美丽壮观”,何必把它关了呢?”小同学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可以吃的淡水总是不够用,自来水也是叔叔阿姨们劳动的成果,我们应该珍惜,我建议你们背背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领会一下农民伯伯的每颗粮食,每一滴水的艰苦吧!”经过小同学的一番话,他们惭愧地低下了头,知道以后该怎样做了。

浪费可耻,因为浪费是一种罪恶。

如:一些同学特别浪费,他:身穿着一套高级的衣服,傲里傲气的,因为他有个腰缠万贯的父亲。

他没在学校里吃伙食,而是来外面买好的饭吃。

他看见火腿肠,便买了一根,刚咬了一口,又来了卖蛋糕的人,于是,他把火腿肠扔掉;吃了一小点蛋糕,发现不合口味。

他看着街上,仿佛每一种食物都吃厌了。

百无聊之际去买了一个冰淇淋在那儿泰然自若地吃着。

但在路边有个穿着寒酸的中小学生。

于是,他便走到那位大哥哥面前说:“大哥哥,您学过‘八荣八耻’了吗?”大哥哥说:“学过了,怎么了?”小同学答复:“我的家庭很贫寒,过着艰辛的日子,你方才丢的东西已经够我两个星期的生活费了。

假如您把那小小的食物,一粒饭、一分钱都看在眼里,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就好了。

”小同学含着热泪把话说完。

大哥哥的心登时像塞了一块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那位大哥哥还感谢小同学让他改正了错误,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最后,他们握着手离开了。

各自的心里都充满了无限的力量。

思品教案-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思品教案-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思品教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一. 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资源的日益枯竭,节约资源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作为一个有远见和责任感的公民,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口号,并将之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提高学生关于节约资源和反对浪费的意识,培养他们相应的品质和行为。

二. 教育目标1.让学生了解节约资源的重要性,意识到浪费的危害。

2.培养学生学习节约、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反对浪费的道德品质。

三. 教学内容与方法1. 资源节约的重要性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展示和简短的视频片段,向学生展示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的恶化,并让学生思考资源浪费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显著的图片和生动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废物再利用的方法和意义教学内容:介绍废物再利用的方法和意义,例如通过分类回收和科学处理等方式减少废物对环境的伤害。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废物处理的意义,并提供一些废物再利用的实践案例。

3. 节约资源的日常生活实践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资源,例如节水、节电、节纸等。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制定个人的节约计划,并组织小组分享并总结。

4. 公共场所的资源节约教学内容:介绍公共场所如何节约资源,例如学校、图书馆、咖啡店等。

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让学生了解并提出改进建议,促使公共场所更加注重资源节约。

四.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画面生动的图片和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节约资源和反对浪费的思考和兴趣。

步骤二:讲解简要介绍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浪费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身边的事例中存在的浪费现象。

步骤三: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供一些资源节约和废物再利用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步骤四:制定个人节约计划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制定个人的节约计划,例如节水、节电、节纸等,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实践。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11篇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11篇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11篇节省荣耀,铺张可耻作文11959年至1961年因饥饿死去的人数大约有3000万至8000万人。

过去人们的生活是多么困难,多么难熬。

缺少食物,食物就犹如他们的生命。

有时连肚子都填不饱,饥饿的感觉是多么难过,几天不吃不喝,脸色苍白,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有时还会闹饥荒,连续一年半载。

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是那么好,不缺少食物,过着美好美满的生活,人们还挑三拣四的。

那就说我们根本不把农门伯伯劳动成果和过去的沧桑历史记在心里。

假如过去的人们知道我们在不断铺张粮食,他们就会用责怪的口气说:“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过着美好美满的生活,还在不断的铺张粮食,莫非你们就不觉得你们铺张下的粮食有多惋惜吗?就不觉得你们的所作所为有多可耻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让我明白了,我们的每一粒粮食是农夫伯伯的劳动成果换来的,我们应当珍惜粮食。

每一粒粮食代表每一个中国人,代表着这个宏大的祖国,也代表着1959年至1961年这凄惨的沧桑历史和因饥饿而死去的人们。

节省荣耀,铺张可耻作文2今日爸爸带我去吃饭,我可兴奋了,心想:每次出去吃饭爸爸都给我点好多菜,让我吃个够,这次吃饭我又要大饱口福了。

到饭店了,爸爸只点了几道小菜,让我很绝望,我吃着吃着,忍不住问爸爸:爸爸,以前你到我吃饭都是鱼呀虾呀,点好多菜,这次带我吃饭怎么才点几道菜呀?爸爸说:放心吧,要是不够你吃再点,今日会让你吃饱的。

我发觉爸爸变了,以前大方,一点就是一大桌饭菜,今日怎么似乎变了一个人似的,这么小气,带我吃饭只点几道菜。

我还是不太情愿,满脸不兴奋,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严肃地说:我们要杜绝餐桌上的铺张。

我明白了,点点头连续吃,心想爸爸做得对。

要回去了,我很想快回去把作业写完。

爸爸不慌不忙地拿袋子打包,我嚷嚷道:别打包了,快走吧。

刚刚跟你说的什么?!爸爸一边说着,手里拿着打好包的袋子预备走了。

这时我想到了当前提倡的四个字:光盘行动。

小学思想品德《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思想品德《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思想品德《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优秀教学设计小学思想品德《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小学思想品德《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思想品德《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人的生活离不开劳动,劳动光荣。

2、知道懒惰的人不爱劳动,想靠别人生活是可耻的。

3、知道一些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故事和谚语。

情感1、赞美、尊重热爱劳动的人和事。

2、不喜欢懒惰的人。

3、愿意参加劳动,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本册四、五两课组成一个单元,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关于劳动教育,各个年级段都进行,但要求有所不同。

低年级主要教育学生从小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要学做简单的家务活儿和当好值日生。

在此基础上,本课重点是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劳动光荣、懒惰可耻。

本篇课文是以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为例,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使他们从这个故事中领会为什么说劳动光荣,懒惰可耻。

教法建议:1、在利用教材时,不仅从老大和老二对劳动的态度及做法上加以对比,还要从他俩的不同结果上加以对比,这样学生更能体会劳动的意义。

2、本课重点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不要只停留在具体的劳动上,要注意提炼观点;因为学生年龄小,又不能脱离具体事例空谈爱劳动,精选学生易于接受的、能打动人心的事例。

3、本课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特别是要树立学生中做得好的为榜样,以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是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劳动光荣、懒惰可耻。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关于劳动,人和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认为人离不开劳动,衣、食、住,都要靠劳动创造出来,应该热爱劳动。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转眼之间,快到秋收季节。

同学们一定目睹农村大忙景象。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曾经是常被用于儿童启蒙的诗句。

可是现在,很多富裕起来的人们已经忘却了这首诗的精髓。

看看我们校园食堂里,各种浪费现象到处存在。

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

浪费是一种不尊重自然和他人劳动果实的可耻行为。

如何重塑节约精神,倡导合理消费而不浪费粮食呢?一是树立节约意识。

爱粮、惜粮、节粮,不能是空洞口号,也不应是权宜之计,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风尚不仅过去需要、现在仍然需要。

我们的粮食远未充裕,我们没有糟蹋粮食的权力,也没有糟蹋粮食的条件。

二是强化节约行为。

我们的班主任平时要对学生多加强学生节约意识的教育,表扬那些经常光盘的学生;我们的值周老师在学生用餐时也要多加强巡视,严禁将食物等带出食堂,严禁故意浪费,发现严重浪费粮食者予以通报批评。

节约应该是每一位人的共同选择。

节约粮食,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起吧。

谢谢大家!。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节约光荣,浪费可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资源的有限性逐渐显现出来。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意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节约被公认为一种德行,一种对社会、对环境负责的行为。

相反,浪费,则被视为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节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齐心协力,共同追求节约的生活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节约的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资源的浪费不仅仅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举个例子来说,电力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

当我们无节制地使用电力时,不仅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还会耗尽宝贵的能源资源。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节约能源既有助于保护环境,又有助于推动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其次,节约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资源,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浪费了大量的食物、水和能源等资源,而这些资源的浪费直接导致了经济上的损失。

如果我们能够从小事做起,譬如关闭不需要使用的电器、控制用水量、循环利用废物等,我们不仅可以减少生活成本,还能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

节约资源不仅对个人经济有益,还能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要实现节约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首先,宣传教育非常重要。

政府、学校和媒体等各界应该加强对资源节约的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我们可以提高公众对于资源有限性的认识,增强人们节约资源的意识。

其次,制度的完善也是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来鼓励和奖励节约行为,同时对浪费行为予以处罚和限制。

最后,创新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促进节约资源。

例如,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高效节能设备等,都可以为资源的节约提供更多的机会。

要实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付出努力。

首先,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从日常生活中节约用电、用水、用食物等。

我们可以养成随手关灯、随手关门、不浪费食物等好习惯。

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购买环保产品和支持环保公益活动,积极参与公众资源节约的活动。

思品教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_小学思想品德教案.doc

思品教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_小学思想品德教案.doc

思品教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_小学思想品德教案l.知道有关节俭的格言、故事。

ﻭﻭ2.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

ﻭﻪﻭ情感ﻪﻭﻭﻪﻭﻭ行为:以节俭为荣,以浪费为耻。

ﻭﻪ1.自觉爱惜劳动成果。

ﻪﻭﻭ2.生活节俭,不浪费钱物。

ﻭﻭ教学建议ﻭﻭ教材分析ﻭﻭﻪﻭ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本课着重进行节俭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节俭与浪费的关系,要求学生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并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道理。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自觉爱惜劳动成果,不比吃穿,不浪费钱物。

ﻭﻪ不论是从学生养成教育需要出发,还是从我国国情教育出发,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从小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都是十分必要的。

ﻪﻭﻭﻪﻭ本课以焦裕禄生活节俭的事例,说明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道理,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节俭习惯,做到不比吃穿,不浪费钱物。

ﻪ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ﻪﻭﻭ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大手大脚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在五六十年代,人们出于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曾经有过“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心理。

那时候,大人们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能省则省。

整个社会通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对此,现在的小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

如何让在蜜罐子里泡大的一代又一代新人从小养成生活节俭的习惯,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难题,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现在虽然有人理智地提出“再富也要苦孩子”,但身体力行的时候,和困难重重。

很多家长在孩子提出生活上的过高要求的时候,常常会以下不为例来放纵孩子。

有的家长显然收入不高,怕自己没面子,也常常用花钱大手大脚来打肿脸充胖子。

因此,本课教学必须找准本班学生的活思想。

ﻪﻭﻭﻪﻭ从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阔气、大方与吝啬、小气的理解入手,把问题开门见山地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作出判断和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两句话让我更明白了教师的义务,懂得了教师的责任之大。
李凯奇:我又没什么,还是朱佳诚有派头,他买了便条本,写上班级姓名、家里电话,说是自己的名片,见人就分呢。
这时,午自修的铃声响了;我抓住这时机,根据观点不同把全班分成两组,认为要节俭的为正方(人数很多),认为不用节俭的定为反方(很少几个,就俞凯他们)。
……
正方: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扬。
师: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拥有千万的巨额资产,在我们看来,他的生活一定很奢华,但事实并非如此,他过着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两样的生活。他说: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能吝啬,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一厘也不能浪费。
周灵莎(班委):连大富豪都那样节俭,我们普通百姓更应该勤俭节约了。
一个外地学生:我平时乱花爸爸妈妈辛苦赚来的钱,实在是不应该!
反方:……
……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辩论,我们已经能够认识到一些事理。下面再来听听报上的新闻。
班长潘玛丽(读报上的新闻):一桌15万元,吃掉了什么?……丽参炖血燕(每盅,下同)880元;佛跳墙2980元;鹿回头3980元。……
生(齐声):哇啊!……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个腐败官吃一桌能供多少贫困学生一年的学习费用?
2、学会平等宽容,敲开学生设防的“心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一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没有厉声的训斥,没有唠叨的说教,而孩子的心灵却受到了触动,这就是宽容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尽管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长,距离较近,但是实际上,学生对教师总是心有所防。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用一颗宽容的心,一改统领全率的局面,变“指令性”的单向强迫为师生“研究性”的双向交流,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环境。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其实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重要的是要能知错就改,勇于承担责任。于是就构建起了教师宏观调控下的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愉快氛围,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生情绪放松,表现出了特有的沉着和冷静,思维活跃,智慧的火花也随时迸发。
反方:……节俭是因为没钱,有钱就用不着节俭。
正方:如果不节俭,再多的钱也会被浪费光。
也一样,以少聚多。
反方:那不一定,有的人一下子中了500万,不是就发财了?
正方:那只是极少数,全中国没有几个。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靠积累财富。
正方:积累的时间也有长有短,长的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3、留足自由空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学生有更多的空间需要开发和利用。不要以为学生还小,没有判定是非的能力,其实,只要为学生提供心灵的自由空间,适当地进行引导,他们完全有能力去处理集体中的一些矛盾。他们焕发出来的会是更多的激情,更多的灵感和创造。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也就是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他还说:
1、转换教学方式,挖掘同伴间的教育资源。
有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武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了一个刺骨寒风,猛掀路上行人的大衣,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则不同,他轻轻地吹,使得风和日丽,行人只觉得春暖身上,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社会心理学概念中的“南风效应”,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脱掉衣服,但方法不同,结果也完全不同,因此我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也应该讲究方式方法。同样,在教育学生时,也应该如此。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案例描述】
地点:三年级教室时间:午自修之前
主要情节:吃完中饭,我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察看,只见教室里气氛很热闹,好象在争论着什么……
潘玛丽(班长):老师,俞凯把整碗饭和菜倒掉了。
师:怎么回事?
潘玛丽:他嫌饭菜不好吃,没吃都倒了。
师:俞凯,你为什么把饭菜全倒了?
俞凯:这菜不好吃,没有我爸饭店里烧得好;我在店里经常看到客人点了很多菜,然后吃不完的菜也就全部倒掉了。还有,李凯奇昨天在超市买了很多零食,因好多不合胃口,都扔了;老师,这叫大方。
“好” ……(大家拍手赞成)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真好,我为你们有新的认识感到骄傲!老师为你们的精彩表现鼓掌。
(顿时,教室里一片掌声。)
【启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大手大脚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在五六十年代,人们出于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曾经有过“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心理,那时,人们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能省则省。整个社会通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由三年。”对此,现在的小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如何让在蜜罐子里泡大的一代又一代新人从小养成生活节俭的习惯,是思想教育的难题。现在虽然有人理智地提出“再富也要苦孩子”,但身体力行的时候,困难重重。很多家长在孩子提出生活上过高要求的时候,常常会以下不为例来放纵孩子。有的家长显然收入不高,怕自己没面子,也常常用花钱大手大脚来打肿脸充胖子。我们教师,对孩子有着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
朱佳城:我再也不做“经理”了,我要认真做学生,好好学习。
李凯奇:从今天开始,我要学会不乱花零用钱,把省下来的钱捐给希望工程!
俞凯:老师,对不起。我现在想想,我刚才实在是不应该的,我回去还要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也勤俭节约,因为,财富是靠积累的。
……
生:对,我们每位同学都要认识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我们要制定“节俭公约”,来监督每一位同学。
生:“10个”“20个”“25个”……
师:是将近100个!同学们,你们知道全国有多少儿童因交不出钱而失学吗?
生:不知道
师:有2700万儿童失学!
生:那么多啊?!他们好可怜,没得上学。
师:同学们都听说过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焦裕录,生活上严以律己、勤俭节约,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他说:生活节俭并不是丢人,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是光荣的;而浪费财物,不该花的钱花了,不该扔的东西扔了,是败家子的行为,是可耻的。
有人说:教师的作用不能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教师应敞开心扉“倾听”“接纳”和“分享”。因此,我总结了已有的经验,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自己的同伴来评价这件事情,就更具有真实感。以学生同伴间的评价为动力,相对教师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因为学生对于冲突双方的感受有着深切的体会,因此,处理起来,就能更好地从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能够顺应民心,让其他同学心服口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