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选材篇教案1

合集下载

中考作文选材指导教案全解

中考作文选材指导教案全解

九年级作文训练(1)教学内容:作文的选材(一)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选材组材的误区;2.培养学生选材组材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优秀的作文往往需要很优秀的材料,或者善于将平凡的材料精细化,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写作内容。

那么怎样进行作文的选材呢?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选材误区在哪里呢?二、何谓选材:选材,简单地说,就是作者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如《我的妈妈》,可以叙述她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也可以写她孝敬长辈、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可以写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也可以写她坚强、乐观,艰苦创业。

这不同的内容就是你选择的材料。

三、选材上常见的误区:1.材料低幼化一部分学生由于写作水平差,写作时选材总把思维拘于家庭、学校、班级等领域,定调于亲情、友情、等主题上。

记叙平铺直叙,没有细节,没有波澜;描写缺少修饰,形象不生动,意境不优美;抒情缺乏真实体验,显得干瘪、牵强;议论总是堆砌事例,触及不到问题的本质。

2.材料陈旧化由于学生阅读面狭窄,选材往往跳不出教材、文本和历史的积累,喜欢列举“英雄榜”“英烈榜”,古今中外伟人、名人、死人等比比皆是。

材料缺乏时代气息。

3.材料单一化600字左右的字数虽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仍还有一部分学生在选材时显得很单一,紧紧抓住原材料不放,或就原材料进行扩充,或以话题故事为原型杜撰,或对原材料就事论事,折腾不休。

4.抄袭现象严重作文是严禁抄袭的,但话题作文的“三自”原则又为极少数学生投机取巧提供了可能。

于是写作中偷工减料,把平时阅读中遇见的类似文章进行剪贴,文章呈现出一种克隆或变相克隆现象。

5.选材杂乱,凑足字数一部分学生在选材时,全然不顾话题要求、写作中心意图,一味堆砌材料,只求凑成600多字。

结果思路不清,中心不突出。

四、选材的常规要求:1.思想健康,力避禁区每年考场作文都会出现一些考生作文思想偏激或消极情形,思想健康与否直接影响作文的质量。

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四—选材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四—选材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四—选材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四—选材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1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如何选取好的作文题目,对于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讲解一下如何在作文专题训练中进行选材。

一、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材选材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来选择,要既保证学生能够完成写作任务,又能够留有一定的挑战性,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例如,对于初学者,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描写性、叙事性的作文题目,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组织文章结构、运用基本的描述词语,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更具有深度的论述性、议论性的作文题目,以提高其逻辑思维和写作水平。

二、根据教材内容来选择作文题目可以根据当前正在学习的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等来选择作文题目。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作文中,同时也能够帮助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比如,可以以学习的课文、小说、诗歌等为题材,让学生进行叙述、描写、演绎等不同类型的作文。

三、结合时事热点选择作文题目时事热点是学生成长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关注时事热点和社会问题是必然的,因此,也可以根据一些时事热点来选择作文题目。

具体来说,可以选择近期发生的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社会问题、环保问题等等,让学生以这些题目为背景,展开一些思考和探讨。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不仅在语文思维上得到了提高,而且也从社会问题中获取了更多的知识和启示。

四、开放性选题开放性选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例如,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对自己“全部人生的期望”、对未来的规划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开放且广泛的话题,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意。

总之,无论从哪一个侧面评估选题,都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目标来选择作文题目。

中考作文指导--选材教案

中考作文指导--选材教案

中考作文指导--选材教案第一篇:中考作文指导--选材教案中考作文——选材教案记叙文就是记叙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通过人物或事件或景物表现一定中心思想的文章。

所谓的“选材”就是根据中心,从已积累的材料中选择要用的材料。

文章的中心,无外乎“亲情空间”“友情天地”“故乡眷恋”“自然怀抱”“感悟历史”“讴歌生命”“拥抱幸福”“品味孤独”“直面挫折”“敲击心灵的音符”“逆境抗争”等等。

写好记叙文,首先看选材。

就像蜜蜂采花粉酿蜜一样,不是所有的花粉都能酿蜜,只有精心挑选的花粉,经过精心酿制,才有甘甜可口的蜂蜜。

选材是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

例子:PPT5--8 【点评】本文是对人内心精神家园的讴歌。

对于一个在一个地方生活了多年,对这个地方有过热情的人,这个地方都可以成为“乡土”。

也就是精神上的“家”。

这便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

为表达这个中心,作者抓住爷爷的孤独,“爷爷”在“奶奶”的葬礼后被子女带到城里,在外人看起来是晚年生活有了依靠,但在内心,“爷爷”却远离了那给他无限经历的“家”。

作者对“爷爷”在远离家园后的一系列描写是那么细腻,丝丝入扣,使读者产生共鸣,情感抒发很到位,能突出中心。

这就是围绕中心选材。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没有材料,就等于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即使观点再新颖、再正确,也会因空洞无物,犹如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使人印象不深。

犹如一个人要有躯体一样,文章必须要有材料——材料就是文章的“躯体”。

没有好的材料,就好比人的躯体不健康、不美观、不合理一样,材料决定着文章的质量。

常见的选材失误一是材料虚假,有悖常理。

有些同学老是觉得自己经历的事情不够感人,只有电影电视里发生的生死离别一类的事情才是感天动地的,才是能轻易赚到高分的。

于是,拿到题目后就开始胡乱拼凑起来,想当然地编造故事却又不能自圆其说,结果造成感情失真,细节失真,漏洞百出。

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写;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景物,可以大大方方地写成亲眼所见;自己的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人,可以无中生有地成为文中的亲朋好友。

初中作文指导选材教案

初中作文指导选材教案

初中作文指导选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选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灵活选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文选材的重要性2. 作文选材的基本原则3. 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4. 实例分析与练习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作文选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1)作文选材的重要性:选材是作文写作的基础,好的选材能让人眼前一亮,提升作文的整体水平。

(2)作文选材的基本原则:真实、贴近生活、有新意、有深度。

(3)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a. 从生活中选材:关注身边的人、事、物,挖掘生活中的点滴感悟。

b. 从阅读中选材:阅读名篇佳作,汲取营养,拓宽视野。

c. 从想象中选材:发挥想象力,创作独特的故事情节。

d. 从传统文化中选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作文内容。

3.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的选材,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选材的重要性。

4. 练习:让学生现场构思一篇作文,注意选材的运用,并进行简要讲解。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强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选材,提高作文质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作文选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阅读名篇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要继续强调选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作文选材方法和技巧。

2. 选取一个题材,运用所学方法和要求,写一篇作文。

3. 读一篇优秀作文,分析其选材的优点和不足。

4. 定期进行作文选材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作文训练选材篇教案

作文训练选材篇教案

作文训练选材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作文选材的重要性,认识到选材对于作文质量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筛选和运用素材的能力,提高作文的表达效果。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4. 通过对优秀作文的鉴赏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作文选材的重要性2. 素材的来源与筛选3. 素材的运用与加工4. 优秀作文鉴赏与分析5. 学生作文实践与指导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作文选材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选材的重视。

2. 讲解:介绍素材的来源与筛选方法,教授素材的运用与加工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进行作文写作,运用所学的选材技巧。

4. 讲解:通过分析优秀作文,引导学生学习借鉴他人的写作经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选材的重要性、素材的来源与筛选方法、素材的运用与加工技巧。

2. 示范法:通过优秀作文的鉴赏与分析,展示选材的优点。

3. 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的选材技巧。

4. 点评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文选材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2. 学生筛选和运用素材的能力。

3. 学生作文的表达效果。

4. 学生对优秀作文的鉴赏与分析能力。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人或事,互相交流素材积累的方法。

2. 小组合作:分组让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将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到作文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优秀作文集:用于鉴赏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2. 参考书籍: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和技巧。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写作素材。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作文比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2. 邀请作家讲座:让学生听取作家的写作经验,拓宽视野。

3. 开展写作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写作活动,共同进步。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覆盖了作文选材的重要性和技巧。

选材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

选材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

一、选材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二、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作文选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筛选素材的能力;3. 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和水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选材的原则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的选材特点;3. 练习法:让学生实际操作,筛选和运用素材。

五、教学内容:第一章:作文选材的重要性1. 讲解作文选材的意义和作用;2. 分析选材不当可能导致的问题;3. 引导学生认识选材的重要性。

第二章:作文选材的原则1. 真实性原则:选材要真实、可信;2. 典型性原则:选材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3. 相关性原则:选材要与主题相关,有助于表达主题。

第三章:作文选材的方法1. 生活积累法:从生活中积累素材;2. 阅读拓展法:从阅读中获取素材;3. 想象创意法:运用想象力创造素材。

第四章:优秀作文选材案例分析1. 分析优秀作文的选材特点;2. 引导学生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选材方法。

第五章:学生作文选材实践指导1. 指导学生筛选和运用素材;2. 让学生进行作文练习,检验选材效果;3. 点评学生作文,提出改进意见。

六、选材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七、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作文选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筛选素材的能力;3. 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和水平。

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选材的原则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的选材特点;3. 练习法:让学生实际操作,筛选和运用素材。

十、教学内容:第六章:作文选材的创意运用1. 讲解如何运用创意选材,使作文独具匠心;2. 分析创意选材的方法和技巧;3.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选用独特的素材。

第七章:作文选材的多样性1. 讲解如何选用多样化的素材,丰富作文内容;2. 分析多样化素材的选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样化的素材。

选材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

选材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

一、教案名称:选材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选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提高作文质量;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拓宽写作思路;4.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1. 作文选材的重要性2. 作文选材的基本原则3. 作文选材的方法与技巧4. 生活素材的积累与运用5. 创新素材的发掘与运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作文选材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选材的重视;2. 讲解:介绍作文选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3. 练习:让学生进行选材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4.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选材心得和优秀作文,互相学习和借鉴;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文选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学生写作的质量和创新程度;3. 学生对生活素材的积累和运用能力;4. 学生对创新素材的发掘和运用能力。

六、教案名称:选材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六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高作文的时代感;2. 分析社会热点素材的特点和运用方法;3. 培养学生从社会热点中提炼主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社会热点在作文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分析社会热点素材的特点和运用方法,举例说明;3. 练习:让学生从社会热点中提炼主题并进行选材练习;4.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选材心得和社会热点作文;七、教案名称:选材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七教学内容:1.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历史素材;2. 分析历史素材的价值和运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历史素材在作文中的作用,引起学生的重视;2. 讲解:分析历史素材的价值和运用方法,举例说明;3. 练习:让学生进行历史素材的选材练习;4.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选材心得和优秀作文;八、教案名称:选材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八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风光,提高作文的意境美;2. 分析自然风光素材的特点和运用方法;3. 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作文训练选材篇教案

作文训练选材篇教案

作文训练选材篇教案1.1 作文的意义:作文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是思维和语言的有机结合。

通过作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2 选材的重要性:选材是作文写作的基础,好的选材可以使文章生动有趣,有深度和广度。

1.3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选材的重要性,学会如何进行选材,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二、知识点讲解2.1 选材的原则:2.1.1 真实性原则:选材要真实,做到实事求是,不虚构、不夸大。

2.1.2 典型性原则:选材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2.1.3 生动性原则:选材要具有生动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2.2 选材的方法:2.2.1 从生活中选材: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中发现有价值的素材。

2.2.2 从阅读中选材:通过阅读书籍、报纸、杂志等,获取丰富的素材。

2.2.3 从想象中选材: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素材。

2.3 选材的技巧:2.3.1 比较法:对比不同素材的优缺点,选择最适合的素材。

2.3.2 筛选法:根据写作主题和目的,筛选出最有价值的素材。

2.3.3 提炼法:从素材中提炼出核心内容,使文章更有深度。

三、教学内容3.1 实例分析:分析一篇优秀作文的选材过程,让学生了解选材的具体操作。

3.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分享彼此的体会。

3.3 练习写作:布置一道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选材方法进行写作。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选材的原则、方法和技巧。

4.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选材能力。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选材的重要性,增强写作信心。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选材的原则、方法和技巧。

5.2 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选材方法,做到恰到好处。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进行编写。

如有需要,请随时告诉我。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投影仪、电脑、投影幕、教学PPT、作文实例打印稿、黑板、粉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选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如何选材。

【教学目标】
1. 明白作文选材的内容:“我”的真实生活,“我”的真切体验。

2.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小角度、合题旨、有新意。

3.在课堂实践中变“学得”为“习得”,增强写作信心,提高作文的兴趣和选材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学生习作、佳作在选材上的探讨,提高学生的作文选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思考:你最喜欢的一道美食是什么?简单说出它的一些材料和简单做法。

师: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美味佳肴须用材料来烹饪,锦衣绣服须用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须用材料来建造。

写文章同样如此,题材选好了,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作文的选材。

(一)什么是选材:
师:就象蜜蜂采花,不是所有的花都能酿蜜,只有精心挑选、精心酿制,才有甘甜可口的蜂蜜一样。

所以选材——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中心,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

如果我们把一篇好作文比作一个完美的人的话,那么主题是心脏;结构是骨架;语言是细胞;材料是血肉!那么,我们应如何选好材料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二)材料的来源
1、材料从生活积累中来。

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师: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在我们中学生平凡的生活中,同样有许多美的东西,只是缺少注意,缺少发现罢了。

只要你有一颗真诚善感的心,你就会从自己身边发现平凡小事中的美。

其实,许多时常烦扰我们的事情很可能就是我们最好的生活体验,日日眼见的东西可能就是我们作文最需要的材料,朱自清不就从“日日走过的荷塘”中,发现了荷塘月色之美,从而写就了感动几代人的经典美文吗?所以,材料就是我们的真实生活,真切体验。

2、材料从阅读中来。

历史;文学作品;报纸、杂志
师:我们从阅读名著中,知道了冰心笔下母亲如荷叶般宽厚伟大的母爱;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童年的无限乐趣;海伦凯勒虽失去光明但仍然坚强的品格。

(三)、如何收集材料?
1、要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

2、要经常地读书读报,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

(四)怎样选择材料来写?
⑴舍旧取新:选取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五彩缤纷的“闪光点”,人物的
独特经历。

值得注意的是,新素材并不都是大事和新鲜事。

平常小事,熟人熟事,往往含有新意,等着你去发现,这就看你有没有敏锐的观察力了。

如:《我的第一本书》
1 作者小时候看父亲的书;
2 他考了第二名,父亲让他背书的事情。

3 父亲让他把那半截书从他的朋友那里要回来,然后装订成两本完好的书;
4 他小时候去书房的一些事情;
5 他从小的玩伴现在的状况。

突出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友谊、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

⑵舍大取小:就是选择平常普通的小素材。

行文从小处落笔,以小见大。

小素材不等于无意义的小事,是指蕴含生活哲理的小事物,反映时代潮流的小故事、小事件、小场景。

如:《藤野先生》
1去仙台途中的所见所想
2初到仙台收到优待
3与先生初见
4四件事【添改讲义修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5匿名信事件
6看电影事件
7与先生惜别
突出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表达作者对先生真挚、深切怀念。

⑶舍粗取精:即舍弃粗的素材,选取精要、典型的、最能表现主题的素材,这是一种以少胜多的方法。

选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的片断来反映事物本质,舍去一般性片断,选取人物最突出的事迹、最典型的经历都可以使文章精彩充实,主题突出。

如:《我的母亲》
1.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2.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3. 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4.除夕夜从容对付债主,她对败家的大哥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5.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以及对待她们之间的矛盾;
6.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坏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

这些事情突出母亲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也有“刚气”的一面。

总结:选材要求:紧扣中心(准)
选材角度:①小事入笔(小)②真事真情(真)③富有新意(新)二、实战训练
(一)以“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为题. 你会选择下列哪些材料?
1、他有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看书。

2、他有时因为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而忘记了吃饭。

3、他的问题特别多,总是喜欢问为什么。

4、他的作业认真,都是“优”。

5、他从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6、他一般不和同学交往,即使有也是为了学习上的问题。

7、在课堂上,他举手是最积极的,而且敢于向老师表明自己的观点。

8、他读过的书上总是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体会。

(二)围绕“母爱”这个主题,你选择哪些材料?
1.我在学校生病了,委屈地跑回家,母亲说:“学校条件太差了,就在家治好了再去上学!”
2.我跌倒了,母亲没有扶我起来,却说:“你是个勇敢的孩子,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
3.我悄悄把别人的文具盒拿回家,母亲看见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然后要我连夜送回别人家去。

4.母亲在街上看见一个小偷,不顾个人安危,把他扭送到派出所去了。

5.母亲从不私拆我的信件,也不干涉我的交往,但却经常注意我与什么样的人往来。

材料分析:
1.虽然是母爱,但是母亲的溺爱不是我们应该选的题材,所以不能选。

2.围绕中心,而且深刻。

母亲独特的爱,是一种新颖的爱的方式,多下笔墨能成为好的材料。

3.题材虽然是母爱,但太多人写,写不出自己的特色。

4.与母爱无关的材料,实际该材料是说的母亲见义勇为。

5.母爱的一种既尊重孩子,又关心孩子的新材料,很少有人写,此材料容易得高分。

(三)围绕“感恩父母,学会节俭”这个主题,你选择哪些材料?
学生A:写母亲中午回家烧饭给自己吃,自己通过先在学校吃,再自己学会烧饭而感恩父母。

学生B:父母工作很辛苦很晚回家。

学生C:自己小时候家里很穷,吃饭只吃两块钱的菜,后来家里情况好了,仍然坚持吃两块钱的菜。

以此来回报自己的父亲。

学生D:有个同学老是和自己比自行车的档次,自己则不以为然,用自己步行代替买的自行车的行为来感恩父母。

材料分析:
学生A:比较普通的材料,但是只要能写出真情实感,也不失为好文章。

学生B:与中心毫无关系,跑题材料。

学生C:内容很独特,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能够写好。

学生D:材料中有其他人与“我”做对比,能够很好的突出自己节俭的行为和感恩父母的拳拳赤子之心。

三、当堂检测题:
实战应用:
•题目:《我的校园》
•提示:首先填空:
我的校园是一个——、——、——的地方。

然后分别用独特的、典型的材料来体现校园的这些特点。

四、小结:学生谈上了本节课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