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调查表
布病各种表格

附件1布病病例个案调查表国标码□□□□□□ 病例编码□□□□□第一部分患者基本信息(1-9项可从大疫情个案报告卡获取)1.患者姓名:(患儿家长姓名:)2.性别:⑴男⑵女3.出生日期:年月日(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年龄单位:□岁□月□天)4.职业:⑴幼托儿童⑵散居儿童⑶学生⑷教师⑸保育保姆⑹饮食从业人员⑺商业服务⑻医务人员⑼工人⑽民工⑾农民⑿牧民⒀渔(船)民⒁干部职员⒂离退人员⒃家务待业⒄其他,请注明:⒅不详5. 从事感染布病的高风险职业:⑴饲养⑵放牧⑶屠宰工⑷皮毛加工工人⑸乳肉加工销售人员⑹畜产品收购、贩运人员⑺兽医⑻实验室人员⑼其他,请注明:(10)不从事6.现地址: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市、区)镇(乡)村(街道)(门牌号)7.发病日期:年月日8.诊断日期:年月日9. 报告日期::年月日10. 病程分期:(1)急性期(2)亚急性期(3)慢性期11. 本次患布病是否住院治疗:⑴是,住院时间为天;⑵否第二部分暴露史调查1.你是否有牲畜及其制品接触史:□是□否□不清楚(如选“否”或“不清楚”跳至题目2)(1)接触牲畜种类(可多选):□ 牛□ 羊□ 猪□ 狗□ 鹿□ 其他,请注明:主要接触方式(2)有(可多选):□ 饲养□放牧□ 屠宰□ 产品(肉、奶、皮毛等)加工□ 贩运□ 交易□ 兽医□实验室□ 接种疫苗,型号为:□其他,请概要描述:(3)可能感染地点:□在家里□工作场所(如屠宰厂、养殖厂、皮毛加工厂等),请注明工作场所具体名称和地址:□ 其他,请注明:(4)可能传染源去向:(5)是否有共同接触人员:□ 是□ 否□ 不清楚(如选“否”或“不清楚”跳至题目2)(6)共同接触人员2.您是否食用过未煮熟的牛羊肉、奶,或食用过生奶及奶制品?□ 是,深入追问食物来源:(1)具体食用了什么:(2)牌子、生产厂家、生产批次等:□ 否□ 不清楚(3)食用时间及购买时间等:(4)剩余食物去向:(5)是否有同食人员:□ 是□ 否□ 不清楚(如选“否”或“不清楚”跳至题目3)(6)同食人员3.你是否到过布病流行区?□ 是□ 否□ 不清楚第三部分临床表现1.症状体征1.1 发热⑴有⑵无□1.2 发热持续(天)□□1.3 多汗⑴有⑵无□1.4 肌肉、关节酸痛⑴有⑵无□1.5 乏力⑴有⑵无□1.6 肝肿大⑴有⑵无□1.7 脾肿大⑴有⑵无□1.8 淋巴结肿⑴有⑵无□1.9 睾丸肿大⑴有⑵无□1.10 并发症:⑴有,请注明:__________⑵无□2.实验室检查结果2.1初筛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⑴阳性⑵阴性⑶未做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⑴阳性⑵阴性⑶未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⑴阳性⑵阴性⑶未做布鲁氏菌培养物涂片革兰染色检出疑似布鲁氏菌:⑴是⑵否⑶未做2.2确诊试验:试管凝集试验:⑴阳性,滴度1: + ⑵阴性⑶未做Coomb’s试验:⑴阳性,滴度1: + ⑵阴性⑶未做补体结合试验:⑴阳性,滴度1: + ⑵阴性⑶未做分离出布鲁氏菌:⑴是⑵否⑶未做调查单位:_________ 调查人员:_________ 调查日期:年月日附件2重点职业人群调查一览表省(区、市)地(市) 县(区) 镇(乡)填表时间:年月日备注 *临床症状:如具备布病主要临床表现(如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痛等症状)任何一项则填写“有”,否则填写“无”。
锡盟东苏旗绵羊布病血清抗体调查

在 检测 的 2 7 3份基础母羊血清 中 , 血清抗体呈 阴性 的为 2 5 2份 , 占9 2 . 3 1 %, 呈 阳性的为 2 1份 , 占7 . 6 9 %。在 检测 的 2 8 7份羔羊血清 中, 血清抗体呈阴性的 为 2 7 1 份, 占9 4 . 4 3 %, 呈 阳性 的为 1 6份 ,占 5 . 2 8 %。在检测的 6 5 6份商品羊血清 中, 血 清抗体 布鲁 氏菌病呈 阴性 的为 6 3 9份 , 占9 7 . 4 1 %, 呈
新疫区有所增加 。近几 年我旗连 年遭受严 重 自然灾害 , 到旗
外走场 的牲畜数量 大幅度增 加 ,牲畜回旗时外地带人布病 , 引起新疫 区有所增加 ; 牧 区大力发展 畜牧业 , 牧 民不 断从外
地引进牛羊 。尤其是外购羊 只 , 省、 市、 旗县 、 苏木镇 、 嘎查之
行初筛 。在 陶瓷凝集板 上先后滴加 3 O L平 板凝集 抗原和 3 0 L被检 血清 , 充分混匀 , 观 察凝集情况 , 同时设 阳性血清
3 讨 论
2 7 3份 , 商品羊血 清 6 5 6 份。
1 . 1 . 2 布鲁 氏菌虎红平板凝 集试验 抗原 和布鲁 氏菌 阳性血 清购 于哈药集 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 , 批号 2 0 1 3 0 4 1 8 0 3 。
1 . 2 方 法
3 . 1 较 高布痛抗体 阳性率原 因分析
基础母羊群 , 结果 说明这些血清抗体呈 阳性 的羔羊可能在妊
娠期或出生时或 出生后接触传染 源而被 感染 , 同时当他 们长 成后有 的成 为基础母羊 , 有 的作为 商品羊育 肥 , 但 无论 去向
试 验 研 究
宰场 , 采集时 间为 2 0 1 2年 1 0月至 2 0 1 3年 1 0月 。无菌采集 静脉血 , 分离血清 , 共1 2 1 6 份样本 , 置一 2 0 ℃保存。其 中 3 月
布病调查表

1年 1年 1年 1年 1年 1年 1年 1年 15年 20年 3年 4年 2年 3年 7年 12年 2年 1年 1年 20年 1年 5年 5年 5年 1年 1年 3年
附表2 广东省 广州市 白云区
乡(场、镇) 村(分场) 检查编号 姓名
人间布病调查登记表
性别 年龄 民族 接种史 临床症状及体征 体温(℃) 发病时间 接触史 检查时间 检查结果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金戎牲畜交易市场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38 28 27 27 21 26 21 25 30 40 30 50 35 25 35 19 30 30 40 20 20 40 22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3年 3年 3年 3年 3年 2年 2年 1年 1年 1年 2年 10年 2年 1年 1年 2年 1年 2年 5年 1年 1年 2年 1年
附表2 广东省 广州市 白云区
乡(场、镇) 村(分场) 检查编号 姓名
人间布病调查登记表
性别 年龄 民族 接种史 临床症状及体征 体温(℃) 发病时间 接触史 检查时间 检查结果
布病病例相关信息调查表

表1 市布病病例相关信息调查表
本地报告数:指本辖区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等报告的本地病例数;外地报告数:指外地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等报至本地的病例数;本地感染数:指在本县(市、区)范围内感染的病例数;外地感染数:指在本县(市、区)范围以外感染的病例数;实验室诊断数:指报告病例中经实验室确诊的人数;临床、疑似数:指网络直报中未经实验室确诊的临床、疑似人数;cdc主动监测发现数:指各级cdc在流行病学调查、监测、重点人群主动搜索等工作中发现的病人数;cdc门诊发现数:指各级cdc门诊接诊病人中发现的布病病例数;临床医院报告数:指各级临床医疗机构报告的布病病例数。
(注意,有些属疾控机构发现的病例,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报告的,请按实际发现途径统计归类。
);感染方式及人数:请统计各种感染方式的人数,1个人可有多种感染方式;治疗人数:根据情况分类填报。
表2 市人间布病防治相关信息调查表
数以村、场等为单位统计人口数;布病培训人数:分别填报接受培训的疾控机构、医疗机构人数;实验室诊断能力:填写有、无;散发疫情:填写发生起数、处置起数。
对历史上首例当地感染的布病病例,或间隔1年以上再次发生的首例当地感染的布病病例,要按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明确的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要求进行处置;暴发疫情:根据我省布病暴发定义及分级处置原则,确定暴发疫情并规范处置;流行病学调查人数:指在各项工作中调查人数的总和;血清学检测人数:指在各项工作中血清学检测人数的总和;治疗病人数:指治疗病人的总和。
表3 市畜间布病防治、畜牧养殖、畜产品加工等相关信息调查表
填表说明:县(市、区)资料,按实际情况填报数量。
布病(20160330)

防控措施
在职业人员中加强血清学监测,做到早诊断早治 疗;
1999年经省布病考核小组验收达到国家稳定控制标准 ;此后开 展3年一次的常规监测;至2007年共监测7274人,隐性感染者 15人,感染率0.21%;
2008年牲畜交易市场出现聚集性疫情;
防护用品使 用
临床症状及体征
乡
村 检查编
(场、镇) (分场) 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民族
接触动物 (羊猪牛)
接种史
工种(饲养 屠宰等)
是
发热时 间
否
发热 多汗 头痛 乏力
检查时 检查结
间
果
肌肉关 肝肿 节酸痛 大
脾肿 大
睾丸 肿大
淋巴 结肿
其他
填表者:
填表时间:
GZCDC 31
防控措施
2008年至2015年全市血清学共检测5808 人,其中161人感染,感染率2.77%。
白云区自2009年国家监测点以来: 流行病学调查共:9691人,共发现35人有 症状者; 血清学检测共1927人,其中126人感染布病 ,感染率6.54%
流行病学调查表
人间布病调查登记表
广东 省 广州 市 白云 区
临床症状
慢性期:多于急性期发展而来,不规范治疗和局 部病灶的持续感染造成。个别患者急性期无症状 或轻微者逐渐变为慢性。慢性期症状不典型、不 明显,可有不规则低热、疲劳、全身不适、精神 抑郁、关节肌肉疼痛等多种表现。
我国疫情概况
我国布病人间疫情以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最 严重;
70年代及80年代显著下降;
600
500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病例编码□□□□地区(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1.基本情况1.1患者姓名1.2性别(1)男(2)女□1.3年龄(岁)□□1.4 民族1.5职业(1)农民(2)民工(3)牧民(4)渔民(5)学生(6)医务人员(7)散居儿童(8)干部职员(9)家务及待业(10)其他(11)家畜屠宰与畜产品加工(12)不详□□1.6发病地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号1.7发病日期年月日1.8住院日期年月日1.9报告日期年月日1.10所住医院名称2.临床表现2.1症状体征2.1.1发热(1)有(2)无□2.1.2发热持续(天)□□2.1.3体温最高℃2.1.4多汗(1)有(2)无□2.1.5肌肉、关节酸痛(1)有(2)无□2.1.6乏力(1)有(2)无□2.1.7肝胂大(1)有(2)无□2.1.8脾肿大(1)有(2)无□2.1.9淋巴结肿大(1)有(2)无□2.1.1□睾丸肿大(1)有(2)无□2.2实验室检查2.2.1玻片凝集反应(1) - (2)+□2.2.2虎红平板凝集反应(1) - (2)+□2.2.3皮肤过敏试验(1)有(2)无□2.2.4病原分离(1)从病人血液中(2)从病人骨髓中(3)其他体液中(4)从病人排泄物中(5)无□2.2.5 SAT滴度为1:100(++)(1)有(2)无□2.2.6 补体结合试验1:100(++)(1)有(2)无□2.2.7 Combs试验滴度为1:400(+ +)(1)有(2)无□2.3临床诊断2.4治疗2.4.1抗生素治疗(1)有(2)无□2.4.2抗原治疗法(1)有(2)无□2.4.3水解素治疗法(1)有(2)无□2.4.4溶菌素治疗法(1)有(2)无□2.5转归(1)痊愈(2)好转(3)末愈(4)死亡(年月日死于)3.流行病调查3.1与动物接触史3.1.1畜别3.1.2饲养放牧(1)是(2)否□3.1.3屠宰(1)是(2)否□3.1.4配种员(1)是(2)否□3.1.5兽医(1)是(2)否□3.1.6其他3.2保护情况3.2.1使用防护衣(1)是(2)否□3.2.2使用消毒液(1)是(2)否□3.3是否人畜共饮一□井(1)是(2)否□3.4幼羔放卧室内饲养(1)有(2)无□3.5既往病史3.6布氏菌苗免疫接触史3.6.1接种年月年月日3.6.2菌苗种类3.6.3接种途径3.7确诊时间年月日3.8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3.9其他3.10在本疫点病例发病时间顺序第例4.调查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
牛羊布氏杆菌病的血清学检测调查

应 当全面体 现 “ 防为 主 、 预 防重 于治 ” 的原 则 。 坚
持 自繁 自养 自育 , 需 引种或 需补 充畜群 时 , 严格 确 要
4 讨 论
41 结果讨 养 5 d以上 , 0 同时进 行布 病 的检 查 、 , 全群两 次 免疫生 物学 检查 阴性 者 , 可 以与 才
213 平 板凝 集 抗 原 :系 黑 龙 江 省 生 物 制 品 厂生 ..
产, 批号 为 2 o . 。 o 90 3 22 试 验方法 .
235 一 液 体均匀 浑浊 , .. : 无凝 集 现象 。 出现 5 %以上 凝 集 的最 高 稀 释 倍 数 就 是 这 份 0
血 清 的凝集 价 ,牛血 清凝 集 价为 110以 上判 为 阳 : 0 性, 羊血 清凝集 价 为 110以上判 为 阳性 。 : 0 3 结 果 平板凝集 反应试验 简单 、 实用 。通过对 3 0份牛 5
板 均匀 加温 至 3 ℃左 右 ,- r n后 按照 判定 标准 记 0 58i a 录反应 结果 。
23 结 果 判 定 .
牛 、 存栏 数将 采样 任务分 解 到各乡 镇 , 定采 样人 羊 确
员 并 限 定 时 间 和采 血 量 及 时送 检 。共 采 集 牛 血 清 3 0份 、 5 羊血 清 7 0份 , 0 及时 监测 。 2 材 料 和 方 法
年 1 ) 一经 发现 有布 病 阳性畜 , 即淘汰 处理 。 次 , 立
43 消 灭措施 .
畜 群 中如 果发 现有 流产 畜 , 除隔离 流产 畜 、 消毒
环 境及 妥善处 理 流产胎 儿 、胎衣外 ,应尽快 做 出诊
重 视重 大动 物疫病 ( 国家规 定 的一 类 动物疫 病 ) 检疫 而忽视 了其 他动 物疫病 检疫 ,应 加强 免疫 和严 把检
附表二布病流调表

附表二布病流调表
附表二
家畜养殖场户布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郑重承诺:所有填写的内容将严格保密,仅作为内部资料使用)市(州)联系人:时间:
1. 基本情况调查
2. 家畜来源及其淘汰情况
□自繁自养□外地购入□部分自繁、部分外地购入
2.1 如果外地购入,其来源地:
2.2 购入的家畜混群前是否进行隔离观察:□是□否
2.3淘汰原因
□发生传染病□发生代谢病□老弱□其他
2.4 每年大概淘汰数量头
3.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如无此情况不用填写)
3.1 是否曾经发生过布病
□是□否
如果发生过,发生的具体时间:
3.2 发病的临床症状(可多选)
□怀孕母畜流产□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和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公畜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
3.3 与发病畜群密切接触的人群是否发病
□是□否
如果有人员感染发病,发病人数:
4.病死畜处理情况
□直接掩埋□无害化处理后掩埋□出售□自己使用或出售其肉品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表1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病例编码□□□□□省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
1.基本情况:
1.1患者姓名:
1.2 性别:⑴男⑵女□1.3年龄:□□1.4民族:
1.5职业:
⑴农民⑵民工⑶牧民⑷渔民⑸学生⑹医务人员⑺散居儿童⑻干部职员⑼家务及待业⑽畜产品收购、屠宰⑾皮毛加工销售⑿乳肉加工销售⒀兽医⒁其他⒂不详□1.6发病地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号1.7家庭住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号1.8发病日期:年月日
1.9住院日期:年月日
1.10报告日期:年月日
1.11所住医院名称:
2.临床表现:
2.1症状体征:
2.1.1发热⑴有⑵无□2.1.2发热持续(天)□2.1.3体温最高℃
2.1.4多汗⑴有⑵无□2.1.5肌肉、关节酸痛⑴有⑵无□ 2.1.6乏力⑴有⑵无□2.1.7肝肿大⑴有⑵无□2.1.8脾肿大⑴有⑵无□2.1.9淋巴结肿⑴有⑵无□2.1.10睾丸肿大⑴有⑵无□2.2实验室检查:
2.2.1皮肤过敏试验(× cm)
2.2.2虎红平板凝集反应⑴+⑵—□
2.2.3 SAT滴度为(1:)
2.3临床诊断:
2.4治疗:
2.4.1抗生素治疗⑴有⑵无□2.4.2抗生素治疗方法
2.5转归:⑴痊愈⑵好转⑶未愈□
⑷死亡(年月日死于)
3.流行病学调查:
3.1与动物接触史:
3.1.1畜别:
3.1.2饲养放牧⑴是⑵否□3.1.3屠宰⑴是⑵否□3.1.4配种⑴是⑵否□3.1.5兽医⑴是⑵否□3.1.6梳绒⑴是⑵否□3.1.7收购贩运⑴是⑵否□3.1.8乳肉加工⑴是⑵否□3.1.9皮毛加工⑴是⑵否□3.1.10其它
3.2防护情况:
3.2.1使用防护衣⑴是⑵否□3.2.2橡胶手套⑴是⑵否□3.2.3口罩⑴是⑵否□3.2.4帽子⑴是⑵否□3.2.5胶鞋⑴是⑵否□3.2.6防护眼镜⑴是⑵否□3.2.7使用消毒液⑴是⑵否□3.2.8工作后洗手、脸⑴是⑵否□3.2.9进食前洗手⑴是⑵否□3.2.10其它
3.3是否人畜共用食具⑴是⑵否□3.4是否人畜混居⑴有⑵无□3.5既往病史:
3.6确诊时间:年月日
3.7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
3.8其他:
3.9在本疫点病例发病时间顺序:第例。
4.调查小结:
注:国标码为各监测点国标码;病例编码中前两位为年号(如:04、05),后三位为病例流水号。
调查者单位:调查者:
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