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布病的诊断及其防治

合集下载

牛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牛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牛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

动物发病的特征是流产,不育,睾丸炎及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

[病因病机] 由于易感牛、羊直接或间接接触本病疫邪,病从口人或通过皮肤、粘膜和交配进入体内潜伏,当机体遇到不良刺激而正气虚弱时,疫邪乘虚大量繁殖进入易感脏器引起发病。

本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故见妊娠母畜流产和公畜睾丸发炎。

[主证]1、牛:潜状期2周至6个月。

缺乏明显的全身症状,母牛最明显的症状是流产,通常发生于妊娠后的5~7个月。

流产前阴道粘膜潮红肿胀,有粟粒大红色的结节,阴唇及乳房肿胀,不久即发生流产。

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有时产下弱犊,往往存活不久。

大多数母牛流产后伴发胎衣停滞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内流出污秽不洁的红褐色恶臭的分泌物,可持续2~3周,有的病例长期不愈,不能妊娠。

非妊娠牛,常常发生关节炎和局部肿胀,多见于膝关节。

病公牛往往发生睾丸炎或附睾肿胀、关节炎及局部肿胀,配种能力降低。

牛布鲁氏菌病的病程为慢性经过,可延续数年之久。

在明显症状消失后,如不伴发慢性子宫炎,常可以自愈。

否则长期不妊而淘汰。

病种公牛,一般均应淘汰。

2、羊:妊娠病母羊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流产,多发于妊娠后的3~4个月,流产前的症状一般不明显;部分病羊在流产前2~3天,呈现胃肠弛缓,精神沉郁。

常喜伏卧,食欲减退,饮欲增加,体温升高,阴道流出粘液性或粘性血样分泌物。

其他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关节炎、滑膜炎及支气管炎。

病公羊经常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及多发性关节炎。

绵羊布鲁氏菌可引起绵羊附睾炎和不育。

[治疗] 治则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可试用下法治疗。

1、胎儿尚活,仅有流产先兆,但还没有发生明显的流产症状的可试行保胎法。

⑴、孕酮牛50~100mg,羊10~30mg,一次肌肉注射。

⑵、炒白术30g,当归30g,砂仁20g,川芎20g,白芍20g,熟地20g,炒阿胶25g,党参20g,陈皮25g,苏叶25g,黄芩25g,甘草10g,生姜15g为引。

牛羊布病诊断技术要点及防控

牛羊布病诊断技术要点及防控

X u m u s h o u y i牛羊布病诊断技术要点及防控王彩霞1王智星2曹建宇3牛羊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感染引发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虽然造成的死亡率较低,但是会对繁殖牲畜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繁殖障碍,危及到整个牛群的健康生长,使得养殖场的淘汰率显著升高。

养殖管理人员和畜牧兽医人员在进行疾病防控过程中频繁地与患病动物接触,如果没有做好个体的防务工作很容易造成布鲁氏杆菌由牲畜向着人类传播蔓延。

防范牛羊布鲁氏杆菌病,就应该坚持科学防治理念,掌握疾病的流行特点和临床表现,并进行认真细致的诊断,避免病情扩展蔓延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牛羊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具有很强的侵染性,主要在动物的细胞当中繁殖生长。

病原一旦进入细胞,多种药物防控无效,成为养殖场最为危险的传染源。

作为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对畜牧养殖产业造成的威胁巨大,不仅会造成繁殖的牛羊出现流产、不孕不育、繁殖障碍,而且还会造成病原快速传播蔓延,甚至会危及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为了有效控制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发生流行,就需要加强对疾病的有效诊断和净化,认真做好牲畜的检查和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改善养殖条件,有效防范疾病的传播蔓延。

一、流行特点布鲁氏杆菌主要寄生在牛羊的细胞组织当中,患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动物的粪便、尿液、乳汁当中均会携带有大量的布鲁氏杆菌,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之后成为间接传播的源头。

另外吸血昆虫也是造成布鲁氏杆菌传播流行的主要原因。

布鲁氏杆菌主要侵害牛羊的生殖系统和淋巴系统。

布鲁氏杆菌可以威胁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牛羊,其中性成熟的牛羊是受威胁最大的群体。

妊娠阶段的母羊感染布鲁氏杆菌病之后,中后期很容易出现流产,产下死胎、僵尸胎,并表现出严重的生殖系统炎症和繁殖障碍,公畜表现为睾丸发炎,肿胀,睾丸萎缩坏死,使得公畜的利用效率普遍下降。

患病动物和处于隐性感染的哦动物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可以通过污染环境间接感染,也可以通过吸血昆虫的血液经要实现病原的间接传播。

牛羊养殖中布病特点分析及有效防治措施探讨

牛羊养殖中布病特点分析及有效防治措施探讨

结合青海省久治县的自然条件,能够发现其具有显著的牛羊养殖优势,农牧民的家庭经济劳动主要依靠养殖工作所获取。

因此,分析牛羊养殖工作中常见的病害、牛羊养殖所需的物料和相关的养殖管理措施,对牛羊养殖者经济收益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对牛羊养殖工作中的布病进行分析,探寻有效的防治措施,为养殖户养殖技术提供参考,降低布病对牛羊健康的影响。

牛羊养殖工作中,开展布病防治工作时,其防治要点主要为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日常养殖牛羊时,根据防疫养殖工作要点,多方面完成防疫处理工作。

养殖过程中,经常观察牛羊,发现有牛羊出现明显的疫病后,及时对其进行科学的处理,防止疫病传染。

一、布病特点布病又被称为布鲁氏菌病,属于一种常见的动物源感染病。

分析布病好发的群体特点,发现其在牧区养殖工作中常见。

同时该疫病的主要病发动物有羊和牛,此时牛羊养殖户在养殖中,为了让牛羊免受布病菌种的影响,同时降低牛羊携带病菌对养殖户的健康产生影响,开展布病防疫工作为必要的工作内容。

与此同时,当人体感染后会有明显的关节痛症状。

临床诊断牛羊养殖中,患病牛羊是否患上布鲁氏菌病,以其临床诊断结果为主。

1、临床诊断布鲁氏菌病的特点牛羊患上布病后,其临床显著特点为,母牛妊娠进入6月后,流产的概率增大。

或者分娩出来的羊羔为死胎,同时分娩完成后,排出的污秽颜色呈现出灰色或棕色的恶露。

对患病母牛的子宫进行检查,发现其存在子宫内膜炎,并且在阴道有明显的棕色渗出物。

母牛喂养幼牛时,发现其乳汁的分泌量减少,病情严重的母牛,其乳汁的质量严重降低,此时无供幼牛饮用。

用手触摸患病母牛的乳房,发现其存在明显的硬化特点。

而公牛患上布病后,其主要的临床表现特点为出现睾丸炎。

当羊出现布病后,母羊主要的症状为流产或滑液囊炎,而公羊的主要症状为睾丸炎。

布病对牛羊养殖工作存在的最大影响为:其一,对人体健康存在传染危害;其二,将导致牛羊群的繁殖能力降低,进而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患病动物的病理化特点,可观察母羊(母牛)分娩胎儿的败血症变化,观察母羊(母牛)的组织器官炎症反应,查看其是否纯在液体渗漏、化脓或干酪化症状、细胞增生情况。

牛羊布氏杆菌病诊断技术要点及防控措施

牛羊布氏杆菌病诊断技术要点及防控措施

502023.10牛羊布氏杆菌病诊断技术要点及防控措施刘先萍(青海省甘德县青珍乡畜牧兽医站,青海 甘德 814100)牛羊布氏杆菌病是牛羊常见疾病,其能直接影响母畜繁育,降低幼畜存活率,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充分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了解该病的诊断技术要点,并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防护措施,实现对该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对牛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牛羊布氏杆菌病常见症状牛羊布氏杆菌病属于隐性感染疾病,其主要表现症状为流产。

怀孕三个月左右的牛羊若患有布氏杆菌病,则极有可能出现流产现象。

在患病母畜流产前期,会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者是坐立不安,情况严重时,还可能患子宫内膜炎,阴道还会排出污秽物。

此外,通过调研可以发现,部分牛羊在患有布氏杆菌病后会患上乳腺炎、关节炎等多种并发症,部分公畜在患病后还会患上严重的附睾炎与睾丸炎,导致其无法正常繁育。

因此必须要认识到该种疾病的严重性,并全面加大研究投入,以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在疾病发生时要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有效保障牛羊健康。

2 牛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技术要点在发现牛羊出现上述症状时,养殖户可初步判断牛羊患有布氏杆菌病。

如要确诊,则必须在实验室实施检查,进而精准判断牛羊所患疾病,以免对后续治疗造成不良影响。

检查时,应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2.1 细菌学检查细菌学检查是牛羊布氏杆菌病的常见诊断技术之一。

在实际工作中,需先在无菌状态下对流产牛羊胎儿的胎衣、胃内容物、淋巴结、患病母牛羊的脓肿脓汁及阴道分泌物等进行采集,并结合规范要求将采集的样本制作为涂片。

然后,对涂片进行干燥处理。

利用火焰对其固定,用2%的沙黄进行加温染色。

在完成水洗操作后,用1%的孔雀绿水溶液进行复染。

在确认上述各项操作均符合要求后,应及时开展涂片的清洗与镜检工作。

在检查过程中若发现涂片呈蓝色,即代表牛羊患有其他疾病;若发现呈红色,即代表牛羊患有布鲁氏杆菌病。

2.2 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诊断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对已有的布鲁氏杆菌抗原检测被检牛羊血清中存在的抗体进行利用,以此判断牛羊是否患有布氏杆菌病。

牛羊布病的诊断及其防治

牛羊布病的诊断及其防治

动物生产马晓茜1,裴明敏2(1.青海省门源县麻莲乡畜牧兽医站,青海 门源 810399;2.青海省门源县浩门镇畜牧兽医站,青海 门源 810399)牛羊布病存在较高的发病率,而且传染性也较强,在多种传播方式影响之下不仅会使牛羊等牲畜出现病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健康。

在养殖牛羊产业当中,一旦出现牛羊布病其产奶量会大幅度减少,而且牛羊生殖系统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炎以及病变等情况,进而就会加大流产的可能性,这对于养殖产业来说会直接降低经济效益。

1 牛羊布病诊断1.1 流行特点及病理变化牛羊布病主要病原就是布鲁氏菌,而这一病菌游戏对于多种动物体易感,其中牛羊更是易感性较强,相比较而言,母畜比畜发病率要高、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率要高。

牛羊布病传统然主要是带有细菌的动物体,传染途径则是以呼吸道、消化道为主,此外也有经皮肤以及破损黏膜传染的案例,流行特点则是以地方性流行为主。

牛羊布病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炎性坏死,淋巴结、肝、肾、脾等器官形成了布病结节,有的病牛羊还会存在可见关节炎。

1.2 临床诊断牛羊布病需要按照流行病学以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而要想确诊还要经过血清学诊断才行,所以,实验室诊断是牛羊布病诊断的关键。

在实验室诊断时经常会使用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来进行初步筛选,之后就会使用试管凝集试验来进行确定,在初步筛选试验的时候,如果表现为阳性而且还存在流行病学史以及临床症状,亦或者是试管凝集试验呈现阳性的话,就可以将其判定为牛羊布病。

2 牛羊布病防治措施2.1 预防措施2.1.1 做好免疫接种 在对牛羊布病进行预防的时候,首先要积极开展免疫接种工作,在免疫接种过程中需要按照地方疫情流行情况来对免疫接种区域进行划分,尤其是对于疾病多发地区更是要加强检疫。

此外,在免疫接种的时候,对于牛疫苗可以选择29号布鲁氏菌苗、粗糙型M111菌苗;而羊则可以使用V号布鲁氏菌苗。

最后,在免疫接种完成之后,还需要定期组织效果监测,确保免疫接种的有效性。

牛羊畜间布病的防控

牛羊畜间布病的防控

2020年第01期布病又名布氏杆菌病,是一种在猪牛羊养殖中常见的疫病类型,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疫病,具有传染性特征。

在部分牛羊混养模式下,布病容易发生和传播,防控难度较大。

布病会对牛羊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破坏,轻则降低饲料转化率,影响牛羊长势;重则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此外,如果人类食用带有布病的牛羊肉,也可能感染布病,因此必须重视对牛羊布病的防控。

1布病的特征和危害布病也称布鲁氏菌病、布鲁氏杆菌病、波状热,该病在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病原是布鲁氏菌,这种病菌的生存能力较强,潜伏期一般在7d~3周不等,牛羊感染后会出现急性或者慢性症状。

患病牛羊表现性欲下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若公畜患有睾丸炎症,交配后可导致母畜流产,同时母畜也会通过阴道传播病菌,饲料、饮水、干燥土壤、皮毛也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人在剥牛皮、剪羊毛、屠宰病畜中也有交叉感染风险。

2牛羊布病的预防和控制很多养殖户在长期养殖中接受了中医学“治未病”的先进理念,这也是保证养殖效益的关键,养殖户都定期进行了检疫和检测,把布病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

一般来说,在牛羊养殖场每年会进行2次检测,分别在春秋两个季节进行。

同时,在引进牛羊后也需要及时接种布病的活菌疫苗,进行隔离观察,确定无疫病后方可转栏。

与成年公畜相比,母畜更加需要做好检疫工作,避免对幼年牲畜感染。

部分养殖户认为轻微的发热不需要引起重视,或者考虑到节约药物费用不及时免疫,这样会埋下很大的隐患。

养殖户要想确保养殖效益,必须对疑似病例和感染病例高度重视,果断进行隔离,让兽医或者动物防疫人员用药治疗。

如果疫病大范围扩散或出现牛羊病重的情况,需要及时向动物防疫部门上报,采取扑杀措施和无害化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到市场或者私自售卖带有疫病的牛羊肉。

在药物治疗后,需要对牛羊进行隔离观察,解除疫病后才可以混入原有圈舍饲喂。

部分牛羊发生布病后,考虑到政府的补偿金额不大,部分养殖户不愿意配合防疫工作。

牛羊养殖中的布病防制问题及对策分析

牛羊养殖中的布病防制问题及对策分析

牛羊养殖中的布病防制问题及对策分析贾石X u m u s h o u y i 随着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牛羊肉在居民日常饮食中占据的比例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同时也刺激了牛羊养殖业的发展。

然而,布病在目前的牛羊养殖过程中成了一种人畜互传的传染病,对牛羊与人的健康以及牛羊养殖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很多牛羊养殖业由于布病传染严重、处理不当,造成牛羊养殖业的亏本以及养殖人员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

对此,牛羊养殖中布病的原因及防制成了一项重要课题。

据此,本文将主要围绕生牛羊养殖中的布病防制问题以及相应对策展开具体地分析和讨论。

一、牛羊养殖中布病的产生原因造成牛羊养殖中布病传播的原因非常多。

首先,地区的因素是造成牛羊养殖过程中布病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牧区影响最为明显,牧区由于牛羊数量比较多,而布病又是多发于牛羊之间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因此,牧区是造成牛羊养殖中布病传染的一个重要地区因素。

其次,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也是造成布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当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一个比较低下或是不完善的阶段时,布病的侵入速度以及强度都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最后变为病毒慢性感染。

除此之外,帮助牛羊进行分娩也是牛羊养殖过程中容易引发布病的一个环节。

另外,当前牛羊养殖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高,部分正确养殖观念不够强,这是造成布病传染的一大影响要素。

上述这些原因都可以归结为牛羊养殖的管理不够到位。

因此,都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善,以便于日后牛羊养殖业安全发展得到一定程度地保证。

二、牛羊养殖中布病的防治措施1、针对牛羊进行及时的疫苗接种工作既然牛羊是造成布病传染的主体病原,那么牛羊养殖人员就必须针对牛羊自体抗病毒进行相应防控措施,以此来防止由于牛羊的原因而导致人畜之间病毒的传染现象。

针对牛羊布病防控作出的疫苗接种措施是一个最为有效、快速且安全的方法,主要针对牛羊群体,将疫苗注入,进而达到布病控制的目的。

面对这类客观因素,只能从自身作出改变以适应发展。

牛羊布鲁氏杆菌病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

牛羊布鲁氏杆菌病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

临症资料202311264靠性,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联合使用。

例如:初步诊断时可以采用细菌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在疫情监测和溯源研究中,可以运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进行精准定位。

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为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的来说,针对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或组合使用多种方法,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治3.1 加强饲养管理在畜牧业中,对于任何传染病,预防总是胜于治疗。

针对牛羊布鲁氏杆菌病,养殖户需保持圈舍清洁干燥。

圈舍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牛羊的健康,潮湿、脏乱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

因此,定期清理圈舍内的粪便、尿液和残留饲料,保持地面、墙壁和饲槽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养殖户应确保圈舍通风良好,避免潮湿,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除了日常的清洁工作,定期对圈舍进行全面消毒也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选择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圈舍内外、饲槽、饮水设施等进行彻底消毒,以杀死潜在的布鲁氏菌和其他病原体。

消毒的频率应根据圈舍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疫情来确定,通常每季度或每半年进行一次。

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牛羊的免疫力。

提供均衡的饲料,确保牛羊获得充足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它们的免疫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此外,还要根据牛羊的年龄、品种和生理状态,合理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养方式。

在购买新牛羊或引进外来种群时,应严格进行检疫和隔离观察,确保不引入带有布鲁氏菌的动物。

对于新引进的牛羊,最好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饲养,观察其健康状况,并进行必要的检测,确认无疾病后再与原有种群混养。

3.2 疫苗接种在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中,使用有效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疫苗接种,可以显著降低易感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减轻疫情对畜牧业的影响。

针对布鲁氏杆菌病,目前已经有多种疫苗可供选择,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以及基因工程疫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布病的诊断及其防治
牛羊布病存在较高的发病率,而且传染性也较 强,
在多种传播方式影响之下不仅会使牛羊等牲畜出 现病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健康。

在养殖牛 羊产业当中,一旦出现牛羊布病其产奶量会大幅度减 少,而且牛羊生殖系统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炎以及 病变等情况,进而就会加大流产的可能性,这对于养 殖产业来说会直接降低经济效益。

1 1.1 流行特点及病理变化 牛羊布病主要病原就是布鲁
氏菌,而这一病菌游 戏对于多种动物体易感,其
相比较而言,母畜比畜发病率要高、成年畜比幼年畜 发病
率要高。

体,传染途径则是以呼吸道、消化道为主,此外也有 经皮肤以及
破损黏膜传染的案
例,流行特点则是以地 方性流行为主。

官炎性坏死,淋巴结、肝、肾、脾等器官形成了布病 结
节,有的病牛羊还会存在可见关节炎。

牛羊布病诊断
中牛羊更是易感性较强,
羊布病传统然主要是带有细菌的动物
羊布病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生殖器
1.2 临床诊断
牛羊布病需要按照流行病学以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而要想确诊还要经过血清学诊断才行,所以,实验室诊断是牛羊布病诊断的关键。

在实验室诊断时经常会使用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来进行初步筛选,之后就会使用试管凝集试验来进行确定,在初步筛选试验的时候,如果表现为阳性而且还存在流行病学史以及临床症状,亦或者是试管凝集试验呈现阳性的话,就可以将其判定为牛羊布病。

牛羊布病防治措施
2.1 预防措施
2.1.1做好免疫接种在对牛羊布病进行预防的时候,首先要积极开展免疫接种工作,在免疫接种过程中需要按照地方疫情流行情况来对免疫接种区域进行划分,尤其是对于疾病多发地区更是要加??检疫。

此外,在免疫接种的时候,对于牛疫苗可以选择29 号布鲁氏菌苗、粗糙型
M111 菌苗;而羊则可以使用V 号布鲁氏菌苗。

最后,在免疫接种完成之后,还需要定期组织效果监测,确保免疫接种的有效性。

2.1.2做好疾病监测在对牛羊布病进行预防的时候,还需要对牛羊做好疾病监测工作,如果牛场数量大于50 头、羊场数量大于70 头,则可以按照10%的比例来进行
抽检,在疾病监测过程中抽检的数量最好
是小于 100 头。

此外,在疾病监测过程中还需要对检 测时间进行合理的确定,最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比 如说对于成年牛羊来说,每年监测次数最少要 怀孕的牛羊则可以在头胎产后15〜30天、、 月以上、 8 月以上等时间段来进行监测,这样就能有 效的起到
预防的效果。

2.1.3 做好调运检疫 在对牛羊调出之前,可以进 行 2
次实验室检测,在确保间隔 15 天以上为阴性的牛 羊才可以批准调运;而对于之前已经经过了免疫接种 的牛羊,在免疫之后的 1 8个月,如果监测结果还是阴 性的话才可以调运。

此外,在对牛羊调入之前,还需 要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报批准,并且做好登记 注册、隔离饲养等工
作,在确保牛羊监测结果为阴性 之后才能将其混入大群进行饲养。

2.2 治疗措施
在对牛羊布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因为这一疾病 目前
并没有特效的疗法,所以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还是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

而笔者也就以下几种 提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案: ( 1 )胎儿尚且存活,仅仅只 有流产先兆,还没有出现明显流产症状的牛羊布病牲 畜来说,如果是牛可用 50〜100 毫克的孕酮进行肌肉 注射,羊 10〜30毫克肌肉注射。

(2)对于牛羊胎儿已 经死掉或者是出现明显流2 次; 羊只 5
产症状,就需要让胎儿产出,必要时还可以使用药物进行催产堕胎。

具体而言,如果是牛可使用25〜100单位的催产素进行1次肌肉注射,而羊则可使用30〜50单位的催产素进行1次肌肉注射。

此外,对于牛还可使用60 克当归,45 克益母草,30 克党参以及熟地,25 克牛膝以及桃仁,20 克红花、川穹、白芍,15 克灸甘草,所有药物一同研成末开水冲服;如果是羊可结合实际情况减少用量。

(3)已经流产的母牛羊治疗时,关键是活血化瘀、解毒,可使用50 克益母草,30 克黄芩,25 克白术、当归、川穹、白芍、熟地,所有药物一同研成粉末开水冲服,1 天服用1 剂,需要连续服用3〜5 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