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楼梯》
《教学设计》教案7篇

《教学设计》教案7篇篇一: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1页的例7。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购买不同价格物品的情景中,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的问题。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认识用小数标的物品单价、加法含义及元、角之间的换算。
)解决简单的购买小件商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思维及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进一步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培养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不同单位的人民币相加。
教学过程:一、提供购物场景,复习引入课题1.师:小朋友们,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认识了商店里物品的价格、还学会了怎样换人民币,你们知道人民币有什么用途?(买东西。
)今天我们就应用前面所学的关于人民币的知识来解决买东西的问题。
2.师:“瞧,商店里有这么多东西,你们会认这些商品的价格吗?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两件物品跟同桌说一说它的价格。
”请几个学生进行反馈。
〔改变课题名称,变“人民币的加法计算”为“买东西”,紧扣本节课的活动,使学生容易理解,还数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商店里的物品都是学生喜欢的学习和生活用品,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说价格,达到复习旧知的效果,为本节课的新授打下基础。
〕二、模拟购物情景,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人民币的加法计算1.创设情境,出示3种气球(圆形、葫芦形、心形),并简单认识3种气球的形状及价格。
(1)提出问题:老师发现这个商店里卖气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哪几种气球?他们分别要多少钱?你们喜欢气球吗?老师想买两个送给表现最好的小朋友,你们说我可以买哪两个?(2)分析问题:小组讨论猜一猜老师有可能买哪两个气球,有几种买法?(3)解决方案:反馈整理小组讨论结果,在表格内表示出来。
买东西要买的物品一共要多少钱?圆形、心形5角+8角=13角=1元3角葫芦形、心形1元2角+8角=2元圆形、葫芦形5角+1元2角=2个圆形5角+5角=2个葫芦形1元2角+1元2角=2个心形8角+8角=2.尝试人民币的简单加法计算。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如下是作者爱岗的小编帮家人们分享的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读9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你家乡中造型美观的建筑物。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2、教师进行简介。
3、过渡: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2、检查自读情况:(1)师生共同检查认字、识字情况,出示本课生字,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三、读词写字1、读生字(词)卡片;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四、课堂练习郊( )坦( )攻( )设( )检( )记( )效( )担( )功( )没( )俭( )纪( )五、作业:1、完成书写练习;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反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较佳答案。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15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15篇)优秀教学设计万能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①直接板书课题,读题目、②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什么是绝招课文讲了谁的绝招谁的绝招最绝)二,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课件:我会读2、指名小组读3、全班齐读4、指名汇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小组汇报展示1、我最佩服的绝招……因为……我想读一读。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从以下几个问题指导汇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讨论,并且指导朗读:a、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
b、小柱子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c、他练习了什么绝招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你觉得小柱子的做法怎么样你应该学习他什么特点。
d、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e、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2、如果我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会……3、阅读了这一篇故事,我的启发是……三,拓展练习,增加智慧1、续编故事: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2、你周围谁的本领或技艺称得上是绝招,可以问问他是怎么练成的,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学一学。
优秀教学设计万能2教学目标:1、联系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父母的呵护关爱,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走好人生之路,远比学步艰难,需要付出勇气和毅力。
3、学习生字,掌握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通过记叙作者看着自己的孩子学会走路时摇晃、踉跄和摔倒的情景,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孩子走好人生道路的嘱咐和期望。
2、了解作者:赵丽宏: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
1951年生于上海市区。
1968年高中毕业后到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种过田,学过木匠、当过乡村邮递员。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一方面,通过教学设计,可以把已有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指导教学工作的进行。
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编的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小伙伴们。
教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茨威格作品特别是其女性小说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2,让学生体会本文独特的叙述视角和心理刻画教学重难点:1,独特的观察视角及其作用2,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20世纪的欧洲文坛上,有三位作家被公认是出类拔萃的中短篇小说家,他们是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里哀和奥地利的茨威格。
而作品译文的语种之多,销售量之大,则以茨威格为最。
有人评价茨威格的文学成就:一个试图揭示人类心灵奥秘,深入挖掘并精确展示复杂人性的魔术大师。
(“灵魂的猎手”)一个把理智与激情、爱与憎、严格的逻辑性与神秘感应完美融入表达的语言大师。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1881年出生于维也纳,父亲是富有的犹太工厂主,母是银行家的女儿。
17岁已在文坛崭露头角。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三,作家作品茨威格在诗歌、小说、戏剧、人物传记、文学评论等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是一个文学全才,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巴尔扎克传》、《罗曼罗兰传》、《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13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13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尊严、逃难、款待、朴实、狼吞虎咽、例外、骨瘦如柴、喉结、赞赏、思量、疲惫不堪、面呈菜色、僵硬、许配等词语。
2.能通过把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比较,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中体会到人物自尊的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不同人物的形象。
教育:通过对哈默、杰克逊这两个人物的认识,从中懂得人不仅要有自尊,还要懂得尊重别人。
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什么是尊严。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解决办法:采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教学方法】诵读法谈话法【教学媒体】幻灯片【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课题入文,学习生字词,能读,会写,识记。
2.初读课文,能读通、读顺。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请你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年轻人、杰克逊)【设计意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的重点能力训练目标,学习内容的解读应该有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初知到深化的逻辑过程,所以在进行深入的探究之前,我让学生回顾全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锻炼学生用凝练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欣赏人物--品味表现人物品质的语句。
(一)、找准切入点,表层解读年轻人。
1.师:这一节课吴老师和大家再次走进这个故事。
一个寒冷的冬天,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者(出示:逃难者)问:看到这三个字,在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2.那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逃难者的呢?出示:默读课文,用线画出描写逃难者的句子。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目标1.深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重点配乐朗读、默读课文,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搜集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准备与同学交流。
想一想自己过年的故事和体会,讲给同学听。
查阅有关琦君的生平,课外阅读她的作品《琦君说童年》。
教师准备思乡的音乐。
准备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春酒》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作者对童年、对故乡、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课文中的细节写得很有情趣,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文中的'人情民风之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设计整体感知1.导入建议学生谈自己过年的故事、感受,或说一说当地有哪些民风民俗;或教师谈自己小时候在家乡过年的故事2.导语示例青岛的啤酒不仅是青岛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每年的青岛啤酒节都迎来许多国内外的客人,这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民风民俗。
每逢过节,人们也都要喝啤酒以示庆祝。
好多离乡在外的青岛人总是忘不了啤酒的滋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今天学习《春酒》一文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启迪。
3.教师投影学习目标和字词学生自查读一读,写一写,根据查找的资料交流琦君的事迹。
教师或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思考问题。
4.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a.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的哪几件事?表达怎样的感情?b.课文题目是春酒,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5.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表达作者对故乡民风、人情的赞美。
就像琦君曾说过的一样: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渗透在本文的字里行间。
《教学设计》教案8篇

《教学设计》教案8篇《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内容]:学习游泳安全知识,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常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目标]:1、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知道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溺水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游泳的安全意识,充分了解溺水时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教学难点]:积极避险、自救方法[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启发思维、共同探究、讲授与讨论结合、重在理解。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现在正是天气逐渐转热季节,暑期即将来临,中小学生溺水伤亡的事故也明显多起来。
据教育部等单位对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每年有1.6万名中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溺水、交通或食物中毒等事故,其中溺水和交通仍居意外死亡的前两位。
二、了解令人心痛的溺水事件学生讨论师: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防溺水教育。
三、板书课题:自己溺水怎么办1、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2、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3、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
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
967,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057,比水略重),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教学设计范例【15篇】

教学设计范例【15篇】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儿。
2.体会前呼后应的写作方法,并在迷人的张家界一课运用这种写作手法。
3.品读描写颐和园漂亮风光的句子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导入读81页单元导读,思索:本单元围绕什么主题来写?我国的世界遗产师:今日我们来学习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园林建筑《颐和园》。
板书课题介绍: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今日的颐和园已成中外游客竞相巡游的一个漂亮的大公园。
二、朗读感知学习前呼后应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索:颐和园给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这两句话中都有一个词语是?——漂亮。
翔这样文章前后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就叫前呼后应,也叫首尾照应,前后照顾。
前后照应,可以使文章更完整构造更严密,我们在写游记时就可以用上前呼后应的写作方法。
三、深入感知品读文章1.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颐和园》紧紧围绕漂亮来写,为了突出表现颐和园的漂亮,巡游了颐和园内的哪些景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找出巡游的景点。
2.在巡游这些景点时是根据肯定的巡游路线巡游的,而且特别留意用词和词语的连接,请同学们速读文章,找出描写巡游挨次的句子。
学生汇报总结方法:像这样根据巡游挨次边走边看,并且依次写出所看到的景物的表达方式就叫移步换景(移动脚步,变换景物)。
假如我们要写一篇游记,比方描写我们的学校,就可以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3.现在请同学们从文章中选择一处自己喜爱的景点,找出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最好能说说一说美在哪里。
汇报小结:刚刚大家都很留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读,来感受颐和园漂亮的风光。
四、拓展阅读师:我们领会了颐和园的美,下面我们走进另一处自然景观张家界。
在颐和圆一课中我们学习了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开头点出漂亮,结尾照应漂亮。
现在我们来看《迷人的张家界》一文用到首尾照应吗?1.找出相关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楼梯》项目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处理与课时安排
《建筑构造》是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施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我们选用的《建筑构造》这本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建筑的一般构造做法和构造详图的绘制方法,识读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并能按照设计意图绘制建筑施工图。
《建筑构造》课程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和“建筑测量”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学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等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它在本专业系列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材第五章《垂直交通设施》(单元整合为两部分《楼梯》《钢筋混凝土楼梯》)第一节至第四节详细介绍了楼梯的构成及构造做法。
为了加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我将该章内容进行了重组、补充和删除,增加了案例设计和模型制作的实训,对土建上很少用到电梯施工方法进行了删除。
我将重组后的内容确定为两个个项目:其中《楼梯》按学习过程与实训把楼梯部分安排划分为2个任务,
相对比较简单、实践性较强的一块,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将为以后各分部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会使学生对进一步学习产生兴趣,提升学习信心。
为此,我《建筑构造》
二、授课班级及学生情况
建筑工程系11施工03班学生。
学生分析:①学习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视图和建筑材料、建筑测量等知识,为学习构造奠定了基础。
②学习特点:技校学生的普遍特点是主动学习能力差,缺乏学习兴趣,但对于电脑软件、网络学习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
教学过程中,根据他们喜好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可利用信息化形式对知识进行讲解,多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构造知识。
三、参考教材
《房屋建筑学》冯美宇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建筑制图与识图》吴运华高远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建筑构造》(上、下册)(第二版)刘建荣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四、辅助资源
教师自主制作的校内网课前网络资源、动画资源、广联达教学软件、微博平台等。
五、本模块教学目标:
动作技能目标:1、根据给定表格能够计算楼梯的各部分尺寸;
2、各小组能够按照图纸制作出楼梯模型。
知识目标:1、了解楼梯的形式、构成及其尺寸要求;
2、熟悉楼梯的图纸表达及楼梯的设计要求。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
楼梯及构造组成
1、楼梯的形式和分类
2、楼梯的构造组成
3、楼梯的图纸表达
4、楼梯空间尺寸要求
七、教学重点
楼梯的图纸表达及其楼梯空间尺寸要求。
八、教学难点
楼梯空间尺寸要求。
九、教学方法
1、采用“张贴板教学法”、“情景演示法”结合网络资源、软件操作以及多媒体演示组织课堂教学。
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真正产生“教”与“学”互动的效果。
2、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任务,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3、理论-实践法,实践课前张贴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十、学法指导
1、利用教师自主制作的课前网络资源,并辅助使用广联达软件进行教学,让学生直观接受理论知识
2、多媒体演示或现场演示楼梯的具象构造,同时加以提问让学生巩固构造的基本知识。
2、给学生布置任务,并在实际操作中给予积极的适时的指导,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学生实际操作时相互分工相互配合,让每位学生都参与,遇到问题可相互讨论,确实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
任务1
任务实施楼梯的图纸显示表达(25分
钟)观看课
件、认真
听讲、仔
细领会
通过观看图纸,可更
加直观的让学生了解
楼梯的构成及尺寸。
引导学生总结,提出下一课时
任务(5分钟)
教师提出模型制作的课后任务,并要求学生在在线
学习平台上下载任务书。
学生对本
节课内容
自我总结
师生合作探究。
教师小结(2分钟)根据所授内容进行总结评价。
认真听
讲,归纳
总结。
整理、归纳本节课的主
要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自我
评价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从学生课堂操作及学生自我评价情况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楼梯的尺寸”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先认真听取教师的授课;然后学生进行计算绘制综合练习,同时请小组学生相互观察、评价;最后老师进行提示。
学生在这样教学过程中,逐步完成了本单元需达到的目标。
二、教学策略实施情况:
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来确定教学策略。
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很容易掌握本课的重难点;通过多元评价,学生很好的进行自评和互评。
成功实现从目标导向到任务引领,从自主探究到多元评价的一体化的教学思想。
问题
反思
学生缺乏耐心,不愿意学习理论知识。
希望今后通过比赛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反复练习,提高知识的熟练程度。
教学
重构
1.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训练,在实践课中注重学生操作速度的训练,供不同层
次学生的训练,达到学生够用和再次提高的目的;
2.在课堂活动中,注重小组之间的交流,让速度慢、能力弱的组别可以到其他小
组交流,取得经验,形成合作共发展的目的。
3.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更注意良好习惯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调研表格
一、楼梯类型:楼梯地址:
二、测量实况:(单位毫米mm)
三、调研楼梯照片:(附照片)
任务2
《建筑构造》楼梯模型制作任务报告书
专业:
课程:
班级:
姓名:
所属小组:
楼梯模型制作任务
实际楼梯数据尺寸:(单位毫米mm)
等比例缩小模型楼梯数据尺寸:(单位毫米mm):1
教师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