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名著导读《高老头》教案(6)
《高老头》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老头》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高老头》,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特征,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高老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认识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作者巴尔扎克及《高老头》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2. 人物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高老头、拉斯蒂涅等,引导学生认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梳理作品的基本情节,把握作品的故事脉络。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认识作品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把握《高老头》的人物形象特征、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
2. 难点:深入理解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以及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作品中的问题。
2. 运用比较阅读法,让学生分析《高老头》与其他作品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为例,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巴尔扎克及《高老头》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人物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梳理作品的基本情节,把握作品的故事脉络。
4.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主题思想。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巴尔扎克的其他作品,如《欧也妮·葛朗台》、《幻灭》等,让学生比较这些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异同。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高老头》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高老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作者2、通过作品主要人物关系和经历,感知体会金钱如何改变了人们的关系3、感知、鉴赏巴尔扎克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教学重点:通过作品主要人物关系和经历,感知体会金钱如何改变了人们的关系教学难点:感知、鉴赏巴尔扎克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第二册,名著导读中我们了解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大师法国的雨果,今天我们再来了解法国的另一位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和他的代表作品《高老头》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其作品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在他逝世时,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曾站在法国巴黎的蒙蒙细雨中,面对成千上万哀悼者慷慨激昂地评价道:“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
”2、作品简介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多部小说,描写两千四百多人物。
大致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部分。
《人间喜剧》通过一些贯穿性的人物使得这座文学大厦的各部之间有机的联系起来。
巴尔扎克眼看到当时的封建贵族已经日薄西山,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资产者统治的世界。
金钱取代一切成为人们的上帝,金钱和物欲膨胀的人性的异化和种种社会问题,是巴尔扎克作品的中心主题。
《高老头》在《人间喜剧》占有特殊地位,它就像一个完整戏剧的开头,《人间喜剧》的一些重要人物都在《高老头》中第一次出场,所以《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也是其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4、《高老头》故事梗概:巴黎的一所古旧公寓里,居住着三教九流的人,其中一个就是高老头。
他刚住进来时显得很阔气,经常跟他往来的有两个贵妇,高老头告诉大家,那是他的女儿:雷斯多伯爵夫人和银行家纽沁根太太。
开初,他的女儿来得很勤,后来却很少来了。
高老头过得日子也越来越寒酸。
拉斯蒂涅是一个乡下来的穷学生,家境贫寒与巴黎豪华生活的刺激加强了他“对权位的欲望与出人头地的志愿”。
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高老头》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高老头》教案《高老头》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中对比描写的作用。
2.学习通过细腻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3.了解造成高老头悲剧的社会根源【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高老头形象——畸形的父爱。
2.难点:对比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
1.课文从哪几处进行了对比描写?2.对比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3.通过上网及其他方法,了解小说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故事梗概。
4.分析高老头的人物形象。
5.就小说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课文阅读思路1.了解故事梗概以及小说产生的社会背景,有利于对课文人物形象的分析。
2.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思索发表对高老头形象的分析意见。
3.通过对课文《高老头》对比描写的分析指出对比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三)课堂教学过程1.教师检查学生预习。
●小说产生的社会背景。
●小说的故事梗概。
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小说社会背景的介绍: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波旁王复辟时期。
1814年,拿破仑资产阶级帝国垮台。
波旁先生王朝卷土重来,封建政权复辟。
这个王朝维持了十多年。
于1830年七月革命时被推翻。
在复辟时期,大批逃亡国外的贵族回到法国,夺回他们的财产,重新得到权势。
但历史的潮流仍然滚滚向前。
贵族的重新得势,并没有改变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在两个阶级的激烈斗争中,资产阶级向腐朽的贵族步步进逼。
在这样的情况下,贵族的一部分人受到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只想快快发财,向资产阶级投降。
比如拉斯蒂涅。
另一些贵族,自以为出身高贵、门第显赫,虽然外强中干,却态度傲慢,看不起资产阶级,坚决拒绝向资产阶级投降。
但到最后,他们的门第敌不过金钱的势力,因此,一败涂地,比如鲍赛昂子爵夫人。
教师介绍故事梗概:伏盖太太在巴黎的郊区开了一家客店,取名伏盖公寓。
公寓里住着有穷大学生拉斯蒂涅;面粉商人高里奥;身份不明的伏脱冷;被赶出家门的泰伊番小姐;老处女米旭诺等人。
高老头是6年前结束了他的生意买卖后,住进了伏盖公寓。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名著导读高老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高老头》[内容概要]1819年冬,在巴黎拉丁区有一座叫伏盖公寓的包饭客房,是一个叫伏盖的美国老妇人开的。
这里住着各种各样的人:有穷大学生拉斯蒂涅;歇业的面粉商人高里奥;外号叫“鬼见愁”的伏脱冷;被大银行家赶出家门的泰伊番小姐;骨瘦如柴的老处女米旭诺等。
每逢开饭的时候,客店的饭厅就特别热闹,因为大家可以在一起取笑高老头。
高老头刚住进这个小旅店的时候,显得很阔气,一些衣着华丽的女人常来找他,随着这些女人的到来,人们就看到高老头身上的金银饰物,一件一件不见了,他房屋里那些珍贵的摆设也一样一样没有了。
有人怀疑高老头是个老色鬼,养了好多情人,把自己搞到如此凄惨的地步。
后来,高老头这个谜终于被拉斯蒂涅揭开了。
拉斯蒂涅是从外地来巴黎读大学的青年,出身破落贵族家庭,白皮肤、黑头发、蓝眼睛,热情而有才气,想做一个清廉正直的法官。
但巴黎的豪华生活刺激加强了他“对权位的欲望与出人头地的志愿”。
他认为靠自己勤奋学习以求上进的路太艰苦,也太遥远,还不一定行得通,而现实社会依靠几个有钱的女人作进身的阶梯则容易得多,于是他想“去征服几个可以做他的后台的妇女”。
由于姑母的引荐,他结识了远房表姐,巴黎社交界地位显赫的鲍赛昂子爵夫人。
拉斯蒂涅想弄清高老头和伯爵夫人的关系,决定去雷斯多伯爵夫人家。
在伯爵夫人家他的寒酸相引起仆人轻蔑;接着他莽撞地冲进了一间浴室,大出洋相;后又提到和高老头住在一起,却引起伯爵夫妇的不快,把他赶了出来。
拉斯蒂涅十分懊恼,只好赶去向表姐求教。
鲍赛昂夫人告诉他,雷斯多太太便是高里奥的女儿。
鲍赛昂夫人教导拉斯蒂涅社会又卑鄙又残忍,要他以牙还牙去对付这个社会。
她说:“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
你毫不留情的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
”“没有一个女人关切,他在这儿便一文不值,这女人还得年轻、有钱、漂亮。
”按照表姐的指点,拉斯蒂涅决心去勾引高老头的二女儿纽沁根太太。
伏脱冷是个目光敏锐的江洋大盗,看出拉斯蒂涅想往上爬的心思。
《高老头》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老头》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巴尔扎克及其作品《高老头》的背景知识。
(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点。
(3)解读小说的主题思想,认识其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运用比较、联系等方法,解读小说的主题思想。
(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2)解读小说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1)对小说中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思考。
(2)如何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巴尔扎克及其作品《高老头》的背景知识。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主题解读:(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联系现实,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小说《高老头》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2. 请你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说明《高老头》中的主题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体现。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小说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高老头》优秀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高老头》一、教学目标1.了解巴尔扎克及其文学创作。
2.了解拉斯蒂涅等重要人物。
3.了解造成高老头悲剧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物形象的把握。
难点:造成高老头悲剧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1、关于作者巴尔扎克, 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是一位具有浓厚浪漫情调的伟大作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
他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有“文学上的拿破仑”之称。
巴尔扎克出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不顾父母反对,毅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但是第一部作品《克伦威尔》却完全失败。
而后他与人合作从事滑稽小说和神怪小说的创作,曾一度弃文从商和经营企业,出版名著丛书等,均告失败。
这些失败使他债台高筑,但也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29年,他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
他在30至40年代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巴尔扎克劳累过度,于1850年8月18日与世长辞。
巴尔扎克经历了法国近代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拿破仑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
巴尔扎克在生活中跌跌撞撞地前行,也在这碰撞中认识了生活,而且比别人认识得更深刻。
在他逝世时,文学大师雨果曾站在法国巴黎的蒙蒙细雨中,面对成千上万的哀悼者慷慨激昂地评价道:“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
”2、《高老头》故事梗概社会背景——《高老头》故事发生在1819到1820年王朝复辟时期,贵族阶级重新掌握政权,资产阶级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竭力攀附贵族。
但是贵族阶级的寄生性、腐朽性注定了他们必然要衰亡的命运。
《高老头》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老头》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法国作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及其作品《高老头》。
1.2 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方法。
1.3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小说的人物关系,明确主要人物。
2.2 学生自主阅读小说,勾画出高老头的人物形象特点。
2.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高老头人物形象的看法。
2.4 教师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高老头的人物形象。
第三章:情节梳理3.1 教师指导学生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概括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3.2 学生分析小说情节发展中高老头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3.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小说情节安排的合理性。
3.4 教师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情节走向。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思想,思考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4.2 学生结合小说情节,分析高老头所代表的社会阶层。
4.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4.4 教师总结评价,深化学生对小说主题的认识。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教师推荐与《高老头》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5.2 学生自主阅读拓展材料,结合原著进行分析。
5.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分享,交流各自的阅读心得。
5.4 教师总结评价,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高老头》,对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结合小组讨论、课堂分享等形式,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分析高老头的性格特点6.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高老头的性格特点,如痴情、固执、善良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名著导读《高老头》教案

走进《高老头》,看人间冷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巴尔扎克及其《人间喜剧》,激发学生阅读《高老头》这部小说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合作交流,大致理清小说故事情节,深入揣摩小说人物形象,仔细品味小说细节描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法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金钱社会对人性的异化。
让学生认识到“金钱诚可贵,亲情价更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情节带领学生走进小说,看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
教学难点:联系社会现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三、教学创意这堂课我首先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参与情节的讨论,这个环节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的选择与小说中人物的对比反衬出当时法国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现实,并深入挖掘小说的主题,揭露金钱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
接着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列举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或正面,或反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让学生体会到在当下阅读《高老头》这部小说的意义。
最后让学生以“我想对……说”的形式写一段话,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表达对小说人物的同情或指责,这个环节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深情导入上课之前,我给大家介绍一部电影,片名叫《巴尔扎克与小裁缝》,由当红明星周迅、刘烨、陈坤主演。
讲述的是在文革期间,两个下乡青年罗明和马剑铃到了偏远的小山村,在那里碰见了没有文化,而且从来没有见过山外面世界的小裁缝。
小裁缝淳朴可爱,两个下乡青年都爱上了她。
罗明每天给小裁缝读巴尔扎克的小说,可是就在他们的爱情之火越烧越炽热的时候,小裁缝却告诉他,她爱上了巴尔扎克,她要走出大山,去寻找巴尔扎克,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电影中,巴尔扎克对小裁缝的影响相当之大,这也正体现了书籍对我们的影响。
书籍让我们从无知少年逐渐长大,懂得如何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去找寻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巴尔扎克最著名最优秀的小说《高老头》,去体会人间冷暖。
(出示课件1)(二)初步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1.一部小说,最引人入胜的当属情节,最感人肺腑的当属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老头》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中对比描写的作用。
2.学习通过细腻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3.了解造成高老头悲剧的社会根源【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高老头形象——畸形的父爱。
2.难点:对比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
1.课文从哪几处进行了对比描写?2.对比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3.通过上网及其他方法,了解小说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故事梗概。
4.分析高老头的人物形象。
5.就小说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课文阅读思路1.了解故事梗概以及小说产生的社会背景,有利于对课文人物形象的分析。
2.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思索发表对高老头形象的分析意见。
3.通过对课文《高老头》对比描写的分析指出对比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三)课堂教学过程1.教师检查学生预习。
●小说产生的社会背景。
●小说的故事梗概。
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小说社会背景的介绍: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波旁王复辟时期。
1814年,拿破仑资产阶级帝国垮台。
波旁先生王朝卷土重来,封建政权复辟。
这个王朝维持了十多年。
于1830年七月革命时被推翻。
在复辟时期,大批逃亡国外的贵族回到法国,夺回他们的财产,重新得到权势。
但历史的潮流仍然滚滚向前。
贵族的重新得势,并没有改变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在两个阶级的激烈斗争中,资产阶级向腐朽的贵族步步进逼。
在这样的情况下,贵族的一部分人受到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只想快快发财,向资产阶级投降。
比如拉斯蒂涅。
另一些贵族,自以为出身高贵、门第显赫,虽然外强中干,却态度傲慢,看不起资产阶级,坚决拒绝向资产阶级投降。
但到最后,他们的门第敌不过金钱的势力,因此,一败涂地,比如鲍赛昂子爵夫人。
教师介绍故事梗概:伏盖太太在巴黎的郊区开了一家客店,取名伏盖公寓。
公寓里住着有穷大学生拉斯蒂涅;面粉商人高里奥;身份不明的伏脱冷;被赶出家门的泰伊番小姐;老处女米旭诺等人。
高老头是6年前结束了他的生意买卖后,住进了伏盖公寓。
他在公寓里成为了人们取笑的对象,‘每逢开饭的时候,大家都要在这里拿高老头开心。
高老头开始住进公寓时,住在一套上等的房间,是公寓里最体面的房客,老板娘为有这样一个房客自然是高兴万分,时常向高老头搔首弄姿,想嫁高老头做一名阔太太。
没想到,高老头住进来的第二年,就要求换一套次等的房间,冬天里屋子里甚至没有生火取暖,这一来,引起了房客们的纷纷议论。
谁都不明白高老头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但是,在看望高老头的人们中,有两个贵妇人经常来。
人们认为高老头有了艳遇。
高老头告诉房客,那是他的两个女儿雷斯多伯爵夫人和银行家纽沁根太太。
三年之后,高老头又提出换到最低等的房间里居住,在他的家什中,值钱的行李不见了,人也越来越瘦,活像一个可怜虫。
房客们此时也不尊重他了,从称他高里奥先生,到直呼高老头。
不久,高老头这个令房客们猜疑的谜终于被穷大学生拉斯蒂涅发现了。
拉斯蒂涅是从外地来巴黎读书的学生,原本想做一个清廉正直的法官。
但他生活在灯红酒绿的巴黎,看着上流社会的公子们花钱如流水,享尽花天酒地的生活,他的理想动摇了。
拉斯蒂涅不甘心贫穷,一心一意想挤入到上流社会。
在姑母的引荐下,他结识了一位远房表姐:在巴黎地位显赫的鲍赛昂子爵夫人。
很快,拉斯蒂涅以鲍赛昂夫人的表弟名义引起了女人们的注意。
在一次舞会上,拉斯蒂涅结识了雷斯多伯爵夫人。
拉斯蒂涅得意地向公寓里的房客讲述着雷斯多伯爵夫人的事情。
高老头时时插嘴问一些问题,引得老板认定高老头是给那些婆娘弄穷的。
拉斯蒂涅来到雷斯多伯爵夫人的家。
他的穷酸相引起了仆人们的蔑视,他又不慎提到“高老头”三个字,惹得伯爵夫妇十分恼火,将拉斯蒂涅赶出了家门。
鲍赛昂夫人告诉拉斯蒂涅,雷斯多夫人就是高里奥家的小姐,她的父亲在法国大革命时候,靠买卖面粉起家的。
高里奥中年丧妻,所以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女儿身上。
高老头为了让女儿挤进上流社会,从小让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在她们出嫁时,给了她们80万法郎的陪嫁。
大女儿嫁给了雷斯多伯爵,小女儿嫁给了银行家纽沁根。
高老头原以为女儿嫁给了体面的人家,自己理所应当的可以受到尊重。
谁想,封建王朝复辟了,雷斯多伯爵,银行家纽沁根一方面认为高老头在大革命期间与公安委员会过往甚密;一方面做面粉生意有伤他们的尊严,便对高老头冷漠起来。
为此,高老头不惜出卖财产,又分给了两个女儿,以获得他们的欢心,而自己搬进了伏盖公寓。
拉斯蒂涅急于爬进上流社会,又得到鲍赛昂夫人的指点,找一个贵妇人做情妇。
于是,拉斯蒂涅开始注意纽沁根太太了。
伏脱冷对拉斯蒂涅的心思了如指掌,为此,伏脱冷告诉拉斯蒂涅去追求泰伊番小姐。
这个阴险又敏锐的家伙还告诉拉斯蒂涅,只要答应他的条件,他可以叫同党杀死泰伊番小姐的哥哥,从而继承遗产。
拉斯蒂涅放弃了这一计划。
几个月后,拉斯蒂涅结识了纽沁根太太,但他发现纽沁根太太经济上完全被丈夫控制着。
纽沁太太非但拿不出钱来,还让拉斯蒂涅出钱为她去赌场赢回她的赌资。
拉斯蒂涅转而向泰伊番小姐调情了。
伏脱冷让同党寻衅与泰伊番的哥哥决斗。
他的这一计划,已经被警察当局识破。
米旭诺小姐按照警察当局的指示,在伏脱冷喝的饮料中下了药。
伏脱冷醉倒后,米旭诺脱下他的衣服,终于发现伏脱冷原来是一个“苦役犯”。
泰伊番小姐的哥哥在决斗中死亡。
警察包围了伏盖公寓,活抓了伏脱冷,特务长将伏脱冷的假发打落在地,伏脱冷当着众人的面承认了自己叫雅克·柯冷,浑名“鬼上当”,是个苦役犯。
伏脱冷得知是米旭诺小姐告的密时,临走时还说他有办法算账。
伏盖公寓来了一辆车,从车上走下来的是纽沁根太太,她急匆匆地走进高老头的房间里,哭诉丈夫剥夺她的所有权。
雷斯多夫人也来了,她哭着向父亲和妹妹说,丈夫卖掉了昂贵的项链为情人还债,她的财产被丈夫夺走了,高老头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他现在已经无力再帮助女儿了,高老头为此想到死,直往墙上撞去。
鲍赛昂夫人决定到乡下去生活,以便告别灯红酒绿的上流社会。
其实,真正使鲍赛昂到乡下去生活的原因是,她的情夫娶了一个有钱的小姐,抛弃了她。
鲍赛昂夫人举行告别舞会,会场壮观,赴会者云集。
雷斯多夫人和纽沁根太太为了出席舞会,又去找高老头要钱:置办舞会服装。
可怜的高老头快要咽气了,他多么希望女儿能来见他最后一面,拉斯蒂涅派人去请雷斯多夫人和纽沁根太太,可是她们始终没有来看高老头。
拉斯蒂涅看着高老头闭上眼睛,亲自张罗丧事。
他目睹人间这一幕悲剧,决心要不择手段地进入上流社会。
(1)学生介绍小说的社会背景,教师补充社会背景: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波旁王复辟时期。
1814年,拿破仑资产阶级帝国垮台。
波旁先生王朝卷土重来,封建政权复辟。
这个王朝维持了十多年。
于1830年七月革命时被推翻。
在复辟时期,大批逃亡国外的贵族回到法国,夺回他们的财产,重新得到权势。
但历史的潮流仍然滚滚向前。
贵族的重新得势,并没有改变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在两个阶级的激烈斗争中,资产阶级向腐朽的贵族步步进逼。
在这样的情况下,贵族的一部分人受到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只想快快发财,向资产阶级投降。
比如拉斯蒂涅。
另一些贵族,自以为出身高贵、门第显赫,虽然外强中干,却态度傲慢,看不起资产阶级,坚决拒绝向资产阶级投降。
但到最后,他们的门第敌不过金钱的势力,因此,一败涂地,比如鲍赛昂子爵夫人。
2.分析对比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1)教师提问:小说在哪几处进行了对比描写?学生讨论后明确:主要有三处进行了对比描写●“她们马上就要来了,一知道我害病,会立刻赶来的。
从前在西安街,她们服侍过多少回!”●“在那个世界里,我要闷得发慌哩。
看不见孩子,做父亲的等于入了地狱;自从她们结了婚,我就尝着这个味道。
我的天堂是于西安街。
嗳!喂,倘使我进了天堂,我的灵魂还能回到她们身边吗?听说有这种事情,可是真的?我现在清清楚楚看见她们在于西安街的模样。
她们一早下楼,说:爸爸,你早。
我把她们抱在膝上,用种种花样逗她们玩儿,跟她们淘气。
她们也跟我亲热一阵。
我们天天一块儿吃中饭,一块儿吃晚饭,总之那时我是父亲,看着孩子直乐。
在于西安街,她们不跟我强嘴,一点不懂人事,她们很爱我。
”●“我却向她们下跪。
该死的东西!她们十年来对我的行为,现在到了顶点。
你不知道她们刚结婚的时候对我怎样的奉承体贴!(噢!我痛得像受毒刑一样!)我才给了她们每人八十万,她们和她们的丈夫都不敢怠慢我。
我受到好款待:好爸爸,上这儿来;好爸爸,往那儿去。
她们家永远有我的一份刀叉。
我同她们的丈夫一块儿吃饭,他们对我很恭敬,看我手头还有一些呢。
为什么?因为我生意的底细,我一句没提。
一个给了女儿八十万的人是应该奉承的。
他们对我那么周到,体贴,那是为我的钱啊。
世界并不美。
我看到了,我!她们陪我坐着车子上戏院,我在她们的晚会里爱待多久就待多久。
她们承认是我的女儿,承认我是她们的父亲。
”(2)分析对比描写的作用。
通过对比描写,揭示了教学设计>文章的主题,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同时也刻画了高老头畸形的父爱——用金钱来维系父女之情。
(3)教师介绍对比描写的有关知识对比描写是文学作品中比较特殊的表现手法之一,它有正对与反对两种。
正对是将所要表现的主体,放到与其相似或相近的人或事物中进行比较,对照加以描写;反对则是将与主体相对立的人或事,或者是人与事的两处截然相反的方面加以对照描写。
所谓对比描写其实是给所要表现的主体找到相关的参照物,在与参照物的比照下凸现主体的特征与形象。
由于它是描写手法之一,在小说中如果成功运用,将会使所要展现的人物多层面地,从境遇一直到性格的形成,灵魂的善恶都鲜明地反映出来。
使人物的形象变得立体、生动、更具生活真实状态。
对比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除了以上所说以外,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社会事物是纷繁复杂的,具有一定的认知作用。
3.分析高老头形象——畸形的父爱高老头对女儿的爱,无疑是希望维系小市民那种天伦之乐的生活情趣。
他试图在女儿身上花费大批的金钱而“买”他们的感情“我一向对她们百依百顺。
小姑娘想入非非的欲望,都给她们满足。
十五岁就有了车!要什么有什么。
”为了让两个女儿和她们的丈夫都不敢怠慢他。
两个女儿结婚时,高老头给了她们每人八十万法郎,使高老头暂时获得了“她们家永远有我的一份刀叉。
我同她们的丈夫一块吃饭。
”高老头在处理家庭问题时,由于对女儿建筑在金钱上的畸形的爱而忘了保存自己的金钱的“实力”。
要知道,他的两个女儿是完全用资产阶级道德观培养起来的资产阶级荡妇,她们满脑子便是“金钱万能”什么“天伦之乐”、“父女之情”。
对她们不过是对牛弹琴。
因此,可以说,高老头畸形的父爱,是造成其悲剧的原因之一。
4.问题讨论(1)巴尔扎克小说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法国文学史的地位:随着巴尔扎克在法国文坛上的如日中天,他渐渐地被他的时代的作家所认识。
戈蒂耶第一个站出来热情地赞扬巴尔扎克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