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重庆市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2014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新常态中奋发有为,在转型发展中提质增效,全市经济稳中向好,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合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991.40万人,比上年增加21.40万人。

城镇化率59.6%,比上年提高1.26个百分点。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0.67‰,死亡率为7.0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2‰。

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3,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10.3。

年末户籍总人口3375.20万人,比上年增加16.78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003.08万人,非农业人口1372.12万人。

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65.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1.0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6531.86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6672.51亿元,增长10.0%。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4∶45.8∶46.8。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750.14亿元,增长11.1%,占全市经济的61.3%。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859元(7791美元),比上年增长10.0%。

从五大功能区域看,都市功能核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44.22亿元,比上年增长9.0%,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0.6%;都市功能拓展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44.83亿元,增长12.2%,占全市的23.4%;城市发展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18.08亿元,增长11.5%,占全市的33.1%;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6.75亿元,增长10.6%,占全市的17.4%;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1.52亿元,增长9.7%,占全市的5.5%。

2014年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产业稳步发展。

粮食产量52万吨,与上年持平。

油料产量1.8万吨,增长6%。

蔬菜产量88.7万吨,增长5.8%。

肉类总产量7.8万吨,增长2.8%。

新建柑橘基地3万亩、蔬菜基地5100亩、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场101个。

新建名优小水果、名特水产、中药材、林木花卉、茶叶、烟叶六大特色产业基地4.2万亩。

孙家分水市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完工项目18个,甘宁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建成柑橘基地500 0亩、蔬菜基地1500亩。

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新增外资企业2户。

净增内资企业492户、个体工商户7091户,市场主体达到7.9万户。

新发展微型企业2365户,累计突破1万户。

探索建立企业反担保、保险保证、联保、商会授信等融资方式,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取得成效。

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3%,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67.2%,上缴全口径税金35亿元,新解决就业3.6万人。

(二)城市建设扩容提质,交通枢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完成高铁片区、双松片区和沱口片区控规方案。

经开区完成征地5000亩、场平整治3000亩,高峰片区建设开始起步。

启动密溪沟片区开发,江南新区格局进一步拉开。

城市建成区面积57.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84.6万,城镇化率59.5%。

城市功能和品质不断提升。

经开大道全线贯通,上海大道延伸段竣工,玉城大桥主体完工。

长江三桥江南连接道、中部路、连一路等项目竣工。

万云高速公路天城入城大道、南滨大道上段等景观绿化工程竣工,太白岩山顶公园建设、西山公园静园改造、西山钟楼修缮完工,南山公园、沱口九曲花街等建设加快。

体育场功能积极发挥,游泳馆向市民开放。

启动船舶废弃物接收及清漂码头建设。

完成机场片区天然气安装、青羊宫供水优化工程。

增设环卫设施设备8000余个(台)。

新增和改造公厕12座。

整治背街小巷15条。

鸽子沟综合整治工程基本完工。

天仙湖拦沙坝通车。

优化公交线路4条,新建公交候车亭58个。

新投放出租汽车209辆。

2014年国民经济报告汇编

2014年国民经济报告汇编

关于铁锋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计划安排的报告各位领导:受区政府委托,现将我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计划安排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14年执行情况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起始之年,是确保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攻坚之年,更是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

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区上下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工业强区、项目立区、产业兴区”战略,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2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1.2亿元,第二产业实现38.3亿元,第三产业实现43.7亿元,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4:46.1:52.5。

(一)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6.74亿元,增长7%。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申报省级示范社3家,新增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入社农户5884户,占全区农户的90%;入社土地7.7万亩,占全区集体耕地面积的97%。

推进种植业“621”工程,水田、饲草饲料和果蔬种植面积分别增加2000亩和1500亩,新建水稻育秧大棚小区4个,3.86万亩土地整治项目通过省国土厅审批。

解决苇渔场、翁海等3个屯、1300人饮水安全问题。

(二)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53. 9亿元,同比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2.99亿元,同比增长3.6%。

依托区域内产业分布结构,已逐渐形成了装备制造、建材、木器、食品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

2014年,以金车集团、齐铁工务机械厂、铁路修车厂为代表的机械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3.3亿元,同比下降14.3%;以北疆铁东水泥、鸿固水泥、新工墙材等为代表的建材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1.2%;在龙头企业华鹤木业的带动下,三和、承美、春淇等为代表的木器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2.3%;以金吉酱菜、王氏冷饮厂等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0.8%;亿达、德之力及五弘3户电线电缆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250万元,同比增长8.7%。

关于重庆市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重庆市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重庆市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重庆市财政局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重庆市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执行市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新常态中奋发有为,在转型发展中提质增效,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着力“促改革、强管理、防风险”,促进了全市经济稳中向好、民生不断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较好完成了市人大批准的预算和各项工作任务。

按照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关于重庆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以及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第十四次会议批准的调整预算,2014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如下:(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1.9亿元,增长13.9%,完成预算的105.1%,加上中央转移支付收入1247.1亿元,以及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收入、上年结转收入、调入资金等588.2亿元后,收入总计3757.2亿元。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03.7亿元,增长8%,完成预算的94.4%,加上上解中央支出23.3亿元,以及归还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本金、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转下年支出等430.2亿元后,支出总计3757.2亿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841.3亿元,增长10.1%,完成预算的106.7%,加上中央转移支付收入86.7亿元,以及上年结转收入等295.2亿元后,收入总计2223.2亿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856.4亿元,增长7%,完成预算的91.1%,加上结转下年支出等366.8亿元后,支出总计2223.2亿元。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5-02-26 09:30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26日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一、综合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

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出生率为12.37‰;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为7.16‰;自然增长率为5.21‰。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为2.98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为2.53亿人。

表1 2014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指标年末数(万人)比重(%)全国总人口136782100.0其中:城镇7491654.77乡村6186645.23其中:男性7007951.2女性6670348.8其中:0-15岁(含不满16周岁)[4]2395717.5 16-59岁(含不满60周岁)9158367.060周岁及以上2124215.5其中:65周岁及以上1375510.1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 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2%。

就业继续增加。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

2014年1-7月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1-7月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1-7月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1-7月,全市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工业、投资、消费、交通运输等指标增势平稳,全社会用电量、财政收入增长略有放缓,物价保持稳定,城镇就业增长加快。

一、工业增速稳定1-7月,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同)增长14.9%,增幅比1-6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7月当月增长14.4%,增幅与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2.9%,增幅比1-6月回落0.1个百分点,延续了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态势;其中7月当月增长12.3%,增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

主要支柱产业均保持了较快增长。

1-7月,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25.5%、22.3%和16.3%,化医制造业、材料制造业产值增长9.2%和8.8%。

重点监测的363种产品中有205种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增长面达56.5%。

产品产量增长靠前的有汽车、微型计算机设备和铝材,1-7月汽车产量达147.54万辆,其中轿车67.40万辆,分别增长28.2%和22.7%;微型计算机设备3371.05万台,其中笔记本3318.83万台,分别增长15.0%和16.1%;铝材66.51万吨,增长10.1%。

二、投资增速持平1-7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66.19亿元,增长18.3%,增速与1-6月持平,与1-5月、一季度相比,分别提高0.3个和0.2个百分点。

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557.42亿元,增长15.6%,比1-6月回落0.8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235.31亿元、2106.62亿元和4124.27亿元,增长3.2%、21.5%和17.7%。

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105.94亿元,增长21.5%,比1-6月回落0.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836.92亿元,增长22.4%,比1-6月提高0.3个百分点。

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完成3218.01亿元,增长27.0%,占全市投资的49.8%,对全市投资的贡献率达到68.4%。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第五期)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第五期)

第五期2015年2月28日目录公安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安县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公安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面对新常态下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日益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环境大创优、效能大提速、作风大转变”活动,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经济总量和经济实体经济总量。

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4.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

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9.15亿元,比上年增长5.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3.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3:43.1:26.6,其中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

经济实体。

2014年,全县共有各类市场主体43653户,其中内资企业(含私营企业)5827户、个体工商户3715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71户。

本年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10248户,其中内资企业(含私营企业)1497户,个体工商户850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51户。

二、农业经济2014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02.33亿元,比上年增长4.3%;实现农业增加值59.15亿元,比上年增长5.3%。

种植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0.84万亩,比上年增长5.7%;棉花播种面积38.49万亩,比上年减少9.9%;油菜籽播种面积59.65万亩,比上年增长0.2%。

全年粮食产量67.12万吨,比上年增长4.5%;棉花产量2.98万吨,比上年减少26.0%;油菜籽产量12.44万吨,比上年减少1.2%。

林业。

全年造林面积2.20万亩,比上年增长9.2%。

2014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县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战略决策,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重生态、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质态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等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一、综合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3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76.39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88.92亿元,增长13.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5万元,达58785元,增长14.4%。

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8.1%。

(注:2014年、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依据2013年经济普查数据进行修正)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9:40.4:44.7调整为14.6:39.5:45.9。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为45.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格局。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工商实行登记制度改革,全年新增私营企业987家;新增个体工商户4829户。

年末全县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209家,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8.2%;全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51.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7.8%。

强化社会人口管理。

全面落实“单独两孩”人口政策。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5.92万人,比上年增加0.18万人;人口出生率8.89‰,人口死亡率8.21‰,人口自然增长率0.69‰,多年来,首次出现增长。

加速城镇建设,年末城镇化率达48.9%,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农业产值31.43亿元,增长14.2%;林业产值1.58亿元,增长9.5%,牧业产值6.11亿元,增长3.6%;渔业产值12.59亿元,增长1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重庆市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3月19日2014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立足渝东北生态涵养区重点发展区的定位,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和“123”总体思路,狠抓“五个一批”重点工作,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全区呈现出经济稳中向好,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201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75.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42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78.80万人。

常住人口160.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2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8038人,人口出生率为10.26‰;死亡人口9799人,人口死亡率5.5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9‰(公安口径)。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万州生产总值7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比全国、全市分别高3.7和0.2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77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392.05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324.40亿元,增长10.9%。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万州生产总值48201元(7847美元),比上年增长10.4%。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3年的7.4:51.5:41.1调整为7.1:50.8:42.1,第三产业占万州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城乡就业不断扩大。

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56万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30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8%。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187个。

城镇就业培训9545人,农村劳动力培训7209人。

农村劳动力培训后就业5129人,“4050”人员就业人数7995人。

市场物价温和上涨。

全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9%,涨幅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表1 2014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9.94亿元,增长3.5%。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06亿元,增长13.6%。

税收收入33.31亿元,增长14.3%。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支出159.64亿元,同比增长12.7%。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1.25亿元,同比增长11.6%。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的支出同比分别增长3.4%、5.6%、20.7%,医疗卫生支出同比下降8.4%。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69亿元,增长15.0%。

二、农业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经济平稳发展。

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4.77亿元,增长5.5%。

一是粮油生产稳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9.32万亩,粮食产量52.41万吨,增长0.1%;油料播种面积15.16万亩,增长2.3%,油料产量1.82万吨,增长3.6%。

二是畜牧业平稳增长。

出栏生猪93.15万头,增长2.7%;肉类总产量8.08万吨,增长2.8%。

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序推进。

全年新增转移劳动力8360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8.67万人,劳务总收入56.67亿元。

四是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土地整理复垦新增耕地5000亩。

耕地规模经营面积50.2万亩,占承包耕地的33.4%。

新建蔬菜基地5000亩、优质柑橘基地3000亩、名优水果基地2万亩。

新增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户、市级4户。

新发展农民合作社118个、区级示范家庭农场60个。

新培育重庆名牌农产品5个。

万州玫瑰香橙、万州猕猴桃、万州银针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甘宁、龙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升格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甘宁镇永胜村、太安镇凤凰社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表2 201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硬化改造县乡公路35公里,完成行政村通畅工程495公里,通畅率95%,完成撤并村通达工程66公里,加宽改造农村公路200公里,安装农村公路安防设施100公里。

新投放农村片区客运车120辆。

除险加固小(2)型水库16座,整治山坪塘3435口,整修渠堰72公里。

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155个,解决9.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91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9.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其中,经开区57户企业完成总产值48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重点企业总产值395.66亿元,增长9.8%;大中型企业总产值485.36亿元,增长12.6%。

全年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312.25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

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增加到86户,其中,50亿元级的3户,10亿元级的16户。

表3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全年原盐产量159.89万吨,增长1.6%;棉纱7.67万吨,增长2.5%;纯碱98.10万吨,增长0.9%;水泥224.59万吨,增长1.0%;灯具及照明装置41309万套,增长7.2%;汽车6.79万辆,增长5.6%。

表4 2014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工业经济效益良好。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01.0%,比上年提高28.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6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实现利润总额29.95亿元,增长15.6%;全员劳动生产率29.71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2.7%。

五大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五大特色产业实现总产值648.25亿元, 比上年增长14.5%。

其中,特色化工产业总产值142.66亿元,增长12.0%;纺织服装产业总产值78.97亿元,增长17.1%;食品药品产业总产值73.58亿元,增长7.3%;机械电子产业总产值211.35亿元,增长17.2%;能源建材产业总产值141.69亿元,增长15.8%。

建筑业加快发展。

全区有建筑企业184家。

其中,一级企业11家,二级企业61家。

全年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7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12.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0.21亿元,同比下降2.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3%;第二产业投资196.07亿元,增长12.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2.0%,其中工业部门投资196.07亿元,增长12.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2.0%;第三产业投资395.80亿元,增长27.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4.7%,其中,交通邮电投资74.10亿元,增长28.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2.1%。

房地产市场增长放缓。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2.49亿元,增长6.0%。

房屋施工面积630.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3%;竣工面积95.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4%;销售面积17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5%;全年商品房销售额86.12亿元,同比下降4.5%;商品房待售面积51.1万平方米,增长37.7%。

五、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加强规划引导,编制完成高铁片区和沱口片区控规,完成中心城区干路网、重点地区缓堵等专项规划7个。

城市建成区面积62.5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81.5万,城镇化率61.1%。

城市功能品质稳步提升。

经开大道、玉城大道和玉城大桥、长江二桥南桥头北匝道等建成通车,三峡学院至九池连接道、天仙湖广场二期、南山公园等基本建成,南滨大道下段、南山立交、五桥河人行桥开工建设,龙溪河道路、石峰路及支路启动建设。

完成万县古城墙原样复建。

新建停车场25个、停车泊位4759个;临时占道停车一期设置停车场(点)13个、停车泊位820个;新增和完善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20处;优化公交线路4条,新投放出租车414辆。

加强城市管理,坚持全域清扫,城区道路机扫率68%。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编制完成高梁、响水等6个镇乡总体规划。

市级中心镇建设补助项目有序推进。

集镇集中供水技改项目竣工20个、新开工15个。

13个镇乡污水处理工程开工或进度过半。

镇乡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系统建设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城镇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率86%。

分水镇、龙沙镇、白羊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开放贸易市场稳定增长。

城市之星商业综合体、万州海宁皮草城、欣光名车广场等投入使用。

新培育限额以上商贸服务企业62户。

分水镇被评为全市首批“商贸强镇”。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分城乡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7.17亿元,增长14.7%;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45亿元,增长14.6%。

分行业看,批发贸易业零售额90.11亿元,增长14.9%;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1.59亿元,增长14.6%;住宿业零售额13.91亿元,增长14.7%;餐饮业零售额26.00亿元,增长14.4%。

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747.87亿元,增长20.1%,住宿和餐饮业营业收入57.06亿元,增长17.7%。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6505万美元,同比增长142.4%。

其中,出口96966万美元,增长185.1%;进口9539万美元,同比下降3.9%。

成功举办重庆市企业家活动日暨万州区招商引资推介会、港深企业家签约暨座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全年新签约项目76个,协议投资293.1亿元。

与上海、天津、福建等对口支援省市开展对接活动,到位对口支援无偿援助资金1.3亿元。

万州保税物流中心(A型)获准设立,保税物流公司组建成立。

建成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重庆首批出口农产品区域标准化种植示范区。

航空水运口岸开放实现新突破,万州机场国内定期航线增至12条。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交通运力加强。

全年完成全社会货运量5097万吨,增长3.2%,完成全社会客运量6062万人次,增长1.2%。

火车站进出旅客401万人次,机场旅客吞吐能力40万人次,港口货物吞吐能力2000万吨。

年末拥有各类船舶230艘,拥有机动车总数213113辆,其中营运汽车15975辆,比上年增长8%,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25468辆,比上年增长19.9%。

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

2014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865公里。

渝万城际铁路万州段完成总工程量的50%,路基工程基本完成。

万州至郑州客运专线获国家发改委批准。

万忠(南线)高速公路万州段完成总工程量的58%。

万利高速公路万州段全线开工,完成总工程量的20%。

邮电通讯平稳发展。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98708万元,比上年增长6.0%。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3.76万户,比上年增长12.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40.77万户,增长4.8%;国际互联网用户31.38万户,增长3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