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试卷34

合集下载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0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0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0(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民法学(总题数:29,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第31-5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下列事实中,能引起甲、乙之间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是( )(2017年非法学基础课单选第21题,2017年法学基础课单选第11题)(分数:2.00)A.甲向乙问路,乙因疏忽指错方向B.甲赌博输给乙2万元并当场给付C.甲、乙约定某日商谈“互联网+创意”合作合同D.甲开车撞断乙公司的输电线,造成损失3000元√解析:解析: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要形成民事法律关系,必须由民法调整,民法不调整的,无法形成民事法律关系。

B项的赌博行为,民法不调整,因此B项无法形成民事法律关系,B项错误。

民事法律关系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主要内容,民事法律关系产生意味着当事人取得权利、承担义务。

A项乙虽然指错了路的方向,但是在甲乙之间并不产生权利义务关系,因此A项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

C项甲乙只是商谈合作合同,但并没有正式签订合作合同,在甲乙之间没有形成权利义务关系,也就是没有产生民事法律关系,C项错误。

D项甲撞断了乙公司的输电线,给乙公司造成了财产损失,甲需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

甲具有赔偿的义务,乙公司具有收取赔偿款的权利,甲乙之间产生了民事法律关系,D项正确。

3.16周岁的中学生史某在一次抽奖活动中获得10万元大奖。

史某用该笔款项不仅交纳了自己的学费,还帮助父亲偿还了5万元欠款。

史某( )(2014年非法学基础课单选第22题)(分数:2.00)A.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C.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D.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解析:解析:我国《民法总则》将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6_真题-无答案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6_真题-无答案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6(总分60,考试时间90分钟)2. 民法学单项选择题第31-5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下列选项中,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是( )(2010年非法学基础课单选第31题)A. 7个月的胎儿B. 满月的婴儿C. 会画画的猩猩D. 被诽谤的死者2. 甲与乙约定:“甲的儿子如果去外地工作,甲、乙之间的房屋租赁合同即行生效。

”这一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为( )(2010年非法学基础课单选第33题)A. 消极的解除条件B. 积极的解除条件C. 消极的延缓条件D. 积极的延缓条件3. 下列各组请求权,均适用诉讼时效制度的是( )(2013年法学基础课单选第16题)A. 定金返还请求权、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缴付出资请求权B. 定金返还请求权、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C. 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存款本金返还请求权、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D. 占有物返还请求权、存款利息返还请求权、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4. 甲向乙求婚,遭拒绝,甲恼羞成怒剪掉了乙飘逸的长发,乙因此忧郁成疾。

甲侵害了乙的( )(2014年法学基础课单选第20题)A. 名誉权B. 健康权C. 身体权D. 肖像权5. 下列权利中,属于身份权的是( )(2016年非法学基础课单选第25题)A. 名誉权B. 名称权C. 隐私权D. 配偶权6. 村民甲在自家院子里挖水沟,致邻居乙家房屋地基下沉。

依据《物法权》,甲侵害了乙的( )(2011年非法学基础课单选第25题)A. 所有权B. 地上权C. 地役权D. 建设用地使用权7. 甲将从上游水源流下的水截留在自己的土地,土地位于下游的乙要求甲停止截留。

根据民法规定,乙所行使的权利为( )(2009年基础课单选第38题)A. 使用权B. 地上权C. 地役权D. 相邻权8. 2010年9月9日甲创作完成小说《坚硬的泡沫》,2012年5月4日甲去世。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模拟试卷3_真题-无答案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模拟试卷3_真题-无答案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模拟试卷3(总分74,考试时间90分钟)2. 民法学单项选择题第31-5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下列选项中,属于负担行为的是( )。

A. 免除债务B. 抛弃所有权C. 设立行纪合同D. 转让债权2. 甲欲将1万元财产赠给乙,但恐其家人反对,就伪书1万元的买卖合同。

甲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 )。

A. 真意保留B. 伪装表示C. 隐藏行为D. 重大误解3. 甲、乙双方约定,租赁合同自6月1 IZI:~始生效。

这里的“6月1日”在性质上是( )。

A. 延缓期限B. 解除期限C. 诉讼时效D. 期间4. 下列选项中,属于意思表示不自由的是( )。

A. 错误B. 乘人之危C. 单独虚伪表示D. 通谋虚伪表示5. 属于单务、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

A. 遗赠B. 遗赠扶养协议C. 赠与D. 悬赏广告6. 下列行为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

A. 甲捡到手表一块B. 乙和丙签订委托合同C. 王某撰写一篇学术论文D. 刘某在微博上公布自己对某事件的评论7. 属于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

A. 甲、乙签订质押合同,约定质权自移转质物占有时生效B. 甲、乙约定,如果甲将房屋出售,甲、乙将离婚C. 甲、乙约定,如果下雨,甲将一把雨伞送给乙D. 甲、乙约定,如果甲不赌博,乙将古扇赠给甲8. 不属于实践合同的是( )。

A.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B. 定金合同C. 保管合同D. 建设工程合同9. 可以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 )。

A. 票据行为B. 抵销行为C. 通奸行为D. 向银行借贷的行为10. 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的最本质的区别是( )。

A. 是否具有确定性B. 是否具有合法性C. 是否具有特定目的性D. 双方具有未来性1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有( )。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所有权)模拟试卷3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所有权)模拟试卷3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所有权)模拟试卷3(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民法学(总题数:27,分数:54.00)1.单项选择题第31-5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中,具有主导性的权利是( )。

A.管理权B.成员权C.共有权D.专有权√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包括专有权(空间所有权、专有部分所有权)、共有权(共同部分所有权、共同管理权)和成员权,其中,专有权占据主导地位,没有专有权,共有权和成员权毫无意义。

可见,选D项。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构成专有部分须具备的条件的是( )。

A.能够获取业主的资格√B.能够登记成为特定业主所有权的客体C.能够在构造上明确区分D.能够在功能上明确区分,具有排他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建筑区划内符合下列条件的房屋(整栋建筑),以及车位、摊位等特定空间,应当认定为专有部分(即构成专有部分必须具备3个条件): (1)具有构造上的独立性(物理上的独立性,即专有部分应当在建筑构造上能够与同一建筑物中的其他部分完全隔离),能够明确区分; (2)具有利用上的独立性(即能够被单独地使用,具有独立的使用价值),可以排他使用; (3)能够登记成为特定业主所有权的客体。

据此,B、C、D项表述构成专有部分的条件,只有A项表述并非属于构成专有部分的条件,故选A项。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的是( )。

A.有利生产B.方面生活C.等价有偿√D.公平合理处理相邻关系的基本原则有二: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

5.相邻关系的客体是( )。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2_真题-无答案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2_真题-无答案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2(总分58,考试时间90分钟)2. 民法学单项选择题第31-5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下列行为中,属于事实行为的是( )(2008年基础课单选第37题)A. 签订合同B. 承认债务C. 创作作品D. 设立遗嘱2. 公民因飞机失事失踪的,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死亡的时间要件是( )(2010年非法学基础课单选第32题)A. 飞机失事发生之日起满2年B. 政府公布失踪人员名单之日起满2年C. 飞机失事发生之日起满4年D. 政府公布失踪人员名单之日起满4年3. 下列选项中,属于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是( )(2016年法学基础课单选第11题)A. 甲将租赁的一辆汽车转让给乙B. 甲在某网店购得国家禁止销售的窃听器C. 某公司误将甲当成乙而与之签订委托合同D. 甲谎称未婚,乙信以为真与之结婚4. 下列有关自然人人格权与身份权异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2012年非法学基础课单选第32题)A. 人格权与身份权均没有直接财产内容B. 人格权与身份权均属于支配权和绝对权C. 人格权受到侵害后权利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身份权则不可以D. 人格权始于出生,身份权则以取得一定身份为前提5. 超市怀疑顾客甲盗窃超市的商品,保安将其带至办公室搜身,无果。

甲因此郁郁寡欢。

超市侵害了甲的( )(2010年非法学基础课单选第45题)A. 尊严权B. 身体权C. 健康权D. 名誉权6. 2014年3月12日,甲、乙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并于当日办理了预告登记。

合同约定,乙于3月15日支付全款,双方于3月30日前办理过户手续。

乙依约支付房款后,因甲出差双方一直未办理过户手续。

7月10日甲又将该房屋卖给丙并办理了过户手续。

2014年8月1日,乙将甲诉至法院。

此时( )(2016年非法学基础课单选第40题)A. 预告登记有效,但丙取得房屋所有权B. 预告登记有效,丙不能取得房屋所有权C. 预告登记失效,丙取得房屋所有权D. 预告登记失效,但丙不能取得房屋所有权7. 甲、乙、丙分别购买了某住宅楼(共3层)的一层、二层、三层,各自办理了房产证。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民法学民法学单项选择题第31-50小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甲、乙双方同意协议离婚。

甲因出差,故委托丙去婚姻登记机关代为办理离婚登记手续。

根据我国法律,丙( )(2012年一专一第25题) A.不得代理B.可以代理C.在取得甲书面授权后可以代理D.在取得乙同意后可以代理正确答案:A解析:办理离婚登记,是具有人身性质的行为,与结婚一样,不得代理,必须亲力亲为,故A正确。

知识模块:民法学2.甲欲出售一辆汽车,乙向甲声称受丙委托购买该车,甲托人向丙核实,丙未予否认。

甲遂将该车交给乙,乙将车开走后不知去向,甲向丙要求付款遭拒绝。

此案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2011年一专一第23题)A.由甲自行承担损失B.由乙支付车款C.由丙支付车款D.由乙、丙承担连带付款责任正确答案:C解析:对于被代理人明知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法律行为而不表示反对的情形,《民法总则》没有规定,依然可以适用原来的规定。

《民法通则》第66条第2款规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

”本题中,乙以丙的名义向甲购车.甲向丙核实,丙未予否认,可见丙在此案中构成明知他人以自己的名义而未做否认表示的情形.此时,视为同意,理论上这种情形叫做默示的授权,丙应当承担责任,故C正确。

值得说明的是,这种明知而没有表示反对的情形,有人认为直接构成表见代理,理论界此说为少数观点。

但理解为表见代理,结论不受影响。

知识模块:民法学3.甲欲按乙公司寄送的价目表上的报价购买某型号电脑一台。

某日,甲委托朋友丙转告乙公司其购买意向。

在民法上,丙是甲的( )。

(2010年一专一第34题)A.代理人B.代表人C.传达人D.居间人正确答案:C解析:代理人在民法上是指经过被代理人授权,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从事民事行为,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人。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民法学民法学单项选择题第31-50小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2013年非法学基础课单选第21题)A.甲男与乙女之间的恋人关系B.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技术转让关系C.甲公司与其分支机构之间的业务指导关系D.甲教育局与乙中学之间的管理关系正确答案:B解析:A项中甲乙之间的恋人关系不受民法所调整,不是民事法律关系;B 项的技术转让是一种合同关系,双方主体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对等,是民事法律关系;C项中的甲公司与分支机构之间的关系,主体地位并不平等,不受民法调整,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D项中甲教育局与中学的关系属于行政关系,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本题选B。

知识模块:民法学2.下列选项中,具备法人资格的是( )(2015年非法学基础课单选第22题)A.合伙企业B.个体工商户C.个人独资企业D.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正确答案:D解析: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成立的条件有: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判断是否具有法人资格的关键是看是否具有独立的财产,能否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都不能独立的承担民事责任,只有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有独立的财产,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备法人资格,D项正确。

知识模块:民法学3.下列行为中,属于代理行为的是( )(2009年基础课单选第36题)A.代人书写起诉状B.代人办理企业登记C.代入整理资料D.代人看管小孩正确答案:B解析:代理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称本人)的名义,在代理权内与第三人(又称相对人)的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民法学民法学单项选择题第31-50小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行为中,属于事实行为的是( )(2011年法学基础课单选第11题) A.立遗嘱B.修缮邻居的房屋C.喂养自家耕牛D.招待朋友的客人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中A项是民事法律行为;D项只是道义上的行为,并不发生民事法律关系;C项也不会发生民事法律关系。

B项修缮邻居的房屋,行为人主观上虽然没有发生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但客观上引起了民事法律关系(无因管理之债),是事实行为,因此选B。

知识模块:民法学2.甲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已满6年。

根据法律规定,其配偶( )(2010年法学基础课单选第21题)A.只能申请宣告甲失踪B.只能申请宣告甲死亡C.只能先申请宣告甲失踪,再申请宣告甲死亡D.既可以申请宣告甲失踪,也可以申请宣告甲死亡正确答案:D解析:宣告失踪不是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只要符合宣告死亡的条件,利害关系人就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人死亡。

甲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已满6年,既符合宣告失踪的条件也符合宣告死亡的条件。

甲的配偶既可以选择申请宣告失踪,也可以选择申请宣告死亡。

D项正确。

知识模块:民法学3.甲16周岁,无业,依靠父母生活。

某日,甲向朋友乙借款2万元,用其中的1万元买了名牌包送给男友丙,用200元为自己的手机充值,用余款购买了一张美发店的消费卡。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2015年非法学基础课单选第28题)A.甲与乙之间的借款合同有效B.甲与丙之间的赠与合同无效C.甲为手机充值的行为可撤销D.甲购买消费卡的行为效力待定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中,甲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借款行为、赠与行为和购买消费卡的行为超出了其年龄、智力范围,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AB项错误,D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试卷34(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下列选项中,属于请求权的是( )。

A.债权√B.物权C.人身权D.知识产权债权是典型的请求权,而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和继承权都是支配权。

2.下列法律事实中,属于事件范围的是( )。

A.订合同B.物的灭失√C.立遗嘱D.违反合同本题旨在考查事件与行为的界定。

事件,是指与民事主体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

如人的死亡、物的灭失等。

行为,是指受民事主体意志支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活动。

3.相对法律关系是指( )。

A.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的法律关系B.权利、义务不确定的法律关系C.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具体、特定的法律关系√D.代理人根据委托授权与相对人建立的法律关系相对法律关系是指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具体、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在相对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

债权关系是典型的相对法律关系。

不选D项,因为委托授权是单方法律行为,而相对法律关系只能由双方法律行为产生,单方法律行为不可能产生相对法律关系,如果将D项修改为“代理人基于委托合同与相对人建立的法律关系”,才是相对法律关系。

4.甲殴打乙导致乙死亡,为此甲赔偿乙家属2万元。

乙家属料理后事后,分割了乙的财产。

引起上述侵权赔偿关系和财产继承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分别是( )。

A.事件、行为B.行为、事件√C.事件、事件D.行为、行为事件是与人的意志无关的事实,而行为则反映了人的意志。

本题中,甲殴打乙致其死亡出于甲的行为意志,而继承人继承乙的遗产,对于继承人而言,属于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要素,故为事件。

5.下列民事权利救济方式中,属于公力救济的是( )。

A.依法向保证人提出承担保证责任的请求B.依法实行正当防卫C.依法实行自助行为D.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民事权利的救济方式包括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两种方式。

公力救济方式包括提起诉讼、申请仲裁、向有关机关提出保护权利的请求(如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向消费者协会提出保护权益的请求)等。

私力救济方式包括依法行使请求权(如向侵权行为人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依法向债务人提出履行债务的请求,依法向保证人提出承担保证责任的请求)、自卫行为(如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自助行为等。

可见,只有D项表述属于公力救济。

6.下列选项中,能够成为民法上的物的是( )。

A.钻石√B.空气C.安装在腿上的假肢D.商标备选项中,只有A项表述的钻石可以成为民法上的物,故选A项。

民法上的物必须具有稀缺性,空气不能成为民法上的物,因为空气能够无限满足人的需要,不具有稀缺性,故不选B项。

如果假肢与人体分离,可以成为民法上的物,但如果是安装在腿上,就不能成为民法上的物,因为该假肢已经成为人体的一部分,对于将他人假肢打掉而致他人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犯人身权的侵权行为,而不应当认定为侵犯物权的侵权行为,故不选C项。

商标属于智力成果,是知识产权的客体,而不是物权的客体,故不选D项。

7.下列物中,属于主物和从物关系的是( )。

A.汽车和汽车上的轮胎B.鞋子和袜子C.桌子和凳子D.空调和遥控器√备选项中,只有D项表述的空调和遥控器属于主物和从物的关系,故选D项。

桌子和凳子,鞋子和袜子,都不具有客观上、经济上从属于另一物的特点,也不具有补充另一物效用的作用,因而不能认定为主物和从物的关系,故不选B、C项。

主物和从物都必须是独立的物,从物不能成为主物的一部分,因此汽车和轮胎、房子和窗户、裤子和拉锁等都不是主物和从物的关系,故不选A项。

如果将A项表述修改为“汽车和备胎”,则是主物和从物的关系。

典型的主物和从物关系还有:船和船桨(船桨不能和船连接建造,否则不能成为主物和从物的关系——编者注)、领带和领带夹、门和钥匙、鼠标和鼠标垫等。

但茶缸和茶碗、钢笔和笔帽、烟和烟盒等,不是主物和从物的关系。

8.下列物中,属于孳息的是( )。

A.椰子树上长着的椰子B.采石场主从山上开采下来的石料C.宰羊获得的羊肉D.因持有股票获得的股息√备选项中,只有D项表述的股息属于孳息中的法定孳息,故选D项。

原物和孳息都必须是独立的物,A项表述的长在树上的椰子不能认定为孳息,但如果将椰子摘下,则属于孳息,故不选A项。

B项表述的开采的石料属于劳动成果,而非孳息,因为天然孳息必须是依照原物的自然属性获得的收益,石料并非基于原物的自然属性而获得,且不是收益,因而不是孳息,故不选B项。

C项表述的情形和B项相似,因而也不是孳息。

关于不能认定为孳息的常见实例如:农田、水源不能认定为大地的孳息;电力、热力不能认定为管道的孳息;象牙不能认定为大象的孳息(但鹿茸可以认定为孳息——编者注)。

9.下列各物中,属于种类物的是( )。

A.一幅古画真品B.一袋大米√C.一套绝版的邮票D.一件古玩珍品大米可以用相同品质的大米替代,属于种类物,故选B项。

古画真品、绝版邮票、古玩珍品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物,是特定物而不是种类物,故不选A、C、D项。

10.(2011年真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法上的物的是( )。

A.金银制品B.空气√C.货币D.枪支民法上的物是指存在于人体之外,能为人所控制并且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有体物。

民法上的物必须存在于人体之外;能为人所控制;能够满足人类需要;是有体物。

只有B项表述不符合上述特征,故选B项。

11.(2011年真题)下列权利中,属于相对权的是( )。

A.配偶权B.抵押权C.邻接权D.债权√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和继承权属于绝对权,债权是相对权。

本题中,配偶权属于人身权,抵押权属于物权,邻接权属于知识产权,它们都是绝对权,只有债权是相对权,故选D项。

12.(2012年真题)下列各组财产中,构成主物与从物关系的是( )。

A.赵某的房屋和房门B.李某的手表和孙某的表带C.钱某的电视机和遥控器√D.周某的汽车和车轮两种以上的物互相配合、按照一定的经济目的组合在一起时,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物,配合主物的使用而起辅助作用的是从物。

典型的主物和从物的关系包括鼠标和鼠标垫、门锁和钥匙、空调和遥控器、领带和领带夹等。

可见,C项表述的情形构成主物和从物的关系,故选C项。

在主物和从物的关系中,主物和从物都必须是独立的物,从物不能是主物的组成部分。

因此,房屋和房门、房屋和窗户、房门和门把手等,都不能认定为主物和从物的关系。

可见,A、D项表述不构成主物和从物的关系,故不选A、D项。

在主物和从物的关系中,主物和从物的所有权必须属于同一人。

因此,B项表述的情形不构成主物和从物的关系,故不选B项。

13.(2013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

A.甲男与乙女之间的恋人关系B.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技术转让关系√C.甲公司与其分支机构之间的业务指导关系D.甲教育局与乙中学之间的管理关系B项表述是技术转让合同法律关系,合同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故选B项。

A项表述的恋人关系不属于民法调整范围,不是民事法律关系,故不选A项。

C项表述是广义的行政隶属或行政指导关系,不是民事法律关系,故不选C项。

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于平等主体之间,D项表述的教育局和受其管理的中学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故不选D项。

14.(2014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法律事实的是( )。

A.王某报考公务员B.孙某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C.崔某请李某吃饭D.林某代孪生妹妹举行结婚仪式民事法律事实即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备选项中,只有B项表述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因而是民事法律事实,具体而言,B项表述的情形是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实行为,故选B项。

A项表述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故不选A项。

民事法律事实能够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后果,C项表述仅是单纯的社会生活事实,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不是民事法律事实,故不选C项。

民事法律事实须为民事法律规范支配的事实,生活中的仪式、道德等,不能由民事法律规范所确认,不是民事法律事实,故不选D项。

15.(2015年真题)下列民事权利中,属于支配权的是( )。

A.甲对无权代理的追认权B.乙对自身肖像的使用权√C.丙因受欺诈享有的撤销合同的权利D.丁被他人打伤享有的请求赔偿的权利根据权利的作用,可以将民事权利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

支配权是对物的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B项表述中,乙对自身肖像的使用是乙行使支配权的表现,故选B项。

A项表述的追认权、C项表述的撤销权是形成权。

D项表述的是请求权,而非支配权。

16.(2016年真题)下列民事法律关系中,需要两个法律事实才能产生的是( )A.抵押关系B.溃嘱继承关系√C.侵权赔偿关系D.婚姻关系遗嘱继承关系中,需要被继承人立有合法有效的遗嘱和立遗嘱人死亡两个法律事实,这在理论上被称为民事法律事实构成。

可见,选B项。

17.关于事实行为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事实行为是合法行为√B.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C.事实行为能够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D.事实行为不同于民事法律事实事实行为可因合法行为而发生(如无因管理),也可能因不合法行为而发生(如侵权行为)。

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因此又称为“非表意行为”,以区别于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

事实行为中虽然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产生、变更和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但客观上确实产生了一定的法律后果。

事实行为具有行为人的意志因素,民事法律事实包括事件和行为,其内涵广于事实行为。

18.属于民事法律事实的是( )。

A.打鼾B.友谊C.先占√D.开花民事法律事实具有法律规定性,以此区别于客观事实。

打鼾、友谊、开花属于客观事实。

19.关于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之一B.权利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C.人身权的客体为人身利益D.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与一定的物质利益相联系民事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构成;权利在特定情形下也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如权利质押);人身权的客体为人身利益;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体现了一定的物质利益,势必与一定的物质利益相联系。

20.下列选项中,属于事件的是( )。

A.某人精神失常√B.拾得遗失物C.善意取得D.立遗嘱备选项中,只有某人精神失常是事件,因为精神失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选A项。

拾得遗失物和善意取得是事实行为,立遗嘱是法律行为。

21.属于行为的是( )。

A.梦游B.地震C.结婚√D.生子行为是有人的意志因素的,梦游、地震、生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属于客观事实而不是行为。

22.不属于事实行为的是( )。

A.不当得利√B.债的标的的给付行为C.无因管D.先占通说认为,不当得利属于事件,而不是事实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