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胚胎学理论

合集下载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20章 胚胎学绪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20章 胚胎学绪论
腹部 时间:大多在排卵后12-24
小时内
(一)受精的过程分为三期 1.顶体反应:精子释放顶体酶,溶蚀放射冠和透明
带的过程 精子释放顶体酶,解离放射冠卵泡细胞 精子与精子受体 ZP3 结合,释放顶体酶,在透明 带形成孔道
2.精卵细胞融合: 次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排出第二极 体;精子细胞核进入卵母细胞 雄原核、雌原核形成并融合,受精卵形成;
第20章 胚胎学绪论 General Embryology
精、卵膜接触
精子进入卵子的刹那间
一、胚胎学内容 1.胚胎学定义: 研究从受精 卵发育为新 生个体的过程 及其发育 机理的科学
2. 胚胎学的研究内容: 包括生殖细胞发生、受 精、胚胎发育、胚胎与 母体关系、先天 性畸形等
3. 胚胎发育时间以及分期 胚胎发育(38周,266天) (1). 胚期: 受精-第8周末
外胚层 中胚层 内胚层
脊索
脊索出现 口咽膜、泄殖腔膜出现
2020/10/23
第18天胚盘 3(9 示脊索形成)
第3周小结(主要变化)
①出现中胚层,三胚层胚盘形成 ②中轴结构建立 ③口咽膜和泄殖腔膜形成 胚外中胚层的变化
三、胚层分化和胚体外形建立 (第4~8周) (一)三胚层的分化
1、外胚层的分化----神经系统、皮肤表皮等
约在第五周出 齐,共约42~44 对。
间介中胚层
轴旁中胚层 间介中胚层 侧中胚层
侧中胚层的分化
体壁中胚层 胚内体腔 脏壁中胚层
胚内体腔 胚外体腔
3、内胚层的分化
原始消化管的形成:内胚层构成卵黄囊的顶, 在胚盘向腹侧的卷褶变化下,内胚层被卷成原始消 化管。
矢状面
横断面
A
B
卵黄囊

《组织胚胎学教案》课件

《组织胚胎学教案》课件

《组织胚胎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组织胚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掌握组织胚胎学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性1.2 组织胚胎学的历史发展回顾组织胚胎学的发展历程了解组织胚胎学的重要发现和突破1.3 组织胚胎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组织胚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了解组织胚胎学的实验流程和操作技巧第二章:细胞学基础2.1 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掌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2 细胞增殖与分化了解细胞增殖的方式和周期掌握细胞分化的机制和过程2.3 细胞信号传导了解细胞信号传导的基本原理掌握细胞信号传导的途径和作用机制第三章:组织的结构与功能3.1 上皮组织了解上皮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掌握上皮组织的分类和特点3.2 结缔组织了解结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结缔组织的分类和特点3.3 肌肉组织了解肌肉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肌肉组织的分类和特点3.4 神经组织了解神经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神经组织的分类和特点第四章:胚胎发育与胚层形成4.1 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了解胚胎发育的阶段和特点掌握胚胎发育的过程和机制4.2 胚层形成与器官发生了解胚层形成的过程和特点掌握器官发生的机制和规律4.3 胚胎干细胞了解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和特点掌握胚胎干细胞的应用和前景第五章: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5.1 显微镜技术了解显微镜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显微镜观察组织和细胞的方法和技巧5.2 组织切片技术了解组织切片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掌握不同类型的组织切片制作方法5.3 胚胎染色技术了解胚胎染色原理和常用染色方法掌握胚胎染色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组织胚胎学教案》PPT课件第六章:上皮组织6.1 上皮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详细介绍上皮组织的种类及其在人体中的分布探讨上皮组织的功能及其在维持身体稳态中的作用6.2 常见上皮组织的形态特征通过图片展示几种典型的上皮组织结构分析不同上皮组织的形态特征及其适应性6.3 上皮组织的与更新讲解上皮组织的过程探讨上皮组织的更新机制第七章:结缔组织7.1 结缔组织的种类与功能介绍结缔组织的分类及其特点探讨结缔组织在人体中的功能7.2 结缔组织的基本结构详细解析结缔组织的基本结构组成分析结缔组织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7.3 结缔组织的生物学功能讲解结缔组织在人体中的生物学功能探讨结缔组织在疾病中的作用第八章:肌肉组织8.1 肌肉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介绍肌肉组织的分类及其特点探讨肌肉组织在人体运动中的功能8.2 肌肉组织的生理特性讲解肌肉组织的生理特性及其机制分析肌肉组织生理特性在运动中的作用8.3 肌肉组织的与发育讲解肌肉组织的过程探讨肌肉组织的发育机制第九章:神经组织9.1 神经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介绍神经组织的结构及其特点探讨神经组织在信息传递中的功能9.2 神经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详细解析神经细胞的基本结构分析神经细胞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9.3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讲解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探讨神经冲动的传导机制第十章:组织胚胎学实验实践10.1 实验材料与设备介绍组织胚胎学实验所需的材料与设备分析实验材料与设备的选择标准10.2 实验操作步骤与技巧讲解组织胚胎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探讨实验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10.3 实验结果观察与分析介绍实验结果的观察方法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目的的关系《组织胚胎学教案》PPT课件第十一章:内分泌组织11.1 内分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了解内分泌组织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内分泌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机制11.2 内分泌腺体介绍主要的内分泌腺体及其分布探讨内分泌腺体的分泌调节和激素作用11.3 内分泌组织的临床意义分析内分泌组织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了解内分泌组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第十二章:淋巴组织12.1 淋巴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了解淋巴组织的定义和组成掌握淋巴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机制12.2 淋巴器官介绍淋巴器官的种类及其功能探讨淋巴器官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12.3 淋巴组织的临床意义分析淋巴组织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了解淋巴组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第十三章:血液组织13.1 血液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了解血液组织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血液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机制13.2 血细胞的发生与成熟介绍血细胞的发育过程和分化探讨血细胞成熟过程中的调控机制13.3 血液疾病的临床意义分析血液疾病的发生机制了解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第十四章:生殖组织14.1 生殖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生殖组织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生殖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机制14.2 生殖器官的发育与成熟介绍生殖器官的发育过程和成熟探讨生殖器官成熟过程中的调控机制14.3 生殖组织疾病的临床意义分析生殖组织疾病的发生机制了解生殖组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第十五章:组织胚胎学实验操作与分析15.1 实验操作流程讲解组织胚胎学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步骤探讨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15.2 实验结果分析介绍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方法掌握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技巧重点和难点解析:上皮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结缔组织的种类与功能、肌肉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是组织胚胎学的基础知识,需要重点掌握。

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及胚胎学 ppt课件

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及胚胎学 ppt课件
Page 19
4.前臂部及前脚部肌:分为背外侧的伸肌 和掌内侧的屈肌
⑴腕桡侧伸肌:位于桡骨的背侧,伸腕、指关节 ⑵指总伸肌:肌腱分在掌骨远端分为两支,分别沿第3、4指 背侧下行 ⑶指外侧伸肌:又称第4指固有肌,有伸指、腕关节作用 ⑷指内侧伸肌:又称第3指固有肌,马无此肌,有伸第3指的作用 ⑸腕外侧屈肌:又称尺外侧肌,止于副腕骨和第4掌骨,曲腕、 伸肘 ⑹腕尺侧屈肌:可屈腕、伸肘 ⑺腕桡侧屈肌:与桡骨内侧缘形成前臂正中沟 ⑻指浅屈肌:肌腱分别止于第3、4,曲指、腕关节 ⑼指深屈肌:以三个头起,后三个头的腱合并,曲指、腕关节
冠骨(中指节骨)和蹄骨(远指节骨)
Page
13
籽 骨
⑵后肢骨
后 肢 骨
髂骨:髂骨翼 髋骨 耻骨:耻骨联合 髋臼,骨盆联合 坐骨:坐骨联合、坐骨结节 股部骨骼 股骨 :近端有股骨头(股骨头凹)、马的第三转子发达 膑骨
小腿骨 胫骨
腓骨 后足骨 跗骨 跖骨 趾骨 籽骨 骨盆:由两侧髋骨、荐结节阔韧带,背侧的荐骨和前4枚尾椎 共同围成的结构
Page 细胞核:遗传信息的贮存场所,主要由核膜、核质、核仁和 3
2. 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分裂:分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每个细胞周 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又分为DNA合成前期G1期、合 成期S期和后期G2期)和分裂期
细胞分化:幼稚细胞(低分化细胞)常称为干细胞 细胞衰老与死亡 细胞凋亡:细胞程序化死亡 二、动物体各部位名称和解剖学常用方位术语
Page
16
第四单元 肌肉
一、基本概念
1. 肌肉的构造:包括肌腹(能收缩)和肌腱(不能收缩) 2.肌肉的辅助结构:筋膜、腱鞘和粘液囊
二、头部肌
三、躯干肌
1. 咬肌:位于下颌支外侧,可上提下颌骨(闭口),交替收缩,使下颌左右 运动

组织与胚胎学PPT课件 上皮组织

组织与胚胎学PPT课件 上皮组织

(氧化)
(试剂) 沉淀物
人结肠 (过碘酸-雪夫反应)
(四)免疫细胞化学术 (五)同位素示踪术 (六)原位杂交术 (七)图象分析术 (八)细胞培养术和组织工程
第二章 上皮组织
(epithelial tissue ) 组成 大量细胞,少量间质 分布 体表,管、腔、囊内表面 特点
① 大量细胞密集成层,间质少
内含丝状物,
——中间连接
细胞膜胞质面
附有致密物和
细丝 功能 粘着/保持/传递
中间连接 (透射电镜) ——中间连接
(3) 桥粒 (desmosome)/粘着斑
位于 中间连接深部
—中间连接
20-30NM
——桥粒
桥粒 (电镜模式图) ———相邻两细胞间间隙
————致密中线 ————附着板 ——张力细丝
镀一层碳膜和合金膜,用扫描电镜 观察的方法。
作用: 观察细胞表面的立体结构
柱状细胞表面(扫描电镜)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术
利用某些化学试剂与组织或细胞内的某种
物质起反应,形成有色终末物,对某种物质
作定位、定量及与功能相关的研究
过碘酸—希夫反应(PAS反应)
显示多糖或蛋白多糖常用方法
多糖 + 过碘酸 →多醛 +无色品红 →紫红色
变移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单层鳞状上皮) (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
细胞扁平,胞质薄,核扁平,居中
•内皮 •间皮 •其它
单层扁平上皮— 基膜—————
结缔组织—————
内皮(endothelium) 在心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
扁平上皮
毛细血管——
间皮(mesothelium)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
强调组织学和胚胎学在医学研 究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干细胞 研究和组织再生。
总结
1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联
系和区别
总结组织学和胚胎学的联 系和区别,强调它们在生 物学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的互补性。
2 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望组织学和胚胎学的未 来发展方向,如组织工程 和胚胎干细胞研究。
3 研究意义和社会价值
强调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 究意义和社会价值,如促 进疾病治疗和生殖健康。
3
不同胚层和器官的形成过程
解释胚层和器官的形成过程,如原肠胚层和中胚层的分化。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应用
组织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 用
探讨组织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 中的重要性,如组织活检和病 理学分析。
胚胎学在生殖医学中的应 用
说明胚胎学在辅助生殖技术和 胚胎选择中的应用,如体外受 精和基因编辑。
组织学和胚胎学在医学研 究中的重要性
细胞和组织的分类
解释不同种类的细胞和组织,并说明它们在身体 中的功能。
组织学技术和常用染色方法
介绍组织学研究中的常用技术和染色方法,如切 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
胚胎学
1
胚胎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阐述胚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包括早期胚胎学和现代胚胎学的研究方法。
2
胚胎发育的阶段和特征
描述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和特征,例如受精、分裂、胚胎腔形成等。
《组织学与胚胎学》PPT 课件
本课件介绍了组织学和胚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组织学的原则、组织的结构 和功能,以及胚胎发育的阶段和形成过程。
组织学
组织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介绍组织学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包括细胞和细胞 组织的结构特点。
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探讨各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例如神经组织、肌 肉组织和结缔组织。

人卫版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409页)

人卫版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409页)
组织切片标本
组织切片制作基本过程:
1、取材固定: 取新鲜组织块用固定剂固定。 原貌 固定包埋酒精透、光甲醛 染色封片
2、脱水包埋: 固定后的组织用石蜡包埋成
硬块,以切片刀切成薄片。
光镜结构的计5~量10单u位m: um (微米) 3、切片染色1um封=片1/:1000 m组m 织(毫切米片)贴于载玻片上经
一、发展概况及研究内容与意义:
组织学概念 研究内容 基本组织 微细结构
二、组织学研究方法:
(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术 (二)电子显微镜术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方法: (供大家学习参考)
1、注意平面形态和立体结构的关系; 2、注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3、注意结合图片进行学习; 4、学会归纳总结,注意章节内容的联系; 5、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血液
致密结缔组织
软骨
脂肪组织

网状组织
功能: 连接支持、防御保护、营养修复、
内皮: 在心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
扁平上皮。
毛细血管——
间皮:
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单 层扁平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其它部位
肾小囊壁层
2.单层立方上皮 细胞立方,核圆,居中
单层立方上皮:
3.单层柱状上皮 细胞柱状,核长圆,近基底部 (可夹有杯状细胞)
单层柱状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 杯状细胞 ———— 柱状细胞
基本 组织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组织 —神经组织
光镜结构:
一般显微镜下所见的结构
微细结构 电镜结构:(超微结构)
电子显微镜下显示的结构
* 组织学研究的意义: 生物化学、病理学
二、组织学研究方法
(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术 (分辨率0.2um)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1、闰盘(部位、光镜、电镜结构)心肌纤维呈不规则的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联成网。

连接处染色较深,称闰盘。

电镜结构:闰盘的横向部分位于Z线水平,有中间连接和桥粒,使心肌纤维间的连接牢固,在闰盘的纵向部分存在缝隙连接,便于细胞间化学信息的交流和电冲动的传导,分别使心房肌和心室肌整体的收缩和舒张同步化。

2、突触小泡突触前成分内含许多突触小泡,还有线粒体、微丝和微管等。

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

含乙酰胆碱的突触小泡多是圆形清亮小泡,含单胺类递质的则是小颗粒型小泡,含氨基酸类递质的多为扁平清亮小泡,含神经肽的往往是大颗粒型小泡。

3、胚期从受精卵形成到第8周末为胚期,在此期,受精卵由单个细胞经过迅速而复杂的增殖分化,历经胚的不同阶段,发育为各器官、系统与外形都初具雏形的胎儿。

4、抗原提呈细胞抗原提呈细胞是指能捕获和处理抗原,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并将抗原提呈给T细胞,激发后者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主要有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5、哈佛斯系统又称骨单位,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多,长筒状,其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

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哈佛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

6、普肯耶纤维组成房室束及其各级分支,位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

普肯耶纤维较普通心肌纤维短而粗,形状常不规则,染色浅,有1-2个细胞核,胞质中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肌原纤维较少,细胞间有发达的闰盘。

普肯耶纤维穿入心室肌层与普肯心肌纤维相连,将冲动快速传递到心室各处,导致所有心室肌纤维同步舒缩。

7、库普佛细胞肝血窦内有定居的肝巨噬细胞,又称库普佛细胞,其形态不规则,胞质嗜酸性。

细胞表面有大量皱褶和微绒毛,并以板状和丝状伪足附着在内皮细胞上,或穿过内皮窗孔和细胞间隙伸入窦周隙。

胞质内有发达的溶酶体,并常见吞噬体和吞饮泡。

肝巨噬细胞由血液单核细胞分化而来,在清除从门静脉入肝的抗原异物、清除衰老的血细胞和监视肿瘤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一、名词解释1、组织: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

2、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3、HE染色: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4、嗜酸性:易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5、嗜碱性: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6、中性:在HE染色中,既不是嗜碱性的也不是嗜酸性的,介于二者之间的性质。

7、腺:是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

8、内分泌腺:有的腺没有导管,分泌物(为激素)释入血液。

9、外分泌腺:有的腺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

10、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电镜下表面为细胞膜,细胞质内周边含有9组双联微管,中央为两条单微管,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可将细胞表面的分泌物和颗粒物质等定向推送。

11、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使细胞的表面积显著增大,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12、连接复合体:是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这四种细胞连接,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紧邻存在则称连接复合体。

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单核细胞和由其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

2、肥大细胞:细胞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而圆,染色深,居中。

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碱性分泌颗粒,可被醛复红等染成紫色,内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参与过敏反应。

3、结缔组织:由细胞核大量细胞外基质构成。

4、浆细胞:浆细胞合成与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

呈卵圆形或圆形;核圆,偏于一侧,异染色质常呈粗块状,从核中心向核被膜呈辐射状分布,胞质丰富,呈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

1、网织红细胞:新生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这些细胞尚残余着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网状。

2、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起起源于胚胎第三周的卵黄囊壁处的血岛,出生后主要在红骨髓,脾,淋巴结等或者外周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胚泡形成和植入
排卵、受精和植入模式图
1.卵裂:
受精卵的细胞分裂,分裂后称为卵裂球。 30小时:2细胞 45小时:4细胞 3天:16细胞,桑椹胚。
受精卵细胞分裂
一边分裂一边向子宫移动
2.胚泡的形成
内细胞群
极端滋养层
*第4~6天,卵裂球形 成中空的胚泡(blastocyst)。
胚泡由输卵管移向 子宫腔内。
。 羊膜贴于绒毛膜,胚外体腔消失。 羊膜腔扩大,子宫腔消
羊膜腔

2.羊膜 (2)羊膜与羊水的功能 羊膜上皮和胎儿产生羊水。 分娩前正常量为1000-1500ml。
五、胎膜和胎盘
2.羊膜 (2)羊膜与羊水的功能 ·羊膜腔内羊水的功能 ·胚胎活动自由,防止胚胎粘连 ·免受外力压迫和震荡。 ·临产扩张宫颈和冲洗产道。
胚外中胚层
三级绒毛干:次级绒毛干和毛细血管。
初级 次级
绒毛膜
三级
五、胎膜和胎盘
1.绒毛膜 (2)绒毛膜的分布和变化 随着绒毛膜的发育形成两种类型: • 平滑绒毛膜 包蜕膜周围,退化消失。 • 丛密绒毛膜 基蜕膜处,生长茂密。
子宫腔 包蜕膜 平滑绒毛膜
壁蜕膜
绒毛膜
羊膜腔 绒毛 底蜕膜 脐带
丛密绒毛膜
胚胎学总论 教学目的要求:
1、能描述胚泡形成与植入; 2、能描述二胚层时期及胚盘形成; 3、能理解胚体的形成及胚层的分化; 4、能了解三胚层胚盘形成以及胎膜与胎盘。
胚胎学
研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过程及其机制的科学。
·生殖细胞的形成 ·受精 ·胚胎发育 ·胚胎与母体的关系 ·先天性畸形发生
胚胎发育分期:
胚胎发育分三期,共38周,266天。 胚胚期:从受精(第1天)至第8周末
胎期:胎儿生长(第九周)至出生
胚胎学的意义:
同基础和临床学科关系密切
·组织学
·妇产科学
·病理学
·儿科学
·遗传学
·计划生育和优生学
·发育生物学 ·男性科学
·生殖工程学
·肿瘤科学
总论
• 生殖细胞和受精
• 卵裂和胚泡形成 • 植入和胚层形成 • 胚体形成和分化 • 胎膜和胎盘 • 胚体双胎、多胎
和联胎外形特征
一、 生殖细胞和受精
(一)生殖细胞(略) (二)受精
精子进入卵子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1.受精的时间和地点:
时间在排卵后12小时内。 地点于输卵管壶腹部。 2.受精的意义: 激发卵裂、形成受精卵(新的个体)及恢复 染色体数目(新的性状)、决定性别。
胚泡植入及胚层的形成过程是如何的呢?
第二周:
植入和二 胚层形成
内细胞群形成 2 层
上胚层和下胚层
胚盘上下出现 2 个腔
羊膜腔和卵黄囊
胚泡腔出现第 2 个腔
胚外体腔
2.三胚层形成:
二胚层胚盘的上胚层 细胞在中线细胞形成原条 和原结。原沟深侧细胞扩 展形成胚内中胚层,继而 一部分细胞进入下胚层全 部置换了下胚层细胞而形 成内胚层,原上胚层改称 为外胚层,至此,胚盘形 成:外胚层、中胚层和内 胚层。
羊膜腔
羊膜
临床实践联系
·羊膜腔穿刺检查羊水,诊断胎儿发育 。
·羊水量反映胎儿发育 500ml以下羊水过少,无肾或尿道闭 锁。 2000ml以上羊水过多,消化管闭锁。
胎膜和胎盘
五、胎膜和胎盘
3.卵黄囊 (1)卵黄囊的形成 胚体内胚层上皮围于其下方形成。 (2)卵黄囊的演变 退化后被包于脐带。
胚泡腔
滋养层
胚泡的结构模式图
小结
3.植入过程
植入(implantation):受精后第6~7天,胚泡外的透明带消 失继而逐渐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于第11~12天结束。
胚泡植入子宫内膜
相贴 溶解 埋入 修复
正常植入的部位——子宫体、底部
子宫底部
植入条件:
1、内膜处在分泌期 2、胚泡按时进入宫腔 3、透明带按时消失
四、胚体的形成和胚层的分化
(二)胚层分化
外中 内 胚胚 胚 层层 层
结咽缔与组消织化、管肌上组皮织 中枢血和消液周化、围腺软神肝骨经胰和系等骨统 表皮心及气血其管管附与系属肺统物上皮 肾上肾腺甲和髓状泌质腺尿、管甲道状旁腺
生胸殖腺系和统膀胱上皮
五、胎膜和胎盘
为胚胎的附属结构 保护、营养、呼吸和排泄和内分泌作用。 胎膜包括:
胚外体腔
五、胎膜和胎盘
1.绒毛膜 (3)绒毛膜的功能 早期从子宫蜕膜中吸收营养和氧气。 后期丛密绒毛膜参与胎盘的组成。
临床病理联系:
绒毛膜的病理变化 · 发育不良:胚胎缺乏营养或死亡。 · 葡萄胎(水泡状胎块):
滋养层增生过度,绒毛水肿。 · 绒毛膜上皮癌:绒毛膜上皮细胞恶变。
五、胎膜和胎盘
2.羊膜 由羊膜上皮和胚外中胚层组成。 (1)羊膜的演变 胚体增长,突向羊膜腔,羊膜腔扩大
蜕膜(decidua): 基蜕膜 包蜕膜 壁蜕膜
三、胚层形成
1.二胚层的形成:
内细胞群
上胚层 下胚层 (柱状) (立方状)
两层紧贴形成二胚 层胚盘。
上胚层上方 下胚层下方
羊膜腔 卵黄囊
上胚层 下胚层
内细胞群形成上下两层
胚外中胚层形成:
回顾受精卵第二周的变化:
滋养层形成 2 层
细胞滋养层和合体滋养层
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和脐带。 胎盘包括:
丛密绒毛膜和基蜕膜。
五、胎膜和胎盘
1.绒毛膜 滋养层表面形成的突起为绒毛。 (1)绒毛的组成 滋养层细胞和其内面的胚外中胚层。 包在胚胎外和子宫蜕膜相接触。
内细胞群 胚泡腔
滋养层
细胞滋养层 合体滋养层
五、胎膜和胎盘
1.绒毛膜
(2)绒毛的演变 根据其演变过程可分为三级结构: 初级绒毛干: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养层 次级绒毛干: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养层
胚内中胚层形成
外胚层 中胚层 内胚层
三胚层的形成
畸胎瘤:
原结向头端延伸成脊索 ,脊索向前伸长,原条向 尾缩短、退化,若残留则 形成骶尾部畸胎瘤。
三胚层3D虚拟模型
卵裂、胚泡形成及植入、胚层的形成回顾
知识扩展:克隆(clone)
四、胚体的形成和胚层的分化
(二)胚体形成
扁形圆盘状胚盘形成圆柱形胚体。 头尾生长快于左右,头尾褶出现。 中部生长快于边缘,侧褶出现。 外胚层生长快于内胚层,内胚层卷于体内。
子宫体部
植入部位异常:
植入异常——输卵管妊娠:
输卵管膨大 胎儿
植入异常——前置胎盘:
前置胎盘 子宫颈内口植入
试管婴儿
*胚泡滋养层变化: 形成二层,为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养层。
合体滋养层: 外层,细胞界限不清。
细胞滋养层: 内层,细胞界限清楚。
植入的3D虚拟模型
植入中:
植入完成:
*植入后子宫内膜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