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顾心怿院士演讲有感作文
您好,院士中小学生优秀精选作文

您好,院士中小学生优秀精选作文
宁波高教园区就在我家旁边,这里树木郁郁葱葱,草儿翠绿欲滴,花儿多姿多彩,河水清澈见底。
宁波院士雕塑馆就坐落在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
雕塑馆的前面,有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巴音朝鲁爷爷习题写的“宁波院士雕塑馆”七个刚毅有力的大字。
我们顺着右边的台阶拾级而上,便来到了雕塑台。
我认真数了数,一共有89位院士,其中还有3位女院士呢!在这些院士中,年纪最大的是纪育沣爷爷,1899年出生;健在的院士中,贝时璋爷爷今年106岁了,真是一位“老寿星”呀!咦,那不是童第周爷爷吗?以前只在语文书中读到过他为国争光的故事,现在就站在他的面前,一股敬意油然而生。
沿着石阶,我一个院士一个院士看过去,他们有的眉开眼笑,大概是实验做成功了吧!有的略带愁容,是不是遇到了一个科学难习题?有的步履匆匆,仿佛要赶回实验室;有的悠然自得,可能又有了一项新发明。
我最喜欢的是血液学专家陈赛娟奶奶,因为我长大了也想当一名像她那样的医生。
你看她面带笑容,手拿讲义,迈开大步,朝前走去,大概是急着去给学生们讲课吧!漫步在这些伟人中间,我仿佛漫步在科学的海洋里;仰望着他们慈祥的面容,我仿佛感到自己的心也在和他们一起跳动。
1。
最新《感动中国》观看心得体会范文10篇

最新《感动中国》观看心得体会范文10篇《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节目于2003年2月14日20: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感动中国观看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最新《感动中国》观看心得体会1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热爱祖国从感叹句改为了问句。
现在的社会,知道周迅的人比知道鲁迅的'人多,会唱的流行歌曲不知道是爱国歌曲的几倍。
有时,如果发现了歌词中有些美妙的句子,经常会拿去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可是,我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的国歌的呢?觉得它平庸无奇,觉得它已经out了,觉得,如果唱国歌就是在降低自己的档次。
但是你知道吗?我们的国歌包含着多少历史伟人的呐喊。
在战争时代鼓舞了多少人心啊!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信念、坚持和毅力。
在战士们的心中,国歌里的一词一句都是祖国给他们最大的勇气和鼓励。
也许爱国的歌曲并没有流行歌曲fashion,但是它代表的价值和意义却比那些流行歌曲高出千倍万倍。
热爱祖国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内心深处最诚恳、最真挚的呐喊,唯有全国人民都热爱祖国这个大家园,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富裕、更加昌盛更加美好。
让我们从心底呐喊:“我爱我的祖国!”最新《感动中国》观看心得体会2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粘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最新《感动中国》观看心得体会3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院士讲座观后感

院士讲座观后感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一场院士的讲座。
哇,这可真是一场让我收获满满的经历啊!院士一上台,那种气场就扑面而来。
你能感觉到他身上那种知识渊博的气息,就像一座知识的大山站在你面前。
他开始讲的时候,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他的声音沉稳又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知识的种子,播撒在我的心田里。
我原本以为这种讲座会很枯燥,全是些高深莫测的理论和数据。
不过呢,院士真的很厉害,他能把那些复杂的东西讲得很通俗易懂。
他举了好多生活中的例子,就像把那些高高在上的知识拉到了地面上,让我们这些普通人也能摸得着、看得清。
比如说,他在讲某个科学原理的时候,就拿我们日常用的手机做例子,我一下子就明白了。
这让我觉得,科学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小物件里。
在讲座过程中,我还特别佩服院士的那种热情。
你想啊,他在这个领域研究了那么多年,还能像第一次发现这些知识一样充满激情地讲给我们听。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那光芒就像是对科学无尽的热爱。
我就想啊,要是我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也能有这么持久的热情就好了。
我常常是刚开始的时候充满干劲儿,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没那么有兴致了。
看到院士这样,我真是感触良多啊。
而且啊,院士在讲座里还提到了科学研究中的困难和挫折。
他轻描淡写地说着那些曾经的艰难,可是我能想象到背后的不容易。
这让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想要取得成绩就得有克服困难的决心。
我有时候遇到一点小麻烦就想放弃,现在想想,真不应该啊!不过呢,讲座里也有一些我似懂非懂的地方。
可能是我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吧。
院士提到的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向,我听着就像在听天书一样。
但是这也激起了我想要学习更多知识的欲望。
我就想啊,我得赶紧去多读点书,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说不定下次再听到类似的讲座就能全听懂了呢!这场院士讲座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科学知识新的认知大门。
我现在满脑子都是讲座里的内容,还在不断地回味呢!你要是有机会参加这样的讲座,也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真的,强烈推荐!。
聆听大师

聆听大师2013级海洋资源与环境孙润隆聆听大师的声音是一场洗礼和一种幸福。
的确,我们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很难有机会如此密集地接受如此多位专家学者的讲演熏陶。
参加此次论坛,是我们的荣幸。
在海大建校90周年校庆之际,于10月18日、19日,历时一天半的时间,第三届“科学-人文-未来”论坛,围绕着“教育实现梦想”的主题,在19位文史哲专家以及科教、企业界专家的共同参与下,胜利完成。
我十分有幸,作为海大学子参加了这次论坛。
整个经历中,我的收获和提高是很大的,深深被大师们的智慧和风采所吸引,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将起到很大的影响。
本次论坛让我对科学和人文这两个方面有了更深刻的影响,它们并不像人们定性思维中的那样完全不同、格格不入,也不只是简单的存在交集和对立。
科学和人文是相辅相成、交相呼应的两种意识形态的方面,人们正是在辩证地处理和认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中,不断前进的。
论坛第一单元由秦伯益院士担任主持人,欧阳自远院士以《中国要飞得更远》为题做主旨演讲,随后,周国平先生讲述《教育与培训的区别》,沈国舫院士讲述《我的绿化祖国梦》,钱文忠先生进行了《教育有未来》的主题演讲,孟伟院长紧随其后,以《当前经济和环境再平衡的思考》为题进行演讲。
欧阳自远院士向我们介绍了当今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前进方向,严谨专业又不失幽默自然,让我们更多非专业的听众了解和认识了我国航天发展的未来,欧阳院士自信的话语激励着在场的老中青三代,让我们对未来的进步充满希望。
第二位上台的周国平先生,在场的许多观众并不陌生,因为在中学学习时,接触过很多周先生的作品,其中多数见于语文试卷的阅读理解之上,而周先生讲演的内容正是强调认识教育与培训的区别。
周先生用贴近现实的例子来加深观众的认识,文章的欣赏与问答的区别正反映这教育方式存在偏差的情况,当自己去做用自己文章出的阅读理解题目时却得了很低的分数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考查方式的不足。
听爱国演讲有感题记

听《与爱同行演讲报告》有感北流水小学五(1)班刘经典星期二的上午,我们学校有幸请到远道而来的“感恩中国,与爱同行”演讲团来为我们演讲。
演讲的主题是:学会感恩。
许多家长慕名而来和全体师生欢聚一堂,认真地聆听这次演讲报告。
演讲团里著名的汪丰老师声情并茂地为大家演讲了一个个感动人心、催人泪下的的故事。
听到老师动情地演讲,在坐的观众都纷纷落泪了。
最让我难忘的一件事是:一个年仅八岁的小女孩,因为一次意外的烧伤,被送到了医院里,经医生诊断,小女孩全身百分之八十的皮肤因为烧伤而毁掉了。
她的父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一愣,便号啕大哭起来。
哭罢,她的爸爸妈妈问医生有什么办法可以治她的病。
医生说只有植皮手术才能让她好起来。
然后,她爸爸妈妈抢着为她植皮。
经过检验,医生还是选择了妈妈大腿上的皮肤。
手术要开始进行了,医生跟女孩的妈妈说:“要不要打麻?如果打的话,会影响手术的效果;如果不打的话,会疼的不堪忍受。
给她半个小时决定。
”可是,这位母亲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医生啊,你不要再说了,我不会打麻药的,快点给我做手术啊。
”医生马上进行手术,手术中,这位母亲只叨着一条毛巾,手术进行了5个多钟头,她吭都没吭一声。
手术中,母亲晕死过去了十几次。
一块块嫩嫩的皮肤从母亲身上割下来,一块块的贴在女儿的脸上、身上。
鲜血染红了手术台?????听到这里,我不禁泪流满面,想到了我的父母对我的种种关爱:在生活中,母亲总是处处替我着想,晚上吃面时,她总把仅有的一颗鸡蛋让给我;吃肉时,总让我多吃瘦肉,自己吃肥的;还总是给我买新衣服,自己却从来不舍得买;小时候走散了,也坚持找到我;晚上,我把被子踢翻了,母亲总要醒来几次为我盖被子,不顾自己的睡意正浓。
今天的这一堂课让我终生受益。
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辛勤教导,我要好好努力读书,学好文化知识。
长大了,为祖国的建设出力,回报老师和父母对我的爱!(辅导老师:陈金玲)篇二:听顾心怿院士演讲有感听顾心怿院士演讲有感在这周的星期五下午,我们四、五年级的全体同学在阶梯教室聆听了顾心怿院士的演讲。
精选-医生学习王忠诚院士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范文

医生学习王忠诚院士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医生学习王忠诚院士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第一次知道王忠诚院士还是我大学三年级在医院神经外科实习的时候,那时带教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述一些神经外科界医学前辈的事迹,其中最常提起的就是王忠诚院士,在那个时候我就经常被王忠诚院士的大医品德、精湛医术、不畏艰难和坚持创新精神所打动,由此他成了我心中的偶像、努力奋斗的目标,与此同时我也喜欢上了神经外科这个“万丈深渊走钢丝”的专业。
“要多为病人着想,像爱护亲人一样爱护病人。
”这是王忠诚院士常挂在嘴边的话。
每次手术后,他总是不放心,总想去看看,或者打电话询问病人的康复情况。
从事神经外科50多年来,他救回了不计其数的原本已奄奄一息、半身不遂的病人,但他常淡淡地说:“没什么,救死扶伤就是医生的天职。
”他还强调,对于医生而言,一重技术,二重品质,“没有好的医德,再好的医术也发挥不出来。
”虽然王忠诚院士已经84岁高龄,但只要需要,他仍然坚持为重症疑难病人会诊,坚持在手术台前督阵,在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病房楼层,人们几乎天天能看到这位满头银发老人穿着白大褂的身影。
这份坚持来自于王忠诚院士一直以来的梦想“让中国的神经外科跻身于世界之林”。
2019年,王忠诚院士获得了世界神经外科“最高荣誉奖章”,他使中国的神经外科在世界医学之林挺起了脊梁。
目前,王忠诚院士是世界上唯一完成开颅手术上万例的人,至今仍是世界神经外科手术历史上5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王忠诚院士说:“如果我算是站在神经外科金字塔塔尖的话,真希望有人能超越我,而且最好是中国人!”深刻蕴藏着他对我们神经外科后辈人的期望。
王忠诚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无怨无悔,不顾个人安危,只求抢救生命,不仅成为人所景仰的名医大家,也培养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医学人才,将我国神经外科带上了国际医学的最高殿堂。
在他的带领下,以神经外科为重点的北京天坛医院目前已发展为世界三大神经外科研究中心之一和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基地,先后为全国培养了2500多名神经外科医生,许多人如今已是当地的学科带头人。
202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观后感心得五篇范文

202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观后感心得五篇范文顾诵芬,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研究员,中国航空研究院名誉院长。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202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观后感心得,希望大家喜欢!202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观后感心得1顾诵芬,1930年2月4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研究员,中国航空研究院名誉院长。
顾诵芬于1951年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之后进入航空工业局生产处工作;1952年至1956年担任航空工业局飞机技术科工程师;1956年至1961年担任航空工业局飞机设计室高级工程师;1961年至1978年担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气动室高级工程师;1978年至1986年担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86年至1991年担任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担任航空航天研究院副院长、名誉院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担任中航工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2021年11月获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顾诵芬主要从事飞机的气动力设计。
202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顾诵芬观后感心得2顾诵芬年近80岁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酝酿名为“大飞机工程”的科技类丛书,顾诵芬欣然受邀担任了该丛书的总主编。
丛书涵盖我国国产大飞机的总体气动、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航电、制造等专业方向和关键技术。
其内容既包括领域内专家们最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成果,也包括来自飞机设计第一线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截至2018年1月,顾诵芬作为《大飞机出版工程》主编,先后出版6个系列、100多种图书,撰写数十份涉及通用航空、轰炸机、轻型多用途战斗机等多机种的研究报告、咨询报告和建议书。
如今,年届九旬的顾诵芬,仍在为了航空事业思考谋划,业内外院士、专家也经常过来请教技术问题。
读新时代先锋顾心怿有感

读新时代先锋顾心怿有感(最新版2篇)篇1 目录一、引言1.背景介绍:新时代先锋顾心怿2.写作目的:通过阅读顾心怿的经历,探讨其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启示二、顾心怿的成长经历1.早年经历:家庭背景、教育背景、个人爱好等2.创业历程:创立企业、拓展业务、转型升级等3.成就与荣誉:多次获奖、社会贡献、行业影响力等三、顾心怿的价值观与理念1.社会责任: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等2.创新精神:勇于尝试、不断探索、追求卓越等3.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循环经济、推动产业升级等四、顾心怿的影响力与启示1.社会影响:带动行业发展、激发青年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等2.个人成长:坚持梦想、勇敢追梦、成为榜样力量等3.实践应用:如何将价值观和理念应用于个人和社会实践篇1正文一、引言在新时代,顾心怿作为一位先锋人物,以其独特的成长经历和先进的发展理念,成为了许多人的榜样。
通过阅读他的自传《新时代先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启示,为自己的成长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顾心怿的成长经历顾心怿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
他的教育背景虽然不是特别出色,但他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尤其是对计算机技术的热爱。
这种热爱促使他创立了一家专注于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所,并逐渐将其发展成为一家全球知名的企业。
在创业历程中,顾心怿始终坚持不断创新和追求卓越。
他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带领企业不断转型升级。
在面对挑战时,他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决心,这使得他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三、顾心怿的价值观与理念顾心怿认为,一个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还要关注社会问题和公益事业。
他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并倡导绿色环保和循环经济的理念。
他认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不是只关注自身的利益。
四、顾心怿的影响力与启示顾心怿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他的商业成就上,更在于他对于社会和个人成长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谢你的阅读!
文章分享听顾心怿院士演讲有感作文
导读:在这周的星期五下午,我们四、五年级的全体同学在阶梯教室聆听了顾心怿院士的演讲。
顾院士给我们讲了他的人生经历和他发明的开采石油的工具,让我们受益匪浅。
星期五下午上完第一节课后,我们就在阶梯教室门口站好队进去了。
坐下后,大队辅导员李小萍老师先说了一些注意事项,过了一会儿顾院士就来了。
我们起立鼓掌,献花、系红领巾仪式完成后,顾爷爷就开始讲他的人生经历。
顾爷爷是一位30后,现在的年龄是77岁,已经退休了。
当顾爷爷一岁的时候发生了卢沟桥事变,中国的抗日战争就爆发了。
那时顾爷爷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一名工人,家中有七个兄弟姐妹,生活很拮据。
因为顾爷爷是老大,就可以上学,所以他六岁就开始上学了,而且学习还不错。
当顾爷爷上完高中时中国就解放了,后来他参加了石油部门的工作,并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顾爷爷给我们播放了幻灯片,展示了他发明的许多东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演讲结束后,顾爷爷又和我们合影,为我们签名,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我要向顾爷爷学习,努力学习本领,长大后报效祖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