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腔内强回声灶与胎儿心脏畸形的相关性研究论文
超声胎儿心脏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超声胎儿心脏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超声胎儿心脏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主要研究的是,单个强回声斑块与单纯的左室腱索连接,这两种情况下的畸形的鉴别诊断,请有经验的同行多指点。
第一次怀孕15周零6天的超声检查中发现右侧心腔内单个强回声光团,大小约0.7cm*0.5cm*0.4cm,无心包积液;孕妇不肥胖、体型偏瘦,平素喜食生菜、水果等蔬菜类食物及清淡口味,饮食习惯规律。
讨论时间:2009年4月14日上午8:00,地点:产科二区三楼讨论室参加人员:侯玉芬副主任医师、邓平华副主任护士长、马胜利主治医师、王小丽主管护师、马玲主管护师和实习学生共10人(包括病历上记载的资料)。
病历摘要:主诉患者自述于1年前开始出现阵发性胸闷,偶感气短,曾在当地某市级医院就诊,做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为:窦性心动过速。
既往体健,未见其他特殊病史及疾病。
近2周来出现阵发性心慌,气促,活动后症状加重。
因路途较远,欲到省级医院进一步诊疗。
本次就诊之前曾于4月9日在该院复查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动过速,超声心动图检查报告:(一)二维超声测量数据双室流出道横切面面积5.8*3.2cm2,各房室腔大小正常,主动脉根部内径约1.9cm,主肺动脉内径约2.6c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约2.8c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约2.2cm,主肺动脉内径约1.9cm,左房前后径约1.1cm,右房前后径约1.3cm,右心室内径约2.1cm,左心室内径约2.4cm,二尖瓣口舒张期中度反流,收缩期少量返流,二尖瓣口收缩期轻度返流,主动脉瓣口舒张期少量返流,收缩期中度返流,余瓣膜未见异常。
(二)三维超声测量数据双室流出道横切面面积7.8*3.8cm2,各房室腔大小正常,主动脉根部内径约3.2cm,主肺动脉内径约4.4c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约3.2c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约3.0cm,主肺动脉内径约4.4cm,左房前后径约1.1cm,右房前后径约1.1cm,右心室内径约2.9cm,左心室内径约2.3cm,二尖瓣口舒张期中度返流,收缩期少量返流,二尖瓣口收缩期轻度返流,主动脉瓣口舒张期轻度返流,收缩期少量返流,余瓣膜未见异常。
超声诊断胎儿心内强回声灶的临床意义

【 b t a t b e tv o s d h l ia s nf a c fe h g nc i rcr i c i te f u e . t o s F tl c o adorp i A s r c 】O j ci e T t y te c ncl i ic n e o c o e i n a ad c f i n h e ss Me h d e h c rig h u i gi t a o t ae a c
数 比较( 1 表 )
20 0 9年 4月第 4 7卷第 1 ・
超声 胎儿心内 声 临床 诊断 强回 灶的 意义
罗红缨 肖雅 丽 李 景
( 湘南学院医学影像系超声诊断教研 室 , 湖南郴州 4 3 0 ) 2 0 0 【 要】目的 探讨 超声诊 断胎儿心 内强 回声灶 ( l ) 摘 EF 的临床意义。方法 胎儿 系统超声检查 7 0 04例 , 通过超声发 现 EF对诊 I 断染色异常的真实性 、 可靠性及收益进行评价 。结果 其 中正 常胎儿 中发现 E F 5 I 0例 , 染色体 异常发现 E F 2例 , I 单纯胎儿 EF而没有合并其 他畸形 , I 对诊断染 色异常 的真实性 及可靠性差 。结论 对于单纯胎儿 E F而没有合并其他畸形 , I I EF并没 有太多的临床意义 , 不提倡羊膜腔穿刺行胎儿染色体 检查 , 仅能代表可能出现胎儿染 色体 异常的筛选线索 。 【 关键词】心腔 内强 回声灶 ; 胎儿 ; 超声心动描记术 ; 发病率
[ 图分 类号 】R 1 . 中 7 45 【 献标 识 码】A 文 【 章 编 号 】17 — 7 12 0 )0 13 0 文 6 390(091—0—2
Cln c l Si n f c nc f Ec g n c I r c v t r c n t l He r i i a g i i a e o ho e i nt a a ia y Fo i i Fe a at
胎儿心腔内强回声灶的妊娠结局分析

d i1.9 9ji n 17 4 2 .00 0 . 1 o:0 3 6/. s.64— 00 2 1 .5 0 4 s
The r l to s i n l ssb t e h g n c i t a a ia y f c n ea i n h p a a y i e we n Ec o e i n r c v t r o ii
ha e a.M e h d T e s ci n fc r ic q ai h mb r a d lf,r h e t c l rO t O r cs i 3 tr tos h e t so ad a u r —c a es n e o t i tv n r u a U f W t t n 2 5 7 mau e g i l a ft s d r g te s c n n i ft me tr rg a c r x mie ysa d r iai n uta o o r p y b fr e e u u n h e o d a d t r o i hd i r s sp e e n n y wee e a n d b t n a d z t r n g a h eo e d — o l s l ey fo S p 0 7 t c 0 9 i r r m e .2 0 o De .2 0 .An t n l a o i rf cin f c swa o n n h u h e a n r l t a r y sr gu t s n c e e t u sf u d a d to g t o b b o ma h t o r l o o t
晚 期 妊娠 的胎 儿心 脏 做 四 腔 心切 面及 左 右 室 流 出道 切 面 检 查 , 当胎 儿 心 腔 内 出现 强 回 声 灶 被 认 为 异 常 心腔
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灶与胎儿心脏结构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构异常之间关系密切 , 存在一定相关性 , 强 回声灶为右心室单发 、 左 心室或右心室 多发 、 双室强 回声灶 时胎儿心脏结构异常发生几 率较 高 , 在超
声 检 查 胎 儿 是 否 存 在 心 脏 结 构 异 常 。
[ 关键词 ] 胎儿 ; 心室内强回声灶 ; 心脏结 构异常 [ 中国 图书资料分类号 ] R 4 4 5 . 1 [ 文献标志码] B [ DOI ] 1 0 . 1 48 6 5 / j . i s s n . 2 0 9 5 - 7 8 5 8 . 2 0 1 5 . 0 3 . 0 6 1
( 2 0 1 5 - 0 3 - 2 1收 稿
2 0 1 5 05 - — 1 8修 回 ) 刘喜元 )
( 本文 编辑
胎 儿 心 室 内强 回声 灶 与胎 儿 心脏 结 构 异 常 的相 关 性 研 究
陈瑞 芳 , 林
[ 摘要 ] 目的
进行分析 。结果
萍, 欧婉 燕
对6 4 2 例超声 筛查发现心 室内强回声灶胎儿检查 结果
查, 对 发 现 心 室 内 强 回声 灶 者 4周 复 查 一 次 , 分娩后 2 8 d再 复查一次 , 如 强 回 声 灶 未 消 失 则 继 续 随访 至 产 后 1 年 。初 次
电图 有 一 定 影 响 , 能 引起 慢 波 活 动 增 加 , 因此 a E E G 检 查
值[ J ] . 放射 学实践 , 2 0 1 3 , 2 8 ( 1 O ) : 1 0 6 2 — 1 0 6 5 . [ 2 ] 任常军 , 万丽 , 李然 , 等. 脑干诱发 电位技 术在新 生儿急性胆 红
胎儿 心室 内强 回声灶 ( E I F ) 是胎儿心室乳头肌部位 局部
胎儿心内强回声灶的临床价值

u i c en o mno i u d s mp e f m mn o e t s a s d t v l ae ft h o s me mb l a v i r a it f i a l o a i ne i w su e e au t a c r mo o .A tle h ao il cl r c s o el f a c o r e c
da csi ef a hat 2 3cssw r udf a m l r ao i pp l i , n a trlg f a i f u t t er co nh el .( ) ae eef n t a om tni t s o uao oew se a yo l o el f i nh tn t o F— l , n a udnl bt c o i 1tsmy aohr a xne hl.( ) aew son 1tsm di o o ew s oe a os ut nwt 2 ro , nte s e cp a t d r i h i w e y 3 l s a ud2 i ya c f ro n t i i hg ssfr ho oo e a n r a t s ru . o c s n ( ) n i l e c oe i it cr i c s i s n ihr k rm sm b om li o p C n l i 1 A s a d e h g n r a a f u i o c ie g u o ot cna d co n
胎儿心内强回声病灶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关系探讨

胎儿心内强回声病灶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关系探讨于敏;李辉;刘明颖;施展【期刊名称】《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年(卷),期】2008(16)2【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心内强回声病灶是否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相关。
方法本研究对216例产前发现胎儿心内强回声病灶孕妇进行临床追踪随访,并进行仔细胎儿心脏结构检查。
对部分合并其他高危因素患者行羊水或脐静脉穿刺采样进行胎儿染色体分析,其余患者引产或足月分娩时取脐静脉血进行染色体分析。
结果1.216例孕妇中,存在其他染色体异常高危因素的孕妇为42例,不伴其他高危因素者为174例。
2.216例患者进行了胎儿超声心动检查,2例被发现合并胎儿心脏畸形,其中1例为法洛四联症伴21三体,1例为室间隔缺损。
此2例患者均发生于高危妊娠组(2/42,4.76%)。
3.3例被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均为21三体,均发生于高危妊娠组(3/42,7.14%)。
结论1.孤立存在的胎儿心内强回声病灶与染色体异常和胎儿心脏畸形无明显相关性。
2.伴随其他染色体异常高危因素的胎儿心内强回声病灶时,则胎儿染色体异常和心脏畸形的发生风险明显增高。
【总页数】2页(P48-49)【关键词】胎儿;心脏;强回声病灶;染色体【作者】于敏;李辉;刘明颖;施展【作者单位】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58【相关文献】1.胎儿心内强回声光斑与21-三体综合征关系的 Meta 分析 [J], 苏月英;柳青叶2.胎儿心内强回声灶的临床回访及机制探讨 [J], 王立芝;薛龙3.妊娠期胎儿超声筛查异常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探讨 [J], 钟进;邓璐莎;郭晓玲;陈志华4.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灶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及预后 [J], 黄杏玲;邓新娥5.胎儿畸形与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关系的探讨 [J], 邓国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心腔内强回声在胎儿心脏异常诊断中价值的探讨

E 8 1 W HO E x p e r t C o n s u l t a t i o n . Ap p r o p r i a t e b o d y - ma s s i n d e x
f o r As i a n p o p u l a t i o n s a n d i t s i m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p o l i c y a n d
修 回 日期 : 2 O 1 7 — 0 卜0 5 )
[ 7 ] F e t i t a L S , S o b n g w i E , S e r r a d a s P, e t a 1 . C o n s e q u e n c e s o f
・
临床 探讨 ・
超 声 心腔 内强 回声 在 胎 儿 心 脏 异 常诊 断 中价 值 的探 讨
l J ] . P L o S On e , 2 0 1 6 , 1 1 ( 3 ) : e O 1 5 1 3 1 1 .
[ 3 ] 周 荣, 闫香 芹 , 朱 慧芳. 妊 娠 期 糖 尿 病 血 糖 控 制 水 平 对 母
婴妊娠 结局的影响[ J ] . 中 国妇 幼 保 健 , 2 0 1 6 , 3 1 ( 4 ) : 6 9 1 —
坠 垦堂 j 临床 2 0 1 7 年 月第 1 4 卷第 9 期 L a b Me d C l i n , Ma y 2 0 1 7 , V o 1 . 1 4 , N o . 9
t o r s f o r hyp e r g l y c a e mi a i n p r e gna nc y i n Ta mi l Na du, I ndi a
t o l e r a n c e t e s t v a l u e s E J ] . Di a b e t e s C a r e , 2 0 1 0 , 3 3( 1 2 ) :
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点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点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王娟丽【摘要】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intrauterine strong echo point in prenatal diagnosis.Methods:A total of 1 442 pregnant women with singleton pregnancies who underwent prenatal ultrasonography from September 2015 to Nov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and then the pregnant women with ultrasound examination of the fetal heart with strong echo point were classified as observation group,the same number of pregnant women with undetected strong echo point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detection rate,number,ventricular position and ultrasonic heart segment position of fetal heart echoes were observed.The age,NT value,body mass index,hemoglobin concentration,body mass index and abdominal subcutaneous fat thicknes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A total of 1 587 subjects were collected,of which 145 were excluded for incomplete data and 1 442 were included.There were 162 pregnant women detected fetal intrauterine strong echo,the detection rate was 11.23%.Of which 131 were left ventricular single or multiple strong echo points,the incidence was 80.9%;9 were the right ventricular single or multiple strong echo point,the incidence was 5.6%;22 were the left and right ventricle single or multiple strong echo point,the incidence of multiple strong echo points was 13.6%.There are 162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intrauterine ventricular echo points found in the heart of the four-chamber view.The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body mass index andabdominal subcutaneous fat thicknes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Fetal intraventricular strong echo point is a common ultrasound image of prenatal ultrasound,common in the leftventricle,mainly to a single strong light point,echo intensity close to or slightly stronger than the bones,more common in the heart of the four-chamber view.The formation of factors may be related to maternal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body mass index,abdominal subcutaneous fat thickness and other factors.%目的:探索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点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在本院超声科接受产前超声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1 442例为研究对象,然后将超声检查出有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点的孕妇分为观察组,选取相同数量的未检出强回声点的孕妇为对照组.观察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点的检出率、数量、心室位置、超声心脏切面位置,比较两组间孕妇的年龄、NT值、孕前体质指数、血红蛋白浓度、现体质指数、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差异.结果:共收集1 587例研究对象,其中145例临床资料不全剔除,最终纳入1 442例.有162例孕妇检出有胎儿心室内强回声,检出率为11.23%,其中131例为左心室单发或多发强回声点,发生率为80.9%;9例为右心室单发或多发强回声点,发生率为5.6%;22例为左、右双心室单发或多发强回声点,发生率为13.6%.162例(100%)孕妇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点均见于心脏四腔心切面.观察组血红蛋白浓度、现体质指数、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点是产前超声检查的一种常见的超声影像,常见于左心室,以单发性强回声点为主,回声强度接近或略强于骨骼,多见于心脏四腔心切面,形成的因素可能与孕妇血红蛋白浓度、现体质指数、腹部皮下脂肪厚度等因素有关.【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8(029)005【总页数】4页(P345-347,354)【关键词】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产前【作者】王娟丽【作者单位】西安市唐城医院超声科,西安7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5;R445.1胎儿心室内强回声光点在产前超声检查中很常见,作为超声软指标之一,其研究一直备受关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研究.
心腔内强回声灶与胎儿心脏畸形的相关性研究
郭勇 何怡华
【摘要】
张烨
目的
孙琳谷孝艳
刘晓伟
赵映
intracardiac
探讨心腔内强回声灶(echogenic
focus,EIF)对胎Jt,,b脏畸形的影
响。方法对2 204例EIF胎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EIF发生位置不同分为3组(左心室组、右
[Abstract]0bjective
fetal heart defects.Methods service
center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hogenic intracardiac focus(EIF)and Retrospective study of fetuses with EIF were performed at
Vivid 7和Voluson
(X:=1.82,P=0.40)。胎儿心脏畸形高危因素的标 准采用美国心脏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超声心动图 临床应用指南》[7]。 三、不同组别胎儿心脏畸形检出率比较 A组胎儿2 083例合并心脏畸形98例(4.7%); B组胎儿83例合并心脏畸形1例(1.2%);C组胎 儿38例合并心脏畸形5例(13.2%)。三组中C组胎 儿心脏畸形检出率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X2=5.77,P=0.02;X2=7.90,P= 0.01);A、B两组胎儿心脏畸形检出率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X2=2.24,P=0.13)。 四、各组胎儿合并心脏畸形具体情况分析 A组98例胎儿心脏畸形中,最常见为室间隔缺 损18例(18.4%)、法洛四联症14例(14.3%)、永 存左上腔静脉畸形12例(12.2%)及肺动脉瓣狭窄
EIF 2
一、不同组别胎儿所占比例情况分析比较
2
083例(94.5%)最多见,右心室EIF 38例
204例EIF胎儿中A组2 083例(94.5%),B
(1.7%)比较少见,这与既往文献研究结果相一 致[10,13],究其原因可能与左心室乳头肌及腱索明显 较右心室粗大有关。另外,本组病例中双侧心室EIF 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心室EIF,这与Simpson等口41 的研究情况一致,不同于陈瑞芳等[4]的研究。推测这 种差异可能与研究样本人群的不同有关,而本研究
胎儿心腔内强回声灶(echogenic
intracardiac
关‘3|,但其确切形成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 EIF最常见于左心室,偶尔可见于双侧心室或右 心室。有文献报道右心室或双侧心室EIF较左心室 EIF更具临床意义[4。6],但此结论研究样本量较小, 需要更多病例进一步证实。目前尚不明确EIF发生 位置与心脏异常的关联,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EIF 发生位置对胎JL,L,脏畸形发生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2010年8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安贞医院胎 儿EIF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人选病例为胎儿 心脏超声检查诊断EIF;分别对孕妇年龄、孕周、就
2
组83例(3.8%),C组38例(1.7%)。B组EIF胎 儿所占比例明显低于A组(X2=3
630.8,P=
0.00);C组EIF胎儿所占比例明显低于A、B两组
(X2=3 800.3,P=0.00;X2=17.2,P=0.00)。
二、不同组别胎儿心脏畸形高危孕妇所占比例情
况
204例EIF胎儿相对其他多数文献在样本数量上更 本研究中,2 083例左心室EIF中高危孕妇399
表1不同组别胎儿心脏畸形情况分析表
2
083例左心室EIF胎儿最常见的心脏畸形为室
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永存左上腔静脉及肺动脉瓣 狭窄。Ozkutlu等[17]的研究中,1 395例胎儿最常见 心脏畸形为室间隔缺损、心内膜垫缺损、左室发育不 良及右室双出口。在Perri等[16]对1 696例胎儿的研 究中最常见心脏畸形为法洛四联症、室间隔缺损、完 全性大动脉转位、左室发育不良及心内膜垫缺损。本 研究中右心室及双侧心室EIF胎JL,6,脏畸形样本小, 故未能得到明确的结果。 综上所述,相对于左心室及双侧心室EIF而言, 右心室EIF的出现可能会增加胎儿心脏畸形发生几 率。因此,一旦胎儿超声发现右心室EIF,就应对胎 儿进行全面的心脏超声检查,进一步除外心脏畸形的 可能。这对于指导临床咨询,选择合理诊疗策略具有 一定的意义。
DOI:10.3760/cma.j.issn.1004—4477.2016.05.004
作者单位:100029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超声 诊断科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通信作者:何怡华,Email:heyihuaecho@hotmail.com
万方数据
±堡塑重墅堡兰塑查;!!!生!旦箜!!鲞笙!塑堡垒堕』型!!翌塑!!墅!丛!!垫!!!!!!!!!塑!:! 诊原因以及EIF位置、大小、数目、是否合并心脏 畸形进行分析;所有心脏畸形诊断要通过尸检病理或 出生后检查进一步确诊;入选病例除外多胎妊娠或相 关资料不全者;同一病例妊娠期间如果进行多次检 查,本研究中只选取其中一次检查结果。 EIF定义为心腔内腱索或乳头肌部位出现的局灶 性回声增强区,直径为1~6 mm,其回声强度近似 于骨骼,但无声影。共2 204例EIF胎儿入选本研 究,孕妇年龄18~45岁,平均(28.93±4.07)岁, 孕周19~27周,平均(24.48±1.44)周。根据EIF 发生位置不同分为3组:A组,左心室EIF胎儿;B 组,双侧心室EIF胎儿;C组,右心室EIF胎儿。 所有对象均告知研究详情,征得孕妇及家属同意后参 与本课题研究。 二、仪器与方法 超声仪器采用GE
结 果
胎儿EIF在产前超声检查中比较常见,许多文 献探讨其存在的临床意义,有学者认为EIF可能与 染色体异常或心脏畸形相关联[8q],此结论并未被其 他的研究证实[10-11]。近年来,又有学者认为EIF临 床意义与其发生位置不同有关[4_6],但相关研究样本 量小,未能得到确切的统计学结论。目前关于胎儿 EIF临床意义仍然存在争议[12I,临床医师遇到孕妇 咨询时也存有困惑。 本研究共检出EIF胎儿2 204例,其中左心室
were
our
study.Of them.2 083 EIF were located in the left ventricle,while 83
bilateral and 38 were right—sided.There were 98 of 2 083 fetuses(4.7%)with heart defects in left—
second trimester.
[Key
words】
Ultrasonography,prenatal;
Fetalheart:H源自artdefects,congenital;
Echogenic
intracardiac foCUS
Fund
program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Program(2014BAl081307)
检查。 【关键词】
超声检查,产前;胎儿心脏;心脏缺损,先天性;心腔内强回声灶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l08807)
Relationship between echogenic
intracardiac focus and fetal heart defects
Guo Yong,He Yihua,Zhang Ye,
to our
fetal cardiac
from August 2010
October 2015.Fetuses were grouped by ElF locations(1eft ventricle, A total
right ventricle and biventricle).The risk of heart defect in different groups were analyzed.Results of 2 204 fetuses were enrolled in
心室组及双侧心室组),对比分析不同组别胎儿心脏畸形的差异。结果2 083例左心室EIF胎儿中检出 心脏畸形98例(4.7%),83例双侧心室EIF胎儿中检出心脏畸形1例(1.2%),38例右心室EIF胎儿 中检出心脏畸形5例(13.2%)。右心室EIF胎儿心脏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均<o.05);双 侧心室EIF胎儿心脏畸形发生率与左心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右心室EIF可 能会给胎儿带来更高心脏畸形发生率,因此,临床工作中发现右心室ElF,应对胎儿进行详细心脏超声
0.05).Conclusions
bilateral
A right—sided EIF may carry
a
higher risk of
cardiac anomalies than
a
left—sided
or
EIF.Women
carrying fetuses with right—sided EIF should be offered fetal echocardiography in the
focus,EIF)亦称胎JL,D腔内点状强回声,是妊娠中 期比较常见的一种超声表现。EIF定义为心腔内腱索 或乳头肌部位出现的局灶性回声增强区,其回声强度 近似于骨骼,但无声影[1]。1987年Schechter最早对 胎儿EIF进行描述,并且认为其存在是无病理意义 的良性表现I-引。有学者推测EIF形成可能与心室内 腱索增厚或乳头肌微小钙化形成的强回声反射有
Sun Lin,Gu Xiaoyan,Liu Xiaowei,Zhao Capital
Ying.Department of Ultrasound,Beijing An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