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意义分析

合集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价值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观察心脏的血流情况,从而对心脏畸形进行诊断。

在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已经被广泛应用,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临床角度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1. 检测的准确性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胎儿心脏进行全面的、动态的观察,包括心脏结构和功能,血流速度和方向等多个参数。

在诊断胎儿心脏畸形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全面而准确地观察和测量心脏的各项参数,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而且,彩色多普勒超声还可以实现心脏的立体显像,使医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心脏的结构,准确诊断胎儿心脏畸形。

2. 早期诊断的重要性胎儿心脏畸形是一种严重的胎儿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可能会对胎儿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在胎儿的早期进行诊断,甚至在子宫内就可以观察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早期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可能。

早期诊断对于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来说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减轻胎儿的痛苦和提高治疗的效果。

3. 对策的制定和干预的实施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心脏畸形,医生可以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干预措施。

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所得到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信息,医生可以为胎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药物干预等,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胎儿的心脏健康。

在诊断胎儿心脏畸形后,医生也可以通过定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胎儿的心脏功能进行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效果。

4. 对家庭的心理支持胎儿心脏畸形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一旦确诊往往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及早发现胎儿心脏畸形,及时进行治疗,同时也给予了家庭更多的信心和希望。

家庭能够通过了解胎儿心脏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医院和医生,获取更好的治疗方案,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从而更好地准备迎接胎儿的到来。

产前超声在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产前超声在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产前超声在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目的总结产前超声在胎儿心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256例孕妇产前超声的检查结果及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影像学特征,并与产后胎儿尸检或产后超声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2256例孕妇共检出胎儿心血管畸形14例,检出率为6.20‰,通过随访结果可以证实10例为胎儿心血管畸形,诊断准确率达71.43%。

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准确率高,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缺陷及死亡率,是临床预防胎儿畸形的主要手段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标签:超声检查;胎儿;心血管畸形;产前诊断近年来,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及死亡率均有所上升,先天性心血近畸形是导致新生儿缺陷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其发生率占活产儿的4‰~9‰,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16万的新生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畸形,对新生儿的生命及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给家庭及社会均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器械的不断更新,绝大部分的心血管畸形胎儿可在产前作出明确的诊断。

本研究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256例孕妇的产前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产前超声对胎儿心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256例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

孕妇年龄21~43岁,平均(29.15±1.05)岁;胎龄19~40周,平均(28.46±2.57)周,其中初产妇1792例,经产妇464例;部分孕妇有异常分娩史、服药史、接受X线片检查史。

超声检测出胎儿心血管畸形14例,其中3例同意行染色体检查。

孕妇在超声检查前均知情胎儿超声检查的准确性与局限性。

1.2 检查方法使用ATL公司生产的型号为HDI-5000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 MHz。

检查时,孕妇取平卧位,产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初步检查,以判断胎儿的胎方位,同时扫查胎儿各个部位的结构,观察其是否异常。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胎儿心血管畸形的概述胎儿心血管畸形,即出现在胎儿心脏和血管系统中的结构异常或异常的方向,是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形式之一。

据统计,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发病率约为1%,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婴儿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

胎儿心血管畸形的种类与类型复杂多样,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静脉性畸形,主要包括心房缺损、心室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另一类是动脉性畸形,主要包括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夹层等。

产前超声诊断的重要性产前超声诊断是重要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方法之一,能在胎儿出生前就发现胎儿心脏的异常。

经过产前超声的检查,可以非常精确地识别和描述胎儿的心血管畸形类型和程度,有利于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和产后管理措施,实现早期干预。

此外,产前超声检查还能够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发现其他异常,在医生和家长了解情况后,可以及早采取干预行动,确保胎儿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地发育。

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有着非常高的可靠性,其准确度已达到90%以上。

一般来说,产前超声可以从孕12周到孕28周之间进行,而最佳时期一般是孕16周~孕24周,这个时期胎儿心脏发育的情况更为稳定,检测可靠性更高。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通过Four-Chamber视图初步筛查心血管畸形。

Four-Chamber视图是指超声波检查中的四腔心室视图,能够检测心脏隔缺损和心脏大小等异常情况。

2.通过Outflow-Tract视图检测心脏输出道异常。

Outflow-Tract视图是指超声波检查中的血液输出道视图,能够检测心脏的出口大小和狭窄等情况。

3.通过三维超声检查详细观察心脏结构。

三维超声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图像信息,并且能够观察到动态的胎儿心脏结构,有助于发现更细微的异常。

4.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测血流动力学异常。

彩色多普勒能够检测胎儿心血管系统的血流动态,包括一些血管异常和心肌缺血等症状。

胎儿心血管畸形的治疗措施对于胎儿心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案,主要视具体病情而定。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的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00名孕妇给予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检查的胎儿定期进行追踪并访问和记录超声诊断结果;结果4000名孕妇超声诊断,其中21例被诊断出有心血管异常,异常率为5.25‰,其中的15例被超声诊断证实,诊断准确率为71.43%,胎儿心血管畸形主要与高龄、异常妊娠史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产前超声诊断的准确率高,孕妇产前超声诊断,可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有效降低胎儿心血管畸形,值得肯定与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畸形;超声诊断;孕妇【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178-02心血管畸形是一种严重影响人口素质的常见性先天性疾病,与我国提倡的优生优育背道而驰。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胎儿先天性畸形呈上升趋势[1]。

目前超声已经成为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预防出生缺陷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研究的就是通过超声诊断的干预手段,对于及时发现的胎儿心血管畸形,及时干预,能有效的提高人口出生质量。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的4000例均为来我院产前检查的孕妇,时间为2013月1月--2014年1月,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30岁,胎龄18-40 周,平均周为28。

其中有25例被超声检测出胎儿心血管畸形,有4例同意进行染色体检查,并清楚的告诉孕妇超声诊断的准确与局限性。

1.2方法1.2.1 检查方法对所有孕妇均使用GE voluson730及philips5000彩色多普勒超生仪。

产前超声检查时,孕妇应该平卧位,能准确检查胎儿方位,超声检查胎儿的各部位是否异常。

选用心脏检查程序,在横切胎儿的胸腔处取得胎儿的标准四腔心切面,观察胎儿的心室、心房等的连续性,然后移动探头观察右室流出道、大血管短轴切面、三血管切面、主动脉弓切面,仔细观察胎儿心血管的情况,并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胎儿心血管血流方向、速度等[2]。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目的研究产前超声诊断在胎儿心血管畸形方面的临床价值,结合相关的经验和体会,为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诊断给出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孕妇350例作为研究对象,把她们的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和影像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

全部孕妇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

结果经过整理总结统计发现,在我院接受产前超声诊断的350例孕妇中,检测出胎儿心血管畸形4例,而引产后的尸检也证实了超声检测的结果。

结论产前超声诊断可以对胎儿心血管畸形进行有效的诊断,并且操作简单,没有副作用,实用性高等优点,并且能有有效降低缺陷胎儿出生的几率,适合在产前检查中推广使用。

标签:胎儿心血管畸形;产前超声;临床价值先天性心血管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于胎儿的心脏在母亲体内的发育出现部分停顿或者缺陷造成的。

患先心的婴儿在出生后即可被发现心血管有病变,这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之一。

但是部分患者自己或者经过治疗可以存活下去,因此心血管病的患者在成年人中也有一定的比例。

本病根据患者有无发绀的症状,大致分为有发绀和无发绀两部分。

如果根据通过检查患者血流力学的结果,再结合患者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进行分析分类,可把该病分化为:①无分流;②从右至左分流(患者的左、右两侧血液循环途径之间的沟通出现异常,使静脉血从患者的右侧心腔的不同部位分流进入到动脉血中);③从左至右分流(左、右两侧血液循环途径之间的沟通出现异常,使动脉血从患者的左侧心腔的不同部位进入到静脉血中,如患者再出现显著肺动脉高压,则这种分流也可改成为从右到左分流)三大类。

但是有些患者也非常可能是两类甚至两类以上的复合畸形的患者。

我国先天性心血管病目前出现的概率分别为:心房间隔缺损出现的概率最高,为21.4%、其次是动脉导管未闭的概率为21.2%、心室间隔缺损的概率为15.5%、单纯肺动脉口狭窄的概率为13.1%、法洛四联症的概率则为13.1%、艾森门格综合征的概率为2.8%、重动脉缩窄和主动脉窦动脉瘤破入右心的概率都是1.4%、最后是单纯肺动脉扩张的概率为1.2%等。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8年第8期(中旬)论著/心脏及血管病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罗红梅(龙岩人民医院,福建龙岩364000)【摘要】目的探究产前超声诊断在胎儿心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本文共选取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本院进行超声检查的孕妇共2866例,对孕妇做产前超声诊断。

结果年龄超过35岁,存有异常妊娠史的孕妇,胎儿患有心血管畸形的概率较高。

对2866例孕妇进行产前超声诊断,共检测出32例心血管畸形胎儿,检出率为1.1%。

后经随访,有6例胎儿引产后经尸检确诊,有16例胎儿经超声确诊,可知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68.75%。

检测出来的32例心血管畸形胎儿,其中,有13例合并心外畸形,占总概率的40.63%。

其中,十二指肠1例,四肢短小1例,内脏转位1例,多囊肾2例,腹腔积液2例,肾积水2例,合并染色体异常1例,唇裂1例,单脐动脉1例,脉络丛囊肿1例。

结论产前超声检查是一项安全性高、无创、重复性好的产前检查方式,检测准确率高,实现了对孕妇的早诊断、早治疗,降低了婴儿出生的缺陷率。

【关键词】超声诊断;心血管畸形;妊娠史心血管畸形作为一种先天性疾病,是胎儿中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发胎儿出现死亡。

相关的医学研究报道上显示,与孕妇、胎儿及遗传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近年来,我国的胎儿心血管畸形发生概率呈现出逐年上升发展趋势,占新生儿总数的5%-10%,对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产前超声诊断作为孕妇产前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检查方式,能够快速检查出胎儿存在的异常情况,以降低新生儿的出生缺陷概率。

因此,可知产前超声诊断在胎儿心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本文将286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产前超声诊断在胎儿心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共选取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本院进行超声检查的孕妇共2866例,年龄为20~38岁,平均年龄为(28.3±2.5)岁;胎龄为19~40周,平均胎龄为(29.5±1.4)周。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并根据结果分析胎儿心血管畸形与孕妇情况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心血管畸形的3000例孕妇,对其资料进行整理,回顾性分析,其中19例为胎儿心血管畸形,16例经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心血管畸形,经引产或者生产后证实产前超声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并分析胎儿心血管畸形与孕妇情况的相关性。

结果在3000例孕妇检查中,19例为胎儿心血管畸形,发病率为0.63%,有16例经超声诊断为胎儿心血管畸形,经引产或生产后,证实有15例为心血管畸形,3例漏诊,1例误诊,诊断准确率为78.95%(15/19);孕妇年龄过高,或者有过妊娠异常史,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发病率可能会高一些。

结论产前超声操作简单,无痛无创,且准确性较高,孕妇在产前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可以在早期诊断出胎儿心血管畸形,早期干预,降低新生儿的缺陷率。

标签:产前超声;胎儿心血管畸形;临床价值据统计,国外的人类缺陷发生率为 1.5%,而我国的人类缺陷发生率远远高于国外,为5.6%[1]。

胎儿心血管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疾病之一,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

近年来,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最新数据表明,心血管畸形的新生儿约占1.0%[3]。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3000例,孕妇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30.64±3.40)岁,孕周13~40w,平均孕周(24.96±3.45)w,其中2375例孕妇为初产孕妇,625例孕妇有过妊娠史。

且在625例有过妊娠史的孕妇中,有205例孕妇在以往妊娠期间有妊娠异常史,所有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经产前超声检查后,16例孕妇经诊断有胎儿心血管畸形。

16例孕妇年龄25~39岁,平均年龄(36.09±2.41)岁,孕周13~37w,平均孕周(22.73±2.17)w。

产前超声对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分析

产前超声对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分析

产前超声对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分析摘要:本文是为了研究在胎儿心血管畸形诊断中,产前超声的临床应用情况如何。

方法:以接受产前超声检查的2477例孕妇进行分析,确诊胎儿心脏畸形的有26例。

其结果是在这些病例中,通过超声,有24例发现心脏畸形,分析超声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筛查切面特征。

结论:对于诊断胎儿心脏畸形来说,超声与胎儿心脏多切面进行联合,就能够提高准确率。

关键词:产前超声;心血管畸形;胎儿;引言:我国是新生儿缺陷高发国家之一,而且先天性畸形率还处于不断增长趋势,主要的就是心血管畸形,因此,只有将胎儿心血管畸形筛查做好了。

才能够使我国的人口素质得到提高。

现阶段,在诊断胎儿心血管的畸形方面,产前超声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因为其诊断技术变得越来越高,而且还拥有许多优点,例如简单、安全等。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接受产前超声胎儿检查的孕妇共有2477例,年龄跨度为18至41岁,中位年龄为34岁,孕龄18~41 w,平均34 w。

1.2 西门子S2000和方法运用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孕妇进行检查,经腹探头频率3.5~8.0 MHz,功率小于100 mW/cm2。

在检查之前,会告知孕妇超声诊断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准确率等情况。

孕16~21 w及 26~38 w的胎儿,应进行一般产科超声,孕22~26 w胎儿需要进行系统超声检查。

2 .结果在这些病例中,有24例发现心脏畸形,畸形率约0.97%。

在这中间心内膜垫缺损、左侧三房心、大动脉转位各有2例,合并心内畸形、永存左上腔各6例,4例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肺动脉狭窄、肺静脉畸形引流、法洛氏四联症、永存动脉干、右位主动脉弓、双主动脉弓、房间隔瘤各1例,合并心外畸形有9例。

合并心内畸形有心包积液、心室内点状强回声等,合并心外畸形有内脏反位、单脐动脉等。

这其中也有2例漏诊,分别为肺静脉畸形引流心内型1例,肺动脉狭窄1例,都是由尸检或出生后用超声心动图来证实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4年3年6月~2015年11月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1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

结果148例受检孕妇中,共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5例,胎儿心血管畸形发生率为3.38%,经超声检出4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0.00%;经超声诊断之后,发现年龄≥35岁、有服药史以及异常妊娠史的孕妇发生胎儿心血管畸形的风险明显高于年龄<35岁、无服药史及异常妊娠史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超声技术对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对于发现胎儿心血管畸形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利于对胎儿后期的干预与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临床意义
胎儿心血管畸形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疾病,并且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

近些年来,我国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

我院对行产前超声检查的146例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旨在探究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与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年6月~2015年11月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严重妊娠合并症、已知胎儿畸形、肾积水以及腹腔积液孕妇。

其中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32.5±4.5)岁;孕周19~39周,平均孕周(30.5±1.1)周。

1.2 仪器与方法
选择仪器为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置探头频率为4.0~5.0 MHz。

在进行检查的时候,取孕妇平卧位,全方位判断胎儿并进行详细扫查,确定胎儿是否发生异常。

在进行检查时,调整仪器为心脏检查程序,通过对胎儿腹部横切的方法进行扫描,获得标准的四腔心切面,接着旋转并且缓慢移动探头,详细观察胎儿的三血管气管平面、主动脉弓、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上腔静脉等各方面血管解剖结构,同时充分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全面检测胎儿心血管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其中主要内容包括血流速度及方向等,对胎儿是否发生复合畸形进行观察[2]。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以SPSS 20.0的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胎儿心血管畸形情况
148例受检孕妇中,共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5例,胎儿心血管畸形发生率为3.38%,经超声检出4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0.00%。

心血管畸形共计7处,其中房间隔缺损2例(28.57%),血管环2例(28.57%),室间隔缺损2例(28.57%),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14.29%)。

2.2 胎儿心血管畸形相关因素
经超声诊断之后,发现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发生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孕妇年龄、服药史以及异常妊娠史,即年龄≥35岁、有服药史以及异常妊娠史的孕妇发生胎儿心血管畸形的风险明显高于年龄<35岁、无服药史及异常妊娠史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在孕妇妊娠的过程中,加强产前超声检查与诊断,能对胎儿腹部、肾脏畸形进行有效检测,从而对胎儿疾病进行科学干预。

加强对孕妇的产前超声可以提升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准确率,对于优生优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3]。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临床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胎儿先天性血管畸形的诊断率也逐步提升。

由于三维超声及四维超声技术能获得十分清晰的胎儿内脏器官动态图像,因而可以对胎儿的心血管结构进行科学诊断,该项技术在当前临床上有着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4]。

四腔心切面是最为基本且重要的切面,然而在检查的时候,还应当充分结合其他切面,从而防止发生漏诊及误诊的现象。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引起孕妇腹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孕妇年龄、异常妊娠史以及服药史等,此外,病毒感染、家族遗传等均可能导致胎儿心血管畸形[5]。

有研究表明,在对孕妇行早期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时候,应当注意尽量不选择使用大型的超声诊断仪,同时在诊断胎儿先天性畸形時,最佳妊娠时间应当为19~23周[6]。

然而由于部分胎儿心血管畸形和孕妇孕周之间存在正比例的关系,也就是孕周越大,胎儿发生畸形的风险也越高,如室间隔缺损及房间隔缺损等[7]。

对于这些现象的早期诊断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因而当孕周达到28周时,临床建议再次接受超声诊断,从而大大提升胎儿心血管畸形的诊断准确率。

本次研究中,148例受检孕妇中,共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5例,胎儿心血管畸形发生率为3.38%,经超声检出4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0.00%。

心血管畸形共计7处,其中房间隔缺损2例,血管环2例,室间隔缺损2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

由此可见,采用超声技术对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对于发现胎儿心血管畸形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利于对胎儿后期的干预与治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
医师在检查时应当充分综合各个切面影像,进而作出科学的判断,这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缺陷的发生风险,还能进一步提升型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佳,潘颖,轩丽丽,蔡知天,冷维春,毛洪巍.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0:1854-1856.
[2] 王凤兰,王建华,张云亭,寇世和,易建平,杜明桢,张伟,周钰昆.胎儿结构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分析[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5,1206:497-502.
[3] 潘洪霞.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07:11-12.
[4] 闫新纪.产前超声在胎儿心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9:35+37.
[5] 白书艳.产前超声在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中的临床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8:2518-2519.
[6] 刘志丽,徐倩楠.产前超声对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5,44436:5110-5111.
[7] 陈秋妍,张茜,黄映聪,曾秀梅.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心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6621:94-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