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复习-颗粒剂

合集下载

颗粒剂——中药药剂学

颗粒剂——中药药剂学
药材→提取、精制---→制颗粒→干燥→ 整粒→包装
颗粒剂的制备
1 药材的处理 2 辅料 3 制颗粒 4 干燥 5 整粒 6 包装
1.药材的处理
依据药材所含有效成分的不同,采用不同 的提取方法。
如煎煮、回流、渗漉、双提法等。
除杂后的药液浓缩至稠膏,或制成干浸膏 粉备用。
煎煮法
➢ 一般流程 ➢ 稠膏的比重一般为1.30-1.35 ➢ 水煮醇沉淀法
流化喷雾制粒
又称沸腾制粒,是先将药粉呈流化态,再 将药液或粘合剂以雾状间歇喷入,使粉 末被润湿而凝结成多孔状颗粒。
干法制粒 是将药粉直接压成薄片,再打碎成颗粒。
包衣锅滚转制粒
是先将药粉置包衣锅中再喷入粘合剂制粒。
4.干燥
湿颗粒干燥温度一般60-80℃,应逐渐升温。
➢ 若干燥湿颗粒时温度迅速上升,将使颗粒表面干燥过 快而形成一层硬壳影响内部水分继续蒸发,造成所谓 “假干”。
含醇量相同溶于白酒后保持澄明度。一般以60度的白 酒计算。 ➢ 所加赋形剂应能溶于欲饮白酒中,通常加糖或其他可 溶性矫味剂。 ➢ 一般每包颗粒的剂量,应以能冲泡成药酒0.25-0.5kg 为宜,由病人根据规定量饮用。
制法
1.提取采用渗漉法或浸渍法、回流法等方法, 以60%左右乙醇为溶剂(或欲饮白酒的含醇度 数),提取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稠膏状,备用。
颗粒剂
§1. 概述
一 颗粒剂的含义与特点
颗粒剂(granulas)系指药材的提取物与 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的干燥颗粒 状制剂。
冲剂?
特点
(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较其他一些固体制剂吸收快、作用迅速。 2.较液体制剂稳定性好。 3.服用、运输、贮藏方便。
发展
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现已经成为主要的中成药固体剂型之一。

中药药剂学颗粒剂 ppt课件

中药药剂学颗粒剂 ppt课件


7
中药药剂学颗粒剂
水溶颗粒(小柴胡颗粒)
溶 可溶性颗粒剂 酒溶颗粒(木瓜酒颗粒):

应能溶于白酒,服用时加饮用酒

成药酒

和 状
混悬颗粒剂 冲服时呈均匀混悬状(复脉颗粒)

泡腾颗粒剂
利用有机酸+弱碱→CO2 + H2O +有 机酸盐; 促使颗粒迅速崩解、气体释放
而呈沸腾状
根据成品形状,尚有块状颗粒剂:机压法或模压法制成

用量不宜过多,否则易使颗粒过硬,易形
成胶体溶液影响澄明度
14
中药药剂学颗粒剂
• 制备时可加入矫味剂和芳香剂:如乙基香草醛
芳香挥发性药物(如挥发油)采用β-环糊精包 合的作用:使液体药物粉末化、增加油性药物的 溶解度以及颗粒剂的稳定性。
15
4. 制颗粒
制颗粒是颗粒剂制备的关键工艺技术,它直接影 响到颗粒剂的质量。
• 特点:改变搅拌桨的结构,调节粘合剂用量及操 作时间可制备致密、强度高的适用于胶囊剂的颗 粒,也可制备松软的适合压片的颗粒,因此在制 药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26
流化喷雾制粒设备
27
中药药剂学颗粒剂
• (4)干法制粒
• 将喷雾干燥等方法制成的干膏细粉与辅料混匀后, 用较大压力的压片机压成薄片,然后再粉碎成所 需大小的颗粒。
弱碱:碳酸氢钠、碳酸钠等。 4、制法:药材稠膏或干膏粉,分成二份,一份中加
入有机酸制成酸性颗粒,干燥另一份中加入弱碱制 成碱性颗粒,干燥后混匀、包装,即得。
32
五、块状冲剂的制备 模压法 机压法
• 中药提取物
• 药材原粉 + 辅料(糖粉) 干燥- 包装
制粒- 模印(机压)-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药剂学》第十三章 颗粒剂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药剂学》第十三章 颗粒剂
溶化性、水分、粒度要求及检查方法
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13100000002
第一节 概述
学习要点:
1.颗粒剂的特点
2.颗粒剂的分类
一、颗粒剂的含义与特点
1.颗粒剂(冲剂、冲服剂):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饮片细粉制成的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制剂。
2.粒度范围
中药配方颗粒——单味中药颗粒剂
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13100000101
第十三章 颗粒剂
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13100000001
考试大纲:
小单元
细目
要点
(一)基本要求
特点与分类
(1)特点
(2)分类
(二)颗粒剂的制备
1.可溶颗粒的制备
(1)制备工艺与应用
(2)不同制粒方法及其应用
2.混悬颗粒
制备要点
3.泡腾颗粒
制备要点与应用
(三)颗粒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质量要求与检查
3.颗粒剂的特点:
①量小,用、带量稳定
④包衣——防潮、缓释、肠溶

中药药剂学:颗粒剂的制备

中药药剂学:颗粒剂的制备

感冒退热颗粒剂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掌握颗粒剂的制备方法、质量要求。

二、实验内容
(一)颗粒剂的制备
感冒退热颗粒
[处方] 大青叶30g 板蓝根30g 连翘15g 拳参15g
[制法] 以上四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用相当于药材8倍量的水,第二次用6倍量,每次0.5小时, 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08(90℃-95℃),待冷至室温,加等量的乙醇,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8-1.40(60℃-65℃)的稠膏,加入蔗糖与糊精的混合物(蔗糖:糊精=3:1.25)适量,混匀,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分装(每袋18g),即得。

(二)常规质量检查
1. 粒度:依药典方法检查,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四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超过8.0%。

2. 水分:依药典方法检查,含水分不能超过5.0%。

3. 溶化性:取颗粒剂10g,加入热水200 ml,搅拌5分钟,应全部溶化,不得有焦屑等异物。

4. 装量差异: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的装量差异限度,应符合如下规定。

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

1.0g或1.0g以下±10%
1.0g以上至1.5g ±8%
1.5g以上至6g ±7%
6g以上±5%
三、思考题
(1)制备颗粒剂应注意哪些问题?
(2)颗粒剂通常应做哪些检查?
(3)颗粒剂处方中含挥发性成分,应如何处理?。

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中药药剂学:颗粒剂(答案解析)

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中药药剂学:颗粒剂(答案解析)

(精)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中药药剂学:颗粒剂(答案解析)一、最佳选择题1、挤出制粒的关键工艺是A.控制制粒温度B.搅拌速度C.制软材D.控制水分E.控制辅料用量2、常用作泡腾崩解剂的是A.酒石酸与碳酸氢钠B.枸橼酸与碳酸氢钠C.酒石酸与碳酸钠D.枸橼酸与碳酸钠E.A,B,C和D3、《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颗粒剂粒度的检查中,不能通过1号筛和能通过5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过A.10%B.12%C.5%E.15%4、颗粒剂制备中若软材过黏而形成团块不易通过筛网,可采取的解决措施是A.拧紧过筛用筛网B.加适量高浓度的乙醇C.加大投料量D.加药材细粉E.加适量黏合剂5、在挤出法制粒中制备软材程度判断的标准为A.手捏成团,轻按不散B.手捏成团,按之不散C.手捏成团,重按即散D.手捏成团,轻按即散E.手捏成团,重按不散6、感冒清热颗粒(冲剂)属于下列哪种颗粒A.混悬性颗粒剂B.水溶性颗粒剂C.泡腾性颗粒剂D.块形冲剂E.酒溶性颗粒剂7、除另有规定外,颗粒剂辅料的用量不宜超过干膏量的B.8倍C.6倍D.5倍E.2倍8、以下赋形剂中泡腾型颗粒剂特有的是A.糖粉B.糊精C.微晶纤维素D.β-CDE.枸橼酸、酒石酸与碳酸氢钠9、下列又称为一步制粒的方法是A.挤出制粒B.湿法混合制粒C.流化喷雾制粒D.喷雾干燥制粒E.泡腾颗粒剂制粒10、现行药典规定颗粒剂水分含量限度为A.≤6.0%B.≤5.0%C.≤8.0%D.≤4.0%E.无规定11、制备颗粒剂时,当湿粒干燥后应进行什么工序A.灌装B.检验C.混合D.整粒E.加辅料二、配伍选择题1、A.±8%B.±10%C.±2%D.±5%E.±7%<1>、1.0g以下颗粒剂包装的装量差异限度是<2>、1.0~1.5g颗粒剂包装的装量差异限度是<3>、1.5~6g颗粒剂包装的装量差异限度是<4>、6g以上颗粒剂包装的装量差异限度是2、A.药粉B.枸橼酸、碳酸钠C.糊精D.β-环糊精E.淀粉<1>、无糖型颗粒剂制备时,宜加用的干燥黏合剂是<2>、颗粒剂制备时,包合挥发油可采用的材料是3、A.沸腾制粒机B.箱式干燥器C.干法制粒D.挤出制粒E.快速搅拌制粒<1>、颗粒干燥可选用的设备是<2>、制成颗粒外形圆整、大小均匀、流动性好的设备是<3>、制成带有一定棱角的小块状的颗粒方法是<4>、制备颗粒时需制成软材,并适于黏性较差的药料的制粒方法是4、A.挤出制粒B.整粒C.干燥D.β- CD包合E.含水量≤2%<1>、使颗粒剂均匀的操作方法<2>、含挥发油的颗粒<3>、制备时筛网目数应为10~14目<4>、颗粒干燥程度应为5、A.糖粉B.糊精C.酒精D.乳糖E.明胶<1>、可溶性颗粒剂的常用填充剂,并具粘合和矫味作用<2>、颗粒剂的吸湿性低,性质稳定的新型辅料<3>、颗粒剂的润湿剂6、A.可溶性颗粒剂B.混悬性颗粒剂C.泡腾颗粒剂D.酒溶性颗粒剂E.块状冲剂<1>、由酸性颗粒和碱性颗粒混合制成<2>、制颗粒时有药物细粉加入<3>、包括水溶性颗粒剂和酒溶性颗粒剂<4>、由机压法制成7、A.除去部分杂质,减小颗粒吸湿性作用B.矫味及粘合作用C.防止挥发性成分散失的作用D.使颗粒遇水后疏松,迅速溶解的作用E.节约其他赋形剂兼具治疗作用<1>、糖粉作为赋形剂具有<2>、水提液用乙醇沉淀具有<3>、β-环糊精包合具有<4>、药材细粉作赋形剂三、多项选择题1、酒溶性颗粒剂一般采用的制备方法有A.回流法B.水蒸气蒸馏法C.煎煮法D.浸渍法E.渗漉法2、在《中国药典》中收载了颗粒剂的质量检查项目,主要有A.水分B.融变时限C.外观D.粒度E.溶化性3、颗粒剂的特点是A.服用剂量较小B.制备工艺适合大生产C.吸收、奏效较快D.服用携带方便E.表面积大,质量不稳定4、颗粒剂中挥发油的加入的适宜方法有A.与β- CD制成包合物,再混匀于其他药物制成的颗粒剂中B.一般最后加入,即将挥发油溶于乙醇中,用喷雾器均匀喷入其他药物制成的颗粒剂中,混匀后密封一定时间,待闷收均匀后包装C.将挥发油溶于乙醇中,溶液用喷雾器均匀喷入赋形剂中,再与其他药物制成颗粒D.将挥发油与其他药物搅拌均匀制粒E.将挥发油直接喷入其他药物制成的颗粒剂中,混与包装5、水溶性颗粒剂干燥注意事项的叙述中,正确的为A.湿颗粒应及时干燥B.干燥温度应逐渐升高C.颗粒干燥程度水分适宜控制在5%以内D.干燥温度一般为60~80℃为宜E.可用烘箱或沸腾干燥设备干燥6、可用于泡腾崩解剂的酸是A.枸橼酸B.酒石酸C.碳酸钠D.盐酸E.磷酸7、混悬型颗粒剂常用药材的细粉作赋形剂,以下符合用药材的细粉作赋形剂的情况是A.具有芳香挥发性成分但含量较低,不易用蒸馏法提取的药材B.不宜长时间加热的药材C.含芳香挥发性成分较高,可用蒸馏法提取的药材D.含毒性的药材E.贵细药材答案部分一、最佳选择题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挤出制粒将辅料(混悬颗粒则为部分饮片细粉,或加辅料)置适宜的容器内混合均匀,加入药物稠膏(或干膏粉)搅拌混匀,必要时加适量一定浓度的乙醇调整湿度,制成“手捏成团、轻按即散”的软材。

颗粒剂(中药药剂学)

颗粒剂(中药药剂学)

颗粒剂:颗粒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燥颗粒状制剂。

颗粒剂既可吞服,⼜混悬或溶解在⽔中服⽤。

根据其在⽔中的溶解情况,颗粒剂⼜分为:
可溶性颗粒剂
混悬性颗粒剂
泡腾性颗粒剂:辅料中含有⽆⽔发泡药物如枸橼酸、酒⽯酸和碳酸氢钠等,⽔冲后产⽣⼤量CO2⽓体,趁 发泡时服下,有矫味和提⾼药物疗效作⽤。

颗粒剂的制备:颗粒的制法有三种:湿法制粒、⼲法制粒、喷雾制粒。

以湿法制粒为例,颗粒剂的制备操作过程如下:
包⾐,是为了使颗粒剂达到短矫味、矫臭、稳定、长效或肠溶的⽬的,可对其进⾏包⾐,⼀般常⽤薄膜包⾐。

芳⾹剂可溶于有机溶剂中,均匀喷⼊⼲颗粒中并密闭⼀定时间,以免挥发损失。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颗粒剂的质量检查,除主药含量测定外,《中国药典》还规定有粒度、⼲燥失重、溶化性及装量差异等检查:
1)外观
2)粒度:不能通过1号筛和能通过4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超过8.0%.
3)⼲燥失重
4)溶化性
5)装量差异。

中药药剂学 第十三章 颗粒剂

中药药剂学  第十三章  颗粒剂

第十三章 颗粒剂 (1分)颗粒剂(冲剂、冲服剂):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饮片细粉制成的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制剂。

中药配方颗粒--单味中药颗粒剂。

粒度范围:能通过5号筛的细粉+不能通过1号筛的粗粉不得过15%。

1、特点:①量小,方便。

②色香味佳。

③适于工业生产,质量稳定。

④包衣--防潮、缓释、肠溶。

⑤缺点:具吸湿性;颗粒松散,细粉较多。

2、分类:按溶解性能和状态分:可溶颗粒(水溶、酒溶),混悬颗粒,泡腾颗粒。

水溶颗粒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饮片提取→纯化→加辅料→制(软材)颗粒→干燥→整粒→质检→包装。

1.饮片的提取:煎煮法。

含挥发油:双提法(水蒸气蒸馏法+煎煮法)。

2.提取液的纯化:乙醇沉淀法,高速离心法,或联用。

3.辅料:糖粉、糊精。

芳香挥发性药物采用β-环糊精包合的作用:使液体药物粉末化、增加油性药物的溶解度以及颗粒剂的稳定性。

4.制(软材)颗粒:挤出制粒2大考点:①软材(手捏成团、轻按即散):过软--湿度大, 过黏--黏性大,加高浓度乙醇、迅速过筛。

太干--黏性不足,加黏合剂。

②辅料用量:清膏:糖粉:糊精=1:3:1。

辅料总用量:清膏≤5倍;干膏≤2倍。

口诀:软材干湿黏度好。

手捏成团轻触散。

清膏糖粉糊精比。

131是要牢记(一生一世要牢记)。

辅料总量5和2。

清膏料多干膏少。

5.干燥:干燥温度:60~80℃、逐渐上升。

干燥设备:沸腾干燥床、烘箱、烘房。

干燥程度:制备过程中含水量≤2.0%(注意区别于颗粒剂的含水量6.0%)。

6.整粒:挥发性成分的加入:在整粒后。

①溶于适量乙醇,雾化喷洒于干燥的颗粒上,密闭放置,闷吸均匀。

②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后混入。

酒溶颗粒剂的制备:制备流程同水溶颗粒剂。

1.提取:渗漉法、浸渍法或回流法。

2.溶剂:60%左右的乙醇(以欲制药酒的含醇量为准)。

混悬颗粒剂的制备:混悬颗粒剂:含药材细粉,用水冲后不能全部溶解,成混悬性液体。

粉碎过六号筛:含热敏性成分,含挥发性成分,淀粉较多,贵重细料药,干燥温度<60℃。

总结中药药剂学--颗粒剂.ppt

总结中药药剂学--颗粒剂.ppt
搅拌5分钟,均应全部溶化,但允许有轻微浑浊。 2)混悬性颗粒剂:同上操作,应能混悬均匀,无焦屑
等异物。 3)泡腾性颗粒剂:加水应后立即产生二氧化碳气,并
呈泡腾状。
最新.课件
34
3.水分 按《中国药典》附录水分测定法之一烘干法或之 二甲苯法(含挥发性成分)法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6.0%。 4.粒度 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5包(瓶),多剂量包装1
的蒸发,且湿糖粉高温时熔化,冷后变坚硬; 尤与柠檬酸共存时明显. 4)干燥程度,一般控制水分于2%以内 5)干颗粒质量要求:手握干颗粒放松后不粘结成团, 手掌无细粉,手捻搓无潮感。 设备:烘箱、烘房、沸腾干燥床、远红外干燥机
最新.课件
28
6、 整粒:
• 因干燥后颗粒可能结块,需过1号筛(12-14目)除 大颗粒,再过4号筛(60目)除小颗粒和细粉
• 常采用乙醇沉淀法:水煎液浓缩至一定浓度时 (相对密度1.05左右或1ml药液含中药1g),再加 入等量乙醇,充分混合均匀,静置冷藏12小时以 上,滤过,滤液浓缩至清膏(相对密度1.3~1.35), 或继续干燥成干浸膏备用。
• 也可采用高速离心、大孔树脂吸附等方法去除杂 质,纯化液直接喷雾干燥后用湿法或干法制粒。
• E.4:2:1
• 1.水蜜丸炼蜜和水的比例一般为
• 2.蜜丸制备时,药粉与炼蜜的比例一般为
• 3.清膏制粒时,清膏:糖粉:糊精的比例一般为
最新.课件
39
• 关于颗粒剂粒度要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四号筛的颗拽和粉末 总和,不得超过l5%
• B.不能通过四号筛和能通过一号筛的颗粒和粉末 总和,不得超过l5%

成药酒

和 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颗粒剂
一、填空题
1.冲剂的名称在中国药典(九五版)中已称做颗粒剂型,现有--、---、 ---3种类型。

[答案] 可溶性;混悬型;泡腾性
二、单项选择题
1.有关水溶性颗粒剂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湿粒应及时干燥干燥温度应逐渐上升
干燥程度控制水分在2%以内干燥温度一般为80~90℃
可用烘箱或沸腾干燥设备
2.制备可溶性颗粒剂时,最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是()。

醇提水沉法水提醇沉法
石硫酸法低浓度醇渗滤法
三、多项选择题
1.制备感冒清热颗粒剂时需提取挥发油的药物为()。

白芷荆芥穗苦杏仁
薄荷紫苏叶
[答案]bde
2.冲剂又可称作()。

茶剂袋泡剂
颗粒剂
泡腾剂干糖浆
[答案]ce
3.颗粒剂可以含有下列()各种类型。

可溶性混悬型泡腾型
酒溶性块状
[答案]abcde
4.为保证颗粒剂颗粒园整,制备时其软材的要求是()。

越潮
越好握之成团松之即散越干越好
比片剂软材应略湿比片剂软材应略干
[答案]bd
四、改错题
1.泡腾冲剂是碳酸氢钠与枸橼酸在水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形成泡沫,制备时将二者干燥后混合制粒即得。

[答案] 泡腾冲剂是碳酸氢钠与枸橼酸在水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形成泡沫,制备时将二者分别制粒干燥后混合而得。

2.胶囊剂的特点是生物利用度高,尤其是药物水溶液滴成的胶丸,生物利用度更高。

[答案] 胶囊剂的特点是生物利用度高,但不能用药物的水溶液做内容物五、简答题
1.简述可溶性冲剂制备的基本步骤。

[答案] (1)药材提取,一般用煎煮法。

(2)水醇法处理,除去高分子等杂质。

(3)回收乙醇浓缩至比重1.35以上膏状。

(4)加入糖粉或可溶性糊精制成软材。

(5)过摇摆式颗粒机制成颗粒。

(6)干燥、整粒、包装即得。

2.简述冲剂有哪些种类?有什么特点?
[答案] (1)混悬型冲剂因为未经水醇法处理,冲后呈混浊状态,但效果会好于可溶性冲剂,因其是复合分散体系。

(2)可溶性冲剂因为经过水醇法处理,冲后为溶液状态,但疗效不一定有混悬型冲剂好。

(3)酒溶性冲剂药材用酒(或乙醇)提取,用酒冲溶,保持酒剂的特点。

(4)泡腾冲剂加有枸橼酸和碳酸氢钠,冲后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泡沫,分布均匀。

3.泡腾冲剂所采用的材料和方法什么?
[答案] 泡腾冲剂所用的材料,碱性用碳酸氢钠,酸性用枸橼酸和酒石酸。

制备时不单独用一种酸,单用枸橼酸粘性大制粒困难,单用酒石酸硬度不够,故按克分子比混合使用。

其制备方法有2种:①熔融制粒法,采用带1分子结晶水的枸橼酸,加热时释放出结晶水才产生粘结作用;②湿法制粒,用乙醇作湿润剂制粒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或分别制粒。

4.制备冲剂可能发生的问题有哪些?
[答案] 冲剂制备中可能发生问题有:色泽不均匀;结饼和“夹心”;色泽偏深,僵条过多;含铁丝;成品内出现白点,细粉或粗粒过多,粒度不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