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积扇相

合集下载

第2章 冲积扇相

第2章  冲积扇相

第二章冲积扇相第一节冲积扇概述一、冲积扇的形态和形成条件(一)概念冲积扇是陆上氧化条件下由山区河流所携带的粗粒沉积物在山谷出口处堆积而形成的扇形沉积体。

具体地说,在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地壳升降运动较强烈的地区,风化、剥蚀作用强烈,其形成的产物被暂时性流水(雨水或洪水)或山区河流带走。

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坡度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沉积,形成锥形或扇形粗碎屑堆积体,称为洪积锥或洪积扇。

它具有山区河流冲积成因的特点,故又称为冲积扇。

(二)形态冲积扇从山口向下游方向呈放射状顺坡展开,在平面上呈近三角形的扇状。

横剖面上为凸透镜状,纵剖面呈顶面下凹的透镜状或楔状。

扇根处坡度可达20~30°,而扇端仅为1°,大部分扇面坡度为5~10°。

沉积物的平均粒度与扇面坡度有正相关关系。

从扇根到扇端,扇面坡度随沉积物平均粒度减小按指数关系下降。

(三)形成条件1.造山运动是形成巨厚的大型冲积扇的重要条件山脉的形成导致母岩区剥蚀作用的增强和河流能量的提高,有利于碎屑物质的大量搬运和沉积,造成大型冲积扇的形成。

2.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是形成冲积扇的又一重要条件这种气候条件下植被不发育,物理风化强烈,形成大量粗碎屑物质。

同时这种条件下的季节性暴雨或高山积雪在夏季的融化可导致间歇性河流或洪水的形成。

间歇性水流携带碎屑物质流出山口,因流速骤减而沉积形成冲积扇。

3.地形坡度的突变也是形成冲积扇的重要因素山区间歇河流流出山口,由于坡度突然变缓,使流速骤然降低,碎屑物质沿山麓大量沉积。

4.物源区的母岩性质影响着冲积扇的大小和形态若母岩区为泥质岩,形成的冲积扇大而陡,面积可比母岩区为砂岩的大一倍。

5.冲积扇的保存条件需要长期相对沉降的构造条件,否则将遭受侵蚀而破坏。

二、冲积扇的沉积作用冲积扇上可能出现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有两种基本类型:牵引流(河流)搬运和沉积作用、陆上重力流(泥石流)搬运和沉积作用。

17-冲积扇相n

17-冲积扇相n

六)垂向相序及沉积相组合 沉积相组合: 沉积相组合 冲积扇---干盐湖 冲积扇 干盐湖 冲积扇----冲积平原 冲积扇 冲积平原 冲积扇----河流 冲积扇 河流
五.与油气关系
储集层,其次为盖层 储集层,其次为盖层
2.形态 2.形态
陆上氧化条件下由山区 陆上氧化条件下由山区 氧化条件下由 河流所携带的粗粒沉积 河流所携带的粗粒沉积 所携带的 物在山谷出口处堆积而 山谷出口处堆积而 形成的扇形沉积体。 形成的扇形沉积体。 扇形沉积体 空间上: 空间上:锥体 顶端: 顶端:指向山口 锥底: 锥底:向平原延展
2.形态 2.形态
平面: 平面: 扇形 纵向: 纵向: 楔形、 楔形、 凹透强烈的构造运动—地形高差大, 强烈的构造运动—地形高差大, 河流能量增强, 河流能量增强,剥蚀作用增强 干旱、半干旱的气候— 2、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碎屑物质 保存,季节性暴雨形成— 保存,季节性暴雨形成—季节性河 流 山口外地形坡度突然变缓3、山口外地形坡度突然变缓-流速 降低, 降低,沉积 保存条件: 4、保存条件:相对沉降的构造条件
沉积物: 沉积物:砾、砂、泥混杂 结 构:分选极差 块状\ 构 造:块状\直立砾石 沉积位置: 沉积位置:冲积扇上部
钱斜5-X21 2105.17 泥石流沉积
(二)河道沉积 指暂时切入冲积扇内的河道的充填沉积. 指暂时切入冲积扇内的河道的充填沉积. 特点: 特点: 1)扇根河道直而深 扇中\扇端变浅, 扇根河道直而深, 1)扇根河道直而深,扇中\扇端变浅,多为辫状河道 2)平面一般窄而长 2)平面一般窄而长 3)砾石 砾石\ 分选差,层理不发育,多块状; 3)砾石\砂,分选差,层理不发育,多块状;有时发育不明显的单向斜层 斜层理,倾角10 15° 具叠瓦状构造、冲刷--充填、 10--充填 理, 斜层理,倾角10-15°,具叠瓦状构造、冲刷--充填、暴露构造 4)河道沉积横向上 透镜状,具底侵蚀,周围是过渡为泥石流\ 河道沉积横向上: 4)河道沉积横向上:透镜状,具底侵蚀,周围是过渡为泥石流\漫流 沉积

第九章第一节 冲积扇相

第九章第一节  冲积扇相
为干旱型和湿润型两种类型
1.干旱型
干旱气候地区,水流反射 性分布,扇边界清晰,粗 碎屑向末端很快变细,厚 度急剧减薄,慢慢消失。
中砂 粗砾
粉砂、 泥质
扇端
扇中
扇根
2.湿扇型
气候潮湿,常年流水分布的地区,流水汇聚, 扇形不清,地形平缓,缺少泥石流沉积。
旱扇与湿扇的地质特征对比(重点)
三、冲积扇的沉积类型及特征
(2)扇中亚相
扇中:位于冲积扇的中部,冲积扇的主体,特征 以沉积坡度角较小和辫状河道发育为主。以辫状分支 河道和漫流沉积为主,与扇根相比,砂/砾比值较大, 岩性以砂岩、砾状砂岩为主。
(3)扇缘亚相 扇端:出现于冲积扇的趾部,地形平缓,沉积坡
度角低,沉积类型以漫流沉积为主,沉积物较细,通 常由砂岩夹粉砂岩、粘土岩组成,局部见有膏盐层, 分选较好。
冲积扇上的搬 运和沉积作用
1、起因于暂时性水流形成的 牵引流搬运沉积作用(牵引流)
2、起因于泥流、泥石流等 陆上重力流作用 (重力流)
冲积扇上 的沉积物
河道沉积 水携沉积物 漫流沉积
筛状沉积 泥石流沉积物
1.泥石流沉积 形成原因:气候干旱,
导致岩体收缩,裂缝暴露, 后遇到强降雨,雨水进入 缝隙,大量泥沙被携带。
砾岩 扇端:主要为洪水漫流沉积的砂、
粉砂和泥质沉积物 冲积扇碎屑成分完全继承物源区 母岩成分。
2、结构
▪ 粒度粗,圆度不好, 分选差,成熟度低。
▪ 粒级分布很广,从泥 、砂到巨砾。
3、沉积构造
层理发育程度中等~较差, 粗碎屑沉积中常见冲刷—充填构 造。扇根块状层理,扇中交错层 理,扇端水平层理。
扇根 沉积物野外照片
扇中
扇端
2.沉积组合及垂向序列

冲积扇,课件

冲积扇,课件

三、冲积扇的沉积模式
扇中亚相
位于冲积扇的 中部,为冲积 扇主体。 中到较低的沉 积坡角、辫状 河道发育。
三、冲积扇的沉积模式
扇中亚相
沉积特征:
砂岩、砾状砂岩和砾岩。 与扇根比较,砂砾比率增加。 砾石多呈叠瓦; 不明显的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 甚至逆行沙丘交错层理。 河道冲刷一充填构造发育。
第五章 陆源碎屑岩沉积相模式 ( Terrigenous clastic rocks )
第二节 冲积扇相 (ALLUVIAL FANS FACIES)
重点
1、哪些沉积作用,它们的演变;
2、沉积物(岩)的特征和变化;
3、亚相的组成、相序和识别
核心:地形地貌及其变化,气候。
本节的框架
一、概述 二、冲积扇的沉积作用及沉积模式 三、冲积扇的沉积模式 四、冲积扇的鉴别标志 五、冲积扇的实例及其和油气的关系
冲积扇的基本特征
冲积扇的基本特征
1、山麓部位,锥状或扇状沉积体; 2、纵向剖面呈下凹的透镜状或呈楔形; 3、横剖面呈上凸状的透镜状;
4、沉积厚度变化大(几米-8000米);
5、半径:小于100m-大于150km 6、多个组成冲积扇群或冲积裙; 7、沉积物类型和沉积面积取决于构造、气候和物源。
二、冲积扇的沉积作用及沉积物类型
单个冲积扇的水流型式:规则且
简单。
冲积扇群:水流型式复杂。
主河道:宽且深。
分流河道较浅,以辫状型式为主。
二、冲积扇的沉积作用及沉积物类型
冲积扇的沉积作用类型
针对上述沉积作用,布尔(Bull,1972)提出了冲积 扇沉积物的分类方案: 一、泥石流作用 1、泥石流沉积物
2、河道沉积物

沉积相的分类

沉积相的分类

1.沉积相的分类:陆相组:残积相、坡积一一坠积相、沙漠(风成)相、冰川相、冲积扇相、河流像、湖泊相、沼泽相过渡相组:三角洲相、河口湾相海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2.冲积扇的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地形和大量沉积物供应一一构造背景、母岩性质和气候条件3.冲积扇的类型:冲积扇的类型分为旱扇和湿扇旱扇(Arid Fan)气候干旱扇形清楚主河道或单一河道间歇性水流或洪水以副砾岩为主,分选差,混杂堆积.纵向粒度变化快,常见红层和膏盐类沉积.无煤层,沉积构造类型少,碎屑流发育相带分布清晰4.湿扇(Wet or Humid Fan)气候潮湿常年流水扇形不清叠加河道,辫状平原,正砾岩发育,无副砾岩,分选好•纵向粒度渐变,无红层或膏盐类沉积. 可见煤层,沉积构造发育缺少碎屑流,可发育泥流相带分布不清5.冲积扇亚相的划分:扇根,扇中,扇缘扇根:1泥石流沉积:基质支撑的混杂堆积,块状构造(副砾岩);2河道沉积:砂砾岩,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发育不明显的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递变层理;3筛析沉积:砂砾岩,粒度双峰分布。

扇中:1辫状水道沉积:砂砾岩,发育叠瓦状构造和不明显的递变层理、交错层理;2局部片流沉积:平行层理含砾砂岩、粉砂岩,呈透镜状。

扇端:水道不发育,以漫流活动为主,发育平行层理砂岩、粉砂岩,与泛滥平原或湖泊沉积物呈指状交互。

6.冲积扇中主要的沉积类型:1.泥石流沉积形成:泥质母岩,植被不发育,地形较陡的地区,遭受阵发性洪水侵蚀,大量泥砂被携带流动。

流体性质:密度大粘度高,可呈塑性一一重力流。

形态:呈舌状或叶瓣状,具有陡,厚的清晰边界。

成分:砾,砂,泥混杂,细粒成分占优势(主要由砂,粉砂,泥组成的泥石流称为泥流)结构:分选极差构造:块状层理粒序层理,一般层理不发育;扁平砾石呈水平或叠瓦状排列2.漫流沉积形成: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漫出,流速和水深骤减,携带的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积下来,形成席状砂,砾岩堆积体,为浅的坡面径流(漫洪沉积,片流沉积).形态:呈透镜体状,一系列透镜体组合形成席状或片状沉积体.成分:主要由碎屑组成,可含少量粘土和粉砂。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沉积相是地球表面上由沉积物形成的地质单位,在地质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根据沉积物的特征和形成环境的不同,沉积相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对沉积相的分类及其详解进行阐述。

一、根据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和颗粒组成,可以将沉积相分为以下几类:1.碎屑岩相:碎屑岩相主要由岩屑颗粒组成,岩屑颗粒的大小和组成决定了岩性。

碎屑岩相可以进一步分为砂岩相、砾岩相和泥岩相。

砂岩相主要由砾石、砂粒和粉砂粒组成,颗粒较粗,常见于河流、河口和河口三角洲等环境。

砾岩相主要由砾石和卵石组成,颗粒更大,常见于冲积扇和冲积台地等环境。

泥岩相主要由粉砂粒和粘土颗粒组成,颗粒较细,常见于湖泊和海洋等环境。

2.碳酸盐岩相:碳酸盐岩相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如石灰石、白云石等。

碳酸盐岩相常见于海洋和湖泊等浅水环境,是海洋生物的主要构造物。

碳酸盐岩相又可以分为浅海碳酸盐岩相和深海碳酸盐岩相。

浅海碳酸盐岩相主要由珊瑚、藻类和浅海生物的骨骼等构成,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深海碳酸盐岩相主要由微生物的残骸和颗粒物质组成,常见于深海盆地和大陆边缘沉积区。

3.有机质岩相:有机质岩相主要由有机质组成,如煤和页岩等。

有机质岩相常见于湖泊和海洋等富含有机质的环境,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岩相可以进一步分为煤相和页岩相。

煤相主要由植物残体和腐殖质组成,常见于湖泊和沼泽等湿地环境。

页岩相主要由有机质和粉砂粒组成,颗粒较细,常见于海洋和湖泊等深水环境。

二、根据沉积物的形成环境和沉积过程的特点,可以将沉积相分为以下几类:1.河道相:河道相主要由河流运输的颗粒物质沉积形成,常见于河流底部和河口沉积区。

河道相的沉积物主要由砾石、砂粒和粉砂粒组成,颗粒较粗,呈现层理结构和交错纹理。

2.冲积扇相:冲积扇相是由冲积扇形成的沉积相,常见于山区和山前平原。

冲积扇相的沉积物主要由砾石和卵石组成,颗粒更大,呈现扇形堆积的特点。

3.三角洲相:三角洲相是由三角洲形成的沉积相,常见于河口沉积区。

2-17冲积扇相

2-17冲积扇相
多数是由许多扇体互相 衔接起来形成巨大的冲 积扇体系,与山麓坡积、 坠积物组合成山麓-洪积 相。是粒度最粗、分选 最差的近源沉积单位。
山麓坡积、坠积物
现代冲积扇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但 在像日本、喜马拉雅山脉和加拿大等潮湿地区,以及在斯堪的纳维亚和加拿大的 北极地区冲积扇也有发育。
沉积构造:块状、交错层理和水平、平行纹理,小型冲刷充填构造。
垂向上:层状,可与河道沉积相间
沉积物:砂、粉砂、砾 结 构:分选差 构 造:块状、交错层理,无底冲刷
③ 筛状/筛余沉积
形成条件:
物源区碎屑以砾石为主(节 理发育的石英岩),细碎屑极 少,在冲积扇表层堆积的舌状 砾石层。
沉积状态: 在冲积扇表面形 成砾石层,流水下渗,无法形 成地表径流,阻止了粗粒物质 的搬运。
Death valley, California
西藏北部
Elev:4995m
洛基山脉 科罗拉多河 源头
Elev:224m
新疆阿克苏
Elev:2154m
2. 冲积扇基本特征
特征之一: 由山谷口向盆地方向呈放射状散开,平面上呈锥
形、朵状或扇形;锥体顶端指向山口,锥底向着平原。纵剖面上呈 下凹透镜状或楔形,横剖面为上凸透镜状。
2. 沉积物类型
泥流、泥石流等重力流→泥石流沉积物
暂时性水流形成的牵引流→水携沉积物 (1)河道沉积 (2)漫流沉积 (3)筛状沉积
(1)泥石流沉积
砾、砂、泥、水高度混合,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流 动的呈可塑性状态的流体—泥石流(属沉积物重力流)。是冲积 扇的主体部分。
沉 积 物:砾、砂、泥混杂 结 构:分选极差,杂基支撑 构 造:块状,层理一般不发育 沉积位置:冲积扇上部

第2章-冲积扇相

第2章-冲积扇相
石流沉积作用占有重要比例的冲积扇。
◆湿润型冲积扇——潮湿气候环境下以长年河流
作用为主的冲积扇。 湿润型冲积扇表面积可为干旱型数百倍。
◆干旱型冲积扇
干旱型冲积扇主要由泥石流、筛状、片流、辫 状河道沉积组成,是典型的冲积扇。亚相划分相当 明显。这些沉积物占扇体的比例因地而异。 ◆湿润型冲积扇 扇近端→远端沉积 特征具有较明显的 变化:河能降低, 河道变浅,粒径变 小。 湿润型
Ø 分布于冲积扇的中部,构成冲积 扇主体; Ø 特征:沉积坡度角度小、辫状河 道发育; Ø 沉积类型:辫状河道和漫流沉积 为主,与扇根相比,砂/砾比值较大; Ø 沉积物:砂岩、砂砾岩和砾岩组 成; Ø 沉积构造:不明显的平行层理和 交错层理,局部可见逆行沙丘交错层 理,河道冲刷-充填构造。
七6-29井(N21):508.1m
七6-29井(N22 ):油浸砾岩
西岔沟剖面(E32 ):冲积扇扇 中的大型斜层理
西岔沟剖面(E32 ):冲积扇扇 根的冲刷-充填构造

也称扇端,分布于冲积扇的趾部; 特征:地形平缓、坡度角低; 沉积类型:漫流沉积为主;
沉积物:较细,砂岩和含砾砂岩 组成,其间夹杂粉砂岩和粘土岩, 分选变好; 沉积构造:平行层理、冲刷-充 填构造,细粒的粉砂岩和粘土岩中 可见块状层理、水平层理、干裂等。
长期相对沉降的大面积汇水盆地,有利于冲积扇 的保存,故形成的扇体较大。 坡积和坠积物,形成了环 绕山脉的山麓—洪积相。



平面: 扇 形 纵向: 楔形 横向: 凸透镜状
几何形态—沿山口向外伸展的巨大扇形或锥形沉积体,锥顶指向 山口。延长可达数百米~数百余公里。
气 候 条 件
◆干旱型冲积扇——在干旱气候环境下发育的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扇 中
扇中位于冲积扇的中 部,是冲积扇的主要组 成部分。具有中到较低 的沉积坡角,辫状河道 发育。沉积物主要由砂 岩、砾状砂岩和砾岩组 成。在砂和砾状砂岩中 出现不明显的平行层理 和交错层理。河道冲刷 一充填构造较发育,也 是扇中沉积的特征之一。
3、 扇端(扇缘)
冲积扇的外缘,沉积 坡角小、地形较平缓。 由砂岩和含砾砂岩组成, 中夹粉砂岩和粘土岩; 但有时细粒沉积物较发 育,局部也可见有膏盐 层。其砂岩粒级变细, 分选性变好。可见不明 显的平行层理、交错层 理和冲刷一充填构造外。 粉砂岩和泥岩则可显示 块状层理、水平纹理以 及变形构造和暴露构造 (如干裂、雨痕)。
龙潭底冲积扇
中扇
内扇
外扇
扇顶对应峡谷
龙潭底冲积扇全貌
(长1000米,宽800米,平面上呈扇形展布)
隐仙溪冲积扇
内扇 中扇 外扇
隐仙溪隐扇扇体长形2125米,宽1825米,内扇坡度6 °—9°,中扇坡
度3°—6°,外扇坡度1°—3°。
2、形态
平面呈扇 形 纵向呈楔形、凹 透镜状 横向呈凸透镜状
3、变化趋势
5、分布地区
现代冲积扇广泛分布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例如我国的广大西北地区, 天山山前、祁连山山前等地区。但在一些潮湿地区也有发育。
我国自中新 生代以来形成 许多内陆盆地, 在盆地边缘经 常有冲积扇沉 积,如克拉玛 依的二叠系、 三叠系,酒泉 盆地的白垩系, 渤海湾盆地的 第三系等都发 育有这种类型 的沉积。其中 有的地区已发 现次生油气藏。
5、生物化石标志 几乎不含化石,很少含有机质。
6、垂向层序及沉积相组合
六、研究意义
1.反映构造运动 2.灾害预防
3、油气储层
克拉玛依油田二叠系为一套巨厚的灰绿色-棕红色砾岩,厚300- 2500m;下三叠统仅见于油田东部,几乎全为砾岩和砾状砂岩;厚 130-200m;中三叠统分布广泛,厚50-450m,主要为厚层砾岩 -砂岩、砾岩和泥岩互层。经克拉马依油田地质所研究,确定二叠纪 -中三叠纪底部砾岩为冲积扇环境的产物。
七6-29井(N22 ):油浸砾岩,冲 积扇的扇中
西岔沟剖面(E32 ):冲积扇扇中 的大型斜层理
西岔沟剖面(E32 ):冲积扇扇根 的冲刷-充填构造
冲 积 扇 裙
在冲积扇形成和发育 过程中,由于沉积物堆积 速度和盆地沉降速度不同, 可以使冲积扇砂体发生进 积和退积或侧向转移过程。
堆积速度≻盆地沉降 速度,进积,自下而上由 细变粗的反旋回层序。
66。8பைடு நூலகம்的石油储量
垂向上: 层状,可与河道沉积相间
沉积物:砂、粉砂、砾。 结构:分选差。 构造:块状、交错层理,无底冲刷。
4、筛余沉积
形成条件 物源区碎屑以砾石为主, 细碎屑极少
沉积状态 在冲积扇表面形成砾石 层,流水下渗,无法 形成地表径流
沉积物:棱角状、次棱角状砾石 结 构:分选中等,颗粒支撑 构 造:块状,成层性不明显
泥石流沉积近与C=M基线平行,与浊流沉积相似。
3、 沉积构造标志 泥石流沉积——块状、递变层理 河道沉积——砾石叠瓦状排列 筛状沉积——块状构造 漫 流 沉 积 —— 平 行 、 交 错 、 块 状 、 水 平 层 理 、
变形构造及暴露构造 常见冲刷—充填构造
4、颜色标志 泥质沉积物多带有红、黄、棕红等氧化色。
龙潭底冲积扇
中扇
内扇
外扇
扇顶对应峡谷
龙潭底冲积扇全貌
(长1000米,宽800米,平面上呈扇形展布)
2.隐仙溪冲积扇
内扇 中扇 外扇
隐仙溪隐扇扇体长形2125米,宽1825米,内扇坡度6 °—9°,中扇坡
度3°—6°,外扇坡度1°—3°。
L3
L14
L15
龙潭底冲积扇扇根沉积物
L27 L19
L51
三、亚相类型及沉积层序特征
扇根亚相:位于扇顶,河道沉积+泥石流沉积; 扇中亚相:位于扇中,河道沉积+漫流沉积; 扇缘亚相:位于扇末端,漫流沉积为主。
1、扇根
扇根顶分布在邻近冲积 扇顶部地带的断崖处,其 特点是沉积坡角最大,并 发 育 有 1—3 个 直 而 深 的 主河道。其沉积物主要是 由分选极差的、无组构的 混杂砾岩或具叠瓦状的砾 岩、砂砾岩组成。一般呈 块状构造,其砾石之间为 粘土、粉砂和砂的杂基所 充填。扇根的沉积物主要 为泥石流沉积和河道充填 沉积。
堆积速度≺盆地沉降 速度,退积,自下而上由 粗变细的正旋回层序。
冲积扇相沉积(七6-29井, N22 )
冲积扇沉积的正旋回沉积序列
冲积扇各亚环境的沉积序列
五、 冲积扇的鉴定标志
1、岩性特征 以砂砾岩为主;含碳酸盐、硫酸盐等矿物。
2、结构标志 成熟度低,粒度粗;扇根到扇缘分选和磨圆逐渐变好 粒度逐渐变细。扇体与平原的过渡地带以粘土为主。 粒度曲线跳跃总体发育差或整体呈略向上拱弯弧状。
2、辫状河道沉积
沉积特征
沉积物: 砾石、粗砂 结构: 分选中等—差、磨圆差 构造: 块状、交错层理,底冲刷
辫状河道沉积是水携沉积物中粗粒的和分选差的沉积部分,向扇端方向河 道变浅、沉积物变细。通常,河道沉积物由砾石和砂组成,分选较差,层理 不发育,多呈块状。其单层厚度一般为5—60cm,有时可达2 m以上。但有 时发育有不明显的单向板状交错层理,或不明显的水平层理,具叠瓦状构造。
厚度变薄 粒度变细
3、形成条件
1、强烈的构造运动 2、干旱、半干旱的气候 3、山口外地形坡度突然变缓
4、规模
冲积扇的面积变化较大,其半径可从小于100m到大于 150km以上。 但通常它们平均小于10km。其沉积物的厚度 变化范围可以从几米到8000m左右。
决定因素:区域构造活动性(边界断裂)、发育时间、碎 屑物质的供应能力等。
苍山与洱海之间的山前 斜坡,宽4~9km,坡度1~ 10°,有较厚的第四纪沙砾 石堆积,厚度为300~600m。 这套粗碎屑主要由洪积扇、 河流和冲积平原构成。
苍山十八溪,每一条河
流都对应一个冲积扇,重点 解剖了其中的隐仙溪和茫涌 溪。由于苍山的风化剥蚀作 用强烈,形成粗碎屑物质, 因此在苍山山前形成了众多 的冲积扇。
河道沉积:斜层理,倾角10-15°、冲刷--充填
3、漫流沉积
携带着沉积物的水流,从冲积扇上的河道漫出,形成了宽阔 的浅水带,或席状漫流(其水深一般不超过30cm)。由于水 深和水流速度同时减小,以及扇端地区坡度较低缓,而使其所 携带的沉积物迅速地沉积下来,从而形成了席状的粉砂、砂、 砾沉积物。沉积构造为块状层理、交错层理和水平或平行纹理, 有时也见有小型冲刷一充填构造。
二、沉积类型
•泥石流沉积 •辫状河道沉积 •漫流沉积 •筛状沉积/筛余 沉积
1、泥石流沉积
砾、砂、泥、水高度混合,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 下流动的呈可塑性状态的流体——泥石流。
泥石流沉积特征
沉 积 物:砾、 砂、泥混杂 结 构:分选极差,杂基支撑 构 造:块状 沉积位置:冲积扇上部
龙潭底冲积扇中扇沉积物
隐仙溪扇根主沟道
扇根主沟道砾石,30-50cm为主,大者达50cm
y14
y22
y24
y26
隐仙溪冲积扇扇根沉积物
y30 y33
y36
y44
隐仙溪扇中沉积物
西岔沟剖面(E32) :冲积扇相扇 根亚相,花岗岩砾石,砾径35cm
七6-29井(N21 ):508.1m,冲积 扇的中扇亚相分流水道的花岗岩砾
第十六章
冲积扇相
冲积扇相
一、概述
1、定义
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地壳升降运动较强烈的地区,风化和剥蚀作用的产 物,被山区暂时性水流(雨水或洪水)或山区河流带走,当水流流出山口,地 形坡度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沉积,形成锥状 或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扇,由于具有山区河流冲积成因的特点,故又称为冲 积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