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调查报告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南京市2021届高三学情调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南京市2021届高三学情调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0.09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翻译古文正如同翻译外文,都是在人与人之间架设理解的桥梁。
如果说翻译外文是缩短一国人与他国人的空间距离,让不同国度的人不出国门便可见面晤谈,那么翻译古文则是填平现代人和古代人的时间沟堑,让现代读者通过译文与相隔千百年的古代作者进行对话。
当年苏曼殊曾为他的汉译英诗集取了个名字叫“文学因缘”,不禁让人想到一句俗话“千里姻缘一线牵”,翻译充当的角色就仿佛文学因缘的月下老人罢?古文今译也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事情。
据说,汉代司马迁写《史记》时,就曾把殷周时代古奥的档案文册改写成明白流畅的汉代语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曾有人开始用白话文改写文言文。
时光流逝,语言变易,阅读中的语言障碍造成理解的困难,这在中外都一样。
《尚书》到了唐代,人们已觉得“佶屈聱牙”;就是十六七世纪的莎翁剧作在三四百年之后的观众看来,也有些古怪拗口。
所以,如果不加注释或翻译,大概会有不少读者被语言障碍拒之门外,不能进入古代人的心灵世界,就好像面对粮仓却没有钥匙的人一样,空守着粮食却饿肚皮。
毫无疑问翻译是必要的,可是,翻译并不容易。
译文很难达到逼肖原作的水平,虽然翻译者都很想使译文成为原文的镜子,“象忧亦忧,象喜亦喜”,除了左右相反之外纤毫不差,但翻译者打造的这面镜子总不可能没有一点走形,更不消说在拙劣的匠人手里还有成为“哈哈镜”的危险。
唐代刘禹锡《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一诗里曾好心地替翻译者抱不平,他说:“勿谓翻译徒,不为文雅雄。
”不过翻译毕竟不是自由写作,原文对于译者总是一重束缚又是一把验尺,所以即使是最好的翻译者面对原文,也不敢拍胸口打包票,保证译文完全传达了原文的精神,恢复了原文的旧貌;更不消说面对的是一篇古今传诵的名篇佳作,译者就更不能保证译文如同原文一样有神韵妙味了。
这里原因很多,撇开翻译者水平的差异不说,大概首先是古今文化的时代差异。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分项汇编(原卷版)

五年真题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2021年】(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先前许多伟大的探险一样,我们的旅程起始于厨房。
当我们看向水面,通常觉得水是平的,然而仔细观察一杯水时,你会发现杯中的水面并不完全平坦,它在边缘处略微向上弯曲——这是它的“弯月面”,这个弯月面的形成是因为水受到了玻璃的吸引,它被拉向杯壁。
注意这一点又有何用?只关注这一点,可能没什么用。
但与其他几个因素联系在一起,它便能帮助我们理解河水何以泛滥。
水会受到玻璃的吸引,这是水的一个特性。
有些液体,比如唯一的液体金属——水银,会受玻璃的排斥,因而它的表面会像倒扣的碗,叫作“凸月面”,液体内部也有微弱的吸引力,若非如此,它们便会散开,成为气体。
正如老师为我们反复讲述的那样,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紧密结合而成。
但老师——至少我的老师——没有教我的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还会受到其邻近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的吸引,这使得水分子之间互相依附,为了帮助理解这一点,可以设想两个在羊毛衫上摩擦过的气球会因静电轻轻地黏附在一起。
想要展现水的这种“黏性”很简单,接一杯水,在一个平滑的防水面(比如厨房的操作台)上倒上几滴。
现在弯下身,直到自己的视线与液滴平行。
你是否看到水自然地形成一些微微凸起的“小水塘”?假如倒得够多,有一些会流下去,但还有一些会留在台面上,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水会受到相邻的水的吸引,这种黏性或张力强大到有些时候能够对抗重力。
水吸附自身以及杯壁的张力还引发了一种叫“毛细作用”的现象,每当把画笔蘸在水中,我们都会发现水沿着刷毛向上流。
想要解释毛细作用,只需将我们已经了解过的两种效应结合起来考虑。
水会受到某些物体表面的吸引,比如玻璃和画笔的纤维,此外它还会受到自身的吸引。
因此当一个开口足够细小时,便会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水面会受到它上面材料的吸引,被向上拉,又因为开口太过狭窄从而使得液体的整个表面都被向上拉动。
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日前,深圳市教育局正式印发《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意见》,从2021年春季开学起,分批、稳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四点半”问题是许多“双职工”家庭面临的现实难题。
《实施意见》明确,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安全有序、公益普惠的课后服务,满足学生成长的多样化需求,但不得进行集体教学和统一补课,不得给学生增加布置任何形式的作业。
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坚持公益普惠原则,按每生每年1000元标准纳入政府专项经费保障,学校以及购买服务的校外机构和个人均不得向学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
还提出,学校应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可以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兴趣特长的社团活动、体育和艺术活动;可以开展学生自主作业、教师答疑等学习活动,统筹安排教师照看;也可以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就近到少年宫、博物馆等场所参观学习。
是否参加、参与哪种项目将由学生和家长自主决定、自愿报名。
(摘编自《深圳正式推出中小学免费课后延时服务》,人民网2021年02月23日)材料二:家长关注的“谁来教”的问题,是课后服务平稳运行的关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已经开设课后服务的学校中,师资主要来源于本校老师、购买服务和社会机构等渠道。
“学不到东西,还不如送到校外培训机构。
”3月5日,在填写学校的托管需求调查表时,许女士有点犹豫,“孩子在校托管只能写家庭作业,不讲课,没有其他活动,也不能出教室”。
目前提供课后服务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尽相同。
有的学校提供了体育、舞蹈、美术等特色课程,有些学校则受限于师资、资金等只提供基本的看管服务。
“有服务就有支出,邀请专业更强、水平更高的师资,让学生们受到更好的指导是需要成本的”,江苏、四川、辽宁等地出台的相关政策提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财政投入为主提供课后服务;确实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政府和学校支持、家长合理分担运行成本。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认为,学校课后服务属于教育服务,但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要强调其公益性和公共性,但也要让老师的额外付出得到回报。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总温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第04课新题(含解析)

第04课新题一、(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一:浅阅读是大体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阅读式、娱乐式的阅读方式,他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
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进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参与。
阅读内容主如果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
(摘编自百度百材料二:固然,课外不念书,可能并非孩子的本意。
他们是想念书的只是没有时间这一点在这次调查中取得验证。
由81.44%的受访者以为。
他们之所以课外阅读少。
主如果因为作业多,很少有时间和心情念书。
也因此有54.64%的学生以为即便要念书,也只读短文章,最好是能一次看完知道结果的。
可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却从中看到了问题。
他担忧长此下去这部份学生会换上长文章畏惧综合征。
他们不敢读大部头的作品。
喜欢马上看完又助长了阅读的急躁之心。
与之相对应的是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
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正在受到孩子的追捧。
杨教授所称的那些包含深刻思想的读本。
却被他们抛在一边为何非要读而有所收获呢。
这是今世的上海中学生所不能理解的。
(摘编自离亮《调查:中学生阅读行浅阅读归天》)材料三:另外,大学生平均天天上网时间是3.27小时,而天天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却只有1.58小时,这表明大学生普遍上网时间长,念书时间少。
即便如此,将上网时间全数用于阅读的学生也仅占3.69%,大部份学生上网仍是以看视频、聊天、打游戏为主。
是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调查显示,在诸多原因中,学校竟成了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
调查中有39.26%的学生抱怨学校课程安排太满,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
29.86%的同窗以为学校图书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网络媒体的冲击、缺乏教师引导和图书价钱偏高等成为相对次要的原因。
仅有8.72%的学生以为社会上“念书无用”等观点的影响致使学校缺乏念书气氛。
高考教学语文实用类阅读专题训练附答案

.2021高中语文专题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行全国,“圈粉〞无数。
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
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
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材料二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
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阔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决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2021届高考语文临考卷【全国卷版】(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张桂梅:大山里的女校张桂梅,筹建了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该校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建校12年,1645名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
张桂梅一直坚守教育岗位,把用文化摆脱贫困的理念带进大山。
2019年该校的综合升学成绩位居当地第一。
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的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记者:学校目前取得的成绩,您满意吗?张桂梅:不满意。
我想让孩子们全部上一本或者是双一流,我想要山里的孩子走进最好的学校。
记者:这是专门给贫困山区的女孩子上的高中吧?张桂梅:我们没提贫困两个字。
贫困对女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隐私。
我们就叫大山里的女孩儿。
记者:您为什么想筹建这样的学校?张桂梅:我在民族中学时,常有女生从课堂上消失,这些姑娘被家里定下婚事,要出嫁了。
华坪儿童之家成立,收养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遗弃的健康女婴,这让我萌生了筹建免费的女子高中的想法。
记者:为什么不男女生一起招收呢?张桂梅:女孩子受教育后,可以改变三代人。
如果她有文化,她会把孩子丢掉?我的初衷就是解决低素质母亲和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
(画外音):2002年起,张桂梅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2007年,《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让张桂梅和她的女高梦在全国传开,来自爱心人士的捐款以及当地政府的出资共同汇聚在华坪,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张桂梅担任校长,并吸引来了16名教职员工。
首届共招收女生一百名,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成绩始终提不上去,这点是张桂梅始料未及的。
张桂梅:他们说,能够考上职大就行了,我说,要读职大,用不着读这所高中。
去山里家访,好多人家祖祖辈辈第一个高中生在我们这儿,因为我们这不收费。
有学生的爷爷奶奶说,孙女读高中了,我们可以放心地死了。
想想知识在山里人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回来我对老师们说,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给我们了,我们至少要让他们上二本。
(画外音):当时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不少教师打了退堂鼓。
2021-2023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1-2023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一、实用类文本阅读(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根据《杜登德语辞典》,“语言”是一种人类自我表达的能力。
如此看来,只有我们人类可以说话,但是如果我们可以知道树木是否也会自我表达,这不是很有趣吗?那么树木会如何“说话”呢?我们当然不可能听得见,因为它们肯定是静悄悄的,那些强风刮过时枝丫摇摆的嘎嘎声,以及轻风拂面时叶片婆娑的簌簌声,都是被动发出的。
不过它们确实以另一种方式沟通:通过气味。
在非洲大陆的莽原上,金合欢树是长颈鹿的珍馐,为了摆脱这种草食性的庞然大物,金合欢树短短几分钟内就可以在叶子里散布毒素。
长颈鹿便会转移到其他树木那里。
是旁边的树吗?不。
它们会避开邻近的树木,然后在大约100米开外的金合欢树那里重新开始大快朵颐。
因为被啃食的金合欢树会施放一种警示气体,向邻近的同伴传递不速之客来袭的信息。
所有得到警讯的树木会立即分泌毒素来回应。
长颈鹿因为知道金合欢树的这个把戏,所以会走远一些,以寻找那些尚未知情的树木。
又或者它们会逆风而行,因为气味信息是顺着风向其他树木传送的。
这样的防卫行为自然需要时间,所以早期预警阶段的工作如何协调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对此,树木当然不能只依赖空气,它也通过根部来传送信息。
一棵树的根可以蔓延得很广,其距离大过树冠宽度的两倍,因此在地底下会与周遭树木的根交错而产生联系。
但也有偶然情形,因为森林里也有独行侠,一点也不想与别人有任何瓜葛。
所以有没有可能因为这些家伙的不合群,而导致警示信息被阻断呢?幸好不会。
树木为了确保信息能够快速传递,多数情况下都会以真菌为媒介,其作用就像网络光纤那样,纤细的菌丝密布在土壤中,并以我们无法想象的密度交织成网络,借助其网络,真菌可以把从某棵树得到的信号继续传递下去,帮助它们交换害虫、干旱或其他危险消息。
在共同的生存空间里,可能森林里所有的植物都会以这种方式进行交流。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汇编(含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汇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城市群理论概念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1957年提出的“Megalopolis”城市群概念。
他提出“城市沿城市交通网络发展会演化成一个有机的社会经济体系,继而通过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把多个社会经济体系连接,产生一个呈多中心的区域空间结构”。
时至今日,都市圈及城市群概念日渐成熟,也被广泛应用于大都市规划的蓝图中。
发展都市圈不仅成为解决大城市病的重要途径,更是发挥虹吸效应,吸引资金、人才产业集聚,带动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9 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都市圈的概念一“都市圈是城市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摘编自戴德梁行《2019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摘编自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材料三想“撬动”城市圈发展,向心力的支点究竟在哪?苏锡常三座经济强市给出的答案是,产业协同。
4月21日,首届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上,三市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制造业。
会议提出,苏州、无锡制造业“底盘”很大,常州“智造”也是全国产业集群发展的一道风景线,三市有能力共同打造产业智造服务联盟,共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调查报告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
【典例分析】
【2020·蚌埠市第九中学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调查结果显示,75.3%的同学有较为明确的考研意向,仍在考虑的占20.2%。
而根据参与调查的学生的各种维度进行分类发现,这种近乎盲目的考研热几乎是不分年级、不分性别、不分学校层次的。
那么,是什么驱动着这么多大学生对考研趋之若鹜呢?
81%的同学认为,考研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给自己的学历加码。
这是考研热出现的重要原因,背后折射出的是严峻的就业压力。
麦可思研究院6月12日在京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2016届中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6%,基本保持稳定。
表面上看,“就业率基本保持稳定”与“多数大学生考虑读研”存在反差,实际上,其内在核心问题是大学生就业质量亟待提高。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在谈到“该考研还是工作”时提到,“很多人说,就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才去考研的。
这句话就不客观了,不应该是找不到,而是不满意,或者说与自己期望值不一致。
”
麦可思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数据显示,2016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的主要动机是就业前景好(53%)和职业发展需要(49%)。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考研调查:七成以上的在校大学生有明确的考研意愿》,2017
年8月l6日) 材料二
从年初以来,据周刊君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0所高校着手清退研究生。
按高校已经披露的数字初步核算,至少500名研究生遭到清退或正面临清退风险,实际进行研究生清退的高校数,以及遭清退处境的研究生数,相信远超周刊君的不完全统计。
这些研究生面临退学风险,有一个共同原因: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
按照《广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第二十条规定,研究生在校基本修业年限(学制)为:硕士生最长不超过5年,博士生不超过7年。
为什么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实行弹性学制呢?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周
刊君,因为我国大学的办学经费过度地依赖行政拨款,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大学的后勤没有社会化,延期研究生一多,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压力也大。
广州大学强调,对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不需要去拔高它,也不需要过分去渲染它,这只是很正常的一个管理规定的执行。
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要求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势必要从严要求研究生,对延期学生进行清退。
不过,熊丙奇指出,从严要求研究生,不能仅仅只是清退延期学生。
之所以延期,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导师不够重视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
因此,从严要求研究生,更需要健全导师制。
也就是说,导师不能再当甩手掌柜了。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新闻周刊:研究生大清退,十所高校已出手》,2019年3
月22日) 材料三
(资料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图数馆》) 材料四
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引入适当的淘汰机制,对不合乎要求的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是严格学风的表现。
这能警示学生,督促其专心学业和科研,从而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众所周知,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学历贬值似乎已成普遍认知。
在此背景下,如果不狠抓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无疑会加速学历贬值,影响公众对我国高校教育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信心。
此前坊间流传着“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正说明了“严进宽出”现象的普遍性。
除了警示作用,对长期不毕业的学生进行裁汰,也在公平性上迈出重要一步。
要知道,高校的教育资源和每年的招生指标都是有限的。
那些偏离研究生学习的学生,是现实版的
“南郭先生”,他们长期占用着高校的教学资源,这对其他潜在入学者是不公平的。
高校清退研究生是学校在推进人才培养上的自我革新,对纠正以往“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大有裨益。
从目前来看,被清退的不合格研究生相对于庞大的基数而言,比例不算大,学校还是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容错空间,处置措施称得上是人性化。
当然,我们在为淘汰超学制研究生叫好的同时,也应反思高校人才培养的体制性问题。
近年来,高校教育资源的丰富并没有跟上研究生扩招的步伐,有些高校甚至出现“本研倒挂"现象,造成教育资源被稀释。
一定程度上,扩招会造成导师带的学生过多,很容易分散导师精力,进而影响学生毕业进度,拖长其毕业年限。
这些问题,同样需要及早正视和解决。
(摘编自澎湃新闻《韩中锋:清退不合格研究生,“严进严出”当成常态》,2019年3月
1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多数同学认为大学生考研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学历来增强就业竞争力,可见严峻的就业压力是出现考研热的重要背景。
B.中国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高且基本保持稳定,这表面上与考研热存在着反差,但实际上反映出大学生就业质量亟待提高的问题。
C.年初以来,已至少有l0所高校的500名研究生遭到清退或正面临清退风险,但此数据只是不完全统计,实际的数据远超这一统计。
D.我国之所以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实行弹性学制,是因为我国大学的办学经费过度依赖行政拨款,还有我国大学的后勤未能社会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延期的研究生进行清退,体现了高校对研究生的从严要求,其背景是教育部最近通知要求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的管理。
B.学生延期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不够重视,只要健全了导师制,就可避免延期的发生。
C.2007—2016年,中国研究生毕业人数逐年增长,但增长幅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只在2010一2011年增长幅度出现了较大的反弹。
D.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严进宽出”的现象,清退不合乎要求的研究生,有助于树立公众对高校教育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信心。
3.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高校清退不合格研究生的意义及影响。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