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诗二首《荷叶 母亲》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诗二首《荷叶 母亲》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冰心及其作品《繁星》《春水》,积累“荫蔽、徘徊”等重点词语。

2.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难点)3.整体把握本诗与《金色花》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重点)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母爱,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母爱是我们人生最真实的温暖与力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回报母亲的拳拳之心一样,但方式却不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国作家冰心的《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将给我们爱的熏陶、情的感染。

二、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她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和小说集《超人》等。

2.写作背景本诗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第一册,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作者用副标题“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准确地概括了《往事(一)》的内容。

《往事(一)》内容丰富多彩,从细微处落笔,撷取生活中的片段,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本诗就是一首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

3.字词积累PPT6-10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攲斜:倾斜,歪斜。

攲,倾斜。

荫蔽:(枝叶)遮蔽。

三、整体感知1.本文是一首画面感非常强的散文诗,请概括文中以“莲”为中心的画面内容。

白莲凋谢图;红莲盛开图;雨打红莲图;荷叶护莲图。

2.作者在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的姿态如何?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3.本文的二、三段是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第二、三段是插叙。

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第七课散文诗二首学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2、通过反复诵读,进行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3、在享受母爱的同时,学会感恩。

4、拓展阅读,学习“寄情于物”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写作背景】(一)写作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是他早期的作品。

20世纪初的几年,是泰戈尔个人生活中最不幸的时期。

1902年,他的妻子逝世。

后来,他的一双儿女又相继天亡。

正是在这悼亡伤逝的悲痛日子里,他怀着对孩子深厚的慈爱,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凭借对儿童心理深刻的理解与善于用儿童无邪的眼睛和心灵来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特点,写出《新月集》这部充满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的情感的诗集。

【作者介绍】(一)作者介绍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文体知识】(一)文体知识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导读理解】(一)导读理解(一)齐读课文。

注意语速、节奏、重音,读出感情。

(二)、品读课文。

(认真品读,品出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感情,做批注,再把不同感情读出来。

)1、第一段要读出孩子怎样的口吻?(老师提示,学生分析,学生展示朗读)2、“孩子,你在哪里?”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对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色进行了详细讲解,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散文诗的魅力所在。然而,我也注意到,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一难点,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环节,让学生通过模仿和实践,更直观地感受和掌握修辞手法。
-教师可结合具体实例,详细讲解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尝试运用。
(3)深入剖析文本,培养思维品质:对于文本的深入剖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本,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
(4)联系实际,增强文化自信: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其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教师可组织学生分享家乡的美景、风俗等,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强调,同时关注学生的难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散文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四季的变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散文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散文诗中描绘的春天和冬天的美好。
(2)掌握艺术特色:使学生掌握散文诗的艺术特色,如形象生动的描绘、优美的修辞手法等。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散文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举例:《济南的冬天》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冬天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把济南抱在怀里”,展现了散文诗的艺术魅力。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金色花》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金色花》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金色花》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金色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金色花》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里的一篇自读课文,主要表达孩童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之情。

文章模仿儿童的口吻和心理,通过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以虚拟之境来表现动人的母爱和童真。

题材上,本单元以表现亲情为主,属于“亲情单元”,《金色花》也不例外。

体裁上,它是一篇散文诗,凝练灵巧,富有情韵,是学生练习朗读的非常好的范本。

【教学目标】1、掌握匿笑、祷告、嗅、摩、衍等字词,积累语言。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情感。

3、能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情感,并以深情并茂的语言表达【教学重点】1、指导关键句的朗读,并体会其情感2、挖掘关键句深层次的含义,体会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教学难点】如何将课本中的情感自然过渡到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发自内心体会宝贵的亲情.【文本解读】《金色花》篇幅短小,但意蕴丰富,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的代表作。

开篇作者创设了一个美妙的预设——“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引发了孩童与母亲的“四次”捉迷藏,构成了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面,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的孩子,和一位优雅动人、美丽温柔、勤劳虔诚并且疼爱孩子的母亲,表现了温馨和美的家庭之爱。

但是如果解读止步于此,那么文本就会略显得单薄与苍白。

其实,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不仅仅是对伟大母爱的赞美,更深藏着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以及对其爱的回报、母子之间爱的默契。

正如旁批问题所言:“我”变成一朵金色花,跟妈妈玩起“躲猫猫”,只是为了好玩吗?答案是否定的。

根据“我”变成金色花之后的行踪,不难发现,无论母亲是在工作、祷告、读书,还是喂牛时,“我”都围绕在她身边,为其绽放花瓣、散发花香、投下阴影。

变成花朵的“我”本可自由自在地飞翔、玩耍,但是“我”却没有这样做。

所以,顽皮是假,依恋才是真。

儿童是单纯的,是美好的,在孩童的世界中,母亲是其接触的第一个人,也是最熟悉最亲近的人,对母亲的依恋更可以看出其家庭氛围的美好。

部编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部编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7*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教师活动1.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

2.指导学生阅读知识卡片,补充介绍背景资料。

查阅字典,标注生字。

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散文诗《金色花》来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吧!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目标导学一知识卡片】1.文体简介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3.搜集资料整合,介绍泰戈尔和散文诗等知识。

4.学生结合教师提示,体悟本诗的朗读技巧。

5.朗读感悟。

方法指导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与情感。

(1)循序渐进。

在朗读教学中绝不可急于求成,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把握基调。

指导学生朗读,把握诗歌大意及朗读基调,为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3)体验情感。

在理解诗歌时,要注意讲解和朗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深入地理解。

(4)教学中可以采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声轮读的方法,读出诗的气韵。

6.指导小组交流,适时点拨,解决疑难。

组织全班交流,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

2.作者简介泰戈尔,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

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的影响也是广泛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荷叶·母亲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zǐ)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qī)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积累“匿笑”、“祷告”、“沐浴”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了解金色花和泰戈尔:1、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2、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三、朗读诗歌。

1、扫除字词障碍:匿笑沐浴祷告嗅2. 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例句:(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4)“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四、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2、《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3、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五、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4、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六、拓展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1、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满怀爱意,在贺卡或明信片上写一段话给你的爸爸或妈妈,用“假如我变成了什么”作为这段话的开头,表达你们对爸爸或妈妈的爱?(我love爸爸妈妈!)2、请你今天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无须花钱的实事来让父母感受一下你对他们的爱(为他们洗脚、捶背等)。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 散文诗二首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2.反复朗读,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3.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的异同。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比较两篇散文诗的异同,加深对散文诗的特点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繁星》《春水》是冰心的两部诗集,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介绍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共有50余部诗集,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吉檀伽利》等。

其诗集作品的基本题材多为极其常见事物,如小草、落叶、飞鸟、星辰、河流等等。

其诗歌多带宗教和哲理色彩,以歌颂光明、母爱、自然为主题。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这种母爱的颂歌,在《繁星》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可以说,正是对母爱的深情赞颂,奠定了这部作品深沉的细腻的感情基调。

二、品读散文诗(一)感知《金色花》的诗意1.用“我从文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小男孩(妈妈),从__________看出”的句式说话。

并将你找出来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全诗展现了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

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个机灵可爱的孩子,“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不让母亲知道,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

另一方面,孩子的表现和美德,可以侧面反衬出妈妈的性格、品质,因为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过程中预设生成的问题:(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吗?【交流点拨】“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温馨和幸福。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诗二首》同步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的形象,体味作者的情感。

3.探讨诗歌所表现的母子间的浓浓深情,培养诗文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
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第一课时金色花
【课前预习】
【助读资料】
一、走近作者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

代表诗集《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

爱、欢乐、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

他所作的歌曲《人民的意志》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1913年,其作品《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文体特征
散文诗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预习导学】
一、基础积累
1.《金色花》的作者是(国名)作家、诗人(姓名)。

本文选自《》。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匿笑()沐浴()祈祷()罗摩衍那()
二、整体感知
3.文中体现作者想象的句子是:
4.文中金色花三次和母亲嬉戏,分别是: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课堂探究】
1.第一段要读出孩子怎样的口吻?
2.文中写了几个优美的画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主旨及感情。

4.品味下列语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1)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课后作业】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1)我暗暗地在那里nì()笑,却一声儿不响。

(2)我要悄悄地开放花bàn()儿,看着你工作。

(3)走到你做dǎo()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4)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项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朗诵时应读出“妈妈”的语气。

“我不告诉你,妈妈。

”朗诵时应读出“孩子”的语气。

4.《金色花》结尾:妈妈见了面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品味这一句的妙处。

第二课时荷叶•母亲
【课前预习】
【助读资料】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预习导学】
一、基础积累
1.冰心原名,中国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
《》《》。

冰心以宣扬“ ”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出发点,在她的许多作品里都表现了对母爱、童真、自然的歌颂。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并蒂()花蕊()菡萏()徘徊()攲斜()荫蔽()梗()姊妹()
3.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花瑞:
菡萏:
适意:
攲斜:
遮拦:
荫蔽:
徘徊:
烦闷: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心情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2.品读课文,理清层次。

送莲(1)——忆莲()——看莲()——悟莲()
【课堂探究】
1.作者三次写到红莲,红莲的样子、当时的环境,作者的心情各怎样?
红莲环境心情一写看红莲
二写看红莲
三写看红莲
2.全文的文眼是什么?
3.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4.如何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5.“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结尾一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课后作业】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你是喜欢红的?还是喜欢白的?
B.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C.玫瑰、海棠、百合、康乃馨……等应有尽有。

D.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仿写句子。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点拨指导
第一课时《金色花》
【预习导学】
一、基础积累
1.印度泰戈尔泰戈尔诗选
2.nì mù qí yǎn
二、整体感知
3.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4.母亲读书时,给母亲投影
【课堂探究】
1.调皮,得意,骄傲。

2.与妈妈捉迷藏,给妈妈送去芳香,为妈妈投下影子,给妈妈带去惊喜。

3.全文以金色花的口吻,通过描绘精彩画面,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及孩子对母亲的爱,展现了浓浓的亲情。

4.(1)“笑嘻嘻”“跳舞”等词,生动地传达出“我”当时活泼、快乐、调皮的特点,抒发了“我”对母亲的喜爱之情。

(2)从这句话可看出母亲找“我”时的着急担心的心情,“暗暗地”“匿笑”可看出“我”的调皮可爱。

(3)不仅抒发了母亲的着急心情,又从“坏”字看出了母亲找到“我”后既心疼怜爱又欣喜、嗔怪的心情。

【课后作业】
1.(1)匿(2)瓣(3)祷 xiù (4)luò
2.D
3.爱怜,责怪调皮,撒娇
4.妈妈称他为“坏孩子”的“坏”是调皮、淘气的意思,是贬义褒用。

母子和谐生活的情趣,令人陶醉。

那孩子故意不告诉妈妈自己在哪里,孩子的娇憨之态可掬,令人爱不自禁。

第二课时《荷叶•母亲》
【预习导学】
一、基础积累
1.谢婉莹寄小读者繁星春水往事爱的哲学
2.dì ruǐ hàn dàn paí huái qī bì yīn bì gěng zǐ
3. 花瑞:花带来的好兆头。

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待放。

适意:舒适。

攲斜:倾斜,歪斜。

遮拦:遮挡;阻挡。

荫蔽:(树叶)遮蔽;隐蔽。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

烦闷:(心情)不畅快。

二、整体感知
1.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2. 送莲(1)——忆莲( 2、3 )——看莲(4—7 )——悟莲(8、9 )
【课堂探究】
1.
红莲环境心情
烦闷
一写看红莲开满亭亭繁杂的雨
浓阴的天
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不适意,徘徊
二写看红莲左右攲斜
无依无靠
三写看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雨肆意地下着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3.暗指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和坎坷磨难。

4.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路上坎坷和磨难的人,母亲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时得到安慰,在孤独时快乐,在失望时得到希望,在冷落中得到幸福。

5.点明主旨,深化中心。

曲终见主旨,总结留一笔想象无穷,把母爱推向高潮。

【课后作业】
1.B
2.母亲啊,你是流水,我是鱼儿,干旱来临时,除了你,谁还能为我提供一个安定的家?
母亲啊,你是避风港,我是小船,狂风暴雨来临时,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大海中的依靠?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心中的寒冷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冷风中的温暖?
母亲啊,你是土壤,我是芽儿,天上的风雨来了,除了你,谁能让我健康地成长?
母亲啊,你是锋刺,我是玫瑰,身边的危险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软弱无助时的坚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