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与辅因子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期末用)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期末用)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维生素一、名词解释1、维生素二、填空题1、维生素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作为酶的组成成分,参与体内代谢过程。
2、维生素按溶解性可分为和。
3、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和VC。
4、脂脂性维生素包括为、、和。
三、简答题1、简述B族维生素与辅助因子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维生素:维持生物正常生命过程所必需,但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食物供给一类小分子有机物。
二、填空题 1、辅因子;2、水溶性维生素、脂性维生素;3、 B族维生素;4、 VA、VD、VE、VK;三、简答题 1、V 需要该因子的酶生化作用有机辅因子名称及符号 B 1脱羧酶转移羧基 TPP(焦磷酸硫胺素) B 2FMN(黄素单核苷酸)氧化酶传递氢(电子) 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CoA-SH(CoA) B 3酰化酶转移酰基 acylcarrier protein (ACP) (酰基载体蛋白) +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CoⅠ) B 5各种脱氢酶传递氢(电子) +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CoⅡ) B 6转氨酶、脱羧酶转移氨基 PLP(磷酸吡哆醛/胺PMP) B 7各种羧化酶参与CO固定 2BCCP(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 B 11转移甲基、亚甲基一碳单位代谢的各种酶类亚胺甲基、甲酰基 FH或THFA(四氢叶酸) 4B 12变位酶转移甲基脱氧腺苷钴胺素生物氧化一、名词解释1.生物氧化2.呼吸链3.氧化磷酸化4. P/O比值二、填空题1.生物氧化是____ 在细胞中____,同时产生____ 的过程。
3.高能磷酸化合物通常是指水解时____的化合物,其中重要的是____,被称为能量代谢的____。
4.真核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____ ,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都定位于____。
5.以NAD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参与____ 作用,即参与从____到____的电子传递作用;以NADP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将分解代谢中间产物上的____转移到____反应中需电子的中间物上。
第7章维生素和辅酶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食品生物化学
图7-7 维生素B2分子结构
食品生物化学
FMN、FAD是多种氧化还原酶的辅酶,与酶蛋白紧密结合 组成黄素蛋白。从结构上看,这两种辅基在异咯嗪的N1、N10之 间有一对活泼的共轭双键,容易发生可逆的加氢或脱氢反应, 在细胞氧化反应中,FMN、FAD通过氧化型和还原型的互变, 达到递氢体的作用。在体内参与多种氧化还原反应,促进糖、 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缺乏时,组织呼吸减弱,代谢强度降低, 主要症状是唇炎、舌炎、口角炎、角膜炎、多发性神经炎等。
食品生物化学
TPP是丙酮酸氧化脱羧酶、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酶和转酮 醇酶的辅酶,因此维生素B1对维持正常糖代谢具有重要作用。若 机体缺乏维生素B1,体内TPP含量减少,从而使丙酮酸氧化脱羧 作用发生障碍,糖代谢作用受阻,丙酮酸、乳酸在组织中积累, 影响心血管和神经组织的正常功能。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炎、四肢 麻木、肌肉萎缩、心力衰竭、心律加快、下肢水肿等症状,临床 上称为脚气病。
食品生物化学
L-抗坏血酸在组织中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即还原型抗坏血 酸和脱氢氧化型抗坏血酸(又称脱氢抗坏血酸)。这两种形式 可以通过氧化还原互变,因而都具有生理活性,若脱氢抗坏血 酸继续氧化或水解,生成L-二酮古洛糖酸或其它氧化物,无维生 素C的活性,在体内不能逆转。
维生素C为无色无嗅的片状结晶,固体维生素C较稳定,有 耐热性,加热到100℃也不分解。维生素C易溶于水,在水溶液 中不稳定,易被氧化,加热易被破坏,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尤 甚,在酸性条件下较为稳定。遇光、微量金属离子(如Cu2+、 Fe2+等)都可促进维生素C的破坏。
维生素与辅助因子

维生素E过量
可能导致腹泻、恶心、呕吐、口角炎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出血倾 向。
维生素C过量
可能导致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增加患肾结石 的风险。
辅助因子缺乏与过量的影响
β-胡萝卜素缺乏
可能导致夜盲症、皮肤干燥等 症状,影响视力和皮肤健康。
维生素与辅助因子
目录
CONTENTS
• 维生素与辅助因子的定义与分类 • 维生素与辅助因子的生理功能 • 维生素与辅助因子的缺乏与过量 • 如何合理补充维生素与辅助因子
01 维生素与辅助因子的定义 与分类
维生素的定义
维生素
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它们不能通过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维生素的分类
根据其溶解性质,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它们可 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在食物中常与脂类共存;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它们易溶于水, 摄入过多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辅助因子的定义
辅助因子
是指一些非必需营养素,它们在人体内起着促进维生素活性、吸收和利用的作 用。
如有需要,可咨询营养师 或医生,制定个性化的补 充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应激反应。
03 维生素与辅助因子的缺乏 与过量
维生素缺乏的原因与症状
01
02
03
摄入不足
饮食中维生素的摄入量不 足,如长期偏食、挑食等。
吸收障碍
消化系统疾病或药物影响 导致维生素吸收障碍。
需求增加
生长发育旺盛期、妊娠期、 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 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增加。
维生素与辅酶

Enzyme-Coenzyme Interaction
Classification of Vitamins
都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化学结构上 没有共同性,包括:脂肪族、芳香族、脂 肪环族、杂环及甾类化合物等,依据结构 或功能无法对它们进行分类,习惯上根据 它们的水溶性或脂溶性分为脂溶性维生素 [Lipid(fat)-soluble vitamins],如Vit A、 Vit D、Vit E和Vit K等;水溶性维生素 (Water-soluble vitamins),如Vit B家族 (B1、B2、烟酸及烟酰胺、B6、遍多酸、 生物素、叶酸、B12等)和Vit C。
➢ 1990年收入美国药典22版。 ➢ 1993年获得FDA和WHO认可,美国专家委员会确认
左旋肉碱为公认安全、无毒物质。 ➢ 1996年我国第16次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员
会上通过允许在饮料、乳制品、饼干、固体饮料、 乳粉中使用左旋肉碱。 ➢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105号,肉碱盐 酸盐列入“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VitE与抗癌
•VitE、硒及VitC的抗氧化能力并架齐驱,是人体对抗 和消除自由基的有力武器,在保护细胞膜方面,VitE 起着重要的作用。癌症患者的血硒水平仅为健康者的 12%,硒水平最低人的危险性为健康者5-8倍;硒与VE 均低的人,其危险性为健康者的11倍。
•在防止与高脂肪膳食有关的癌症-如乳腺癌,VitE显 示了它独特的作用,VitE水平最低的妇女患乳腺癌的 危险为高维E水平的5倍,吸烟加上VitE水平低的人患 肺癌的危险增大。
维生素E[生育酚]
化学名称为生育酚[tocopherol], H.M.Evans[1922]和他的同事饲养大白 鼠,发现受孕雌鼠都有死胎并被吸收 掉的现象,饲料中加入少量生菜、麦 胚和干苜宿后即可正常生殖,后来提 取纯化到Vit E,并实现了人工合成。 天然存在的生育酚有8种以上,以型 最重要,活力最高。Vit E均为苯骈二 氢吡喃的衍生物。
维生素和辅酶

16
(四)维生素K(凝血维生素)
化学本质:是一类能促进血液凝固的萘醌衍生物。
天然的维生素K有K1和K2两种。
1、结构
O
CH3
CH3
CH3
CH2 CH C CH2 (CH2 CH2 CH CH2 )H 3
O
维生素K1
O
CH3
CH3
(CH2 CH C CH2)6H
O
维生素K2
整理ppt
17
2、来源 猪肝、蛋黄、苜蓿、白菜、花椰菜、菠菜、甘蓝和其他
不是能量物质,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作为辅酶的成分参与
代谢,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④机体缺乏维生素时,物质代谢将发生障碍,导致缺乏症
整理ppt
2
2、命名
➢ 按发现的先后,在“维生素”之后加上A、B、C、D等字母 ➢ 根据化学结构或生理功能来命名,如硫胺素、抗癞皮病维生素 ➢ 最初发现时以为是一种,后来证明是几种维生素混合存在,便
=
O CH3-C-O-CH2-CH2-N+(CH3)3
整理ppt
29
5、缺乏病
脚气病:是因VB1严重缺乏而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患者 的周围神经末梢及臂神经丛均有发炎和退化的现象,伴有 烦躁易怒、四肢麻木、肌肉萎缩、心力衰竭、下肢水肿等 症状。这些症状主要是由于缺乏VB1 ,不能形成足够的 TPP,糖的分解代谢受阻所引起的。
绿色蔬菜都含有丰富的VK。人和动物肠道内的细菌能合成 维生素K。
3、性质 VK1为黄色油状物, VK2为淡黄色晶体,均有耐热性,
但易被光和碱破坏,故保存时需避光。
4、生理功能
促进血液凝固,因维生素K是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 几种其他凝血因子的重要因素。
整理ppt
生物化学第四章维生素与辅因子

例如: 在乙醇发酵过程中,TPP作为脱羧酶的辅酶,丙酮酸通过酵母丙酮酸脱羧酶产生CO2和乙醛; 在糖分解代谢过程中TPP作为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和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中脱氢酶的辅酶分别 参加丙酮酸及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作用(详见糖代谢)。
酵母丙酮酸脱羧酶的反应机制 酸性质子
二、维生素B2与FMN和FAD 1、名称:
维生素B3是辅酶A(CoA或CoA-SH)的组成成分,在机体内维生素B3与ATP和巯基乙胺经一系列反应 合成辅酶A。其结构式如图4-7。
辅酶A的结构 磷酸泛酰巯基乙胺
辅酶A是酰基的载体,是酰化酶的辅酶。它的SH可与酰基形成硫酯,其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在代谢过程中作为酰基的载体。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与辅因子
水溶性维生素 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的维生素称为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 维生素C,属于维生素B族的主要有维生素B1、B2、PP、B6、泛酸、生物素、叶酸和B12等。这类 辅酶在肝脏内含量最丰富。与脂溶性维生素不同,进入人体的多余的水溶性维生素及其代谢产物均 自尿中排出,体内不能多贮存。
?构成脱氢酶的辅酶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甘酸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甘酸磷酸专业资料烟酰胺烟酸ncoohnconh2专业资料烟酰胺在生物体内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又称辅酶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又称辅酶的形式存在
生物化学第四章维生素与辅因子
维生素的发现: 人类对维生素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当时古埃及人发现夜盲症可以被一些食物治愈;
生物素0.2mg,
叶酸0.4mg,
维生素D 10~20mg, 维生素C 60~100mg。
2、不是构成机体的物质,也不是能量物质,在代谢中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的生理功能——调节酶活性及代谢活性; 大部分的辅酶与辅基衍生于维生素。维生素的重要性就在于它们是体内一些重要的代谢酶的辅酶或辅基
维生素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维生素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维生素在物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维生素是许多酶的
辅因子,它们参与调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过程。
例如,维生素B群是辅酶的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将碳水化合物、脂肪
和蛋白质转化为能量。
维生素C在胶原蛋白的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胶原蛋白是维持皮肤、骨骼和结缔组织健康的重要蛋白质。
维生素
D则调节钙和磷的代谢,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
其次,维生素还参与抗氧化过程。
维生素E和维生素C等抗氧
化维生素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有助于维持细胞健康和
减缓衰老过程。
此外,维生素还对免疫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A、维生素C
和维生素D等维生素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帮助身体对抗病毒
和细菌感染。
综上所述,维生素在物质代谢中扮演着多种重要角色,包括作
为酶的辅因子参与代谢过程、参与抗氧化过程以及对免疫系统的调
节作用。
缺乏维生素会导致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因此
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对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肿瘤辅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

肿瘤辅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肿瘤辅因子和维生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代谢关系。
肿瘤辅因子是一类能够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机能的正常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一类重要营养物质,参与了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其中一些维生素也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肿瘤辅因子的代谢。
肿瘤辅因子主要包括氨基酸、核酸、脂类、糖类、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
这些物质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体内,经过摄取、吸收、分解、转运、合成等过程,最终形成肿瘤辅因子库。
肿瘤细胞通过对肿瘤辅因子进行代谢,可以从中获得能量和物质进行生长和分裂。
一些研究还发现,肿瘤辅因子还可以通过调控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等途径,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维生素是一类对人体机能起到重要影响的化学物质,主要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和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和C)。
维生素在人体内起到辅酶的作用,参与多种生物反应过程。
其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E在抗氧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维生素B族是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成分,维生素D参与骨骼的形成和维持等。
肿瘤辅因子和维生素之间的代谢关系十分复杂。
一方面,肿瘤细胞的代谢活性增强,对肿瘤辅因子的需求也会增加。
例如,肿瘤细胞对氨基酸的需求较大,尤其是对于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的需求更为突出。
另一方面,肿瘤细胞的代谢活性增强也会影响体内维生素的代谢。
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高度代谢状态会导致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消耗加剧,维生素B族的利用效率也会下降。
此外,肿瘤细胞的代谢活性增加还会导致维生素D的合成减少,进一步影响钙等无机盐的代谢。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补充肿瘤细胞需要的肿瘤辅因子和维生素,来辅助肿瘤治疗和预防。
一些研究发现,适量补充一些肿瘤辅因子,如谷氨酸、L-丙氨酸等,可以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此外,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减轻治疗副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VB12
又称钴胺素
辅酶形式: 5’-脱氧腺苷钴胺素 功能:
几种变位酶的辅酶 转甲基酶的辅酶
8.
VB12
变位酶的辅酶
8. VB12
5´-甲基四氢叶酸
转甲基酶的辅酶 5´-脱氧腺苷 Co
CH2-S-CH3 CH2 CHNH2 COOH
脱氧腺苷
CH2SH CH2 CHNH2 COOH
四氢叶酸
缺乏症:很少缺乏,若有则 皮炎或毛发脱落
生物素
(CH2 )4COOH S
7. 叶酸和叶酸辅酶
辅酶形式 FH4(四氢叶酸)
辅酶功能
FH4是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即辅酶F
作为一碳单位(-CH3、-CH2-、-CHO)的载体
缺乏症
呈现贫血症状。
肉类、水果、蔬菜中含量较多
7. 叶酸和叶酸辅酶
N5 四氢叶酸 N5-甲基四氢叶酸 N5,N10-甲川四氢叶酸 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 N10-甲酰四氢叶酸 H H -CH3 N5 CH N5 CH2 HCO N10 N10 N10 H H
(B1、B2、PP、B6、泛酸、生物素 、叶酸、B12)
C族
维生素缺乏的主要原因:
① 摄入量不足。 ② 吸收障碍。 ③ 需要量增加。 ④ 长期服用抗菌素。
二、脂溶性维生素
(1)VA,又名视黄醇或抗干眼病维生素
(2)VD,又名钙化醇或抗佝偻病维生素
(3)VE,又名生育酚或抗不育维生素
(4)VK,又名凝血维生素。
维生素与辅因子
一. 二.
维生素的概念与分类 水溶性的维生素
三.
脂溶性的维生素
一. V概念与分类
1. 概念 ——参与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微量小分子有机物。
必需 微量
人、动物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需从食物摄取 ug或mg/日需 缺乏症或过多症
一. V概念与分类
脂溶性V A、D、E、K
B族
水溶性V
1. VB1和羧化辅酶
功能: TPP是α-酮酸脱羧酶、转酮醇酶的辅酶 TPP与神经冲动传导有关
缺乏症:脚气病 (B1缺乏可引起脚气病和末梢神经炎) 1~1.5 mg /每日/成人 富含:谷类的外皮及胚芽、麦麸、米糠、瘦肉
2. VB2和黄素辅酶
VB2又称核黄素
+2H
10 1
辅因子形式:
FMN(黄素单核苷酸) 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一)维生素A
又名视黄醇或抗干眼维生素。
作用:维持暗视觉、维持上皮组织完整性等。
缺乏症:干眼病、夜盲症。
夜盲症可以得到纠正,只要吃一些绿叶 蔬菜和动物肝脏就可以进行治疗。
(二)维生素D
又名钙化醇或抗佝偻病维生素。
植物中,麦角固醇
UV
VD2
UV VD3
动物中,7-脱氢胆固醇
作用:促进成骨作用。VD活化后促进动物小肠对钙 的吸收和维持血液中钙和磷的正常浓度。 缺乏症:儿童可发生佝偻病,成人易发生软骨病。
+2H -2H
NAD(P)H + H+
P
辅酶形式: CoⅠ或 NAD CoⅡ或 NADP 脱氢酶的辅酶 缺乏症:癞疲病 传递氢 皮炎、腹泻及痴呆 富含:酵母、大豆和米糠等
4. VB5和辅酶Ⅰ、辅酶Ⅱ
5. VB6和磷酸吡哆醛
辅酶形式: 吡哆醇
VB6
吡哆醛 吡哆胺
P -CH=O P -CH2NH2
磷酸吡哆醛 磷酸吡哆胺
原(凝血因子Ⅱ)不可缺少的物质。
γ-羧化酶
VK是γ-羧化酶的辅酶
Glu
Gla
一般不易缺乏。长期应用抗生素及肠道灭菌药 可引起VK缺乏。
二. 水溶性维生素
功能 :
多数V作为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参
与代谢过程
作为氢、电子、基团传递者
1. VB1和羧化辅酶
VB1:又名硫胺素
辅因子形式:
TPP(焦磷酸硫胺素)
CH3 Co
缺乏症
不易缺乏,若有则产生恶性贫血
9. VC
V名称 VC或抗坏血酸
9. VC
功能
多种羟化酶的辅酶
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 参与胆固醇的转化 参与芳香族氨基酸代谢
作为供氢体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保护巯基酶的活性及GSH的状态 保护维生素A、E免遭氧化,促叶酸转变成FH4
10. 硫辛酸
参与: 丙酮酸脱氢酶系 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功能: 硫辛酸乙酰转移酶的辅基 转运酰基 转运氢 与酶分子Lys的ε-NH2以酰胺键共价结合
(三)维生素E
又称生育酚。 作用:与动物生殖功能有关、抗氧化剂、促进 血红素合成 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尤其在麦胚油、玉米油、 花生油及动物脂肪中。一般不易缺乏,但在某 些脂肪吸收障碍等疾病时可引起缺乏。
缺乏症:不育、皮肤粗糙,肌肉退化。
(四)维生素K
又称凝血维生素。 主要作用是促进血液凝固。VK是合成凝血酶
10
核 黄 素
-2H
1
辅酶功能: 氧化还原酶的辅基,递氢体 缺乏症:口角炎、舌炎、唇炎
1.2~1.5mg /每日/成人
富含:肝脏、酵母、大豆和米糠等
3. 泛酸和辅酶A
泛酸又名遍多酸
CH3 OH O
HOCH2 C
CH3
CH C NH
CH2
CH2
COOH
,-二羟基-,二甲基-丁 酰--丙氨酸
10. 硫辛酸
转运酰基 转运氢
泛酸为浅黄色黏性油状物,易溶于水,在碱性溶液中易水解。
O
3. 泛酸和辅酶A
巯基乙胺
~ C CH
3
辅酶形式:
CoA或CoA-SH
泛酸
功能:酰基转移酶的辅酶 功能基团-SH 缺乏症:无
焦磷酸
腺苷-3′-磷酸
4. VB5和辅酶Ⅰ、辅酶Ⅱ
医疗及营养上多用尼克酰胺
2e-+H+ 2e-+H+ R
NAD(P)+
[O]
P
[NH2]
P
5. VB6和磷酸吡哆醛
缺乏症:呕中枢神经兴奋、惊厥等 R
1
功能:
氨基酸转氨酶及脱羧酶的辅酶
R
2
CHNH2 COOH
CHNH2 COOH转氨酶R1R2
C=O COOH
C=O COOH
6. 生物素(B7)
生物素又称VB7或VH
O C HN NH
辅酶功能:羧化酶的辅基 CO2的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