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W光伏并网逆变器软件总体技术方案V2.0
逆变器、光伏发电系统低压侧并网技术及方案

光伏发电系统低压侧并网技术及方案一、光伏发电低压侧并网概念二、低压侧并网逆变器三、低压侧并网接入技术四、阳光电源并网逆变器介绍五、结论一、光伏发电低压侧并网概念•直接接入低压配电网400V•自发自用•分为可逆流/不可逆流系统•节省部分配电成本、全部变压器成本•充分利用了原变压器容量,分摊了变压器损耗•可实现快速的设计、施工、调试、并网二、低压侧并网逆变器•单相逆变器•单相逆变器组合的三相逆变器•三相逆变器•不隔离逆变器1.单相直接逆变系统直接逆变系统的优缺点优点:•省去了笨重的工频变压器:特高的效率(98%左右)、重量轻、结构简单。
缺点:(1)太阳电池板与电网没有电气隔离,太阳电池板两极有电网电压,对人身安全不利。
(2) 直流侧MPPT电压需要大于350V。
对于太阳电池组件乃至整个系统的绝缘有较高要求,容易出现漏电现象。
2.单相工频隔离系统工频隔离系统的优缺点优点:•使用工频变压器进行电压变换和电气隔离,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抗冲击性能好、安全性能良好、直流侧MPPT电压等级一般在220V-600V。
缺点:(1)系统效率相对较低。
(2)笨重。
3.高频隔离系统高频隔离系统的优缺点优点:•同时具有电气隔离和重量轻的优点,系统效率在93%左右。
缺点:(1)由于隔离DC/AC/DC的功率等级一般较小,所以这种拓朴结构集中在2KW以下;(2)高频DC/AC/DC的工作频率较高,一般为几十KHz,或更高,系统的EMC比较难设计;(3)系统的抗冲击性能差。
4.高频不隔离(Boost 升压)系统高频不隔离系统的优缺点优点:•和第一种拓朴结构类似,由于省去了笨重的工频变压器,有以下优点:高效率、重量轻。
同时加入了BOOST电路用于DC/DC直流输入电压的提升,太阳电池阵列的直流输入电压范围可以很宽。
缺点:(1)同样,太阳电池板与电网没有电气隔离,太阳电池板两极有电网电压。
(2)使用了高频DC/DC,EMC设计难度加大。
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和其控制方案

袁同浩 13721244
主要内容
一 三相并网光伏逆变器基本拓扑及其控制方案 二 中点钳位式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案 三 H桥级联式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案 四 直流母线式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案
三相并网光伏逆变器基本拓扑及其控制方案
L1
VD1
V1 V3 V5
C1
C2
V7
PV
V1
V3 V5
L
V4
V2 V6
C
直流母线式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
谢 谢!
H桥级联式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案
另一种H桥级联式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
H桥级联式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案
阶梯波控制的SPWM
H桥级联式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案
混合H桥级联式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
直流母线式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案
L1
VD1
C1
C2
V7
PV
L1
VD1
C1
C2
V7
PV
L1
VD1
U/V
环境参数不变时
光照变化时变化时
三相并网光伏逆变器基本拓扑及其控制方案
输入控制 输出控制
采用电压源型控制
若以电流源方式控 制逆变器,需要在 直流侧串联大电感。 导致系统响应变慢。
采用电流源型控制
输出电压被电网电 压钳位住,控制复
杂精度低。
中点钳位式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案
L1 VD13
V1
L
C1
C2
V7
PV
V4 V2 V6
C
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基本拓扑
三相并网光伏逆变器基本拓扑及其控制方案
光伏并网逆变器通讯协议,(Modbus)

光伏并网逆变器通讯协议(Modbus)V1.0.2一、 概述本协议适用于我司光伏并网逆变器与上位机监控软件之间的通信。
采用MODBUS RTU或MODBUS TCP/IP(需硬件支持)通讯规约。
本协议可以实时读取逆变器的运行数据、故障状态。
二、 物理接口RS485(波特率:9600bps ,校验:无,数据位:8,停止位:1)、以太网接口(可选)等。
三、 光伏并网逆变器地址定义表3x地址类型为只读输入寄存器支持0x04命令,4x地址类型为保持寄存器支持0x03、0x10、0x06命令。
3.1 运行信息变量地址定义数据范围单位地址类型序号名称地址数据类型(参见注1)运行数据1 设备类型编码 5000U16 3x2 额定输出功率 5001 U16 0.1kW 3x3x3 输出类型5002U16 0—两相,仅A相电压,A相电流有效;1—三相四线;2—三相三线;4 日发电量5003U16 0.1kWh 3x5 总发电量5004~5005U32kWh 3x6 总运行时间5006~5007U32h 3x7 机内空气温度5008 S16 0.1℃3x8 保留5009 3x9 保留5010 3x10 直流电压1 5011 U16 0.1V 3x11 直流电流1 5012 U16 0.1A 3x12 直流电压25013 U16 0.1V 3x (见注2)13 直流电流25014 U16 0.1A 3x (见注2)14 保留5015 3x15 保留5016 3x16 总直流功率5017~5018 U32W 3x17 A相电压/AB5019 U16 0.1V 3x线电压18 B相电压/BC5020 U16 0.1V 3x 线电压5021 U16 0.1V 3x 19 C相电压/CA线电压20 A相电流5022 U16 0.1A 3x21 B相电流5023 U16 0.1A 3x22 C相电流5024 U16 0.1A 3x23 保留5025~5026 U323x24 保留5027~5028 U323x25 保留5029~5030 U323x26 总有功功率 5031~5032 U32W 3x27 保留 5033~5034 S32 3x28 保留 5035 S16 3x29 电网频率 5036 U16 0.1Hz 3x30 逆变器效率5037 U16 0.1% 3x31 设备状态5038 U16 见附录一3x32 状态时间:年5039 U16 3x33 状态时间:月5040 U16 3x34 状态时间:日5041 U16 3x35 状态时间:时5042 U16 3x36 状态时间:分5043 U16 3x37 状态时间:秒5044 U16 3x38 状态数据1 5045 U16 见附录一3x39 保留5046 U16 3x40 保留5047 U16 3x5048~5049 U16 3x 41 保留(以下数据仅适用于SG630K机型)42 故障状态5050~5051 U32 见附录一3x43 保留5054~5057 3x44 节点状态5058~5059 U32 见附录二3x45 保留5060~5061 3x46 电抗器温度5062 S16 0.1℃3x47 模块温度1 5063 S16 0.1℃3x48 模块温度2 5064 S16 0.1℃3x49 模块温度3 5065 S16 0.1℃3x50 模块温度4 5066 S16 0.1℃3x51 模块温度5 5067 S16 0.1℃3x52 模块温度6 5068 S16 0.1℃3x53 环境温度1 5069 S16 0.1℃3x54 环境温度2 5070 S16 0.1℃3x 3.2 参数设置地址定义序号名称地址数据类型(参见注1)数据范围单位地址类型设置数据1 系统时钟:年5000 U16 4x2 系统时钟:月5001 U16 4x3 系统时钟:日5002 U16 4x4 系统时钟:时5003 U16 4x5 系统时钟:分5004 U16 4x6 系统时钟:秒5005 U16 4x7 开机/关机5006 U16 0xCF(开机)/0xCE(关机)/其他(不操作)4x8 限功率开关(见注3) 5007 U16 0xAA启用,0x55关闭(0xAA时限功率设置起作用,0x55时限功率设置自动恢复100%)4x9 限功率设置(见注3)5008 U16 0~1000 0.1% 4x10 保留5009 U16 4x11 保留5010 U16 4x12 保留5011 U16 4x13 保留5012 U16 4x14 保留5013 U16 4x15 保留5014 U16 4x16 保留5015 U16 4x17 保留5016 U16 4x18 保留5017 U16 4x19 保留5018 U16 4x20 功率因数设置(见注4) 5019 S16 SG250K、SG500K(-1000~-950,950~1000);其他(-1000~-900,900~1000)0.001 4x21 保留5020 U16 4x22 保留5021 U16 4x23 保留5022 U16 4x24 保留5023 U16 4x25 保留5024 U16 4x26 保留5025~5028 4x27 保留5029U16 4x28 保留5030U16 4x29 保留5031U16 4x30 保留5032U16 4x31 保留5033U16 4x注1:①U16---无符号16bits整型数;②U32---无符号32bits整型数;③ S16---有符号16bits整型数;④S32---有符号32bits整型数;注2、SG10KTL~SG30KTL支持;注3、SG1K5TL不支持;注4、SG1K5TL不支持;附录:一、状态信息定义如下:序号 状态 状态码 故障状态 状态数据1 运行 0x0000 NO2 直流过压 0x0001 YES3 保留4 保留5 电网过压 0x0008 YES6 电网欠压 0x0010 YES7 变压器过温 0x0020 YES8 频率故障 0x0040 YES9 孤岛故障 0x0080 YES10 保留11 硬件故障 0x0200YES参见硬件故障数据12 接地故障 0x0400 YES13 模块故障 0x0800YES参见模块故障数据14 保留15 保留16 接触器故障 0x4000 YES17 停机 0x8000 NO18 初始待机 0x1200 NO19 按键关机 0x1300 NO20 待机 0x1400 NO21 紧急停机 0x1500 NO22 启动中 0x1600 NO23 电网过频 0x1700 YES24 电网欠频 0x1800 YES25 直流母线过压 0x2300 YES26 直流母线欠压 0x2400 YES27 逆变过压 0x2700 YES28 输出过载 0x2800 YES29 蓄电池过压 0x2900 YES30 蓄电池欠压 0x3000 YES31 保留32 接触器吸合 0x5000 NO33 接触器断开 0x5100 NO34 关机中 0x5200 NO35 直流脱扣 0x5300 NO36 交流脱扣 0x5400 NO37 故障(此状态仅适用于SG630K机型)0x5500YES参见故障状态位定义硬件故障数据:0001―――直流电压AD采样通道异常0002―――直流电流AD采样通道异常0003―――交流电压V1 AD采样通道异常0004―――交流电压V2 AD采样通道异常0005―――交流电压V3 AD采样通道异常0006―――交流电流I1 AD采样通道异常0007―――交流电流I2 AD采样通道异常0008―――交流电流I3 AD采样通道异常0009―――机器内温度AD采样通道异常0010―――漏电流检测AD采样通道异常0011―――直流漏电流检测AD采样通道异常0012―――交流漏电流检测AD采样通道异常0013―――直流母线电压AD采样通道异常注:在此之外的硬件故障时,统一传代码1000。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流锁相改进方案及实现

I r v d Cu r n n r lS r tg n t aia in mp o e r e tCo to t a e y a d IsRe l t z o
o he Ph t v la c G rd. o f t o o o t i i . nne t d I v r e c ce n e tr
逆变器在 d q坐标系下 的数学模型为[: , 1 ]
fae L id- i w i = a dJ tR e L口 u - + …
图 3 锁 相 算 法 流 程 图
F g h o c a to h s — c e l o i m i .3 T e f w h r fp a e l k d ag r h l o t
rn ’ h s - c e c e t r -h s - c e n ogt n lo tm a e n p tfr r whc a e a he e e tsp a el k d sh mewi pep a el k d a d fret g ag r o h o i i h h sb e u owad. ih c n b c iv d
研 究 方 向 为 新 能 源发 电 。
图 1 光 伏 发 电 并 网系 统 结 构 框 图
F g lc ig a o V g i - o n ce y t m i .1 B o k d a r m fP r c n e t d s se d
45
第4 6卷 第 l O期
ha s e u c s f ly r aie s alo be n s c e sul e z d. l
Ke wo d p oo o a c g n r t n;g i — o n c e n e e ; c re t p a e l c e y r s: h tv h i e e ai o rd c n e td i v r r u r n h s — k d t o
典型3kWp并网电站技术方案

典型3kWp并网光伏电站技术方案深圳古瑞瓦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I目录第1章项目概况 (1)第2章方案设计 (2)2.1 方案总体思路 (2)2.2 具体方案 (3)第3章初步工程设计 (15)3.1 土建设计 (15)3.2 电站防雷和接地设计 (17)3.3 电气设计 (17)第4章年发电量计算 (19)4.1光伏发电系统效率 (19)4.2衰减率预测 (19)4.3发电量估算 (19)第5章环境影响评价 (21)II第1章项目概况根据发改委出台的《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1638号),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全电量补贴的政策,电价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42元(含税,下同),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予以支付,由电网企业转付;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自用有余上网的电量,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收购。
分布式光伏发电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出于项目经济性及技术可靠性方面的考虑,采用固定式太阳能电池方阵,暂不考虑采用跟踪系统。
3kWp光伏电站共安装12块265Wp太阳能电池组件(由12块串联),1台3kW并网逆变器和1套综合监控系统。
光伏阵列直接接入1台3kW的逆变器连接,经逆变器转换后的220V交流,接入农户用电网(最终接入方案取决于电网公司审查意见)。
太阳电池方阵接入逆变器,逆变器内含有防雷保护装置并接地,经过防雷装置可有效地避免雷击导致设备的损坏。
按《电力设备接地设计规程》,围绕建筑物敷设闭合回路的接地装置。
电站内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不满足要求时添加降阻剂。
光伏系统直流侧的正负电源均悬空,不接地。
太阳电池方阵支架和设备外壳接地,与主接地网通过多股铜线、扁钢或圆钢可靠连接。
1第2章方案设计2.1 方案总体思路2.1.1 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IEC 62093《光伏系统中的系统平衡部件-设计鉴定》IEC 60904-1《光伏器件第一部分:光伏电流-电压特性的测量》IEC 60904-2《光伏器件第二部分:标准太阳电池的要求》DB37/T 729-2007《光伏电站技术条件》SJ/T 11127-1997《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保护-导则》CECS84-96《太阳光伏电源系统安装工程设计规范》CECS 85-96《太阳光伏电源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GB2297-89《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术语》GB4064-1984《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 3859.2-1993《半导体逆变器应用导则》GB/T 14007-92《陆地用太阳电池组件总规范》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5543-1995《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 18210-2000《晶体硅光伏方阵 I-V 特性的现场测量》GB/T 18479-2001《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GB/T 19939-2005《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 19964-2005《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20046-2006《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GB/T 20514-2006《光伏系统功率调节器效率测量程序》2.1.2 设计说明本项目拟建设3kWp并网光伏电站,系统没有储能装置,太阳电池将日光转换成直流电,通过逆变器变换成220V交流电,直接并网。
3000W PV太阳能逆变器设计

产品的应用:逆变器 INVERTER采用GaN的逆变器应用—1500W, DEMO 板DC400Vin, 240Vacout, 98.7%, 成本明显下降TPH3006PSTI DSPSI-8230Silicon-Labs同样大的逆变器产品,氮化镓的体积减小了一半左右,同时整体成本下降100USD,售价 反提高了100USD. 效率反提高了1.5个点. 4500W, 频率从16K提到到50K 散热器,风散,驱动电路,电感,EMC电路可大大减小体积,还有填充物GaN modules allowed for kW class PV power conditioner with 40% smaller size and loss• • • •Output power 4.5kw (Single Phase 200V) Input voltage 60-400V Maximum Power Efficiency > 98% (vs. >96.5% with Silicon) Volume about 10L <18L (existing Silicon based)Courtesy: Testing done and published by Yaskawa Electric.40% volume reduction >40% loss reduction微型逆变器应用传统线路 输出采用600V的低频工 作MOSFET 无‘无功补偿’ 新的设计需要输出逆变 高频化以尽可能提高无 功补偿 氮化镓适合高频,高效+L1G DD1 C1+传统的采用变压器升压400V 因氮化镓支持大比例升压且高效率达98以上。
KW光伏并网逆变器规格书V

3KW光伏并网逆变器产品规格书项目名称:3KW光伏并网逆变器项目编码:拟制:Date审核:Date批准:Date目录关键词: (4)摘要: (4)1 概述 (4)1.1 产品描述 (4)1.2 编制依据 (4)2 产品名称和型号 (4)2.1 产品命名规则 (5)2.2 产品附件 (5)2.3 系统配置 (5)2.4 选配件 (5)3 环境要求 (5)3.1工作环境要求 (5)3.2储存环境要求 (6)3.3运输环境要求 (6)3.4部件运输环境要求 (7)3.5 环境测试项目 (7)4 整机尺寸与重量 (7)5 噪音 (7)6 电磁兼容(EMC) (7)6.1 EMI 要求 (8)6.2 EMS 要求 (8)7 安规要求 (9)8 防护等级 (10)9 冷却方式 (10)10 产品可靠性 (10)11 防雷保护 (10)12 技术规格 (11)12.1光伏逆变器系统基本技术规格 (11)12.2 直流侧性能参数 (11)12.3 交流侧性能参数 (12)13 产品功能 (12)13.1 整机逻辑功能 (12)13.2 故障保护 (12)13.3 LCD显示功能 (13)14 产品的安装、维护要求 (13)14.1 出线方式 (13)14.2 进出风口要求 (13)14.3 安装和固定 (13)14.4 维护要求 (14)15 环保要求 (14)关键词:光伏逆变器, 规格, 标准,要求摘要:本产品规格书描述了3K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产品型号定义、使用环境技术、技术指标及功能、结构尺寸、适用标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用于指导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验收和后续的批量生产制造。
1概述1.1产品描述3KVA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选配件主要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系统配套,将光伏电池的直流电能转换为电网所需的交流电能,模块主要实现MPPT、BOOST升压、全桥逆变、孤岛检测及相关保护等功能,以获得最佳发电质量和发电效率。
02 光伏并网逆变器选型专题

光伏并网逆变器选型专题1 光伏并网逆变器选型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和技术关键,其选型对于发电系统的转换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
它将方阵发出的直流电转换为易于升压后进行远距离传输的交流电,并网型逆变器还可根据并网点的电能特性调整逆变器交流输出侧的频率、电压、电流、相位、有功和无功。
1.1 并网型光伏逆变器类型及技术路线光伏逆变器把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后馈入电网,逆变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决定着发电的电能质量和发电效益,因此光伏逆变器在整个光伏发电系统里处于一个核心地位。
目前并网型光伏逆变器主要有四种技术路线,分别为集中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集散式逆变器、微型逆变器。
1)集中式逆变器集中式逆变器顾名思义是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汇总转变为交流电后进行升压、并网。
因此,逆变器的功率都相对较大。
光伏电站中一般采用500kW 以上的集中式逆变器。
图 1.1-1 集中式逆变器外形图集中式逆变器的特点如下:(1)功率大,数量少,便于管理;元器件少,稳定性好,便于维护;(2)谐波含量少,电能质量高;保护功能齐全,安全性高;(3)有功率因素调节功能和低电压穿越功能,电网调节性好。
(4)集中式逆变器MPPT数量少,MPPT电压范围较窄,应对不一致性的能力差,但价格便宜。
2)组串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顾名思义是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直接转变为交流电汇总后升压、并网。
因此,逆变器的功率都相对较小。
光伏电站中一般采用50kW以下的组串式逆变器。
图 1.1-2 组串式逆变器外形图组串式逆变器特点如下:(1)不受组串间模块差异,和阴影遮挡的影响,同时减少光伏电池组件最佳工作点与逆变器不匹配的情况,最大程度增加了发电量,但价格相对集中式逆变器较贵;(2)MPPT电压范围宽,组件配置更加灵活;在阴雨天,雾气多的部区,发电时间长;(3)体积较小,占地面积小,无需专用机房,安装灵活;(4)自耗电低、故障影响小。
3)集散式逆变器集散式逆变器是新提出的一种逆变器形式,其主要特点是“集中逆变”和“分散MPPT跟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00W光伏并网逆变器软件总体技术方案
一、DSP控制方案
1、采用双DSP控制方案:
控制板的核心控制芯片采用美国TI公司的280X系列DSP 芯片TMS320F2808PZS(温度范围为-40°C~+125°C)。
2、主DSP控制板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
主控DSP实现功能:前级BOOST、后级逆变控制、MPPT算法、锁相、模拟量采样、定时器管理、散热管理、输入输出逻辑管理、交直流量的计算、故障管理、IO口管理、I2C管理、开关机管理、485通讯管理、232通讯管理、LCD显示管理、绝缘阻抗检测及相关保护等功能。
(1)模拟量检测:
完成输出滤波电感电流IL、电网电压V_grid、Boost母线电压Vbus、电池电压Vpv、电池电流Ipv、散热器温度V_temp、绝缘阻抗检测V_R、漏电流检测I_leak、逆变器输出电压Vout_inv、1.5V参考电压、2.048V参考电压等11路模拟量的检测。
(2)数字控制:
完成MPPT、BOOST、全桥逆变电路的PWM控制、锁相功能。
(3)IO控制与检测:
完成输出继电器等的控制、绝缘阻抗继电器控制、正常灯与故障灯的控制、LCD显示功能控制、RS485的接收/发送控制功能。
(4)保护功能(待定):
完成母线过欠压、散热器过热,输出过流,电网过欠压、电网过欠频、LN短路、漏电流过大、绝缘阻抗过小、PV过压、PV过流、输入过功率、E2PROM读写错误、绝缘阻抗检测继电器故障、输出继电器故障、直流分量过大、一致性故障、SCI232通讯故障、DC传感器故障、CFCI故障、未连接电网故障、孤岛检测。
;
(5)LCD显示及驱动控制:
IO口驱动
(6)EEPROM读写(存储数据待定):
完成ADC通道校正系数读写、系统配置信息读写、事件记录信息读写功能,I2C通讯。
(7)RS485通讯:
模块与后台通讯。
(8)RS232通讯:
DSP之间通讯
3、从DSP控制板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
两路RS232通讯管理、相关保护功能
二、控制板硬件方案
a)电源方案
由辅助电源板(输入为PV电压)给控制板提供正负12V电压。
在控制板上将+12V再转换为以下各种电源:
3.3V(开关稳压,L5973);
2.048V(专用芯片稳压,REF3020AIDBZ);
1.8V(LM1117线性稳压)。
注:通讯电路的5V电源经12V由7805芯片完成。
b)主DSP
三、程序架构
1、主从DSP单板软件为典型的主循环程序+中断服务程序的结构
程序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2、主CPU模块时序和状态控制循环程序:
模块时序和状态控制循环程序框图:
EPWM1中断流程图如下所示:
3、从CPU模块时序和状态控制循环程序:
模块时序和状态控制循环程序框图:
EPWM1中断流程图如下所示:
4、中断服务程序:
(1)EPWM1的周期中断
EPWM1的周期中断(高优先级),EPWM1的开关频率20kHz,设置为每1个开关周期产生一次中断,即每50us产生一次中断;在该中断中负责AD进行数据采样,Boost控制器的计算、Invertor控制器的计算、交流量的计算,SCI(波特率为19200bps) (查询方式)。
由于各功率变换器大都采用平均电流控制,要求EPWM大都设计为对称三角波连续增/减方式,而ADC检测的启动时刻必须在EPWM三角波的波顶或者波底处。
本产品将ADC检测的自动启动点选择在EPWM1的周期中断处自动启动所有ADC检测通道自动顺序采样。
为了保证各电流采样接近其平均值,把电流采样,尤其是电感电流采样放在转换顺序的最前面,而低速的检测信号和直流检测信号均放在后面。
注:定标原则为额定值对应4096。
4、定时器服务程序:
定时器T0:定时器T0设置为时基为1us,定时器周期为4294967296us。
该定时器作用:在此基础上用软件产生5ms、1s的时钟脉冲,用于各种功能的延时计数用。
5、Boost控制方案
方案一:开关频率为20KHz,采样Vpv、Ipv值再采用导纳增量法或者扰动观察法实现MPPT,此方案BOOST只实现MPPT和完成升压,但不完成BOOST母线稳压。
方案二:开关频率为20KHz,采样Ipv、Uboost,采用电压电流双环实现BOOST母线稳压,此方案BOOST只完成稳压功能,不做MPPT功能。
(采用此方案)
6、逆变器控制方案
方案一:开关频率为20KHz,采样母线电压、输出滤波电感电流、电网电压,此方案逆变器实现母线电压稳定在400V,输出与电网同频同相的正弦波电流。
电网电压作用:实现软件锁相及前馈以解耦市电对输出并网电流的影响。
逆变电路的控制分为并网电流内环和母线电压外环双环控制。
电流内环控制并网电流跟踪指令值iref并使iref和电网电压同频同相;电压外环控制母线电压为指令值Uref并给定电流内环指令电流iref的幅值。
控制框图如下
LC型滤波器控制框图
方案二:开关频率为20KHz,采样Vpv、Ipv、Vgrid、IL,此方案逆变器实现MPPT和并网。
控制框图如下(采用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