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必备知识—常用的超声探头
线阵探头 (高频)
• 表浅的神经,不超过6cm --颈丛神经、臂丛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
--坐骨神经(臀下入路、腘窝入路) --胸椎旁神经阻滞等
•分辨率高
--声束宽度约为普通银行卡厚度
凸阵探头 (低频)
• 深层的神经
--腰丛、骶丛神经 --坐骨神经(经典入路、转子间入路、前路) --胸椎旁阻滞
股二头肌 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阻滞—腘窝入路
• 初学者容易操作 • 阻滞坐骨神经分合处
--效果更佳
前路坐骨神经阻滞
位置较深,需用低频凸阵探头 将探头在股骨小转子水平横置于股
骨前内侧 短轴平面内技术,探头外侧进针 在股动脉、股骨小转子之间,把针
尖推进至坐骨神经表面,注射 20ml局麻药
病例介绍
患者信息: 女性,37岁,因“车祸伤后昏迷3小时”入院 既往病史: 3年前因“二尖瓣狭窄”行“球囊扩张术” 诊断资料: 1.多发伤:脑损伤,双肺挫裂伤,左股骨远端粉碎性骨 折,骨盆粉碎性骨折 2.失血性休克 手术方式:左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肢部分—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大腿外侧皮肤,减轻止血带反应 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之间,寻三角,再追踪 仅有脂肪垫包饶,易损伤,尤其产科
股神经阻滞
膝关节置换术可能是最痛的骨科手术 始终显示股动脉,髂筋膜内,外角进针,水分离技术 阔筋膜与髂筋膜之间--生殖股神经股支 三合一?
髂腰肌
隐神经阻滞
感觉神经,用于膝关节手术后镇痛,有利于早期运动 缝匠肌下,股动脉外侧---初学者的福音
外侧
肌 皮 神 经
• 肱二头肌和喙肱肌之间 • 无需阻滞臂内侧皮神经和前臂皮神经
肋间臂神经阻滞
• 胸骨角寻第二肋骨 • 胸小肌和前锯肌之间 • 不走行腋鞘,T2N皮支
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

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镇痛管理的专家共识/指南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区域麻醉学组近年来,超声在区域阻滞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现有的文献主要集中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锁骨上、锁骨下、腋路臂丛神经、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对超声引导下腰丛、腹腔神经丛及星状神经节阻滞也有报道。
已经证实,使用超声引导可明显降低成人、儿童及临产孕妇神经轴阻滞的难度。
传统的外周神经阻滞技术没有可视化引导,主要依赖体表解剖标志来定位神经,有可能针尖或注药位置不理想而导致阻滞失败;在解剖定位困难的病人,反复穿刺和操作时间的延长导致病人不必要的疼痛,并使操作者产生挫败感。
在区域阻滞中使用超声引导,可清晰看到神经结构及神经周围的血管、肌肉、骨骼及内脏结构;进针过程中可提供穿刺针行进的实时影像,以便在进针同时随时调整进针方向和进针深度,以更好地接近目标结构;注药时可以看到药液扩散,甄别无意识的血管内注射和无意识的神经内注射;此外,有证据表明,与神经刺激器相比,使用超声引导可缩短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提高阻滞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减少神经损伤。
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技术的基础是超声图像的获取和组织结构的辨识。
在日常区域阻滞工作中熟练使用超声,需要熟练掌握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超声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扫描部位的解剖结构,并能选择适宜的扫描技术获得更好的超声影像,且熟练掌握进针技术,使穿刺针能顺利到达目标结构。
一、推荐操作者需掌握的超声知识1.超声仪的基本结构2.各类超声探头成像特点3.超声仪各功能键的使用4.了解医学领域超声波的常用频率及不同超声频率与穿透性和成像质量的关系5.超声波与组织接触后发生的声学反应及生物学效应6.理解高回声、低回声及无回声的含义及人体不同组织、结构表现在超声图上的回声特点7.熟悉脂肪、肌肉、骨骼、血管、神经、肌腱等常见组织的超声影像学特点8.了解超声实时成像、血流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成像的基本原理9.常见伪像的识别10.能够对静态影像及动态视频进行存储及记录,并能将其归档二、推荐操作者需掌握的操作技能(一)超声仪器常用的参数设置1.图像深度的调节选择适宜的深度可更好地显示目标结构。
超声引导下一点法或三点法颈丛阻滞麻醉效果观察

阻滞均为在超声引导下将局麻药注射在胸锁乳 突肌 中点后缘下方。C 4 横 突一点法组 ( A组) 在超 声引导下在 C 4 横突处注射局麻药 9 m l ; C 2 、 C 3 - , c 4 横 突三点法组 ( B组) 超声引导下于 C 2 、 C 3 、 C 4 横突 处各 注射 局麻 药 3 l T l l 。记 录起 效 时 间、 麻 醉优 良率、 阻滞前和 阻滞后 5 m i n 、 1 0 m i n 、 1 5 m i n 、 2 0 m i n 、 3 0 a r i n 的生命体征 , 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超声引导 C 2 、 C 3 、 C 4 横 突三点法颈深丛阻滞和 Q 横 突一 点 法颈深 丛 阻滞进行 对 比 , 三 点 法组 的耳 大 神 经分 布 区域起 效 时 间短 于 一 点 法组 , 而锁 骨上神 经分 布 区域 起 效 时间长 于一 点 法组 ( P<0 . 0 5 ) ; 三 点 法组 的 深部 麻 醉优 秀 率较 一 点 法 更为 完善 ( P<0 . o 5 ) , 两种 方 法成功 率 无 明显 差异 ; 一 点 法 A组 出现 1 例H o me r ’ S 综合症, 两 组 均无 膈 神经阻滞、 喉返神经阻滞、 误入血管、 局麻药中毒。结论 超声可 以作为颈深丛阻滞的定位方法并 可进行实时引导颈丛神 经阻滞。通过超 声准确定位 , 进行 C 2 、 C 3 、 Q 横突三点法和 C 4 横突一点法 两种 颈深 丛 阻滞 方法 的麻 醉效 果比较 发现 , 三点 法颈深 丛 阻滞 比一点法 更为 完善 , 术 中患者循 环更
颈丛阻滞-麻醉-2022年学习资料

02-器材:3.8~5cm长的22G短-斜面针-颈深从阻带-体位与颈浅丛相同-1.乳突-2.C 横突-3.胸锁乳突肌后缘-05-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环状软骨水平触摸到-C6横突,并与乳 连线。C2~C4进针点标记:C2:乳-突尾2cm,C3:乳突尾侧4cm,C4:乳突尾侧6cm。 消毒皮肤后,沿着已确认的各横突间的连线进行皮-下浸润。在定位手指间垂直于皮肤进针。不应偏向-头 进针。稍微偏向尾侧进针有助于防止穿刺针意-外刺向颈髓。缓慢进针直到触及横突。此时,退针-1~2 m并固定好穿刺针,回抽无血后注射4~5m1局麻-药。拔针后,-按顺序在不同节段水平重复以上步骤
颈浅丛阻滞带及围术期管理-患者仰卧位或者半坐位,-头转向阻滞对侧。-1.乳突-标志-2.胸锁乳 肌的锁骨头-和体-3.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中点-进针深度大约1cm-1、治疗巾和纱布-2、20ml 射器,-消毒皮肤后,沿着胸锁乳-与3.8cm长的25G-突肌后缘皮下分别向垂直-针连接-器材作-3、5ml注射器用-技术-方向、头侧、及尾侧呈扇-形各注射5ml局麻药.-于皮肤局部浸润、无菌手套,记-号笔,尺子-颈浅丛阻滞不适感较小,进针前可予以适-当镇静,阻滞起效时间10~1 分钟,头颈部-手术时,避免过度镇静-7
07-平面内进针-由于目标神经位置表浅,平面内-技术(从中间或者侧面进针)和平面外-技术都可以 用。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后,注射12ml的局麻药,确认注射-点是否合适,然后再注入剩下的-10~ 5m1局麻药包围神经丛。-02-平面外进针
如果神经丛看不清楚,可以选-用胸锁乳突肌下法。针进到胸锁-乳突肌下方,针尖直接到胸锁乳-突肌和 前筋膜之间,靠近胸锁-乳突肌后缘。调整针尖位置,注-提示-射局麻药,并使二者分层,由于-因为颈 丛常常显示不清,所以该阻-颈浅丛是纯感觉神经,因此不需-滞并非一定要看见神经丛。即使图像-要高 度局麻药。-上神经丛位置不确定,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面注射10~15ml局麻药也可获得-可靠的效 。-颈浅丛位于臂丛的上方,可通过识别-斜角肌、臂丛或椎前筋膜作为超声图-像上的标志。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前路坐骨神经阻滞
位置较深,需用低频凸阵探头 将探头在股骨小转子水平横置于
股骨前内侧 短轴平面内技术,探头外侧进针 在股动脉、股骨小转子之间,把
针尖推进至坐骨神经表面,注射 20ml局麻药
病例介绍
患者信息: 女性,37岁,因“车祸伤后昏迷3小时”入院 既往病史: 3年前因“二尖瓣狭窄”行“球囊扩张术” 诊断资料: 1.多发伤:脑损伤,双肺挫裂伤,左股骨远端粉碎性骨 折,骨盆粉碎性骨折 2.失血性休克 手术方式:左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采用短轴平面内技术 在超声探头的外侧部位皮肤
处穿刺,经中斜角肌推进 先深后浅,注射局部麻醉药
10-15 ml,可观察到局部麻 醉药的扩散
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上入路
• 臂丛中的腰麻? • 打外围,绕神经 • 显肋骨,避胸膜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采用短轴平面内技术,从探头 外侧穿刺
股神经阻滞
闭孔神经阻滞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患者:男性,85岁,糖尿病、高血压10余年,
血压最高200/90mmHg,拟行“右足第4、5趾扩创术 ”
椎旁阻滞(PVB)
交感神经阻滞、消除应激反应 显著减少阿片药物用量 抗凝治疗病人仍可考虑 改善呼吸功能/循环稳定/PONV少/尿潴留少 早期康复训练/快速恢复/改善生活质量/缩短
25ml
臂丛神经阻滞--腋窝入路
• 记住解剖位置 • 平面内技术,全程显示针尖 外侧• 轻压闭静脉,注药要回抽 • 血管周技术:桡、正中、尺N • 肌间沟入路最佳组合,定点阻滞 • 肋间臂神经可以皮下注射
外侧
肌 皮 神 经
• 肱二头肌和喙肱肌之间 • 无需阻滞臂内侧皮神经和前臂皮神经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实时监测: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实时监测神经阻滞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2
精确定位: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精确定位神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01
缩短手术时间
实时监测: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实时监测神经位置,提高手术精度
提高成功率: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损伤: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演讲人
目录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概述
01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优势
02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应用
03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培 Nhomakorabea和推广04
1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概述
技术原理
01
超声引导:通过超声波成像技术,实时监测神经位置和状态
02
神经阻滞:通过注射药物,阻断神经传导,达到镇痛效果
03
实时监测:通过超声波成像技术,实时监测药物注射位置和效果
减少损伤: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提高精确度。
提高成功率: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提高阻滞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风险: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提高精确度。
减少并发症
提高成功率: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提高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4
降低风险: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效果评估:通过培训和推广,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
培训方式:理论授课、实际操作、模拟演练等
谢谢
随着科技的进步,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将与其他医疗技术相结合,提高手术效果。
超声与神经阻滞

超声与神经阻滞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难题被攻克。
临床上新兴起了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不仅能够保证神经阻滞的效果,也能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那么什么是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有何优点?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有何缺点?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展开论述。
1.什么是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当前,超声成像技术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是临床麻醉中的常用方法。
所谓的神经阻滞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镇痛与麻醉,具体是指将麻醉药物注射于患者神经周围,导致部分感觉神经传导功能被阻断,从而使患者感受不到疼痛的一种方法。
在传统模式下,进行神经阻滞没有任何方式的引导,仅仅依靠临床医生的经验很难准确定位患者的神经部位,往往会出现麻醉时间过长进而影响手术进度的情况,同时反复穿刺或穿刺位置出现偏差很容易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血管损伤,引起局部血肿或出血。
而在超声成像技术的引导下,能够利用超声穿透人体组织,通过图像精确反映出人体组织上的肌肉、神经、器官等,在超声技术的帮助下,医生能够准确找到所需要的神经,按照神经走向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神经内,大大提升了麻醉药物注射的精确度,避免出现反复穿刺或穿刺失误的现象,同时还能保证药物的使用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当患者完成神经阻滞之后会存在局部麻木的情况,这是神经阻滞的正常生理现象,两小时内会恢复至正常状态。
在神经阻滞过程中出现呕吐等不良反应时,必须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
1.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优点?在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外科麻醉手术中常用的类型。
(1)在超声成像技术的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能够帮助临床医生精确识别神经的位置、导管以及穿刺针的进针方向与具体深度以及药物注射处的解剖结构,为麻醉、镇痛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供保障。
(2)在超声成像技术引导下进行的神经阻滞,能够避免穿刺失误的现象,有效保护患者的血管,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325027 徐旭仲李挺传统上神经阻滞需要借助于局部解剖的体表标志、动脉搏动、针刺感觉异常及神经刺激器探查定位技术寻找神经。
但是,超声技术正使神经阻滞的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麻醉医师已经能够通过超声成像技术直接观察神经及周围的结构,在实时的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到目标神经周围,实施精确地神经阻滞。
还可通过超声观察局麻药的注射过程,从而保证局麻药均匀的扩散到神经周围。
一、超声技术的基础知识在进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前,我们需要了解超声的基础物理知识。
从临床观点考虑,其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即穿透性与分辨率。
任何形式的波,包括声波及超声波,都有特定的波长与频率。
频率与分辨率相关,波长与穿透性相关。
临床应用的超声频率在2.5-20MHz之间,高频率超声(>10MHz)可较好的显示神经结构,但只有当神经结构位于表浅的位置(如斜角肌间隙的臂丛神经)才能通过高频超声看到神经。
另外,当频率提高时,波长便降低,因此分辨率(频率)提高时,穿透性(波长)便降低,这时高频超声不能显像深部的神经。
在临床上为了能够清楚的观察斜角肌间隙、锁骨上区域及腋窝的臂丛神经,我们一般选择探头频率在8MHz以上,最好在12-14MHz。
而对于锁骨下、喙突区神经,其频率在6~10MHz之间较为适合。
这种低频可获得更好的穿透性,并能更精确的进行神经定位。
深部神经的超声引导应与神经区域的局部解剖学相结合。
超声的多普勒技术可以清楚地区分血管及血管中的血流速度,从而提高对于局部解剖的观察。
二、神经及周围结构的超声回声表现在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我们需了解神经及周围各组织结构的超声表现(见表1)。
表1:神经及周围结构的回声表现组织超声成像静脉无回声(黑色),可压缩性改变动脉无回声(黑色),呈搏动性改变脂肪低回声(黑色)筋膜高回声(白色)肌肉低回声及高回声条带(黑色及白色)肌腱高回声(白色)神经低回声(黑色)神经内、外膜高回声(白色)局麻药无回声(黑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
1.神经解剖
颈丛由C1-C4神经的前支(腹侧支)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处,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始端的前方。
颈丛分为浅丛和深丛。
浅丛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穿出,位置表浅,散开行向各方,其穿出部位是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一个阻滞点。
浅丛的终末分支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支配枕部、耳廓、颈部、肩部和胸部上部的皮肤感觉。
深丛主要支配颈深部肌、肩胛提肌、舌骨下肌群和膈,最重要的分支为膈神经,由C3-C5颈神经的前支组成,其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腹心包,还发出分支至膈下面的部分腹膜。
2.适应证颈丛支配区域手术操作,镇痛。
3.患者体位
仰卧位,头偏向健侧。
4.探头类型
高频线阵探头5.扫查与进针方法
(1)浅丛:探头横向倾斜置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大致平环状软骨上极水平可见颈浅丛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部,此为阻滞部位;同时可见绕过胸锁乳突肌后缘出现在该肌肉浅部的耳大神经。
采用平面内法,经胸锁乳突肌后缘进
针。
(2)深丛:探头横向倾斜置于胸锁乳突肌后缘平甲状软骨上缘(相当于C4水平),与胸锁乳突肌后缘基本垂直缓慢向中线移动探头,神经位于颈动静脉之间,可用彩色模式鉴别动静脉。
采用平面内法,经胸锁乳突肌后缘、颈内静脉外上方向颈总动脉方向进针。
6.注意事项
颈深丛非常靠近颈交感神经链,误阻滞该结构可引发霍纳综合征。
(本文内容参考自《Comprehensive Atlas of Ultrasound-guided PainManagement Injection Techniques》(Steven D.Waldman)中文译本《超声引导下疼痛注射技术图解》(马辉,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