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大气压强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大气压强》基础训练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大气压强》基础训练含答案

《大气压强》基础训练基础知识训练1.如图13-43,烧瓶中的水刚停止沸腾,现将注射器的活塞向外拉,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2.登山运动员从高山顶返回到山脚宿营地时,随身携带的气压计的数值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古人曾经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他认为是因为山上的泉水太寒冷,故有“万古冰雪之法汁”之说,其实这是由于高山上的气压导致水的的缘故。

4.用嘴吸装矿泉水的空塑料瓶的瓶口,瓶会变塌.空塑料瓶变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了用注射器抽吸密封在药瓶中的药液,医生先向药液中注入一些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6.如下图所示,表示出了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一架“波音747”客机正常飞行在9km高度,此时飞机所处高度的大气压值约为,由图还可以分析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是:。

(至少写出两点)7.把玻璃杯盛满水,用硬纸盖住,再倒过来,如图(a),纸片能将杯中的水托住,之后,若将杯子慢慢转动,如图(b)(c),则()图13-43A.杯子刚一转动,纸片就不能将水托住B.杯子转动到图b所示位置时,纸片才不能将水托住C.杯子转动到图c所示位置时,纸片才不能将水托住D.杯子转到任何位置,纸片都能将水托住8.把装满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下,如图13-45那样抓住筒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的部分()图13-45A.是空的 B.有水,但不满 C.充满水 D.以上都有可能9.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的是()A.钢笔吸墨水 B.用吸管吸饮料C.抽水机把水从低处抽往高处 D.用高压锅煮食物10.登山运动员徒手攀登海拔较高的山峰,在继续攀登海拔4 000m以上高度时,越往上爬越感觉到乏力,出现头晕、耳鸣和恶心等现象,其主要原因()A.山峰陡峭,人体能量消耗大 B.高处气温太低C.高山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D.该运动员体质太差11.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 B.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C.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多 D.玻璃管粗细不均匀12.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题型一)A.堵住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B.用塑料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C.人潜水时感觉胸口很闷D.两块玻璃板的表面用水浸湿,将两块合在一起,很难分开综合提高训练1.大气压强无处不在,人们在生活、生产实践中也经常利用大气压来工作,请你举出两个实例:(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4大气压强练习(含解析)(新版)教科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4大气压强练习(含解析)(新版)教科版

第4节大气压强1.(2019成都)下列情形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A.高原上用普通锅不易煮熟米饭B.用吸管吸饮料C.“玉兔”号在月球上留下“足迹”D.马德堡半球实验【答案】C【解析】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用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的存在。

月球上没有大气压。

“玉兔”号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是力的作用效果,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2.(2019哈尔滨)下列涉及压强知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海绵块的形变显示了压力作用效果B. 用微小压强计可以研究液体压强C. 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出大气压值D. 船闸不是连通器【答案】D【解析】A.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当中,通过比较海绵的形变程度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故A正确;B. 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当中,通过比较微小压强计U型管内液面的高度差,可以研究液体压强,故B正确;C. 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精确的测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约等于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故C正确;D. 船闸的基本原理就是连通器,故D错误。

3.(2019年郴州)将少量热水倒入一空矿泉水瓶中(矿泉水瓶未变形),轻轻摇晃后将热水倒出,立即拧紧瓶盖,然后浇上冷水,可以看到矿泉水瓶变瘪。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在所浇冷水的压力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瘪 B.矿泉水瓶热胀冷缩的结果C.矿泉水瓶内热气将它吸进去了 D.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瘪【答案】D【解析】因为瓶子注入热水并振荡后,瓶中气体受热膨胀跑出了一些,倒出热水的矿泉水瓶密封后,再浇上冷水,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内部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扁了,故D正确。

故选:D。

4.(2019 襄阳)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大气压强的是( )A. 用吸管喝饮料B. 拦河坝做的下宽上窄C. 雪橇做的比较宽大D. 刀口磨得很锋利【答案】A【解析】A、用吸管吸饮料时,吸出吸管中的部分空气,使吸管内的气压减小,瓶中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通过吸管进入口中,故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B、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増大,这样可承受更大的压强,不是利用大气压,故B不符合题意;C、雪橇做的比较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5.(2019 安顺)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下图所示的现象进行讨论,其中错误的是()A.图中的实验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B.图中对瓶内沸腾的水停止加热,倒置后,向瓶底浇冷水,瓶内的水会重新沸腾C.图中用吸管喝饮料时,杯里的饮料是被嘴“吸力”吸上来的D.图中洗手池下方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答案】C【解析】A、图中实验液体越深,水喷出的越远,表示压强越大,表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故A正确;B、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故B正确;C、人喝饮料时,嘴内的气压小于嘴外部的大气压,饮料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吸入嘴中,故C错误;D、洗手池下方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故D正确。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课件9.4大气压强(共21张PPT)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课件9.4大气压强(共21张PPT)
4.大气压强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 围着,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又叫做大气层,我 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最底层 。
大气内部是否有压强?
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一切物体均具 有压强。这种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 称大气压。
2.大气压的产生原因:由于大气具有 重力和流动性。
3.大气压的方向:大气具有流动性, 因此大气朝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的。
如图所示,在铁桶内放入 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沸 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 浇上冷水。在大气压作用 下,铁桶被压扁了。
大气压究竟有多大?我们能 否精确地测出它的数值?
1644年,意大利科学 家托里拆利用如图所 示装置,精确地测出 了大气压强的值。
托里拆利
托里拆利实验
讨论: (1)为什么管子倒转时,管内 水银面会下降? 水银受到重力的作用 (2)为什么降到一定程度后又 不继续下降?
•1、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2、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2021/10/242021/10/242021/10/2410/24/2021 1:30:20 PM •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5、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6、要经常培养开阔的胸襟,要经常培养知识上诚实的习惯,而且要经常学习向自己的思想负责任。2021年10月 2021/10/242021/10/242021/10/2410/24/2021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
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
水 银 气 压 计
金属盒气压计 (又称无液气压计)
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大气压变化的规律:在海拔3000 m以内,每上升 10 m,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大气压强课件.ppt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大气压强课件.ppt

实验3:“吞蛋实验”
在广口瓶中放入一些沙子,将燃着的酒精棉花放入广口瓶中, 这时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吞蛋实验”
在广口瓶中放入一些沙子,将燃着的酒精棉花放入广口瓶中, 这时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吞蛋实验” 在广口瓶中放入一些沙子,将燃着的酒精棉花放入广口瓶中,
第3节 大气压强
生活在水中的鱼受到水的压强,如果把笼罩着地球
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
部,大气是否对我们也产生压强?
思考:有什么办法使牛奶盒子变瘪?
实验2:“覆杯实验”
(1)在杯底放上一纸片,将装置倒置过来后发现硬纸片下___落_
(2)如果在杯里注满水后用纸片将开口封住,迅速将装置倒置
_不__会___下__落____。当将手指松开后,管内的水__会___下__落___。
实验4:“吞蛋实验”
在广口瓶中放入一些沙子,将燃着的酒精棉花放入广口瓶中, 这时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吞蛋实验”
在广口瓶中放入一些沙子,将燃着的酒精棉花放入广口瓶中, 这时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 大气压强 课件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 大气压强  课件

A 管子内径太小 B 管子上端有少量空气
C 管子太长
D 管子倾斜了
9.4 大气压强
本课结束
9.4 大气压强
1644 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利用图中的装置,精确测出 了大气压强的值。
9.4 大气压强
托里拆利实验
在长 1 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印, 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 管口的手指,会发现管内水银面下降了一些 后就不再下降。 这个时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相差 760mm。
9.4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
目录
9.4 大气压强
大气压的存在
空气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产生原因:重力、流动性

气 压 强
大气压的测量 托里拆利 实验
管内外水银面高度 差约为760mm
标准大气压可取 1×105Pa
气压与生活
一、大气压强
9.4 大气压强
我们的地球被几百千米厚的大气层包围。其中大部分气体分
=13.6×103×9.8×0.76 =1.01×105Pa
9.4 大气压强
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强规定为标准大气压,这相当于有 10N 的压力作用在 1cm2 的面积 上,比大象躺倒对地面的压强还大。
大气压强与空气的疏密有关系
1648 年,帕斯卡发现,离地面越高的地方,那里的大气 压强就越小
9.4 大气压强
把管子倾斜、或者更换长一点的管子、换成其它形状的管子,管子内 外的高度差仍保持在 760mm。
9.4 大气压强
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而管外水银面上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 气压强支持着玻璃罐内 760mm 高的水银柱。 这即意味着大气压强跟 760mm 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可以算出 760mm 高 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P=ρgh

教科版八下物理94大气压强课件

教科版八下物理94大气压强课件

教科版八下物理 94 大气压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94页,主题为“大气压强”。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大气压强的定义、测量工具、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以及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掌握其单位及测量工具。

2. 学会分析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强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及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单位、测量工具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压计、实验器材(如玻璃瓶、气球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铅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个半球难以分离?从而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

2. 教学内容讲解(1)大气压强的定义:空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2)大气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3)测量工具:气压计。

(4)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海拔高度、气温、湿度等。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大气压强的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道关于大气压强的选择题和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海拔高度的大气压强,并分析数据。

六、板书设计1. 大气压强定义2. 大气压强单位:帕斯卡(Pa)3. 测量工具:气压计4. 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①海拔高度②气温③湿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大气压强的定义及单位。

(2)列举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3)计算题:一个标准大气压强是多少帕斯卡?答案:(1)见板书;(2)见板书;(3)1标准大气压=1.013×10^5 Pa。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操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

课后反思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大气压强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4大气压强课件新版教科版

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4大气压强课件新版教科版
(2)如果在山上烧开水,则水沸腾时的温度将__低__于___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00 ℃。
知3-讲
【导引】 要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海拔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水 的沸点越低。由图可知,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压 在逐渐降低。
总结
知3-讲
大气压不是不变的,它的大小与高度和天气等有关, 高度越高,气压越小。
7 请你观察如图所示的现象,从中可知北京当时的大 气压值__等__于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一个标准大气压,这个现象可以间接说明大气压随 高度增加而___减__小___(填“增大”“不变”或“减 小”)。
知3-讲
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气压计:[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无液气压计)]
知3-讲
汞气压计
空气盒气压计的原理
思考
知3-讲
还记得已经学过的”摄氏温度”是怎么定义的吗?
为什么要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液体的沸点与液体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
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知3-讲
讨论:
知2-讲
(1)如果玻璃管倾斜,会影响结果吗?为什么?
水银柱长度怎么变?
(2)改用粗一些或细一些的玻璃管,会影响结果吗?
为什么?
(3)如果漏进去一些空气,会影响结果吗?为什么?
(4)如果外界大气压强变了,水银柱的高度是否变化?
为什么?
(5)在槽内加水银,水银柱的高度是否变化?为什么?
知2-讲
C.被空气压入采血管
D.由血压压入采血管
易错点:判断是否与大气压有关
1 如图所示,用吸管从瓶子中吸饮料时,是什么力 使饮料上升到嘴里?如果把饮料瓶密封起来,你 还能不断地吸到饮料吗?

教科版八下物9.4大气压强

教科版八下物9.4大气压强

活动一: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运用你手边的材料怎么 证明出大气压强的存在呢?
观察实验
趣味实验—你来观察
“变形”实验1
瓶子吃鸡蛋
鸡蛋压入瓶中是什么原因?
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放入瓶中,然 后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鸡蛋 会慢慢进入瓶内
“覆杯”实验2
讨论分析
都来
谈一谈
从以上实验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得出了什么结论?
1m3的空气有1.29kg的质量, 算算你教室的空气的质量。
答:320kg左右
在大气层里,下边的空气被上 边的空气所压,地球被整个大气 层所压。空气有质量,在地球引 力的作用下会对所作用的面积上 产生压强。
说几个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证据:
1、覆杯实验; 2、易拉罐被压扁的实验; 3、瓶“吞”蛋实验; 4、马德堡半球实验。 ……
思考

8. 高山上煮饭不易煮熟,如要煮熟饭, B 下列措施中合适的是( ) A.加大火力烧 B.锅上加一 个不漏 气的盖子 C.降低气压,可使水沸点升高 D.都可以
0 水
=10.34米≈10米
你知道吗:是什么会影响大气压的大小呢?
1.大气压的大小与 海拔高度有关,海 拔越高,大气压强 就越小. 2.大气压的大小 与温度和湿度有 关. 冬天气压高夏天 气压低;晴天气压 高雨天气压低.
大气压的大小变化
• 大气压的大小与什么因 素有关?
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
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 大气压越小
D 水由于惯性处于静止状态
思考

6.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使玻璃管倾斜, 那么管内水银柱( B) A长度减小 B高度不变 C高度增大 D高度减小 7、在冬天,保温瓶未装满水,当瓶内温度下 降时软木塞不易拔出,这主要是( C ) A 塞子与瓶口间摩擦力太大 B 瓶口遇冷收缩 C 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D 原先塞子塞的太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大气压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3.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估测大气压强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教学重点】利用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估测和测定.【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桶、抽气机、橡皮碗、玻璃杯、纸板、水、优酸乳纸盒(饮料纸盒、易拉罐均可)、吸管、塑料挂衣钩、细针、广口瓶、熟鸡蛋、沙子、酒精棉花、注射器(带橡皮帽)、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金属盒气压计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空气也能流动,我们周围是否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你能举出几个实例或者做几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或否定大气压强的存在吗?教师边展示实验器材(铁桶、抽气机),边说:我可以不用力挤压就可以将铁桶弄瘪,你们信吗?(学生怀疑.)教师进行实验:(1)用抽气机连接铁桶口,并启动抽气机,几秒钟后奇迹出现了——铁桶变瘪了.(2)将两个橡皮碗正对,挤出皮碗里的空气,然后请两名力气大的同学上台来用力拉橡皮碗,并向全班的同学介绍拉橡皮碗的感受.(学生费了很大的劲才将橡皮碗拉开)师橡皮碗为什么拉不开?学生思考、讨论:可能是因为大气压强的作用.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大气压强.【进行新课】教学探究点1 大气压强教师引导学生分成三组,动手实验探究,体会大气压强:第一组:玻璃杯覆水实验;第二组:用吸管吸取优酸乳纸盒中的空气,发现纸盒变瘪了.第三组:塑料挂衣钩吸盘挤压在光滑的瓷砖上,用力下拉,挂衣钩吸盘静止贴在瓷砖上且拉不开.然后用针将吸盘扎一小孔,发现挂衣钩下落,根本不需要用力.学生交流体会,得出结论:大气压强的确存在.教师总结: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空气也像液体一样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因此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师最先证实大气压强存在的典型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下面请大家欣赏.(播放课件: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观察、思考,体会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很大.教师演示“瓶吞鸡蛋”实验(在广口瓶中放入一些沙子,将燃烧着的酒精棉花放入广口瓶中,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塞在瓶口的鸡蛋被吞入瓶中),并提问:鸡蛋为什么会被瓶子“吞吃”了呢?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那如何让瓶子把鸡蛋吐出来呢?学生观察、思考,回答:是因为瓶内的空气被烧尽,温度降低后,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作用在鸡蛋上把鸡蛋压入瓶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让瓶子把鸡蛋吐出来时,提醒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设法增大广口瓶内部的大气压强.例题1(广西桂林中考)如图所示,是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或示例图片,用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A.液体从侧壁孔喷出B.连通器C.覆“杯”实验D.蚊子尖嘴插入皮肤解析:大气压强是由于空气具有重力和流动性而产生的,例如吸盘、瓶吞鸡蛋、马德堡半球实验等.A.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液体从侧壁孔喷出,说明液体存在压强.不符合题意;B.上端开口,下端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放在连通器中的同种液体,静止时各液面相同.不符合题意;C.玻璃管中盛满水用纸片盖住,杯口朝下,纸片不会下落,水不会流出,是大气压的作用.符合题意;D.蚊子尖嘴插入皮肤,是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不符合题意.答案:C教学探究点2 大气压强有多大1.大气压的粗略测量师刚才两位同学拉橡皮碗时用了很大的力,而马德堡半球用了16匹马也很难被拉开,由此可见,大气压强不但存在而且很大,那到底有多大呢?同学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出来呢?请大家利用自己手中的器材设计实验进行粗略测量.学生分组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估测大气压强的值.第一组:将两个塑料挂衣钩吸盘正对,然后挤出里面的空气,用测力计测量出刚好拉开吸盘所用的力,根据二力平衡,拉力与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相等,然后测出吸盘的面积,计算出大气压强.第二组:将塑料挂衣钩的吸盘紧压在平玻璃板上,测出塑料挂衣钩的直径D,计算出塑料挂衣钩的表面积S,用测力计测量出塑料挂衣钩刚好被拉下的拉力F,利用公式p=4F/(πD2)计算出大气压强.第三组:将注射器针筒内的空气排空,然后用橡皮帽堵住,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在针筒下面挂钩码,记录当活塞刚好开始下滑时钩码的总重力F,估测针筒的横截面积S,利用p=F/S公式计算大气压强.各小组交流自己的设计思想、实验的步骤和测量结果,讨论可能产生误差的环节,得出结论:上述方法的测量是粗略测量,不够准确.2.大气压的精确测量——托里拆利实验师在科学研究中如此的测量是否可信?怎样才能准确地测量出大气压强的大小?教师演示覆杯实验,学生思考、讨论.师从上面的覆杯实验可知,覆在玻璃杯上面的纸片之所以不会掉下来,是由于受到了大气压强的作用,如果换用一个足够长的杯子,充满足够高的水,纸片也不会掉下来吗?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得出托起的水柱最高产生的压强正好等于大气压强时,纸片由于自身重力就会下落,因此,可以通过水柱的压强计算出大气压强.这就是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提醒学生这是等效替代法,以前我们也学习过,如在滑动摩擦力的探究实验中).在分组实验中,大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接近在105Pa,那么,要产生这么大的压强,需要多高的水柱呢?请大家计算.生:利用p=ρgh计算出水柱的高度h约为10m.师这么高的水柱,我们操作起来容易进行吗?生:不方便.gh进行分析,在压强一定时,密度大的液体,高度小,教师引导学生利用p=ρ液因此可换用密度大的水银代替水进行实验.托里拆利正是选用液体中密度最大的水银代替水进行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最先较精确测量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教师播放课件“托里拆利实验”,然后提出问题:(用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思考、讨论)思考题:(1)为什么要灌满水银?(2)管内水银面为什么会下降?(3)水银下降后,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否有空气?(4)水银面下降了一段距离后为什么不再下降了?(5)怎样通过计算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分析,加深理解.学生回答:(1)开始时将玻璃管内灌满水银是为了排出玻璃管内的空气.(2)玻璃管倒置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后管内水银柱下降是因为水银柱对水银槽表面的压强大于外界对水银槽上表面的大气压强.(3)水银下降一段距离后,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没有空气,是真空.(4)当压强相等时,水银面就不会再下降了,此时水银槽外的大气压支撑着玻璃管内一定高度的水银.(5)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再变化时,管内760mm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就是大气压强的值.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及密度值算出大气压强的值:p0=ρ水银gh=13.6×103kg/m3×9.8 N/kg×760×10-3m=1.013×105Pa.师托里拆利进行实验时,是在海平面附近完成的,通常把这样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p0.教师总结:标准大气压强的值760mm汞柱(10.3m水柱),即1.01×105Pa.教师总结:托里拆利实验的几点疑问:(1)如果管子倾斜,管内水银柱的长度会增加,竖直高度不会变,所以不会影响实验结果.(2)因为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跟水银柱的粗细无关,所以把管子换成粗的或细的,管内水银的竖直高度不会改变,因此不会影响结果.(3)把管子换成比1米长得多的管子,只要水银柱上方保持真空,管内水银柱竖直高度就不会改变,因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若把管子换成比1米短得多的管子,如比76cm还短,则水银将会充满管子,高度随管子长度改变而改变,因此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就不是大气压的值,这样就无法测量了.(4)把管子在水银中提起一点或插入一点,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会改变,所以不影响实验结果.(5)当有少量空气混入管中时,管内水银面上方不再是真空的,这些空气有一定的压强作用在管内水银柱上面,会使水银柱高度减小,混入的空气越多,产生的压强越大,管内水银柱越短,所以会影响实验结果,使测量结果变小.师1.013×105Pa到底有多大呢?请同学们估算大气对指甲盖的压力有多少牛顿?相当于多少千克的物体压在了指甲上?同学们演算,一名同学板演.解:指甲盖的面积约1cm2,即S=10-4m2,由p=F/S可知大气产生的压力F=p·S=1.013×105Pa×10-4m2=10.13N,相当于1kg的物体压在了指甲上.师这么大的压力,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呢?生:因为大气压强是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的作用互相抵消了.例题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大气压强的大小,他将测量结果汇报给物理老师,老师告诉他测量结果偏小.你知道小明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下面的()A.玻璃管没有竖直放置B.玻璃管顶部混入少量空气C.水银槽内水银液面太高D.玻璃管太粗,管内的水银太重解析:利用上述装置测量大气压是利用大气压跟支持它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的原理来测量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只与水银的密度和水银柱高度两个因素有关,而与玻璃管的粗细、玻璃管是否竖直放置、水银槽内水银面高低等因素无关.但是玻璃管顶部如混有空气,管内空气会对水银柱产生向下的压强,使水银柱的高度变小,因此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答案:B例题3(江苏镇江中考)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g,烧杯质量为100g,活塞面积为7×10-5m2,g=10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A.1.26×105PaB.1.10×105PaC.1.01×105PaD.0.96×105Pa解析: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左滑动时,G1=(0.88+0.1)kg×10N/kg=9.8N,对活塞受力分析:f+F=G1=9.8N;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右滑动时,G2=(0.46+0.1)kg×10N/kg=5.6N,对活塞受力分析:F-f=G2=5.6N;两式联立解得:F=7.7N;∴557.7 1.1010710N p FS Pa m-===⨯⨯; 答案:B3.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地球上面的空气层密度不是相等的,靠近地表层的空气密度较大,高层的空气稀薄,密度较小.大气压强既然是由空气重力产生的,高度大的地方,它上面空气柱的高度小,密度也小,所以距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在海拔3000m 之内,每上升10m 大气压强约减小100Pa ,在海拔2000m 之内,每上升12m 大气压强约减小100 Pa.地面上空气的范围极广,常称“大气”.离地面200公里以上,仍有空气存在.虽其密度很小,但如此高的大气柱作用于地面上的压强仍然极大.人体在大气内毫不感觉受到气压的压迫,这是因为人体的内外部同时受到气压的作用且恰好都相等的缘故.大气压强除了受高度的影响外,还受天气、季节的影响.气象专家把气压作为预测天气变化的一个重要依据.大气压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如高原反应、抽水机、高压锅就是大气压的典型的应用.【教师结束语】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大气压强的知识,知道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知道了测量大气压强的一些方法.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教材习题解答家庭实验室约10 m.自我评价1.大气压力的作用;吸一段时间后,就吸不出来了.【解析】当用嘴吸饮料时,吸管内气体减小,气压降低,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饮料将被压着沿吸管上升进入嘴中.当把饮料瓶密封起来后,在开始一段时间可以吸出饮料,随着瓶内饮料的减少,瓶内饮料上方气压也减小,小到一定程度后便不能再压着饮料上升进入嘴中.2.当容器中的水被鸡喝掉,瓶口露出水面时,有气体进入瓶中,使瓶中的水流出一些,到水面封住瓶口时,气体不再进入瓶中,这时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支持着瓶中的水柱,使水不再流出,直到下一次喝到露出瓶口为止.3.4.545×106 N;因为房顶下面也受到同样大小的向上的压力,内外两压力平衡.【解析】F=pS=1.01×105 Pa×45 m2=4.545×106 N,大气层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1.在本节课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放在第一位.因此,在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活动和实验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验等来主动发现问题、搜集证据、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必须是有目的性的思维,要达目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的刺激作用,将学生的思维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引起学生积极地投入情感.比如:让学生拉吸盘感受大气压强的确存在而且很大;在做塑料挂衣钩的实验中,有意安排学生用细针扎个小孔来进一步体验大气压强的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为这样的实验来源于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达到了探究知识的目的.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使学生进行合理的科学猜想,快速进入探究的课题.学生实验探究后发表各自的看法,并进行交流、评估,这样不仅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且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的精神及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大气压强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