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基本构成 [人格基本特征]
健康人格的三个基本特征(一)

健康人格的三个基本特征(一)健康人格的三个基本特征1. 自我接纳•真实面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受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尊重自己的个人边界和需要2. 自我认知•意识到自己的思考和信念•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动机•知道自己的长处和潜力3. 自我成长•愿意接受新的经验和挑战•寻求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发展以上三个基本特征构成了健康人格的核心。
自我接纳意味着正视自己的所有方面,包括优点和缺点,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这种接纳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健康的自尊和自信。
同时,自我接纳还要求我们尊重自己的个人边界和需要,学会说“不”。
自我认知是指意识到自己的思考方式、信念系统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自我认知还包括了识别自己的长处和潜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资源。
自我成长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意味着我们愿意接受新的经验和挑战,并从中学习和成长。
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够帮助我们逐步实现自己的潜力,并实现更高的目标。
当我们拥有自我接纳、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这三个基本特征时,我们能够建立更健康、更积极、更具有弹性的人格。
这种人格特质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更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潜力。
如何培养健康人格特征1. 自我接纳•反思自己的认知扭曲和否定思维,逐渐改变消极自评的习惯。
•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不要压抑或否定自己的情绪。
•尊重自己的个人边界,学会说“不”,保护自己的需要和权益。
2. 自我认知•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信念系统,寻找可能造成负面情绪的思维模式,并进行修正。
•深入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动机,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关注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挥潜力。
3. 自我成长•积极寻求新的学习和成长机会,提高技能和知识水平。
•设定具体而可行的目标,制定计划并付诸行动。
•给予自己正向的反馈和奖励,鼓励自己继续努力。
通过积极培养自我接纳、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的能力,我们可以逐步发展出健康人格的特征。
人格心理学1-5章.

人格心理学1—5章单选题单选1、“人格是个体一切生物的先天倾向、冲动,趋向,欲求和本能,以及有经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属于(A,整合式定义)2、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征。
3、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
”4、(比纳和西蒙编制了第一个可用于智力测验的量表。
5、著名的科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范型的概念。
5、在20世纪初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形成了三种趋向,本别是临床研究取向,相关研究取向和(实验研究取向)6、193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7临床研究也称为个案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源于19世纪(沙可)为代表的法国临床精神病学对病人的诊断与研究方法。
8、相关研究的方法起源于英国学者(高尔顿)的研究。
9人格的实验研究传统源于冯特、艾宾浩斯)与巴普洛夫。
10、外界环境的刺激只有通过人格的中介才能起作用,说明人格具有(功能性)11、构成人格的主要成分包括(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
12、1892-1895年间,弗洛伊德在使用谈话法治疗病人的过程中的发明了(自由联想法)。
13、18世纪初(布莱尼兹)创立了单子论。
14、弗洛伊德在后期理论中,提出来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两种基本本能。
15、本我所遵循的原则是(快乐原则).16、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17、(自由联想发)是在催眠的条件下引诱患者把自己以往治病的创伤经验或事件尽情吐露出来。
18、(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你、冲动和生命力。
19、本我按9快乐原则)行事.20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21、(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
22、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现象。
23、心理防御机制不包括(发泄)。
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

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
答: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包含:正确的认知和自我意识,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等。
1.正确的认知和自我意识:具有健康人格的人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他人以及世界,不带任何个人主观偏见。
2.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具有健康人格的人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出现消极情绪时,能够及时宣泄出去,及时调整,始终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
3.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健康人格的人能与社会保持良好的相处,而且能够很好的适应新环境。
4.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健康人格的人能与别人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与别人产生摩擦时,也能够很好的解决。
5.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始终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热爱生活,面对挫折,也能积极向上。
人格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1、“江山易改,本性难易”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否矛盾? 2、为什么有人喜欢安静,有人喜欢热闹? 3、为什么“龙生九子,九子不同”?
一、 “人格”的词源分析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源于拉丁文 “persona”,意指面具、脸谱。 persona最初指古希腊戏剧演员在舞台演出时所 戴的面具,与我们京剧中的脸谱类似。
综合性定义(integrative and configuration definition) 强调人格是人各方面特征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
层次性定义(hierarchical definition)
将人的各方面的特征分为不同的等级层次。
适应性定义(definition in terms of adjustment)
态的过程向静态的状态转化的结果。稳定具有相对性。
(三)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包括共同之处和个体差异 (四)社会性:人格的形成又是一个将社会规范和要求内化的过程,
是环境与遗传相互作用的结果。
思考题
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试述人格的定义 及其基本特征。
感谢聆听!
强调人格的功能在于适应社会
区别性定义(definition in terms of distinc谓ygd3076 考证资料
奥尔波特: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
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本书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
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 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 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 人格是通过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三、人格的特性
(一)整体性:各人格元素之间的协调一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
人格心理学 第1章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考研笔记-精品

第1章人格与人格心理学第一节人格概述一.人格相关的概念(一)人格的定义[一级]心理学家是如何界定人格的?试述人格的特性。
[17华南347名:人格]普心: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独特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在心理学上,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
)⑴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是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多侧面、多层次与多因素的统一体。
⑵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特的。
⑶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在时间上有前后一贯性,空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4)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的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格具有生物性,同时也具有社会性,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二)人格的内涵⑴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这是说人格是由人的内在心理特征与外部行为方式构成的,它不仅是一个个单一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而且是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着一定组织和层次结构的模式。
即,是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多侧面、多层次与多因素的统一体。
①外部行为方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表现出来的各种言行,遵循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
即人格的〃外壳〃,表现出人格的外在品质特征;②内在心理特征:个人隐藏于内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是人格的内在品质特征。
⑵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的遗传素质的基5出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三)简述生物遗传因素(天性)与后天环境因素(教养)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及两种因素的关系⑴人格具有生物性,同时也具有社会性。
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遗传素质是人格形胡口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不是人格的唯一决定因素。
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不可能自发地演化为人格。
[3]°后天社会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离开了遗传素质的基础,它的作用就无法表现出来。
医学心理学重点:人格知识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人格知识总结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一)人格的本质特征: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稳定性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整体性分裂人格社会性性格决定命运(二)人格的心理结构格倾向性1.人格倾向性决定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基本动力人格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是在后天社会化过程中形成要包含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各种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2.人格心理特征个体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主要包含能力、气质和性格3.自我调节系统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 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体验(self-experience) 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自我控制(self-regulation) 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三)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人格是在个体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社会环境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教育发挥了主导作用。
(1.卡特尔的特质理论2.艾森克人格维度理3.大五人格理论)1.卡特尔的特质理论特质是指个人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刺激发生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是人格最有效的分析单元表面特质(surface traits) 从外部行为能够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source traits) 相互关联而以相同原因为其基础的行为特质。
卡特尔16种人格特质(16PF)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激进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
2.艾森克人格维度理论三因素模型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H. J. Eysenck,1947,1967)外倾性:内倾外倾神经质: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孤独、冷酷、敌视等偏负面的人格特征例题:艾森克提出的人格维度理论不包括()。
基础心理学知识:人格

基础心理学知识:人格人格又译为性格,指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
并在不同时间、地域下影响着人的内隐和外显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人格的基础心理学知识:1.人格的结构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
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2.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
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
遵循现实原则。
3、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
是道德化的自我。
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
遵循道德原则。
3.人格理论-特质论人格特质理论是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指标,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确定。
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
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
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个人特质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个体特质以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概括的特质,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
(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
(3)次要特质是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
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九型人格基本特征

九型人格基本特征简述第一型:完美型 (完美主义者)第二型:助人型 (给予者)第三型:成就型 (实干者)第四型:自我型(悲情浪漫者)第五型:理智型(观察者)第六型:忠诚者 (怀疑论者)第七型:活跃型(享乐主义者)第八型:领袖型 (保护者)第九型:和平型 (调停者)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性格的形成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
每一型性格都有其基本恐惧,都有其优势和劣势,我们充分认知了自己的性格后,注意扬长避短!尽情发挥个人的性格优势,收敛性格中的劣势,逐步完善自我!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有一个主要的性格和一个次要的性格构成,这样就有72种性格组合,可以大致分为72类性格的人。
每个人除了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其他的7种类型性格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只是表现的不突出或不常表现出。
性格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岁月的变迁而变化!理解周遭的人的九型人格,用对方喜欢的方式与其相处,能大大有助于你的工作开展,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一型:完美型(完美主义者)1号特性:改革者基本恐惧:怕自己错、变坏、被腐败基本欲望:希望自己是对的、好的、贞洁的、有诚信的对自己的要求:只要我做得对,我就OKAY了。
特质:世界是黑白分明的,对是对,错是错;做人一定要公正,有节制;做事一定要有效率。
顺境( 被认同时) :追求崇高的理想,追求完美逆境( 不被认同时) :过度批判,缺乏弹性,自以为是处理感情的方法:压抑,否定将感情注入工作/ 活动中,追求完美,愿意跟大队,讨厌不守规则的人。
身体语言:挺硬,可以长久保持,同一姿势;面部表情变化少,严肃,笑容不多;讲话方式/ 语调缺乏幽默感,直接;毫不留情,不懂得婉转;重复讯息多次;速度偏慢,声线较尖。
常用词汇:应该、不应该;对、错;不、不是的;照规矩工作环境:环境稳定不变;精确工作标准,技术性;不需牵涉办公室政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气质个人在生活早期就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是先天的,是体质和遗传的自然表现,很难改变,无好坏之分。
6、人格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交互影响。
7、认识人格的途径人格理论、人格评鉴、人格研究
(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荣格等。弗洛伊德理论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人格动力——性本能(利比多);人格发展——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荣格理论人格结构——自我、个人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11、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危机 年龄 品质
积极解决危机 解决危机失败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0-1 希望 恐惧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 1-3 自我控制与意志 自我怀疑 主动对内疚 3-5 社会指向与目的 无价值感 勤奋对自卑 5-12 能力 无能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2-20 忠诚 不确定感 亲密对孤独 20-24 爱 泛爱(杂乱)或孤
(3)人格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或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各人格特质的数量、组合方式上,还体现在每种特质的表现方式上,即便都是外向的人,表达方式也会有很大差别。即使是同卵双生子,他们的人格也不会完全相同。因为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和教育多种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每个人所面对的这些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都不可能完全相同。
(4)人格的社会性。人们出生之时只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个体,与其他动物并无本质区别。这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纯粹是生物学的或遗传学的。但出生也就意味着从一个简单的生理环境进入到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要掌握所处社会的行为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信念体系、社会风俗等。这种社会化过程在已有的生理基础上赋予了人格更充分的内涵。
(2)、人格结构理论自我与现实的直接接触。本我——最原始的我,由本能、欲望、冲动组成,与生俱来,快乐原则;自我——本我在被现实反复教化之下分化出来的那部分我,现实原则;超我——理想的我,道德标准约束下的我,道德、理想、至善原则。
(3)、本能论包含生本能跟死本能。生本能——自我保护原则,生殖本能;死本能——对外攻击,对内自我毁灭。
3、个性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下同于其它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在外即个人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个性化就是人存在的方式。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力、气质、性格;倾向性是需要、动机。
4、性格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有好坏之分。
(2)人格的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种稳定性一方面表现为跨时间的持续性,即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不同年龄阶段趋于稳定;另一方面表现为人格特征跨情境的一致性,亦即个体的行为虽然随情境变化而有不同,如一个孩子很友好不仅是他在学校表现得很友好,在家里或其他场合都表现得很友好。当然,稳定性是相对的,个体的人格也会受到重要事件的影响出现部分人格特质的改变甚至整个人格结构的改变,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独
繁殖对停滞 25-65 关心 自私自利 自我整合对失望 65-死亡 智慧 失望、无意义
(二)行为主义范型
1、华生理论
(1)确立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行为。行为有机体应对环境的一切活动;反应行为的最基本成分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刺激引发有机体活动内部和外部的变化。
(4)、防御机制理论自我心理防御机制,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是指一种无意识的保护过程,很多时间超我与本我之间,本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候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压抑、否认、投射、退行、转化、补偿、幽默等。
10、荣格的理论
(1)人格结构意识——人的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部分,意识伴随着生命的出生而出现,随着思维、情感、感觉和知觉这四个心理功能的应用而不断增强。除了这四个心里功能外还有外倾或内倾决定着意识活动的方向。意识的一个主要作用是促进个性化(一个人愈来愈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愈来愈富于个性、愈来愈不同于他人的过程),个性化过程中产生了自我。
人格基本特征
1、人格定义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态度、气候、性格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2、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1)人格的整体性。它是指人格不是单一的特质,更不是多个特质或特征的简单堆砌,而是多个身心特质之间相互密切联系的一个有机组织。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整合保证了我们与外界的和谐相处,保证了个体自身的健康完整,同时又是自身发展的前提。一旦这些特质之间出现了断裂,不仅特质间无法实现统整,而且也无法将外界经验统整到自身的人格结构之中,精神分裂症就是极端的代表。
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一部分,存储的不是个体后天的经验,而是祖先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下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以原始意象的形式保存下来。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包括有人格面具、阿妮玛和阿尼姆斯、阴影及自性。
(2)心理类型学根据两种态度或倾向性,把人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除了两种态度以外,还有四种心里功能,即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两种态度跟四种功能相结合,形成八种人格类型。
(2)、人本论马斯洛、罗杰斯等。马斯洛+理பைடு நூலகம்自我实现——以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动力——人生来具有的趋向健康成长从而发挥其潜力的内在动力;高峰体验。罗杰斯理论自我概念;自我发展。
(3)、特质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等(详细见后)。
(4)、学习论多拉德、米勒等。
(一)、精神分析学派范型
(1)、潜意识理论重视潜意识的核心作用。意识——在一般情况下,人们能感知到的精神生活;前意识——在一般情况下,感知不到的精神生活,经努力回忆或他人提醒仍能感知到;潜意识——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感知不到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