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系文献综述写法

合集下载

声乐——文献综述

声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民族高校声乐声乐艺术教育的意义班级姓名学号虽然近几年来声乐艺术教育在各大高校已引起高度重视,而民族高校的兴盛,表明国家也对民族高校声乐艺术教育给予高度关注。

声乐艺术教育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声乐艺术教育也在扩大发展,对非艺术专业领域的学生基本专业学习和自身素质的完善上乃至实际工作方面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从而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所需的人才。

但是就整体而言,民族高校声乐艺术教育还是相当缺乏。

或者说,各大民族高校对于声乐艺术教育还没有一套有效的教育方式和资源,在各大民族高校中,非艺术类的学生声乐艺术教育还很不到位,这种情况影响了我国素质教育正常发展。

一、声乐教育的概述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即新观点、新材料、学生不知、不懂的,学生有所得、有所感的内容)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

有效教学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师生双方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控掘出生的声乐潜能,加大声乐有效教学量,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在现行声乐教学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教学效率低,学生成才速度缓慢的低效教学,还存在着学生声乐水平停滞不前的无效教学,更有甚者,导致学生声乐水平倒退严重的教学失误也时有发生。

造成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声乐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歌唱艺术的真谛,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因而无法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声乐学习;二是声乐教师不懂得或不遵循声乐教学心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三是学生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嗓音条件、乐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因此,必须迅速扭转声乐教学中大量存在着的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不利局面,大力提倡并实施声乐的效教学。

二、声乐教育中教师的作用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拥有一些好的声乐师资队伍是关键。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和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

关于音乐的文献综述范文

关于音乐的文献综述范文

关于音乐的文献综述范文论文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研究但是,如何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音乐作为普遍艺术的共同纽带培育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对全部的人来说它是自然而然表现出的艺术媒体。

音乐并无什么特别之处,而是普通一般人的艺术。

音乐并不象其他艺术一样有什么特别形成的方法,只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形成而已,是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一定意义的代表性。

音乐兼具民族精神的价值,就是说它有与个人和民族的灵魂保持同一性的特点,也是像民族语言、民族生活习惯,民族文化一样具有保持性和流传性。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传统生活文化的一部分而存在。

在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上,不同的民族和地域,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音乐形态。

民族音乐从民族存在开始,不仅随着风土,生活手段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受民族历史,政治背景的变化而变化。

因为民族是有其自己信仰,习俗,生活,习惯等文化传统,特别是语言共同的社会集团,所以不管是哪个民族,在特定的地域生活,都会形成适应于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民族文化。

所以,民族音乐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民族特征,所以民族音乐是表现其民族特征及民族文化的重要要素。

中国音乐是从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二世纪的商代开始的。

根据孔子的话,真正的音乐,即是“民族民间沟通的桥梁,使人快乐和积极。

音乐必须是明朗的,所以“音乐”和“明朗”表现出同一个字,那就是乐。

一般来说,音乐受人间,政治和教育影响。

对中国人来说,音乐是发自内心的,是人的精神,对任何人的灵魂来说都是受音乐的影响。

民间音乐简称为民谣,民谣是从民众的必要性中直接产生的。

是在21世纪的现在能表现出美和活力的真正艺术。

民谣因为是纯粹直观的,所以不能计算;民谣是根据音声来传达的,所以不能从视觉上考;民谣是全部口头上直接传下来的,所以同文字和印刷并不关系。

有“民谣是自己形成的”的语言存在。

民谣是民族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民谣的形成,是在幸福中探索作为不可缺少基本原理的艺术的欲求的一种表现。

音乐研究综述(1)完整篇

音乐研究综述(1)完整篇

音乐研究综述(1) -一直以来,音乐研究的重心都集中在地区。

发端于本世纪50年代的近现代音乐研究,即是始于地区的,这从50年代中后期进行的几项对音乐的搜集、整理工作均可以反映出来,例如:50年代以音乐史学家杨荫浏等学者组成的音乐普查小组,对地区的民间音乐进行了普查,其中对**地区的音乐等作了调查,并与以文字、记谱方式和音乐等的调查结果一起登载于《音乐普查报告附录之一音乐》中;其后,相继有《**艺术集》、《**音乐介绍》等不同地区音乐资料问世(注:《音乐普查报告附录之一音乐》民族音乐研究所编,该所1958年油印,音乐1960年出版《**艺术集》舞蹈艺术研究会1957年油印《**音乐介绍》**市文联编,1958年油印).自70年代中后期,中断了20余年的音乐的收集和整理又重新复苏和兴起(仍主要集中于对地区音乐的研究)。

音乐学院研究者陈大灿等开展对及其临近地区音乐的录音录像工作;**音乐学院部分师生对武当山音乐的收集整理;音乐学院等音乐院校的一些学者,分别对白云观、**太清宫、青城山等宫观的音乐进行的收集整理等.此外,中文大学音乐资料馆先后与文化促进中心、圆玄学院和《人民音乐》编辑部等联合,分别于1983年和1989年在了“国际科仪及音乐研讨会”和“第一届科仪音乐研讨会”;1990年艺术研究院、协会等单位在白云观了音乐学术研讨会;1991年圆玄学院、人民音乐、《音乐研究》编辑部和**音乐学院在联合了“第二届科仪音乐研讨会”。

这一切促使以收集整理为基础的对音乐进行深入研究的局面正式(注:参见曹本冶、史**《科仪音乐研究现状与展望》载《音乐研究》1991(4),页65~66). 以上所述的**项研究成果反映出当今学术界对地区音乐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与地区的音乐不尽相同,它往往是本民族固有文化与传统文化交融的产物,既蕴涵着本民族固有文化特质,也不乏传统文化风貌,内涵甚为丰富,颇具学术研究价值。

音乐系文献综述写法

音乐系文献综述写法

音乐系文献综述的写法(1)文献综述基本内容文献综述的写作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

论述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对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

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一般以2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撰写文献综述之前至少阅读五本专著,并载入参考文献。

2、格式要求(与论文模版一致)(1)页面设置,见音乐系文献综述模版。

(2)引注(3)参考文献3、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对文献综述的质量要求主要有六条:(1)搜集文献应当客观、全面。

(2)材料与评论要协调、一致。

(3)针对性强。

(4)提纲挈领,突出重点。

(5)适当使用谱例。

(6)不能混淆文献中的观点和作者个人的思想。

4、文献综述的步骤与方式一般情况下,文献综述由五个步骤环节组成。

第一步,确定综述的选题。

第二步,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

第三步,整理文献。

第四步,撰写综述初稿第五步,修改综述初稿,并完成文献综述。

关于学校音乐教育的文献综述

关于学校音乐教育的文献综述

1 9 8 2
1 6
1 9 8 8
1 9 8 9 1 9 9 0 1 9 9 1 l 9 9 2
5 5
6 4 7 5 7 6 6 7
1 9 9 4 1 2 2 2 0 0 0 3 7 4 2 0 0 6 8 28
1 9 9 5 1 2 2 2 0 0 1 3 6 8 20 0 7 1 0 9 4 1 9 9 6 1 5 5 2 0 0 2 4 5 6 2 0 0 8 1 2 8 3 1 9 9 7 1 7 8 2 0 0 3 5 3 0 20 0 9 1 1 71 1 9 9 8 2 O 8 2 O O 4 5 5 9 20 1 0 l
3 .研究结果
音 乐教 育学 术关 注度 圈
3 . 1 . 2我国音乐教育 学术趋势分析 根据 中 国期 刊全文数据 库关 于音乐教 育学术论 文数据 显示 ,1 9 8 1 -2 0 1 0年初 ,共有音乐教育论文 9 0 1 2篇,最早 涉及音乐教育 问题 的研 究是 1 9 8 1年林默涵发表于 《 中国音 乐》的 《 关于音 乐的民族性和音乐教育 问题— —摘 自林默涵 统治在恢复 中国音乐学 院动员大会上 的讲话 》 。
1 .前言
文献 综述是 自静态 意义 上的综述 , 其 目的是理清音 乐教 育或者 学校音乐教育 的发展的历史脉络 , 了解该领域学科理 论 的热 点、重 点、难点 问题 ,把握该 问题研 究发展 的总体趋 势, 进 而为音乐教育理 论或者学校音乐 教育理论研究作 出客 观性 的,具有现实意义 的理论综述 。
第3 3卷
第l 2期
湖 北 广 播 电视 大 掌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Be i T V Un i ve r s i t y

音乐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音乐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音乐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音乐学是一门研究音乐的综合性学科,涉及音乐的理论、历史、文化、心理等方面。

本文旨在对音乐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探讨音乐学的发展现状、重要理论与方法以及相关研究的成果和挑战。

通过综述相关文献,为进一步开展音乐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一、音乐学发展历程音乐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希腊时期的音乐哲学,到18世纪的音乐美学,再到现代的音乐心理学和音乐社会学,音乐学的研究涵盖了广泛的领域。

此部分将回顾音乐学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各个时期的重要理论和方法。

二、音乐学理论与方法在音乐学研究中,理论和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本部分将介绍音乐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与方法。

其中包括音乐分析方法、音乐心理学理论、音乐教育理论等。

通过对这些理论与方法的综述,旨在为音乐学研究者提供参考和指导,帮助其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三、音乐学研究领域与成果音乐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音乐的各个方面。

本部分将综述音乐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相关成果。

包括音乐史研究、音乐文化研究、音乐教育研究等。

通过对这些研究领域和成果的综述,可以了解音乐学的前沿研究方向和取得的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启示与借鉴。

四、音乐学研究的挑战与展望在音乐学研究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部分将讨论音乐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其中包括传统音乐与当代音乐研究的结合、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等。

通过对这些挑战和展望的综述,可以更好地把握音乐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问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结论音乐学是一门富有活力和广阔前景的学科。

通过对音乐学的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音乐学的发展历程、重要理论与方法、研究领域和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这对于进一步推动音乐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为研究者提供启示和参考,促进音乐学的健康发展。

初中音乐教学文献综述

初中音乐教学文献综述

初中音乐教学文献综述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一样,在健全的国民教育体制中,因为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美育作用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素质教育大背景之下,初中音乐教学承载着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任务,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本文从对初中生生理、心理以及思维和知识构成等方面入手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相应问题,并且从教材和中学生鉴赏水平等提高中学音乐教育方面入手,使初中音乐教学能够在单纯教学的基础上成为美学的传播学科。

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对初中音乐教学也提出了响应的要求,对结合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思维等特点如何培养初中学生音乐兴趣、音乐感知能力、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提出了相应要求。

对深化教育改革下,音乐教育的课程标准做出了合理的解读。

曹理等(2000)在音乐学科教育报中对初中音乐现行之下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初中音乐教学只注重课堂效果,但是忽略了课堂外音乐的延伸。

;另外,单纯从音乐教学出发,以简单的教歌、学歌和唱歌为主,不注重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行培养。

使得音乐在初中的教学过程和广大中学生的认知中只是一项单纯的娱乐学科。

使音乐教学无法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美学引导作用。

在这一著作中,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以教学一线的教学案例佐证,从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出发进行了分析和把握,有理有据分析的也算十分到位。

但是,我们在对该著作阅读和理解过程中也不难看出,这部来自2000年的著作虽然分析到位,但是在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很多缺陷已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和提高,当然也随之出现了其他问题。

而廖家骅(2004)则在著作音乐审美教育中,着重对音乐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入手,谈及了音乐在审美教育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音乐系文献综述模版原本

音乐系文献综述模版原本

内江师范学院音乐系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三号宋体加粗)谈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与《云南映象》(四号宋体加粗)音乐系2003级2班邓敏指导教师:周文林(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空一行)在《谈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与<云南映象>》一文中,笔者主要通过对杨丽萍舞蹈人生的介绍和对《云南映象》的创作背景、创作理念、创作过程的论述来剖析《云南映象》的艺术成就及杨丽萍对民族舞蹈的贡献。

这样使更多的人热爱我国民族舞蹈,以达到使其发展前景更为广阔的目的。

此文的完成参考了大量有关杨丽萍及《云南映象》的文献资料。

如:杨丽萍所著的《我与云南映象》,金秋所著的《傣族舞蹈》,曾庆羽所著的《原生态”舞与乐韵——论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艺术语言》,慕羽所著的《“原生态”改造了原生态》等等。

借助这些文献资料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使论文的内容更为丰富。

论文所参考的文献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有关杨丽萍的成长历程和她的贡献,第二个方面是有关《云南映象》的创作及成功之处。

本文将着重对这两方面的文献进行论述。

《云南映象》是舞蹈家杨丽萍的精心之作,她兼任这部歌舞集的艺术总监、总编导及主要领舞。

2003年,在《云南映象》大获成功之时,杨丽萍在《中国民族》上发表了她的文章《我与云南映象》。

在文章中,杨丽萍说到:“小时侯我的奶奶告诉我,跳舞很简单,跳舞就是为了和天地沟通,和神灵对话。

每当我展开双臂起舞时,就感觉到臂膀在无限延伸,这时神会握住我的手,我能感觉到我的灵魂从我的身体里飘荡开来。

这种美妙的感觉使我的灵魂得到了最清净的安抚。

”[1]杨丽萍热爱民族舞蹈,她是我国民族舞蹈的标志性人物。

1980年杨丽萍在中央民族歌舞团从不参加单位例行的芭蕾舞基本功训练,她认为那不属于民族舞的训练方式。

民族舞出自人的生活,是具有人性光辉的舞蹈,那样的舞蹈固有它自身的情感与能量,是有血有肉、实实在在的。

而芭蕾舞的舞姿及严格规范的手位脚位束缚了自由也禁锢了思想,更缺乏杨丽萍舞蹈的“灵”与“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系文献综述的写法
(1)文献综述基本内容
文献综述的写作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

论述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对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

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一般以2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撰写文献综述之前至少阅读五本专著,并载入参考文献。

2、格式要求(与论文模版一致)
(1)页面设置,见音乐系文献综述模版。

(2)引注
(3)参考文献
3、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对文献综述的质量要求主要有六条:
(1)搜集文献应当客观、全面。

(2)材料与评论要协调、一致。

(3)针对性强。

(4)提纲挈领,突出重点。

(5)适当使用谱例。

(6)不能混淆文献中的观点和作者个人的思想。

4、文献综述的步骤与方式
一般情况下,文献综述由五个步骤环节组成。

第一步,确定综述的选题。

第二步,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

第三步,整理文献。

第四步,撰写综述初稿
第五步,修改综述初稿,并完成文献综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