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期部编本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本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 ? 描写了农村美丽的风光 , 透露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wenku.baidu.com。
2. 作者着重描写了什么场景 ? 白发翁媪的谈话 , 大儿锄地 , 中儿织鸡笼 , 小儿剥莲蓬。 3. 古代的诗词 , 语言很精练 , 内容很丰富。阅读时 , 不会像阅读一 般的文章那样一看就懂 , 必须反复地阅读、思考和吟诵。不仅要理解 每一个字、词的意思 , 更要展开丰富的想象 , 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境 , 体会作者的感情 , 才能真正理解其内容。 二 精读课文 , 细心体会 1. 阅读第 1、2 句。 (1) 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景物 ?有何特点 ? 描绘了茅舍、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景色 , 将它们组 合成一个画面。显得格外清新优美 , 富有田园特色。 (2) 作者看到眼前的景色后 , 心里想到了什么 ? 那一家人居住的房屋虽然很是矮小 , 但周围的环境却很美。 2. 阅读第 3、4 句。 (1) 作者看到了什么 ?作者知道“白发翁媪”是谁吗 ?从哪个词语 可以看出来 ? 作者看到了白发翁媪 , 但是作者不知道他们是谁。从“谁家”两 个字可以看出来。 (2) 这一对“白发翁媪” 在自己的茅屋前干什么 ?作者知道他们在 交谈些什么吗 ? 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亲昵地交谈着。但是 , 他们是用方 言——“吴音”交谈的 , 作者根本听不懂。作者又不忍上去询问而打
句意 :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 , 听起来温柔而美好。 只见一对满头白 发的老夫妇正在谈笑 , 不知这是哪一家。
赏析 : 以上四句是这首词的上片 , 写在清新的自然环境里老夫妇 喝酒打趣的情景 , 将自然之景和人文之景融合起来 , 展现了乡村生活 恬静、安适的特点。
大儿锄豆 ? 溪东 , 中儿正织鸡笼 ; 最喜小儿无赖 , 溪头卧剥 ? 莲蓬。 [ ④“无赖”在这里指什么 ?这四句话分别刻 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 句意 : 这家的大儿子正在小溪东面的豆地里锄草 ; 二儿子正在编 织着鸡笼 ; 最让人喜欢的是小儿子调皮的样子 , 横卧在溪头草丛 , 剥食 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赏析 : 以上四句为下片 , 是叙事。描写了这对翁媪的三个儿子。 四 句写三人 , 一人显一态 , 人物形象生动逼真 , 再现了农村淳朴自然的生 活图景 , 令人神往。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 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 并在说的基础 上写下来。 3. 借助朗读、 想象、表演 ,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 使学生从中 受到美的熏陶。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 给图画配文 ,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 给词配乐 , 然后吟诵 ,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欣赏 , 也可以对插图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5) 同学们齐声朗读这一部分。 3. 阅读第 5~8 句。 (1) 这几句写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动 ?为什么这样构思 ? 大儿锄草 , 中儿编织鸡笼 , 小儿卧剥莲蓬。 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和
场面 , 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有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 , 表现了农村和 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 , 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3. 古诗的情感常常蕴涵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 , 学生要反复朗 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因此 , 教学中教师应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 贯穿始终。总之 , 要让学生读得滚瓜烂熟 , 声情并茂才好。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理解词中的语句 , 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情景 , 背诵这首词。 2. 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 , 发挥想象 , 进行再创作 , 可以画成图 画或扩展成一篇散文或故事。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生字 ,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初读课文 , 了解这首词的大意。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 解释课文题目 同学们 , 三千多年前 , 我们勤劳智慧的先人就开始了诗歌创作 , 他 们用美妙的歌声诉说着内心的快乐和忧伤。从那以后 , 中国的诗歌就 渐渐汇成了一条滔滔不息的河流。它流过古老的先秦 , 流过显赫的汉 朝, 流过文化高度发达的唐、宋、元、明、清 , 一直流到今天 , 流向未 来……今天 , 我们要学习的《清平乐 村居》就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词 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有名的词。辛弃疾一生主张北伐抗金 , 可惜受到反 对派的排斥 , 得不到朝廷重用 , 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 ( 现江西上饶地 区) 。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诗词 , 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 就是他在那时候写的。 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 表现形式。词有各种格式 , 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 《清平乐 村居》 这首词中 , 《清平乐》是词牌名。 《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 , 后 来才用作词牌的。照这个词牌写出的词 , 每首四十六字 , 上阕押仄韵 , 下阕换平韵。也有全押仄韵的。 《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通过
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 2. 对待古典诗词要渗透现代的理念。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古诗文
诵读时 , 可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 地选择教学手段 , 在充满灵气的古诗词教学活动中 , 让学生对所学的 内容充分想象 , 积极思考 , 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刚才看图 , 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 ? 二 初读课文 , 学习生字、新词 1. 同学们打开书 , 自由练读课文 , 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 要求读准
字音 , 读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 2. 用掌握的汉字特点自学生字 , 记忆字形 , 理解词义。 3. 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 指名读 , 男女生赛读 , 齐读。 4. 老师板书生字、新词 , 详细讲解。 (1) 读准字音。 wēng 翁 chú锄 li án 莲 (2) 掌握字形。 ①按结构分类记忆。 左右结构的字 : 锄 上下结构的字 : 翁 莲 ②旧字加一部分 , 变成新字。 羽—翁 助—锄 连—莲 ③旧字去一部分 , 变成新字。 嗡—翁 (3) 组词 , 加深记忆。 翁 ( 老翁 )( 渔翁 ) 锄( 锄头 )( 锄地 ) 莲( 莲花 )( 莲子 ) 三 初读课文 , 了解大意 1. 同学们 , 你们对农村生活有什么了解或有什么印象 ?谁能向大
课文详解 清平乐 ? 村居 茅檐低小 , 溪上青青草。 [ ①这两句环境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 ?] 句意 : 一所矮小的茅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溪 ,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 小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 ,[ ②“醉”单指喝醉吗 ?]
白发谁家翁媪 ? 。[ ③“相媚好”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刻画了怎样 的人物形象 ?]
—“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 , “大 儿锄豆溪东” , “中儿正织鸡笼” , “最喜小儿无赖 , 溪头卧剥莲蓬”。 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呀 , 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 景, 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 , 于是创作了这首词。
(5) 指导朗读 , 背诵。 三 总结课文 解释 : 一天下午 , 天气没有中午那样炎热了 , 我一人走到村旁去散 步。忽然 , 我听到一阵亲昵的话语。 转身一看 , 一对年老的夫妻正坐在 他们的茅屋前 , 亲切地交谈着。 他们说的是“吴音”, 我一句也听不懂。 我不忍打断他们的交谈 , 只得站在远处看着。 我向他们的周围看了看 , 猜到了他们交谈的内容。他们虽然居住 在低小的茅屋里 , 但是周围的景色是美丽的。他们的家庭是幸福的 , 有三个勤劳而可爱的儿子。这怎么能不使他们高兴呢 ? 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 , 不加雕琢而纯用白描 , 写人物的活动富于 变化 , 寥寥几笔 , 如实描摹 , 写出一家两老三少的活动。全词只摄取了 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画面 , 如同一幅素描 , 却写得生趣盎然。人们常说 “诗中有画” , “画中有诗” , 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练、生动的语句 , 通过写景与叙事 , 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 描绘了一幅宁静、 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喜欢、而且非常热爱、 向往和羡慕。 四 布置作业 1. 同学们 , 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 一朵艳
丽的奇葩 , 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 , 一曲委婉动听的歌 , 一段绵长不绝的情。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 , 在宋词中尽情遨游 , 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
2. 背诵课文。 3. 展开合理的想象 , 将课文扩写成 300 字的短文。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翁媪 大儿 中儿 小儿 吴音 锄豆 织鸡笼 剥莲蓬
4. 学生练读。 5. 指名读。 6. 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初步感受 , 谈谈主要写了什么。 描写了农村的风光 , 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恬静安宁的画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练 , 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 , 学生对 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因此 , 教师可通过图画 , 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 ; 通过语言 , 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 , 从
断他们交谈 , 只得站在远处进行观察。 (3) 阅读古诗词 , 还要很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想一想这对白
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 心情怎么样。 ( 要求 : 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 作者在农村中看到这一情景 , 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呢 ? ( 继续品味“醉”字。 ) (4) 本书的编者根据词的意境 , 画了一幅插图。 大家认真地观察并
(2) 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 ?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 , 二儿子在编织鸡笼 , 最可喜的是顽皮的 小儿子 , 在河边躺着剥莲蓬取莲子。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 , 直接描写了三 个儿子的动作 , 刻画了他们的可爱形象。 (3) 你觉得谁的形象刻画得最有趣 ? 小儿子剥莲蓬的那种活泼天真形象最有趣了 ! (4) 我们再来回头体会上阕所说的“醉”有什么含义。 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 , 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
( 投影《清平乐 村居》图 ) 图上是怎样的景象 ?谁能按一定的顺 序向大家介绍介绍 ?( 对照画面 , 学生练说。 )
2. 学生自己反复读读课文 , 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 想一想这首词描 写了什么地方 , 什么样的情景。
3. 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 , 然后模仿录音朗读。注意“剥” 的读音。 ( 文中读 bāo)
家说一下 ?农村生活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点 , 在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时期 ,
物质条件比现在差得多 , 那时候没有现在的公路 , 没有车辆 , 交通落后 , 农村成了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 但社会动荡 , 连年战乱 , 人民生活在水 深火热之中。当时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目睹了这一切 , 他渴望见到 农村平静、 安宁和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 , 他来到一个村庄 , 终于找到了 他向往的地方。
教学反思: 1. 教师可通过试题的形式呈现课件 , 完成有关作者、预习任务的 教学 , 完成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试及知识的巩固 , 以加深学生对作者 的进一步了解。 2. 课堂教学中 , 教师应充分发扬民主精神 , 融洽师生关系 , 把爱心 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留给学生、把 温暖送给学生 , 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 氛围 , 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 , 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 习心态 , 主动参与学习。 3. 如果教师能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 那小学语文课堂的
效率就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备课资料 1. 辛弃疾 辛弃疾 (1140~1207), 南宋词人。字幼安 , 号稼轩 , 历城 ( 今山东济
南) 人。出生时 , 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其词抒写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 对当时执政者的 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 , 而以豪放为主。代表作品有《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丑奴儿 ?书博 山道中壁》等。有《稼轩长短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