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壳1-3沉积岩2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地壳(伍光和)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地壳(伍光和)
Mg占24% ;1924年,F.W.克拉克对来自世界各地的5159个岩 石样品首次测定16Km 厚度内地壳中63种化学元素的平均重量 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 所获数据后来被称为克拉克值。
3、矿物
定义: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 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或地壳的 基本单元。
4、侵入接触 指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侵入体边缘有捕虏体,接触带界面不规则,
围岩有变质现象,表明围岩形成在先,岩浆活动或构造运动在后, 即围岩老而侵入体新。
5、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指后期沉积岩覆于前期侵入体所形成的剥蚀面之上的接触关系。表明侵 入体形成后曾因构造上升而遭受剥蚀,而后下沉堆积了上覆新地层, 上覆地层年轻而侵入体老。
于强烈构造下降区的建造。
2、地台型建造 以陆相碎屑沉积为主,厚度不大,未受强烈构造变动,地壳升降幅度均
较小的地台上的建造。 3、过渡型建造 兼有地槽型与地台型建造的特征但以碎屑岩占优势、陆相沉积与泻湖相
沉积分布广泛,海相沉积只见于剖面下部。
(三)地层的接触关系 分为整合、假整合与不整合三类。 1、整合: 指相邻新老地层产状一致且相互平行,时代连续,没有沉积间断,表明
斑杂构造
流纹构造
气孔构造
杏仁构造
三 沉积岩
1,定义:由堆积于海洋或陆地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
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2, 特征:
①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并有生物化石。 ②具有碎屑结构 ③岩层波状起伏 3,沉积岩主要类型: ①碎屑岩类;②粘土岩类;③生物化学岩类。
4,沉积物类型:
碎屑沉积物—砾,砂,粉砂,粘土。 化学沉积物—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卤 化物。
第二节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2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教案选择性高中选择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2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教案选择性高中选择性地理教案

第二节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1)岩石圈的概念: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2)岩石的概念:是矿物的集合体,是由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结合而成的。

(1)岩浆岩 ①概念:岩浆顺着某些地壳软弱地带或地壳裂隙运移和聚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最后冷凝形成的岩石。

②分类及常见岩石: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岩,如玄武岩。

(2)沉积岩①概念:经由水、空气或冰的搬运,沉积在河、海、湖水盆地或陆地上的沉积物质经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②特点⎩⎪⎨⎪⎧具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含有生物化石③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和石灰岩。

(3)变质岩①概念: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②常见的变质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等。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地质作用:A.重熔再生、B.变质作用、C.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2)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是各类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3)各类岩石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4)岩浆是各类岩石的起点和终点。

三、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利用1.岩石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2.岩石和矿物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3.岩石还形成了许多秀丽的自然景观,成为享誉世界的风景游览区。

(1)地表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变成沉积岩。

( )(2)石灰岩可变质为板岩,页岩可变质为大理岩。

( )(3)岩石圈中物质循环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地壳。

( )(4)三大类岩石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 )(5)“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是用翡翠雕刻而成。

翡翠是在低温、极高压的条件下岩层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形成的。

翡翠属于( )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提示] (1) ×沉积物要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2) ×石灰岩高温高压可变成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可变为坚硬的板岩。

(3)×岩石圈中物质循环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岩浆,而岩浆主要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
节理:虽有破裂而破裂面两侧岩块未发生明显滑动的,叫做节理。
断层:破裂而发生明显位移的,称为断层。
简述断层分类并描绘简图。
答:断层由断层面、断层线、断层盘和断距等要素组成。断层面是岩层 和岩体发生断裂时的破裂面,断层线是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断层面两 侧的岩块称为断层盘,其中位于倾斜断面之上者为上盘,位于倾斜断面 之下的为下盘。两盘相对位移的距离是断距。按照两盘相对位移的特点 分类,上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为正断层。上盘相对上升的是逆断层。其中 断面倾角大于40°的为冲断层,小于25°为逆掩断层。沿断层走向即在水 平方向上发生位移的是平移断层。两盘沿断面某一点发生旋转的是捩转 断层或枢纽断层。
②海底扩张说:海底考察发现,海洋虽然历史悠久,海底却很年轻,几乎根本不存 在时代早于侏罗纪的地层,海底沉积物很薄,火山也很少。这表明海底年龄仅为数 亿年。狄茨和赫斯各自提出了海底扩展假说。其要点为1)年速度为1cm至数厘米的 地幔物质对流是地壳运动的最主要动力。2)对流发生在岩石圈下厚达数百千米、强 度很小的软流圈之内,对流产生的拽力并不作用于地壳底部,而是作用于70-100km 深的岩石层底部。3)海底为对流循环顶端。对流由发散区向外扩张,并在数千千米 外汇聚流入地下。4)对流形态决定于地球内部结构而与大陆的位置无关。5)海底 及其沉积物在对流汇聚区下沉,一部分受挤压变质而与大陆熔接,另一部分则沉入 软流层。6)海底年龄仅有2*10^8 ———3* 10^8,整个海底3* 10^8--4* 10^8 年即可更 新一次。7)地球体积基本恒定,海洋盆地面积也基本不变。
(#2018年)③板块构造学说:该学说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把海底扩张、大陆 漂移、地震、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之中,用统一的动力学 模式解释全球构造运动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是海底扩张假说的具体引申。板块学说 的立论依据在于,地表岩石圈并非浑然一体,而是由被大洋中脊、岛弧、海沟、深 大断裂等构造活动带所割裂的几个不连续的独立单元即板块构成。几大板块的相互 作用是大地构造活动的基本原因。板块内部比较稳定,各板块间的结合部则是活动

2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

2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
舌状波痕和平行 它常见于粉砂岩、泥灰岩和石灰岩中。 波痕(水流向左) -新疆民丰县安德尔河
在海、湖浅水地带,由于来回动荡的 波浪涉及水底尚未固结的较细的沉积 物,形成了尖棱的波峰和圆滑的波谷 相间排列的对称型波痕(右图)。尖棱 的波峰指向岩层的顶面,圆滑的波谷 则凹向岩层的底面。
洪水事件过后在边滩上留下 的舌状波痕-新疆库车河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弯曲一致地质界线比地形等高线开阔地质界线的弯曲程度比地形等高线弯曲程度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且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的坡角地质界线弯曲的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相反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且岩层的倾角小于地面的坡角地质线弯曲的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相同地质界线比地形等高线狭窄岩层露头线的弯曲程度比地形等高线弯曲程度v字形法则向东倾角大于直立向北倾角小于岩层露头的宽度
位于沉积岩层顶部的界面,称为上层面(顶面);位 于沉识岩层底部的界面,称为下层面(底面);两个沉 积岩层的接触面,为上、下两个岩层所共有,既是上覆 岩层的底面,又是下伏岩层的顶面(图2)。沉积岩层上、 下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沉积岩层的厚度。
一、沉积岩层
砂岩层 上层面
泥岩层
下层面 砂岩层
岩层
一、沉积岩层
A G B
E α′ H α
O ω α′
F
C
D
二、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直线的产状是直线在空间的方位和倾斜程度,产状要素包括倾 伏向、倾伏角,或直线所在平面上的侧伏向、侧伏角来表示。
倾伏向: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方位,用方位角 或象限角表示(图)。 倾伏角: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γ角。 侧伏角:倾斜直线与其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侧伏角, 如图中θ角。 侧伏方向或侧伏向:构成侧伏角走向线的方位,如24°N, 表示侧伏角24°,构成24°的走向线指向北。

第二章地壳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1

第二章地壳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1

光泽:矿物表面对光线的反射性质而成
第二章 地壳
(一)沉积岩 2.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1)风化作用:机械风化(以崩解的方式把已经形成的岩石破 碎成大小不同的碎屑)、化学风化(由于水、氧气、二氧化 碳引起的化学作用使岩石分解形成碎屑)、 生物风化(细菌、 真菌、藻类等生物分解岩石)。 (2)剥蚀作用:风化之后的产物被外力剥离母岩; (3)搬运作用:剥蚀形成的碎屑物质都要经历搬运过程。搬运 方式包括风力、水力、冰川等; (4)沉积作用:搬运物质在合适的环境中沉积下来; (5)固结成岩作用:经过漫长的压实作用,石化成坚硬的沉积 岩。
第二章 地壳
第二章 地壳
第二章 地壳
(一)沉积岩 3.沉积岩的主要类型 (1)碎屑岩类 B、碎屑岩的分类:按物质来源可分为陆源碎屑岩和火山碎 屑岩两类。火山碎屑岩按碎屑粒径又分为集块岩(>64毫 米) 、火山角砾岩( 64~2毫米)和凝灰岩(<2毫米)、粗砾 岩(256~64毫米)、中砾岩(64~4毫米)、细砾岩(4~2 毫米 )。砂岩按砂粒大小可细分为巨粒砂岩(2~1毫米), 粗粒砂岩(1~0.5毫米)、中粒砂岩(0.5~0.25毫米 )、细 粒砂岩(0.25~0.1毫米) 、微粒砂岩( 0.1~0.0625毫米 )。 粉砂岩按粒度可分为粗粉砂岩( 0.0625 ~0.0312毫米 ),细 粉砂岩( 0.0312~0.0039毫米 )。 碎屑岩主要由碎屑物质和 胶结物质两部分组成。
第二章 地壳
第二章 地壳
(三)变质岩 2、变质作用的类型 (1)动力变质作用 (2)接触热变质作用 (3)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4)区域变质作用 (5)混合岩化作用或超变质作用
第二章 地壳
(三)变质岩 2、变质作用的类型 (1)动力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又称“碎裂变质作用”或“错动变质作用 [1] ”。是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岩石所发生 的变质作用。其变质因素以机械能及其转变的热能为主,常 沿断裂带呈条带分布,形成断层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等, 而这些岩石又是判断断裂带的重要标志。

第二篇沉积岩资料

第二篇沉积岩资料
返回
1.2 沉积岩的形成阶段 • 原始物质的生成阶段(风化作用) • 原始物质向沉积物质的转变阶段
(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教材的沉 积作用) • 沉积物的固结与持续演化阶段 (成岩作用)
返回
1.3 沉积岩的研究意义
• 在沉积岩中蕴藏着大量矿产,不仅矿种多,而且储量 大。据19届国际地质学会(1953年)统计:世界资源总储 量的75~85%是沉积和沉积变质成因的。可燃有机矿产 (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和煤)及盐类矿产几乎全为沉积 成因的;铁、锰、铝、磷、放射性金属及铜、铅、锌、 汞、锑等矿产,多属沉积成因或与沉积岩有成因关系。 而且很多沉积岩本身就是矿产(如作建筑及耐火材料、 冶金熔剂、水泥及玻璃原料等)。
第二篇 沉积岩
沉积岩
• 第一章 概述 • 第二章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 第三章 沉积岩的颜色和构造 • 第四章 沉积岩的分类 • 第五章 沉积岩各论
第一章 概述
• 1.1 沉积岩的概念及分布 • 1.2 沉积岩的形成阶段 • 1.3沉积岩的研究意义
返回
沉积岩的概念
• 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 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在常 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 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 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 地质作用而形成的。
• 特点:①常温常压条件;②物质; ③搬运、沉积和成岩等地质作用
返回
沉积岩的分布
• 沉积岩是地表最常见的一类岩石,在 地壳表层分布甚广,占陆地面积的75 %,而海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覆盖, 但以体积而言,沉积岩仅占岩石圈体 积的5%。
• 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是泥质岩、砂岩 和碳酸盐岩,它们共占沉积岩总量的 98~99%,其余的沉积岩及沉积矿产仅 占1~2%。
多、植被发育的温湿地区强烈。生物特别是微

第二章沉积岩的形成过程2

第二章沉积岩的形成过程2
4. 重结晶作用(recrystallization):通过溶解-再沉淀或固体 扩散,使得细小晶粒集结成粗大晶粒。如,蛋白石(非晶 质)-玉髓(隐晶质)-石英(显晶质)
5. 交代作用(replacement):外来组分取代原组分。如,白云石 化,SiO2与CaCO3相互交代。
6. 自生矿物的形成(authigenic mineral):海绿石,鲕绿泥石, 沸石类,粘土矿物,方解石、菱铁矿、草莓状黄铁矿,自 生石英和自生长石(再生加大边)
第四节 沉积成岩作用
沉积物沉积
成 岩 作 用
第四节 沉积成岩作用
一、概念
沉积成岩作用是泛指沉积物形成以后,到沉积岩的风化的作用 和变质作用以前这一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或作用,包括成岩作用和 后生作用。有人也成为沉积期后作用。
二、成岩阶段的划分:
1、同生阶段: 2、成岩阶段: 3、后生阶段: 4、表生阶段:
二、化学搬运和沉积
2)真溶液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可溶物质的溶解与沉淀作用主要取决于溶解度; 溶液中的某种物质浓度达到过饱和,则发生沉淀作用 (沉积);反之,则发生溶解作用(搬运)。
影响真溶液搬运与沉积的因素:
介质的酸碱度: 介质的氧化还原电位: 温度和压力 溶液中的CO2含量 离子吸附作用
三、生物的搬运和沉积
压实作用
压溶作用
胶结作用
交代作用
影响成岩作用因素
1、自由能 2、PH值和EH值 3、温度的影响 4、压力的影响 5、生物对成岩作用的影响 6、时间因素
第五节 沉积岩的分类
火山碎屑岩
陆源沉积岩
内源沉积岩
铝质岩
铁指岩

按 砾岩和 按
锰质岩

集块岩
结 角砾岩 成

02第二章地壳的物质组成

02第二章地壳的物质组成
二.矿物
1. 矿物的概念 2. 矿物的种类 3. 矿物的性质
1. 几何学性质(形态、单体形态、集合体形态) 2. 光学性质(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 3. 力学性质(硬度、摩氏硬度、解理、断口)
2020/3/23
39
本章涉及的基本专业认知 (新增重要基本事实和重要基本专业术语)
三.岩石
1. 岩石的定义
2. 岩石的种类
1. 岩浆岩
1. 侵入岩(花岗岩、闪长岩、……) 2. 喷出岩(玄武岩、流纹岩、……)
2. 沉积岩(砾岩、砂岩、泥岩、石灰岩、……)
3. 变质岩(大理岩、石英岩、片岩、板岩……)
1. 埋藏变质
2. 接触变质
3. 动力变质
2020/3/23
40

矿物
天然形成的、能独立存在于自然界的单质和化合物。
矿物分类:
自然元素矿物 金,金刚石、石墨、硫磺、铜、银、汞……
硫化物矿物 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雄黄……
卤化物矿物 石盐、钾盐、萤石……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 如赤铁矿、磁铁矿、石英……
碳酸盐矿物 方解石、孔雀石……
硫酸盐矿物 石膏、芒硝、重晶石……
2020/3/23
8
第二节 矿 物
矿物分类
硫化物类矿物
2020/3/23
9
第二节 矿 物
矿物分类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类矿物
磁铁矿
赤铁矿
2020/3/23
10
第二节 矿 物
矿物分类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类矿物
2020/3/23
11
第二节 矿 物
矿物分类
硫酸盐类矿物
2020/3/23
12
第二节 矿 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沉积岩的特征
P50
沉积岩——是在地表及地表附近不太深的地方,由母岩经过 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等外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层状 岩石。 1 沉积岩中的矿物成分 组成沉积岩的常见矿物有石英、白云母、粘土矿物、钾长石、 钠长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硬石膏、赤铁矿、褐铁矿、 玉髓、蛋白石等。其中方解石、白云石、粘土矿物、石膏、硬 石膏等是沉积岩的特有矿物。

由于石灰岩易溶,在石灰岩发育地区常形成石林、 溶洞等,称喀斯特地貌。 石灰岩是制石灰、水泥的主要原料和冶炼钢铁的熔 剂,也是制化肥、电石的原料,并广泛用于制碱、 制糖、陶瓷、玻璃、印刷等工业中。
思考题
1.与岩浆岩相比,沉积岩在化学成分和矿物 成分上有哪些特点? 2.沉积岩有哪些结构?哪些构造? 3.碎屑岩的胶结方式有几种? 4.如何区别石英砂岩和长石砂岩、石灰岩和 白云岩?
碎屑结构(常见结构类型) 组成岩石的颗粒是机械沉积的碎屑物
碎屑来源
岩石碎屑 矿物碎屑 生物碎屑
砾状结构 砂状结构 粉砂状结构 泥质结构 >2mm 2-0.05mm 0.05-0.005mm <0.005mm (砾岩) (砂岩) (粉砂岩) (泥岩)
碎屑大小
P50
4. 沉积岩的构造
概念——指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及 颗粒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的成层现 象。 层与层的差异,是由于不同时期沉积作用 的,环境及性质的变化而造成的,每一层为同 时、同沉积条件下形成的,所以表现为层内的 均一性,而层间由于条件变化,表现为层间差 异性。
1)层理构造
块状(层厚>100cm) 厚层(50—100cm)
层理
(据厚度划分)
中厚层(10—50cm)
薄层(1—10cm) 微层(页片层,0.1—1cm) (页理)
(三)
沉积岩的分类及常见岩石
P51
碳酸盐 岩 (按成 分分) 石灰岩 白云岩 泥质岩 介壳灰 岩 其它沉 积岩
1. 沉积岩的Βιβλιοθήκη 类陆源碎屑岩 (按粒度分) 火山碎屑岩 泥质岩类 (按粒度分 (按固结 ) 程度分) 集块岩>64mm 粘土 火山角砾岩 泥岩 64-2mm 页岩 凝灰岩<2mm
砾岩>2mm
粗砂2-0.5mm 砂岩 中砂0.5-0.25mm 细砂0.25-0.05mm 粉砂岩0.05-0.005mm
铝质岩 铁质岩 锰质岩 硅质岩 磷质岩 蒸发岩 可燃有 机岩
b.石灰岩 方解石为主要组分,有灰、灰白、 灰黑、黑、浅红、浅黄等颜色,性 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刻动,滴盐 酸剧烈起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