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合集下载

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讲解

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讲解

• 帝国政府对此感到惊愕,并尝试同时压制 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迫使他们一起开始 革命行动,例如连番罢工。在此期间, 1869年5月选举举行,令政府再次受挫。虽 然政府打着“反对红色恐怖”的旗号,但 折衷派的奥利维耶仍未被它接受。40名自 由分子于116名第三党成员被选出。故此, 政府必须让步,于是在9月8日把一人政府 改为议会君主制。1870年1月2日,奥利维 耶成为首个责任内阁的首长。
二月革命
• 背景:1845年以后,法国的农业、工 业和财政就出现了不景气,1845— 1846年农业的连续歉收,造成了全国 性的大饥荒。 • 1847年从英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 波及法国。随着农业危机的加深,农 民收入不断减少以及农民对工业品购 买力的下降,使工商业危机接踵而至, 生产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财政危 机也日趋严重,破产的银行数不胜数。
• 但好景不长,拿破仑于1815年3月杀回 巴黎,重建帝国,立百日皇朝,路易 十八落荒而逃。在滑铁卢战役过后, 路易十八得以复位。而他和他的弟弟 查理十世一直致力维护保王党在国会 的势力。而一些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 政策,亦因被认为倾向于自由主义而 被两人废除。这些举动令波旁王朝渐 失民心,最终导致1830年七月革命的 爆发。
奥尔良王朝的阶级基础和政策
• 阶级基础 :金融大资产阶级是奥尔良王朝的 支柱。王朝只是法国资产阶级中一个阶层 的王朝。 • 政策:在奥尔良王朝时期,政府给予银行 家种种优待。在这段时间,因国家预算大 幅度增加,政府就向金融家借贷,利息甚 为可观。并且金融家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 高,深得国王的宠信。
奥尔良王朝与波旁复辟王朝的区别
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
(1)1791年宪法:君主立宪制 (2)1792年9月至1804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3)1804年至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 (4)1815年至1830年:波旁王朝复辟 (5)1830年至1848年:七月王朝

法国政体

法国政体
3、1870年—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简介
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法国人民推翻了第二帝国,恢复了共和政体,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但政权被资产阶级组织的政府篡夺。法国与德国签订割地赔款的条约。资产阶级政府的丧权辱国行为激起巴黎人民的极大愤慨。1871年 3月18日,巴黎人民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建立了巴黎公社。但不久巴黎公社便被资产阶级反动派所镇压。巴黎公社失败后,法国人民与共和派一起同保皇派进行长时期的较量,终于在1875年国民议会上通过了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830年巴黎发生“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建立了七月王朝。七月王朝实际上是君主立宪制,代表一小撮金融贵族集团的利益,它不仅受到法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抵制,也引起广大工农的不满。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第二共和国实行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普选产生,任期4年,掌握军政大权,有权任免总理和政府成员。但总统权力也受到一定限制,如签订条约须经议会批准。议会仍为一院制,拥有较大权力;它不受监督和不可解散,拥有立法、宣战、媾和、批准条约权。公民享有较为广泛的民主自由权。1848年,路易·波拿巴当选为总统。他加强总统的权力和地位,独揽大权,并于1852年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结束了第二共和国政治制度。
总统是国家元首,由总统签署法令、颁布法律,要求举行公民投票,兼任最高司法委员会主席,简言之,法国总统地位很高,他凌驾于立法、行政、司法分立的三权之上,握有实权,却独立于议会,不向议会负责。②政府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对议会负责,其权力和地位比以前大为提高。除拥有决定和指导国家政策、掌管行政机构和武装力量、推行内外政策等权力外,还享有警察权和行政处置权、条例制订权和命令发布权。总理由总统任命,领导政府的活动,对国防负责,并确保法律的执行。实际上总理须听命于总统,起辅佐总统的作用。政府成员由总理提请总统任免。③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其地位和作用较第四共和国有所下降,原拥有的立法权、预算表决权和监督权三大传统权力受到总统和政府的限制。如议会的立法内容和范围缩小,弹劾权受到严格的规定。议会无权干预总统选举和总理的任命。

法国近代民主发展历程

法国近代民主发展历程

2、结果
A、推翻七月王朝统治,成立法兰西第 二共和国(1848-1852) B、临时政府宣布法国人民享有普选权、 劳动权和全民免费教育权 C、临时政府排斥工人代表,增加税收, 并且决定强行解散国家工场,六月起义 爆发。
第四篇: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
一、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
1、时间:1852年 2、人物:路易∙波拿巴 3、措施 (1)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 (2)经济上:采取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 发展的措施
1、从上图中分析出法国共和制确立的特点
艰难性、复杂性、长期性、反复性
2、思考:法国政体多次反复的原因 封建势力过于强大;资产阶级比较弱小。
《人权宣言》法国国民议会,1789年8月26日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除了依据公共利益而出现的社会差别外,其他社会差别,一 概不能成立。
(1)建立背景 A、热月政变后,政局动荡不安 B、反法联军大兵压境,民族危机严重 C、人们企盼一个强人政权来稳定统治 D、1799年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
(2)主要活动
A、主持制定了《拿破仑法典》
B、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对外侵略欧洲各国,建立法兰西帝国 D、1812年进攻俄国失败,帝国开始崩溃 E、1814年退位,流放厄尔巴岛;百日政权; 1815年滑铁卢战役失败后流放到圣赫勒拿岛, 帝国最终覆灭。波旁王朝复辟。
2、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进行第二次武装起义
------共和国时期 (1)当权者 (2)措施 A、在瓦尔密击退普鲁士军队 B、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1793年1月路易十六上断头台 (3)面临危机 1793年反法联军进逼法国; 各地发生的叛乱 吉伦特派(工业资产阶级)

法国大革命与共和制度确立年表

法国大革命与共和制度确立年表
3、1852,路易·波拿巴称帝,第二共和国灭亡
拿破仑
第二帝国
金融资产阶级和大工业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帝制
重大事件
1、1852,路易·波拿巴称帝,建立拿破仑第二帝国
2、1870.7,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3、1870.9,巴黎人民第六次起义,拿破仑第二帝国灭亡
统治政策与措施
1、对内
(1)推行专制独裁,后期进行“自由化”改革,适当限制皇权
3、1815年,拿破仑滑铁卢战役失败,波旁王朝再次复辟
4、1830.7,试图恢复极端君主制,巴黎人民第四次起义(七月革命),波旁王朝被推翻
统治政策与措施
逐步强化封建制度,维护旧贵族利益,实施白色恐怖,试图恢复极端君主制
七月王朝
金融资产阶级
君主立宪
重大事件
1、1830.7,巴黎人民第四次起义(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
(2)鼓励发展资本主义
2、对外侵略扩张,强占殖民地
历史评价
1、政治上比较反动
2、完成了工业革命,后期政治体制逐渐自由化和民主化,获得了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和大量海外殖民地
第三共和国
资产阶级
共和
重大事件
1、1870.9,巴黎人民第六次起义,第三共和国建立
2、1871,巴黎人民第七次起义,建立巴黎公社,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
2、拒绝限制贸易自由和粮食投机
历史评价
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雅各宾派
中小资产阶级
共和
重大事件
1、1793年5月与6月,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雅各宾派上台
1、1794.7,热月政变,雅各宾派统治结束(也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
统治政策与措施

历史讲义——法国的民主革命

历史讲义——法国的民主革命

第三节法国人民的民主追求一、大革命的背景1、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1)革命前法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国,但资本主义工商业蓬勃发展,商业贸易繁荣。

(2)封建国家对农民的剥削使农民非常贫困,导致法国工业的国内市场比较狭小。

(3)法国在革命前保持着森严的等级制度。

一、二等级由教士和世俗贵族构成,他们是特权等级,享有免税权;拥有大量土地。

第二等级由资产阶级、农民、工人和小资产阶级组成,他们是被统治阶级,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承担者,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阶级矛盾主要体现在特权等级与第三等级的冲突上。

2、思想基础:启蒙思想启发了第三等级的反抗意识。

18世纪空前的思想启蒙运动,为即将开始的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

3、直接原因(导火线):严重的财政危机,三级会议召开(1)由于宫廷的挥霍和连续的对外战争,法国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摆脱财政危机,国王路易十六企图通过向特权等级征税解决问题,无果;国王希望召开三级会议,试图迫使第三等级出钱来挽救统治危机。

(2)1789年5月,三级会议召开,第三等级强烈要求三个等级一起开会,按人数进行表决,遭拒绝。

(3)6月第三等级宣布自己是代表全国人民的国民议会,遭到国王的阻碍,从而代表发表“网球场誓言”——制定宪法。

不久国民议会改名为制宪会议。

4、外部原因:美国独立战争的推动作用。

二、大革命过程1、爆发: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攻占了一向被视为专制统治象征的巴士底监狱,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

2、大革命的三个阶段(1789-1794年)◆《人权宣言》(1)性质: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2)思想基础:洛克和卢梭等欧洲启蒙学者的“自然法”和“社会契约思想”。

(3)主要内容:人权、民主、法治、尤其强调平等。

(4)评价:批驳专制王权封建等级,是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亚洲国家社会改造。

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讲解

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讲解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是1848年11月4日到 1852年12月2日间统治法国的共和政体。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二月革命成功 后,七月王朝崩溃,资产阶级取得政权, 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后被法兰西第 二帝国取代。在法国历史上,第二共和是 存在时间最短的政体。它是最后一个经暴 力革命建立的政权,期间男性公民的普选 权首次得到确认,奴隶制度也被正式完全 废除。
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
(1)1791年宪法:君主立宪制 (2)1792年9月至1804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3)1804年至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 (4)1815年至1830年:波旁王朝复辟 (5)1830年至1848年:七月王朝
(6)1848年至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7)1852年至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
七月王朝(1830年至1848年)
• 奥尔良王朝,又称七月王朝,始于1830年 法国七月革命,1848年法国革命后被第二 共和国取代。 • 1830年,资产阶级对被剥夺选举权大为不 满,因而发动七月革命,法国国王查理十 世退位。查理十世指定香波堡伯爵亨利 (1820年—1883年)为继承人,然而亨利 并未继位。奥尔良公爵路易· 菲利浦依靠资 产阶级的支持登上王位,史称奥尔良王朝。
• 奥尔良王朝和波旁复辟王朝同是君主立 宪政体且系出同源(奥尔良公爵先祖为 路易十三之子),所不同的是波旁复辟 王朝的国王有着较大的行动自由和更大 的专制权力,他们常常随心所欲,解散 议会,任免首相和大臣,颁布敕令,而 路易· 菲力浦则不敢明目张胆和议会对抗, 使政治体制具有二元制的特征,即有两 个权力中心:国王和议会。
• 拿破仑的政治思想:虽然帝国政府的架构与 第一帝国的几乎一样,但是两者建立的原 则却是完全不同。拿破仑三世经常表示, 第二帝国的功能就是引导国民认识司法, 在外交上则追求永久和平。早前,路易-拿 破仑在牢狱中和流亡中多次谴责寡头政治 之政府忽视社会问题。他在担任第二共和 国的总统时,以普选维持其权力,并保持 一贯作风,决心以他构想的“拿破仑思想” 建立新政府解决上述问题:以属于皇帝、 被选定的人民为民主之代表;以他自己代 表拿破仑一世——他那从法国大革命中以 武力崛起,保护法国社会在革命期间所得 的伯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r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魏三欧美代iom与®1第3讲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点全解一、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 法兰西共和历程:⑴过程:①1789年7月140,法国爆发大革命,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先后经历了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和执政府统治四个时期。

(1)1804年拿破仑•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资产阶级军事专政,但法兰西不再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

@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恢复了君主立宪制。

@1848年二月革命爆发,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

©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巴黎爆发革命,第二帝国被推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宣布成立。

(2) 实质:复辟与反复辟、民主与专制、共和制与君主制、议会民主制与军事独裁之间的斗争。

(3) 共和之路艰难的原因:①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薄弱,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②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君主思想作为封建残余长期存在;小农经济发达。

③周围君主制国家的阻挠、干涉。

2.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 背景: @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军惨败。

②法兰西第二帝国覆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③保皇派势力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的政治斗争日益尖锐。

(2) 共和政体的确立:1875年,在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下,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3)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①立法权属于议会。

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员由普选产生。

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②行政权归于总统。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他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

他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缔结并批准条约,有特赦权,且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4)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意义:宪法的颁布以法律的形式在法国确立了共和制。

(整理)法国大革命与共和政体的确立

(整理)法国大革命与共和政体的确立

第五讲法国大革命与共和政体的确立课标要求:1.以法国大革命中波旁王朝被推翻、共和国建立的基本史实为例,认识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深刻性和艰巨性。

2.概述《人权宣言》中有关“自然权利”和“自然权力属于人民”的基本思想,理解它对法国和世界民主化进程的意义。

3.知道拿破仑帝国建立和波旁王朝复辟的基本经过,体会民主力量反对封建专制势力斗争的长期性、曲折性。

4.说出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确立共和制度等基本史实,认识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进步力量进行殊死斗争的结果,而不是专制势力恩赐的产物。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法国大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理清大革命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脉络,了解和掌握历史反复后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有关史实。

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及恐怖政策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培养学生较强的历史鉴别、分析能力。

并通过学生对法国共和政体在反复斗争后最终确立的相关史实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法国大革命及共和政体确立的史实,让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进步力量与封建反动势力的斗争始终影响着大革命的进程,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确立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

通过对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认识,表明政治民主化是法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同时也说明历史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教学重点: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革命的三个阶段及其历史意义。

2.拿破仑的改革及其影响。

3.拿破仑对外战争的不同作用。

4.七月革命、二月革命和1875年宪法。

教学难点:1.评价雅各宾派专政,理解大革命的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2.评价拿破仑及其对外战争。

3.拿破仑遗产。

4.围绕法国的政体而出现的各种势力派别。

授课时间:2课时导入新课:1789年,法国爆发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为激烈的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大革命后,政治体制经历了深刻变革。最初,革命者废除了波旁王朝的封建特权,于1789年颁布《人权宣言》,1791年确立君主立宪制。然而,内外进攻导致吉伦特派掌权,建立第一共和国。随后,雅各宾派通过恐怖政策巩固政权,但热月政变后大资产阶级取消恐怖政策,制定1795年宪法。雾月政变后,拿破仑上台建立第一帝国,实行军事独裁,发展工商业并颁布《民法典》。拿破仑失败后,波旁王朝复辟,但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然而,1848年二月革命再次推翻七月王朝,建立第二共和国。路易·波拿巴担任总统后恢复帝制,建立第二帝国。拿破仑三世实行独裁统治并发动侵略战争,最终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