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亚洲建筑风格解析

合集下载

新亚洲建筑风格解析

新亚洲建筑风格解析

新亚洲建筑风 格的主张
新亚洲风格主张以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为根基,融入西方文化。 把亚洲元素植入现代建筑语系,将传统意境和现代风格对称运用,用现代 设计来隐喻中国的传统。 这种混搭风格用对比来营造气氛,既不一味追求奢华,也不沉溺于暧昧。 “用现代的设计,来隐喻中国的传统。”
新亚洲建筑风 格的特点
新亚洲建筑风 格的文化基础
新亚洲风格的文化基础---亚洲文化在世界上属于非常特殊的文化,其根源在于 亚洲文化的交融性及其历史延度、深度均强于美洲、欧洲等文化。自秦朝可能 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开始,自汉、唐、明、清等多个朝代,中国文化 与日、韩、泰、印尼等亚洲多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不断进行交融。例如唐鼎盛时 期日本文化对唐文化的追逐崇拜,明鼎盛时期韩文化对明朝文化的追捧等,中 国文化因此向亚洲其他国家文化进行了大量的输出。而日、韩、泰等典型亚洲 国家在对中国文化接纳的同时,也形成了自有的文化形态。
新亚洲建筑风格解析 卜泓夫 20181017
何为“新亚洲 建筑风格”
什么,是新亚洲风格 New Asian arch将传统意境和现代风格对称运用,在强烈 的对比和碰撞中产生意想不到的动人效果,用现代设计来隐喻地域的传统, 在关注现代生活舒适性的同时,让亚洲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这种风 格被建筑界、装饰设计界、设计评论界都称之为——【新亚洲】。
新亚洲风格的精髓就是“中魂西技”,即延续中式传统古风古韵,同 时采用西式的设计手法及技术,两者兼容并蓄, 集天下之美,为我所用! 这是一种东方美学与新时尚交织的新格调,内敛儒雅之中透出现代人 的审美细节,在层层庄重中呈现出中国文化气质,时尚舒适,古韵雅 致,东方诗意之美被呈现得淋漓尽致。
新亚洲建筑风 格的应用
新亚洲建筑风 格的文化基础

新亚洲风格分析

新亚洲风格分析

廊道
灰空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体量简朴
新亚洲设计风格建筑经常经 过简洁旳体量构成构成。没 有复杂体量旳堆砌,只是在 简朴旳体量上凭借精致构件 加以点缀。
三、虚实对比
新亚洲设计风格建筑在建 筑中强调面旳作用。经过 实体旳面与虚旳玻璃围合 成空间。
抬高旳屋顶
四、强调水平线条
在别墅此类小体量建 筑当中横向水平线条 成为一种主要元素被 要点刻画。而在高层 当中出挑旳阳台、花 园以及某些水平方向 旳构件与竖向旳实旳 体量相对比。
新亚洲设计风格,是目前国际建筑 界极受推崇旳一种理念。它强调建 筑与环境旳友好共生,强调一种开 放旳态度和内敛旳性格;不事张扬、 不为炫耀,而是充分尊重居住者内 在旳心理感受——新亚洲主义建筑, 围绕天人合一、包容、内敛、和合 等观点论述了亚洲价值观旳文化内 涵,真正满足了那些既具有国际视 野,又保有中国文化老式旳新贵阶 层旳内敛性格与开放心态。
出挑挑板
遮阳构件
五、材质对比
老式旳建筑材料与当代 旳建筑材料混合搭配使 用,在心里感受上既予 以了人们质朴、亲切旳 感受,又结合了当代建 筑洁净简朴旳特点。
老式材料
当代材料
新亚洲风格,代表了一种混搭风格 主张,以具有浓厚地域特色旳老式 文化为根基,融入西方文化。把亚 洲元素植入当代建筑语系,将老式 意境和当代风格对称利用,用当代 设计来隐喻东方文化旳老式。在关 注当代生活舒适性旳同步,让亚洲 老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庭院
一、强调老式空间
新亚洲设计风格建筑 强调老式文化中空间 旳影响力。经过发明 一系列围合旳庭院, 波折旳廊道,连接室 内外旳灰空间旳做法 来传承老式文化在当 代建筑中旳体现。

新亚洲风格

新亚洲风格

新亚洲风格以亚洲多种文化为根基,相互交融后的一种家居风格。

新亚洲风格家具以实木为根基,具备强烈的设计感,并注重实用性,是近年来家具风格的一种创新。

新亚洲风格的定义新亚洲风格主张以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为根基,融入西方文化。

把亚洲元素植入现代建筑语系,将传统意境和现代风格对称运用,用现代设计来隐喻中国的传统。

在关注现代生活舒适性的同时,让亚洲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新亚洲风格的由来新亚洲风格起源由台湾家具企业沙克创始人创立,1997年在台籍商人王先生在苏州创立了一家家具公司,王先生长期在东南亚国家游走,设计了具有经典东南亚风格的实木家具,在2002-2006年间畅销国内外。

2004年受到东南亚风情的影响和亚洲建筑文化的崛起,在沙克多年家具开发经验的潘先生,设计了出了既有东南亚风情又具有亚洲文化气息的一系列家具产品,随由名命“新亚洲风格”。

新亚洲风格的起源是目前全球都对亚洲经济与文化开始重视,寻找古老亚洲文明和现代西方文明在家居上的契合点,从而建立一种适合现代亚洲人生活习惯的家居文化,是当代亚洲家居业积极探索的方向。

新亚洲风格的出现,使家居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最好的平衡点。

2005年,潘先生创立了苏州双胜家具有限公司,长期研究新亚洲家具风格的居家产品。

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和实践,潘先生走访了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并查阅了大量的东南亚文化和亚洲文化的特色。

2008年随着中国入世和奥运会的举办,全世界目光开始聚焦亚洲地区,一时间,基于原有亚洲风格和东南亚文化而出现了一大批新亚洲文化的追随者。

分别在建筑、服装、家具、装饰灯方面表现突出。

2009年双胜木业潘先生策划了更具新亚洲风格特色的“纳西亚”系列产品。

雍容、沉静、清灵的气质,简约大气的造型,舒适的功能设计重新诠释了亚洲传统文化。

可以说,这才是新亚洲风格起因与由来!新亚洲风格由国内著名的家具公司荣麟世佳于2007年首创。

在谈及新亚洲风格由来的时候,该公司创始人戚麟先生解释说:“所谓新亚洲风格并不是单纯的东南亚特色,而是将中国传统的意境融入家具的设计理念,借用东南亚等特色元素得以表现的一种自我创新。

新亚洲风格

新亚洲风格

新亚洲风格主张以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为根基,融入西方文化;把亚洲元素植入现代建筑语系,将传统意境和现代风格对称运用,用现代设计来隐喻中国的传统;在关注现代生活舒适性的同时,让亚洲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新亚洲风格,代表了一种混搭风格,以浓郁的亚洲区域文化为支撑,日式崇尚极简、东南亚风情万种的浓烈色彩氛围、中式雍容而内敛、苏杭家具渔歌唱晚的自然追求,在色泽上保持自然材质的原色调,大多为褐色、核桃色等深色系,在视觉上给人以质朴的气息;以实木材质为基础,在工艺上注重技术的精雕细琢,塑造时尚、艺术、健康的居家环境;古典与时尚兼容、艺术与高尚完美纳入,根据人体力学和家具功能学,充分挖掘人类对居家环境的身心需求;新亚洲风格,是目前国际建筑界极受推崇的一种理念;它主张以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为根基,融入现代西方文化,在更加关注现代生活的舒适性的同时,亦让亚洲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摒弃繁琐,拒绝堆砌,以简约传统真正的品质,这正是新亚洲主义风格的独特魅力所在;吉宝置业全力呈现的沁风雅泾,正是新亚洲风格的范本之作,简洁的线条,没有浮华的修饰,只有恰到好处的舒适和窗外绿色的清风;新加坡SCDA是一家享誉世界的综合性建筑事务所;SCDA的设计旨在通过对空间、光线和结构的调整来传达静谧平和;沁风雅泾意蕴灵动的自然环境是由世界着名的贝尔高林景观设计事务所精心设计的,设计师将其对新亚洲风格的推崇通过大片的竹林,古典意蕴的清溪、幽径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在这个自然稀缺的都市,沁风雅泾致力让居住者在生活中感受自然,在自然中品味别有天地的居住本色;平和、平静、充满禅意的新亚洲风格,被称为东方休闲主义,有别于传统的中式或日式的厚重,混合了欧美风格的轻松随意;新亚洲风格主张以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为根基,把亚洲元素植入现代建筑语系,将传统意境和现代风格对称运用,用现代设计来隐喻东方传统;。

新亚洲风格

新亚洲风格

新亚洲风格主张以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为根基,融入西方文化。

把亚洲元素植入现代建筑语系,将传统意境和现代风格对称运用,用现代设计来隐喻中国的传统。

在关注现代生活舒适性的同时,让亚洲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新亚洲风格,代表了一种混搭风格,以浓郁的亚洲区域文化为支撑,日式崇尚极简、东南亚风情万种的浓烈色彩氛围、中式雍容而内敛、苏杭家具渔歌唱晚的自然追求,在色泽上保持自然材质的原色调,大多为褐色、核桃色等深色系,在视觉上给人以质朴的气息;以实木材质为基础,在工艺上注重技术的精雕细琢,塑造时尚、艺术、健康的居家环境;古典与时尚兼容、艺术与高尚完美纳入,根据人体力学和家具功能学,充分挖掘人类对居家环境的身心需求;新亚洲风格,是目前国际建筑界极受推崇的一种理念。

它主张以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为根基,融入现代西方文化,在更加关注现代生活的舒适性的同时,亦让亚洲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摒弃繁琐,拒绝堆砌,以简约传统真正的品质,这正是新亚洲主义风格的独特魅力所在。

吉宝置业全力呈现的沁风雅泾,正是新亚洲风格的范本之作,简洁的线条,没有浮华的修饰,只有恰到好处的舒适和窗外绿色的清风。

新加坡SCDA是一家享誉世界的综合性建筑事务所。

SCDA的设计旨在通过对空间、光线和结构的调整来传达静谧平和。

沁风雅泾意蕴灵动的自然环境是由世界著名的贝尔高林景观设计事务所精心设计的,设计师将其对新亚洲风格的推崇通过大片的竹林,古典意蕴的清溪、幽径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

在这个自然稀缺的都市,沁风雅泾致力让居住者在生活中感受自然,在自然中品味别有天地的居住本色。

平和、平静、充满禅意的新亚洲风格,被称为东方休闲主义,有别于传统的中式或日式的厚重,混合了欧美风格的轻松随意。

新亚洲风格主张以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为根基,把亚洲元素植入现代建筑语系,将传统意境和现代风格对称运用,用现代设计来隐喻东方传统。

日趋流行的新东南亚风,是一种混搭的风格,不仅仅和印度、泰国、印尼等国家相联,还以东方文化里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感浑融着一切元素,就像是一个调色盘,把柔媚和雅致、精致和闲散、华丽和缥缈、绚烂和低调等情绪调成了一种沉醉色。

其他案例新亚洲设计手法

其他案例新亚洲设计手法

设计理念景观属新(现代)亚洲风格:新,在此可以理解为现代。

也就是建立在现代感基础上的;亚洲,是指地域性,即符合中国人—亚洲人的文化认同与审美取向以及对空间的感受与领悟。

SPA,指温泉、疗养、度假,进一步引申为星级酒店的景观品质。

本案概念设计综述概括为一句话:建立在东南亚园林景观空间结构上的具有中国人认同感的现代酒店式景观高品质设计的呈现,用公式表示就是:东南亚园林的丰富空间+中国人认同的现代感(硬景)+酒店式的高品质感。

新现代亚洲风格在国外案例较多,但在国内应用本项目还属首例,所以要求我们要充分考虑如何与中国国情及项目现状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做到有所突破。

设计手法为把新(现代)亚洲风格体现得更加到位和完美,我们在景观设计时,综合考虑运用多种设计手法,具体如下:1、主次与重点:出于功能和造价上的综合考虑,整体景观设计时讲求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原则。

从园林景观的整体结构看,主入口与主要节点地方,我们将重点进行打造;其它位置我们将以植物造景为主,使功能、造价尽量达到合理的控制。

2、藏与露:古书云:“藏是为了更好的露”。

中国园林设计中不论规模大小,都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的景象,并总把最精彩的部分遮挡起来,而使其忽隐忽现,若有若无。

许多园林进入园门后常常以照壁、假山为屏障以阻隔视线,使人不能一眼看到全园的景色。

还有,在许多园林建筑中会大多遮挡次要部分,这样虽不能一览无余,但景和意却异常深远。

中心水景处植物遮挡后,景观若隐若现,给人以想一探究竟的感觉。

3、空间的对比景观设计中,以空间对比的手法运用很多。

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比邻空间安排在一起,借两者的对比作用而突出各自的空间特点。

例如大小二个空间相连,当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时,由于小空间的对比衬托,将会使大空间给人以更大的幻觉。

本案中,我们运用空间对比的空间也处处可见。

4、渗透与层次“庭院深深,深几许”所描绘的是对庭院意境的感受。

我们通过对空间的分割及联系关系处理所形成,如入口处镂空的景墙内渗透出园区内部的景观,让人看到更深远的景观层次,令人神往。

新亚洲主义建筑魅力剖析

新亚洲主义建筑魅力剖析

首先:新亚洲寓意着中国强盛及自信力的崛起从上世纪90年代的欧美建筑风格风靡各地,到21世纪初中式传统建筑文化经过创新之后的回归,再到今天的新亚洲主义建筑文化的异军突起,越来越明晰地显示了随着亚洲经济、政治、文化的崛起,新亚洲主义建筑已经是呼之欲出,其必将成为21世纪建筑设计界的主流风尚。

苏州博物馆新馆正是东方与西方、老城区与新建筑、公共建筑与中国传统民居完美融合的经典代表之作。

上海金茂大厦则是采用现代超高层建筑,并沿袭了中国历史建筑文脉,设计师以创新的设计思想,巧妙地将世界最新建筑潮流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结合起来,成为新亚洲建筑的里程碑。

其次:大师作品纷呈让新亚洲跃升当今最主流设计思潮在“新亚洲主义”的创作风潮中,一些国际建筑大师的作品异彩绽放,成为建筑领域内的新亚洲风格典范和艺术奇葩。

例如贝聿铭在苏州新博物馆运用从中国传统园林中提纯的精髓元素表现出的具有现代风格的山水园,隈研吾在竹屋中利用竹子探寻东方“禅”境——东方传统元素在新亚洲风格的奇思妙想中重新整合,犹如神来之笔,为心灵带来平生初遇般的惊喜和感动!现代设计来隐喻中国的传统。

——贝聿铭贝聿铭(IeohMing Pei),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生于广州,在美国从事建筑设计达60年,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

他的设计风格优美与气魄兼具,科技、人性与文化融汇,注重自然采光,被誉为现代建筑设计大师。

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

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

“我所追求的不是建筑的时尚和式样,而更注重于建筑所在地的情况。

我希望通过充分深入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气候、自然和地理条件等等,才能真正地达到‘深入其境’。

我认为建筑设计中人的比例很重要,我总是试图在我的建筑设计中做好这一点。

我们不能每有新建筑都往外看,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

当然,光寻历史的根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这就是用现代的设计来隐喻中国的传统。

高层建筑新亚洲主义风格探索

高层建筑新亚洲主义风格探索

高层建筑新亚洲主义风格探索范本A:高层建筑新亚洲主义风格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目标2. 新亚洲主义风格概述2.1 定义和特点2.2 历史渊源3. 高层建筑设计原则3.1 感知与表达3.2 与环境的融合3.3 多功能性与可持续性4. 新亚洲主义风格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4.1 城市标志性建筑4.2 建筑外观设计4.3 空间规划与布局4.4 材料和技术选择5. 实例分析5.1 东京塔5.1.1 历史背景5.1.2 建筑外观设计5.1.3 空间规划与布局5.2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5.2.1 历史背景5.2.2 建筑外观设计5.2.3 空间规划与布局6. 新亚洲主义风格的挑战与展望6.1 技术与科技发展的影响6.2 建筑规范和限制6.3 市场需求与经济考量7. 结论8. 附件- 图片:东京塔外观、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外观- 图表:建筑面积、高度、材料使用比例等数据9. 法律名词及注释- 建筑法:指规范高层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的法律法规。

-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建筑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 可持续建筑:指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建筑。

范本B:探索高层建筑新亚洲主义风格1. 引言1.1 背景和意义1.2 研究目的和方法2. 新亚洲主义风格的理论基础2.1 哲学和文化根源2.2 艺术和建筑传统2.3 新亚洲主义的核心价值观3. 新亚洲主义风格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表现3.1 空间概念和布局原则3.2 建筑外观和立面设计3.3 材料和技术的选择与运用3.4 环境与社会可持续性考虑4. 案例分析4.1 上海中心大厦4.1.1 建筑外观设计4.1.2 空间规划与布局4.1.3 材料和技术应用4.2 广州塔4.2.1 建筑外观设计4.2.2 空间规划与布局4.2.3 材料和技术应用5. 新亚洲主义风格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挑战与前景 5.1 技术和工艺的突破5.2 建筑规范和法律法规5.3 文化与地域差异的处理6. 结论7. 附件- 图片:上海中心大厦外观、广州塔外观- 图表:建筑参数、高度、材料使用情况8. 法律名词及注释- 建筑法规:指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规范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的法律法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亚洲建筑风 格的历史由来
新亚洲风格建筑,从上世纪90年代的欧美建筑风格风靡各地,到21世纪初 中式传统建筑文化经过创新之后的回归主流,如今,现代人越发渴望逃离 工业社会,拥有一份淡泊宁静、大道至简的生活意境,新亚洲主义开始 成为建筑美学主流…… 其实建筑就是一座城市的史书,正所谓时代造英雄,时代也同样造就建 筑,随着全球不同文化意识的碰撞冲击,新亚泓夫 20181017
何为“新亚洲 建筑风格”
什么,是新亚洲风格 New Asian architecture 把亚洲元素植入现代建筑语系,将传统意境和现代风格对称运用,在强烈 的对比和碰撞中产生意想不到的动人效果,用现代设计来隐喻地域的传统, 在关注现代生活舒适性的同时,让亚洲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这种风 格被建筑界、装饰设计界、设计评论界都称之为——【新亚洲】。
新亚洲建筑风 格的文化基础
由于整个亚洲文化在不断交融的过程中,中国文化曾经占据过相当主导的 地位,因此亚洲文化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或者称为存在相同的文化基因。 这种相似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新亚洲风格能够存在的基石。正是由 于存在这种相似性,才有可能从中提炼出具备共通特点的,相互之间和谐 存在的新风格 。
新亚洲建筑风 格的文化基础
新亚洲风格的文化基础---亚洲文化在世界上属于非常特殊的文化,其根源在于 亚洲文化的交融性及其历史延度、深度均强于美洲、欧洲等文化。自秦朝可能 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开始,自汉、唐、明、清等多个朝代,中国文化 与日、韩、泰、印尼等亚洲多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不断进行交融。例如唐鼎盛时 期日本文化对唐文化的追逐崇拜,明鼎盛时期韩文化对明朝文化的追捧等,中 国文化因此向亚洲其他国家文化进行了大量的输出。而日、韩、泰等典型亚洲 国家在对中国文化接纳的同时,也形成了自有的文化形态。
新亚洲建筑风格通过水岸、书廊、古街、古亭、古桥等元素的结合, 呈现出清新、淡雅,独具书香氛围的文园的气息。在实体上,则通过 含蓄而又大气的造型,将精致、优雅的精英生活格调展露无遗,将新 亚洲建筑风格的低密度居住美学极致呈现。 既注重建筑层次感的过渡,也注重对外私密感和对内开放性,这种多 重空间的序列感,更加渲染了建筑中【看与被看】的视觉享受。
新亚洲风格的精髓就是“中魂西技”,即延续中式传统古风古韵,同 时采用西式的设计手法及技术,两者兼容并蓄, 集天下之美,为我所用! 这是一种东方美学与新时尚交织的新格调,内敛儒雅之中透出现代人 的审美细节,在层层庄重中呈现出中国文化气质,时尚舒适,古韵雅 致,东方诗意之美被呈现得淋漓尽致。
新亚洲建筑风 格的应用
新亚洲建筑风 格的主张
新亚洲风格主张以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为根基,融入西方文化。 把亚洲元素植入现代建筑语系,将传统意境和现代风格对称运用,用现代 设计来隐喻中国的传统。 这种混搭风格用对比来营造气氛,既不一味追求奢华,也不沉溺于暧昧。 “用现代的设计,来隐喻中国的传统。”
新亚洲建筑风 格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