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自然地理 第二章 第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复习讲义练习附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4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含解析)中图版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读经纬网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时区相同2.冬季晴朗的夜晚,甲地某地理教师带领学生20时观察天象时,发现某行星恰好位于自己的头顶,推测第二天晚上再次看到该行星在自己头顶时,时间为( )⏜是昏线,CD、CE是日期分界(2020甘肃兰州一中高三三模)下图是以极点C为中心的俯视图,AB线,内圆表示极圈。
读图,完成第3~4题。
3.此刻北京时间大约为( )4.此日,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2020天津滨海新区高三月考)右图为10月某日手机屏幕截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此时( )6.该日之后的一个月内,悉尼( )广州(113°E)的陈先生到纬度大致相同的夏威夷(156°W)休假,飞机在北京时间5:30从旭日东升的当地机场起飞,降落到夏威夷时正值日落。
据此完成第7~8题。
7.乘坐的飞机大约飞行了( )8.陈先生习惯在每天同时与在伦敦和悉尼(151°E,32°S)的两个女儿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已知其在伦敦的女儿当地时间6—9时空闲,在悉尼的女儿当地时间18—21时空闲。
则其到达夏威夷后与女儿们联系的时间是( )A.当地时间22—23时B.当地时间19—20时C.当地时间21—22时D.当地时间20—21时(2020山东青岛高三二模)青岛(120°E,36°N)的小明同学在五一期间到乌鲁木齐(88°E,44°N)探亲,下图示意小明购买的2020年4月30日车票部分信息(车票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第9~10题。
9.从青岛北站出发及到达乌鲁木齐车站时,小明看到两地的太阳方位分别是( )A.西南方向、东南方向B.西北方向、西南方向C.西南方向、正南方向D.西北方向、正南方向10.列车到达乌鲁木齐车站时,小明马上给在青岛的妈妈打电话报平安,小明和妈妈手表显示的时间分别是( )A.9:52、10:00B.10:00、10:00C.10:00、12:00D.12:00、12:002019年1月,湖南某大学邀请英国牛津大学戴维斯教授来湘讲学。
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4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后习题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四节【A基础练·学业水平测试】时间:20分钟总分:44分(知识点1:自然界的水循环。
知识点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知识点1、2](2020年北京丰台区检测)南宋天文学家、思想家何承天在《论浑天象体》中记载“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入海”。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代号最能解释文字中“百川发源……归注入海”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降水B.②—蒸发C.③—水汽输送D.④—地表径流2.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比喻及其解释,连线正确的是( )A.“纽带”—地球表面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B.“调节器”—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再分配C.“雕塑家”—调节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D.“传送带”—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基本形态【答案】1.D 2.B[解析]第1题,“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入海”是地表径流的描述;图中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地表径流。
第2题,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被称为“传送带”;从而使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以及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被称为“纽带”;水循环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它可以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被称为“调节器”;水的循环运动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且使水成为自然界最富动力的因子之一,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被称为“雕塑家”。
[知识点1](2020年辽宁实验中学检测)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①风力②地球重力③太阳能④温室效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该方法可以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有(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地下径流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3.C 4.B[解析]第3题,结合示意图分析,实验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使水分蒸发,凝结的水滴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滴落到容器中,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太阳能、地球重力。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第4讲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含答案

第4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自转方向(1)侧视图(如图A):自西向东。
(2)俯视图: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2.自转周期(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余各地的自转角速度相等,约为15°/h。
(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成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昼夜交替①产生: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交替。
②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
③意义:影响人类的起居作息。
(3)昼夜界线——晨昏线。
①自西向东由昼进入夜为昏线,如图乙中的AP ︵,图丙中的BP ︵。
②自西向东由夜进入昼为晨线,如图甲中的AB ︵,图乙中的BP ︵,图丙中的AP ︵。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①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而不同经度产生不同的地方时。
②规律: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向东加,向西减。
(2)区时①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该时区的区时,如东八区以120°E 的地方时作为区时。
(3)日期分界线①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
其位置不固定,会随地球自转自东向西移动。
②人为日界线:又称“国际日界线”,大致以180°经线为“今日”和“昨日”的分界线,该线在地球上的位置固定不变。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如上图所示)(3)产生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微点1地球自转方向只有一个虽然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有差异,但这并不代表地球自转方向不同,地球自转的方向只有一个,即自西向东。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湘教版(统考版)第0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的时间。
这类问题若能建立下列关系,也就不难解答了。
起飞时 A 地时间+―m―小→时降落时 A 地时间
↓±时差
↓±时差
起飞时 B 地时间+―m―小→时降落时 B 地时间
计算公式如下:
降落时 B 地时间=起飞时 A 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注:“±”选取原则,B 在 A 东侧时取“+”,B 在 A 西侧时取“-”(东加西减)。
线速 由__赤__道____向___两__极___逐渐减小;赤 度 道最大,极点为0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 【方法规律】
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及影响总结
因素 纬度 海拔
影响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关系 负相关 正相关
【方法技巧】 线速度等值线的判读
(1)根据等值线数值判断所在半球和纬度高低。自转线速度由北向南 递增的为北半球,递减的为南半球(如图为北半球)。自转线速度介于1 447~1 670 km/h的位于低纬度地区,介于837~1 447 km/h的位于中纬 度地区,介于0~837 km/h的位于高纬度地区(如图为中纬度)。
时间法 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 晨线
2.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2)确定地方时:
(3)确定日期和节气: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时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 后,节气是春分或秋分。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
逆时针 顺时针
方向,如上图甲图所示 方向,如上图乙图所示
2.周期
恒星日 太阳日
时间 _2_3_小__时_5_6_分__4_秒_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堂限时训练新人教版(考试必备)

第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2018·德州模拟)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野外考察,绘制了旅途中某河流域部分地区地层分布图,图中PQ距离为5 cm。
读图,完成下题。
1.在P处测得北极星高度角为36°52′,在宿营Q处时,测得北极星高度角为36°54′,次日观测到太阳在正南方向时,国际标准时间为4点整。
P点经度及该图比例尺是( ) A.90°E 1∶37 000B.130°E1∶74 000C.120°E 1∶37 000D.120°E1∶74 000解析:选D。
依据在北半球观看北极星的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则同一经线上的P、Q 两点纬度差为2′,距离为111 km/60′×2;图上PQ两点距离为5 cm,则比例尺为1∶74 000。
太阳位于正南方时为当地时间12时,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4时,两地相差8小时,即经度相差120°,可判断该地经度为120°E。
(2018·赣州一模)2017年1月15日北京时间上午约9时,国家领导人乘专机离开北京,于当地时间中午12时40分抵达瑞士苏黎世国际机场,出席2017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
结合图回答下题。
2.专机飞行时间约为( )A.10小时40分B.12小时40分C.9小时30分D.7小时30分解析:选A。
图示苏黎世位于东一区、北京位于东八区,两地相差7小时;到达苏黎世时当地时间为12时40分,此时北京时间为19时40分;而从北京起飞时北京时间为9时,则飞机飞行时间约为10小时40分。
(2018·湖南十三校模拟)向日葵又被人们称为“太阳花”,在花盘盛开前,花盘白天随着太阳从东向西转,其指向落后太阳约12°。
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摆,大约凌晨3点时,又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
据材料回答下题。
3.当河套平原某农场(108°E)向日葵花盘指向正南时,北京时间约为( )A.11:12 B.12:00C.12:48 D.13:36解析:选D。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4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520298

第4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2020·某某省某某模拟改编)摄影中的长时曝光技术,可以将移动物体的运动轨迹记录下来。
下图是一X使用长时曝光技术拍摄的星轨照片,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 C )A.照片上的星轨方向为自西向东B.所有恒星视运动均顺时针运行C.图幅内恒星视运动角速度相等D.弧形轨迹圆心所在方向为正东2.观测者于某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某颗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则第二日望远镜再次对准这颗恒星的时间是( D )A.20时3分56秒B.20时56分4秒C.19时3分56秒D.19时56分4秒[解析] 第1题,地球自转使天体在天空中产生视运动,因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故照片上的星轨是以地轴指向的南天极或北天极为圆心向地球自转相反方向做圆周运动的,其中北边天空逆时针运动,南边天空顺时针运动;图中非弧形轨迹为流星、飞机航行灯划过的轨迹。
地球自转一周,星轨也转一周,所用的时间约需24小时,故图幅内恒星视运动角速度相等,故选C。
第2题,观测者于某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某颗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一个恒星日是23时56分4秒,则第二日望远镜再次对准这颗恒星的时间是19时56分4秒。
(2021·某某省某某市模拟)敦煌(北纬39°40′—41°40′,东经92°13′—95°30′)具注历日中,漏刻标注呈现的是昼夜百刻制。
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它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
漏箭浮在水面上,上面有刻度,随着水位变化,可以指示时间的流逝。
漏箭上刻度固定,不能伸缩,需要经常更换,称为“漏刻改箭”。
下图为漏刻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古人“漏刻改箭”是因为( C )A.昼夜不断更替B.太阳高度变化C.昼夜长短变化D.存在黄赤交角4.如敦煌具注历日显示“昼60夜40”,则该日敦煌日落时的地方时为( B )A.18时B.19时12分C.19时28分D.21时5.下列地区最适合采用敦煌具注历日的是( B )A.某某B.C.某某D.某某[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可以指示时间的流逝”判断“漏刻改箭”主要与时间变化有关;昼夜不断更替虽能体现出时间流逝,但是每天24小时是固定的,根本没必要“改箭”,昼夜长短变化会导致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出现差别,材料中“漏箭上刻度固定,不能伸缩,需要经常更换”可判断古人“漏刻改箭”是因为昼夜长短变化。
高中地理复习新高考第4讲《地球的自转》讲义练习题附答案

第4讲地球的自转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2017级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水平3-4]1.结合相关示意图,说出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征(规律)1.方向:自西向东(1)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2)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2.周期(1)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2)太阳日:24小时,昼夜交替的周期。
3.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地均为15°/h。
(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为零。
[易误辨析] 1.航天发射基地为什么多选择在低纬度地区,并且选择海拔较高的地区?提示(1)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2)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发射时节省燃料。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1)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AOB ︵为晨线。
(2)甲、乙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3)周期:24小时。
(4)晨昏线的定义:晨昏线就是太阳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是由晨线、昏线组成的大圆圈,故又称晨昏圈。
[易误辨析] 2.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有何区别?提示 昼夜现象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决定的。
昼夜交替是一个动态概念,它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
2.产生时差(1)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的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刻要早。
(2)地方时⎩⎨⎧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特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经度 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3)时区与区时:①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2019新课标版高中地理总复习教师用书:第4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考点一地球自转的特征1 自转轴地轴,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1)侧视:自西向东(如图甲)。
(2)俯视: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乙)。
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丙)。
3 自转周期4 自转速度一、地球自转速度的比较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
1.角速度的比较首先看是否为极点,极点上角速度为0;非极点上任何地点(包括海拔不同的地点)角速度都相同,都是15°/时、1°/4分钟。
如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
2.线速度的比较(1)海拔相同看纬度:海拔相同的情况下,同一纬线上线速度相同,不同纬线上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计算公式为赤道线速度(1 670km)×cosΦ(Φ为当地的地理纬度),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点线速度相同。
南、北纬60°上的线速度约为赤道上的一半,南、北极点的线速度为零。
(2)纬度相同看海拔:同一地点或同一纬线上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如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大于地面对应点的线速度。
二、影响因素与应用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海南文昌是我国继西昌、酒泉、太原之后建设的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
海南文昌相对于其他三个航天发射中心地理纬度低,可充分借助地球自转动力,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
三、线速度等值线的判读(1)根据等值线数值和排列规律,判断所在半球和纬度高低。
自转线速度由北向南递增的为北半球,递减的为南半球(如下图为北半球)。
自转线速度介于1 670~1 447 km/h的位于低纬度地区,介于837~1 447 km/h的位于中纬度地区,介于0~837 km/h的位于高纬度地区(如下图为中纬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程内容]1.结合相关示意图,说出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
2.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思维导图]1.读下图,回忆下列知识。
(1)方向:A、B、C三幅图中自转方向为A自西向东、B逆时针、C顺时针。
(2)速度:图中甲、乙、丙三点,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丙>乙,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丙=乙。
丁处数值为837。
(3)周期:甲地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为一个太阳日;乙地连续两次看到北极上空某恒星出现在同一位置的时间间隔为23时56分4秒,为一个恒星日。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一个恒星日。
综合思维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因素影响关系纬度(同一海拔)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负相关海拔(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2.读下图,完成相关问题。
(1)昼夜半球:甲位于夜半球,乙位于昼半球。
其形成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2)晨昏线:图中弧AOB为晨线(填“晨”或“昏”)。
(3)昼夜交替的原因在于地球自转,其周期为1个太阳日。
方法技巧晨昏线上的点随地球自转下一刻进入白昼的线为晨线,进入黑夜的线为昏线。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请用虚线箭头在图中分别画出其运动过程中的偏转方向。
答案画图略。
(分别画出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2)南、北半球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的原因是受到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结合图示信息,总结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的规律。
答案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拓展延伸北极星的高度(仰角)等于观测点的地理纬度数;南半球观测不到北极星。
(天津文综)右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
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2)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答案(1)A(2)B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依据是什么?答案景观图片中可以看到北极星,北极星贴近地平线,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
(2)破题:你在回答上述问题时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答案北极星的仰角等于观测点的地理纬度,地球自转角速度约为15°/时。
(3)解题:解答上题从哪些方面分析?答案根据地球自转的知识可选出正确答案。
考向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
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完成1~2题。
1.若图中的中心天体P为北极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照片拍摄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B.该照片是地球公转的反映C.照片中的恒星呈顺时针方向运动D.照片中的恒星呈逆时针方向运动2.若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30°,估测这张照片的曝光时间可能是()A.30分钟B.60分钟C.120分钟D.24小时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无法看到北极星,A错误;恒星的视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B错误;北极上空俯视地球是逆时针自转,故恒星视运动是逆时针,C错误、D正确。
第2题,因每颗恒星视运动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所以其角速度约为15°/h,若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30°,则需要花费2小时,故这张照片的曝光时间可能是2小时,即120分钟。
故选C。
考向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沿地表面向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河流左岸,右手方视为河流右岸。
读“某一平直河流剖面图”,完成3~4题。
3.若该河为平直河道,剖面是由于自然力的影响,则该河位于()A.南半球B.北半球C.赤道上D.回归线上4.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A.北岸B.南岸C.东岸D.西岸答案 3.B 4.B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右岸受到侵蚀,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所以该河位于北半球。
第4题,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南岸为右岸,河流主要侵蚀南岸,所以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南岸。
1.地方时(1)产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因而同一时刻,不同经度产生不同的地方时。
(2)规律: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向东加,向西减。
2.区时(1)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2)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如东八区以120°E的地方时作为区时。
(3)时区确定某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7.5,则商即为时区数;余数若大于7.5,则商+1为时区数)易混辨析北京时间与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120°E)的区时,而不是北京的地方时。
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在经线(116°E)的地方时。
当地时间是指当地的区时而不是地方时。
3.地方时的计算所求点时间=起算时间±时差(1)定“起算时间”:确定已知点的地方时。
光照图中,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定,以下图为例: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2)定“东西方向”: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方向,以确定“加”或“减”。
如图中若已知D点时间,由D点向东可推算E点的地方时,向西可推算C点的地方时。
(3)定“时差”: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进而确定时差,如图中若E点所在经线与D点所在经线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定“计算结果”: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点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00+45°15°=15:00,F点地方时为:24:00-45°15°=21:00。
拓展延伸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常见问题形式: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机降落时B地的时间。
基本原理:计算公式: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4.日界线自然日界线人为日界线经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180°经线附近特点经线时刻在变,该线在地球表面自东向西移动该线在地球上的位置不动日期分割日期变化自然过渡向东减1天,向西加1天补充点拨180°经线上的地方时(X),就是新的一天的时间范围。
例如180°经线的地方时是12时,则新的一天的时间范围就是12个时区。
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为X/2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为1-X/24。
逆向思维若向东越过某条经线日期减了一天,或向西越过某条经线日期加了一天,则该线为国际日界线(180°经线)。
若向东越过某条经线日期加了一天,或向西越过某条经线日期减了一天,则该线为0时所在的经线。
(2018·全国文综Ⅱ)恩克斯堡岛(如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下题。
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C.2月7日17时D.2月8日7时答案 A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依据是什么?答案由图可知恩克斯堡岛位于165°E附近。
(2)破题:你在回答上述问题时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答案经度换算,时区、北京时间的含义。
(3)解题:解答上题从哪些方面分析?答案根据区时的计算方法可选出正确答案。
考向一结合社会经济活动计算地方时和区时(2017·北京文综)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
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
下图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题。
1.甲城市所处时区是()A.西二区B.西十区C.东十区D.东二区答案 B考向二日界线的应用2.(2018·海南地理)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
读图,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A.等于1/2 B.多于1/2少于2/3C.等于2/3 D.多于2/3答案 D(2017·海南地理)某岛国面积700多平方千米,由170多个岛屿组成,其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尽管可能遭遇飓风,但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和新年第一缕阳光,仍吸引了各地游客来此迎接新年。
据此完成下题。
3.该国首都的位置可能是()A.21°8′N,175°12′E B.42°10′N,170°22′WC.21°8′S,175°12′W D.42°10′S,170°22′E答案 C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国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所以应在国际日界线西侧,最有可能位于175°W附近,又由于该地会受到飓风袭击,且有美丽的珊瑚与大片的椰林,应当位于南太平洋的热带地区,故选C。
考向三行程相关的时间推算4.(天津文综)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小时后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A.1/4 B.1/3 C.1/2 D.3/4答案 D解析由计算可知,飞机抵达芝加哥时,180°经线的地方时是6月23日6时,可见新的一天6月23日约占全球范围的1/4,那么旧的一天6月22日占全球的范围约为3/4。
(2019·西安期中)昼夜现象使地球表面出现晨昏线(圈),把地球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结合所学晨昏线的有关知识,回答1~2题。
1.在下面四幅图的甲、乙、丙、丁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A.甲B.乙C.丙D.丁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①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②地球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③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④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公转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答案 1.B 2.C(2020·成都质检)下图是“假设以北京为北极点(地球自转情况不变)的半球投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