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特点与发展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特点与发展中国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充满独特的魅力。
在中国古代,音乐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媒介,不仅可以表达情感,还可以传递文化信息,增加人们的身体、心灵健康。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有许多特点,如音乐科技的不断发展,音乐家的社会地位的提高等等。
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特点以及其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音乐的特点:1、审美取向的超脱,追求的是至善至美。
中国古代音乐的审美标准十分高,其取向是追求至善至美,同时也是对道德、美学、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
我们可以从目前所保存下的一些古代乐曲中感受到这种审美标准。
例如,乐曲《广陵散》、《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无论从旋律、节奏、和声还是表达的情感上,都极其丰富而奇妙,充满灵性和韵味。
乐曲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意蕴,则极具文化内涵。
2、以五度音阶为体系,丰富和复杂的音韵。
中国古代音乐的基本体系以“五度音阶”为核心,也是整个东亚音乐的基本构成形式。
在中国古代的五度音阶中,相客称的“五音”分别是宫、商、角、徵、羽,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不仅表现在音乐节奏、旋律、和声、器乐等方面,还能够表达一些社会文化的信息。
3、鼓音、钟鸣的节奏和乐曲的和声为古代音乐特色之一。
在中国古代的音乐中,钟鸣、鼓音是常见的节奏体系,常出现于各种节日、庆典等群众性的活动中。
古代中国人所重视的是众所周知的文化秩序。
因此,古代音乐的 rhythm 和 harmonies,反映了复杂而严格的文化秩序。
古代乐曲的和声经常使用“邻音”、“隔音”等方法,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复杂的情感。
4、音乐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音乐家的社会地位的提高。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出现了许多有历史影响和音乐成就的音乐家,如韩愈、曹雪芹、杜甫、李白等等,都是古代音乐文化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创作成果、音乐理论的阐述、文学作品的创作,都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古代音乐科技方面,中国的乐器设计也十分独特,比如古琴、琵琶、笛子等,都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与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与特点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音乐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宗教、哲学、文学、戏剧等等,因此其演奏形式、曲调和乐器等方面都呈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一、“律味”与音乐家族古代中国的音乐流派主要有“雅乐”和“俗乐”两种,其中雅乐是贵族文化的载体,而俗乐则是广大群众生活中流传的音乐形式。
而雅乐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概念是“律味”,也就是指“音乐体系规范”。
古代中国音乐家对“律味”的追求可以说是极其地严谨和专注的,其中,一个人能掌握、演奏好音乐的律味是需要学习、实践并历经时间的。
而这种传承是长久的,相当的稳固。
为了保持“律味”的纯正,古代的音乐家会将其经过层层筛选后,通过一种被称为“家族传承”的方式将自己的音乐秘方传递给下一代,使得音乐文化不断地得以流传下去。
因此,中国古代音乐家族中,有许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乐师家族,他们多代相承,是中国古典音乐历史上的重要群体。
二、音乐器乐的发展在古代的中国音乐中,乐器的发展也展现出了非常丰富的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使用骨笛、陶笛等乐器的记载,之后,各类乐器的制作、使用和演奏等方面的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乐器中,古琴、竹笛、筝、箫、扬琴、板胡等器械是中国古代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乐器,这些乐器因为音色优美,便于演奏,因而深受音乐家和听众们的喜爱。
同时,这些乐器的发展与古代中国的风俗、宗教、哲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音乐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过程让人们看到,音乐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音乐的诞生与发展与人们的精神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密不可分,经过了历代的演变,不仅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代表,同时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精髓的一部分。
在中国古代,音乐也经常被用于一些特殊场合的庆祝、祈祷等,比如丰收仪式、迎神祭祀等场合都有特定的音乐伴奏,使得人们在庆典和祭祀时更加热闹、神秘和享受。
总结中国古代音乐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其深刻的思想和伴奏的音乐使得人们感受到心灵上的升华;乐器和演奏形式的不断改善以及传承的稳固性也让人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在音乐上深厚的底蕴。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本文将从起源、曲调、乐器、演奏技巧等角度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一、起源中国传统音乐起源于古代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音乐被用作沟通天地神灵和人之间的桥梁,表达敬意和祈愿。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逐渐发展为一种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表达方式,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音乐艺术体系。
二、曲调中国传统音乐的曲调以“五音”为基础,即宫、商、角、徵、羽。
这是古代中国对音高分类的方式,也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基本音阶系统。
不同曲调的使用在传统音乐中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和思想表达。
三、乐器中国传统音乐中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分为弦乐、管乐、膜鸣和击打乐四大类。
其中最具特点和代表性的乐器有古琴、古筝、二胡、笛子、琵琶等。
这些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赋予了中国传统音乐独特的韵味。
四、演奏技巧中国传统音乐注重音色的表达和演奏技巧的独特性。
演奏时,演奏者常常运用各种技巧来表现节奏、音量、音高等要素。
比如,琵琶演奏中的指法、古筝演奏中的双手技巧等,都是为了使音乐更加精彩纷呈。
五、情感表达中国传统音乐强调情感的表达和人与自然的融合。
在传统音乐中,演奏者通过音乐来表达对自然界的景物、情感的赞美和感慨。
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往往需要演奏者通过精湛的技巧和细腻的表达来传递给听众。
六、音乐形式中国传统音乐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器乐曲、声乐曲和合奏曲三大类。
其中,器乐曲以乐器独奏为主,声乐曲则是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合奏曲则是多个乐器共同演奏。
每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创作习惯和演奏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总结: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
它通过曲调、乐器、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展现其独特之处。
同时,中国传统音乐也受到了现代音乐的影响和融合,不断创新发展。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传统音乐之美

中国的传统音乐之美一、引言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音乐。
这些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旋律、丰富的表达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之美。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并介绍几个代表性的传统音乐形式。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1. 古老而独特的旋律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这些古老的音乐旋律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表达了中国古代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无论是悠扬的古琴曲,还是慷慨激昂的军乐,都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和魅力。
2. 抒发情感的方式中国传统音乐是一种纯粹的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借助声音和旋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无需言语,音乐可以穿越时空,触动人心。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特定的情感,通过音乐的演奏和传唱,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这些情感。
3. 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首传统音乐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这些音乐作品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通过音乐的表达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后人。
三、中国传统音乐形式1. 古琴音乐中国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
古琴音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闻名。
古琴的琴音深沉而富有韵味,演奏时以指法和音色变化表达情感,给人一种独特的音乐享受。
2. 京剧曲艺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形式。
京剧曲艺融合了音乐、舞蹈、唱腔和表演等多种元素,通过旋律、节奏和唱腔的变化,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之美。
京剧曲艺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而闻名于世。
3. 象棋曲象棋曲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以象棋游戏中的棋子和棋盘为背景,通过音乐来表达象棋的对局和情感。
象棋曲既有音乐的美感,又展现了象棋的策略和智慧。
四、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音乐创作出了许多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音乐上具有独特的特色,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一:古老而神秘的音乐风格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之一就是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中国传统音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音乐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充满了古老而神秘的韵味。
其音乐风格在演奏技法、乐曲结构、调式音律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往往融入了许多传统的文化元素,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诗词、典故、民间传说等,这些元素赋予了音乐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
通过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深刻的艺术表达力,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三:丰富多彩的曲调和乐器组合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不仅在音乐内涵上具有独特的特色,在曲调和乐器组合方面也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曲调和优美的旋律著称,这些曲调大多来源于古代诗词和民歌,具有独特的旋律特点。
在乐器组合方面,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也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不仅有弦乐器、管乐器等传统乐器,还有古琴、古筝等具有独特音色的乐器,这些乐器组合为音乐作品增添了更多的魅力和韵味。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四:充满人文关怀的主题内容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主题内容往往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情感。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在词曲创作中常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关怀和思考,这些主题内容反映了音乐创作者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通过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音乐创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这些主题内容为音乐作品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和情感表达。
秦汉时期的音乐艺术

秦汉时期的音乐艺术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发展阶段之一,也是我国文化艺术的辉煌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音乐艺术得到了较为明显的繁荣与发展,成为了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音乐艺术的特点,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充满了韵律感、节奏感和动感。
在这个时期里,音乐艺术被视为神秘而又神圣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地用于婚丧嫁娶、宴会、宗教仪式和官方场合等。
秦汉时期的音乐以“雅、颂、歌、舞”为主要形式,以拍子清晰、声音高亢、音调独特、乐器多样等特点为标志。
二、秦汉时期的乐器秦汉时期,乐器的种类已经非常丰富,包括了弦乐器、管乐器、鼓乐器、铜乐器、木乐器、革乐器等多种类型。
其中,弦乐器是当时最为流行的一种乐器,比如说琴、瑟、筝、箫等等。
这些乐器具有独特的声音效果和表现力,在演奏时能够给人一种沉浸式的感觉。
三、秦汉时期的音乐流派在中,最有代表性的流派是“宫商角徵羽”,这个流派的音乐形式曲调旋律都很优美,被视为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代表之一。
此外,还有“越音”、“淮南子乐”等流派,每个流派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四、秦汉时期的音乐家古代音乐家大都出身于贵族,被视为文化艺术的重要守护者。
在秦汉时期,有很多著名的音乐家,比如说羊欣、钟子期、丘处机等等。
这些人在音乐艺术的发展和推广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音乐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唱。
五、秦汉时期的音乐文化传承秦汉时期的音乐文化传承至今,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
古代音乐的传承方式很特殊,主要依靠口口相传的方式,因此它的流传过程很长,也很神秘。
在现代,由于法律法规和意识的相关限制,古代音乐艺术的发扬和传承变得困难,但人们对于它的传承和保护却是永远不变的。
六、秦汉时期的音乐思想秦汉时期的音乐思想是很特殊的,它被视为一种神圣的文化象征,被广泛地应用于宗教、政治和生活中。
古人就有“与乐同天”的观念,认为音乐与道德伦理紧密相关,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美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综上所述,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史上的辉煌时期,它以流畅的节奏感、独特的音律和动感的表现力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及其演变

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及其演变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感性认识和表达,也是与其他艺术形式紧密关联的表现手段,语言和文字无法表达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及其演变。
一、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1. 古音句法的简约性中国古代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最大差异在于音乐句法的简约性。
中国古代音乐的依旧往往由较短的旋律或乐句组成,这些组成部分很少超过四个节拍。
即使是在乐曲中使用了多个乐章和一个完整的主题,音乐句法结构也仍然比现代音乐的结构简约得多。
2. 五音不全中国古代音乐的五音不全,与西方音乐所采用的七音相比,古代音乐的音符数量要少得多。
这是因为中国音乐理论认为,在音乐中,每个音符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和功能,在限定的五音中,每个音符的功能以及在不同的音乐情境下的表现效果都得到了相应的体现。
3. 音律体系与音乐特点的结合中国古代音乐与西方音乐不同的是,它是建立在一种独特的音律体系之上的。
中国的古代音乐体系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不断完善,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种音律体系与音乐特点的结合对于形成了中国古代音乐独有的音乐表现方式。
4. 音乐节奏和唱法上的独特性中国古代音乐最大的魅力之一是其独特的节奏和唱法。
古代音乐中的节奏通常是以低弱再强的三拍方法构成的,唱法上也多采用了变调和颤音等技巧,从而让音乐更加饱满丰富。
二、中国古代音乐的演变中国古代音乐是一个演变的过程,它受到了历史时期、地理位置、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以及社会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古代音乐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1. 古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据考古学研究,中国最早的乐器可以追溯至距今约8000年的新石器时期。
到了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221年),音乐已成为了宫廷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文化活动。
在唐朝(618-907年)以前,宫廷文化和书法绘画早已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这也间接促进了古代音乐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主要特点

中国音乐史的主要特点中国音乐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音乐历经了多种风格的融合与变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下面就中国音乐史的主要特点进行简要介绍。
一、多样的音乐形式中国音乐以其多样性而著称,它包含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
中国古代音乐主要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大类。
宫廷音乐多是由宫廷歌舞团表演,曲调华丽、优美,受到皇室贵族的喜爱。
而民间音乐则是在百姓中广为流传的音乐形式,包括了丰富多彩的地方音乐、民歌、戏曲音乐等。
二、独特的音乐体系中国音乐使用的是独特的音乐体系,即“五音”音阶。
这个体系包括了宫、商、角、徵、羽五个音,每个音用数学比例严格计算而成,可以组成无限种曲调。
这种音乐体系的建立,使得中国音乐在世界上独具特色,具有很强的辨识度。
三、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国音乐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积淀。
中国音乐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演变,还融合了古代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传统戏曲等元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代的《诗经》中就有对音乐的描述,而儒家经典中也对音乐作出了相当系统的论述,这些对音乐的理论探讨,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戏曲音乐的独特魅力中国戏曲音乐是中国音乐的一大特色,它是中国古代音乐与戏曲的结合产物,通过音乐来表现传统戏曲的情感和故事。
中国戏曲音乐有其独特的篇章结构和音乐曲调,具有很高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被誉为“东方歌剧”。
五、不断的创新和变革中国音乐历来以不断创新和变革为特点。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音乐经历了多次变革和革新,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同时又保留了自身的特色。
在近代,中国音乐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经历了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出现了许多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
中国传统音乐也在不断的保护和传承中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景观。
六、民族音乐的多元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拥有着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音乐传统和表现形式,如蒙古族的马头琴、藏族的古筝、哈尼族的芦笙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特点
一、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
中国古代音乐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先民创造的音乐,直至1840年,中国社会性质转变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为止,都是中国古代音乐的范围。
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时间跨度大,包含了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全部时期。
和任何艺术形式一样,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源自劳动,在劳动人民的智慧中繁衍生息,伴随着劳动力和生产水平的发展,慢慢开始走向兴盛和繁荣。
其中,起着最主要推动作用的便是物质生产生活基础,尤尔,可以将中古古代音乐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时期音乐、奴隶制社会时期音乐、封建制社会时期音乐。
(一)原始时期音乐
在艺术起源中,众多国内外的学者都倾向劳动创造艺术的理论说法。
的确,在劳动中的生产口号、劳动工具撞击所产生的节奏,在时间的慢慢演变之下,加之人工的创作,逐步形成了最初的音乐样式。
从周口店到元谋,我国的土地上早在约100万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迹象,这也大大促发了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
古代文献中关于远古音乐的传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某某氏为名的古乐,如朱襄氏之乐、阴康氏之乐、葛天氏之乐、伊耆氏之乐等;另一类是被尊为古代帝王的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和夏禹等时代的古乐。
这是的中国古代音乐已经出现了很明显得氏族为单位的音乐变现,有着明显的各具不同的音乐特征。
《吕氏春秋》中曾记载:“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音乐还未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样式,多半是配合这舞蹈进行表演,多以模仿动物为题材,伴奏的乐器也只是为一些简易制成的笛、鼓等,从而达到祭祀或者祈求丰收的目的。
在原始时期的音乐,表现的简单而质朴,更多的是具有实际象征意义的类似于巫术的活动,表达上随意而具有随机性,未能形成固定的曲目。
(二)奴隶制社会时期音乐
在长达1700年的奴隶制社会中,中国古代音乐有着很大的进步。
这也是伴随着劳动力的发展和阶级制度的产生而来的。
物质生活的相对充盈让百姓开始有机会去创作音乐,并且,处于奴隶主阶级的贵族也开始要求又文娱生活的享乐,价值生产技术的提高可以制作出更多的乐器,而曲谱等也能较为完整的记录和保存。
因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音乐有着空间大的发展。
从夏代开始,音乐的功能便具有多极化,在现在发现中的夏代音乐中,很大一部分是统治阶级来颂扬功德、祭祀祖先为目的的音乐。
到了商代,更是出现了带有占卜意义的乐曲出现,而到了周代,更是将以前的音乐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
《礼记》中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歌舞的主要表现对象变成了鬼神祭祀占卜活动,让这一时期的音乐表现出了浓重的统治阶级色彩。
同时,这一时期,中国古代音乐仍然是在舞蹈的配合下进行演出,在器乐的门类上有所增加,制作器乐的材料更加丰富,制作工艺也更加精良,走向更加成熟的道路。
(三)封建制社会时期音乐
从公元前475年,战国的建立开始,我国进入到了封建君主制时期。
这也是中国古代史中最漫长的一页,在这一期,从不断地战火纷争到民族统一,到中原文化的兴起,再到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以及复杂的社会形势和区域交融客观上大大
促进的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并呈现出精彩纷呈的音乐艺术表现。
音乐从诞生开始就有着很强烈的主观主义色彩,在奴隶制社会中已经为它披上了政治的色彩。
而到了春秋末期,孔子的儒家学派思想,更是奠定了中国古代音乐最重要的“礼乐”思想。
“礼乐”思想的提出成为以后封建控制阶级对音乐很重要的一项指标,也就是:一切音乐要从统治阶级出发,也就是音乐要为统治阶级服务。
宗法制度的社会之下,音乐成为一种别样的“政治策略”,并靠托宗教等来阐发艺术的美感和思想。
同时,相对于国家控制的“礼乐”而言,慢慢在民间产发出通俗简单的音乐样式来,一方面来源于物质生活的稳定,另一方面来源于人们对宫廷音乐的学习。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音乐的发展,带动更多人走向音乐的世界。
在这一时期,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开始兴起,那就是“戏曲”。
作为中国古代音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戏曲有着复杂多样的唱腔曲调,因地域差异更是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派别。
这种集合了演绎和唱于一身的艺术形式,受到了从统治阶级到贫困百姓的热爱,更是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和创作者。
各具特色的强调、华丽多变的服装让音乐艺术有着空前的繁荣。
在多重因素的刺激下,封建制时期的音乐成为中国古代音乐最成熟的高峰期。
二、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
纵观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我们可以发现,从一开始的祭祀色彩到后期的礼乐思想,贯穿其中的都是以统治者为核心的音乐创作和演出。
对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时期而言,原始社会的音乐多半是自发的冲动表现,奴隶制时期则是在不断的探索音乐的表达和艺术的可能性,封建社会时期则是其最璀璨绚丽的一页。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几千年来,中国古代音乐呈现出如下三个显著特点:
(一)鲜明的统治阶级特性
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统治阶级始终是处于上游的阶层,不管是在他们的物质储备上来说还是在精神文化的享受上,对于社会下层百姓有着强有力的统治效力。
而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尤其是在净胜层面上对下层人民进行统治,他们不得不借助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来实现他们的统治目的。
《礼乐》中记载: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行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治道也。
统治阶层深刻明白,要通过在音乐中增加统治性意愿来帮助自己实现长久同志的目标,因而,在音乐的创作上有着严格的界定。
除了用于对祖先祭祀的音乐外,统治者对自己的功绩也进行了大肆的宣扬。
加之古代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了音乐艺术的表现上,这样甚至有些苛刻的手段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强化着人们对于等级制度的恪守和对上层建筑的敬畏。
儒家宣扬的礼乐,让音乐成为“礼”的一种手段,通过音乐的形式来强化“礼”在下层阶级思想中的统治,这种着眼于巩固统治阶级统治地位的礼乐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上层建筑的统治的手段。
而在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更是根深蒂固的主要思想,经过进一步的发展之后,统治性的特点愈发的明显和巩固。
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音乐的发展具有了明显的统治阶级特性。
当然,这和国家性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音乐能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崇尚天人感应的和谐思想
从远古时期开始,原始先民希望通过歌舞的方式来与自然达到共通,从而获得丰收与顺利。
站在现在科学的角度去看,这种交感巫术的本质愿望便是达到天人感应从而和谐相处的目的。
通过模仿与崇拜来表达自己的敬畏,通过演绎与歌唱来祈祷风调雨顺,在科学尚未发达到可以解释多种自然现象的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自然始终保持着畏惧,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希望通过音乐来达到与自然和谐的原因。
在音乐的创作上而言,所创作出来的音乐必然要具备一定的音律,怎样让他们错落有致的搭配在一起本身就涉及到和谐这一大理念,而这也是音乐独特的美学特点之所在。
音乐等任何艺术形式都是源于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对丑陋现象的批判或者是自己内心的独白,而通过强弱到底的音节去表现时重在排序上的连贯来表达情感。
从细节上的匠心独具到整体格局上的组合,无疑不是在体现“和谐”这一大理念。
最后,在创作者的创作上去看,将自己体验到的人生情感通过外界事物表达出来本就是需要和谐这一理念,即:了解器乐音色特质、领悟演唱者发声技巧等等,通过自己与呈现者的沟通来呈现出音乐所想要达到的内涵。
(三)丰富细腻的人生情思
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创作者思想的激发,而我们的思想往往来源于自我情感,在情感的碰撞下产生创作欲望,从而最后创作出艺术作品。
尤其是在被严重压榨精神世界的古代社会中,人们压抑的情感只能通过艺术的手段间接的表现出来,而在艺术作品中带来的则是丰富细腻委婉动人的人生情思。
这种人生情思的阐发主要在封建制社会中产生,在这一时期更多的艺术创作者去关注世人心里的变化,试图用音乐的形式将其外显出来,达到一种抒发的目的。
《乐记》说:乐者,通伦理者也。
音乐与人的情感是想通的,而在音乐的创作和演出上也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礼乐教条下更衍生出了对爱情、亲情、友情等赞美、反思的相关音乐曲目,并且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流传。
脱离了封建制度的残酷压迫,多了清新自然的人伦情感,在蜿蜒悠长的旋律声中,得到的是灵的放松和安抚。
三、中国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关系
对于任何能够延续至今的音乐样式来说,在他们身上必然能找到一种延续性,尤其是本国艺术的传承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在我们看到的众多音乐样式中,京剧、昆曲等都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他们的重要意义。
在我们看到的现代音乐中,除了对于封建礼教制度的宣扬意外,其余的音乐特点都被保留了下来。
对于器乐的灵活把握和熟练操作,使得音乐在演唱上有了更多可能性与可实现性,在音乐效果上表现出更逼真更传神。
而在情感的表达上更加细腻和多样化,由其是节奏和乐曲样式的配合上更加贴切。
古谱的五声转变到今日没有伴音程关系,让音乐在演唱上更自由和赋予表现力,充分调动了生理上的发声技巧,让音乐在表现上更富有张力。
而从古代音乐上慢慢衍生出来的发生和演唱技巧,在西方音乐的融合之下有着历久弥新的作用。
而对于古典篇目的重新演绎,更是离不开原有音乐样式,在慢慢的发展和衍生的过程中,中国古代音乐始终是一个范本,在时间的锤炼之下,凝聚了文化与文明精髓的古代音乐必然是今时今日的典范。
而回归民族文化,重新审视古代音乐更是激发出无数创作灵感,在音乐的发展道路上踏着前人走出的坦途才能让音乐这条路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