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腾讯云工匠工坊创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腾讯云工匠工坊创

2023年9月第26卷第18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Sep.,2023Vol.26,No.18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腾讯云工匠工坊创新创业基地”为例曾庆玲1,郑子伟1,王海龙2(1.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福建厦门361000;2.江苏一道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00)[摘 要]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基于现代学徒制理念,与南京第五十五所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了“腾讯云工匠工坊创新创业基地”。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通过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标准和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培训技能标准相融合,技能竞赛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融合,专业核心课程与“1+X”证书相融合,实现了云计算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

基于此,文章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腾讯云工匠工坊创新创业基地”为例,具体论述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情况,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匠工坊;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8.070[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8-0215-030 引 言自我国启动现代学徒制以来,各职业院校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自身特色,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已成为产教融合的有效实现形式。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1]。

随着相关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校企合作模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职业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之路上也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称“我校”)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建“腾讯云工匠工坊创新创业基地”,形成了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都无法避免的一个技术。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需求,因此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核心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的安排和评估机制等方面来介绍一个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1培养目标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2.具有云计算系统架构设计与开发的能力;3.具备云计算虚拟化技术与数据中心管理与运维能力;4.具备云计算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技术;5.具备云计算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整合与应用能力;6.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核心课程设置为了确保学生具备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必须设置一系列的核心课程。

以下为一个可能的核心课程设置:2.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2.2云计算技术基础课程:-云计算原理与架构-云计算虚拟化技术-云计算数据中心管理与运维2.3云计算应用开发课程:-云计算平台与应用开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与分析-云计算与物联网集成2.4云计算安全与隐私保护课程:-云计算安全与隐私保护概论-云计算安全技术与实践三、实践环节的安排为了确保学生具备云计算技术的实践能力,必须设置一系列的实践环节。

以下为一个可能的实践环节的安排:3.1实验课程:-计算机网络实验-数据库实验-云计算平台实验3.2开放实验室:-云计算开放实验室,提供实践环境和设备,供学生进行云计算技术的实践和创新研究。

3.3实习:-学生可选择在企业、政府或科研院所进行云计算相关岗位实习,锻炼实践能力并与实际工作接轨。

四、评估机制为了确保学生在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培养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必须设置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

2017级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人才培养方案

2017级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人才培养方案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610213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可熟练进行云计算的开发与测试、运营与维护、技术支持、云产品销售及客户服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文理兼收)或同等学历者2.修业年限:学制三年(2.5+0.5)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1、知识要求掌握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网络技术知识、网络设备互联知识、网络服务器安装及配置的知识;掌握企业云数据中心的组建、规划、设计、实施、故障诊断与优化等技能;掌握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处理、分布式、安全、存储、虚拟化等实用技能。

2、能力要求(1)社会能力①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知识;②具有较好的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④具有自我控制和管理的能力。

(2)专业能力①具有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能力;②具备服务器管理维护的能力;③具备云计算的测试能力;④具备云计算运行维护的能力;⑤具备云计算开发与应用的能力;⑥具备云计算产品的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能力;⑦具备云计算质量管理的能力。

(3)方法能力①具有运用计算机网络处理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和技术的能力;②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③具有通过网络等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④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和决策能力;⑤具有完成工作任务的规划、分析、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3、素质要求①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有良好的自信心、积极进取的精神。

②具有从事专业工作安全生产、环保、职业道德等意识,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③具有献身制造业、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的精神;④具有不断积极进取、求变创新和超越自我的精神;⑤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湖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前身是“计算机软件专业”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并于1984年首次招生。

1998年按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要求,正式改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兴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本专业拥有专职教师4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0人,讲师16人,师资力量雄厚。

本专业立足于我省经济发展需求,强调产学结合、协同育人,旨在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专业技能、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并与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等相关专业的相互依托,形成了优质教学和科研资源的相互支撑。

专业代码:0809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应用在内的计算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备包括计算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能力、计算机解决方案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并能紧跟学科专业发展最新潮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IT公司和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计算机研究、开发和应用的高素质卓越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通过本科阶段学习,毕业生需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并具备以下毕业要求:1、知识要求(1)能主动了解本专业的应用前景、相关行业最新进展、发展动态及技术标准,同时也要具有人文社科、信息交流、法律与环境、社会与公共安全和心理学等常识或基本知识。

(2)学习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

(3)能够熟练阅读英文的专业科技文献,不仅具备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而且具备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辅助获取计算机行业相关技术的能力,有获取最新科学技术知识和信息的能力2、能力要求(1)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及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分析并解决复杂计算机相关项目问题的能力。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1年一、基本情况(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代码:(二)教育类型、学历层次与招生对象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全日制专科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三)学制与毕业学分学制:基本学制三年,弹性学制二至五年毕业学分:最低毕业学分______________学分(四)就业面向主要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云计算服务提供、云计算平台设计与维护、云计算服务管理、云计算技术实现、云计算底层基础设施等技术领域。

主要工作岗位是云计算系统架构师、云计算服务管理、网络管理与维护、系统管理与维护、云计算技术支持工程师等岗位。

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网络道德、和谐发展”等职业精神、职业规范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掌握扎实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云计算、信息处理与安全等知识,具备虚拟化、数据存储及管理、云安全、云平台搭建与运维管理、大数据及云服务开发等基本能力,从事云计算的系统建设、运行维护、测试评估、安全配置、服务开发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一)知识要求1.基础知识1)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体育与健康等基础知识;2)掌握文献查阅的基本知识;3)掌握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和安全规范。

2.专业知识1)了解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IT基础设施的组成原理,例如服务器硬件知识、网络设备的硬件知识、存储设备的硬件知识,具备计算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具备查阅本专业文献,规范使用本专业设计规程和设计手册的知识和能力;2)对云计算市场环境有一定认识,掌握当前云计算的主流应用技术,如虚拟化技术、容器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等,熟悉高可用集群管理,能应用到数据灾备、冗余备份的实际应用中去;3)熟悉云计算服务模式,掌握IaaS、PaaS、SaaS三种服务模式的区别和分层应用,掌握云计算平台中实例运行流程以及对应的运行维护知识;4)了解信创领域产业安全标准;5)了解中国电子体系架构,熟悉目前国产主流信息应用创新技术。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7年制订)(一)学科简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依托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三个二级学科方向,现有五个优势研究方向:可视化技术与图形学、网络与分布式计算、模式识别与商务智能、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信息安全理论与方法。

本学科依托浙江工商大学的优势学科群、以及本学科的省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注重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解决电子商务、物流和金融相关的实际的信息技术难题,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

结合学院的“工管融合”特点和学科专业优势,重点培养掌握网络计算、可视媒体计算、服务计算、大数据处理、互联网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内坚实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编程能力、分析能力、算法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等独立从事前沿科学知识研究、系统开发及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为浙江省的经济和社会提供合格的电子商务技术与管理、互联网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与实现人才,以及上述领域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1、可视化技术与图形学:开展商务信息与大数据的可视化及其和谐自然人机交互理论与方法研究,包括商务大数据可视分析、移动商务中的图形计算理论与方法、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技术等。

2、网络与分布式计算:研究大规模互联网应用系统平台中的网络与分布式计算科学问题,包括面向新一代互联网的商务计算理论与方法、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理论、社交网络与商务模型的演化计算等。

3、模式识别与商务智能:研究模式识别和商务智能理论与方法,包括基于视频/图像的行为建模与分析、基于机器学习的跨媒体数据理论与方法、以及商务数据挖掘与情感计算等。

信息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信息工程学院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和管理能力,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适应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能在信息技术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等;(2)专业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安全、软件工程、Web技术、人工智能等;(3)实践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实践、程序设计实践、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实践等;(4)选修课程: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等。

2. 实践教学(1)实验室建设:学院将加大投入,建设多功能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以及各类实验设施,满足学生的实验、实训和创新能力培养需求;(2)实习实训:学院将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真实项目中熟悉工作环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3)项目实践:学院将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科研、技术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导师制度学院将建立健全的导师制度,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专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指导学生的创新科研和实践活动。

4. 创新创业学院将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基地和创业基地,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项目和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5. 国际交流学院将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鼓励学生参与国际科研合作、交流学习,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语言交流能力,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

6. 全方位素质教育学院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和就业指导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素质和综合素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品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品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代码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代码:590102二、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二)学历学制:全日制学制三年,学历大专(专科)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网络规划、设计、实施、维护和运营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从事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络维护和网络信息安全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熟练的网络管理职业技能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诚信做人、踏实做事、人格健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培养规格(一)基本素质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

2.文化科技素质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不断更新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和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专业素质具有计算机设备与网络设备的基本维护能力;具备计算机常用网络操作系统的运维能力;具有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综合布线和工程管理能力;具有组建小型局域网的运用能力;具有计算机网络的常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及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

并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

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技能1.专业知识(1)通识性知识本专业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科类知识和各类法律法规知识。

(2)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设备与网络设备安装维护等。

(3)专业核心知识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Linux等)、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综合布线、网络安全、网络规划、系统集成、网络产品营销、信息系统类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及项目监理知识、虚拟化技术、云计算技术、存储技术、计算机网络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应用技术、创新创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1021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可熟练进行云计算的开发与测试、运营与维护、技术支持、云产品销售及客户服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
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文理兼收)或同等学历者
2.修业年限:学制三年(2.5+0.5)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知识要求
掌握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网络技术知识、网络设备互联知识、网络服务器安装及配置的知识;
掌握企业云数据中心的组建、规划、设计、实施、故障诊断与优化等技能;
掌握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处理、分布式、安全、存储、虚拟化等实用技能。

2、能力要求
(1)社会能力
①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知识;
②具有较好的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
③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④具有自我控制和管理的能力。

(2)专业能力
①具有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能力;
②具备服务器管理维护的能力;
③具备云计算的测试能力;
④具备云计算运行维护的能力;
⑤具备云计算开发与应用的能力;
⑥具备云计算产品的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能力;
⑦具备云计算质量管理的能力。

(3)方法能力
①具有运用计算机网络处理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和技术的能力;
②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③具有通过网络等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④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和决策能力;
⑤具有完成工作任务的规划、分析、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3、素质要求
①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有良好的自信心、积极进取的精神。

②具有从事专业工作安全生产、环保、职业道德等意识,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③具有献身制造业、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④具有不断积极进取、求变创新和超越自我的精神;
⑤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就业面向与职业证书
1、就业面向:
根据云计算机产业对的人才需求,确定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毕业生主要职业面向是服务区域经济中的IT行业及各企事业单位,毕业生主要就业的岗位是网络工程师、测试工程师、云计算部署工程师、云计算系统运维工程师、云系统安全工程师、技术支持、云产品销售及客户经理等岗位。

本专业服务的职业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务见下表。

表一、职业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务
2.职业证书:
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生学生毕业前必须至少取得以下表中一种职业资格,鼓励学生取
得其它职业资格。

专业核心岗位相关的资格证书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2 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五、毕业标准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30学分,总学时为2392学时。

职业基础知识模块30学分,职业技术知识模块36学分,职业技术应用模块40学分,职业素质拓展课24学分。

六、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课程体系设计
1、岗位→能力→课程
通过对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典型职业岗位工作的主要职责、具体任务、工作流程、工作对象、工作方法、使用工具、劳动组织方式、与其它任务的关系、所需的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分析,明确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能力的组合或分解;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基于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开发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主要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本专业部分核心课程简介如表4所示。

表4 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部分核心课程简介
3、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以实践为重点,实现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应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实践教
学体系如表4所示。

表3 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方向)实践教学体系
序号
实践教学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培养能力
1
网络部署项目实训 8 主要培养组建网络所需技能,项目需求分析能力,
网络设计能力,网络实施能力,网路测试能力,网络故障排错能力
2
云计算存储和管理 8 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网络存储技术基础知识,具备
调试技能,提高网络存储各部件的集成配置、备份与容灾、安全防护及数据统计分析等的技术能力。

3
云系统安全实训 8 培养学生能力如下熟练使用各种安全设备和软件,
熟悉常见攻击和防御办法,熟悉web 安全和渗透技术,能自行进行web 渗透测试,恶意代码监测和分析
4
云计算应用综合实训 8 培养学生云计算的综合能力,包括虚拟化架构,网
路设备配置管理,网络布线,云计算服务器配置,网络管理等。

(二)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1.专业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周数)
理论教学
集中实践教学
期末

习 期 末 考 试 入学教育与军
训 社 会 实 践 合 计
集中 实训
顶岗 实习 毕业论文 (设计) 一 13 1 1 2
17 二 18 1 1 2(暑假)
20 三 18 1 1 20 四 18 1 1 20 五 13 1 14 六 18 18 总计 80
18
4
5
2
109
节数学期
3.课程设置和教学进程表
七、专业基本条件
专业教学团队
根据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认真落实现有教师的培养计划,积极、慎重地引进新办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形成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的稳定的新办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队伍和实验实训技术人员队伍,形成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课程教学梯队。

培养或者引进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符合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同时建议引进部分具有大型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组合进师资队伍中来,从而培养更具用人单位欢迎的实用性技能人才。

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教改实践和研究,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就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专题研讨,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做到既出人才又出成果,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鼓励教师在确保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与专业相关的各类岗位资格证书的考试、获得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以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切实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扩大专业影响,提高专业声誉。

教学设施(实训实习条件)及教学资源
具有与本专业招生人数配套的校内实训室,可满足实验、实践、实训等教学需求。

通过和企业合作,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自己工作有一个感性认识,使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形成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而且也使自身能力素质得以提高,比如职业道德的建立,协作精神的培养、意志力的锻炼,工作环境的了解,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

只有建设好实习基地,才能充分显示出专业发展的特色。

应建设成比较完备实习基地,并有紧密合作企业。

课程教材
以“加强基础、精选内容、有所创新、利于教学”为原则,从思想性、科学
性、先进性、适用性等方面选择本专业的教材,不断提高教材的更新率和选优率。

积极组织力量,制作各类声像教学资料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编写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吸收最新科研成果的完整教材体系。

八、必要的说明
教材选用方面尽量采用高职高专的最新版教材。

推荐使用案例开发式教学方法。

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对于每门专业课程应有相应的信息化资源相配套。

建立共享资源平台,以《云计算》、《网络技术》等模块为核心,建立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其中包括教案、课件、教学视频、多媒体素材库、习题库、试题库、案例库、答疑讨论、在线测试、网络自主学习课程等,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提供优质的共享资源平台。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