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宋代服饰的审美特点及影响
宋朝的服饰风尚

宋朝的服饰风尚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艺术兴盛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对服饰风尚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
宋朝的服饰风尚以优雅、精致、充满细节的特点而闻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氛围。
一、服饰整体概述宋朝的服装以男装为主,注重轻便、舒适和典雅。
男性常穿长袍、披风以及佩戴著名的圆顶帽。
女性则多穿裙装,裙子多以深灰色或黑色为主,同时搭配各种花色和图案的褂子。
这种颜色的搭配和细腻的刺绣工艺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于服饰美感的追求。
二、宋朝男装宋朝男性的服饰以袍、衫、裤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袍。
宋代的袍以丝织品为主要制作材料,其款式和颜色的选择受到了社会地位和季节因素的影响。
士人常穿青色或绿色的长袍,以彰显其儒家学者的身份。
官员则穿紫色或蓝色的袍子,官品高低也通过袍子上端的装饰和颜色来体现。
宋朝男性的头饰也非常独特,圆顶帽是当时最常见的一种。
这种帽子形状像一个圆锥,由细绳固定在头上,既简单又实用。
此外,男性还常佩戴各种贵重的饰物,如带、佩剑和玉佩等,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财富。
三、宋朝女装宋朝女性的服饰注重体现女性的柔美和妩媚,裙装是当时最常见的服饰款式。
宋代女子穿着的裙子一般由两层构成,外层通常选用亮丽并饰有花纹的绸缎,内层为深灰色或黑色。
宋代女性的褂子也非常重要,它是搭配裙子的上衣,常通过各种刺绣、织花等工艺来装饰。
褂子的颜色和图案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取材于自然界的花卉、动植物等,有的表达对诗词和文学作品的赞赏和借鉴。
宋朝女性的发饰也非常讲究,她们常佩带发髻、发钗和发鲜花等来装饰发型。
发髻一般为镶嵌宝石的金属发饰,完美地勾勒出女性的优雅和高贵。
四、宋朝的书礼服饰在宋朝,书礼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礼仪活动,参与者要穿戴特定的服饰。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服饰是文士所穿的带勒,它是由衫、袍和绶带构成的一种套装。
这种服饰以深色为主,少有花饰。
透过服饰的整体设计和颜色搭配,显示出宋代文士的身份和学识。
总体来看,宋朝的服饰风尚以简约、典雅为主,注重细节和质感的表达。
宋代服饰的样式及审美特点

宋代服饰的样式及审美特点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文化、艺术、服饰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宋代服饰的样式及审美特点也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从宋代服饰的样式、材质、色彩、花饰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宋代服饰的审美特点。
一、宋代服饰的样式宋代服饰的样式主要分为男装和女装两种。
男装主要有袍、袄、衫、褶子裤、裤子、靴子等。
其中,袍和袄是宋代男性最常穿的两种上衣,袍是长袍,袄则是短袍,通常搭配褶子裤或裤子。
衫则是一种中式衬衫,可以单穿或搭配袍、袄等上衣。
靴子则是宋代男性最常穿的鞋子,多为高腰,有时会搭配长筒袜。
女装则主要有衫、裙、袄、褙子、绣鞋等。
其中,衫是女性最常穿的衣服,分为单衫和对襟衫两种。
裙则是女性的下装,有长裙、短裙等多种款式。
袄则是女性的上衣,通常搭配对襟衫和裙子。
褙子则是宋代女性的特有服饰,类似于披肩,可以搭配裙子或单衫。
绣鞋则是宋代女性最常穿的鞋子,多为绣花鞋或织花鞋,花色繁多,颜色鲜艳。
二、宋代服饰的材质宋代服饰的材质主要有棉、麻、丝、绸等。
其中,棉和麻是宋代人最常使用的材料,因为它们比较耐用,价格也比较便宜。
丝和绸则是宋代服饰中的高级材料,多用于宫廷和富贵人家的服装上。
丝和绸的颜色鲜艳,质地柔软,非常适合用于制作女性服饰。
三、宋代服饰的色彩宋代服饰的色彩以淡雅、清新为主,以白色、灰色、浅黄色、淡绿色、淡蓝色等浅色调为主,这与宋代文化的精致、文雅有关。
同时,宋代服饰中也有一些鲜艳的颜色,如红色、紫色、绿色等,这些颜色多用于宫廷和富贵人家的服饰上。
四、宋代服饰的花饰宋代服饰的花饰主要有刺绣、织花、绣花等。
其中,刺绣是宋代服饰中最常用的花饰,可以用于男性和女性的服饰上,通常以花卉、动物、山水等为主题。
织花和绣花则主要用于女性服饰上,可以增加服饰的美观度和艺术性。
总之,宋代服饰的样式、材质、色彩、花饰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审美特点,反映了宋代文化的精致和文雅。
虽然现在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但是宋代服饰的美感和艺术价值依然被人们所珍视,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宋朝的服饰风格与时尚趋势

宋朝的服饰风格与时尚趋势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服饰风格以及时尚趋势备受关注。
宋朝的服饰以华丽、细腻、优雅而著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特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宋朝的服饰风格与时尚趋势。
一、材质及款式宋朝的服饰注重细节,讲究质地与款式的选择。
在材质方面,丝绸是宋朝服饰的主要面料。
丝绸柔软光泽,适合表现华丽、婉约的风格,因此在宋朝非常流行。
此外,宋朝还广泛使用了宫廷中养蚕丝织造的细腻棉布,用于制作夏季服饰。
款式方面,宋朝服饰形式多样,包括袍、衫、裙、袖子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朝女性的饰腰,可以穿插珠宝、丝带或者丝绸刺绣,增加了服饰的华丽程度。
二、颜色与图案宋朝的服饰以深浅含蓝的颜色为主,这种颜色被认为是典雅、高尚的象征。
此外,宋朝服饰的图案也颇具特色。
经典的图案包括梅、兰、菊、竹等,这些花卉图案展现了宋朝文人的情怀与品味。
而纹饰则常以云、水、山、亭等自然景观为主题,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三、宫廷服饰宋朝的宫廷服饰尤为讲究,展现了王朝的威严与尊贵。
皇帝的服饰以黄色为基调,象征着帝国的统一与尊崇。
宋朝的后妃服饰则以红、紫等鲜艳色彩为主,以展现其身份的特殊性。
宫廷服饰揉合了华丽与庄重的特点,通过色彩与款式的巧妙搭配,彰显了帝国的繁荣和威严。
四、民间服饰除了宫廷服饰,宋朝的民间服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时尚趋势。
在宋朝的农村地区,人们普遍穿着简朴的衣袍,以便耕作劳动。
而城市地区的市民则更加注重时尚与典雅,他们追求精致的服饰和流行的款式。
宋朝时期出现了“衫裤装”,即上衣与下裤相结合的服装,成为城市男性的流行服饰。
五、时尚影响宋朝的服饰风格与时尚趋势不仅在中国国内有影响,还对周边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日本在这个时期开始效仿宋朝的服饰风格,把它带入了自己的服饰文化中。
由此可见,宋朝的服饰风格凭借其独特的魅力与美感,成为了当时东亚地区的时尚潮流。
总结起来,宋朝的服饰风格以华丽、细腻、优雅为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与时尚趋势。
宋代女性服饰及其文化蕴涵

四、总结
通过对宋代女性服饰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其背后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它 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社会地位和家庭角色,更展示了古代中国高超 的服饰制作工艺。这些精美的服饰,不仅为当时的女性增添了独特的风韵,也为 我们今天了解和研究宋代社会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视觉资料。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宋代女性服饰文化正面临着逐渐被淡 忘的风险。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宋代女性服饰的文化价值;其次,举 办相关的服饰展览和文化活动,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最后,鼓励学术 界对宋代女性服饰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更多背后的故事和历史信息。
(2)民间服饰:相对于宫廷服饰的华丽,宋代民间女性的服饰则显得简朴 大方。她们的服饰主要以棉、麻为主,颜色也较为朴素,如蓝、灰、白等。但即 便是简单的布料和颜色,通过精心裁剪和搭配,也能展现出独特的美感。例如, “犊头裙”就是当时民间妇女非常喜欢的一种服饰,这种裙子以简洁的线条和明 快的色彩,展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朴实和热情。
3.家庭角色
在宋代,不同年龄段和家庭角色的女性都有相应的服饰来彰显其身份。比如, 少女时期的女性穿着多表现出清新、活泼的风格;婚后的女性则更注重衣物的质 感和颜色搭配,以突显其成熟、端庄的气质;而老年女性则更偏爱暗色调的衣物, 以示其稳重、内敛的性格。
三、宋代女性服饰的制作工艺和 实例
1.制作工艺
二、宋代女性Biblioteka 饰的文化内涵1.审美观念在宋代,人们普遍追求纤细、柔美的女性形象。因此,女性的服饰也以展示 这种审美倾向为主。衣物的裁剪和搭配都强调突出身材的线条,尤其是对腰部的 设计,更是注重细节,以展现出女性的柔美和纤细。
2.社会地位
宋朝服饰特点范文

宋朝服饰特点范文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时期从960年至1279年,历时319年。
在这个时期,宋朝的服饰表现出了一些独特的特点,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宋朝服饰整体上显得比较简朴,与之前的唐朝和五代十国相比,更侧重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而不是奢华和浪费。
这种简朴体现在服饰的颜色、款式、面料等方面。
宋朝的服饰以素色为主,尤其是以黑、白、灰、蓝、绿等淡雅的颜色为主,很少出现鲜艳的色彩。
这种颜色选择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气,雅静、内敛,追求温良恭俭让的生活方式。
其次,宋朝的服饰款式十分多样化。
宋朝时期,男装主要有长直衫、袍、裳、衣带等。
直衫是宋朝男子最常穿的上衣,它的特点是袖子直接和上衣连在一起,没有腰带。
袍是一种类似长袍的服饰,但与直衫不同的是,它的袖子是独立的,需要通过衣带束腰。
裳是紧身上衣,下摆至膝盖,穿在裤子或长袍之上。
衣带则是以长条形式束在腰间,用来装饰和固定衣服。
女装方面,宋朝的女性衣着十分多样化,常见的有褙子、襦子、翠衣、袄子等。
褙子是宋代女子常穿的上衣,它的特点是两片纹补在两边,作为开襟,可以方便穿脱。
襦子是宋代女性最基本的上衣,它的特点是有肩章和脚杈,穿上襦子之后可以再穿上褙子。
翠衣是宋代宫廷女子的礼服,它是一种宽袖粗裙的罩衫。
袄子则是一种状似褙子的上装,但相对于褙子来说,它更注重装饰性,通常有各种刺绣和盘龙等图案。
另外,宋朝的服饰面料也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
在宋代,丝绸成为了主要的面料材料,有些服饰甚至制作成全丝绸的面料,如上等锦绵、金缎等。
此外,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民间流行旧物再利用,对面料的要求不再追求高贵质地,而是追求适合和合宜。
于是,棉布也开始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寒冷的北方地区。
还有一点需要提到的是,宋朝的服饰还注重配饰的搭配。
男子常戴冠帽,如方巾、斗笠等。
女子则注重头饰的装饰,如钗、簪、花翎等。
此外,宋代还有一种腰带叫“垂腰”,它是用素带绞成的长腰带,特别适合配合宋代的服装。
宋朝的服饰风格

宋朝的服饰风格宋朝(960年至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服饰风格也经历了一定的变化与发展。
宋朝的服饰风格注重颜色的淡雅和服饰的细节处理,同时也受到了社会等级制度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宋朝的服饰风格。
一、颜色的淡雅宋朝的服饰风格以颜色的淡雅为主要特点。
相比于唐朝的鲜艳色彩,宋朝更偏向于淡雅的色调,注重色彩的柔和与协调。
常见的颜色有素雅的浅灰、浅蓝、淡紫等,也有些浓郁的色彩如深红、深紫等。
这种淡雅的颜色使人感到清新和舒适。
二、服饰的细节处理宋朝的服饰风格注重细节的处理,追求精致与雅致。
在服装的剪裁上,强调柔和的曲线和流畅的线条,避免过多的复杂装饰。
于细腻而精致的刺绣、绣花等工艺,常见的有云纹、花卉等图案,使服装更加富有艺术感。
三、社会等级制度的影响宋朝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时期,社会的等级制度对服饰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官员、士人等上层阶级讲究文雅,其服装常采用丝绸等高档面料制成,衣袍的样式更加繁复,常有仪仗、朝珠等配饰。
而普通百姓则穿着朴素,衣着简单实用。
四、男女装饰的区别宋朝男女服饰在样式和款式上有所区别。
男子的衣袍宽松,通常是交领或立领的袍服,下身则穿着宽松的裤子。
而女子的衣着则更加注重曲线的展示,通常是修身的上衣搭配飘逸的裙子。
女子的服饰更加注重细节处理,常有褶皱、刺绣等装饰。
五、头饰和配饰在宋朝的服饰中,头饰和配饰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男子常戴花冠、礼帽等,女子则常戴发饰、盘发等。
常见的配饰有坠子、项链等,以及带有装饰性的腰带、披肩等。
综上所述,宋朝的服饰风格注重颜色的淡雅和服饰的细节处理。
它是一个以柔和的色彩和精致的绣花为特点的时期。
同时,社会等级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服饰风格。
男女装饰的区别、头饰和配饰的运用也突显了宋朝服饰的独特之处。
这种特殊的服饰风格给人一种舒适、外观美观的感受,展现了宋朝时期的独特魅力。
宋代的宫廷服饰与时尚

宋代的宫廷服饰与时尚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服饰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宋代的宫廷中,服饰是贵族地位和身份的象征,而时尚也是宫廷文化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宋代宫廷服饰与时尚的特点和影响。
一、宋代宫廷服饰的特点宋代宫廷服饰以华丽、细腻的特点而闻名,注重服饰的材质、颜色和绣饰等方面的精细处理。
以下是宋代宫廷服饰的几个特点:1. 多样的服饰款式:宋代的宫廷服饰种类繁多,包括礼服、常服、御服等。
其中,礼服是用于重要仪式和宴会的正式服饰,常服是宫廷生活中常穿的服装,御服则是供皇帝穿着的服饰。
2. 精美的材质:宋代的宫廷服饰采用了丰富的材质,如绸缎、绢帛、锦缎等。
这些材质质地细腻,手感柔软,能够更好地展示服饰的华丽程度。
3. 独特的颜色搭配:宋代宫廷服饰以柔和、典雅的颜色为主,以浅雅色和宫廷专用的黄色、红色等为代表。
颜色的选择与身份、场合以及季节有关,体现了宋代宫廷生活的独特氛围。
4. 精湛的绣饰技艺:宋代以其精湛的绣饰技艺而闻名于世。
宫廷服饰中常常使用金线、银线进行刺绣,以花鸟、山水等自然景物为主题,绣工细致入微,充满了艺术感。
二、宋代宫廷时尚的影响宋代的宫廷时尚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了贵族阶层,也对庶民百姓的服饰习俗有一定的影响。
1. 服饰潮流的引领:宋代宫廷内的时尚风格对于整个社会的服饰潮流起到了引领作用。
贵族们追求宫廷的华丽与精致,庶民则模仿其服饰款式和颜色,以显示社会地位和追求美感。
2. 绣饰艺术的传承:宋代宫廷的绣饰艺术水平非常高,而这种艺术的传承也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服饰制作和绣饰艺术。
宋代以后的时代中,绣饰成为了服饰文化的一部分,丰富了服饰的艺术性。
3. 关于颜色的意义:宋代宫廷服饰对颜色的使用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例如,黄色的服饰被皇帝所独有,代表了尊贵和权力的象征;红色则常用于喜庆场合,代表吉祥和喜悦的象征。
这些色彩的象征性对于后来的服饰风格有所影响。
宋代服饰的样式及审美特点

宋代服饰的样式及审美特点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文明的时代,不仅文学、艺术、科技有所创新,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也有了新的变化,其中服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宋代的服饰在设计、用料、色彩、纹饰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审美特点,成为当时人们流行的象征,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文化风貌、总体审美趋向。
下面就详细来介绍一下宋代服饰的样式及审美特点。
首先,宋代的服饰样式较之前代明显的有所改变,特别是在女装上更为显著。
宋代女子穿着的主要服饰有襦裙、飘带、裙褶、裙裾、襦裙等。
其中襦裙是宋代女装的标志性服饰,它不仅是上衣也是长裙,高挽领,紧贴身体。
而让宋代女装更为显著的是飘带,这是宋代女子标志性的配饰,一般被固定在头上,其四角拖在肩上,寓意着优雅、神秘的气质。
此外,宋代的襦裙,长的有不少于三尺,有不同的裙摆花纹,如云翘、锦锤、翠叶、羽翼等,显得雍容华贵,富有浓厚的艺术感,因此常常成为绘画中的主要元素。
宋代男装的形式相对单一,主要的服饰有褡裢、袍、衫、马褂、靴等。
尤以褡裢或缎裤、袄子、长衫为主,它们的整体设计非常注重舒适度。
同时,在色彩、印花方面,宋代服饰的审美特点也比较突出。
宋代服饰往往采用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如红、绿、黄、蓝等深浅不同的颜色组合,使得整件衣裳更具强烈的立体感。
在纹饰方面,宋代服饰常常采用云纹、鸟、花、草、比喻物象等图案进行装饰,使得整体造型更为雅致。
此外,宋代服饰的材料也常常独具匠心,注重质感和细节,细节上精雕细刻、细致入微。
宋代服饰常用的面料如丝绸、棉布、亚麻等,其中丝绸是最常用的面料,纹路细密,触感柔滑。
宋代还发明了很多技术,比如熟、染、织、刺绣、嵌、编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服装添加了华丽的色彩,这些布料被手工制成,足见当时人们的匠人精神和审美趣味。
综上所述,宋代的服饰样式只是其独特审美特点的一个方面,因其精致、考究而著称于世。
宋代服饰的审美特点以简约、雅致、丰富为主,朴素而不失华丽、文雅而不失实用,这反映出当时文化艺术的高度发达和社会整体的审美趋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宋代服饰的审美特点及影响王 彬,冯泽民(武汉科技学院服装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 要:服饰文化,一直以来作为一个民族完整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传统服饰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特征和文化特征。
以宋代服饰形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影响宋代审美体系相关因素的分析,着重论述了宋代服饰的审美特点以及存在的价值,进而论述继承与发展传统服饰文化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宋代服饰;审美;传统服饰;文化体系;民族中图分类号:TS94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56(2009)05-0087-02收稿日期:2009207228;修回日期:2009208215作者简介:王 彬(19802),女,吉林通化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服饰文化与服装技术。
《左传注疏》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由此可见服饰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传统服饰,作为不同历史时期华夏人民自我认同的一种文化象征,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以及文化内涵。
宋代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时期”,与西方文艺复兴相较虽然它的历史地位还有待商榷,但是这一时期的艺术文化和审美趣尚确实对后期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 宋代服装的审美特点在中国历史上,宋代时期的艺术和文化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封建社会承前启后的历史转折阶段。
当时的政治和经济背景所形成的哲学理论和文学思想都趋于理性化,这种理性化思潮左右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标准。
与前朝唐代时期追求开阔恢宏、绚丽华美的艺术风格形成强烈的对比,宋代的文化具有朴实自然,清新内敛,更加趋于平民化的艺术特点,这种理性之美反映在服装文化上。
111 服饰风格上体现出宋儒气象宋代,上至贵族、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服饰都以儒雅为尚。
男子的日常服饰十分质朴,文人喜好穿着宽博的衣衫,佩戴头巾,以示高雅,这种文人书卷气的穿着方式在宋代非常流行。
如当时的著名文人苏东坡的穿着打扮成为儒雅风格的典范,引起广泛效仿。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宋代服饰审美文化对文人雅士的崇尚以及对儒雅风度的追求。
同样,宋代时期的女装也突出强调含蓄温婉,明理雅致女性气质。
所以表现出与唐代女子服饰截然相反的风格特征,服装由飒爽洒脱,突出女性特征转为更多的遮蔽身体,趋于拘谨和内敛。
112 服装造型上坚持便身利事原则宋代服饰另一突出特点是:在保持服饰的儒雅风格的同时服用便利,不失礼仪。
以宋代时期在男女装中都普遍流行的背子为例,一方面,由于其造型风格符合了当时的礼仪规范,显现含蓄雅致的美感;另一方面,是因为其腋下开衩,前后襟不缝合等细节便于活动和劳作,同时适应当时的地域和气候,具有审美与实用的双重功能。
在上层士大夫当中“便身利事”的穿衣原则也备受推崇,《朱子全书》曾记录有朱熹对服饰的见解:“上衣下裳,大带方履,比之凉衫,自不为简。
其所便者,但取束带足以为礼,解带可以燕居,免有羁绊缠绕之患,脱着疼痛之苦而已”[1]。
113 服装用色上力求质朴洁净宋代的理性美还直接反映在服饰色彩上,一反前朝唐代浓艳绚丽之色,具有质朴恬淡之风[2]。
除了官方服饰,统治阶级颁布严格律令大抵沿袭汉唐用色之制,一般的士庶阶层穿着的服装色彩皆素净,朴实无华。
宋朝初期,平民一般只穿白色粗麻布衣,经过特许才能够使用黑色,而在士大夫文人当中,追求服装平淡简朴的审美情趣更是蔚然成风。
譬如,其在闲居时穿着的野服与道服,色彩上以清白黄色为主,此种色彩配置也极有考究,一是清白二色,最能体现文人贤士的儒雅气质。
而使用黄色,则参照《周礼》中:“上士元裳,中士黄裳,下士杂裳”[3],也符合当时的礼仪。
2 宋代服饰理性审美产生的相关因素在人类历史上,某一特定的时段都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审美理念和标准。
毋庸置疑,宋代的整个服饰文化系统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但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来讲,宋代服饰审美特点是宋代的经济和政治,以及伴随出现的文学思想和哲学等很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11 重文抑武、讲求实效的宋学精神北宋的建立结束了唐末以来近2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迎来了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明的阶段。
政治上封建统治者为巩固皇权,推行“以文制武”的政策,极大程度上提高文臣的身份地位,促成在宋代崇尚文人雅士的社会风气。
享有声望的一批文人如苏轼、欧阳修、范仲淹等成为一代人的楷模,文人的言行举止和穿戴成为大家效仿的重点,所以由文人发起的着装行为往往成为一种时尚,得以流行。
同时,“重实际、讲实用、务实效”的宋学精神在宋代开一代风气,它不再以儒经为教条,而结合现实的改革,其经世致用的・78・ 2009年第5期 纺织科技进展理想不再是诉诸空言,而是强调对民生的实际改善,受到朝廷的重视。
不论改革的结果成功与否,宋学在思想领域引发的革新,带动人们的审美思想朝着务实简朴的方向发展。
212 宗教和艺术文化、政治等领域的融合宋代,儒学得以复兴,并与道教、佛教汇融,极大地影响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价值观念与处世心态。
文人们在积极参与政治,寻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理的同时,又能以道家柔顺因循、潜隐退守的态度和佛家超脱自我的思想去对待仕途和生活中的得失荣辱[4],所以儒学也影响到当时的审美心理。
这种美学趣尚影响在服饰上,便是宋代士大夫追求平淡简朴、自然闲适的服饰审美格调的又一因素。
从学术思想看,宋代曾经以行政干预的手段来反对文学上过于浮华夸张的文风,提倡文章应通达顺畅,平淡而隽永。
特别是当时的文学家梅尧臣提出“做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的观点,对苏轼,陆游等著名文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种文学思潮下的审美观也日渐朝着平实质朴的方向发展,而又因宋代时期佛教的普及,禅宗思想渗透到文学和书画领域,使得当时的文人墨客一心追求淡泊高远,宁静超然的审美境界,绘画表现以水墨淡彩为主。
这些因素催化了宋代理性审美心理的产生,造就了宋代服饰清雅,朴实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所形成的审美情趣和与这种情趣相协调的服饰审美特点。
213 理学建构中得以恢复的传统礼纲唐末、五代由于社会剧烈动荡,导致世风日下,伦常大坏的现实。
为了改变这种社会及政治状况,统治阶级及其思想家们感到恢复儒学地位的必要性,所以宋代统一后政府推行重文轻武之政策,意图重振礼纲。
一批被后世称为“道学家”或“理学家”的儒家学者也应运而生,并逐渐产生了新的儒学流派———程朱理学,它集合儒释道三教精髓之大成,最终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官方哲学。
这种哲学思想从伦理纲常和道德思想上去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主张“言理而不言情”,“存天理,灭人欲”[5]。
服饰装扮作为当时社会生活的侧面反映,也直接受到影响。
士庶服装集中体现了自然朴实的特点,就连当时的宫廷服装也不例外,宋太宗,宋贞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徽宗,宋高宗等均颁布过诏令,要求:宫廷服饰不应崇尚奢华。
伴随“程朱理学”逐渐形成的服饰审美观念,成为评价一个人道德礼仪上的标准。
3 宋代服饰对后世服饰发展的影响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理治”的时代,虽然宋代的服饰总体上不及唐代的丰美华丽,但是它可谓是中国封建服饰文化由追求“错彩镂金”转向以“初发芙蓉”为美的分水岭。
从整个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程朱理学存在着浓厚的道德主义倾向,特别是在成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以后,以程朱理学为核心思想的服饰审美文化观和服饰美学思想观,对那些依赖服饰制度和服饰审美准则来维持封建统治和伦理纲常的后世封建统治阶级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从宋代到封建统治结束的整个过程里,女性社会地位的转变与服饰风格间的密切关系。
宋代之后建立的元朝,也曾致力于吸收汉族社会先进的文明成果,在保持其服饰本族特点的同时,也规定服色等级,严格了衣冠服饰制度。
在唐、宋官服式样的基础上确定了和它们大致相似的冕服、朝服和公服,并逐渐在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服饰体制。
就整体审美风格而言,从宋代以后历经几次改朝换代的封建王朝,继承了宋代以来的美学追求,不断发展和完善端庄、简约、健实等审美特点,这些不但体现在服饰上,还在反映在陶瓷和家具等其他的艺术领域,这种理性审美思潮,也借助不同艺术领域的交融,最终达到“触类旁通”的效用。
4 结语传统服装的变化和发展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今天它已不是单纯的中国服饰而是作为一种代表中国文化的视觉符号,向世人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和民族精神。
在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高度发达,世界文化朝着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探究宋代时期的服饰审美特点是希望透过对这个历史阶段服饰的了解而逐渐展开,以期寻找出中国古代整个服饰审美体系的变化和共性。
参考文献:[1] 蔡子谔.中国服饰美学史[M ].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2] 徐 力.论程朱理学对宋代服饰的影响[J ].美术大观,2008.[3] 竺小恩.社会、审美与传统的文化整合———论宋代服饰文化儒雅化的缘由[J ].大连大学学报,2007.[4] 谭静静.宋代士大夫服饰研究[D ].山东大学,2008.[5] 冯泽民,齐志家.服装发展史教程[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On the Aestheti c Character isti cs and I m pact of Costu m es i n Song D yna styWANG B in,FENG Ze 2m in(Apparel College,W 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 uhan 430073,China ) Abstract:Costumes culture has al w ays been an i m 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the cultural integrity syste m of a nati on .China has a p r ofound cultural backgr oundof ancient civilizati on,its costumes has undergone thousands of years,als o t o a large extents,the costumes reflected nati on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identity .Took the shapes of Song Dynasty costumes as study object,thr ough analyzing the related fact ors of the Song Dynasty aesthetic syste m,it focused on discussing the aes 2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ng Dynasty costumes and the value of existence,then argued the i m portance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 opment in the traditi onal culture of costumes f or contemporary s ociety .Key words:cultural syste m;nati on;the Song Dynasty costumes;aesthetic;costumes culture・88・纺织科技进展 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