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微生物值计算方法
微生物生长曲线测定

实验七 测定细菌生长曲线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测定细菌繁殖的代时;2. 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接种方法;3. 反复练习无菌操作技术;4. 了解不同细菌,不同接种方法在同一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的不同;5. 掌握利用细菌悬液混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的方法二、 实验原理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以细菌的活菌数的对数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可绘成一条曲线,成为生长曲线(如图一)。
图一 微生物生长曲线示意图单细胞微生物的发酵具有四个阶段,即Ⅰ调整期(延滞期)、Ⅱ对数期(生长旺盛期)、Ⅲ平衡期(稳定期)、Ⅳ死亡期(衰亡期)。
生长曲线可表示细菌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的动态。
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长曲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也不一样。
因此,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于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很多,有血球计数板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称重法和比浊法等。
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
将所测得的光密度值(OD600)与其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注意,由于光密度表示的是培养液中的总菌数,包括活菌与死菌,因此所测定的生长曲线的衰亡期不明显。
从生长曲线我们可以算出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即代时,以G 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2lg /)lg (lg 1212W W t t G --=式中t1和t2为所取对数期两点的时间;W1和W2分别为相应时间测得的细胞含量(g/L )或OD 。
三、 实验仪器、材料和用具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菌液及平板;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3.实验仪器:取液器(5000ul, 1000ul 各一支);培养箱, 摇床,722s分光光度计;4.实验用具:无菌1000ul吸头80个;无菌5000ul吸头2个;比色皿9个+共用参比杯一个.四、实验步骤1.准备菌种:将细菌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三角瓶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18h,另外准备单菌落平板各1块2.分为三个小组:第(1)小组取1.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7 ℃200rpm取3.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200rpm取5.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200rpm第(2)小组取一个大肠杆菌菌落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200rpm取1.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110rpm取1.0ml大肠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30 ℃200rpm第(3)小组取1.0ml枯草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200rpm取1.0ml枯草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30 ℃200rpm取1.0ml枯草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110rpm每培养一小时取样一次(2.5h,3.5h加测1次). 对照组测量起始pH,所有瓶子测量发酵9h结束测pH.3.测量:选用600nm波长,以蒸馏水作为参比,开始培养前测定每组培养液的OD值作为起始点。
BOD检测方法

BOD检测方法BOD测定方法非常多,但检测BOD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标准稀释法:将水样稀释至一定浓度后,在20°C恒温下培养5d,测出培养前后水中溶解氧量,便可计算出BOD值(即BOD5)。
2、测压法:在密闭的培养瓶中,水样中溶解氧被微生物消耗,微生物因呼吸作用产生与耗氧量相当的C02,当C02被吸收剂吸收后使密闭系统的压力降低,根据气体分子运动理论、气液相平衡理论,求出氧分压的下降与BOD之间的关系式,再根据压力计测得的压降可得出水样的BoD值。
3、微生物电极法:以一定的流量使水样及空气进入流通测量池中与微生物传感器接触,水样中溶解性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受菌膜中微生物的作用,使扩散到氧电极表面上氧的质量减少,当水样中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向菌膜的扩散速度达到恒定时,扩散到氧电极表面上的氧的质量也达到恒定并产生一恒定电流,由于该电流与水样中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的差值与氧的减少量存在定量关系,据此可换算出水样的生化需氧量。
4、活性污泥曝气降解法:控制温度为30°C~35°C,利用活性污泥强制曝气降解样品2h,经重铝酸钾消解生物降解前后的样品,测定生物降解前后的化学需氧量,其差值即为BOD。
北京优谱通用科技有限公司(http:〃)是一家专门生产检测仪器的生产厂家。
目前测压法、微生物电极法应用比较广泛。
测压法比起标准稀释法具有如下优点:1、操作简便,样品不必稀释;2、由差压计的读数直接读出BOD值,不需经过化学滴定;3、在测试过程中可以随时了解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过程,可以绘出BoD变化规律曲线;4、在测定过程中若发现超出量程范围,可以记下读数结果,放空回零再继续试验,两次结果可累加,不会导致实验失败;5、测试不受外界气压变化影响,测定准确可靠;微生物电极法具有如下优点:1、测量时间短,10分钟完成一个样品测定;2、测试受水体污染影响小;3、水体不需要接种好氧微生物;4、适合低浓度水体检测。
msbb法计数菌落数指标

msbb法计数菌落数指标如何使用msbb法计数菌落数指标。
第一步:了解msbb法的背景和原理msbb法(Most Probable Number)是一种常用于菌落计数的方法,它基于概率统计原理,通过对多个试管的菌落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推算出目标微生物的数量。
该方法适用于无法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和计数的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等。
msbb法计数菌落数指标是其中的一个应用,它可以通过计算菌落的形成和生长概率,得出菌落中所含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数目。
第二步: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进行msbb法计数菌落数指标实验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1. 试管:选择一定数量的试管,用于进行菌落培养。
2. 培养基:根据目标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并按照要求制备培养基。
3. 微生物样品:从合适的来源中获取目标微生物样品,可以是液体培养物、固体培养物或其他样品。
4. 稀释液:根据菌落预计数目,选择合适的稀释液进行稀释。
5. 移液器和吸头:用于准确地取样和分装样品。
6. 平皿和培养基:用于培养和观察菌落。
7. 培养箱:用于提供恒温条件以促进菌落生长。
第三步:制备稀释液和梯度稀释1. 根据目标微生物的预计浓度,选择合适的稀释液。
2. 预先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稀释液,称为梯度稀释液。
一般来说,梯度稀释液的浓度比例为1:10,即每次稀释为前一次的1/10倍。
3. 取一定量的样品,按照预定的比例将其加入到第一个稀释液中,并充分混合。
然后从第一个稀释液中取一定量,加入到第二个稀释液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制备出一系列的稀释液。
第四步:接种和培养菌落1. 取一定体积的梯度稀释液,如0.1ml或0.01ml,分别加入到不同的培养皿中。
2. 加入适量的培养基,充分混合,以确保微生物可以生长。
3.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完成所有样品的接种。
4. 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入预先调整好的培养箱中,设定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以促进菌落的形成和生长。
第五步:观察和计数菌落1. 在培养一定的时间后,从培养皿中观察和计数菌落。
菌落总数cfu计算方法例子(一)

菌落总数cfu计算方法例子(一)菌落总数CFU计算方法菌落总数是微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个指标,用于评估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通常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来表示菌落总数。
以下是一些菌落总数CFU计算方法的例子:1. 理论计算法理论计算法是利用该菌落的预期数量,通过稀释法计算得到的菌液浓度来推算菌落总数。
具体步骤如下:1.从样品中取一定容量的菌液,通常在10-100微升之间。
2.将菌液分别进行一系列的稀释,并在每个稀释液上培养菌落。
3.等待适当的培养时间,通常是24-48小时。
4.在培养平板上,选择合适的稀释液,使得菌落数量在30-300之间。
5.计算选择稀释液的菌落数量,并乘以相应的稀释比例,得到菌落总数CFU。
2. 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是将样品中的菌落直接数出,用于菌落数量较少或者时间有限的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一片固体培养基,并将样品均匀涂抹于培养基表面。
2.等待适当的培养时间,通常是24-48小时。
3.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通过目测或者计数器进行计数。
4.将计数结果作为菌落总数CFU。
3. 浓度计算法浓度计算法是通过计算一定体积的菌液中的菌落总数CFU来推算样品中的菌落总数。
具体步骤如下:1.从样品中取一定体积的菌液,通常在1-10毫升之间。
2.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稀释,并在每个稀释液上培养菌落。
3.等待适当的培养时间,通常是24-48小时。
4.在培养平板上,选择合适的稀释液,使得菌落数量在30-300之间。
5.计算选择稀释液的菌落数量,并乘以相应的稀释比例和体积,得到菌落总数CFU。
以上是菌落总数CFU计算方法的一些例子,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情况。
在进行菌落总数测定时,应选择适当的方法,并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当然,接下来我将继续介绍更多关于菌落总数CFU计算方法的例子:4. 颜色变化计算法某些微生物在培养基上产生特定的颜色变化,可以通过颜色密度与菌落数量之间的关系来推算菌落总数CFU。
微生物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微生物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微生物是生物界中最为丰富多样的群体之一,生存在各种生态环境中,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地理分布、生态环境适应、群落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学科。
本文将从微生物生态学的相关概念入手,探讨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
一、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微生物是一类以单细胞或非细胞状态存在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蓝藻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够在极端环境中生存,例如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
根据生物科学技术的进展和学科交叉的需求,微生物可在不同侧重点和目的下被分类,例如依据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功能、系统发育等方面。
二、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结构、功能、地理分布和适应性等方面的学科,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微生物生态学基本理论、微生物群落构建与演替、微生物与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微生物与环境变化等方面。
三、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实验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面。
野外调查:通过采集样品,应用微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如菌落计数、环境因素测定、同位素示踪等)对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
实验研究:包括微生物代谢、生长和生态适应性等方面的实验研究,通过模拟自然现象探究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PCR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核苷酸序列比对、功能基因及代表基因标记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展开与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相关的分子生态学研究。
四、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理论进展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理论主要由微生物群落的描述、微生物演替和物质转化三个方面构建而成。
1.微生物群落的描述微生物群落的描述是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基础和基本要求之一。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已经可以从群落水平上描述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等一系列问题。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是生态学中比较新兴的分支,它以微生物群落的遗传结构和功能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大数据处理手段,探究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相互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响应规律。
本文将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理论1.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研究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是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中的基础研究内容。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快速鉴定出微生物群落中各种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和相对比例,从而揭示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
此外,近年来出现的功能基因组学方法,可以通过分析微生物群落DNA中的功能基因,揭示微生物群落中各个群体的代谢途径和生物功能,为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与微生物间的横向基因转移微生物群落中的微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影响着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预测微生物菌群的共生网络或群落功能来推断。
此外,微生物间的横向基因转移也是微生物群落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使微生物菌群获得新的代谢途径或其他有益基因等,是微生物群落适应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
3.微生物群落对环境的响应规律微生物群落是环境中敏感的晴雨表,它能够反映环境变化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因此,研究微生物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有助于我们了解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同时也对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
方法1.高通量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是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重要工具。
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快速鉴定微生物群落中的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和相对比例,从而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目前主要的测序技术有Illumina和PacBio等。
2.功能基因组学方法功能基因组学方法是微生物群落研究的新方法,通过分析微生物群落中的各种功能基因,来研究微生物群落中各个群体的代谢途径和生物功能。
同时,功能基因组学方法也可以用于预测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和生态位,为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功能研究提供基础。
mpn计数法

mpn计数法MPN计数法是一种微生物计数方法,MPN的全称是Most Probable Number,中文名则为最概然数目法。
该方法适用于微生物数量比较少的情况下,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测定方法。
在水处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研究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MPN计数法的原理MPN计数法是以生物学理论和数学统计学理论为基础,通过正态分布的概率推断法将微生物数目确定在一定范围内的方法。
该方法将微生物分为阳性、阴性和可疑阳性三类,根据这三类微生物所出现的频次计算出MPN。
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点在于设定阳性、阴性以及可疑阳性的判断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来确定微生物的MPN。
二、MPN计数法的操作步骤MPN计数法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进行前处理将要测试的样品进行预处理,根据样品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钠脱氧胆汁盐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2) 常规菌落计数使用其他方法或设备进行常规的菌落计数,以知道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
(3) 设定阴阳性界限根据实验对象确定阳性和阴性的判定标准,例如,可以采用白水样品中的菌落数来判定阴阳性,通常阳性为有菌落生长的样品数除以样品总数,阴性则为未检测到菌落的样品数除以样品总数。
(4) 观察可疑阳性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观察到可疑阳性片段和形态,然后确定该段为可疑阳性。
根据阳性、阴性和可疑阳性的比例测出对应的MPN值。
(5) 统计分析利用数学统计学方法计算出样品中微生物的MPN值,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
三、MPN计数法的优缺点优点:(1) 适用范围广:该方法可以用于测定微生物数目比较少的样品,也可以直接用于水体和土壤等复杂环境样品的分析。
(2) 准确率高:MPN计数法是一种很精确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可以提供准确的微生物量测定结果。
(3) 操作方法简单:相对于其他微生物计数方法,MPN 计数法的操作步骤简单,易于操作。
缺点:(1) 时间成本较高:MPN计数法需要在特定的培养基上进行细菌培养,并且要有一定的时间才能观察出所需结果。
微生物限度的检测原理

微生物限度的检测原理微生物限度检测原理微生物限度是指在一定数量取样的样品中,允许含有的微生物数量的最大值。
微生物限度检测是一项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可以用于净化水质、食品卫生、医药制品等领域。
检测原理微生物限度检测有两种方法:总生菌数和指示菌。
总生菌数法:常用于食品、医药制品等领域。
该方法将样品进行稀释后,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经过特定的时间和条件培养,根据生长的菌落数量和菌落特征进行计数和鉴定,计算出每单位重量样品中的菌落总数。
指示菌法:常用于检测细菌和真菌。
该方法是利用一种易于生长、常见、广泛分布但不致病的微生物来代表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
常用的指示菌包括大肠杆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检测步骤1.准备样品:采集样品时要注意采集工具的消毒、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同时还要考虑样品的保存条件。
2.制备培养基:根据检测方法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并按照要求配制好培养基。
3.菌群扩增:将取样和培养基混合,通过摇床、温度控制等方式,使其中的微生物得到充分的生长繁殖。
4.菌落计数:在培养基上形成的单个菌落被认为是由单个微生物生长产生的。
利用计数板或显微镜等设备,对表面菌落数量进行计数。
5.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微生物限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常见反应溶液1.助溶剂:可使细菌快速释放出细胞内容物。
如:Tween80、Triton X-100等。
2.增殖剂:能够促进细菌的繁殖,加快菌落成长。
如:乳糖、葡萄糖等。
3.抑菌剂:用于防止不需要的菌落生成。
如:抗生素等。
应用领域微生物限度检测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制品、环境卫生等领域。
1.食品:微生物限度检测可以帮助食品厂家确定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检测出食品中的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2.医药制品:微生物限度检测可以检测制药过程中的菌落总数、霉菌数量等指标,确保药品纯度和安全性,避免交叉感染等问题。
3.环境卫生:微生物限度检测可以用于监测空气、水质和表面菌落数量,发现污染源,及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