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贮藏温度对李果实花青素代谢的影响_胡顺卿

合集下载

贮藏温度对辣椒果实品质和采后生理的影响

贮藏温度对辣椒果实品质和采后生理的影响

贮藏温度对辣椒果实品质和采后生理的影响李文文;李俊俊;邵远志【期刊名称】《核农学报》【年(卷),期】2013()11【摘要】本试验以辣椒果实为材料,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辣椒果实贮藏品质(硬度、病情指数、VC含量)和采后生理,包括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辣椒果实的MDA含量、相对电导率、病情指数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SOD活性、POD活性、果实硬度和VC含量则呈下降趋势;不同贮藏温度对辣椒果实贮藏品质和采后生理影响不同,在25℃下品质和生理变化最快,其次是12℃和4℃,在8℃下品质和生理变化最慢。

说明8℃贮藏辣椒果实最有利于保持果实品质,延缓辣椒的成熟与衰老。

【总页数】5页(P1692-1696)【关键词】辣椒;贮藏温度;品质;采后生理【作者】李文文;李俊俊;邵远志【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海南大学食品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1.301【相关文献】1.不同贮藏温度对不同砧木红江橙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 [J], 姚艳丽;毛丽君;姚希猛;贺军军;罗萍2.EFF和乙醇对采后薄皮甜瓜果实贮藏品质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J], 白晓航;齐红岩;吕德卿3.贮藏温度对神秘果果实采后品质、生理代谢及病害的影响 [J], 陈亮;高兆银;李敏;张正科;赵超;朱迎迎;章武;胡美姣4.贮藏温度对青梅果实采后加工品质的影响 [J], 林炎娟;姜翠翠;周丹蓉;梁华俤;方智振;陈文光;叶新福5.不同贮藏温度对农大7号欧李果实采后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J], 韩红艳;付鸿博;杜俊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贮藏温度对园艺作物果实生理品质变化影响初探

不同贮藏温度对园艺作物果实生理品质变化影响初探

不同贮藏温度对园艺作物果实生理品质变化影响初探不同贮藏温度对园艺作物果实生理品质变化影响初探摘要:园艺作物果实采收后,如不作保鲜处理,由于生理衰老等原因,易腐烂变质。

目前我国采用最多的保鲜贮藏方式是温控,即调控果蔬贮藏温度,在不破坏果蔬缓慢而正常的代谢机能的前提下,将果蔬的生命活动控制在最小限度,以延长果蔬的生存期。

本文综述了不同贮藏温度对园艺作物果实生理方面(呼吸跃变、乙烯生成、成熟衰老)和果实品质方面(色泽、硬度、水分、碳水化合物、有机酸、维生素C)的变化影响。

关键词:不同贮藏温度;园艺作物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求食品的质量外,也要求品种的多样化。

因此果蔬的贮藏保鲜也就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但新鲜水果和蔬菜采收后仍然进行着复杂的生理变化、生化变化和物理变化,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贮藏保鲜技术,有效延长园艺作物果实的贮藏期,才能调节淡旺季,繁荣果蔬市场,满足人们的需求。

冷藏是现代化保鲜贮藏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所以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园艺作物果实生理品质变化影响也就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不同贮藏温度对园艺作物果实的生理变化影响1. 呼吸跃变根据成熟过程中有无呼吸跃变,果实可分为跃变型和非跃变型。

夏杏洲、曾衡等对两种温度下斯里兰卡橄榄贮藏特性的比较研究中认为斯里兰卡橄榄属典型呼吸高峰型果实,低温可有效降低呼吸强度和呼吸高峰的出现,常温下第6天出现呼吸高峰,低温下第9天出现呼吸高峰,分别为28.38(C压)mg/kg·h和24.32(C02)mg/kg·h随后迅速下降,腐爛随之大量出现。

但低温条件下的腐烂率远低于常温贮藏条件下的腐烂率,低温可明显改善斯里兰卡橄榄的贮藏性,延长斯里兰卡橄榄的贮藏寿命。

夏杏洲、王维名等对番石榴在常温和10℃低温下的贮藏特性的研究中认为,常温贮藏期间呼吸速率在第8天前缓慢上升,第8天后呼吸速率加速上升,在第12天达到最高峰为45.0m1gk/g·h而后又迅速下降,16天后趋势变缓;在低温冷藏期间,呼吸速率在第12天前缓慢上升,第12天后,呼吸速率加速上升,在第16天出现呼吸速率高峰38.54mgk/g·h。

贮藏温度和包装对青脆李保鲜效果的影响

贮藏温度和包装对青脆李保鲜效果的影响
Pr usAm e i a a un rc n
F G h— o g L in h a Z EN Z i h n , I a — u , HAN L — i Z J G i xn, HA0 rig l,L U L a - h n ,WANG h n s e g n —i I in s e g C u - hn (ntue f am P ou t trg n rs— epn ,h n i cd my f g c l r ce c , Is tt o r rd c Soa e dFeh ke igS a x A a e r ut e in e i F a oA i u S
(E fm p c aigw sh lfl ok e r pa d geno rn s m r a a P c ae y00 ikP l P ) l akgn a epu t e pc s n re f u u ei n . a kg db . mm t c E fm i i p a c 3 h i
软化 腐 烂 , 去商 品价 值 , 果农 造 成 很 大 的经 济损 失 给
肉淡 黄色 、 近核 处着 色 较深 ; 味甜 汁多 、 肉质 致 密 、 酥
脆爽 口 、 清香 味 、 带苦 涩 味 ; 实 营养 丰 富 , 有 有 微 果 含
糖 、 、 白质及 多种维 生素 和矿 物质 等 , 有 很 高 的 酸 蛋 具 商品和 营养价 值 , 深受 消费 者喜爱 。李 子 属呼 吸跃 变 型果实 , 后熟 速度 快 , 耐贮 藏 , 架 期短 l 由于李子 不 货 l 】 。 成熟期 集 中在 67月份 , 温高 , 藏过程 中极易受 微 — 气 贮
关 键词 : 青脆 李 ; 温度 ; 薄膜 包装 ; 藏 贮
Efe t f fe e t m p r t r sa d F l c a i g o t r b l y o f c so f r n Di Te e a u e n i Pa k g n n S o a i t f m i

不同贮藏温度对青脆李品质的影响

不同贮藏温度对青脆李品质的影响

0引言青脆李属于蔷薇科核果类水果,是我国传统的水果品种之一。

属于呼吸跃变型的果实,后期成熟期较短,自身不耐贮藏,货架期较短。

为了延缓青脆李贮藏时间,确保其口感和外观达到最佳,生产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起青脆李的冷藏运输和贮藏。

基于此,本文以乐至县青脆李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不同贮藏温度对青脆李品质的影响,以延长青脆李贮藏时间,提升青脆李果实品质,增强果农的经济收入水平。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选用的青脆李果实主要来自乐至县,果实大小基本一致,成熟度大概在七成左右,选择没有刺伤、磕碰伤的果实作为实验材料,对不同贮藏温度下的青脆李品质进行研究。

将实验果实放入厚度为0.02mm的聚乙烯薄膜保鲜袋内,每袋装2kg的果实,在每个袋子底部打半径为4mm的小孔4个,并对其进行密封,分别放置到-1.0℃、0.0℃、4.4℃和8.0℃的温度下,并选择常温条件作为对照组[1]。

1.2项目测定1)果肉硬度:对果实中部对称面进行去皮操作,选择直径为5mm的探头对果实硬度进行测定,单位为kg/cm2。

2)可滴定酸含量:采用NaOH滴定法测定。

3)腐烂率:腐烂果数占总统计果数的百分比,单位为%。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贮藏温度对青脆李果实硬度和口感的影响随着贮藏时间的推迟,不同贮藏温度下的青脆李果实硬度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只是下降幅度不尽相同。

其中,对于常温贮藏条件下的青脆李来说,其果实硬度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当贮藏时间达到10d时,果实的硬度已经在1.6kg/cm2以下,硬度不足,已基本失去了自身的商品价值。

若贮藏温度为8.0℃,从第10d开始,青脆李果实的硬度开始大幅度减少,特别是到了20d,果实的硬度下降到了2.571.6kg/cm2,这时的青脆李还没有失去原有的口味,口感较好,还具有商品价值;从30d往后,青脆李的果实硬度开始下降,果肉软化现象明显,酸味逐渐消失,已经没有任何贮藏的价值。

若贮藏温度为4.5℃,当贮藏时间达到20d时,青脆李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冷害症状,其果皮和果肉均出现了褐色,果实开始出现异味,且后续不能正常成熟,当贮藏期达到30d时,青脆李果实硬度没有发生变化,仍旧是4.53kg/cm2;若贮藏温度为0.0℃,当贮藏期时间达到20d时,青脆李的硬度开始急剧下降,从30d往后,果实硬度下降开始趋于平稳,说明在贮藏时间达到20d时,青脆李出现呼吸跃变。

果蔬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储存对其品质的影响2 (2)

果蔬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储存对其品质的影响2 (2)

果蔬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储存对其品质的影响前言:果蔬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它富含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在储存过程中其营养价值会发生改变。

其中维生素含量是评价果蔬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

维生素c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维生素之一,它对人的生命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因其呈酸性,缺乏可导致坏血病,故又称抗坏血酸。

维生素c 有许多生物学功能,其中包括参与氨基酸的代谢;神经地质、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合成。

现今,人们对维生素c的关注越来越多,例如:维生素c在肿瘤治疗中作用的研究、维生素c抗氧自由基药物的研究等。

维生素c不稳定,易氧化,故如何储存才能保证果蔬中的维生素c十分重要。

果蔬品质的评价指标除了维生素c外还有多酚氧化酶、失重及其感官性状。

现在家庭果蔬的贮藏保鲜方法普遍是冰箱贮藏。

采用冰箱贮藏果蔬主要是:使果蔬的呼吸作用和水分蒸发作用减弱,延缓生命活动进行,使其营养成分的消耗减少,达到贮藏保鲜的目的[1]。

现在通过对水果外观及主要营养成分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研究,探索果蔬储存的最适宜温度,为人们合理储存水果,获取新鲜营养的果蔬提供科学的方法。

主题:近年来对于温度影响果蔬品质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作为评价指标:1、维生素c:人每天都要摄入一定量的维生素,而常食入果蔬是人获取维生素c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评价水果的营养价值时,常常会选择维生素c为测定指标。

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虽然丰富,但是易于氧化。

维生素c的氧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水果本身含有大量的水分和促进维生素c氧化的抗坏血酸酶,在储存过程中,维生素c被氧化而逐渐减少,维生素c除了和抗坏血酸酶多少有关外还与酶的活性有很大关系,储存环境中的氧多少和温度高低都直接影响直接影响酶活性[1]。

温度不仅能影响了酶的活性还可以影响果蔬的含水量。

如贮藏环境的温度偏高,酶活力就较高,导致维生素c的降解速率高,因此其含量下降就快[2]。

因此,果蔬贮藏环境温度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不同贮藏温度对火龙果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不同贮藏温度对火龙果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a etmp rtr ,men i g e eau e a whl e,t rvd u te h o t a ud o ted v lp n n p l aino pty trg e h iu .Reprto opo iefrh rte r i l iefr h e eo me ta da pi t f i asoa et nq e e c g c o a c siain itn i ne st y,weg tls a o l e t slbesl rd cn u a , taa l cda dac r i i pty uigtes rg tro tr- ih - srt , o i  ̄R nr e,ou l oi e u igs gr trtbea i n s obca do i ad rn h t a ea o m e a d, i c f a o n
文献标识码 : A
Efe t fDi e e tS o a e Te p r t r n f cso f r n t r g m e a u eo
P sh r et h s lg n ai f i y ota vs yi o ya d Qu lyo t a P o t P a
期果 实的呼吸强度 、 失重率、 腐烂 率、 可溶性 固形物、 还原糖、 可滴定酸及 V c等各项生理 生化指标 着手, 研究 了不 同温度贮 藏对火 龙果贮 藏生理及 品质的影响。结果表 明, 1 ± . )℃恒温冷库贮藏与 室温( 0— 0℃) (0 O 5 2 3 贮藏相 比, 可显著 降低 火龙果 的呼吸 强
Ke rs Pty ;t aet ertr; otavsp yil yQ ai ywod :i a So g mpau eP h ret hso g ; u l a r e s o y t

不同贮藏温度对_红香脆_与_新世界_苹果呼吸_乙烯产生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不同贮藏温度对_红香脆_与_新世界_苹果呼吸_乙烯产生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不同贮藏温度对“红香脆”与“新世界”苹果呼吸、乙烯产生及贮藏品质的影响唐海波,韩明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提 要:以“新世界”与“红香脆”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贮藏对呼吸、乙烯产生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0~1℃贮藏条件下降低果实的呼吸速率,推迟呼吸高峰的到来;显著抑制贮藏期间果实乙烯释放量,推迟了跃变高峰的出现;较好的保持了苹果的贮藏品质。

关键词:苹果;呼吸;乙烯;果实品质 “新世界”苹果是日本群马县农业综合试验场北分场1983年用富士和赤城杂交育成的,1988年登记,是日本最新发表的最有希望的良种之一[1]。

我国山东、陕西、江苏等省已引入试栽。

“红香脆”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原陕西省果树研究所)于1996年从新西兰皇家园艺研究所引进了一批皇家“嘎拉”与“华丽”苹果杂交苗的枝条,在陕西省扶风县揉谷乡安家村一组高接,1997年开始结果,1998年从中筛选出了短枝型性状稳定的中晚熟优系。

笔者测定了室温和0~1℃条件下,果实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果实硬度、可溶性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分析评价了新世界与红香脆苹果在室温和0~1℃条件下的乙烯代谢和果实品质的变化趋势,以期为新世界与红香脆苹果的贮藏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与处理供试材料‘新世界’与‘红香脆’苹果于2006年9月采自陕西省凤翔县一个管理良好的果园,选择果实大小均匀、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成熟度相对一致的果实,采收后当天运回实验室,进行预冷。

将采收的各品种苹果用塑料薄膜袋包装(薄膜袋为厚度为0.03m m,630mm×240m m,开孔率为0.1%的聚乙烯薄膜袋),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常温贮藏,一部分在低温(0~1℃)下贮藏。

从采收当天开始定期测定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

1.2 测定方法1.2.1 乙烯释放速率 将室温贮藏和冷藏的果实在干燥器密封1h后,抽取气体1m L,用岛津GC -14A气相色谱仪测定,计算乙烯释放速率,每10d测定1次。

贮藏温度及成熟度对数种热带水果之抗氧化能力之影响

贮藏温度及成熟度对数种热带水果之抗氧化能力之影响

貯藏溫度及成熟度對數種熱帶水果之抗氧化能力之影響Effect of Storage Temperature and Maturity on AntioxidantCapacity of Several Tropical Fruits研究生:吳喜正Wu, His-Cheng指導教授:柯立祥Ke, Lih-Shang【摘要】水果採收後之果實抗氧化力受許多因子之影響,包括:採前因子諸如遺傳特性、田間栽培管理、成熟度和採收方式。

採後因子,例如貯藏溫度、貯藏時間和採後處理等,水果在食用前經過一些必要處理過程,例如脫水乾燥、冷凍、醃漬及烹煮等。

其生理及化學成分會改變,而影響抗氧化成分的含量與能力。

本研究乃針對高屏地區所生產之水果包括‘台農17號(金鑽)‘ 鳳梨、‘珍珠拔’番石榴、‘愛文’芒果、‘白肉種’火龍果、‘寶島蕉’香蕉、‘台農二號’番木瓜、‘优利卡’檸檬及‘粉紅種’蓮霧,探討果實於5℃、15℃及25℃貯藏期間抗氧化力及抗氧化物之變化,另一方面針對不同成熟度‘台農17號(金鑽)鳳梨’、‘珍珠拔’番石榴、‘愛文’芒果、‘台農二號’番木瓜及不同轉色(黃)程度‘寶島蕉’香蕉之果實,探討果實於不同成熟及後熟階段之抗氧化力、抗氧化物及果實理化特性的變化。

結果顯示,‘珍珠拔’番石榴在貯藏於5℃時,其總抗氧化力、DPPH清除能力、總酚類含量及維生素C含量為最低。

‘优利卡’檸檬其總抗氧化力,隨貯藏天數的增加而下降,總酚類含量以貯藏於5℃時為最高,維生素C含量,貯藏前之含量較貯藏期間為高,但貯藏於25℃在第12天時維生素C含量高於貯藏前。

而DPPH清除能力,均以貯藏第9天之清除力最高。

‘粉紅種’蓮霧於25℃貯藏期間,以果實仍具商品價值,其總抗氧化力、總酚類含量及DPPH清除能力,是以貯藏第6天為最高,貯藏於15℃時,貯藏第12天時有最高總抗氧化力及總酚類含量,貯藏於5℃時總抗氧化力及維生素C含量,以貯藏第6天最高,但此時果實已有些微寒害症狀產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贮藏温度对李果实花青素代谢的影响胡顺卿,刘雨辰,井广琴,陈长宝,朱树华(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李果实花青素的生物合成及其相应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方法分别在0,5,20℃下贮藏“安格诺”李果实,从不同温度处理对李果实贮藏过程中花青素含量及组分变化、相关酶活性变化等方面的影响来探究采后李果实花青素的生物代谢过程。

结果结果5℃下贮藏增加了李果肉的花青素含量,而0℃下贮藏减少了花青素含量。

0℃下贮藏提高了矢车菊色素-3-芸香糖苷的含量,5℃和20℃下贮藏提高了矢车菊色素-3-葡萄糖苷的含量。

0℃下贮藏李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查尔酮异构酶(CHI )、黄烷酮3-羟化酶(F3H )、类黄酮3,5-糖苷转移酶(UFGT )、二氢类黄酮还原酶(DFR )和花色素苷合成酶(ANS )的酶活性,在处理的30d 后均低于5℃下相应的值。

研究同时表明,20℃下贮藏时花青素的含量和PAL ,ANS 的活性有显著相关性;5℃下贮藏花青素的含量同F3H 活性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结论贮藏温度对采后李果实花青素生物合成和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适宜的低温贮藏对于延缓采后李果肉花青素积累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李果实;花青素;酶活性;贮藏温度中图分类号:TS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563(2015)09-0016-07Effect of Storage Temperature on Anthocyanin Metabolism in Plum FruitHU Shun-qing ,LIU Yu-chen ,JING Guang-qin ,CHEN Chang-bao ,ZHU Shu-hua(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 ′an 271018,China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study the changes in anthocyanins biosynthesis and the activities of related enzymes in the mesocarp of plum fruit during storag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Angeleno plum fruits were stored at 20,5and 0℃,respectively.The anthocyanin metabolism in postharvest plum fruits was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torage temperature on the activities of related enzymes,the contents and compositions of anthocyanin in plum mesocarp.Content of total anthocyanin in plum mesocarp increased during the storage at 5℃,and decreased at 0℃.Storage at 0℃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cyaniding-3-rutinoside,while storage at 20and 5℃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cyaniding-3-glucoside.The activities of PAL,CHI,F3H,UFGT,DFR and ANS in mesocarp of plum fruits after 30day storage at 0℃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fruits stored at 5℃.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total anthocyani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activities of PAL and ANS in mesocarp of plum fruits stored at 20℃,whil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with the anthocyanin content and the F3H activity when stored at 5℃.In conclusion,the storage temperature played an important regulating role in the biosynthesis and metabolism of anthocyanin in the postharvest plum fruits,and proper low-temperature storage should be an important and positive factor delaying the accumulation of anthocyanin in the mesocarp of postharvest plum fruits.KEY WORDS :plum fruit ;anthocyanin ;enzyme activity ;storage temperature收稿日期:2015-03-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723);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2013GZX20109)作者简介:胡顺卿(1989—),男,山东人,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生,主攻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与性能检测。

通讯作者:朱树华(1978—),男,山东人,博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生物学、果实生物学。

花青素对果蔬品质和人类健康方面具有一定作用[1—4]。

花青素的颜色主要分为红色、紫色和蓝色,从包装工程PACKAGING ENGINEERING16第36卷第9期其颜色变化可以初步判别花青素的合成和降解[5—7]。

花青素是决定果实色泽的主要色素,果实色泽不仅影响到外观,而且着色程度与风味品质有关,花青素在水果成熟和过成熟阶段会被不断合成[8—9]。

当前研究表明,果蔬在采前和采后及其用不同方法处理可能会延迟花青素的积累[10—12]。

采前套袋能够延缓李果实的成熟进程,这同低含量的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紧密相关[13]。

用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采后红椒并在20℃下常温贮藏能够显著抑制花青素的合成和积累,提高甜椒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12];用草酸处理李果实可以延缓其成熟和货架期过程中果实红化和花青素的合成[13]。

采后李果实花青素的合成同温度密切相关[14]。

采后不同温度处理可以影响果实的品质。

低温(15℃)和光照贮藏可以有效增加葡萄花青素的含量,而高温(35℃)可以抑制花青素含量的增加[15]。

另也有研究显示,低温可以抑制花青素的合成[14—16]。

18~20℃贮藏时,采后李果实在成熟和衰败过程中仍能够继续合成花青素[8—10]。

低温下长时间贮藏易引起李果实冷害,表现出果肉褐变、红化等现象[16—17]。

以上结果表明,温度对花青素的生物合成和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文中研究了李果实在不同贮藏温度下花青素含量变化,测定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黄烷酮3-羟化酶(F3H)、二氢类黄酮还原酶(DFR)、花色素苷合成酶(ANS)、类黄酮3,5-糖苷转移酶(UFGT)等相关酶的活性,以期了解在贮藏温度对李果实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1实验1.1植物材料“安格诺”李采摘于山东聊城,挑选颜色、大小均一,无机械损伤的果实,并在0,5,20℃下贮藏。

每个温度处理设10组,每组30个果实。

20℃下贮藏的李果实每2d取1次样,0和5℃下贮藏每10d取1次样。

所取样品置于-80℃冰箱保存。

1.2花青素组分测定花青素的提取参照Garcia-Viguera[18]的方法。

取2g研磨粉碎后的李果肉加到10mL丙酮中,4℃下孵育10min,匀浆在4℃下10000g离心10min,收集上清液,同样方法提取3次。

收集上清液作为粗提样品。

花青素含量通过pH示差法进行计算[19—20]。

取4mL粗提取的花青素在30℃下减压蒸干后重新溶于2 mL KCl-HCl缓冲液(pH4.5)中。

测量700nm和510 nm处的吸光度。

花青素的含量(每克新鲜果实中花青素含量用W表示)通过公式(1)进行计算,并用矢车菊色素-3-葡萄糖苷含量表示:W=ΔA·M r·t·V·106/(ε·L·m)(1)式中:ΔA为吸光度差值,A为吸光度,即ΔA=(A510nm-A700nm)pH1.0-(A510nm-A700nm)pH4.5;M r为矢车菊色素-3-葡萄糖苷的相对分子质量(449.2);t为稀释因子;ε为摩尔吸光系数;L为光程(1cm);V为花青素提取物的实际体积(mL);m为所测样品的新鲜果实质量(g);106为转换系数。

取4mL粗提的花青素样品用玻璃棉过滤,滤液在30℃下减压干燥。

剩余物用4mL甲酸水溶液(体积分数为3%)溶解,在30℃下用HPD-100多孔树脂吸附20min。

用20mL甲醇水溶液(体积分数为3%)洗涤后用甲酸甲醇(体积分数为3%)溶液冲洗使之解吸附,收集溶液并在40℃下减压蒸干,将剩余物溶于1 mL混合液(甲酸、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5∶15∶80)中。

该混合液用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柱条件:C18柱(250mm×4.6mm,10μm,Agilent,USA),流动相A为甲酸水溶液(体积分数为5%),流动相B为甲醇,流动相在使用前均超声脱气。

总流速为1mL/min,样品的进样体积为20μL。

样品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B起始体积分数为15%,第15分钟时增至30%,保持该体积分数5min不变,第30分钟时增至50%,第33分钟时增至80%。

所有液相样品用0.45μm滤膜过滤。

检测510nm处的信号。

测定3次平行数据取平均值。

1.3PAL和CHI活性测定PAL和CHI的活性测定方法参照王惠聪和Wada[21—22]。

将1g研磨粉碎后的李果肉溶于5mL50 mmol/L磷酸钾缓冲液(pH7.0,50mmol/L维生素C,18 mmol/Lβ-巯基乙醇和体积分数为5%的曲拉通X-100)。

4℃下孵育10min,匀浆在4℃下12000g 离心5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