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荣---横店影视城的缔造者
徐文荣,横店的故事

徐文荣,横店的故事浙江横店,一个户籍人口只有8.9万的小镇,每天有超过10个剧组在这里取景拍摄,每年2/3的国产古装剧在这里完成。
美国《好莱坞》杂志将它称为“中国的好莱坞”,而仅论规模,它比好莱坞还大。
一手打造出这个世界级影城的,是80多岁、至今仍以农民自居的徐文荣。
从1996年为谢晋的《鸦片战争》搭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到在“争议”中投入300亿修建圆明新园,60多岁、在别人“你没有文化”的质疑中“非要做文化”的徐文荣,在应该退休的年纪,让一个不起眼的乡村,变成了与美国好莱坞齐名的影视文化旅游重镇。
就连马云进入影视圈,也得先找他“拜码头”。
虽然一辈子的事业都离不开横店,但严格来说,徐文荣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横店人。
徐文荣1935年出生于浙江东阳的新东村,他3岁时,家里决定南迁横店。
妈妈和哥哥姐姐们轮流抱着徐文荣搬家,抱一会、歇一会,最后找了个货郎帮忙将他挑进了横店。
徐文荣的童年在穷苦和自卑中度过。
一家七口人的生活靠父亲做点小生意维持,兵荒马乱的年代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家中常常揭不开锅。
父亲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糖饧,年幼的徐文荣拿着一个口袋、一杆秤跟在后面,换来的稻谷由他来背。
他的邻居做火腿生意,两家人时常走动。
一次赶上火腿腌晒的季节,院里一排排火腿在太阳底下晒着,油一滴滴往下淌。
母亲见状,趁着跟女主人讲话的空档,让徐文荣赶紧回家拿空碗来接油,然后拿回家炒菜做饭吃。
“我顶着太阳、举着碗,在一排排火腿架子下钻来钻去。
那时候虽然还小没有上学,但是心里非常伤心。
”徐文荣回忆说。
因为家境贫寒,他经常得帮忙干活,并因此被同龄人嘲笑,自卑的情绪就此蔓延。
后来,徐文荣自卑到不愿出门,因为一家大染坊主的儿子见面就嘲笑他。
时间一长,自尊心极强的徐文荣坚定了一个想法:“苦难不解决,人生一世,活着没什么意义。
”1950年抗美援朝,全国各地积极响应。
迫切要走出贫穷和自卑的徐文荣未满16周岁,但也偷偷报了名。
他侥幸过了初审,却因“全连个头最矮”被带兵军官退回原籍。
徐文荣:“横店之王”打造“东方好莱坞”

徐文荣:“横店之王”打造“东方好莱坞”作者:金叶子来源:《时代邮刊·下半月》2018年第06期说起横店,大家都知道这是拍戏的地方,无数的“抗战神剧”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据说,在横店,一年有五六十个剧组涉及抗战题材,平均每天300个“鬼子”被“打死”。
有网友调侃:“横店一年死10万个‘鬼子’,可怎么打也打不完。
”玩笑归玩笑,可别小看横店,如今的横店集团市值超千亿元,拥有四家上市公司,年收入600多亿元,而影视收入只占很小一部分。
30年前,有这么一个人,40岁时带着乡亲们开始创业,从无到有,硬是把山沟沟炸出了一片地,建起了一片足够以假乱真的故宫、民国街、珠江……曾经的小山村变成了“东方好莱坞”,他就是“横店之王”,83岁的徐文荣。
1935年,徐文荣出生于浙江东阳,爷爷和父亲都是卖冰糖葫芦的,虽然赚不了多少钱,却给年幼的徐文荣心中埋下了经商的种子。
20世纪60年代时,徐文荣还在东阳农村当农民,偶尔听说地广人稀的安文山区种玉米肥料奇缺,而他知道有一种比尿素肥力还高的农家肥“马桶砂”(大粪积在马桶壁上的固状结晶体)。
凭借信息优势,徐文荣向公社提出“以肥料换粮食”,征得同意后他数次北上上海,挨家挨户收“马桶砂”,收集了1500多斤,最后不仅换回了1000多斤玉米,他自己还赚了1200元。
徐文荣没有留下这些钱,除了少量留给家里应急,他把所有的粮食和钱都分给了村里的低产户。
但他还是被不少人眼红,最后落下了个“投机倒把”的罪名,经多方说情才被通融过去。
经历了这件事,徐文荣消停了几年,直到1975年,时任横店大队党支部书记、已经40岁的徐文荣,在领导的指派下接管了横店当地一家缫丝厂,正式开始人生第一次创业。
后来,徐文荣涉足在当时即便大企业也不敢轻易进入的磁性材料领域,继而将版图扩展至医药、汽车、草业等领域。
他前前后后创办过多家企业,还做过用废铅提炼真铅的生意,凭借着当时的土风箱和铁炉,一路收购到了上海,并用赚来的钱坐了飞机,成了当地的大人物。
不老徐文荣

有人说 我 ̄ r l C L 来, 我们确实 有点“ 乱 来” , 但栽1 r 】 有依据 , 邓小平说 过, 发徒 是硬 道理。 栽们发展工业 、 旅 游, 都需要用地 , 土地指标太紧张
店旅游 已 是金字招牌了 , 各地邀请栽们去
建设的地方 很多, 本来栽计 划在全国东南
西此中布置五 大旅 游影 视 基地 , 结果 当 栽跑了这么多地方后, 回宗后发现腰不行
发 火了 , 质问对方 “ 什么 意思? ” 横店不是栽个人 的, 是大宋的, 是党和政府 领导下的横店。
有着宏伟的计划: 复 制布达拉官 建设中 国
尼泊尔佛教 文化园j 在横店荒山的顶上建
几座宾馆等等。
襄心祝愿徐老先生长 命百岁 , 不断续
写新 的 传奇 !
多年 以前, 栽就说过 , 我们横店要打败美国好莱坞, 许多人 不相信, 美
文 荣的成功无法复制, 但精 神永放 光 !
景点, 这也 是当时没有人相信横店能发展 旅游的原因。 但徐文荣不信这一套,
“ 没有可以造出 来嘛” , 他带着我从镇南看到镇此, 从镇东看到镇西, 说这里
要造一座宾 馆、 这里要造—座大佛……其 时其景, 就 连我也不确信他一定能
做起来 。
达 到3 _ 5 0 多 平方公里, 但现在不能开山了 , 所以 —下子很难做起来。
我到上 面政府 机关办事的时候 , 常有人对栽说 : “ 老徐啊 , 一半人讲
你好, 一半人讲 你不好。 ” 我说: “ 你们干部 有一半人说我好, 也 很不错了, 栽满足了 , 栽是农民嘛。 ” 栽搞旅 游、 搞文化 , 有人说栽是小学生 , 不懂文化 , 怎么 去 搞文化? 我
了 , 躺 了两个多月。 岁 月不饶 人 啊 , 我只得 放
徐文荣“中国农民”的横店梦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潘晗艳对于徐文荣而言,这一辈子就是由一个个梦想连接起来的,他的所有梦想、理想和命运总是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FIGURE小康人物“苦干一年,实现一稀两干,饭后一个水果。
”上世纪70年代,刚刚上任横店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徐文荣向农民作出承诺。
经过40余年努力,横店农民的收入由1975年的人均75元增长到2019年的人均收入7万元,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过上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位于浙江东阳横店镇都督南街233号的“四共委”办公室,我们见到了横店集团创始人、横店“四共委”主席徐文荣。
一个半小时的采访时间里,这位86岁的老人精神矍铄且思路敏捷,滔滔不绝地向倾听者分享他的梦想。
办公室中,写着“中国梦”和“中国横店梦”的两幅书法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徐文荣与客人合影留念的固定“背景板”。
对于徐文荣而言,这一辈子就是由一个个梦想连接起来的,他的所有梦想、理想和命运总是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一个梦想接着一个梦想被誉为“中国好莱坞”的横店因影视文化旅游产业为人熟知,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横店集团同时在磁性材料、医药化工、节能电子制造等领域都颇有建树,集团旗下有子公司60多家,生产型企业200多家,上市公司6家。
一块贫瘠的土地上,如何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商业体系?在徐文荣看来,正是改革开放的大潮让每个人都释放出无限潜能。
从大力发展农业,到办厂发展工业,再到建起横店影视城发展文化产业,徐文荣走的每一步都跟随着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
“农民生活太苦了,必须要当工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回忆当年,徐文荣感慨万千。
自小穷苦出身、常驻农村一线的他深刻感受到,仅靠发展农业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无法改变农民生活现状,于是迈入不惑之年的徐文荣,在1975年开启了创业之路。
通过找乡亲们集资、找银行借款,徐文荣在前期一分钱都没有的情况下硬是办起了工厂。
他将之形容为“水炸油条”,即借力打力,没有油就借别人的油来炸油条。
金华东阳横店影视城导游词

金华东阳横店影视城导游词金华东阳横店影视城导游词1"横店",什么意思呢,进入横店,可能你会看到一句联"横空出世,店乃一镇",这也就告诉了我们,横店,其实只是一个镇而已.而如今意义上我们所说的横店,可能更多的指的是横店影视基地,可见它的名气之大了.如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向别人打听横店,回答十有__是:是个小地方吧.言外之意是不明白.那个时候,他的名气远不如他的邻居义务.去横店,可能碰到明星,可是除此之外,有一个人,你必须记住他的名字:徐文荣---横店集团的创始人,持有横店集团百分之十的股份.虽然此刻已经退居二线,可这个土生土长的东阳农民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会也应当值得后人赞赏.他曾说,"西湖的美景并不是天生的,也有后人的开发,横店此刻没有美景,但我们建设了,留给后人的也就会是象西湖一样"自然天成"的了.美国有个好莱坞,当年美国好莱坞也是兴起于洛杉讥郊外一个荒凉小镇,经过二三十年快速发展,成为美国电影产业核心和世界电影工业重镇,我想建一个东方好莱坞."就这样,在大多数人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他把一个偏僻的小山镇,建设成了中国的好莱坞.所以,亲爱的游客们,记住这个名字,徐文荣.此刻,横店有个十分值得期待的地方,梦幻谷.听这个名字,似乎很有玩头.没错,这是一个夜间活动的场所,四点左右进场能够玩到半夜,且有十分刺激的表演和活动。
金华东阳横店影视城导游词2大家好!很高兴见到各位,首先我代表____旅游对大家此次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今日和大家在此相会就是缘分。
本人托大家的鸿福,很幸运能够成为大家的导游。
在那里要跟大家说声多谢哦:先自我介绍吧,我呢是____的导游员,我姓×,我叫__×,大家也能够叫我小×。
为了大家此次旅游的方便,我觉得有必要把我的号码记一下,我的号码是__________×,呵呵,在我身边这一位呢,是我们这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__司机师傅,大家都是来自不一样的地方和单位,在城里呆久了,天天听噪音,吸尾气,忙家务,搞工作,每日里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真能够说操心,累啊。
“边缘变革”舞台上的舞者,不可复制的徐文荣横店模式

“边缘变革”舞台上的舞者,不可复制的徐文荣横店模式· 2017/11/28 10:49“边缘变革”舞台上的舞者浙江素有商业传统,更善于创造新模式。
很多人知道义乌小商品名闻天下,可知道“鸡毛换糖”黑市历史的不多。
研究温州模式,可别忘了在上世纪70年代温州、乐清等地,有很多人为了谋取糊口利益,往返温州和上海、杭州倒卖粮票、油票和布票。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很多人以为是中国接下来30多年取得非凡成就的源头、中国改革的发端,其实这是一种过度解读。
中国最终走向市场经济,确实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伟大成果,但并不是这次会议有意设计的结果;相反,正是家族企业经济的萌发与成长,提升了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半个多月来,一波说以系列文章集中关注“温商”、“浙商”家族企业传承,可能你会发现,这些活跃于商界的企业家风云人物,多带有草根性,创业之前或农民、或教师,他们走进商业世界,更多是求生存迫于无奈的选择。
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正式发布。
这是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
中央发下如此高规格文件,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优秀企业家队伍,对于千千万万家族企业来说,这是件天大的好事!企业家精神,是最难传承的,可它又是家族企业传承一个最核心的内容。
企业家精神不是凭空出现的,在浙江当地,流传一句俗话:“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浙江人阴差阳错保护了私人产权,激发了企业家精神。
1979年11月30日,第一个正式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在温州诞生,正是温州人章华妹手上那张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营业执照,拉开了中国私营经济(家族企业的雏形)复兴的大幕。
在“边缘经济”舞台上跳舞的,创造“横店模式”的徐文荣,是个了不起的佼佼者。
他的“横店模式”在中国私营经济及家族企业历史上有它应有的地位,但最可能的结果就是四个字——空前绝后。
论企业家精神之七:大山里牵出金牛的徐文荣

管理学家 2014.4437在八卦中,艮卦排第七位,代表山丘。
在六十四卦中,艮卦由两山重叠而成,象征稳重和静止不动。
君子仿此,当止则止,思考不可超出本分。
在各种有形资源中,只有土地及其蕴藏物质是无法移动的,在各种有形产品中,只有房子和其他建筑是无法移动的。
房地产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就形成专业城的一种——文化旅游城,浙江东阳的横店集团当属其中典型。
横店镇地处浙江中部的丘陵地带,人多地少且交通不便,因而本是东阳的贫困区域。
然而在徐文荣的带领下,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横店从一个小丝厂起家,现已发展成总资产50多亿元的全国特大型乡镇企业集团。
自1995年以来,在农业部组织的中国乡镇企业最大经营规模、最高利税总额、最佳经济效益等项评比中,横店集团均名列前茅。
一、典型案例分析走进横店镇的石牌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只卧牛石雕,其憨态可掬、被取名为“金牛迎宾”。
右侧卧牛背上,一牧童手牵牛绳,栩栩如生;左侧卧牛背上,则有两姐弟嬉戏,煞是可爱。
在很早以前,横店就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金牛传说。
说的是在八面山脚下的岩洞中,藏着一头金牛,需用千年的金稻草编成的绳子去牵引,方肯走出山来为民造福。
可是千百年过去了,金牛却依然深居洞中。
直到最近的30年,才出现一位智慧和魄力超群的能人,他历尽千辛万苦,带领当地百姓合力牵出金牛,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金光大道。
这位能人就是徐文荣。
这个传说刚好与艮卦的卦象相吻合,大山和金牛都属于艮卦的形象,大山里的金牛刚好就是两个艮卦重叠之象。
(一)牵出大山里的金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任何一个地区,不管它的地方大或小、土地肥沃或者贫瘠,只要有人才就行。
横店出了一个徐文荣,就能够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将那座象征性的八面山变成了农民的致富山。
徐文荣自15岁开始,就挑着货郎担走街串巷,因此他深刻懂得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道理。
18岁那一年,他有机会当上区团委书记这样的脱产干部,算是端上了铁饭碗。
浙江横店重建圆明园揭秘——专访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

荣重建圆明园增强不少底气 。
对于圆 明园重建 中的难 点 徐文荣 说 重建 圆明园 ,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 :
团体对投资参股圆明新 园表现 出浓厚的兴
趣。
一
框架景观和建筑搭建起来要花费 4 0 亿元
人 民币 另外内装修还需要2 亿元人民币 0 左右。其余 的 14 0亿则 用于各种珍贵文 物 的 回 收和 仿 制 。 ”徐 文 荣 又 对所 谓
维普资讯
E en v t事件/ 调查
‘ ‘ 重建圆明园是尊重历史还是亵渎历史”、 “ 自我炒作还是别有用心”、 “ 是 断瓦残垣 的圆明 园是否需要复建”、 ‘ 如此庞大的工程能建得起来吗?”,关于浙江横店2 0 0亿重建圆明园的各种争 论沸沸扬扬。
息 甫一披露 ,立 刻引起 了国人的极大 关
注 。而此事件 的主 角— —横 店集 团创始 人 、横店社 团经济企业联合会会长徐文荣
一
时间也站在了风 口浪尖 。事情到底真相
长春园。工程预计总投资 20 0亿元人 民
币 .包括土地平整 、景观园林设计、建筑 的建造及内装修 以及大量圆明园珍藏文 物的复制。
北京的圆明园遗址仍然记录 16 年后的屈 0 8
种 圆明园的规划设计图纸 。徐文荣告诉记
者.圆明园的重建地址就在横店镇西面的
一
辱 史 ,让横店 重现 16年 以前 的艺术辉 80
煌。
片荒 山荒坡 上 .由圆 明、长春 、绮春
( 后改名 “ 万春 )三园组成。重建工程
徐文荣还透露 .重建圆明园得到了国
家档案局 、中国圆明园学会等机构的技术 支持 。专家组 曾数次到东 阳实地调研论 证 ,认为横店有 天生的圆明园地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9岁第四次成功创业,却甘愿把千亿财富拱手让人,他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他开过剿丝厂,办过化工厂,60岁一手打造东方好莱坞,73岁重建圆明园新园,他是千亿帝国的领军人,却不占一点股份,他就是徐文荣,横店影视城的缔造者。
英雄莫问出处
1935年,徐文荣出生在浙江东阳新东村,那时候的东阳,开门望见八面山,薄粥三餐度饥寒。
因为穷,一年到头只能吃两顿白米饭,一次是过年,一次是秋收。
因为穷,少年的徐文荣经常顶着太阳,举着碗,在邻居家的火腿架子下钻来钻去,就为了接几滴猪油,好拿回家炒菜。
因为穷,一年四季就穿一条破裤子,徐文荣常常受到隔壁邻居的嘲笑,他自卑了近10年。
1950年抗美援朝,想要摆脱贫穷跟自卑的徐文荣,果断报了名,可过了初审,最后却因个头不到1米6而被刷了下来。
财富在于折腾
幸运的是,随后徐文荣进入了县供销社,并于2年后被提升为安文区的办公室副主任。
然而,刚好赶上58年大跃进,办公室的主要工作就是编数字,放卫星。
编到亩产3000斤之后,徐文荣再也编不下去了,他索性辞官回故里。
第一次是收肥料。
1963年,徐文荣看到山区种玉米肥料奇缺,而比尿素肥力还高的农家肥就是“马桶砂”,积在马桶壁上的一种固状结晶体。
于是,徐文荣向公社提出“以肥料换粮食”。
他到上海一口气收集了1500多斤马
桶砂,并如愿换回1000多斤玉米,里外一算账,赚了1200多块,那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
就这样,1966年,31岁的徐文荣成为横店大队书记。
第二次是办剿丝厂。
横店本是个桑蚕之乡,但是在1975年,浙江省内几个大的国营缫丝厂受到文革冲击而停产。
为了给乡亲们谋条出路,徐文荣就此决定开办缫丝厂。
此后,他求爹爹、告奶奶,好不容易筹到5万元经费。
没想到缫丝厂一下子就火了,投产当年就赚了7.6万,第二年15万,第三年30万。
尝到甜头后的徐文荣一口气办了轻纺厂、针织厂、木雕厂、五金厂等10多家厂子。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徐文荣更是如鱼得水。
但随之而来的银根紧缩,却让徐文荣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更令人头疼的是,遍地都是模仿者。
痛定思痛,他忍痛卖掉了300台织机,“必须换个有点技术含量的行业。
”第三次是办磁性材料厂。
1980年春节,徐文荣到北京开会,无意中从中科院的专家口中得知,磁性材料门槛高,前景良好。
于是,他挑选了32名人员,到宝鸡一家国营磁性厂学习技术。
要说徐文荣就是厉害,1981年下半年,他领导开发的“彩电用色纯磁片”不仅性能优于国内同类产品,而且价格便宜了三分之一。
于是,横店的永磁铁氧体磁钢、微波炉磁钢就此雄霸全国,30年后更是位居世界第一,号称“世界磁都”。
横店的商业版图就此扩展至医药、化工、汽车等领域,千亿帝国形成雏形。
东方好莱坞横空出世
但真正让徐文荣走红的却是横店影视城。
话说横店的村民富了起来之后,没事就爱打牌,赌博风气日渐昌盛。
徐文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怨他们,横店闭塞落后,没有地方休闲娱乐啊。
”就这样,他决定在横店建影剧院、体育馆、歌舞厅。
本意是自产自销,自娱自乐,没有想到却招来了大买卖。
怎么回事?原来1995年,大导演谢晋为了庆祝香港回归,准备拍摄《鸦片战争》,资金、剧本都敲定了,但是外景拍摄基地却一直没有着落。
刚开始选择的是广州,但谢老认为过于现代,临时搭外景耗资没有1000多万拿不下来。
病急乱投医的他返回浙江老家,台州、嘉兴、湖州,谢老兜兜转转就来到了横店。
“我帮你造景,你来用就行”,“根本不用1年,3个月搞定。
”徐文荣的两句话让谢晋吃了颗定心丸。
3个月建一条南粤广州街,包括120栋房子、一条珠江、一座塔?开什么玩笑?
是的,徐文荣第二天就炸掉了3座山。
横店所在的东阳是全国闻名的木雕之乡,能工巧匠有的是,徐文荣一声令下,三天就组建了120个工程队。
“每个工程队,建一栋房子,”徐文荣下了死命令。
但谢老追求细节,筑墙只能用青砖,红砖不可以,瓦片只能用琉璃瓦,最要命的是道路的石板,必须要旧的。
最后没有办法,徐文荣用高出10倍的价格买下从墓地拆下来的旧石板。
他没有食言,3个月后,包括官府、民宅、当铺、赌馆、烟馆在内的160多座建筑拔地而起,而后《鸦片战争》也彻底打开了横店的大门。
1997年,陈凯歌为拍摄电影《荆轲刺秦王》,足足花了4年时间考证、制作《秦王宫》
图纸。
一切就绪,资金又成了问题,最后河北一家影视城的外景硬是没建起来。
徐文荣听说后,立马去了北京。
不过,秦王宫占地800亩,徐文荣需要炸掉8座山头。
最难的是炸山炸了一半,水渗出来,炸药放进去总是变成哑炮。
一年的工期,光炸山就用了3个月多。
据说,秦王宫建成当天,陈凯歌的美工面对恢弘的秦王宫大哭一场,“100%还原了历史。
”此后,徐文荣大干快上,一口气打造了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梦幻谷、大智禅寺、屏岩洞府、华夏文化园等13个影视基地。
靠着门票跟场地费,横店声誉鹊起。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很快,有人盯上影视城这块肥肉。
1999年,山东一家电视台着手筹建“水浒城”和“三国城”两个影视基地。
“选一个到横店建吧!”“横店什么地方,谁会到你那拍戏呢?”
徐文荣火了,他干脆宣布,“到横店拍戏一律免费。
”
免费的背后是什么?是眼光,头三个月徐文荣损失了2000万场地费,却带来了2个亿的旅游收入。
有个叫王大良的老夫妻,两人靠4间房子,每年的房租收入就达到32万。
而房租,只是横店影视经济中的小小一环。
此后,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来了,李连杰的《功夫之王》来了,甚至好莱坞的《木乃伊3》也找上门来。
影视的背后是什么?是谋略。
有剧组就有明星,有明星就有游客。
为留住游客,徐文荣相继打造出《梦幻太极》、《神往华夏》、《梦回秦汉》等20多台大型演艺秀。
在横店,“白天看明星,晚上看表演,”成为一种潮流。
2010年,横店靠影视增收30个亿,而30年前,横店只是一个位于浙中的偏远小镇,四处是荒山野岭,人均年收入只有75元。
2013年,横店景区共接待游客1200万次,仅次于故宫和张家界。
游客的背后是什么?是服务。
每个景区均配备免费导游,统一服饰,统一标牌,阳光亲和,讲解到位,许多历史典故娓娓道来。
“没有横店,中国电影至少倒退20年。
东方好莱坞”的名气不胫而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04年,有剧组向徐文荣提议建圆明园拍摄基地。
的确,圆明园是一面镜子,朝廷腐败、国力衰弱,就要受到屈辱。
于是,2008年2月18日,73岁的徐文荣出现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投资200亿建圆明新园。
没想到的是,这件事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有人说徐文荣是商业炒作,有人说是劳民伤财,项目一度被叫停。
但徐文荣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如果在浙江不能造,那我到省外建;如果中国不能建,那我去国外建。
”
终于,7年后的2015年5月10日,占地6200多亩,按1:1比例还原的“圆明新园”正式开园。
2016年,圆明新园年收入631亿。
不过,徐文荣一点股份都没有。
“要富大家富,要好大家好,”这就是徐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