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生物一轮复习:ATP与细胞呼吸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重难点分析5:ATP、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重难点分析5:ATP、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重难点分析5:ATP、细胞呼吸考点一、酶考点分析1.酶本质和作用3.酶的特性:1).高效性:催化效率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4.酶与无机催化剂的相同之处:(1)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性质不变。

(2)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能改变平衡点。

(3)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典型例题1.(2013新课标II卷,6)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画画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解析有些酶是生命活动所必须,比如呼吸作用有关的酶,那么在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都存在,A正确;导致酶空间结构发生破坏变形的因素有:过酸、过碱、高温等,低温只能降低酶的活性,不会破坏结构,B错误;酶的作用实质即为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C正确;酶是蛋白质或者RNA,本身是催化剂,也可作为底物被蛋白酶或者RNA 酶降解,D正确。

答案 B2.(2013四川卷,4)下列所采取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A.利用果胶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D.利用水浴加热提高胡萝卜素的萃取效率解析本题考查的为酶的相关知识。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原理描述的是催化剂的作用原理,A、B项中的两种酶和C项中的FeCl3均为催化剂,所以均能降低反应活化能。

利用水浴加热提高胡萝卜素的萃取效率则是利用温度升高提高胡萝卜素的溶解度的原理,D项错误。

答案 D3.(2013安徽卷,2)细胞代谢受酶的调节和控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B.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度C.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D.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总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解析激素不都是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的,例如:抗利尿激素,A 错误;代谢终产物可以通过反馈来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率,B正确;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中的酶的种类也不尽相同,C错误;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变化,例如:细胞衰老,D错误。

ATP、细胞呼吸

ATP、细胞呼吸
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相 实质 同 点 意义 联系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无氧呼吸进化为有氧呼吸
1.有氧呼吸中的CO2是在第二阶段产生,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 的,CO2中的氧原子一部分来自葡萄糖,另一部分来自水。这个 过程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2.O2参与反应的阶段是有氧呼吸中的第三阶段,【H】和氧结合生 成水,所以细胞呼吸产物水中的氧来自O2,这个过程在线粒体 内膜上进行。 3.有氧呼吸过程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水,反应物中的水在 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生成物中的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H】和O2结合生成的。 4.有氧呼吸过程中H2O既是反应物(第二阶段利用),又是生成物 (第三阶段生成),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来源于O2。 5.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6.无氧呼吸只释放少量能量,其余的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 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7.不同生物的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是由于催化反应的酶的种类不 同,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3.ATP与RNA在组成成分上有怎样的联系? 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剩余的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它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8.若把ATP彻底水解会得到哪些成分? 腺嘌呤、核糖、磷酸
9.有人说“自然界叶绿体形成的ATP多于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形 成的ATP”这句话有道理吗?
植物光反应产生的ATP是全部用于暗反应,并形成有机物, 而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形成的ATP都来自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故对处于生长中的植物来说,叶绿体形成的ATP多于线粒体及细 胞质基质形成的ATP。
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ATP的合成 反应式 所需酶 能量来源 ATP的水解
ATP合成酶 光能、化学能

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1-3-1

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1-3-1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生物体的需能部位
(1)从反应条件上看:ATP的分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该
反应的酶属水解酶;而ATP的合成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
应的酶属合成酶。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反应条件不同。 (2)从能量上看: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 内的化学能;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化学能和太阳光能。因 此能量的来源是不同的。
2.表示酶专一性的曲线
(1)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明显加快, 说明酶A催化底物A参加反应。 (2)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B,反应速率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
酶B不催化底物A参加反应。
3.影响酶活性的曲线
(1)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 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2)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
结论
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
3.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实验原理
②pH可影响酶活性,从而影响O2的产生量,据O2产生量的 多少可判断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实验程序 序号 实验操作内容 注入等量过氧 化氢酶溶液 注入等量不同 pH的溶液 注入等量的 H2O2溶液 观察现象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
2 3 4
(3)从ATP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上看: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
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而ATP分解的场所较多。因此其合 成与分解的场所不尽相同,很显然上述反应并不是同时进行的。
综上所述,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反应类型、反 应所需酶以及能量的来源、去路和反应场所都不完全相同,因 此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但物质是可循环利用 的。

2013高考一轮复习 必修1 4.15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2013高考一轮复习 必修1 4.15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二、影响细胞呼吸的内部因素 不同种类植物的呼吸速率不同,一般旱生植物生长缓慢 ,呼吸速率比水生植物低;阴生植物所处的光强度较弱 ,呼吸也较弱,呼吸速率比阳生植物低。同一种植物在 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也不同,一般在幼苗期 、开花期等生长旺盛期,呼吸速率增高。同一种植物的 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也不同,一般生殖器官比营养器官 高,幼嫩组织器官比衰老的组织器官高。
(3)水稻在秧苗期通气组织还未建立,对氧的反应敏感, 若长时间被水淹没,易发生烂秧现象,导致烂秧的主要 无氧呼吸 原因是 产物大量积累造成的。 (4)高等动物和人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组织缺氧,它们所 需要的能量可以通过无氧呼吸来补充,其无氧呼吸的产 乳酸 。 物是
标尺读数(cm) 2.3 3.1 3.9 4.8 5.6 6.4 7.0 7.3 7.3
(1)管X中液面是怎样移动的? 向上移动 。 (2)解释0~3.5小时内气体体积变化的原因。 种子进行有 氧呼吸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并被氢氧化钾吸收,锥形
瓶中气体体积减小
方式为 无氧呼吸 。
。估计3.5~4小时内种子的异化作用
二、非选择题 7.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 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 。
(2) P 点的生物学含义是无氧呼吸消失点,由纵轴、 CO2生成量和O2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所代表的生物学 含义是 氧浓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无氧呼吸生成的 CO2总量 。 (3)在原图中绘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随氧气浓度变化 而变化的曲线。 要点: 所绘曲线应能表现下降趋势,并经过Q、B以及 P点在X轴上的投影点。如下图(虚线)所示:
1.0%

一轮复习《酶ATP细胞呼吸》知识梳理

一轮复习《酶ATP细胞呼吸》知识梳理

第一课:酶、ATP和细胞呼吸【高考真题】1、(2012年)将玉米种子置于25C、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 )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_ -,通过______________ 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萌发过程中在________ 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 _______ mg。

(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____________ mg •粒-1• d-1。

48 1296 I2Q r (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2、(2013年)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B. 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D •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3、(2013年)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 -阳- 「、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42':/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染液g: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36 -'色的脂肪微粒。

- ............ .(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 ? 1” ' 1IJ "山J|/j (填“ C”、“N ”或“ O”)。

一轮复习总结细胞呼吸

一轮复习总结细胞呼吸

▪ 请同学们写出: ▪ 1、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式(不用配平)
及各阶段反应的场所
▪ 2、有氧呼吸总反应式、乳酸菌进行无氧呼 吸和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有氧呼吸过程特点:
1.第一阶段在 细胞质基质 中进行, 二三阶段在 线粒体 中进行
2. 每一阶段 均产生ATP, 但 第三阶段 产生的ATP最多
夜 寝 床 头 两 边倒, 翻 来 覆 去 睡不牢 。 疲 劳 之 余 刚入 梦, 突 然 热 醒有
几遭。
上 班 困 盹 倚桌靠 , 空 调 电 扇 开得 早。 同 事 说 话内 容杂,
哪 有 心 思 作 贬褒。
早 去 单 位水 烧好, 天 热 口 渴 把茶泡 。 几 个 烟
鬼 凑 一 块 , 相 互 熏 染 催人老 。 编 辑 点 评 : 把 炎 热 酷暑 里的各 种现象
~350C )时最强;超过

最适温度,呼吸酶活性下

降,细胞呼吸受抑制。
作 用
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 低温下储存蔬菜、水果。速率 在大棚蔬菜栽培中,夜间和阴天,适当降低温度 ,
减少有机物消耗,以提高产量。
温度/0C
2、O2浓度
CO2
释 放 量
0 5 10 15 20 25 30
O2百分比浓度
注:红线代表有氧呼吸;黑线代表有无呼吸
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的情况下,CO2的释放量 和O2的消耗量是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重要依据
1、无CO2的释放
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2、不消耗O2,但产生 CO2
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有氧:C6H12O6-- 6O2-- 6CO2 无氧:C6H12O6--2CO2
3. CO2的释放量=O2的消耗量>0

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

3. 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2. 有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3. 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4. 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5. 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2. 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详细过程,能量释放的机制。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

2. 实验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3. 讨论法:分析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生物体如何获取能量。

2. 新课导入: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3. 讲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

4. 实验操作: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5.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细胞呼吸的原理。

6. 讨论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8. 课后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细胞呼吸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的认识。

4.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生物》2. 实验器材:酵母菌、培养皿、显微镜、试剂等。

3. 多媒体课件:细胞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的动画演示。

4. 案例素材:与细胞呼吸相关的生产和生活实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有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

高考生物精品提能好题汇总: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点击考点--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考点填空】1. (k16,p91)细胞呼吸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等有机物在生活细胞内氧化分解为____________或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且伴随着_______________能量的过程。

2. (k16,p93)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中,1mol葡萄糖分解形成2mol________________, 同时产生少量的______________和少量的_____________;第二阶段在________________中,丙酮酸进一步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同时产生少量的ATP,部分________________也参与了反应;第三阶段在________________中,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和________________结合,在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并储存在________________中。

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 (k16,p94)无氧呼吸是指生活细胞在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催化作用,把________________等有机物________________氧化分解成为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等,同时释放出__________________能量的过程。

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中。

【易错点评】1.丙酮与丙酮酸不是一种物质,丙酮往往在实验中作为有机溶剂来溶解有机物(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丙酮酸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形成的共同的产物。

2.有氧呼吸不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如某些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可以完成有氧呼吸。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或同步)知识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1)细胞呼吸的实质: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

(2)细胞呼吸的意义: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各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提供了丰富的中间产物及多样的途径。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原理(1)酵母菌:一种单细胞真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其细胞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2)细胞呼吸产物的检测①CO2的检测: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浑浊程度越高,产生的CO2越多;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变成黄色的时间越短,产生CO2越多。

②酒精的检测: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会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注:创造酸性环境条件时,使用95%~97%的浓硫酸。

)2.实验装置图:(1)甲装置:检测有氧呼吸装置。

A瓶中的NaOH溶液可以吸收通入气体中的CO2,保证C 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2)乙装置:检测无氧呼吸的装置,接E瓶前,先将D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使D瓶中的氧气先消耗掉,以确保E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3.产物检测与实验现象4.(1)实验装置:甲组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此实验为何不设置对照组?提示:此实验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而是通过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两个实验组相互对照得出实验结论。

(2)无关变量控制①通入A瓶的空气中不能含有CO2,以保证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②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③实验所用的葡萄糖溶液为什么需煮沸?提示煮沸的主要目的是灭菌,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①相同时间内,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或出现相同混浊程度 所需要的时间。 ②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所需时间的长短。 (2)酒精的有无: 重铬酸钾溶液的颜色变化。
【警示钟】
该实验应在25℃~35℃的条件下进行,此时酵母菌中酶的活性 最高,生命活动最旺盛,细胞呼吸明显。若温度过低,酵母菌代 谢缓慢;若温度过高,酵母菌会被杀死。
(2)不同条件下的装置:
①有氧条件装置:
NaOH溶液
澄清的 石灰水
②无氧条件装置:
澄清的 石灰水
(3)检测细胞呼吸产物所用试剂与现象: 检测产物 所用试剂 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现象 变混浊 _______ 由蓝变绿再变黄 灰绿色 橙色变成_______
二氧化碳
酒精 (4)结论: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 重铬酸钾溶液
【解析】选D。本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有氧和无氧条件是自变
量;乙、丙两个试管中液体是酵母菌培养液,要保持活性,进行 细胞呼吸;气泵泵入的气体应首先除去CO2,防止对实验结果产 生干扰。
【变式备选1】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 装置。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该实验可以证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 B.甲、乙两装置应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 C.在相同时间内,C、E瓶中混浊程度相同
提示: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能量 ,生成ATP,第二 阶段不释放能量合成ATP。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过程及关键步骤 1.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酵母菌使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是在有氧还是无氧条
件下?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是
什么? 作出假设: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如酵母 菌可无氧呼吸中产生的ATP少,是由于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Z点之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是随着
光照强度的增加,同化CO2的速度也相应增加,但当光照强度
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
强,因此,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如果 在图中M点突然停止光照,ATP、NADPH减少,C3还原减少, 短期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含量增加。
①简式:
A-P~P~P
直接 2.功能:是生命活动的______能源物质。
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填空)
1.相互转化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TP形成的能量来源
细胞呼吸 (1)动物、人、真菌等来自于________释放的能量。 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2)绿色植物来源于________和________。
(4)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 )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1.ATP的结构 (1)ATP的结构式:
(2)与RNA的关系:
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剩余的部分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2.ATP的形成途径
3.ATP合成与水解的比较
ATP的合成
ADP+Pi+能量 ―酶→ ― 反应式 ATP
四、细胞呼吸的方式 1.有氧呼吸
(1)反应式(填空) 酶 C6H12O6+6O2+6H2O ― → 6CO2+12H2O+能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填图)
答案;(2)细胞质基质 C6H12O6― → 丙酮酸+[H] ―

少量
线粒体基质 丙酮酸+H2O
C项
D项
答案:A
规律总结
(1)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淀粉、脂肪。
(2)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糖原、脂肪。
(3)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4)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
(5)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阳光。
1.(2011· 佛山检测)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有关说
规律总结 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
(1)如果某生物产生CO2的量和消耗O2的量相等,则该生物 进行有氧呼吸;
(2)如果某生物不消耗O2,只产生CO2,则只进行无氧呼吸;
(3)如果某生物释放的CO2量比吸收的O2量多,则两种呼吸 方式都进行;
(4)如果某生物无O2的吸收和CO2的释放,则该生物只进行 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或生物已死亡; (5)无氧呼吸的产物中没有水,如果在呼吸作用的产物中 有水,一定是进行了有氧呼吸。
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
(2)呼吸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 (如图乙)
①O2浓度低时,无氧呼吸占优势, 随O2浓度增大,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 有氧呼吸不断加强;但当O2浓度达到一定值后,随O2浓度增大, 有氧呼吸不再加强(受呼吸酶数量等因素的限制)。 ②生产上常利用适当降低氧气浓度等能够抑制细胞呼吸、
(4)在光照强度为Z时,A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为 ________mg/(m2· h)。(保留两位小数)
(5)B植物是一种观赏性植物,B植物的种苗可利用植物
细胞__________,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此过 程中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A植物是阳生植物,B植物是阴生植物,呼吸 作用较强的是A植物。
线粒体内膜
― → CO2+[H] 少量 ― [H]+O2 酶 ― → H2O 大量 ―

2.无氧呼吸(判断正误)
(1)无氧呼吸的过程与有氧呼吸完全不同。( ×)
(2)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产生少量ATP。
( ) √
(3)人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
的产物。( × )
(3)已知现在A的光照在X和Y之间,小于Y,与光合速率 会下降,呼吸作用的消耗不变,有机物积累量会减少。
(4)[10÷(44×6)]×160≈6.82。
解析:与t1相比,t2时呼吸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 低,有利于叶片贮藏;与t2相比,t1时乙烯产生量的高峰出现 时间提前且峰值高,不利于叶片贮藏;t1、t2条件下乙烯 产生量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因t1、t2在10~30°C之间,在 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酶活性越强,乙烯的产生量越多), t1时不利于叶片贮藏。
必修1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2课时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和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2课时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和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 2 3
教材复习问题化 核心考点层次化
实验探究专题化
随堂演练经典化
4
一、ATP的结构和功能(填空) 1.结构 ②化学组成:1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 腺苷 , 高能磷酸键,三个磷酸基团。 两个
三、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判断正误) 1.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 ) 2.CO2可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 × ) 3.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 的时间长短,可检测酵母菌产生CO2的多少。( √ ) 4.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发生反应,变成橙色。( × )
(1)比较A、B植物,呼吸作用较强的是________植物。该
植物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达到Z点之前,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 是______________。如果在图中M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 绿体中C3化合物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___。 (3)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 12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________(填“增 加”或“减少”)。
答案:C
规律总结 种子、蔬菜和水果在储藏时都应在低温、低氧条 件下,不同的是种子还应保持干燥,而蔬菜和水果应 保持一定湿度。低温以不破坏植物组织为标准,一般
为零上低温。
3.(2012· 广东、珠海第二次六校联考)下图表示A、B两 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 曲线图。据图回答:( )
C.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③消耗[H]
解析:此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具体分析如下:
获取 图中①②表示有氧呼吸、①③表示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①④表示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信息 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②、①和③、①和④; 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即① 和③或①和④;动物细胞过程② 思考 (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比过程① 分析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释放的能量多; 包括乳酸菌在内的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 第一阶段(①)产生的[H],在第二阶段(③或④)消耗。 答案:B
― → 有氧呼吸 ―
进化
特别提醒: (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 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 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2011· 海南高考)细胞
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下图,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和④
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ATP。各种生物都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供应能量。
答案:B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与比较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图解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类型 必需 条件 场 所 物质 变化 有氧呼吸 氧和酶 细胞质基质(①阶段) 线粒体(②和③阶段)

无氧呼吸 不需氧,但必须有酶催化 细胞质基质 (①和②两阶段) ①C6H12O― → C3H6O3 6― (或C2H5OH+CO2)
2.(2011· 广州测试)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基本相同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都有热能释放
C.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逐渐释放
D.没有线粒体的细胞消耗的能量全部来自无氧呼吸
解析: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需氧型的原核细胞能
进行有氧呼吸,细胞消耗的能量来自有氧呼吸。 答案:D
影响细胞呼吸速 表现 基因― →酶― →2同一植物不同部位呼吸速率不同 ― ― 3同一植物不同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
2.环境因素
(1)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甲)
①最适温度时,细胞呼吸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呼吸酶 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细胞呼吸受抑制;低于最适温度 酶活性下降,细胞呼吸受抑制。 ②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贮存蔬菜、水果, 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降低细胞呼吸,减
法正确的是(
)
A.细胞需要储备大量的ATP
B.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C.ATP的合成总是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黑暗条件下,只有线粒体可以产生ATP
解析:ATP在细胞中的含量少,但含量稳定。ATP 的合成可以在光反应过程中产生,也可在[H]与O2结合生 成H2O过程中产生。黑暗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也可产生
ATP的水解
― ADP+Pi+能量 ATP ― →

所需酶
能量来 源 能量去 路 反应场 所
ATP合成酶 光能(光合作用) 化学能(细胞呼吸) 储存于形成 的高能磷酸键中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叶绿体
ATP水解酶 储存在高能磷 酸键中的能量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生物体的需能部位
由上表可看出,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反应类
型、反应所需酶以及能量的来源、去路和反应场所都不相同,
因此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但物质是可循环 利用的。
(2011· 湖南十二校联考)ATP是细胞内直接的能源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