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解剖及生理

合集下载

皮肤的解剖与生理功能课件

皮肤的解剖与生理功能课件

表皮黑素單元
角朊細胞 黑素小體 黑素細胞
表皮黑素單元
樹突
黑素細胞
角朊細胞 張力細絲
黑素小體 黑素細胞
朗格漢氏細胞 Langerhans' Cells
位於棘層內,占該層細胞的3%~5% 超微結構特徵: 胞漿記憶體在剖面呈杆狀或網
球拍狀的Birbeck 顆粒,又稱Langerhans,顆 粒 起源於骨髓,屬單核-巨噬細胞系 是皮膚內的專職抗原遞呈細胞:具有識別、吞噬、 加工、遞呈抗原的作用,在免疫應答傳入支中具 有重要功能,是皮膚免疫防禦的重要防線
由疏鬆結締組織和脂肪小葉構成 其內有:
汗腺、毛囊、血管、淋巴管及神經等
功能:
1 熱的絕緣體 2 緩衝外力 3 能量儲備
皮膚附屬器 skin appendages
毛髮與毛囊 hair and hair follicle 甲 nails 小汗腺 eccrine sweat glands 頂泌汗腺 apocrine sweat glands 皮脂腺 sebaceous glands
汗腺
– 功能
潤澤、抑菌 調節體溫 排泄廢物、藥物
皮膚的吸收作用
吸收途徑
角質層細胞:主要途徑 毛囊皮脂腺及汗管 角質層細胞間隙:少量
影響吸收的因素
皮பைடு நூலகம்因素
正常皮膚:皮膚薄、血管、皮脂腺豐富部位易吸收 吸收由易到難順序:
陰囊 > 前額> 大腿內側> 上臂屈側>前臂> 四肢伸側> 掌蹠
物理 Physical 光 Light
免疫 Immunologic 具有韌性和彈性 Tough, flexible 體溫調節
Temperature regulation

皮肤生理学

皮肤生理学

皮肤生理学皮肤生理学是研究皮肤结构与功能的科学领域,涉及皮肤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本文将从皮肤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皮肤疾病的生理基础以及皮肤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皮肤的解剖结构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组成。

表皮位于皮肤表面,分为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

真皮位于表皮下方,主要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细胞构成。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主要由脂肪细胞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1.保护功能: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保护内部器官免受外界伤害的作用。

角质层具有防水、防菌、防紫外线等功能,真皮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末梢,对热、冷、痛等刺激敏感,可迅速做出反应。

2.调节体温:皮肤通过汗腺和血管的调节,维持体温稳定。

当气温升高时,汗腺分泌汗液,通过蒸发散热;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降低体温。

反之,气温降低时,汗腺分泌减少,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保持体温。

3.感觉功能:真皮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可感受外界刺激,如触觉、痛觉、温度觉等。

感觉功能使人能够感知外部环境,做出适应性的反应。

4.代谢功能:皮肤参与多种物质的代谢,如维生素D的合成、激素的代谢等。

皮肤还具有排泄功能,通过汗腺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盐分和废物。

5.免疫功能:皮肤免疫系统包括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如Langerhans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天然杀伤细胞等。

它们参与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维护皮肤健康。

三、皮肤疾病的生理基础皮肤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炎症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等。

这些疾病的生理基础涉及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如免疫反应异常、细胞增殖和分化障碍、血管异常等。

四、皮肤护理1.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去除多余的油脂、汗液和污垢,预防皮肤疾病。

2.保湿:维持皮肤水分平衡,使用保湿产品,避免皮肤干燥、脱皮。

3.防晒:避免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使用防晒产品,减少皮肤癌和光老化风险。

皮肤解剖及生理PPT课件

皮肤解剖及生理PPT课件

防晒
每天涂抹防晒霜是预防紫外线 伤害的重要措施,避免皮肤晒 伤和老化。
抗氧化
使用含有抗氧化成分的护肤品 ,抵抗自由基对皮肤的损害。
特殊皮肤护理
痘痘肌护理
针对痘痘肌肤,选择控油、抗炎的护肤品, 避免挤压痘痘,保持皮肤清洁。
抗衰老护理
使用含有抗衰老成分的护肤品,如胶原蛋白、 胜肽等,延缓皮肤老化。
敏感肌护理
控制糖分摄入
高糖饮食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和加速皮 肤老化,应控制糖分摄入。
保持水分充足
每天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皮 肤保湿和排毒。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皮肤生理功能
屏障功能
01
02
03
保护作用
皮肤作为人体的最外层组 织,具有保护内部器官和 组织免受外界环境侵害的 作用。
防止水分丧失
皮肤能够有效地防止体内 水分的丧失,保持皮肤湿 润和防止脱水。
防止外界物质入侵
皮肤能够阻止外界有害物 质、细菌、病毒等进入体 内,维持内环境稳定。
温度调节
感受外界温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皮下组织主要由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具有保温和缓 冲外力的作用。
皮肤附属器
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汗腺、皮脂腺等。毛发主要起保护作 用,同时也有美观作用;汗腺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体温;皮脂 腺分泌皮脂,润滑皮肤并抑制细菌生长。
不同部位的皮肤附属器分布密度和特点不同,如手掌和脚掌 的皮肤较厚,且无毛发分布;面部的皮肤较薄,毛发和皮脂 腺分布较为丰富。
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皮肤病,采取不同的 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光疗、激光 治疗等。治疗过程中需遵循医生的指 导,正确使用药物和治疗方法。

第2章人体解剖-皮肤讲解

第2章人体解剖-皮肤讲解
角质层构成皮肤重要的保护层,使皮肤能耐受摩擦,阻 挡外来物质的侵害。同时防止干旱和潮湿环境对人体 细胞的伤害。
分布在人体手掌和足底的皮肤较厚,具备全部5层结构。 而其它大部分皮肤的表皮较薄,棘层、颗粒层和角质 层的层数少,而且无透明层。上述各层细胞实际上是 角质形成细胞生长过程的不同阶段。角质形成细胞不 断脱落和更新,更新周期为3~4周。
5.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基底细胞不断向表层推 移,最终在皮肤表面变的扁平而坚硬,形成了几层甚 至几十层的角质细胞(horny cell),形成表皮坚韧的 角质层。角质层硬化的原因是由于细胞产生大量纤维 化的、具有防水特性的角蛋白,这一过程称为角质化 或角化(keratinization)。
乳头层 网织层 环层小体
二、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hypodermis)即浅筋膜,位于真皮深面, 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将皮肤与肌肉等 深部组织相连,并使皮肤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其中 的脂肪组织是能量的重要贮存形式,并具有维持体 温和缓冲外来压力的作用。皮下组织的厚度因年龄、 性别和身体部位而不同,并对人体体形有很大影响。
皮肤的角质层是防止外来化学物质进入体内的第一道防 线。具有抗弱酸、弱碱的作用。但这种屏障能力是相 对的,如果皮肤长期浸泡浸渍、皮肤缺损引起的糜烂 或溃疡、药物外用时间较长和用量较大等均引起对化 学物质的屏障作用减弱。
二、皮肤的吸收功能
皮肤虽有上述的防护功能,但还是可以通透一些物质, 因此,皮肤具有一定的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
(四)防紫外线作用
皮肤对光线有反射和吸收的作用。角质层细胞有反射 光线和吸收短波紫外线的作用,棘细胞和基底细胞 可吸收长波紫外线。黑素细胞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 最强,所以,有色人种对日光照射的耐受性比白种 人高。

解剖生理学-皮肤

解剖生理学-皮肤

3.梅克尔细胞merkel cell
位置:位于表皮基底细胞之间。 LM:具有短指状突起。 EM:胞质含有致密核芯的小泡,细胞底 部与盘状的感觉神经末梢接触。 功能:不明,可能感受触觉。 来源:原始的表皮细胞
• 二、真皮dermis
• 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分为两层: (一)乳头层papillary layer (二)网织层reticular layer
(一)表皮的分层与角化
1.基底层stratum basale 2.棘层stratum spinosum 3.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 4.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5.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二)非角蛋白形成细胞
1.黑素细胞melanocyte
• 位置:位于基底细胞之间 LM:胞体圆形,突起伸入基底层和棘层, 胞质内含有黑色素。 EM:胞质中有椭圆形小体,称黑素体, 内含酪氨酸酶,能将酪氨酸酶转化为黑色 素。 功能:产生黑色素 来源:神经嵴
2.郎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
位置:位于棘层
LM:具有树枝状突起。 EM:胞核呈不规则形或分叶形,胞质内含有特殊的 伯贝克颗粒,切面呈网球拍状或杆状,内有一条纵行 的致密 功能:抗原呈递细胞 来源:骨髓
• 2.顶泌汗腺:又称大汗腺,位于腋窝、乳晕、 肛门周围。腺腔大,分泌物粘稠,被细菌分解 后产生特别的臭味,称狐臭。
(二)立毛肌(arrector pili muscle) 是一束斜行的平滑肌,一端附着于毛囊,一端止 于真皮乳头层。
(三)皮脂腺sebaceous gland: 泡状腺
1.腺泡 2.导管
• (四)汗腺sweat gland:
• 单管状腺 • 1.局泌汗腺:又称小汗腺

皮肤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病理PPT演示课件

皮肤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病理PPT演示课件

皮肤的生理功能:帮助VD形成功能
➢ 皮肤的表皮细胞内含有7—去氢胆固醇 紫 外 线
VD3
帮助肠道吸收钙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病因
定义
皮肤完整性受损:个体的皮肤完整性处于可能受损
的危险状态。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病因:
1
糙、硬、软、光滑等。
其它:
形体觉、两点辨别觉和定位觉等
皮肤的生理功能:调节体温作用
➢作为外周感受器,向体温调节中枢提供环境温度的信 息:皮肤中的温度感受器细胞:热敏感受器和冷敏感 受器
➢作为效应器,是物理性体温调节的重要方式,使机体 温度保持恒定。
体表热量的扩散方式: ◇ 热辐射 ◇ 汗液的蒸发 ◇ 皮肤周围空气对流 ◇ 热传导
Nail
指甲
皮肤的功能
• 保护/屏障 • 吸收 • 感觉 • 分泌排泄功能 • 体温调节 • 代谢作用 • 免疫功能 • 帮助维生素D形成
皮肤的生理功能:保护 /屏障
❖ 保护机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环境中机械的、 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等有害因素的损伤。
❖ 防止组织内的各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的丧失。
1 cm2 皮肤成分: 600万个细胞 上千个感觉器 200 个疼痛感受器 400 cm 神经纤维 100 cm 血管 100 个汗腺 15 个皮脂腺
内容
1 皮肤的解剖学特点
2
皮肤的生理功能
3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病因
皮肤结构图:
皮肤的结构:
表皮
由外胚层分化而来,属复层鳞状上皮, 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和树枝状细胞两大 类细胞组成。
皮肤的生理功能:感觉作用
皮肤中感觉神经末梢和特殊感受器感受体位沿神经纤维传 入中枢,产生不同性质的感觉,如触觉、痛觉、

皮肤的解剖、组织、生理

皮肤的解剖、组织、生理

二. 感觉作用:单一感觉. 触觉. 压觉. 冷觉. 热觉. 复合感觉. 干.湿.光滑. 粗糙. 坚硬.柔软.定位. (不同感受器或神经末梢共同感知-大脑皮层综合分析)痒是皮症.感染性炎症.代谢异常.电. 酸. 碱. 植物等.
三. 调节体温的作用:皮肤的血管收缩或舒张. 末梢神经冲动或血液温度的变化.作用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作用与交感神经来调节.不显性出汗、显性出汗、为最重要的调节体温作用.
一、 概述
皮肤的重量为体重的16%,皮肤的面积:为1.5-2平方米.新生儿为0.21m2;分层: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被毛皮肤(hairyskin,hirsute skin)、光滑皮肤( glabrous skin)如手掌、足跖、趾屈面等)。皮肤的颜色:部位、种族、年龄、性别、营养、内分泌、外界环境。
七 皮肤的免疫作用. 角原细胞可产生细胞因子.IL-1.3.5.6.7.8. 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克隆因子). TNF-a(肿瘤坏死因子).TGF-a.(转移生长因子). IFN-r(干扰素). MHC(组织相溶性复合体)郎格罕细胞的表面受体. IgG.C3.IgE.CD4.表皮内淋巴细胞.真皮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毛发(hair)与毛囊的横断面 毛发的生长周期 生;头发3-4年 眉毛、毳毛2-6月退行;头发数周 眉、毳毛2-6 休止;头发3-4月 眉、毳毛更短
(五) 皮肤的神经:末端膨大的神经末梢.Merkel细胞.-触觉. Ruffini小体.(鲁菲尼)-热觉. 有囊包裹的神经末梢.Meissner(触觉小体). Krause(克劳泽小体)-与冷觉Vater-Pacini(环层小体)-压觉有关。皮肤的运动神经 面神经支配面部横纹肌。交感神经的肾上腺素能纤维支配立毛肌、血管、血管球和顶泌汗腺、小汗腺的肌上皮细胞。小汗腺分泌细胞则受交感神经的胆碱能纤维支配

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共58张PPT)

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共58张PPT)

〔一〕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产生角蛋白,
细胞间有细胞间桥〔桥粒〕,依其分化的不 同阶段与特点,光镜下分为5层:
一、表皮(Epidermis)
角质形成细胞 Karatinocyte
(属于外胚叶分化 的上皮细胞基底层
表皮 根据分化阶段和
特点分层)
非角质形成细胞 non-keratinocytes
子筛立体结构,可进行物质交换并有

利吞噬〕
成 细胞:含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
真皮树枝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噬色素 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
4、具有:①抵御外界冲击力②支撑皮下组织 ③储存水、电解质及血液④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
三、 皮 下 组 织 〔subcutaneous tissue〕
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角质层(stratum cormeum)
1、基底层或生发层〔stratum basale or germinatum〕:位于表皮的最下一层立 方形或圆柱状细胞,嗜硷性、核偏下方含 有黑素颗粒分布于细胞核上方。基底层细 胞每天约有10%进行核分裂并有序地渐渐向 外表移行。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最上层 约需14日,再移行至角质层外表脱落又需 14日,共约28日,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 替时间。
,BMZ〕
真皮〔dermis〕 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 皮肤附属器
皮肤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
皮肤 skin
表皮
Epidermis
真皮
Dermis
皮下组织
Subcutis
皮肤附属器
Appendages
毛发
皮脂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糜烂
表皮缺损造成的局部湿润面,病变未达 真皮深层,愈后不留瘢痕。
6。溃疡
皮肤缺损深达真皮网状层或更深。愈后 形成瘢痕。
7。瘢痕
是局部组织病变缺损后代之而成的新生结 缔组织。
8。苔癣样变
表皮增厚,皮纹增粗,皮沟加深多由慢 性搔抓而成,见于慢性湿疹。
9。萎缩
为组织体积变小或消失。 表皮畏缩表现为表皮变薄、发亮如皱纹 纸,皮纹变浅;真皮及皮下组织畏缩表 现为皮肤凹陷,表皮正常。
4。Merkel细胞:是树枝状细胞的一种,位于光滑皮肤的基
底细胞层及有毛皮肤的毛盘,数量很少。多数情况下,位于神经 末梢,因此被称为Merkel神经末梢
(三)表皮细胞的更新
表皮通过时间:28-56天 表皮细胞更新时间:41-75天
(四)表皮细胞的连接
光镜下:细胞间桥 电镜下:桥粒、半桥粒 棘层松解征
10。裂隙
又称皲裂,为线状皮肤裂隙,常伴明显疼 痛,常见于口角手足等部位。
人体各部位常见的皮肤病
1。头部 2。面部 3。口腔粘膜及舌 4。躯干 5。肢体皱褶部位 6。光暴露部位 7。乳腺 8。腹股沟
五、皮肤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一)血管与淋巴管 表皮内无血管,皮肤血管网主要分布 在真皮及皮下组织。 (二)皮肤的神经 感觉神经末梢丰富
第二节 皮肤的生理功能 一、保护功能
1。物理性保护 2。化学性保护 3。机械性保护 4。生物性保护 脂膜在皮肤的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二、吸收功能
1。有害物质通过透皮吸收致病 2。外用药通过透皮吸收治病 皮肤通透性的影响因素: 物质的理化性质 皮肤角质层的厚度 角质层是否有病变
2。丘疹
是局部实性隆起,直径小于5mm。可见于 传染性软疣、毛囊炎、扁平疣。
3。结节
实性、局限性、深在性损害,圆形或类圆 形,见于结节性红斑、结节性痒疹。
4。风团
为局限性微隆起损害,苍白或红色,大小 形态不一,是真皮浅层暂时性水肿造成 的,见于荨麻疹。
5。水疱
为局部含液性隆起,直径小于5mm,如白 痱;直径大于5mm的疱为大疱,见于天 疱疮、类天疱疮。
三、分泌和排泄功能
主要通过汗腺和皮脂腺进行。 汗液PH4.5-5.5,99%为水分 皮脂腺分泌的物质为皮脂。
四、感觉功能
疼觉 触觉 瘙痒
五、代谢功能
蛋白代谢 葡萄糖代谢 脂代谢
六、调温功能
通辐射、对流、传导和蒸发散热 通过皮肤交感神经血管调节皮肤温度
七、免疫功能
皮肤免疫系统 淋巴细胞 郎格汉斯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二、继发性损害
由原发性损害转化而成
1。鳞屑
是增厚松动又易脱落的异常皮肤角质层。 见于银屑病、花斑癣。
2。痂
由皮肤病变渗出物、脱落组织及外用药 物等干涸而成的附着物,如脓疱疮的脓 痂
3。抓痕
由搔抓或摩擦皮肤导致的表皮损害多成线 状。见于湿疹等病。
4。浸渍
皮肤吸收水分过多,造成表皮起皱变白。
皮肤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美容第七课:刘巧
第一节 皮肤的解剖与组织学
皮肤可分为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一、表皮
(一)表皮分层 角质层 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 由内向外
(二)表皮的细胞成分
1。角质形成细胞 2。黑素细胞 3。朗格汉斯细胞:表皮中一类未完全成熟的树突状细胞。
可摄取和处理入侵的抗原,通过淋巴管道迁移至局部淋巴结,发 育成并指状树突状细胞,行使抗原提呈功能。
6。脓疱
含有脓液的疱,见于毛囊炎、脓疱疮。
7。斑块
局限性平顶之隆起,或可触及的斑疹, 见于银屑病。
8。毛细血管扩张
皮肤表面见到扩张的毛细血管网。见于 酒糟鼻。
9。囊肿
囊性局限性深在性损害,圆形或椭圆型, 见于皮脂腺囊肿。
10。肿块
直径超过2-3cm 的结节性损害,可以为浅 表性,见于鳞状细胞癌;深在性如脂肪 瘤。
(五)基底膜带
电镜下: 基底细胞胞膜 透明板 基底板(致密板) 网板
二、真皮
包括固有成分和埋入成分 固有成分即结缔组织: 细胞、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 维和基质 埋入部分: 汗腺、皮脂腺、毛囊、血管、淋巴管 和神经
三、皮下组织
包括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
四、皮肤附属器
毛发 皮脂腺 汗腺 顶泌汗腺 指趾甲
皮肤病的症状 第一节 自觉症状
疼痛、烧灼感、痒、麻木、虫爬、蚁走 瘙痒的原因: 各种皮炎湿疹荨麻疹等炎症性皮肤病 大疱性皮肤病 药物 全身性疾病如黄疸、糖尿病、肾功能不全、 淋巴瘤 皮肤干燥
第二节 他觉症状 一、原发性损害
皮肤特异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结果
1。斑疹
指皮肤局部颜色改变,与皮面等高。直径 大于3-4cm的斑疹称为斑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