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姜自安---研究性学习教案《利比亚局势》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6.1.1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教案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利比亚:难民船倾覆 三人死亡上 百人失踪》,提问:难民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们又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题自学预习。 2. 播放视频《也门:荷台达战事继续 人道主 义危机加重》 。提问:为什么要维护世界 和平? 3. 展示图片,讲述维护世界和平的必要性。 4. 介绍 20 世纪上半叶 “战争与革命” 为主题, 给世界带来的伤害。 5. 归纳战争带来的危害。 6. 提问:回顾历史: 20 世纪上半叶和下半 叶,世界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7. 讲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8. 提问: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那些? 9. 展示图片,介绍非洲的贫穷。 10. 播放视频 《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 每天挣的 不足 1 块钱》,提问:思考:以上视频反 映了什么问题? 11. 展示图例,接示世界的贫富差距。 12. 上述图片反映了当今时代主题的那一个问 题?
学生预习 学生回答 通过视频,让学 生直观感受战争 的残酷和惨烈。
核武器对地球的 毁灭,致使人们 不敢轻举妄动。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让学生自己去想 学生回答 象到底有多穷。
学生回答
cc
13. 展示材料,提问:结合材料,说说导致贫 困国家越来越穷的因素有哪些? 14. 归纳影响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的因素。 15. 用图例归纳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6. 展示图表,提问:上图表说明什么问题? 17. 展示漫画,提问: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 建立在世界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基础上 的。说明了什么?
粤教版本道德与法治九年级《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教学设计
课题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单元
六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利比亚专题

“黄金峡谷”行动,是美国为维护其在地中海地区的战略 利益,以反恐为由,于1986年4月15日对利比亚实施的 海空联合打击行动。
卡扎菲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 是毁誉参半。在一些人的眼里,他是“大救 星”、“民族英雄”、“革命领袖”;而在另 一些人的眼里,他是“狂人”、 “疯子”、 “恐怖主义支持者”。但不管是他的支持者和 反对者,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卡扎菲 领导这个大约有六百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 1981年,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1万美元, 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即使在遭受西方经济 制裁多年后,也是非洲生活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国民享受免费得义务教育和完善的医疗体系服
1986年4月2日,来自利比亚的恐怖分子又用 定时炸弹袭击罗马飞往雅典的泛美航空波音 707客机,造成四名美国人死亡,九人重伤的 惨剧。 1986年4月5日,利比亚派人袭击了美国驻西 柏林的军事基地—西斯歌舞厅,造成44名美军 伤亡的事件。这一大型恐怖袭击震惊了全世界, 也让美国立刻决定反报复。 4月15日凌晨,美国海军100余架战机从航母 上起飞升空,空海军联合击毁了利比亚14架 军机,打死利军37人,打伤93人。此次战役 名为“黄金峡谷”。
利比亚反对派是些什么人?
利比亚反对派领导层主要是一些对卡扎菲 独裁统治不满的军政官员,他们是民主化 支持者 ,如:反对派的领导人是卡扎菲政 权的前司法部长阿卜杜勒.贾利勒。 成员绝大多数都是普通老百姓和城市底层 民众,也包括一些前利比亚王室后人和几 大反对部落的成员。 有关分析人士称,反对派中混有“基地” 组织分子以及真主党人。
1981年8月19日,两架利比亚飞机用导弹攻击正在锡 德拉湾水域演习的美海军飞机,被美机悉数击落, 两国矛盾进一步激化。 1985年12月底,罗马和维也纳机场发生两起利比亚 的恐怖分子袭击民航办事处的惨案,遇害死亡的20 人中有5名是美国人。 1986年3月24日,美军越过了的黎波里官方于1983年 正式宣布的利比亚领海界线:北纬32°30”线。引诱 利比亚军队进行攻击。随后美军进行反击,美军击 沉击伤了利比亚5艘导弹巡逻艇,摧毁了2座防空导 弹发射阵地,杀伤150余人,美军无一伤亡(此次行 动被称为“草原烈火”)。
利比亚局势

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及走向学号:21A10726 姓名:崔恒超成绩:_________出于对历史的兴趣,我选了近现代国际关系这门人文课,经过大半个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以前学的历史,仅仅是知道大致的历史时间和事件,却不去深究其后的原因。
这门课从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间的谋略博弈的角度,探讨背后的根源与起因,是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也培养了我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
近现代国际关系起源于欧洲,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建立,其后经过维也纳体系、(俾斯麦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直到现在的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
我们的课程也是根据这一思路展开。
我感受最深刻的部分是一战前德国的崛起、二战中苏英的你来我往和苏联为了几利与各国的幕后往来、和对朝鲜战争更深入和清醒的认识(之后的内容就没讲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国际关系——实际上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在各强国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秩序和利益分配体系。
用丘吉尔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我想这句话可以归结我最深的收获。
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和小组同学一起收集资料探讨越南战争,自己动手深入剖析二战后两次热战其中一次热战背后的各国利益之争。
下面我就从国际关系角度来分析一下眼下的利比亚局势,为何本国内部一次小的冲突会引发一场大的政治军事风暴:1、利比亚内部利比亚的国土由3块原来相对独立的地区合并而成,包括西北部的黎波里尼亚、东部的昔兰尼卡以及西南部的费赞地区。
卡扎菲虽然是位政治强人,但绝对控制的区域也只限于西部。
利比亚社会由众多的部族组成,每个部族领袖在“辖区”内都拥有很大的影响力,这无形中削弱了卡扎菲的统治基础。
而且,这样的社会形态,增加了卡扎菲协调各部族利益的难度。
比如,利比亚东部是产油区,但卡扎菲在经济上偏重于发展西部,因而引起东部地区部族领袖们的不满。
这样一来,各部族为了各自利益,自然会走上反卡扎菲之路,不得不说是历史遗留下的隐患。
形势政策课程:利比亚战争

卡扎菲
• 卡扎菲(1942-2011),前利比亚最高领导人,曾 领导“自由军官组织”,为利比亚1969年9月1日革 命的精神领袖,推翻了亲西方的伊德里斯王朝,并建 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长达42年的统治使他成为 阿拉伯国家中执政时间最长的领导者。卡扎菲是一个 富有争议的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即便在 被西方制裁长达十年的过程中,凭借丰富的石油资源, 卡扎菲控制的利比亚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被捕后因 伤重不治身亡。10月25日,验尸官透露尸检报告尚 未完成,获得上级批准才能向外界公布。
1:利比亚与卡扎菲 2:利比亚的今昔对比 3:利比亚最新局势 4:利比亚战争的影响 5:启示和反思!!!
(利比亚简介)
利比亚位于北非,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900公里。其 土地面积的94%是沙漠和半沙漠地区。境内无常年河流,无大湖泊,但 地下水资源丰富,井泉分布较广。沿海地区属地中海式气候,冬暖多雨, 夏热干燥。内陆属热带沙漠气候。 利比亚全国人口为人口640多万,主要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尔人, 阿拉伯语为国语,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首都的黎波里市 (TRIPOLI)位于沿海西北部,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人口约200万;是利 比亚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也是利比亚的重要港口之一。
• • • •
西方违反了联合国的规定,可是我们看到西方受到惩罚了吗?没 有。联合国不能保护它的成员国的安全。
启示四:富裕的国家不修武备,必然要成为被宰杀的羔羊。
其实对于小国来说,现实是残酷的。小而富也好、小 而强也好,如果不能在地理上拓展足够的战略纵深,被欺 凌是免不了的。而要拓展地理意义上的战略空间,在现代 也是不可能的。与大国交兵,不说被击败,就是耗也被耗 死了。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图片)英美发动战争的目的:
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校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5学习主题 第16课 亚洲民族国家的的兴起和发展导学案(

第16课 亚洲民族国家的的兴起和发展一、学习目标1.知道“蒙巴顿方案”的内容和印度、巴基斯坦的独立,记住亚洲经济发展的代表性国家如印度、韩国和新加坡等;2.了解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地区的分治决议,说出第一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的时间和结果了;3解释中东战争和巴以冲突的由来和影响;自习阅读教材第16课《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P105~111,完成下列内容的学习:1、英国采取“ ”,947年,英国 公布了“ ”( 方,根据 将印度分为 和 两个自治领。
实质:改变对印度的殖民政策,维护英国的殖民统治。
2、印度首任总理: ,于 年独立。
巴基斯坦首任总督: ,于 年独立。
3、二战后,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等东南亚国家相继宣布独立。
基本自给;建立起较完善的 体系; 取得成就。
,被称为“ ”。
) 1967 影响:中东战争以及巴以冲突,不仅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 和 发展, 自测1 )A D .《九国公约》2、印巴分治后,印度的首任总理是( )A .真纳B .阿拉法特C .蒙巴顿D .尼赫鲁3、英国在印度的最后一任总督是( )A .真纳B .阿拉法特C .蒙巴顿D .尼赫鲁4、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将印度分为哪两个自治领?( )①印度 ②巴勒斯坦 ③以色列 ④巴基斯坦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②④5、1947年,第二届联大通过了在巴勒斯坦实行分治的决议,即在此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和一个 ( )A .犹太国B .约旦C .叙利亚D .巴勒斯坦 亚洲民族国家独立 亚洲经济迅速发展巴勒斯坦问题和中东战争6、下列地区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的是()A.印度尼西亚 B.印度 C.巴基斯坦 D.巴勒斯坦7、在经济上创造了“惊人的汉江之奇”的国家是()A.中国 B.朝鲜 C.韩国 D.日本8、成为东南亚第一个“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的是()A.新加坡 B.印度尼西亚 C.马来西亚 D.日本9、自以色列建国以来,阿以之间总共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战争?()A.3 B.4 C.5 D.610、战后印度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有()①粮食实现了基本自给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③在科学技术的一些领域取得了较大成就④财力充足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启动“经济开发战略”的国家是()A.中国 B.朝鲜 C.韩国 D.日本12、下列哪些是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①人口膨胀②环境恶化③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④印巴关系紧张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3、新加坡经济腾飞给亚洲发展中国家最根本的启示是()A、大力发展出口工业B、选择先进的社会制度C、稳定社会环境和秩序D、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教学设计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教学设计登封市第一高级中学叶春会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单元引导学生把视野从我国内政的范围,转向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国际社会,是公民政治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框是国际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
同时在结构上,本框是上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延伸,又为后面外交政策的学习奠定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目标:知识目标:能够说出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及表现形式,明确知道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懂得我国在国际交往中必须坚定的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
能力目标:通过对时政热点利比亚与西方多国的关系变化分析,把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当今国际社会发生的政治现象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命运,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和平、树立维护本国利益与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结友好的精神和世界眼光。
三、教学重点、难点: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四、教法与学法:教法:案例探究法、材料分析法、情景教学法学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五、本节课的设计理念: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2、以问题为主线,实现学生自主探究3、利用时政热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六、教学过程设计:(一) 热点导入先用多媒体播放利比亚局势的相关图片新闻。
2011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利比亚发起了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打击。
探究与共享一:此次多国发动对利比亚的空袭是出于何种目的?材料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用这句话来形容西方国家与利比亚的关系是再恰当不过了。
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说,美国及其盟友只是希望“夺取利比亚的石油”。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优秀教学案例

4.小组合作:本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历史问题,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深入理解历史,提高合作意识。
5.教学策略:教师在本案例中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这些策略不仅使课堂内容丰富多样,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旨在让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结果以及其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影响。通过分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10.人性化教学:教师在本案例中始终以人性化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8.教学目标明确: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明确,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部分。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为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9.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反思与评价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会开始讲授新课。首先,我会详细讲解第一次世பைடு நூலகம்大战的起因,包括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接着,我会讲述战争的进程,包括主要战役的爆发、发展和结局。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教材中的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争的发展。此外,我还会重点介绍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如威尔逊、列宁等,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教学设计_3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中东战争,认识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并在课上汇报探究成果,培养收集、处理历史资料特别是历史图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探究中东动荡的主要原因,提高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掌握运用综合学科知识,追根溯源理解当前世界局势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讨中东和平进程的艰难和曲折,感受政局动荡带给人类的创伤,认识到在尊重、理解、包容基础上的平等对话是解决矛盾冲突的根本途径,初步树立热爱和平、珍爱生命、共存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教学难点美国偏袒以色列的原因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利用我到埃及旅游的照片,展示埃及为纪念中东战争而建立的军事基地,中东战争为什么会爆发,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板书课题:动荡的中东地区师:出示《中东全图》介绍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
师:那么,在这个地区发生过哪些战争呢?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北约空袭利比亚等。
师:从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起,阿拉伯国家就与以色列之间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战争,史称“四次中东战争”。
中东战争的硝烟未灭,战火又在波斯湾燃起,伊朗和伊拉克进行了8年的两伊战争。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爆发。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再次对伊进行军事打击,最终推翻萨达姆政权。
直到今天,中东地区战火还在频繁继续,我们看第一个问题,战火频仍的中东地区。
主要是四次中东战争。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地区(板书)1.表现四次中东战争(板书)生:阅读教材第76页课文小字内容,归纳四次中东战争的情况。
出示下表四次中东战争情况简表生回答:战争名称起止时间交战双方结果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5.15-1949.7以色列——埃及等阿拉伯五国以色列国获得胜利,并掠夺了阿拉伯人大片土地,巴勒斯坦国却未能建立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0.29-11.6英、法、以——埃及在联合国的干预下,英法以三国失败,埃及实现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6.5-6.11以——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等以侵占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整个巴勒斯坦、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和埃及的一些地区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10.6-10.24以——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埃及、叙利亚收复了部分领土,巴勒斯坦问题仍未解决师过渡:要解决中东问题,必须先探讨中东问题的由来?其复杂性主要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面我们就巴以冲突为例,共同分析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教案
任课教师:姜自安
课题:利比亚局势
学习与知识目标:
1、了解利比亚的概括;
2、了解利比亚的危机态势;
3、了解利比亚的危机根源;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理性判断国际局势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国际时政问题的意识;
重点:冲突与战争;
难点:提高学生理性判断利比亚局势;战争正义性问题。
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战争在标榜文
明的当今社会为什
么还会发生?谁该
对战争负责?有没
有一种能够帮助人
们实现共处与共享
的方式?从利比亚局势你可以得出哪些思考?……
2、分小组自由讨论
3、推选小组代表发言
4、自由发言(辩论)
5、教师总结
课后反思
课堂活跃,辩论激烈,但资料不够充分,时间不够充裕,应学生要求再以此主题研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