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合集下载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9.林大杰,温州大学副教授,在鞠熀先教授课题组取得博士学位。开展 肿瘤标志物的分析化学研究,提出“纳米多重累积”信号放大的思路, 发展多种肿瘤标志物的电化学与电化学发光高灵敏分析新方法。是代表 作 7 的第一作者。
1. 发明专利: 一种乳腺癌诊疗一体化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授权号:
ZL 2013 1 0222239.9; 授权日期: 2018 年 12 月 21 日; 权利人: 南京
大学; 发明人: 鞠熀先、田蒋为、丁霖、于俊生、沈珍
2. 发明专利: 基于邻位触击效应的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授权
号: ZL 2014 1 0190726.6; 授权日期: 2018 年 8 月 7 日; 权利人: 南
3. A robust probe for lighting up intracellular telomerase via primer extension to open a nicked molecular beacon. J. Am. Chem. Soc. 2014, 136, 8205-8208. 钱若 灿、丁霖 (共同一作)、严利文、林曼菲、鞠熀先* 发表时间:2014 年 5 月 23 日
3.细胞功能分子的原位成像:针对重要生命分子原位精准检测方法 的缺乏,提出单通道和多通道的细胞表面糖基原位定量新原理,发展了 特定蛋白上聚糖原位检测的多种方法。设计带缺口的分子信标,建立了 细胞内端粒酶的原位成像与动态监测方法,创建了细胞中 caspase-3、 mRNA 与 microRNA、ATP 等功能分子的原位定量方法,实现了细胞内 caspase 家族演变过程的原位跟踪和生物标志物的质谱成像定量与癌细 胞的耐药性鉴定。
在 IF>5 刊物发表论文 136 篇,包括 Nature Commun.、JACS、Angew. Chem. 4 篇,Chem. Soc. Rev. 1 篇,Chem. Sci. 7 篇,Anal. Chem. 40 篇,专著 3 部,授权发明专利 5 件,1 人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1 人获江 苏省双创人才与特聘教授。8 篇代表论文被 SCI 他引 943 次,单篇最高 他引 276 次,得到广泛的正面评价和应用,表明该项目成果的特色、原 创性与影响力,并引领生物传感与细胞功能分子原位分析方法学及其肿 瘤诊疗应用的发展。

2019年江苏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2019年江苏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3、提出协同复合和离子输运调控的设计思想,开发多种钠离子嵌入材料和 离子筛隔膜,促进高性能钠离子电池和锂硫电池的实用化。
制备出 O3 型 Ni-Ti 复合氧化物和石墨烯复合氧化铁材料,获得首圈可逆和 稳定性优异的大容量钠离子电池材料;设计出基于 MOF 的离子筛隔膜,抑制多 硫离子穿梭效应,提升锂硫电池储能效率和寿命。相关论文发表于 Energy Environ. Sci.,Chem. Commn,Nat Energy 上(代表性论文 2、3、5),2 篇被 选为 ESI 高被引论文。
代表性论文 论著目录
1. Jian, Z. L.; Liu, P.; Li, F. J.; He, P.; Guo, X. W.; Chen, M. W.; Zhou, H. S.*, CoreShell-Structured CNT@RuO2 Composite as a High-Performance Cathode Catalyst for Rechargeable Li-O-2 Batteries. Angew Chem Int Edit 2014, 53 (2), 442-446.
5. Guo, S. H.; Yu, H. J.*; Liu, P.; Ren, Y.; Zhang, T.; Chen, M. W.; Ishida, M.; Zhou, H. S.*, High-performance symmetric sodium-ion batteries using a new, bipolar O3type material, Na0.8Ni0.4Ti0.6O2. Energ Environ Sci 2015, 8 (4), 1237-1244.
3. Jian, Z. L.; Zhao, B.; Liu, P.; Li, F. J.; Zheng, M. B.*; Chen, M. W.; Shi, Y.; Zhou, H. S.*, Fe2O3 nanocrystals anchored onto graphene nanosheets as the anode material for low-cost sodium-ion batteries. Chem Commun 2014, 50 (10), 12151217.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浅层地热能资源禀赋精细识别技术与装备、评估系统与软件,不仅 应用于全国各地工程,推动多个因地制宜高效开发示范项目;还支撑了 多个城市及省域浅层地热能调查规划,大型试验与观测系统,成为国家 与省市调查推广计划示范基地。
在国家与省市调查和国际合作计划支持下,建立了浅层地热能开发 诱发冷热堆积等典型效应的试验观测基地,主持编制了首部浅层地热能 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规范,研发了预测模拟系统和关键调控技术,为 浅层地热能稳定、可持续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1)创新理论、装备与评估方法,推动资源禀赋精细识别与因地 制宜高效开发:突破目前多孔介质热物性模型假设,揭示了土体成因与 内在结构对其宏观热物性影响机理;提出了关键换热地层与换热器理想 埋深概念,研发了分层热物性与换热能力计算方法并测试系统;开发了 首套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估系统。应用于国家、地方多个城市调查计划及 重大工程,识别出不同区域优势资源禀赋与理想地层,为因地制宜高效 开发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撑。
主要知识产 权目录
主要完成人 及其贡献
1.发明专利:地源热泵的地层原位热物性及地埋管换热量测试仪, ZL201010542651.5,2012.07.25,南京大学、江苏南华地下空间研究所 有限公司,李晓昭、车平、马娟。
浅层地热能建造运维一体规模化开发模式与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效 果显著。示范园区 25 年使用期投资运行成本可节省 23.3%,荣获建筑 节能示范区称号和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合作开展了关键技术及中瑞典型城市开发条 件与方式的对比研究。作为浅层地热能开发技术发源地,瑞士科技主管 部门对合作研究深化与推广给予关注和支持。
经国内国外院士专家鉴定:总体达国际先进水平、核心理论技术国 际领先。本研究获专利 32 项(发明 10 项)、软件著作权 7 项,主\参编 工法 2 项、标准 4 部,发表论文 40 篇。为多城市及省域浅层地热能调 查规划、能源地下结构与大型开/闭式水源热泵系统的开创性应用、冷 热堆积及其它环境效应预测监控、建造运维一体化高效开发等提供了技 术支撑。成果已成功用于 40 余项大型工程,直接经济效益超过 6 亿元, 节能减排效益巨大。应邀在新加坡国际地热研讨会、中科院前沿论坛等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院,赵德育,刘峰, 田曼,唐珩, 雷其洪,王全, 秦厚兵。
4.粉尘螨变应原 Der f4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及其应用,ZL 2014 1 0148757.5 ,2016-06-08 ,崔玉宝,周鹰 ,崔玉宝,周鹰。
1. ADRB2 polymorphisms in allergic asthma in Han Chinese
向治疗提供依据,对尘螨和蟑螂过敏原组分的免疫学特征分析
为重组过敏原代替过敏原抽提物用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
疗打下基础,其研究成果为哮喘的早期干预和防治提供了重要
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同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2006
年即建立了专人负责、标准化“过敏性疾病特异性免疫治疗中
心”,2010 年被任命为国际标准化脱敏中心,采用国际标准化
2019 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
儿童支气管哮喘遗传、环境发病机制及干预治疗的研究
完成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南京大学,江苏省 人民医院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
疾病之一。1990 年以来我国城市 14 岁以下儿童 3 次哮喘流调
显示:儿童哮喘患病率以每十年增加 50%以上的幅度上升,
主要知识产 2.一种在杆状病毒-昆虫表达系统中生产美洲大蠊过敏原蛋白
权目录
Per a 9 的 方法,ZL 2009 1 0031902.0 ,2011-06-08 ,江苏省人
民医院 ,魏继福,何韶衡。
3.TGF-R 反义序列及其在制备抗气道炎症反应药物中的应用,
ZL 2014 1 0214424.8 ,2016-03-05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
2010 年中国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为 3.02%,已成为儿童医疗卫生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累计产生经济效益 467 万元。
10. 本项目研发的“X 波段移动天气雷达气象产品处理系统”在陕西兴
源御天气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应用和成果转化,提高了小型业
务雷达的应用水平,对于提高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预警和预报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
11. 本项目开发的“中尺度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在山东省临沂市气
象局进行了安装调试运行,系统运行稳定,数值预报效果满意。为
8. Impacts of Spectral Nudging on the Sensitivity of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to Convective Parameterization in East Asia,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hi Song, Jianping Tang, and Xing Chen, 2011 年 2 月 6 日
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警起到了重要作用。
推广应用情 况
4. 本项目开发的“基于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的对流初生临近预报系 统”在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测试运行,为汛期强对流预报试验及 业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正在集成至预报业务平台,并向其他
一线实时业务单位重点推广。
5. 本项目开发的“对流初生临近预报系统”在四川省气象台应用,该
3. A squall-line-like principal rainband in typhoon Hagupit (2008) observed by airborne Doppler radar,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Xiaowen Tang, Wen-Chau Lee, and Michael Bell, 2014 年 7 月 20 日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申报项目公示内容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申报项目公示内容
二、脊柱融合创新体系的建立及应用推广:1、椎弓根螺钉设计及固定技术创新:研发了系列新型可灌注螺钉系统,并建立了预防松动关键技术,其 中经骶骨岬固定技术被美国脊柱知识发展基金会引用并推广。2、椎管减压技术创新:提出了椎弓根截骨延长,椎管间接减压理念,并设计了椎弓根截骨 装置及螺钉固定系统,授权发明专利 2 项。3、融合术式选择策略创新:提出了基于矢状面平衡理论选择融合术式,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内固定失败
Cage migration in spondylolisthesis treated with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2 fusion using BAK cages/Spine/Chen L, Yang
一、揭示了腰骶椎退变新机制,建立了基于干细胞的生物学修复新策略:1、阐明了不同应激因素作用下,p38、ERK、NF-κB 等信号通路的活化规律, 及对诱导髓核细胞凋亡及基质代谢失衡的机制。Cell 肯定了项目组关于雌激素在髓核退变中作用的研究。2、发现了间充质干细胞通过 TGF-β-NF-κB 抑 制炎症反应,并利用其营养和分化效应,结合 TGF-β1/纤维蛋白凝胶载体修复退变椎间盘,获得 Nat Rev Rheumatol 认可。3、揭示了正常纤维环应力变 化规律,并利用取向结构支架复合种子细胞和因子构建组织工程纤维环,发表于 Bone Res,获得 Prog Mater Sci(IF 31.14)盛赞。
2012-01-18
2082210
杨惠林,王志 杨 惠 林 , 王
灌注椎弓根
荣,王根林 志 荣 , 王 根
螺钉

7
实用新型
用 于 可 灌 注 中国
CN201346238Y
2009-11-18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主要知识产 权目录
1.一种制备高纯度硅颗粒的方法,ZL 2015 1 0632181.4,2018 年 11 月 23 日,南京大学,朱嘉、宗麟奇; 2. 一种太阳能蒸馏装置,ZL 2017 2 0351178.X,2018 年 3 月 13 日,南京大学,付延年、张坤妍、徐炜超、朱嘉。
代表性论文 论著目录
2. Self-assembly of highly efficient, broadband plasmonic absorbers for solar steam generation/ Science Advances/ Zhou, L; Tan, YL; Ji, DX; Zhu, B; Zhang, P; Xu, J; Gan, QQ; Yu, ZF; Zhu, J/ 2016.04;
4. Direct Conversion of Perovskite Thin Films into Nanowires with Kinetic Control for Flexible Optoelectronic Devices/ Nano Letters/ Zhu, PC; Gu, S; Shen, XP; Xu, N; Tan, YL; Zhuang, SD; Deng, Y; Lu, ZD; Wang, ZL; Zhu, J/ 2016.01;
5. Scalable Production of Si Nanoparticles Directly from Low Grade Sources for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 Nano Letters/ Zhu, B; Jin, Y; Tan, YL; Zong, LQ; Hu, Y; Chen, L; Chen, YB; Zhang, Q; Zhu, J/ 2015.04;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2)自主研发出新型去钝化零价铁复合还原剂和界面自清洁臭氧 催化剂,实现了复杂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低耗高效降解转化。针对微电 解过程零价铁钝化造成的药剂过量投加、铁泥产量大等问题,自主开发 出铁基多活性物种复合还原剂,强化了绝缘性钝化产物向电子良导体的 转化过程,相较常规微电解技术铁粉用量减少 50%以上;针对臭氧氧化 终端产物小分子羧酸引起的催化剂失活问题,自主研发出多金属氧化物 复合催化剂及连续式臭氧氧化装置,大大强化了小分子羧酸的矿化过 程,相较常规臭氧催化技术臭氧用量减少~25%。
主要知识产 权目录
1. 发明专利. Advanced treatment method for biochemical tail water of cooking wastewater 美国 US9573825. 2017-02-21. 南京大学. 潘丙才,杨文澜,吕路,张炜 铭,姜英男. 2. 发 明 专 利. 一种利 用固体碱 催化剂去除 水体中酞 酸酯的 方法 . 中国 ZL 200910184186.X. 2013-04-24. 南京大学. 张炜铭,许正文,潘丙才,吕路,张全兴 3. 发明专利. 一种含酯基高比表面积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 ZL 201310046263.1. 2016-03-02. 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吕路,蔡建国,张炜铭, 潘丙才,赵昕,苏双喜,林原. 4. 发明专利. 一种强化臭氧酸性氧化除污染的方法. 中国 ZL 201310444442.0. 2016-04-06. 南京大学. 潘丙才,黄先锋,李旭春,张炜铭,张淑娟. 5. 发明专利. 一种提高气体利用效率的新型填料塔. 中国 ZL 201510507074.9. 2017-10-03. 南京大学,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张猛, 张炜铭, 陈良, 吕路, 吴 黎明, 汪林, 徐敬生, 高桂新, 李鹏飞, 赵昕. 6. 发明专利. 一种废水深度处理用催化剂、催化剂载体及该催化剂、催化剂载体的 制备方法. 中国 ZL 201410249742.8. 2016-09-07. 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周 宗远,杨洁,李汉雄,吕路,张炜铭,何锐,张猛,夏晨娇,蔡建国,汪林. 7. 发 明 专 利 . 一 种 高 浓 硝 基 苯 类 废 水 预 处 理 装 置 及 处 理 方 法 . 中 国 ZL 201610008874.0. 2018-08-24. 南京大学,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周宗远,夏 晨娇,吕路,张炜铭. 8. 发 明 专 利 . 一 种 基 于 絮 凝 沉 淀 池 上 清 液 回 流 的 污 水 处 理 方 法 . 中 国 ZL 201410476643.3. 2016-01-20. 南京大学. 张炜铭,陈良,吕路,潘丙才,花铭. 9. 发明专利. 一种抗菌抗氧化曝气软管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 ZL 201510916998.4. 2017-12-19. 南京大学. 张炜铭,陈良,吕路,潘丙才. 10. 发明专利. 一种用于污水三相分离的沉淀装置. 中国 ZL 201310210272.X. 2016-03-09. 欧基(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张广学, 潘海燕. 张广学,潘海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肿瘤靶向诊疗新策略:将 pH 敏感型荧光分子和高效光敏剂结合, 构建了集肿瘤靶向成像、光动力治疗和疗效实时监测于一身的纳米探针, 实现了适配体底物和 pH 介导的癌症诊治一体化,有效避免了癌症过度 治疗,提高了疗效。构建了解决基因干扰治疗中递运选择性和释放可控 性的策略,提出细胞表面双受体介导识别的“逻辑门”响应方法,实现了 区分细胞亚型的 siRNA 运载和深组织穿透深度的可控释放,为肿瘤等重 大疾病的精准诊治提出新的范式。
推广应用情

主要知识产 权目录
1. 发明专利: 一种乳腺癌诊疗一体化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授权号: ZL 2013 1 0222239.9; 授权日期: 2018 年 12 月 21 日; 权利人: 南京大学; 发明人: 鞠熀先、田蒋为、丁霖、于俊生、沈珍 2. 发明专利: 基于邻位触击效应的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授权号: ZL 2014 1 0190726.6; 授权日期: 2018 年 8 月 7 日; 权利人: 南京大学、 江苏省肿瘤医院;发明人:鞠熀先、严枫、宗晨、吴洁 3. 发明专利: 一种对细胞内端粒酶活性原位成像的纳米探针及其制备 方法 授权号: ZL 2014 1 0193997.7; 授权日期:2016 年 11 月 9 日;权利 人:南京大学;发明人:鞠熀先、丁霖、钱若灿 4. 发明专利: 一种原位检测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 法 授权号: ZL 2013 1 0256710.6; 授权日期:2018 年 12 月 21 日;权利 人:南京大学;发明人:丁霖、钱若灿、鞠熀先 5. 发明专利: 高灵敏高选择的金属汞离子电化学传感器 授权号: ZL 2013 1 0513321.7; 授权日期:2019 年 4 月 2 日;权利人:南京大学;发 明人:鞠熀先、崔琳、吴洁
to open a nicked molecular beacon. J. Am. Chem. Soc. 2014, 136, 8205-8208. 钱若灿、丁霖 (共同一作)、严利文、林曼菲、鞠熀先* 发表时间:2014 年 5 月 23 日
4. Signal amplification using functional nanomaterials for biosensing. Chem. Soc. Rev. 2012, 41, 2122-2134. 雷建平、鞠熀先* 发表时间:2012 年 1 月 25 日 5. A multifunctional nanomicelle for real-time targeted imaging and precise near-infrared cancer therapy. 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9544-9549. 田 蒋为、丁霖 (共同一作)、鞠熀先*、杨永超、李西兰、沈珍、朱志、于俊 生*、杨朝勇* 发表时间:2014 年 7 月 15 日 6. Low-potential photoelectrochemical biosensing using porphyrinfunctionalized TiO2 nanoparticles. Anal. Chem. 2010, 82, 8711-8716. 屠闻 文、董一通、雷建平*、鞠熀先* 发表时间:2010 年 9 月 21 日 7. Triple signal amplification of graphene film, polybead carried gold nanoparticles as tracing tag and silver deposition for ultra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ing. Anal. Chem. 2012, 84, 3662-3668. 林大杰、 吴洁*、王敏、严枫、鞠熀先* 发表时间:2012 年 3 月 21 日 8. Ultrasensitive multiplexed immunoassay with electrochemical stripping analysi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catalytically deposited by gold nanoparticles and enzymatic reaction. Anal. Chem. 2011, 83, 2726-2732. 赖国松、严枫、 吴洁、冷川、鞠熀先* 发表时间:2011 年 3 月 3 日 1.鞠熀先,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项目负责人。在分子识别、传 感信号放大、细胞功能分子的原位成像与肿瘤靶向诊疗新策略的研究中 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拓宽了生命分析与医学检验诊断学研究的新领 域,对学科发展作出了贡献。负责项目选题、立项,研究计划进度安排, 是 8 篇代表论文及专著和专利的第一责任人或通讯作者。
1. 信号放大传感策略:针对临床诊断对标志物灵敏、快捷检测的 需求,提出多种“纳米信号放大”与“DNA 信号放大”思路,并设计等温 指数放大、辅助 DNA 循环放大、循环链替代聚合放大等策略,构建了 一系列癌症标志物的高灵敏检测方法。因系统地提出“纳米信号放大”新 概念,应邀在 Chem. Soc. Rev. (2012)发表相关综述。
5.吴洁,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开展肿瘤标志物的分析化学研 究,提出“纳米多重累积”与“DNA 级联反应”信号放大的思路,发展多种 肿瘤标志物的高灵敏分析新方法。是代表作 7 的共同通讯作者,是代表 作 1 和 8 的第三作者,是专利 2 和 5 的发明人。
6.钱若灿,华东理工大学讲师,在鞠熀先教授课题组取得博士学位。开 展细胞内生物功能分子的成像研究,发展了细胞内端粒酶原位成像新策 略,实现了多种活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定量检测与动态监测。是代表作 3 的第一作者,是专利 3 和 4 的发明人。
代表性论文 论著目录
2. A single excitation-duplexed imaging strategy for profiling cell surface protein-specific glycoforms. Angew. Che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t. Ed. 2016, 55, 5220-5224. 吴 娜、包磊、丁霖*、鞠熀先* 发表时间:2016 年 3 月 22 日 3. A robust probe for lighting up intracellular telomerase via primer extension
7.田蒋为,中国药科大学副研究员,在鞠熀先教授课题组取得博士学位。 开展细胞内功能分子介导的诊疗一体化与疗效监测研究,提出肿瘤内环 境响应的靶向光动力治疗新方法,实现肿瘤细胞特异性成像、高效光动 力治疗与疗效实时监测。是代表作 5 的第一作者,是专利 1 的完成人。
8.林大杰,温州大学副教授,在鞠熀先教授课题组取得博士学位。开展 肿瘤标志物的分析化学研究,提出“纳米多重累积”信号放大的思路,发 展多种肿瘤标志物的电化学与电化学发光高灵敏分析新方法。是代表作 7 的第一作者。
3.刘颖,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开展肿瘤靶向治疗研究与细胞内 功能分子介导的诊疗一体化,发展了一种双受体介导的 siRNA 运载体系, 实现了细胞亚型特异性递运,为癌症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是代表论 文 1 的共同第一作者。
4.雷建平,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构建了系列多重信号放大新策
略,基于新型纳米结构的光电与催化性能,创建了光电生物传感新原理; 设计了波长分辨光电流双信号输出新方法,提出了比率光电化学传感新 概念。与第一完成人一起,提出“纳米信号放大”新思路。是代表论文 4 的 第一作者和代表论文 6 的共同通讯作者。
在 IF>5 刊物发表论文 137 篇,包括 Nature Commun.、JACS、Angew. Chem. 5 篇,Chem. Soc. Rev. 1 篇,Chem. Sci. 7 篇,Anal. Chem. 40 篇, 专著 3 部,授权发明专利 5 件,1 人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1 人获江苏省 双创人才与特聘教授。8 篇代表论文被 SCI 他引 981 次,单篇最高他引 278 次,得到广泛的正面评价和应用,表明该项目成果的特色、原创性与 影响力,并引领生物传感与细胞功能分子原位分析方法学及其肿瘤诊疗 应用的发展。
3.细胞功能分子的原位成像:针对重要生命分子原位精准检测方法 的缺乏,提出单通道和多通道的细胞表面糖基原位定量新原理,发展了 特定蛋白上聚糖原位检测的多种方法。设计带缺口的分子信标,建立了 细胞内端粒酶的原位成像与动态监测方法,创建了细胞中 caspase-3、 mRNA 与 microRNA、ATP 等功能分子的原位定量方法,实现了细胞内 caspase 家族演变过程的原位跟踪和生物标志物的质谱成像定量与癌细 胞的耐药性鉴定。
2. 光电生物传感新方法:基于新型纳米结构的光电与催化性能,创 建了光电生物传感新原理,提高了传感性能,实现了癌症相关标志物的 高效检测。通过 DNA 自组装与卟啉设计模拟酶,利用酶催化发光发展 了无需物理光源的光电传感器,实现了靶标 DNA 的高灵敏检测。设计了 波长分辨光电流双信号输出新方法,提出了比率光电化学传感新概念。
1. A DNA dual lock-and-key strategy for cell-subtype-specific siRNA delivery. Nat. Commun. 2016, 7, 13580. 任克维、刘颖 (共同一作)、吴洁、张玥、 朱靖、杨敏、鞠熀先* 发表时间:2016 年 11 月 24 日
主要完成人 及其贡献
2. 丁霖,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开展细胞功能分子的原位成像研 究,解决了特定蛋白上聚糖多通道检测的难题;实现了细胞内端粒酶活 性的原位成像和定量检测以及肿瘤细胞的成像、光动力学治疗和疗效实 时监测。是代表论文 2 的共同通讯作者,代表论文 3 和 5 的共同第一作 者,和专利 1、3、4 的发明人,
2019 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