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工控机技术发展趋势国内发展概况与策略
国外数控机床发展现状

国外数控机床发展现状
目前,国外数控机床发展呈现出多个方面的现状。
一方面,国外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国外数控机床制造企业在机械结构、数控系统、刀具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发和创新,使得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高速加工、多轴联动、智能化等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使得数控机床具备更加灵活、高效的加工能力。
另一方面,国外数控机床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除了传统的汽车、航空航天、模具等领域外,国外数控机床已经开始在医疗器械、智能家居、电子通信等新兴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控机床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推动工业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
同时,国外数控机床制造企业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
欧美发达国家的机床制造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都具备较大优势,与中国等新兴国家的机床企业形成了较大竞争压力。
为了提升竞争力,国外机床制造企业纷纷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同时积极寻求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推动机床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
总之,国外数控机床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技术的不断创新、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都将推动数控机床产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工控机行业现状

工控机行业现状简介工控机是指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的计算机设备。
它能够支持工业领域的特殊需求,具备高性能、可靠性和稳定性,主要应用于自动化控制、数据采集、监视和操控,以及工业过程的实时控制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工控机行业的现状,并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前景。
行业概况工控机行业是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发展,工控机市场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工控机市场规模在近年来持续扩大,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300亿美元。
技术发展趋势1.趋向小型化: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工控机设备越来越小型化,且功耗更低。
这使得工控机能够在更为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高性能计算平台:工控机正从单纯的控制设备逐渐向高性能计算平台转变。
新一代工控机采用更先进的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单元,能够支持更复杂的控制算法和图像处理任务。
3.网络化和服务化:工控机越来越注重与其他设备的连接和数据交换。
通过网络连接,工控机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运维便捷性。
4.人工智能应用:工控机行业逐渐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使工控系统具备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
这将为工业生产带来更高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产能和效益。
市场前景工控机行业前景广阔,主要受益于全球制造业和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
随着工业4.0的推广和智能制造的普及,工控机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1.制造业升级:许多传统制造企业正在进行智能化改造,通过引入工控机等技术提升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这将为工控机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2.新兴应用领域:工控机在交通运输、能源、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也将逐渐增加。
例如,在交通运输领域,工控机可以应用于智能交通管理和智能车辆控制系统。
3.国家政策支持:许多国家都将工业自动化作为国家战略来推动,加大对工控机等高端制造设备的支持力度。
这将进一步促进工控机市场的发展。
挑战与机遇虽然工控机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2024年工控电脑产品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工控电脑产品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工业控制电脑(Industrial Control Computer,简称工控电脑)是一类专门设计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设备。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工控电脑产品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工控电脑产品市场的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工控电脑产品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2018年全球工控电脑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XX亿美元。
中国是全球工控电脑产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据统计,中国工控电脑市场在2018年的销售额达到了XX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XX%。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工控电脑产品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主要应用领域工控电脑产品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制造业:工控电脑广泛用于自动化生产线和工厂设备的控制与监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交通运输业:工控电脑在交通信号控制、车辆监测和路况预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升了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3.能源与环保领域:工控电脑在电力系统监控、环境监测与治理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推动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4.医疗卫生领域:工控电脑在医疗设备控制、数据管理和医疗信息化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5.农业领域:工控电脑在农业自动化、智能温室和农田灌溉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市场竞争格局工控电脑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国际知名企业和中国本土企业。
国际企业如西门子、施耐德电气等在技术实力和品牌知名度上具有优势,拥有全球领先的工控电脑产品。
中国本土企业如研华、欧姆龙等则利用本土市场优势和研发实力,在价格和定制化需求上具备竞争力。
此外,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工控电脑产品与其他智能设备的融合也成为市场竞争的一大趋势。
各家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提供更加智能化、高效率的工控电脑产品。
浅谈国内外控制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国内外控制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李斌程志超聂鹏飞高军伟来源:《电脑迷》2013年第07期摘要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的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
关键词控制系统 PLC 现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目前,我国相关行业自动控制系统多采用DCS(集散控制系统)、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以及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三大控制系统。
PLC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控制装置,是一种嵌入式的工控机,它以顺序控制为主,回路调节为辅,能完成逻辑判断、定时、计数、记忆和算术运算功能,既能进行开关量控制,还具有通信功能。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PLC的发展十分迅速,一方面继续开发简易、价格低廉、超小型产品,另一方面转向大型、多功能、系列化、标准化、智能化产品的研制。
在单台设备的自动化、多台设备自动化和整个工厂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方面,PLC在其中充当着重要作用。
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编程简单,它是面向用户的设备;(2)控制系统构成简单,通用性强;(3)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4)体积小,维护方便;(5)缩短了设计、施工、投产调试的周期;(6)功能齐全;(7)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比起以往使用的标准自动化元件,PLC采用安全继电器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也是低成本的方案。
为了满足闭环控制、位置及运动控制应用的要求,需要准确和可重复的循环时间。
现在的PLC系统允许采集、处理和输出信号与数据传输速率同步。
现代的PLC特征在于大型、技术的可升级性,如计算、测量、位置、闭环控制等。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成倍扩大的功能和成倍降低的价格,使可编程控制器(PLC)、通讯联网技术、过程控制软件都获得了长足进步,为工业自动化控制注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也使利用PLC及网络技术来开发集成DCS成为可能。
国内外数控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数控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数控系统是现代机械加工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用是将加工零件的CAD图形转化为机床的控制指令,实现自动化生产。
目前,国内外数控系统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化与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系统已经从简单的控制机构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可实现更加复杂的加工过程和更高质量的零件加工。
2.模块化设计:数控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使其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加工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行自定义配置,同时也更加易于维护和更新。
3.开放性与互联网化:数控系统越来越注重开放性和互联网化,可以方便地与其他软件和硬件进行集成,实现更加广泛的应用。
4.高速化和精度化:数控系统在加工速度和精度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更加先进的控制算法和更加精确的传感器技术。
在未来,数控系统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1.智能化:数控系统将更加注重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加工过程。
2.行业应用:数控系统将应用于更多的行业,如军工、航空、汽车等领域,实现更加复杂、高效的加工过程。
3.云计算:数控系统将更加注重云计算和云服务,实现更加灵活的部署和管理。
4.模块化设计:数控系统将继续向模块化设计方向发展,以应对不同加工需求和应用场景。
国内外数控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数控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系统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控系统以其高效、精准、灵活的特点,成为现代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国内外数控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内数控系统的现状国内数控系统市场逐渐成熟,已经形成了以华中数控、广州数控、海天数控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
这些企业在数控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技术优势。
同时,国内数控系统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除了传统的金属加工行业外,还涉及到了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
国内数控系统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技术水平的提升。
随着国内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数控系统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国内数控系统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不断推出更加先进、功能更强大的产品。
其次是市场需求的扩大。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对数控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数控系统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最后是政策的支持。
国家对于数控系统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国外数控系统的现状国外数控系统的发展相对较早,技术水平较高。
目前,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数控系统企业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
这些企业在数控系统的研发和创新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其产品不仅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大的市场份额,而且在技术水平上也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国外数控系统企业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技术积累的优势。
这些企业在数控系统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已经有着多年的经验和积累,具备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手段。
其次是市场运作的能力。
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广泛的渠道和客户资源,能够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最后是品牌影响力的积累。
这些企业多年来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
三、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控系统将会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工控设备行业报告

工控设备行业报告工控设备是指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的设备和工具,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通信设备等。
工控设备行业是一个与工业自动化密切相关的行业,随着工业4.0的兴起,工控设备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本报告将对工控设备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技术趋势以及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行业发展现状。
工控设备行业是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控设备行业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全球工控设备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数千亿美元,其中以欧美地区市场规模最大,亚太地区市场规模增速最快。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工控设备市场也在快速增长,成为全球工控设备行业的重要市场之一。
二、市场规模。
工控设备市场规模庞大,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通信设备等多个细分领域。
其中,传感器市场规模最大,占据工控设备市场的主要份额。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控设备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
三、技术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工控设备行业也在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趋势。
其中,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成为工控设备行业的热门技术。
物联网技术使工控设备之间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工控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和分析,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赋予工控设备更加智能的功能。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工控设备行业的发展。
四、未来发展展望。
工控设备行业作为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工业4.0的不断推进,工控设备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在未来,工控设备行业将继续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同时,工控设备行业还将加强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合作,促进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总的来看,工控设备行业未来发展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绿色化。
综上所述,工控设备行业是一个与工业自动化密切相关的行业,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控设备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国外数控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国外数控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摘要:数控技术在国外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取得了广泛应用。
本文对国外数控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并对未来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文章从数控技术的应用领域、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国内数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一、引言数控技术是一种高效、精确、灵活的制造技术,已经在国外取得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国外数控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技术应用现状、市场需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国外数控发展现状1. 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展数控技术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从传统的金属加工行业延伸到了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
尤其是在航空航天业,数控技术的应用使得零件的制造更加精确且安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 技术创新的不断推动国外在数控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巨大,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尤其是在控制系统、刀具技术、仿真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些技术创新有效地提高了数控机床的精度和加工效率,满足了用户对更高质量产品的需求。
3. 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国外对数控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
尤其是在高端制造领域,对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的需求非常大。
产业升级和自动化需求的提高推动了数控技术的快速发展。
三、未来趋势预测1. 智能制造将成为主要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将成为未来数控发展的主要趋势。
智能化的数控机床将具备自主学习、自主诊断和自主决策的能力,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2. 个性化定制将成为市场需求的主流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对产品的个性化定制需求越来越高。
数控技术的灵活性和自动化特性使其能够满足个性化定制的需求,未来个性化定制将成为数控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3. 高速、高精度加工技术的不断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高速、高精度加工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新一代的数控机床将具备更高的加工精度,更快的加工速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工控机技术发展趋势国内发展概况与策略机械工业基金会 段明祥 一、国外工控机发展趋势 1.工控机发展的几个热点问题(1)现场总线 现场总线是连接设置在工业过程现场的仪表与设置在控制室内的控制设备的数字化、双向、多向通信网络。
它具有消除了4~20mA 信号传输瓶颈现象等很多优点,意义深远,因此受到国际上自动控制、仪表产业、计算机产业界的高度重视。
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较为流行的现场总线有FF 、PRO F I BU S 、CAN 、L on W o rk s 、HA R T 。
已将FF (F ieldbu s 、Foundu ti on )和HA R T 列入国家“九五”攻关项目。
收稿日期:1998-09-21(2)IPC 因PC 机硬、软件资源丰富、产量大、价格低、质量高,为广大技术人员所熟悉和认可。
家用电脑逐步成熟。
目前,PC 机占通用计算机95%以上。
这是工业PC 热的基础。
搞工控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自然想赋予PC 总线更高的使命,拟让它在过程控制、制造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3)PC I 随着CPU 性能的不断提高,总线结构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①ISA 总线,又称A T 总线;②M CA 标准;③E ISA ;④局部总线,局部总线有两种标准;V ESA (VL )和PC I ,这两个总线的数据宽度均为32位,并可扩展到64位,数据传输率132M B ~264M B S ,但VL 总线受CPU 时钟频率的限制,只为In tel 486芯片所专用,而PC I 总线是一个经济实用的高性能总线。
现PC I 不仅用于PC 机,而向通讯等很广泛领域扩展。
2.DCS (分散型控制系统)当前工业控制计算机仍以大系统、分散对象、连续生产过程(如:冶金、石化、电力等)为主,采用分布式系统结构的分散控制系统仍在发展。
由于开放结构和集成技术的发展,促使大型分散型控制系统销售增加。
DCS 1997年销售为45亿美元。
世界上主要DCS 供应商为:Hon 2eyw ell 、B ailey 、W esting 、Hou se 、ABB 、Foxbo ro 、Siem en s 、EU RO 、横河、日本、山武霍纳威尔等。
在工控机中DCS 是受计算机技术影响最大、反应最快的一种。
DCS 主要发展趋势为:(1)DCS 向综合方向发展 由于标准化数据通信链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将各种单(多)回路调节器、PL C 、STD 总线、工业PC 、N C 等工控设备构成大系统,以满足工厂自动化要求,并适应开放化的大趋势。
(2)DCS 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由于数据库系统、推理机能等的发展,尤其是知识库系统(KB S )和专家系统(ES )的应用,如自学习控制、自适应控制、远距离诊断、自寻优等,人工智能会在DCS 各级实现。
和FF 现场总线类似,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智能设备,如智能I O 、智能P I D 控制、智能传感器、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智能人机接口、可编程调节器相继出现。
(3)DCS 工业PC 化 由IPC 组成DCS 成为一大趋势,PC 作为DCS 的操作站或节点机已经很普遍,PC PL C 、PC STD 、PC N C 等就是PC DCS 的先驱。
(4)现场总线FF 与DCS 现场总线FF 的优点:①消除了4~20mA 信号传输的瓶颈;②减少了电缆配件及安装、维修费用;③提高了检测精度和鲁棒性;④增强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与自治性;⑤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功能;⑥用户拥有仪表等产品的选择权;⑦产生先进的新型现场仪表,赋予现场仪表许多新的先进功能;⑧调试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等。
现场总线的最大影响是控制功能的下载。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场控制功能又回到现场。
但是以一个功能极强的开放控制系统FCS的面貌出现的。
DCS完成的控制功能下载后,它将只完成目前由上位机完成的优化,专家系统等先进控制策略,以及数据采集、存储等功能,也就是说,作为一种产品模式的DCS将会“消失”,而一种新的控制系统体系结构FCS将随着现场总线宣告完成而诞生。
随着FCS的出现,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终于可以实现从最高决策层到最低设备层的综合管理与控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从现在看来,由于FF成员间利益冲突,现场总线标准的完成还需要时日。
3.数控装置80年代以来,为适应FM C、FM S、CAM、C I M S的发展需要,数控装置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提高了柔性、功能和效率。
(1)PC化 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高度发展,PC硬件结构做得很小,CPU的运行速度越来越高,存储容量很大。
PC机大批量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可靠性不断提高。
PC机的开放性,W indow的应用,更多的技术人员的应用和软件开发,使PC机的软件极为丰富。
PC 机功能已经很强,CAD CAM的软件已大量由小型机,工作站向PC机移植,三维图形显示及工艺数据库已经在PC机上建立。
因此,PC机已成为开发CN C系统重要的资源和途径。
(2)交流伺服化 交流伺服系统恒功率范围已做到1∶4,速度范围可达成:1∶1000,基本与直流伺服相当。
交流伺服体积小,价格低,可靠性高,应用越来越广泛。
(3)高功能的数控系统向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 为适应FM S、C I M S、无人化工厂的要求,发展与机器人、自动化小车、自动诊断跟踪监视系统等的相联合,发展控制与管理集成系统,已成为国际上数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4)方便使用 改善人机接口,简化编程,操作面板使用符号键,尽量采用对话方式等,以方便用户使用。
(5)柔性化和系统化 目前数控系统均采用模块化结构,其功能覆盖面大,从三轴两联动的机床到多达24轴以上的柔性加工单元。
自80年代以来,以数控机床为主的各类柔性生产系统应运而生。
按其规格、自动化程度和控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柔性流水线、独立制造岛、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智能制造系统等。
(6)小型化 由于半导体电路高度集成化、封装三维化、电路板插三维化、使N C装置进一步小型化,在N C装置的操作单元用T FT(薄膜晶体管)彩色液晶显示器、触摸屏取代CR T、厚度仅为CR T的1 4等。
(7)高速化 为实现高速加工,主轴必须高速化,A C主轴马达最高速为118×105r m in。
最高进给速度120m m in以上。
(8)高效化 实现高效加工,缩短非切削时间和加工周期的关键是提高PM C(可编程机床控制器)的处理器。
随着处理内容复杂化,PM C 的编程语言成了问题,虽然C语言和PA SCAL 已经实用化,但为置换梯形图语言,还需使用顺控流程图(SFC)那样的视图用语言。
(9)高精度 提高加工精度,高分辨率旋转编码器必不可少。
为在超精密加工领域能实现01001Λm的精度,必须开发超高分辨率的编码器,011nm最小设定单位的N C装置。
为在加工中即使负荷变动伺服系统的特性也保持不变,还需采用适应控制和鲁棒(Robu st)控制。
在伺服系统的控制中,用高速微处理器,采用基于现代控制论前馈控制、二自由度控制、学习控制等。
其数字系统的跟踪误差不超过2Λm。
(10)机械智能化 在N C领域内是一种新技术,所谓机械智能化功能,是指机械自身可补偿因温度、机械负荷等引起的机械变形的功能。
这就需要检测主轴负荷、主轴及机座变形的传感器和处理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电路。
这种传感器自身具有信号处理功能,所以叫智能传感器。
人工智能将实用于处理信号的PM C中。
(11)诊断维修智能化 故障的诊断与维修是N C的重要技术。
基于A I专家系统的故障诊断已存在,现在主要是建立用于诊断故障的数据库。
把N C装置用电话线与中央计算机相连接,使其具有远距离诊断的功能。
进一步的发展是予维修系统,即在故障将要发生前把将要发生故障的部件更换下来的系统,它需要通过智能传感器、高速PM C及大型数据库来实现。
4.PL C(可编程序控制器)目前,全世界约有PL C生产厂家约200家,生产300多个品种。
全球PL C发运件数预计1998年为1456万件,1999年为1620万件,2000年达到1778万件。
在1995年发运的PL C中,按最终用户分:汽车占23%,粮食加工占有1614%;化学 制药占1416%;金属 矿山占1115%;纸浆 造纸占1113%;其它占2316%。
由于C I M S、工程自动化和过程控制等大系统及复杂的应用要求, PL C主要发展趋势为:(1)高功能、高速度、大容量的发展方向。
(2)网络化和通信 强化通信能力是PL C 重要发展方向。
(3)编程语言多样化 ①SFC因有不少优点而成为编程语言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②大型PL C正越来越多地使用C、BA S I C等高级语言编程;③采用多种语言联合编程。
(4)PL C和其它工控机联合 PL C和其他控制系统之间界限越来越模糊,在应用方面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最流行的是PC PL C联接,PL C日益加速渗入到DCS中,PL C走进CN C的领地。
PL C自身控制也分散化。
相对PC 为基础的控制器,优势在小型PL C上。
国外著名PL C生产厂家有:A B公司、Siem en s、GE FANU C、M odican电子公司、法国T E公司、三菱电子公司、OM RON电子公司等。
5.IPC(工业PC)IPC机箱中插入各种高性能的CPU卡、RAM、ROM F lash电子盘、各类外设卡及工业I O卡,便构成了一个工业过程控制IPC硬件系统。
(1)结构上 采用平板式显示器与触摸屏;除适合卡板竖插的19″机箱结构,还普遍推出前后插的机箱结构;适用于中小系统的一体化结构(整个系统都在一个机箱内)。
(2)应用上 和通用PC机一样,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除传统的过程控制、制造自动化外,还向楼宇自动化、公路收费等控制、管理方面拓展应用。
(3)嵌入式PC 嵌入式计算机:“嵌入”(Em beded)到设备内部,提供用户接口,管理数据输入、输出、指导设备工作的计算机。
目前,在嵌入式设计中使用最多的还是80386和80486。
这种CU P性能价格比高,有In tel、I BM、Cyrix s、AM D和T I等著名CPU制造商支持。
丰富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开发工具和应用软件)支撑。
嵌入式PC能在恶劣环境下(如高温、潮湿和震动等)长期可靠工作。
嵌入式PC平均无故障时间(M B T F)为10~15万h,而台式机仅1~115万h。
硬件、软件和工业PC 近似。
二、国内工控机发展概况 1.“九五”有关工控机的攻关项目及其进展情况1983年工业控制计算机列入国家计算机系列型普及发展规划,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国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共同努力,如机电部组织的全国首届工业控制计算机机型优选;国家计委、机电部、化工部、建材局联合组织的首次全国工业炉窑控制系统的优选;全国工业PC开发委员会的工作等,使我国工控机得到发展。